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場模式
Ⅰ 生態農業模式的十大模式
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術是: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南方「豬專--沼--果」生屬態模式及配套技術;平原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及配套技術;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術;設施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Ⅱ 生態農庄最佳的經營模式是什麼
克邁拉,一種超自然的神奇現象,傳說中的克邁拉怪獸具有獅首、羊身、蛇尾、鳳頭、祥雲等離奇組合,而在現實生活中,「鄭州克邁拉人」正在利用自然界所賜予的各種環保物種,通過科學的處理方法,讓它們變廢為寶,垃圾生金,轉化秸稈→秸稈養黃粉蟲→蟲糞養殖豬雞(有機禽蛋)→雞豬糞便養蠅蛆→蛆渣引糞有機肥→菜葉果皮養殖蚯蚓→有機種植→養生餐飲→虻蟲處理垃圾→高能飼料→昆蟲美食→昆蟲蛋白粉,利用生態養殖鏈,打造完美產業鏈。
走進克邁拉,種種人類的生活垃圾通過不同昆蟲的轉化都變成了對人類有益的產物;這里提倡福利養殖,讓雞鴨鵝鴣享受益生菌飲料、餐餐不離昆蟲美味、散放飼養回歸自然。雞是綠色雞、蛋是有機蛋;這里的養殖場聞不到臭味,所有動物的糞便都經過了益生菌的處理,然後運進蒼蠅車間,讓蠅蛆進一步轉化成有機肥和優質畜禽飼料;蒼蠅產完卵,完成了它的使命,還要再利用一次,投進壁虎洞、成了壁虎的美味;蚯蚓垃圾筒隨時收集著生活垃圾,把垃圾轉化成蚓糞有機肥;這里菜葉、秸稈、果皮也能派上大用場,一種新式蚯蚓養殖技術,把它們統統變成了高級有機肥和葉面肥。
走進餐廳你可以一品鷓鴣宴、昆蟲宴、蟲子雞宴等多種美味,絕對的餐療養生免疫大餐;享受過美味你不用擔心餐廚垃圾的去向,又一種環保昆蟲正拭目以待,餐廚垃圾處理高手黑水虻,更是功能獨特,它能把各類餐廚垃圾轉化成高能動物蛋白飼料,它排出的糞便也是優質有機肥,黑水虻的幼蟲可是金貴的很,它是優質的活體寵物餌料,每公斤售價高達200多元;這里的綠化樹木及果菜種植用的都是自己生產的有機肥,葉面噴灑用的可是蚓尿葉面肥,聽著是不是很新鮮!還有更絕的呢!這里的種植業也從來不用葯,一個個誘蟲捕蟲燈專門在晚上發揮作用,這樣即消滅了害蟲,也為雞鴨鷓鴣收集了活體飼料,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收獲後的秸稈,可不要焚燒,留著也有大用場,大量秸稈經益生菌處理,變成了黃粉蟲的飼料。
看了這些,你也只是了解了克邁拉農庄的前期生態鏈條,這里的無菌生產車間,培育出更優質的益生菌和蠅蛆活性蛋白;小蒼蠅也是生活在無菌車間的,通過長長的消毒通道你才能走進蒼蠅房,這里的蒼蠅可是喝牛奶長大的,雖然生活無憂,可是沒有自由,蠅房外密布的電網,隨時擊斃出逃的蒼蠅,蛆寶寶享受的也是總統級待遇,恆溫養殖,吃配方大餐,經三排五浴,精挑細選,個大肥嫩的蛆寶寶經微波烹制、真空包裝,直接送上高檔餐桌;沒被選上的蠅蛆可就慘了,先用打漿機粉身碎骨,濾出蛆皮加工甲殼素;蛆漿經低溫乾燥製成優質昆蟲活性蛋白粉,這可是世界上最好的蛋白質了。這里的昆蟲蛋白還要進一步加工成休閑美食----食蟲E族,讓愛美的帥哥靚妹也能分享到昆蟲美味!
Ⅲ 生態農業系統的類型和模式有哪幾種
時空結構
這是一種根據生物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徵和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內系容而合理組建的農業生態系統,使處生態農業模式於不同生態位置的生物種群在系統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陽能、水分和礦物質營養元素,是在時間上多序列、空間上多層次的三維結構,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均佳。具體有果林地立體間套模式、農田立體間套模式、水域立體養殖模式,農戶庭院立體種養模式等。
食物鏈型
這是一種按照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規律而設計的一種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系統中一個生產環節的產出是另一個生產環節的投入,使得系統中的廢棄物多次循環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轉換率和資源利用率,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並有效的防止農業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具體有種植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養殖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種養加工三結合的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等。
綜合型
這是時空結構型和食物鏈型的有機結合,使系統中的物質得以高效生產和多次利用,是一種適度投入、高產出、少廢物、無污染、高效益的模式類型。
Ⅳ 農業生態園的有哪幾種模式
生態農業是相對於石油農業提出的概念,是一個原則性的模式而不是嚴格的標准,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遠景設計院提到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理論為主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農業,生態農業不同於一般農業,它不僅避免了石油農業的弊端,並發揮其優越性,21世紀創造了許多具有明顯增產增收效益的生態農業模式。
生態模式
「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是在自然調控與人工調控相結合條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氣、太陽能)、保護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溫室養豬及廁所等4個因子,通過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陽能、沼氣為能源,以沼渣、沼液為肥源,實現種植業(蔬菜)、養殖業(豬、雞)相結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環系統,這是一種資源高效利用,綜合效益明顯的生態農業模式。運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區室內外溫差可達30℃以上,溫室內的喜溫果蔬正常生長、畜禽飼養、沼氣發酵安全可靠。
這種生態模式是依據生態學、生物學、經濟學、系統工程學原理,以土地資源為基礎,以太陽能顫動力,以沼氣為紐帶,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的種養生態模式。通過生物轉換技術,在同地塊土地上將節能日光溫室、沼氣池、畜禽舍、蔬菜生產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產氣、積肥同步,種養並舉,能源、物流良性循環的能源生態系統工程。
這種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稈資源,化害為利,變廢為寶,是解決環境污染的最佳方式,並兼有提供能源與肥料,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為促進高產高效的優質農業和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開創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模式類型
時空結構型
這是一種根據生物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徵和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系而合理組建的農業生態系統,使處於不同生態位置的生物種群在系統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陽能、水分和礦物質營養元素,是在時間上多序列、空間上多層次的三維結構,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均佳。具體有果林地立體間套模式、農田立體間套模式、水域立體養殖模式,農戶庭院立體種養模式等。
食物鏈型
這是一種按照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規律而設計的一種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系統中一個生產環節的產出是另一個生產環節的投入,使得系統中的廢棄物多次循環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轉換率和資源利用率,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並有效的防止農業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具體有種植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養殖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種養加工三結合的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等。
時空食物鏈綜合型
這是時空結構型和食物鏈型的有機結合,使系統中的物質得以高效生產和多次利用,是一種適度投入、高產出、少廢物、無污染、高效益的模式類型。
Ⅳ 生態農業旅遊的模式
農業資源占優勢的特色產業帶動模式(觀賞+學習+參與型)
對於那些擁有特色農產品的生態農業區來說,可以以農產品為核心,進行圍繞某一種或幾種特色農產品展開的主題輻射發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個鄉或村的范圍內,依據所在地區獨特的優勢,圍繞特色的生態農產品或產業鏈,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一村一業發展壯大來帶動鄉村綜合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專業村鎮是這種模式的代表,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具有生產某種特色生態農產品的歷史傳統和自然條件;有相應的產業帶動,市場需求旺盛;需要有帶動者通過產業集群形成一定的規模 。
例如:我們把以果園、育種種植為主題的農業生態旅遊推向市場,把果品作為核心,關聯帶動果園的觀光休閑、科技園區果苗培育種植的科技學習、農家的果品品嘗節、工廠的加工包裝參觀等果旅消費,這樣不僅可以打通果品銷售的呆滯環節,也盤活了所有資源和資產,帶動了當地農副產業的快速發展。桂林永福縣的羅漢果就可以借用其「羅漢果之鄉」的美名,打造一條「三高」生態農業與旅遊相聯動的模式。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的生態農業建設從1983年就開始起步了,這20多年來,通過抓沼氣建設來解決農村能源問題,通過科學探索找到了沼氣與養殖、種植的內在聯系,最終建成了「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恭城瑤族自治縣開展以「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為重點和核心的生態示範區建設,較好地解決了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問題,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在西部大開發中要「切實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的要求,對廣大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借鑒意義。2000年5月,聯合國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研討會」在桂林召開,37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專家到恭城參觀,稱贊恭城縣生態農業為「發展中國家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典範」。近幾年,恭城縣把生態農業的發展與旅遊開發結合起來,又被有關部門連續列為「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等。當地從生活到生產,從種植到養殖,從農業到副業都達到了高科技、高產量、高效益的三高標准,應該充分挖掘生態農業的觀賞性、學習性、參與性,讓現有生態農業資源的利用價值最大化。
這類農業資源占優勢的地區在今後的發展中應更加註重農業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全面改造傳統種養技術,發展更完善的生態農業,在大力扶持和發展旅遊的同時一定不能脫離了農業這一根基;並且從旅遊開發的角度發展未來的生態農業,使傳統經濟型農業向現代旅遊型生態農業轉變。游覽區內的農業科技示範園、生態農業示範園、科學普及示範園,應該以濃縮的典型農業模式,展示農業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展示特色農業生產景觀與經營模式,讓遊客了解足夠系統的農業生產進步的知識,使遊客與當地農業文化之間建立起一種情感聯系。
自然旅遊資源占優勢的「觀光+體驗」模式
對於那些擁有一定的農業資源,和其他地方相比特色不夠鮮明規模也存在著差距的地方,如果擁有較好的自然旅遊資源稟賦(清新的山水自然環境、美麗的田園風光、整潔舒適的鄉村居住環境等),就可以通過觀光游的模式將旅遊作為創造更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途徑。游覽區內的農田果園、花卉苗圃、動植物飼養場應精心包裝,讓遊客找到返歸鄉村的真實感受,在優美的田園風光和勃發的自然生機中享受回歸自然的快感。
桂林陽朔是我國發展鄉村旅遊最早的縣城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精闢地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的特徵。 依託陽朔及周邊各鎮的自然田園風光來滿足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需求,如歷村、福利古鎮、興坪漁村等,都可以滿足體驗型遊客的要求,「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體驗農事活動,組織遊客與農民一同採摘品嘗,或參加四時農事活動;農家訪問,考察生態農業生態村等活動。
當地鄉村的特色民居、鄉村工藝作坊、鄉村農事活動場所應為遊客提供能夠深入鄉村生活的空間,使遊客參與農耕活動、學習農作物的種植技術、農機具的使用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以及農業經營管理等,親身體驗農產品生產過程。游覽區內提供的可採摘的直銷果園、農產品集市等,既讓遊客有機會購買鄉村旅遊產品,又充分體驗收獲的愉悅。
Ⅵ 生態農業有哪些形式
生態農業模式類型
(1)時空結構型。這是一種根據生物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徵和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系而合理組建的農業生態系統,使處於不同生態位置的生物種群在系統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陽能、水分和礦物質營養元素,是在時間上多序列、空間上多層次的三維結構,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均佳。具體有果林地立體間套模式、農田立體間套模式、水域立體養殖模式,農戶庭院立體種養模式等。
(2)食物鏈型。這是一種按照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規律而設計的一種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系統中一個生產環節的產出是另一個生產環節的投入,使得系統中的廢棄物多次循環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轉換率和資源利用率,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並有效的防止農業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具體有種植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養殖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種養加工三結合的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等。
(3)時空食物鏈綜合型。這是時空結構型和食物鏈型的有機結合,使系統中的物質得以高效生產和多次利用,是一種適度投入、高產出、少廢物、無污染、高效益的模式類型。
Ⅶ 生態養殖模式有哪些
(1)特種野豬—魚—草在魚塘和小型水庫旁建造特種野豬養殖場。按一畝水塘三頭特種野豬的比例養殖,過多過少都不利於養魚生產。野豬的糞尿及清洗圈舍的污水直接排放到魚塘和小型水庫,滋養水質,增加浮游生物,供應魚採食生長。
當魚收獲後,清空魚塘底泥用於肥田。在田裡種草,由於魚塘底泥肥力強,飼草產量高,一畝草可供8~10頭特種野豬食用,節省了大量的糧食。同時,也使特種野豬肉變得細膩鮮嫩,香味濃郁。這種既能降低成本也能保護環境的生產優質野豬肉的生產方式,應該大力推廣使用,也是特種野豬發展的一個方向。(2)特種野豬—沼氣—菜大棚菜生產普及全國各地,成為農民致富的好項目。尤其城市附近的郊區,更是蓬勃發展。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條件,把特種野豬養殖場建在蔬菜生產區。種菜的農民自家小量飼養,也可以直接把圈舍建在蔬菜大棚內。把沼氣池建在圈舍內,這樣既能節約大棚的利用空間,也能充分利用大棚的溫度使冬季也能充分利用豬糞發酵產生沼氣,供做飯和照明用。
小規模飼養場還可以把圈舍建在大棚的一角,把沼氣池建在圈下面,上面用於養野豬,下面用於糞尿的發酵。可以用沼氣燒水,做飯,照明。沼液、沼渣用於種菜,最好種植鮮食蔬菜,如鮮食黃瓜、西紅柿、青菜等。用沼液、沼渣種菜,既減少農葯的殘留,也能極大的改變蔬菜的口感。使蔬菜既安全衛生,口味又好,適應供應大型超市和賓館、飯店。價格相應比用化肥生產的蔬菜要高出一倍。
這種生產模式能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減少蔬菜農葯的污染,提高蔬菜的品質,是生態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生產真正的有機蔬菜的最好方法。(3)特種野豬—沼氣—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果品消費水平逐日俱增。在水果消費的同時,對果品的安全性和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蘋果和梨的生產中,為防止農葯殘留,普遍採用套袋技術,減少了農葯的殘留,保證了果品的安全性,但對果品的品質和口感上改變不大。由於目前果農在種植中普遍使用化肥作為肥料,農家肥使用很少,很難改變果品的口感。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果農可以在果園旁小規模飼養特種野豬,利用管理果園的空閑時間採食野草,野菜喂豬,還可利用果園的空地種植飼草來喂豬。然後利用野豬糞尿發酵產生沼氣,利用沼液、沼渣喂果樹,改變果品的品質。
尤其對大櫻桃、蘋果、梨的種植果農來講,沼液和沼渣對果品品質的改變非常明顯。用沼液和沼渣生產的大櫻桃平均比用化肥生產的大櫻桃每市斤高出5元多,每畝可增加5000多元的收入。而且在市場上非常好銷售,供不應求。尤其在城市近郊的觀光農業中,通過顧客的觀看、採摘更能極大的增加經濟效益。
對於特種野豬專業戶來講,如果把野豬圈舍建在水果種植區,建沼氣池,把沼液、沼渣有償賣給果農,也是一個增加效益的好辦法。這樣既保證豬場的良好環境,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還能增加經濟效益。
Ⅷ 生態農場的生態模式及環保措施是什麼
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是發展生態農業的主要理論基礎。大家知道,生態系統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是生態學的一條基本原理。食物鏈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渠道,它既是一條能量轉換鏈,也是一條物質傳遞鏈,從經濟上看還是一條價值增值鏈。因此,遵循這一原理,就可以合理設計食物鏈,使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次多級利用,使生產一種產品時產生的有機廢棄物,成為生產另一種產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廢物資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轉化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例如,生態農場將養豬、養魚、沼氣工程、養鴨、養蚯蚓、養蘑菇和種植果樹等生產過程合理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在這一物質循環系統中,沼氣是樞紐,它把系統中的各個部分都有機地聯系起來。畜牧生產中的糞便進入沼氣池,經發酵後產生沼氣,用於農場炊事、照明及取暖,並可用於溫室保溫。沼氣池底的沼渣用於培養食用菌或作肥料用於蔬菜和果園,甚至還可以用於喂豬。沼氣池內的沼水可作為優質餌料來喂魚、喂豬,亦可作為速效肥料,用於農場作物的施肥。
上述證明一個生態農場是依賴於一個好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的。所以,一個好的自然環境務必是建立生態農場的前提。早期,農場全部出現在家庭模式中。遠景設計院以美國加州為例,生活的郊區的農民幾乎都有農場,但是傳統的家庭模式農場有很多弊端。如:1.家庭幾乎提供了全部資本;2.家庭具有很強的獨立性;3.家庭對某塊特定的土地具有很強的依賴性;4.重點是在家庭內部,生產活動占據主導地位;5.家庭和企業融為一體,家庭的生活方式會影響企業的決策;6.農場的管理水平受到農場主能力的限制等。
由於農場主的能力,很多家庭模式農場忽略了保持生態平衡。經過數年的經營,農場或者農場周邊的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所以農場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得以使很多家庭模式農場出現危機,甚至死亡。所以,人們必須拋開這些弊端,保持生態體系的平衡,達到一個良性的物質循環再利用。這樣,既不破壞生態環境,又節約了生產資源。還達到節省成本,高產高收的程度。
Ⅸ 生態農業有哪些分類模式
生態農業模式是一種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兼顧農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結構和功能優化了的農業生態系統。根據生態學的組織層次,生態農業的模式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區域與景觀布局模式、生態系統循環模式和生物多樣性利用模式。在一個農業的區域和景觀區中,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整體布局。在一個通過能量和物質流動串聯起來的農業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證能流、物流的暢通和物質的循環利用。
生態農業都有哪些模式:
1、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2、南方「豬--沼--果」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3、平原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4、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5、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6、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及配套技術;
7、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8、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術;
9、設施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10、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