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的生態和諧生態社會和
A. 關於生態平衡,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實行可持續發展的作文800字左右(議論文)
1可持續發展的豐富內涵 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的發展觀。是應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可持續發展, 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意味著維護、合理使用並且提高自然資源基礎, 這種基礎支撐著生態抗壓力及經濟的增長。可持續發展還意味著在發展計劃和政策中納入對環境的關注與考慮,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發展資助方面的一種新形式的附加條件。可持續的3個主要特徵: 生態持續、經濟持續和社會持續, 其之間互相關聯而不可分割。生態持續是基礎, 經濟持續是條件, 社會持續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應該是自然、經濟、社會復合系統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追求的目標是: 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 個人得到充分發展; 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 不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 它特別關注的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生態合理性, 強調對資源、環境有利的經濟活動應給予鼓勵, 反之則應予摒棄。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產生為人類世界的發展指出了一條環境與發展相結合的道路, 為環境保護與人類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思想模式。其實質就是把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緊密聯系起來, 實現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觀要求在發展中積極地解決環境問題, 既要推進人類發展, 又要促進自然和諧。主要表現在: 從以單純經濟增長為目標的發展轉向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發展, 從以物為本位的發展轉向以人為本位(發展的目的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的發展, 從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 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信息資源(科技與知識) 推動型的發展。 2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 所謂可持續發展戰略, 是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計劃和綱領, 是多個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稱, 它要使各方面的發展目標, 尤其是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目標相協調。1992 年6 月,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 會議提出並通過了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21世紀議程》, 並且要求各國根據本國的情況, 制定各自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和對策。1994 年7 月4日, 國務院批准了我國的第一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21 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 標志了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發展觀念的重大革命, 標志了它是一個有利於人類健康地走向21世紀的新的發展理念和行動綱領。可持續的生態文明將會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旋律。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資源方面: 隨著世界人口持續增長和經濟發展, 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規模的開采消耗, 導致資源基礎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資源緊缺。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 土地資源及礦產資源掠奪性破壞嚴重。維護地球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 以確保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環境方面: 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兩大類。加強環境保護,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消除貧困、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4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有利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有利於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 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生態農業。5科學的發展觀 傳統的發展觀, 偏重於物質財富的增長, 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簡單地把GDP的增長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指標, 忽視人文的、資源的、環境的指標; 單純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索取對象, 忽視自然界首先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傳統發展觀的影響下, 盡管人類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富, 但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現象屢見不鮮、越來越多, 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卻往往並不能隨經濟增長而相應提高, 甚至出現危及未來生存的許多社會和環境問題。要解決這些歷史進程中的矛盾和問題, 就必須摒棄傳統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影響, 在發展觀上進
B. 如何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不僅要做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而且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
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自然界向人類提供的資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礦產資源;另一部分雖然可以再生,比如糧食、水果、蔬菜等,但它們的增長要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類提供的生產、生活資料和舒適的生活、休閑空間,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只能是一定的.人類需求的增長必須與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類資源相適應,人類的生產和消費必須以最小的環境和資源代價來進行.在維護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應當通過維護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證人類社會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與和諧共處.
社會和諧有賴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無限制的掠奪自然,會造成資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壞和減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資源的減少和污染,最終導致人類生產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這不僅實現不了發展的目標,還會使地球變得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也就無從談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無從談起.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不但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是我們總結歷史經驗、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之後作出的理性選擇.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同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統一.當前,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一是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觀念.人類永遠是自然之子,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澤,人類的生存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自然生態系統.我們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覺維護大自然的平衡與和諧.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其實也就是尊重和善待我們人類自己.
二是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科學精神,正確認識自然,尊重自然規律.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利用和改造永遠也不會停止,問題在於如何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這就必須認識自然,尤其是認識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只有在科學認識自然和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到按自然規律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是高度重視和加強環境污染的治理與生態建設.面對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和環境污染日漸加重的嚴峻現實,我們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大治理環境污染的力度,堅決禁止各種掠奪和破壞自然的做法,堅決改變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採取堅決行動保護自然,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和諧.同時,增強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資源是有限的,要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努力實現自然資源的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應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資源的觀念,培養節約資源的良好風尚,努力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構建資源節約型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
C. 簡述如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方法如下:
1、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發展,說到底是為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強調經濟增長不等於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單純是速度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不代表著全面的發展,更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以人為本,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在發展過程中摧殘人自身生存的環境。
因而我們應該摒棄忽視自然的「人類中心主義」的發展觀,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因而要合理利用自然,優化空間結構,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培養公民環境意識,倡導綠色消費。
2、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
按照主體功能區的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實行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和對不同主體功能區各有側重的績效評價。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優化國土空間的開發格局是實現生產空間的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的宜居適度、生態空間的山清水秀的前提和基礎。
一要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二要實行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和各有側重的績效評價。三要根據陸地國土與海洋國土空間的統一性,以及海洋系統的相對獨立性進行開發,促進陸地國土空間與海洋國土空間協調開發。
3、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循環發展與低碳發展都是為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良性互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重點就要落實到低碳發展與循環發展,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
推進能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就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由之路。要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4、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
堅持節約優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在全社會推動節能行動計劃。節約下來的能源是最綠色的能源,當下不能拘泥於傳統的節能減排方式。通過技術改造,把有限的資源吃干榨凈;通過管理創新,提高已開發資源的使用效率。
5、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
6、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濕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態環境發展目標也難以實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D. 經濟社會發展中、人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守什麼生態法則,才能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雪峰文集 心靈篇
做人自然最為美
雪峰
上帝之道是自然之道。人能效法自然,遵從自然,順其自然,熱愛自然,自然而然,就是走在了上帝道上。任何虛偽的、矯柔做作的、有意裝飾的、違背天性的、人為限制的,皆背離上帝之道。
看大自然中的一切,是多麼地有序祥和,鮮花的開放是那麼地自然,不論是否有人欣賞,不論是生長在人聲鼎沸的花苑裡,還是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僻壤處,它們隨性綻放,不怨不悔,不因無人欣賞而自慚形穢,也不因環境惡劣而怨聲載道,不因土壤貧瘠而自絕一生,更不因其他花卉開放得比自己艷麗而嫉妒怨恨,花卉就是佛,就是上帝的精靈。
人哪!就應該向花卉學習,向大自然學習。
向花卉和大自然學些什麼呢?
學隨性綻放
不論自己是什麼樣的花卉,牡丹也好,狗尾巴花也罷,紅色也好,白色也罷,只要按照天性盡情綻放了,就無怨無悔,就是佛,就是天使,沒必要比較,沒必要怨恨,沒必要忌妒、沒必要自責內疚。
學特立獨行
萬物各有天命,都是大自然懷抱中的寶貝,上蒼都賦予了它們與眾不同的特性,都具有自己的生命軌跡和存在價值,沒必要向其他物種學習,沒必要去模仿他物,保持自己獨異於他物的生活方式就好,自己的一切有上帝安排,不必仰賴他物,生長衰亡隨其自然,不強行。
學獨立自主
大自然中的一切雖然是一體的,但各自又是獨立的,人類社會強調人際關系,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各自獨立我行我素的,它們秉承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而自我生長,從不費神勞心去搞關系,所以它們活得簡單朴實自由幸福。
學和諧共處
小草、花卉、樹木;山嶺、江河、星辰,不論命運安排它們在何處,不論自己的處境多麼艱難,它們相互不欺負,不凌辱,各自盡情生長,從不喊冤叫苦,隨緣自在,自在逍遙。
學默默無聞
人總是想獲得周圍人們的認可、尊敬、羨慕、贊美,而大自然中的花卉等,從不考慮周圍生靈如何看待它們,即使單獨生長,也存活得有滋有味心安理得,它們能享受得了寂寞孤獨,它們從不會看他物的眼色行事,所以生存得瀟灑自如。
學坦盪直露
人會矯揉造作,會心口不一,而自然的一切含蓄中坦盪裸露,無限可愛,它們的美毫不掩飾地呈現,表露無遺。即使「不知羞恥」的動物做愛,也是遵循兩廂情願原則,從不強奸,從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方。
學活在當下
人大多活在對未來的憂愁和焦慮之中,有遠慮,要未雨綢繆,而大自然中的絕大多數事物,從不擔憂自己的未來,從不為明天而發愁和焦慮,而是盡情地享受著當下的時光,這是與道合一的境界,我們當學習之。
學無私奉獻
看那小草,只要有一點水分陽光,就努力地綻放青枝綠葉,用自己微弱的身軀點綴著大自然;看那原野中的小花,盡情綻放著自己的美麗,搖曳著自己的身姿,為大自然釋放著自己的芬芳;看那飛翔棲息於林中的小鳥,吃飽喝足不再花時間聚斂什麼,而是游戲於山林間,歌舞於枝頭上,彈奏著天籟交響。。。。。。它們無欲無求,從不感嘆什麼命運不濟,嗟嘆什麼時運不好,悲嘆什麼天道不公,慨嘆什麼環境不好,它們從不強迫他物為自己服務,從不為自己的狀況和處境怨天怨地,它們奉獻從不要回報,它們的心胸是那麼地博大,值得讓我們學習啊!
人啊!應該向自然學習,基督、佛陀、仙人的教誨莫不如此。
做人自然最為美!假惺虛偽乃為丑。
2010/4/11
E.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
下面的故事希望能滿意!!!
http://..com/question/78476883.html?si=1
在古代,著名的都江堰一定是人類與大自然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最好標志。
瞻國秦昭王時期,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27年創建的都江堰,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為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
世紀海嘯中動物救人的感人故事
最近,印度洋海嘯的受災國人民備受世界關注,各國政府和人民都紛紛捐款賑災,一頭遠在美國的泰國大象也不落人後,以自己的"獨門絕技"為災民們提供幫助——它創作的繪畫作品正在網上拍賣,所得收入將全部捐獻給紅十字會。其實,在此次大海嘯中,就有不少動物幫助人的靈性故事。
他是一位經驗老到的獵手,有一天,他帶著他心愛的獵槍,追殺著一群約有二十隻山羊,當追到一個懸崖邊的時候,這群的山羊停止了逃命的腳步,懸崖的對面還是一個懸崖,但離這個懸崖有十米多遠,任憑如何矯健的山羊都跳不過去,他得意地看著這群即將任他槍殺的山羊。
略過一會兒,一個不可思議的景象發生了,只見一隻年歲較大的山羊從懸崖邊退了幾步,然後毅然地迅疾地向對面的懸崖跳去,在這只老山羊剛跳出幾米的剎那間,另一隻年青的山羊隨後也向對面的懸崖跳去,分兩次起跳,第二次是踏在半空中頭一隻老山羊的背上,再猛然地一蹬,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那隻老山羊悄不聲息地摔落在萬丈深淵之中。隨後,所有的羊群,如同在一個指揮若定的將軍號令下,用同樣的方法和動作,一起一落,一生一死。獵人看得目瞪口呆,感慨萬千……
F. 考研政治題:『』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恢復原始生態為歸宿『』為啥是錯的
人類社會是進步的,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但這不等同於恢復原始生態,若是這樣的話人類社會文明便不會創新發展,會給社會生活帶來極大影響,自然是錯的。
G. 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自然、社會和人的和諧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其實質是人與自然
小題1:B 小題2:C 小題3:A H.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資料
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涵和本質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