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光福生態米

光福生態米

發布時間: 2021-02-06 21:12:46

Ⅰ 光福的主要景點

銅觀音寺,坐落於蘇州吳中區光福鎮龜山南麓下街。原名光福講寺,
始建於梁朝天監二年(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曾作為高僧講經授道之所,在唐朝時期達到鼎盛。因寺內原供奉有銅觀音像,又名銅觀音寺。保留的建築有大殿、西方殿、寺橋及光福塔。寺前跨河而建的寺橋十分古樸。橋長16.1米,寬3.05米,梁式,兩側沿口為武康石質,雕鑿著雙龍戲珠,萬字紋飾,琢工精良,為宋代舊物。作為吳地最古老的寺院,它與寺前宋代的石橋,寺後山頂光福古塔,寺院內廊壁古香古色的碑碣古刻都已經成為蘇州重要的珍貴文物瑰寶。光福寺的前身是私家住宅,系黃門侍郎(侍從皇帝、傳達詔命要職)顧野王舍宅為寺。唐代武則天當政時期(685-704年)改為光福寺,香火十分鼎盛。宋代康定元年6月(1040年),有位村民在光福寺旁取土,挖得銅觀音一尊,隨即敬贈給光福寺。由此轟動了吳郡各地,朝拜佛教徒絡繹不絕,人流如海,人們改稱光福寺為銅觀音寺。惜幾經廢興,現存大雄寶殿、西方殿都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 現光福銅觀音寺及光福寺塔、香花橋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香雪海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鄧尉山,為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一。
香雪海因康熙三十五年江蘇巡撫宋犖賞梅後題「香雪海」三字鐫於崖壁,
從此香雪海名揚海內。乾隆六次南巡,每次必到香雪海賞梅,現有乾隆詩碑一座。詩碑旁是著名的梅花亭,出自近代吳中工匠,香山幫傳人姚承祖之手。半山腰有聞梅館,遊人在此可品茗賞梅,山頂新建觀梅亭一座。另有「華光萬頃」,「客到無人管迎送,送迎惟有古梅花」,「瓊枝疏影」,「幽姿冷妍」及宋犖詩等摩崖石刻和泉水「梅泉」。香雪海除了初春賞梅外,每年六月中旬,大片木荷開放,是新景觀。木荷被稱為森林衛士,因其不燃燒,被世界各國用作防火林,又具有觀賞價值。掩映在梅花叢中的古聞梅軒和梅花亭,就像飄浮在茫茫雪海之上的玉宇瓊閣。人們沿著曲折幽深的花徑前行,大有「入山無處不花株,遠近高低路不知」之感。登上梅花亭極目眺望,滿山遍野,綿谷跨嶺,雪海盪漾,銀波耀眼,蔚為壯觀。 1986年香雪海被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由於行政區劃調整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司徒廟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光福鎮西的澗廊村東南,
是東漢光武帝的大司徒鄧禹的祠廟。又叫古柏庵、柏因社、柏因精舍。司徒廟始建年代歷史未載,無以考證。殿宇是清末民初重建。也叫鄧尉廟,廟里有四株古柏,樹齡近二千年。司徒廟現存廟宇殿舍兩進,共二十餘間。布局為傳統院落式。前為牆門,門前分立石獅一對,進門沿主軸為山門、大殿。二者間由院落隔開,兩側有邊廂,廟左附有院子,植有古柏名木,並置賞柏廳,廳後即為聞名於世的四株古柏園。
1986年司徒廟及古柏被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由於行政區劃調整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聖恩寺,全稱天壽聖恩禪寺。坐落在蘇州市吳中區光福玄墓東南,
柴庄嶺下,面太湖。唐天寶年間創聖恩寺「天壽寺」。南宋寶祐年間又建「聖恩禪庵」,寺庵並列,曾被辟為上、下道場,元天順元年(1328)幼主阿速吉八敕賜「聖恩禪寺」匾額。至正初天壽寺毀於火災,聖恩禪庵倖存。為佛教南宗發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駐足於此。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岩元長禪師之高足萬峰時蔚禪師從杭州入吳,卓息玄墓山。由於萬峰的到來,信徒漸多。明洪武九年(1376)闢地建觀音閣及諸殿室,聖恩寺初顯規模。
大雄寶殿前有巨柏三棵,樹齡一千八百餘年,最粗一棵腰圍5.2米,挺拔勁秀 活化石。康熙帝所題《松風水月》碑,乾隆賦並書寫的一塊詩碑《再鄧尉香雪海歌舊韻》
正月初九為帝釋天(玉皇)誕辰,俗稱「天生日」。蘇城有「齋天」之習俗。聖恩寺「齋天法會」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詔建「萬壽道場」始,由來已久,是日「酬願者駢集,觀者如堵」。每年到聖恩寺參加「齋天」法會的人數達3—5萬人。經常車堵於光福鎮中,人擁在聖恩寺外。自正月初八到初十,歷時三天,熱鬧非凡。每到這個日子,來自各方的善男信女、遊客、商販都會雲集於此。其為佛教聖地,是日宣揚祈福禳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願,保留了眾多的民間藝術活動。 1986年聖恩寺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由於行政區劃調整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石嶁庵,位於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潭山,又稱石嶁精舍。
庵始建年代無考,清初無聲禪師居之。石嶁庵現有民國年間建築數十楹,原供有緬甸信徒所贈玉佛。院中數株芭蕉,一架紫藤,象是一戶書香人家,大殿亦不高大,如民居一般,門上方懸掛的「放大光明」四字一匾。兩側偏殿現為遊人休憩之所。殿後山崖旁,有泉,清冽甘芳,歲旱不竭,脫塵禪師命之「余留泉」,是有餘和留「我」在此的意思。庵左有萬峰台,有明趙宦光題刻「萬峰台」三字,相傳為元代萬峰祖師修煉之所。 台上現有清代至民國年間摩崖石刻多處。站在萬峰台上,可見諸山蜿蜒相向,太湖雲帆上下,七十二峰離立波際,抱攬光福地區青山綠水之美,舊時為鄧尉探梅必到之處。石嶁庵於1986年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由於行政區劃現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Ⅱ 光福鎮的旅遊景點

司徒廟
司徒廟相傳為東漢光武帝的大司徒鄧禹祠廟。位於光福鎮西的澗廊村東南,相傳為祀漢鄧禹神而立。司徒廟內有四株千年古柏,相傳為鄧禹親手種植,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視來此,被這四株古柏吸引,分賜為「清」、「奇」、「古」、「怪」。
香雪海
香雪海是國內四大探梅勝地之一。光福鄧尉梅花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明代文人姚希孟曾在《梅花雜詠》一文中說:「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吳中,而必以光福
諸山為最」。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來此觀賞梅花時,賜封之為「香雪海」。數百畝梅林形成「沿廓探梅」、「登樓觀梅」、「入園品梅」、「登高賞梅」四大景觀。
銅觀音寺
又名光福寺、光福講寺,臨光福鎮下街而築,建於梁朝天監二年(503年),寺內曾珍藏《大方廣佛華嚴經》和光福講寺開山祖師吾徹和尚的舍利,是吳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光福寺的布局,以舍利塔為中心,根據方位和龜山的實際地形分布布置建築,以風北最佳,辟為崇拜部分,設大雄殿和舍利方塔。殿前院中央有一鐵鑄寶鼎;院內有一棵明代的香樟樹。
寺前古橋即為光福寺橋,亦稱大寺橋,香花橋。因與寺前石階連成兩個凹形的軸對稱圖形,民間俗稱「翻轉橋」。光福寺橋為梁式石橋,欄桿,壓頂石均以武康鑿成,彈擊有聲鏗鏘作響,故鄉民又稱之為「琵琶橋」。
墨泉
在光福龜山山麓,呈井狀,依井觀之,可見泉中池水如墨,但將水打上來,倒入桶中,卻清澈無比。據傳,陳梁年間黃江侍郎顧氏野王暮年告老至光福,在龜山腳下築室定居,其間,吟詩作畫,著書立說,將筆之水潑在這泉井旁,久而久之,墨水源源滲入井中,井水逐變墨色,後即謂墨泉。
光福塔
本名舍利佛塔,位於光福鎮銅觀音寺後面的龜山(現名塔山)之巔,是光福鎮的標志。光福塔始建於梁大同初年(公元535—546年)由顧氏建造,唐會昌末年(公元846年)塔毀於大火,木構件焚燒殆盡,後經修建。光福塔系磚木混合結構,呈正方形,四面七級,高24米有餘,塔內共有八十八級台階,陳列著四十九尊佛像。塔底層面北一面開門,二層以上四面有門。

Ⅲ 光福的光福特產

光福享有「四季有果」「魚米之鄉「等美譽,同時光福還是傳統工藝之鄉
,蘇綉的發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藝巧奪天工,所以光福的特產也有很多比如說枇杷、楊梅、桂花、蘇式蜜餞、核雕、玉雕、蘇綉、紅木雕刻等等

Ⅳ 介紹光福景點的作文300字

光福鎮是江復甦歷史文化名鎮,距蘇制州城西25公里,地處太湖之濱,鄧尉山麓。它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島。光福的名勝古跡星羅棋布,人文資源又十分豐富。光福山水如畫,花果遍地,古詩譽之為「湖光山色,洞天福地」。南朝梁大同年間九真太守舍宅為寺,取其「光福」兩字,故名。 光福古鎮因鎮南有鄧尉山而別名鄧尉。冬末初春,這里各色梅花競相開放,漫山遍野的梅花甚是壯觀,故有「香雪海」的美稱。境內擁有江蘇第一名山穹窿山。吾家山下有祭祀東漢大司徒鄧禹的司徒廟,院內有當年鄧禹種植的漢柏四棵,分別喚作「清、奇、古、怪」已歷1900餘年,形姿奇特,歷劫不磨,洵為天下奇觀。古鎮還建於梁代大同年間的光福塔,為七級方塔,高38米,雄居山巔,凌雲摩霄。其他景觀還有:天壽聖恩寺、石樑橋、銅觀音寺等。

景點類型:古鎮

建議遊玩:1天

門票:聯合門票:56元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 江蘇省蘇州城西28公里

Ⅳ 光福太陽能離住戶人家不到五米有沒有副射

光輻太陽能是純粹的利用太陽輻射來進行物理發電應該沒有輻射。

Ⅵ 光福打的去太倉要多少錢

從光福到太倉市 開車走 "震川西路、昆太路" 有 77.6公里;打計程車收費約 213元 。。。

光福

進入鄧尉山路,行駛70米

右轉,進入塔山路,行駛2.1公里

請直行,進入查山路,行駛2.4公里

請直行,進入元方路,行駛330米

右轉,進入玉屏路,行駛800米

左轉,進入錦峰路,行駛940米

右轉,進入馬澗路,行駛1.3公里

左轉,從馬澗路到太湖大道,行駛550米

右轉,進入太湖大道,行駛3.4公里

靠左前方行駛,進入太湖大道高架路,行駛7.9公里

請直行,進入北環快速路,行駛7.7公里

請直行,進入婁江快速路,行駛8.1公里

請直行,進入滬霍線,行駛2.5公里

靠左前方行駛,進入G312,行駛1.8公里

請直行,進入滬霍線,行駛4.8公里

請直行,進入震川西路,行駛5.5公里

請直行,進入古城北路,行駛10米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震川西路,行駛6.4公里

左轉,進入白馬涇路,行駛950米

請直行,進入馬鞍山東路,行駛1.0公里

左前方轉彎,進入馬鞍山路,行駛1.0公里

請直行,進入昆太路,行駛12.3公里

請直行,進入縣府西街,行駛3.2公里

請直行,進入縣府街,行駛830米

請直行,進入縣府東街,行駛1.6公里

太倉市

Ⅶ 光福的名字由來

光福歷史悠久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曾在此養虎所以那時光福被稱為「虎山」、虎溪 後來被人們成為光福是在梁天監二年時在此建了一座寺廟,叫做光福寺(就是現在的銅觀音寺)因為當時寺廟名氣很大所一大家就把光福寺所在的小鎮叫做光福。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光福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稱,人們取其中光、福二字來命名小鎮所以叫做光福
位於鄧尉山塢,是中國四大探梅勝地之一。鄧尉梅花甲天下,以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著稱於世。明代文人姚希孟曾在《梅花雜詠》一文中說:「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吳中,而必以光福諸山為最」,梅花盛開時,繁花似雪,暗香浮動;微風吹過;香飄數十里。山上有「聞梅館」、「梅花亭」清康熙年間江蘇巡撫宋犖題書的「香雪海」摩崖石刻和乾隆皇帝探梅御詩碑刻。周圍還有數百畝梅林,形成「登樓觀梅、入園探梅、進廊攬梅、登山賞梅」四大賞梅景點。
銅觀音寺原名光福神寺,始建於梁代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幾經興衰,現存殿宇是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13年)建築,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有個農民在光福神寺旁取土,挖得銅觀音像一尊,後送至寺中,於是被改為銅觀音寺。寺內殿宇富麗堂皇,除大雄寶殿,觀音殿,還有金剛殿 、西方殿等。廊壁碑碣古刻,古香古色;寺後亭、台、池、榭、點綴雅緻;奇卉怪石,羅列其中;樹林青郁,景色迷人。
光福塔又稱舍利佛塔。坐落於龜峰山巔,始建於梁大同年間,距今一千四百多年,1998年修葺一新。塔為四方七級,高38米,身邊寬5.18米。光福塔踞山臨湖,景色旖旎,猶如一幅洗煉的中國畫展現在遊人面前。登臨塔山縱眼四望,但見高處峰巒攢簇,低處層林疊翠,湖光山色,相互掩映,給人以「不在畫中,似在畫中」之感。
司徒廟位於鄧尉山山塢的梅林叢中,相傳東漢大司徒鄧禹晚年就隱居於此。廟里供奉著鄧禹塑像,院內有當年鄧禹種植的漢柏四株,已歷1900餘年,清乾隆帝下江南巡視曾多次觀賞,並賜四株古柏為「清奇古怪」,洵為天下奇觀。明代《楞嚴經》、《金剛經》石刻保存在廟內。據此,江蘇省人民政府已將這組古刻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聯合門票70
位於光福鎮有光福機場。

Ⅷ 光福鎮的自然資源

迂里銀鉛鋅礦位於光福鎮的迂里村,含礦帶長約1800米,寬400米。伴生礦種有銅、硫、鐵等。礦石礦物主要有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黃鐵礦、磁鐵礦等。銀主要賦存於方鉛礦中。該礦床銀礦儲量達大型規模,鉛鋅儲量達中型規模。迂里銀鉛鋅礦於1999年已正式啟動建設。
潭山多金屬礦位於潭山以北,銅井山南,光福鎮西南3公里處。全礦區共12個礦體。礦石礦物為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菱錳礦和磁鐵礦。在組合分析樣品中,銀含量達到30克/噸的有44個,銀含量最高可達300克/噸。礦床規模中等。現由蘇州市開采。
西磧山黃鐵礦位於光福西南4.5公里處天井上村之北,礦區共由7個礦體組成,礦石礦物以黃鐵礦為主,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少量。銀的含量比較高,平均為11.34克/噸,最高為23.07克/噸;金的平均含量為0.31克/噸,最高為1.33克/噸,礦床為小型礦床。
城隍山瓷石礦礦區位於光福鎮東3公里的城隍山,儲量為4933萬噸。礦物主要為石英、長石、絹雲母、高嶺土等。礦床屬中低溫熱液蝕變型,規模大,質量好,地質條件簡單,易於開采。 1914年光福有11954戶,41971人。1929年有10215戶,39314人。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光福區1鎮、12鄉,共有14054戶、54926人,其中男性26140人,佔47.6%,女性28786人,佔52.4%。1964年7月1日零時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公社共有7792戶,總人口33538人,其中,男性16547人,佔49.34%,女性16991人,佔50.66%。1982年7月1日零時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公社共有10550戶,總人口為40382人,其中,男性20052人,佔49.66%,女性20330人,佔50.34%。1990年7月1日零時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鎮共有10650戶,總人口40524人,其中,男性19959人,佔49.25%;女性20565人,佔50.75%。2000年11月1日零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鎮共有11411戶,總人口為38999人,其中男性19138人,佔49.07%,女性19861人,佔50.93%。
2012年,全鎮在冊戶籍人口4.5萬餘人,常住人口6萬多人。 光福鎮傳統產業特色鮮明,又多種經營發展,尤以種植花卉苗木為最。2008年被命名江蘇省「花木之鄉」,2011年被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光福一年四季有青梅、楊梅、枇杷、栗子等數十種蜜餞產品;光福又是著名的「桂花之鄉」,是全國五大桂花產區之一;光福亦是「蘇綉」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明清時,光福就有專事象牙雕、玉雕、核雕、紅木雕、佛雕的藝人,工藝雕刻產業是光福鎮的一大經濟特色,被稱為「工藝雕刻之鄉」。
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為75627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總值11656萬元,第二產業總值34369萬元,第三產業總值29602萬元。
2012年,光福鎮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5.14億元,同比增長9%;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3.34億元,增長2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2億元,增長19%;實現工業總產值45.04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億元。招商引資引進外資項目2隻,新增外資注冊資本4108.85萬美元,到賬外資105.3萬美元;新批內資民資項目55隻,注冊資本7.5億元;完成全部工業投入3.1億元,新開工、開業二產、三產項目3個。 光福鎮是蘇州地區糧食的主要產地。水稻、三麥、油菜為主要農作物。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實現農、副、工三業協調發展。2000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9338噸,農業總產值達26123萬元,農村人均收入為6144元。
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890元,同比增長15%。 光福鎮的手工業起於宋代。明清之際,出現了農村家庭手工業和作坊並存的格局。明代,光福刺綉、緙絲業已盛,並出現了建築、造船、開採行業。清末,鐵、木、竹、成衣、雕刻、編織等業興盛。20世紀20年代,光福鎮基本形成了小型碾米、發電等民族工業與工場、作坊、城鎮個體手工業和農民家庭副業多層次並存的產業結構。民國13年(1924年)開設的明星小型發電廠和機械碾米廠標志著現代民族工業的開端。
20世紀80年代後,光福發展鄉村工業,形成了建材、絲綢、紡織、工藝、化工、五金、食品加工、皮革製件、機械等10多個工業大類。1994年,全鎮有鎮辦企業24家,村辦企業126家,產值超56000萬元。至2000年末,全鎮有集體企業173家,職工15140人;個體企業474家,職工886人;私營企業98家,職工1064人;外資企業6家。外向型企業產值突破5000萬美元。全鎮工業總產值10.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45.04億元,同比增長8%。 2012年,光福鎮工業總產值45.04億元,同比增長8%。

Ⅸ 蘇州吳中區光福西崦湖「快樂之鄉」項目擱置了嗎

應該是沒戲了。不然我肯定也會去了。

Ⅹ 蘇州光福南山海拔多少

蘇州光福靠近太湖附近。他的海拔不過100米左右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