銅鼓灣溫泉
1. 橋圩鎮的城鎮規劃發展
貴港日報訊 (記者蘇少珍)廣西自治區政府公布了全區13個「工貿型名鎮」建設名單,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榜上有名,成為全市唯一入圍的鄉鎮。
據了解,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通過政府扶持資金建設的形式,用3到5年的時間,把列入全區「工貿型名鎮」的13個重點鎮打造成全區工業強鎮、商業旺鎮、流通富鎮、環境美鎮的示範鎮。日前,橋圩鎮已獲自治區政府下撥「工貿型名鎮」第一批街道拓寬和道路綠化、改造經費1400萬元,還獲得中央、自治區建設糧食儲備中心專項經費1200萬元。橋圩鎮「工貿型名鎮」的規劃已報自治區批准,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整個項目於9月底正式開工建設。
根據橋圩工貿型名鎮規劃,橋圩鎮「工貿型名鎮」的建設重點是,投資10億元,規劃建設一個佔地3000畝的橋圩工業集中區,主要承接羽絨、中葯材等橋圩原先的支柱產業,新增製鞋、電子這兩個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項目。同時,按縣域鎮的標准,改造和建設橋圩小城鎮,全面整治鎮容、鎮貌,對現有街道進行拓寬改造和硬化、綠化、美化、亮化,美化324國道兩旁房屋立面;新建一條6公里長的環鎮一級公路,形成三橫八縱的街道路網;搞小區開發,建設高端商住區,滿足工業集中區工人和管理人員的住、購、娛樂需求;建設一個佔地400畝、可容納30家糧食加工企業的中央、自治區級糧食儲備中心。
特色名鎮建設需要特色產業支撐。該鎮大刀闊斧進行特色名鎮建設,推動了轄區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迅速崛起。該鎮因地制宜規劃3000畝土地作為工業集中區,第一期已入駐羽絨、木業等優勢特色企業120多家。全區共有大米加工廠20多家,年銷售量達4萬噸,產值達2.24億元。恆源木業發展成為規模企業,年產值達8000多萬元。2013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8億元,財政收入達1.07億元,分別比開展特色名鎮建設前的2010年增長34.4%、42.2%和270.9%。特色農業發展壯大。該鎮中葯材、馬鈴薯等特色農業加快發展,澤瀉、荷蘭豆、大頭菜等示範種植基地漸成規模。2013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6.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99元,比2010年增長50.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超出全市平均水平。民生工程惠及民生。2013年,該鎮共發放低保金、五保供養金撫恤金、倒房重建補助和醫療救助金874.91萬元,發放救災物資2560件、大米19.5噸,受益對象3021戶共5922人;全鎮新農合參合人數9.8萬人,參保率達99.8%;投資1350多萬元夯實辦學基礎設施;投資110萬元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4個。長效管理形成機制。該鎮2013年累計投入「清潔鄉村」活動資金113萬多元,新建垃圾池304個,購置垃圾桶180個、便民垃圾收集箱3000個、垃圾運輸電動車22輛,清理垃圾5000多噸,真正實行了「村收集、鎮清運、區處理」的長效管理機制,全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下一步,橋圩鎮將重點建設佔地約3000畝的布局合理的羽絨產業園二期工程、佔地150畝的宜居宜企的教育商住小區和街心花園、設施齊全的銅鼓灣溫泉度假區、佔地約450畝的綜合性強的農副產品貿易中心、橋圩至湛江約6公里交通便捷的環鎮路,致力打造一個名符其實的廣西特色名鎮、貴港市副中心。」港南區委副調研員、橋圩鎮黨委書記陸延山給筆者描繪了該鎮特色名鎮建設的宏偉藍圖。
貴港橋圩鎮銅鼓灣溫泉總體規劃公示 2013-08-12 來源:貴港市住建委 《貴港市銅鼓灣溫泉總體規劃》草案已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現將規劃予以公示。
公示時間:2013年8月9日~9月8日
貴港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委員會
《貴港市銅鼓灣溫泉總體規劃》
(徵求意見稿)簡介
一、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根據礦產探礦權范圍,面積2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以主題溫泉度假為核心,集遊憩休閑觀光,生態文化養生,商務會議度假,高端生活居住於一體的綜合體驗區。
三、規劃結構
根據貴港銅鼓灣溫泉度假區的地形條件特徵,可以將其概括為 「三心、四區」空間布局結構
三心——橋圩鎮核心,湛江鎮核心和溫泉度假核心;
四區——溫泉度假核心區,田園風光區,農業發展區和園林觀光區;
四、用地布局
此次總體規劃用地面積約29.6平方公里。
主題溫泉區,位於度假區用地南部的區域,佔地面積2.75平方公里。本區作為度假區主體酒店住宿區域和交通集散中心,主要為遊客提供接待、餐飲、購物、住宿、會議等服務,規劃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度假酒店、主題溫泉度假區、別墅區、停車場、購物及餐飲中心,形成度假區的中心服務區域。
生態發展區,位於馬英江以北,沿馬英江帶狀區域內。規劃設置高爾夫球場及練習場、會所、酒店及配套別墅區。
休閑娛樂區,位於生態發展區北,與現代農業示範區中間的地帶。本區用地條件良好,以度假溫泉為依託,高起點、高標准開發休閑娛樂項目,主要規劃運動休閑場地、籃球、網球場和羽毛球場地,以及自駕游、休閑運動拓展等項目。體育休閑俱樂部成為該區的主要建築,內設置更衣淋浴室、室內乒乓球、撞球、健身、棋牌等,滿足遊客的運動休閑需求。
現代農業示範區,位於核心區北部。利用原有農田,開發蔬菜、林果採摘,現代農業展示等項目。
配套區,位於馬英江北,生態發展區以西。為滿足高端市場、商務接待規劃的高檔VIP別墅區,以高端客戶為目標,針對VIP顧客量身定做而設計的個性化服務產品,體現對VIP顧客的尊重和價值的體現。
田園風光區、農田發展區及林地觀光區,規劃范圍內除核心區以外的區域,在此區域內嚴禁除本項目以外的其他溫泉度假項目開發。該區域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現狀自然資源形成開發隔離帶,防止鎮區及開發項目的過度開發。
六、景觀系統規劃
廣西銅鼓灣溫泉度假區形成「一軸、三片、多點」的景觀結構。
1)一軸:指度假區濱水景觀軸;
2)三片:包括溫泉主題度假片區、生態發展及現代農業示範片區以及田園風光片區;
3)多點:包括主題溫泉區、生態發展區、現代農業示範區、休閑娛樂區、田園風管區等多個重要景點。
七、綠地系統規劃
1、溫泉區域綠化景觀規劃以以原有植被為基礎,結合各功能景區的特點,形成具有局部特色和整體風格的綠化模式。
2、保留整理原有自然的植被景觀,改造地形,創造休閑的生態綠化景觀。
3、使綠化景觀系統點、線、面三者相結合,環境空間上喬木、灌木、草本三類相配置。
在總體上遵循「師法自然,高於自然」的綠化景觀系統設計手法,在區域內營造一片清新休閑氣息的綠化景觀。
在增加不同植物群落和林下地被植物的同時,並注重生態群落空間布局,通過上木(喬木)、中木(灌木)、下木(地被、草坪)配置的合理性、科學性和藝術性,使空間環境達到休閑、清新、藝術的視覺感受。
通過常綠-落葉、花樹-果樹喬木;常綠-落葉、賞葉-造型、觀果-賞花灌木;木本—草本花卉季相的合理科學配置,再現生機、豐富良好的生態景觀畫。
八、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公共服務設施遵循等級分布、方便使用和公平共享的原則,根據規劃的整體要求、功能定位以及地段的實際情況等因素合理布置。規劃區公共服務設施根據服務范圍、服務對象的不同,分成配套區、主題溫泉區、生態發展區、休閑娛樂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等不同的內容。
1 、配套區公共設施
主要配套公共廁所、垃圾回收點等公共服務設施。
2、 主題溫泉區的公共設施
分布於主題溫泉區的組團內,主要功能是為遊客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務。針對度假區的功能,在其服務區配置停車場、垃圾回收點、醫療站、市場、服務接待中心、醫療服務中心、加油站等公共服務設施,以滿足接待和服務等方面的要求,塑造主要的開放空間景觀。
3 、生態發展區的公共設施
生態發展區主要配備垃圾回收點、公共廁所、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
4、休閑娛樂區的公共設施
休閑娛樂區主要配備垃圾回收點、公共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以滿足休閑娛樂、放鬆身心的要求,為遊客服務。
5、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公共設施
現代農業示範區主要配備公共廁所、垃圾回收點等公共服務設施。
九.綜合防災規劃
1.防洪規劃
根據國家《防洪標准(GB50201-94)》的有關規定及廣西區防洪標准,結合銅鼓灣溫泉發展規劃確定,考慮到園區規模及重要性,區內水系防洪標准採用20年一遇的標准設防。
2.消防規劃
1) 消防給水
消防給水以自來水為主,天然水源為輔,採用多水源供水方式。消防給水管網建設結合規劃區各給水管網規劃進行,布置成環狀。
2)消防車通道
規劃區內道路最小寬度不低於2.5m。滿足消防車輛的轉彎半徑,消防通道採用盡端式道路方式設置回車場。
3)消防通訊
消防通訊應採用有線、無線和計算機通訊相結合的報警、接警和指揮調度系統,採用「集中接警與責任中隊監聽相結合」的方式,按每萬門電話應調撥2條119火警專線與指揮中心連接,消防保衛重點單位至消防指揮中心或責任區消防中隊設有線或無線火災報警設備,消防指揮中心與城市供水、供電、供氣、急救、交通、環保等部門之間設專線通訊。
4)消防規劃
根據消防站的服務半徑要求、出警便捷性及取水的便利性,將消防站設置在規劃區西南部沿河邊,建議選在搶險應急通道上,避開大量的人流,保證消防車5min出警的要求,按間距120m的要求布置消防栓。
3.人防規劃
根據銅鼓灣溫泉自然地理特徵,有計劃按階段地發展人防工程體系;結合戰時疏散和平時抗震防災和消防的要求,合理布置、廣場、綠地;結合道路、大型綠地設置疏散通道和地下人防空間。
4.抗震規劃
結合銅鼓灣溫泉的生態廊道、集中綠地、廣場、停車場等人防工程設置人員避難疏散場地。避震場地要求為:疏散半徑300-500m,人均疏散面積2-4m2。
5.地面沉降控制規劃
科學制定地面沉降控制目標,合理開采地下水,綜合制定控制地面沉降對策,是地面沉降控制規劃的核心。
6.危險品控制
規劃區內各類危險品的各生產環節:裝卸、存儲、運輸、使用及處置必須按照國家相關規范進行,設在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做到安全設計和安全生產管理。
7.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機制
規劃區應建立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風險預防和應急策略,建立應對突發事件管理機構,防範生化襲擊、恐怖襲擊、污染事故、重大火災、地震、爆炸等突發安全事件及其衍生災害,保證辦公機構、生命線工程、基礎設施脆弱區、人員高密集區等部門、設施和區域的安全。加強交通、供電、供水、供氣以及危險品倉庫等企業和設施的安全,增強保護力度,在建設中增強其穩定性、隱蔽性和抗破壞性,防止其遭受恐怖襲擊及產生的次生、衍生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