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省
『壹』 林業生態省建設資金自查報告怎麼寫呀
我縣是全省林業重點縣之一,歷年來縣委、縣政府給予林業生態建設高度重視,林業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林業工作站建設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早在1994年我縣林業工作站建設就被驗收合格、評為全省林業工作站建設合格縣。歷年來的努力、林業站建設的中心已轉移到完善、鞏固、提高上來。為充分發揮基層林業站的職能作用,適應全省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需要,我縣從林業工作站的基礎設施、隊伍素質和職能作用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了管理和提高。根據/市林政[2005]27號文件精神,對照林業工作站建設合格縣各項指標,就我縣林業工作站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 一、機構穩定,林業經費有保障 1、我縣共有××個鄉鎮林業工作站,屬縣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經縣編委定編80人,其中定編6人的有4個鄉鎮,其餘鄉鎮定編人數都在4人以上。 2、2005年,我縣林業工作站經費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全額撥款80人。基層林業工作站實現了「機構穩定、人員穩定、經費有保障」的林業發展目標。 二、加強培訓,著力提高林業站職工的整體素質 1、人員文化現狀。我縣林業工作站在崗人員按文化程度分:大專8人、中專15人、高中57人;按技術職稱分:高中級8人、初級31人。 2、強化培訓,持證上崗,著力提高站員整體素質。實行學習培訓制度化。制定了相應的學習制度,縣局每月定期召開一次基層站長例會,站里每月制定了學習日,要求林業工作站人員認真學習時事、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增強自身素質。每年縣局不定期地對林業工作站人員進行培訓和抽考,考試成績將作為考核站長、站員是否合格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據。積極參加省、市級林業部門舉辦的各項業務培訓,做到站長、站員持證上崗。 三、增加投入,進一步完善與提高林業站建設標准 1、站房獨立、設施齊全。18個基層林業工作站都擁有獨立的站房,全縣基層林業工作站站房5916平方米,平均每個鄉鎮林業工作站站房達328平方米。近年來,我縣對基層林業工作站的站房不斷進行改造和完善,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完善站房設施建設,力使基層林業工作站站房設施齊全,站容站貌整潔。職工工作、生活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 2、辦公自動化體系日趨完善。每個基層林業工作站配備了一台電腦,林業系統建立了通訊集團網,站員手機全部進入系統通訊集團網,每個站備有2輛摩托車以上。森林資源保護和各項工程項目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 3、積極開展多種經營。基層林業工作站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在做好林業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創辦了速生豐產林基地、果業基地、毛竹林基地,開展多種經營,謀求自我發展能力。 四、建章立制,內部管理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軌道 1、工作職責實行制度化管理。明確了各崗位職責,制定了各項工作管理制度。相應制定了《林業工作站職能》、《林業工作站開門十件事》、《林業工作站站長職責》、《營林員職責》、《林政員職責》、《森林資源檔案員職責》。 2、檔案資料實行規范化管理。每個站建立了森林資源檔案、林政管理檔案、營林生產檔案,做到一年一歸檔。檔案做到有專人管理,有專櫃存放。 3、工作任務實行目標化管理。每年年初,為確保年度林業工作站各項工作和生產任務的全面完成,縣局與每個基層林業工作站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狀,對營林生產、林政資源、資金徵收、站務管理等方面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狀,並制定了相應的獎罰辦法。 五、強化管理,充分發揮林業工作站服務管理職能 林業站職能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為新形勢下基層林業站提出了新的要求。林業站是對林業生產經營落實、實施、組織管理的基層機構,是林業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在新時期,除承擔造林、護林常規職能外,特別是在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中,賦有「政策宣傳、生產組織、資源管護、林業執法、技術推廣和社化服務」等新的工作職能。 1、當好林業政策的「宣傳站」。積極做好林業法規、政策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標牌、標語等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進行林業方針政策及林業法律、法規宣傳工作,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林業,積極參與林業建設,加快社會辦林業步伐。 2、做好資源保護的「管護站」。認真貫徹執行「限額採伐,全額管理」的林政資源管理指導思想,以源頭管理為側重點,加大管護投入,制定管護措施,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護林體系,從而有效地看住了山頭,管住了斧頭。 3、當好林業執法的「執法站」。堅持依法治林,強化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從根本上提高林業執法隊伍的整體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同時,加大各類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積極配合上級主管部門開展專項清理整頓活動,依法查處亂砍濫伐林木、亂征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亂采濫挖野生植物等林業行政案件,從而營造了良好的林業執法氛圍,有效地維護了林區秩序。 4、做好科技推廣的「推廣站」。積極做好林業科學技術的應用、推廣工作,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印發林業科技宣傳資料,組織林農參加林業科技知識培訓班,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依託山地資源優勢,走林業產業化道路,給林農傳授最新的林業科學技術,帶動林農脫貧致富。 5、做好服務林農的「服務站」。充分發揮林業工作站的服務職能,以服務林農為宗旨,傳授林業科技,宣傳林業政策,解答林農疑慮,認真搞好採伐、造林作業設計,積極幫助林農解決生產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樹立林業行業服務窗口形象。 六、存在的問題 1、基層林業站人員有強於加強,業務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近幾年來,隨著珠防林、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等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特別是今年進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隨著各項工作的全面鋪開,林業工作量成倍增長,工作任務重,專業技術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大多數鄉(鎮)林業工作站普遍感到人員不夠、力量薄弱,人員業務素質亟待進一步的提高。 2、基層林業站經費不足。沒有專項林業科技推廣和培訓學習經費,缺少穩定的支持林業站興辦示範基地,開展多種經營的資金。而目前林業站必須開展的政策宣傳、規劃與作業設計、技術指導、跟蹤服務、檢查驗收和迎接上級檢查及檔案建設等工作,其費用平均每個林業站每年要在2萬元左右。導致工作乾的越多,自身投入就越大,甚至造成林業站負債干工作。
『貳』 林業生態工程已經開始實施了嗎
據報道,2018年林業部門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林業生態工程已經開始實施。
北京市啟動新一輪百萬畝平原造林工程。山西省實施呂梁山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等四大重點工程。內蒙古自治區完成重點區域綠化面積12.6萬公頃。湖北省開展綠滿荊楚行動,完成造林16.9萬公頃。廣東省新建生態景觀林帶693.7公里,新建森林公園165個、濕地公園34個。新疆實施伊犁河谷百萬畝生態經濟林建設和生態修復工程等。
希望林業生態工程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叄』 中國十大林業生態工程分別是什麼
1978年啟動、規劃期長達年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橫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13個省區市,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林業生態工程。目前這項跨世紀生態工程的建設已經進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萬公頃,使2100萬公頃農田實現了林網化,形成了許多縣連片、乃至跨省連片連網的大型農田防護林體系。三北防護林工程使我國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1989年我國第一個綜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業生態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開始啟動,工程建設十年來,至20世紀末已完成造林46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面積由治理前的25.5萬km2減少到21萬km2。
在我國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上,一座綠色長城正在迅速崛起,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已完成造林187萬公頃,已建成1.5萬km的海岸基於防護林帶,有林地面積達到1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6.7%,有效地保護了656萬公頃農田。
在廣袤的平原農業區,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已使全國795個縣基本實現了平原綠化,平原地區的林地面積增加到2.9億畝。據專家測算,生態環境的改善使糧食產量增加了15%~20%。
近年來,沙漠區不斷出現新的綠洲,全國治沙工程通過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治沙造田及低產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治理開發沙區540多萬公頃,受風沙危害嚴重的4.33億公頃農田得到綠色屏障的保護。
太行山是京、津和華北地區的天然屏障,太行山綠化工程的實施使這道天然屏障變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屏障。這項工程已在太行山區完成造林176萬公頃,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996年,我國啟動了珠江流域防護林工程、黃河中游防護林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工程等四大生態工程的建設,使我國生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構築了完善的中華大地綠色防護網路。
『肆』 浙江省林業廳的林業概況
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全省土地總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70%。林業用地面積667.97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3.64%。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優越的自然環境,勤勞的浙江人民,孕育了浙江林業的輝煌。進入新世紀,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關於全面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作出生態省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把浙江林業帶入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進入了全面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階段。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林業產業不斷壯大。全省森林覆蓋率60.5%,名列全國前茅;全省林業社會總產值1218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浙江實行林業戰略性調整,圍繞「建萬里綠色通道,創千億林業產值,造浙江秀美山川」的目標,全面推進生態公益林、萬里綠色通道、平原城鎮綠化、林業產業化經營等工程建設,為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的戰略目標,為使浙江林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浙江長期以來堅持以倡導綠色文明、共建綠色家園為主題,依託重點工程帶動、部門齊抓共管、全民共同參與,廣泛開展義務植樹運動,國土綠化取得顯著成效。「十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造林更新17.3萬公頃,城鎮擴綠1.87億平方米,建成綠色通道1.38萬公里,建成清水河道7134公里,海塘綠化750公里,整治復綠廢棄礦山615個。全省森林面積從553.9萬公頃增加到584.4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從1.38億立方米增加到1.94億立方米,單位面積蓄積從每公頃31.91立方米增加到每公頃43.76立方米。城鎮(市)綠化覆蓋率從27.2%提高到30.37%,城鎮人均公共綠地從3.77平方米增加到8.15平方米。
全省已建省級以上園林城市15個,共有40個平原縣實現了高標準平原綠化。「十五」期間,浙江全面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累計投入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0億元。據6大類300多個指標分析測算結果,浙江3000萬畝生態公益林僅在水源涵養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凈化大氣、改善小氣候、減輕災害、森林旅遊、儲存能量等方面,就達到722.6億元。
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氣候溫暖濕潤,集山水海洋之利,形成了眾多的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及海岩濕地生態系統。全省共有河流湖泊6515平方公里,海岩濕地5473.5平方公里,潮間帶海塗2443.8平方公里,河口灘塗447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素有「東南動植物寶庫」之稱。
全省有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野生動物126科689種。浙江境內分布有華南虎、梅花鹿、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8種,穿山甲、黑熊、斑羚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97種。鳥類中,列入中日、中澳侯鳥保護協定的種類分別占我國列入種類的77%和65%。全省有高等植物4552種,孢子植物約64種,蕨類植物499種,種子植物3379種。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聯合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中,浙江有一級保護植物11種,二級保護植物41種,如百山祖冷杉、普陀鵝耳櫪、金錢松等。有古樹名木21.39萬株。到目前為止,全省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縣級自然保護區11個,自然保護小區353個,保存和恢復了一些重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使全省的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多年來,浙江省在堅持生態優先、加強生態建設、注重森林資源保護的同時,通過機制創新、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激活各類林業生產要素,林業產業發展突飛猛進。2006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218億元,位於全國前茅。
以林業名特優新基地和森林食品基地建設為抓手,全省建設各類林業特色基地215個,面積217萬畝。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37萬畝,年產值超66.9億元。以木竹加工為主的林產加工業穩步發展,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林業龍頭企業有300多家,形成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帶。
浙江以豐富的森林景觀資源為依託,大力開發森林旅遊業和發展有林業特色的「農家樂」。全省省級以上森林公園已達112個,經營面積33.5萬公頃,年接待遊客超1600萬人;有林業觀光園區110個,年接待人數850萬人次。據測算,森林旅遊業經營收入達90億元。
浙江林業產業發展以提高組織化程度為重要抓手,重點扶持林業龍頭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強出口創匯能力,增強帶動基地農戶能力。同時,根據林業主導產業的區域分布,加強市、縣基層林業特色產業協會的建設,全省基層協會已發展到137個。發展林業專業經濟合作社836家,參加農民7.28萬戶,帶動農戶92.40萬戶。2006年全省林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8.26億美元,佔全省進口貿易總額的5.24%。浙江林業的發展始終得益於科技的支撐。浙江省科技發展對林業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達49%,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竹產業和種苗花卉業等林業支柱產業的科技貢獻份額達到55%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50%。「十五」期間,全省立項的各類林業科技項目1000多項,總經費1.43億元;有99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通過轉化和技術推廣產生經濟效益110億元。
『伍』 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優質林木種苗培育資金扶持標准
應該是不錯,青島人大概都見過,去過奧帆中心的看到海邊都是用的他們的板子,當時還很驚訝,木頭怎麼能用在海邊呢,原來是生態木。
『陸』 中國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是哪些
1978年啟動、規劃期長達73年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橫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13個省區市,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林業生態工程。目前這項跨世紀生態工程的建設已經進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萬公頃,使2100萬公頃農田實現了林網化,形成了許多縣連片、乃至跨省連片連網的大型農田防護林體系。三北防護林工程使我國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1989年我國第一個綜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業生態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開始啟動,工程建設十年來,至20世紀末已完成造林46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面積由治理前的25.5萬km2減少到21萬km2。
在我國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上,一座綠色長城正在迅速崛起,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已完成造林187萬公頃,已建成1.5萬km的海岸基於防護林帶,有林地面積達到1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67%,有效地保護了656萬公頃農田。
在廣袤的平原農業區,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已使全國795個縣基本實現了平原綠化,平原地區的林地面積增加到2.9億畝。據專家測算,生態環境的改善使糧食產量增加了15%~20%。
近年來,沙漠區不斷出現新的綠洲,全國治沙工程通過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治沙造田及低產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治理開發沙區540多萬公頃,受風沙危害嚴重的4.33億公頃農田得到綠色屏障的保護。
太行山是京、津和華北地區的天然屏障,太行山綠化工程的實施使這道天然屏障變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屏障。這項工程已在太行山區完成造林176萬公頃,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996年,我國啟動了珠江流域防護林工程、黃河中游防護林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工程等四大生態工程的建設,使我國生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構築了完善的中華大地綠色防護網路。
『柒』 林業生態建設重點項目
要看區域。全國層面上的有: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環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重點地區防護林建設工程。省級、市級還有其他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程。
『捌』 國家級公益林調出會變為省級的嗎
第一條 為加強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保護和管理,規范生態公益林調整,根據國家和省的相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指的生態公益林,專指省級生態公益林。
第三條 各地要切實加強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維護生態公益林穩定,確因規劃調整、征佔用林地等原因需要調整(包括內部調整、核減、增加,以下統稱調整)生態公益林的,可提出調整申請。
(一)規劃調整。由於縣級以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或發展改革部門立項的林地規劃調整,需要適當調整生態公益林,使本區域生態公益林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二)征佔用林地。由於項目建設征佔用林地而需要調整生態公益林,應與林地征佔用同時報批,在取得《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後辦理調整。
(三)其它確需調整生態公益林的情況。
第四條 調整生態公益林應由林權權利人向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經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由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專文逐級向省林業局提出調整申請。市屬林場向市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經市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由市林業主管部門專文向省林業局提出調整申請。省屬林場、雷州林業局逕向省林業局提出調整申請。
第五條 申請調整的生態公益林,必須符合以下規定:
(一)面積平衡。縣(市、區)和省、市屬林場及雷州林業局(以下簡稱「縣、場、局」)應做到本縣、場、局內部申請調出和調進面積一致,確保本縣、場、局生態公益林穩定。申請增加或核減生態公益林的,由省林業局統一調配。
(二)區位重要。申請調進為生態公益林的林地,必須符合生態公益林的區劃標准和條件。
(三)質量較高。申請調進的林地的森林生態質量較高。
(四)集中連片。調進後該區域的生態公益林分布集中連片。
(五)權屬明晰。申請調進為生態公益林的林地,林地林木權屬明晰,且權利人要求區劃為生態公益林。
第六條 申請調出(進)生態公益林面積超過6.7公頃(含6.7公頃)的,縣、場、局需委託具有乙級以上林業調查規劃資質的第三方開展可行性研究,出具可行性報告。申請調出(進)生態公益林面積少於6.7公頃的,需由有資質的單位開展林地現狀調查,編寫《調出(進)林地現狀調查報告》。
第七條 申請調整生態公益林應當按第四條規定程序一式二份提交以下材料,其中一份抄送省生態公益林管理中心:
(一)申請調整文件。應包括如下內容:申請調整的主要原因、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過程和結論或調出(進)林地現狀調查主要過程和結論、調出(進)地點(地名)、調出(進)總面積、調出(進)小班事權類別、生態區位、聯系人、聯系電話等。
(二)生態公益林調出(進)情況表。
(三)生態公益林調出(進)小班地形圖。
(四)調整生態公益林可行性報告或調出(進)林地現狀調查報告。
縣、場、局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
第八條 省生態公益林管理中心負責審核申請材料並按規定程序提交審批,對同意調整的,由省林業局批復縣、場、局,並抄送有關單位;對暫緩調整或不同意調整的,告知縣、場、局。
第九條 更新檔案資料應符合以下要求:
(一)縣、場、局接到批復同意調整的文件後,應在15個工作日內注銷已調出的生態公益林現場界定書,並與調進的生態公益林林權權利人簽訂生態公益林現場界定書,公示存檔。同時,要及時調整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資金分配表、配合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做好森林資源檔案資料庫和生態公益林地籍小班圖形庫更新等工作。
調進的生態公益林地籍小班地形圖需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或市林業主管部門確認蓋章後,送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存檔。省屬林場確認蓋章後逕送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存檔。
(二)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負責做好森林資源檔案資料庫、生態公益林地籍小班圖形庫更新和資料存檔工作。
第十條 市、縣級生態公益林調整情況應及時抄送省生態公益林管理中心備案。
第十一條 本辦法由省林業局負責解釋。
各地可參照本辦法的規定,制訂市、縣級生態公益林調整管理辦法
『玖』 森林覆蓋率最高,生態環境最好的省是哪個
全國森林覆蓋率福建省最高,森林覆蓋率為 65.95%,排名第一。福建省是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的省份,環境質量,特別是空氣質量在全國排名最好的省份。
1、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山地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福建的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海岸曲折,陸地海岸線長達3751.5千米。福建以侵蝕海岸為主,島嶼眾多,島嶼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海壇島現為全省第一大島。
2、福建省擁有1.15億畝的森林面積,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超過了全省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一半,全國六大林區之一。有的已辟為自然保護區,如三明莘口格氏栲保護區、建甌萬木林保護區、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福建林區可分為中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和東部亞熱帶季風雨林區。
3、福建地處泛北極植物區的邊緣地帶,是泛北極植物區向古熱帶植物區的過渡地帶。植物種類較為豐富,以亞熱帶區系成分為主,區系成分較復雜。全省植物種類有4500種以上。全省木本植物共有1943種(含變種153種),分屬142科、543屬,約佔全國木本植物種的39%,科的81%,屬的55%。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有9科、31屬、61種和2變種。以中國特有的馬尾松為主,海拔1000米以上出現黃山松。杉木廣布全省,還有柳杉、福建柏、油杉等,是構成常綠針葉林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