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的生態作用
㈠ 河流濕地有哪些生態作用
首先可以蓄水調洪,補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漲水的季節,過量的水被濕地(象海綿)儲存起來,直接減少了下游的洪水壓力。然後,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里,再慢慢地釋放出來,補充給河流或下滲補充地下水,有效地緩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斷流的問題。 其次是調節氣候。通過蒸發,濕地可持續不斷地向大氣輸送大量的水氣,調節區域的氣候,降低旱災發生的頻率和危害。拉薩氣候乾燥,有那麼一大片湖泊和濕地,水分蒸發,可使城市的空氣濕潤,沒有這片濕地,拉薩的氣候條件就更加乾燥。專家們呼籲,高原都市拉薩旁有一大片湖泊和沼澤地,千萬要保護好,不僅有利於城市市民的生活,而且也有利旅遊者的身體健康。 第三起到凈化天然水體的作用。水流經過濕地,流速減緩,有助於污染物的沉澱,特別是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礦化物質,對水體起凈化作用。因此,利用人工濕地凈化污水成為一種簡便、節省、實用的初級污水處理技術。 第四,控制土壤侵蝕、保護海岸線。濕地及其植被,可穩固基地和削減海浪和海水的沖擊力,有效防止海岸線、河口灣和江河堤岸的侵蝕。 第五,保護生物多樣性。濕地的特殊環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造避敵的良好條件,是大量珍稀瀕危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哺乳類和高、低等植物生長和棲息的好場所。濕地保護成為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四大領域之一。 如果把森林比作「大地之肺」,那麼濕地則常常被譽為「大地的腎臟」、「天然水庫」和「天然的物種庫」。保護濕地成為國際環境保護的熱點和各國防洪的一項重要生態措施。而濕地也開始成為一些旅遊者進行生態旅遊的目標。
㈡ 濕地具有哪些生態功能
作為界於陸地和水體之間的客體,濕地兼有水、陸特徵,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樣性生態景觀和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之一,具有特殊的生態功能和寶貴的自然資源價值:
首先可以蓄水調洪,補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漲水的季節,過量的水被濕地(象海綿)儲存起來,直接減少了下游的洪水壓力。然後,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里,再慢慢地釋放出來,補充給河流或下滲補充地下水,有效地緩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斷流的問題。
其次是調節氣候。通過蒸發,濕地可持續不斷地向大氣輸送大量的水氣,調節區域的氣候,降低旱災發生的頻率和危害。拉薩氣候乾燥,有那麼一大片湖泊和濕地,水分蒸發,可使城市的空氣濕潤,沒有這片濕地,拉薩的氣候條件就更加乾燥。專家們呼籲,高原都市拉薩旁有一大片湖泊和沼澤地,千萬要保護好,不僅有利於城市市民的生活,而且也有利旅遊者的身體健康。
第三起到凈化天然水體的作用。水流經過濕地,流速減緩,有助於污染物的沉澱,特別是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礦化物質,對水體起凈化作用。因此,利用人工濕地凈化污水成為一種簡便、節省、實用的初級污水處理技術。
第四,控制土壤侵蝕、保護海岸線。濕地及其植被,可穩固基地和削減海浪和海水的沖擊力,有效防止海岸線、河口灣和江河堤岸的侵蝕。
第五,保護生物多樣性。濕地的特殊環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造避敵的良好條件,是大量珍稀瀕危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哺乳類和高、低等植物生長和棲息的好場所。濕地保護成為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四大領域之一。
如果把森林比作「大地之肺」,那麼濕地則常常被譽為「大地的腎臟」、「天然水庫」和「天然的物種庫」。保護濕地成為國際環境保護的熱點和各國防洪的一項重要生態措施。而濕地也開始成為一些旅遊者進行生態旅遊的目標。
㈢ 生態濕地的七大作用
可以抄蓄水調洪,補充地襲下水.在多雨或漲水的季節,過量的水被濕地(象海綿)儲存起來,直接減少了下游的洪水壓力.然後,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里,再慢慢地釋放出來,補充給河流或下滲補充地下水,有效地緩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斷流的問題.
調節氣候.通過蒸發,濕地可持續不斷地向大氣輸送大量的水氣,調節區域的氣候,降低旱災發生的頻率和危害.拉薩氣候乾燥,有那麼一大片湖泊和濕地,水分蒸發,可使城市的空氣濕潤,沒有這片濕地,拉薩的氣候條件就更加乾燥.
㈣ 濕地的主要生態功能是
濕地具有哪些生態功能
作為界於陸地和水體之間的客體,濕地兼有水、陸特徵,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樣性生態景觀和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之一,具有特殊的生態功能和寶貴的自然資源價值:
首先可以蓄水調洪,補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漲水的季節,過量的水被濕地(象海綿)儲存起來,直接減少了下游的洪水壓力。然後,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里,再慢慢地釋放出來,補充給河流或下滲補充地下水,有效地緩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斷流的問題。
其次是調節氣候。通過蒸發,濕地可持續不斷地向大氣輸送大量的水氣,調節區域的氣候,降低旱災發生的頻率和危害。拉薩氣候乾燥,有那麼一大片湖泊和濕地,水分蒸發,可使城市的空氣濕潤,沒有這片濕地,拉薩的氣候條件就更加乾燥。專家們呼籲,高原都市拉薩旁有一大片湖泊和沼澤地,千萬要保護好,不僅有利於城市市民的生活,而且也有利旅遊者的身體健康。
第三起到凈化天然水體的作用。水流經過濕地,流速減緩,有助於污染物的沉澱,特別是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礦化物質,對水體起凈化作用。因此,利用人工濕地凈化污水成為一種簡便、節省、實用的初級污水處理技術。
第四,控制土壤侵蝕、保護海岸線。濕地及其植被,可穩固基地和削減海浪和海水的沖擊力,有效防止海岸線、河口灣和江河堤岸的侵蝕。
第五,保護生物多樣性。濕地的特殊環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造避敵的良好條件,是大量珍稀瀕危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哺乳類和高、低等植物生長和棲息的好場所。濕地保護成為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四大領域之一。
如果把森林比作「大地之肺」,那麼濕地則常常被譽為「大地的腎臟」、「天然水庫」和「天然的物種庫」。保護濕地成為國際環境保護的熱點和各國防洪的一項重要生態措施。而濕地也開始成為一些旅遊者進行生態旅遊的目標。
中國有多少濕地被確認為國際重要濕地?
中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多,面積大,分布廣的國家之一,從寒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全國各地都分布有濕地,總面積達25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6%,世界排位僅次於加拿大、俄羅斯。而且,中國具有獨特的青藏高原濕地,是兩大江河長江、黃河的發源地。同時,位於山東黃河出海口的三角洲地區,大面積的濕地也是自然資源和野生動、植物極為豐富的地區。
象黃河源頭和出海口的濕地一樣,分布在中國其他地區的濕地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據統計,亞洲57種瀕危的野生鳥類中,在中國濕地就有46種;全世界有鶴類15種,在中國濕地就佔有9種,約佔2/3。因此,我國的濕地保護在國際上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國際自然保護界對此十分關注。
根據國際《拉姆薩爾公約》的規定,簽約國必須善用逼供保護其境內具有生態價值的濕地,以保護其豐富的野生生物種類。目前,中國共有7處濕地被《拉姆薩爾公約》確認為國際重要濕地,它們是:青海湖鳥島、江西鄱陽湖、吉林向海、黑龍江扎龍、湖南東洞庭湖、海南島東寨港、香港米浦及後海內灣。
目前中國濕地被破壞的現狀嚴重嗎?
近幾十年來,中國濕地的面積急劇減少,生態功能日趨降低。近40年來,中國沿海地區大約喪失海濱灘塗100多萬公頃,相當於沿海濕地總面積的50%。不僅如此,內陸濕地破壞情況也較嚴重。例如,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沼澤區,自50年代墾荒以來,已有300萬公頃濕地變為農田。目前所剩的200萬公頃自然濕地也面臨消失的危險。三江平原濕地是一個巨大的溫濕調節器,對調節當地的氣候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一個巨大的天然水源,旱可以蓄水,澇可以分洪,使三江洪 水不能肆意為虐。現在,這種功能已隨濕地大面積的開發、森林覆蓋率急速降低而趨衰退。濕地的破壞,威脅著珍稀瀕危和經濟動植物的棲息地。其東北部是野生動植物的王國,這里生長著1000多種葯用植物、纖維植物、蜜源植物及飼料植物等。作為東北亞候鳥的繁殖中心,這里棲息的鳥類超過150種,獸類3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如丹頂鶴、白鸛、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白頭鶴、梅花鹿,二級保護動物18種,還大量出產烏蘇里貉、麝鼠、環頸雉和狍子等經濟動物。在國際濕地、水鳥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據不完全統計,僅三江平原東北部可直接利用的動植物的價值即達20億元。
但是,隨著濕地的大量開發,一些珍稀動物已瀕臨滅絕。根據國際鶴類基金會1994年5月的航測,三江平原西部七星河流域和嘟嚕河流域濕地面積比1979年前分別縮小了3/5和2/3,候鳥的棲息地正被大量壓縮,數量急劇減少。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三江平原的開發雖然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糧,但開發中帶來的生態破壞應該給予充分的估計。據有關專家的測算,由於工業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其直接環境損失價值達40億~60億元之多。80年代以前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尤其是對濕地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價值認識不足。特別是早期的開發,盲目性較大,加之林木亂砍濫伐,野生動物大量捕殺,使自然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而也影響了農業自身的發展。
從總體上看,造成濕地嚴重破壞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合理圍墾,包括圍湖造田、圍海造地、截留水源、灘塗開墾等;二是過度開發生物資源,包括屢禁不止的獵殺、捕撈、採挖,以及大量開采泥炭;三是污染日趨嚴重,主要是水污染的嚴重程度已經遠遠地超出凈化水體的能力。 <收起
㈤ 濕地對於地球生態環境具有什麼作用
(一)提供水源:濕地常常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濕地,如泥炭沼澤森林可以成為淺水水井的水源。
(二)補充地下水:平時所用的水有很多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而濕地可以為地下蓄水層補充水源。從濕地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地下水系統的一部分,又可以為周圍地區的工農生產提供水源。
如果濕地受到破壞或消失,就無法為地下蓄水層供水,地下水資源就會減少。
(三)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濕地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均勻地把徑流放出,減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護濕地就是保護天然儲水系統。
(四)保護堤岸,防風:濕地中生長著多種多樣的植物,這些濕地植被可以抵禦海浪、台風和風暴的沖擊力,防止對海岸的侵蝕,同時它們的根系可以固定、穩定堤岸和海岸,保護沿海工農業生產。如果沒有濕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會遭到海浪的破壞。
(5)濕地的生態作用擴展閱讀
濕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樣性,僅中國有記載的濕地植物就有2760餘種,其中濕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屬、1380多種。
濕地植物從生長環境看,可分為水生、沼生、濕生三類;從植物生活類型看,有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和飄浮型等;從植物種類看,有的是細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喬木。
濕地動物的種類也異常豐富,中國已記錄到的濕地動物有1500種左右(不含昆蟲、無脊椎動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約250種,魚類約1040種。魚類中淡水魚有500種左右,佔世界上淡水魚類總數的80%以上。因此,無論從經濟學還是生態學的觀點看,濕地都是最具有價值和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
我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橫跨溫帶、亞熱帶和部分熱帶地區,自然條件復雜,濕地分布廣,是世界濕地植物種類和植被類型豐富的國家之一。
根據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我國濕地高等植物約225科815屬2276種,分別佔全國科、屬、種的63.7%,25.6%,7.7%。全國濕地 調查將全國的濕地植被劃分為7組、16個植被型、180個群系(嚴承高等,2005)。
㈥ 濕地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作用
濕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濕地的水陸過渡性使環境要素在濕地中的耦合和交匯作用復雜化,它對自然環境的反饋作用是多方面的。它為人類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資源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社會功能。它能抵禦洪水、調節徑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凈化水質,是自然環境中自凈能力很強的區域之一,它對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蓄滯洪水、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穩定海岸線、控制土壤侵蝕、保墒抗旱、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濕地的生態功能主要體現在物質循環、生物多樣性維護、調節河川徑流和氣候等方面。一是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濕地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濕地植被具有種類多,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特點,許多的自然濕地為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提供了必須的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場所。對物種保存和保護物種多樣性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維持野生物種種群的存續,篩選和改良具有商品價值的物種,均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沒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濕地,許多野生動物將無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濕地生物多樣性將失去棲身之地。同時,自然濕地為許多物種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許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濕地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生物超市和物種基因庫。二是調蓄徑流洪水,補充地下水。濕地在控制洪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顯著,是其他生態系統所不能替代的,濕地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濕地還可以為地下蓄水層補充水源,三是調節區域氣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於濕地環境中,微生物活動弱,土壤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十分緩慢,形成了富含有機質的濕地土壤和泥炭層,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濕地的水分蒸發和植被葉面的水分蒸騰,使得濕地和大氣之間不斷進行了能量和物質交換,對周邊地區的氣候調節具有明顯的作用。四是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許多自然濕地生長的濕地植物、微生物通過物理過濾、生物吸收和化學合成與分解等把人類排入湖泊、河流等濕地的有毒有害物質降解和轉化為無毒無害甚至有益的物質,濕地在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上的強大功能使其被譽為「地球之腎」。 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濕地中生長著多種多樣的植物,這些濕地植被可以抵禦海浪、台風和風暴的沖擊力,防止對海岸的侵蝕,同時它們的根系可以固定、穩定堤岸和海岸,保護沿海工農業生產。
一是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產品。濕地提供的水稻、肉類、蓮、藕、菱、芡及淺海水域的一些魚、蝦、貝、藻類等是富有營養的副食品;有些濕地動植物還可入葯;有許多動植物還是發展輕工業的重要原材料,如蘆葦就是重要的造紙原料。二是提供水資源。濕地是人類發展工、農業生產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我國眾多的沼澤、池塘、溪流、河流、湖泊和水庫在輸水、儲水和供水方面發揮著巨大效益,其它濕地,如泥炭沼澤森林可以成為淺水水井的水源。三是提供礦物資源。濕地中有各種礦砂和鹽類資源。濕地可以為人類社會的工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包括食鹽、天然鹼、石膏等多種工業原料,以及硼、鋰等多種稀有金屬礦藏。中國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濕地區域,濕地的地下油汽資源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重大。四是能源和水運。濕地能夠提供多種能源,濕地通過航運、電能為人類文明和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約有10萬公里內河航道,內陸水運承擔了大約30%的貨運量。
㈦ 濕地具有的生態功能
1、巨大貯庫
每年汛期洪水到來,眾多的濕地以其自身的龐大容積、深厚疏鬆的底層土壤(沉積物)蓄存洪水,從而起到分洪削峰,調節水位,緩解堤壩壓力的重要作用
2、水源地
濕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溝的水流外,湖泊、水庫、池塘的蓄水,都是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
3、生態環境的優化器
大面積的濕地,通過蒸騰作用能夠產生大量水蒸氣,不僅可以提高周圍地區空氣濕度,減少土壤水分喪失,還可誘發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資源。
4、重要的物種資源庫
我國濕地分布於高原平川、丘陵、海塗多種地域,跨越寒、溫、熱多種氣候帶,生境類型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
5、物產能源基地
廣闊多樣的濕地,蓄藏有豐富的淡水、動植物、礦產及能源等自然資源,可以為社會生產提供水產、禽蛋、蓮藕等多種食品,以及工業原材料、礦產品等。濕地水能資源豐富,可以發展水電、水運,增加電力和交能運輸能力。
(7)濕地的生態作用擴展閱讀:
濕地是指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生長濕地生物的地區。濕地生態系統是濕地植物、棲息於濕地的動物、微生物及其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濕地具有多種功能: 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業原料,提供旅遊資源。
濕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改善環境污染;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少溫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
它因有如此眾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
同時又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穀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葯用植物)和旅遊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㈧ 濕地的主要生態功能
濕地具有哪些生態功能
作為界於陸地和水體之間的客體,濕地兼有水、陸特徵,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樣性生態景觀和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之一,具有特殊的生態功能和寶貴的自然資源價值:
首先可以蓄水調洪,補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漲水的季節,過量的水被濕地(象海綿)儲存起來,直接減少了下游的洪水壓力。然後,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里,再慢慢地釋放出來,補充給河流或下滲補充地下水,有效地緩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斷流的問題。
其次是調節氣候。通過蒸發,濕地可持續不斷地向大氣輸送大量的水氣,調節區域的氣候,降低旱災發生的頻率和危害。拉薩氣候乾燥,有那麼一大片湖泊和濕地,水分蒸發,可使城市的空氣濕潤,沒有這片濕地,拉薩的氣候條件就更加乾燥。專家們呼籲,高原都市拉薩旁有一大片湖泊和沼澤地,千萬要保護好,不僅有利於城市市民的生活,而且也有利旅遊者的身體健康。
第三起到凈化天然水體的作用。水流經過濕地,流速減緩,有助於污染物的沉澱,特別是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礦化物質,對水體起凈化作用。因此,利用人工濕地凈化污水成為一種簡便、節省、實用的初級污水處理技術。
第四,控制土壤侵蝕、保護海岸線。濕地及其植被,可穩固基地和削減海浪和海水的沖擊力,有效防止海岸線、河口灣和江河堤岸的侵蝕。
第五,保護生物多樣性。濕地的特殊環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造避敵的良好條件,是大量珍稀瀕危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哺乳類和高、低等植物生長和棲息的好場所。濕地保護成為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四大領域之一。
如果把森林比作「大地之肺」,那麼濕地則常常被譽為「大地的腎臟」、「天然水庫」和「天然的物種庫」。保護濕地成為國際環境保護的熱點和各國防洪的一項重要生態措施。而濕地也開始成為一些旅遊者進行生態旅遊的目標。
中國有多少濕地被確認為國際重要濕地?
中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多,面積大,分布廣的國家之一,從寒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全國各地都分布有濕地,總面積達25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6%,世界排位僅次於加拿大、俄羅斯。而且,中國具有獨特的青藏高原濕地,是兩大江河長江、黃河的發源地。同時,位於山東黃河出海口的三角洲地區,大面積的濕地也是自然資源和野生動、植物極為豐富的地區。
象黃河源頭和出海口的濕地一樣,分布在中國其他地區的濕地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據統計,亞洲57種瀕危的野生鳥類中,在中國濕地就有46種;全世界有鶴類15種,在中國濕地就佔有9種,約佔2/3。因此,我國的濕地保護在國際上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國際自然保護界對此十分關注。
根據國際《拉姆薩爾公約》的規定,簽約國必須善用逼供保護其境內具有生態價值的濕地,以保護其豐富的野生生物種類。目前,中國共有7處濕地被《拉姆薩爾公約》確認為國際重要濕地,它們是:青海湖鳥島、江西鄱陽湖、吉林向海、黑龍江扎龍、湖南東洞庭湖、海南島東寨港、香港米浦及後海內灣。
目前中國濕地被破壞的現狀嚴重嗎?
近幾十年來,中國濕地的面積急劇減少,生態功能日趨降低。近40年來,中國沿海地區大約喪失海濱灘塗100多萬公頃,相當於沿海濕地總面積的50%。不僅如此,內陸濕地破壞情況也較嚴重。例如,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沼澤區,自50年代墾荒以來,已有300萬公頃濕地變為農田。目前所剩的200萬公頃自然濕地也面臨消失的危險。三江平原濕地是一個巨大的溫濕調節器,對調節當地的氣候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一個巨大的天然水源,旱可以蓄水,澇可以分洪,使三江洪水不能肆意為虐。現在,這種功能已隨濕地大面積的開發、森林覆蓋率急速降低而趨衰退。濕地的破壞,威脅著珍稀瀕危和經濟動植物的棲息地。其東北部是野生動植物的王國,這里生長著1000多種葯用植物、纖維植物、蜜源植物及飼料植物等。作為東北亞候鳥的繁殖中心,這里棲息的鳥類超過150種,獸類3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如丹頂鶴、白鸛、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白頭鶴、梅花鹿,二級保護動物18種,還大量出產烏蘇里貉、麝鼠、環頸雉和狍子等經濟動物。在國際濕地、水鳥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據不完全統計,僅三江平原東北部可直接利用的動植物的價值即達20億元。
但是,隨著濕地的大量開發,一些珍稀動物已瀕臨滅絕。根據國際鶴類基金會1994年5月的航測,三江平原西部七星河流域和嘟嚕河流域濕地面積比1979年前分別縮小了3/5和2/3,候鳥的棲息地正被大量壓縮,數量急劇減少。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三江平原的開發雖然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糧,但開發中帶來的生態破壞應該給予充分的估計。據有關專家的測算,由於工業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其直接環境損失價值達40億~60億元之多。80年代以前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尤其是對濕地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價值認識不足。特別是早期的開發,盲目性較大,加之林木亂砍濫伐,野生動物大量捕殺,使自然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而也影響了農業自身的發展。
從總體上看,造成濕地嚴重破壞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合理圍墾,包括圍湖造田、圍海造地、截留水源、灘塗開墾等;二是過度開發生物資源,包括屢禁不止的獵殺、捕撈、採挖,以及大量開采泥炭;三是污染日趨嚴重,主要是水污染的嚴重程度已經遠遠地超出凈化水體的能力。
㈨ 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有哪些
1、提供水源:濕地常常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濕地,如泥炭沼澤森林可以成為淺水水井的水源。
2、補充地下水:我們平時所用的水有很多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而濕地可以為地下蓄水層補充水源。從濕地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地下水系統的一部分,又可以為周圍地區的工農生產提供水源。如果濕地受到破壞或消失,就無法為地下蓄水層供水,地下水資源就會減少。
3、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濕地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均勻地把徑流放出,減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護濕地就是保護天然儲水系統。
4、保護堤岸,防風:濕地中生長著多種多樣的植物,這些濕地植被可以抵禦海浪、台風和風暴的沖擊力,防止對海岸的侵蝕,同時它們的根系可以固定、穩定堤岸和海岸,保護沿海工農業生產。如果沒有濕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會遭到海浪的破壞。
5、清除和轉化毒物和雜質:濕地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葯、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沉澱和排除。
此外,一些濕地植物像蘆葦、水湖蓮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質。再現實生活中,不少濕地可以用作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地,這一過程能夠提高水的質量,有益於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6、保留營養物質:流水流經濕地時,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被濕地植被吸收,或者積累在濕地泥層之中,凈化了下游水源。濕地中的營養物質養育了魚蝦、樹林、野生動物和濕地農作物。
(9)濕地的生態作用擴展閱讀:
濕地恢復
濕地恢復包括濕地的恢復、濕地改建以及濕地重建,是指通過生態技術或生態工程對退化或消失的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再現退化前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恢復的原則
1、可行性原則
濕地恢復工程項目實施時首先必須考慮濕地恢復的可行性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環境的可行性和技術的可操作性。
2、優先性和稀缺性原則
盡管任何一個恢復項目的目的都是恢復濕地的動態平衡,並阻止其退化過程,但濕地恢復的優先性並不一樣,
在實施濕地恢復前必須明確恢復工作的輕重緩急稀缺性就是指在恢復過程中,要優先考慮針對一些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種、種群或稀有群落的恢復。
3、恢復濕地的生態完整性、自然結構和自然功能原則
濕地恢復是恢復退化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及其組成、結構、功能與自然生態的過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富有彈性,能自我維持,能承受一定的環境壓力及變化,其主要生態狀況在一定的自然變化范圍內運轉正常。
4、流域管理原則
濕地恢復設計要考慮整個濕地區域,甚至整個流域,而非僅僅退化區域應從流域管理的原則,充分考慮集水區或流域內影響工程項目區濕地生態系統的因子,系統規劃設計濕地恢復工程項目的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
5、美學原則
濕地具有多種功能和價值,不但表現在生態環境功能和濕地產品的用途上,而且具有美學、旅遊和科研價值因此,在濕地恢復過程中,
應注重對美學的追求美學原則主要包括最大綠色原則和健康原則,體現在濕地的清潔性、獨特性、愉悅性、景觀協調性、可觀賞性等許多方面。
6、自我維持設計和自然恢復原則
保持恢復濕地的永久活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將人為維護活動降到最低水平,同時在恢復過程中,應盡可能採用自然恢復的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