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保持生態平衡

保持生態平衡

發布時間: 2021-02-07 12:14:57

『壹』 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歷史證明,由於人類的盲目自大,破壞了生態平衡,屢屢招來毀滅人類自己的生態災難。破壞生態平衡的誘因歸結為三類: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阿斯旺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濕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杠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1934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196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

中國是一個生態災難多發的國家,中國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態災難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氣候變壞、洪水泛濫、庫壩被淤等。近年來,我國水域污染增多:網眼小了,魚蝦少了。科學家們預言:「生態危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危機。」這就告訴人們,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人口壓力的加大,人類必須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人的身體機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

一個地方的生態失去平衡,別的地方也會品嘗苦果;

整個生態失去平衡,人類整體的生存環境就會惡化……

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人類並不是地球的主宰,野生動物和人一樣,都是生物鏈中的一環,都有著生存的權利。對野生動物的殘忍,就是對生命的漠視,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人類自己。所以,關愛野生動物,弘揚人的善心,是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上體現出人類關懷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改善動物處境的同時,也完善了人類。

這不僅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體現了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正因如此,在德國、英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不要說捕殺野生動物,就是普通動物在情感上受到了虐待,都會受到法律的追究。

我的天啊!!!!
現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有人說出樓上那樣的話!

『貳』 如何保持生態平衡

態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也就是說當生態系統處於平衡狀態時,系統內各組成成分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能量、物質的輸入與輸出在較長時間內趨於相等,結構和功能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在受到外來干擾時,能通過自我調節恢復到初始的穩定狀態。

生態平衡有兩個特點即動態平衡和相對平衡。

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而不是靜態的平衡,這是因為變化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最根本的屬性,生態系統這個自然界復雜的實體,當然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例如生態系統中的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以及環境各因子之間,不停地在進行著能量的流動與物質的循環;生態系統在不斷地發展和進化:生物量由少到多、食物鏈由簡單到復雜、群落由一種類型演替為另一種類型等;環境也處在不斷的變化中。因此,生態平衡不是靜止的,總會因系統中某一部分先發生改變,引起不平衡,然後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其又進入新的平衡狀態。正是這種從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復過程,推動了生態系統整體和各組成部分的發展與進化。

此外,生態平衡是一種相對平衡而不是絕對平衡,因為任何生態系統都不是孤立的,都會與外界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會經常遭到外界的干擾。生態系統對外界的干擾和壓力具有一定的彈性,其自我調節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或壓力在其所能忍受的范圍之內,當這種干擾或壓力去除後,它可以通過自我調節能力而恢復;如果外界干擾或壓力超過了它所能承受的極限,其自我調節能力也就遭到了破壞,生態系統就會衰退,甚至崩潰。通常把生態系統所能承受壓力的極限稱為「閾限」,例如,草原應有合理的載畜量,超過了最大適宜載畜量,草原就會退化;森林應有合理的採伐量,採伐量超過生長量,必然引起森林的衰退;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否則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危及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死亡等。

『叄』 如何保持生態平衡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

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

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

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范,有利於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

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生態環境道德的總體要求是: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

對青少年生態環境道德的具體行為要求是: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污染,植綠護綠。

要努力使保護母親河行動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生態環境。

道德、學習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的重要載體。

青少年要率先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植綠護綠、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態環境道德的重點教育對象,更是生態環境道德建設的積極推動者。

廣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動、開風氣之先,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

與和諧與共的人與自然關系理想狀態和境界相適應,生態環境道德要求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

對於青少年來說,要首先做到:珍愛生靈。

平等對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體,不隨意損害它們,保持生態系統平衡。

不踐踏草木,不攀折花葉,不虐待小動物,不吃珍稀動植物。

珍愛生靈。

『肆』 如何保持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在通常情況下(沒有受到外力的劇烈干擾)總是平穩地進行著,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這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相對平穩。
當然,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即它的各項指標,如生產量、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個范圍內來回變化。這同時也表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維持平衡狀態的能力。當生態系統的某個要素出現功能異常時,其產生的影響就會被系統作出的調節所抵消。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以多種渠道進行著,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會發揮補償作用。
對污染物的入侵,生態系統表現出一定的自凈能力,也是系統調節的結果。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能量流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多,其調節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響的能力,就越強。反之,結構越簡單,生態系統維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農田和果園生態系統是脆弱生態系統的例子。
人類對生物圈的破壞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大規模地把自然生態系統轉變為人工生態系統,嚴重干擾和損害了生物圈的正常運轉,農業開發和城市化是這種影響的典型代表;
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種資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森林砍伐、水資源過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
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輸入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產品和廢物,嚴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組分,包括人類自己,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工業三廢和城市三廢是其代表。
保持生態平衡:1、保持環境因素不發生較大的改變;2、保持生物多樣性;3、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

『伍』 為什麼要保持生態平衡

歷史證明,由於人類的盲目自大,破壞了生態平衡,屢屢招來毀滅人類自己的生態災難。破壞生態平衡的誘因歸結為三類: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阿斯旺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濕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杠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1934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196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

中國是一個生態災難多發的國家,中國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態災難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氣候變壞、洪水泛濫、庫壩被淤等。近年來,我國水域污染增多:網眼小了,魚蝦少了。科學家們預言:「生態危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危機。」這就告訴人們,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人口壓力的加大,人類必須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人的身體機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

一個地方的生態失去平衡,別的地方也會品嘗苦果;

整個生態失去平衡,人類整體的生存環境就會惡化……

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人類並不是地球的主宰,野生動物和人一樣,都是生物鏈中的一環,都有著生存的權利。對野生動物的殘忍,就是對生命的漠視,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人類自己。所以,關愛野生動物,弘揚人的善心,是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上體現出人類關懷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改善動物處境的同時,也完善了人類。

這不僅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體現了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正因如此,在德國、英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不要說捕殺野生動物,就是普通動物在情感上受到了虐待,都會受到法律的追究。

『陸』 生態平衡的重大意義

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上述定義表明:

(1)自然生態系統經過由簡單到復雜的長期演替,最後形成相對穩定狀態,發展至此,其物種在種類和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即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較長時間保持平衡狀態。此時,系統中的有機體將所有有效的空間都填滿,環境資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熱帶雨林就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層現象明顯,結構復雜,單位面積里的物種多,各自占據著有利的環境條件,彼此協調地生活在一起,其生產力也高;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內部調節能力(「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條);

(3)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在生物進化和群落演替過程中就包含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過程。人類應從自然界中受到啟示,不要消極地看待生態平衡,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維護適合人類需要的生態平衡(如建立自然保護區),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舊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綠洲),使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參考資料:http://www.jianping.com.cn/xstd/studentweb/pengdeqing/h4.htm

『柒』 怎樣保持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因此只要不出現天災人禍,生態平衡較好維持,對於天災不能避免和阻止,但可以避免人禍,就是人類要愛護環境,盡量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破壞

『捌』 怎樣保護生態平衡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

⑴ 物種、棲息地、生態系統以及遺傳多樣性的調查和編目

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植物志、動物志和微生物志的編寫。要解決世界上或某個國家物種和生態系統分布狀況;確定生物多樣性變化速率,怎樣的變化速率將對群落結構和生態系統過程產生影響;生態系統中關鍵種的確定,它的存在與否對生態系統的結構變化的影響等。目前世界大量物種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確定物種受威脅程度。現將物種分為滅絕種、瀕危種、易危種、稀有種、未定種五種瀕危等級。

⑵ 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理論研究

如生物地理學及地理區學、物種生物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等,這些是發展保護生物(生態)學的基礎。保護生態學主要解決自然保護中三個迫切的問題,即滅絕、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過程的維持。主要的研究內容有:種群脆弱性分析;生境片斷化;滅絕的機制;邊緣效應;次生滅絕等。

⑶ 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應該同時保護其生存的環境。實踐證明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最有效的方法。

根據IUCN(1985)對保護區的分類和保護目標,把保護區分為科學(嚴格)保護區、國家公園、自然遺跡保護區、人工維持的野生生物保護區、景觀保護區、自然資源保護區、人類學保護區、多種(資源)經營管理區等8種類別,以及世界歷史遺產保護地。

自然保護區規劃與設計是重要的。保護區的形狀理想的應是圓形,圓形設計可減少保護區內物種擴散距離。如果保護區太長,區內局部發生干擾,物種從中心向邊緣地區擴散效率很低,會形成局部物種滅絕。一般把保護區分成三個部分,即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⑷ 生物多樣性的遷地保護

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種子庫和基因庫的建立都是遷地保護的重要措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應以就地保護為主,對某些瀕危物種而言,遷地保護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遷地保護的物種最終還應回歸大自然,這是在遷地保護過程中應加以注意和探討的問題。

⑸ 生物多樣性恢復研究

通過發展、試驗和應用恢復生態學原理,加強對被破壞和退化的生態系統恢復的基礎研究,這是提高區域生物多樣性的有效途徑。主要研究生物內部遺傳結構和物種的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功能如生產力、養分循環、污染物的貯存和排放等的聯系;在退化生態系統中,物理和生物因子如何分別地和綜合地影響物種生活史特點以及對種群和群落結構的影響;應用生態學與進化的原理為恢復的研究項目提供研究綱要。

⑹ 其它

生物多樣性保護涉及廣泛的內容,尤其是社會的和人文的。特別要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和法規的制定,只有依法才能最有效的保護。

『玖』 為什麼要維持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通過發育和調節所達到的一種穩定狀況,它包括結構上的穩定,功能上的穩定和物質、能量輸入輸出的穩定。生態平衡是相對的平衡。任何生態系統都不是孤立的,會與外界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會經常遭到外界的干擾。尤其是近代以來人口大量增加,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人類對自然界的干擾程度和范圍越來越大,生態系統都在不斷地受到人類的干擾和破壞。因此,生態系統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生態平衡是動態平衡,而不是靜態平衡。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都在按一定的規律運動、變化著,系統中能量在不斷地流動,物質在不斷地循環,整個系統時刻處於動態之中。

生態系統平衡的破壞,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自然原因主要是指自然界發生的異常變化,如火山爆發、山崩、海嘯、水旱災害、地震、暴雨、流行病等,這些都會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人為因素主要指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工農業生產產生的大量污染物進入環境後引起的生態平衡的破壞。

『拾』 要怎麼做才能保持生態平衡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戰略環境評價的內涵的話,那就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及各類活動的總能量,不能超越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我們搞戰略環境評價主要就是看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工程、什麼樣的計劃,都應當在不損害、不破壞、不幹擾生態服務能力的限制之內。假如說一個工程超出了生態服務功能,超出了環境容量承載,這項工程肯定不應當被批准。即使今天看來它沒有危害,但明天、後天可能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的危害。因此我們說,戰略環評是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把關者。這是我對戰略環境評價的基本認識。

生態平衡就是一個重要的指針,這個指針說明,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也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好,實現中國現代化也好,都應當在不違背、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基礎上來實現。只有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上述的實現才是扎實的、健康的。只有不違背、不破壞生態平衡,才能使全人類的發展,尤其是全中國的發展走上一條健康的、理性的道路。

一、生態平衡是和諧社會的自然基礎

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個物種存在於地球之上,我們所依賴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當然就是自然界,如果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被打破了、崩潰了,那麼和諧社會是不可能建立的。

我們通常講可持續發展,一般來講全世界的共識是兩大主線,即兩大核心內容。第一,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可持續發展肯定應當處理好人和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科學發展觀裡面講的「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其實就是可持續發展裡面人與自然關系的高度提煉。我們用一句話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人類向自然的索取。這個索取包括了自然給我們提供的整體環境條件,例如整體的溫度范圍、整體的濕度范圍,整體的地表面存在的位置等等,還包括氣候、生物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以及實現工業文明的各類礦產資源等等。

人類在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既然索取了自然界的各類財富,我們對自然本身的回饋水平和強度是不是抵消了人類向自然的索取?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們實現不了索取與回饋的平衡,最終的結果是我們要受到自然界的懲罰。環境保護實際上就是人類對自然的回饋。環境保護本身就是我們幫助大江、大河、大海、大氣等等消納我們自己所產生的各類有害、有毒物質以及各種廢棄物。這種平衡應當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大主線。

可持續發展還有第二大主線,就是要平衡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表現為人際關系——也就是收入不同的各個階層群體之間;代系關系——就是當代之間和後代之間;區際關系——中部和東西部的關系,以及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些關系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是互相損害還是互利和諧和共建共享?可持續發展理論貫穿了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這兩大主線。而這兩大主線應當在2003年以後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中得到完善、升華和提煉。科學發展觀本身就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一種更加明顯、更加准確的提煉。

從全球范圍來看,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超過了全球承載能力的20%,人類在加速耗費自然資源的存量。全世界在150多年工業革命進程當中,對自然界的資源、能源以及自然環境方面的使用和干擾,應當是超出以前的幾百倍。現在經常提到幹部的政績,我們過去比較清楚的是財政赤字,知道借了錢將來要還,銀行貸款將來要還。要是問一個幹部生態赤字怎麼樣,他就會基本不管,留給後代。我們通常講借債要還,父債子還,我們留下的生態債務,後代一個也逃不脫。因此生態赤字要逐漸和財政赤字一樣引起中國未來發展的充分注意。這兩大赤字將來都應當作為衡量國家健康發展的基本內容。

要正確認識中國「人與自然的關系」,必須要了解這樣的背景:世界上國土面積在7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有6個,包括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在這6個國家中,中國的資源總量或者說基本的生存條件在總體上還是有優勢的,但是所有優勢在被13億人口這個分母一除之後,基本上變為了劣勢。中國65%的國土面積是山地和丘陵,我們要在這上面建設、發展,當然要比平地付出的艱辛更多。中國33%的國土面積是乾旱區、荒漠區,70%的國土上每年遭受到典型的東亞季風的強烈影響,東亞季風給中國帶來的自然災害在世界大國中是罕見的。我們有17%的國土面積構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國大陸的平均高度是世界大陸平均高度的1.83倍,我們是在一個高平台上搞建設,這樣它的穩定性,自然環境的脆弱性可想而知。

中國的人類活動強度很高。我們有13億人,以每年土壤和岩石的搬運量和運輸量的總和作為一個指標,世界有一個統計,每年中國總強度是380.17億噸,每人大概是33噸左右,而世界人口平均是15.6噸,也就是說中國平均翻動地表面的頻率和總量是世界其它國家的一倍還要多。還有一個指標,就是中國發生自然災害的頻率——這個頻率的次數是以每損失多少財產,死了多少人,損失多少面積來算的——大約1500年前的隋代,每年1.6次,逐漸加大到現在每年的3.9次,從現在到未來的30年當中,我們還可能增長到4.1次。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污染。中國生態環境的脆弱帶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3.6%左右。中國的黃土高原(陝西安塞)近25萬年以來生態環境在不斷地退化和演變。到了現在,根據地球遙感衛星圖片來看,已經找不到一片比較平坦的土地了。這種現象有自然侵蝕的原因,自然侵蝕再加上人類不斷增加的活動、人口數量的增加,共同造成了這種人類活動對於地表干擾的現象。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只有把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起來,走可持續發展的路,才是中國發展的前途所在。

二、從保持生態平衡到建設節約型社會

一個生態型的社會必須克服的基本瓶頸有五個:

(一)人口的再生產和物質再生產的背離。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人口的再生產數量很高,物質再生產沒有跟上去,因此長期處於一種短缺經濟,尤其是糧食的短缺,使得中國整體的發展構不成一個生態型的社會。當人口總量的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滿足的時候,那麼這個社會永遠不可能是生態型的社會。到了上個世紀的90年代以後,中國基本告別了短缺經濟,人口的再生產和物質的再生產之間產生了良性的好轉。但是不要忘記,現在中國的人口列車仍以巨大的慣性每年800萬—1000萬的增量向前奔騰,還要延續30年左右。我們如何保證這些人口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是我們生態型社會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二)資源的生產價值和生態價值的背離。過去我們過分注重資源的生產價值,無論是土地資源還是水資源,把它的生態價值,特別是對整個構成一個完整生態系統中的生態服務功能忽略了。忽略的結果,使得我們對於生態型社會的體會比較淺,而且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聯合國曾經在非洲的剛果河流域做過一個實驗,把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們叫在一起,在熱帶雨林當中砍掉了一公頃的樹木,然後計算它的價值。如果造紙或者是做傢具等等,它們能夠換來的價值是多少?生態學家就把這片森林在整個生態系統當中的生態功能、生態服務能力,它對水、大氣、二氧化碳的吸收等等都算進去,最後計算的結果是生態價值高出生產價值31%,二者之比是1:1.31左右。大家可以看到,在過分強調資源的生產價值,而忽略它的生態價值之後,我們實際上欠了大自然的債。

(三)環境容量的無償佔有和自覺養護的失衡。我們每天的生產生活當中,都要把自己的廢棄物和污染物拋棄到自然環境之中,你丟我丟,丟來丟去,直到最後環境容量無法消納這些東西。一直到現在,我們一些企業、生產者仍然對於環境容量還是抱有無償佔有的心態。什麼時候它和自覺養護、自覺維護、自覺保持、自覺回饋相平衡的時候,那麼生態型社會才有可能實現。

(四)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失衡。過去我們注重效率當然非常必要,但是公平就不重要了嗎?我們通常講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有三大元素。第一個元素是發展動力,用高效率或者是先進的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我們單位時間的產出等等。第二個元素是發展質量。質量主要是考慮在生產過程當中,從源頭到末端,整體的過程當中對於環境本身的干擾和破壞是怎樣的,如果破壞超出了環境容量,那麼這種發展質量不高。第三個元素就是公平,也就是說發展的成果要有利於或者是惠及全體社會成員。雖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知道經濟的增長是有區域不同的,我們不可能要求西北地區和東部一樣,產出那麼高,這個是不爭的現實。但是我們也不能說誰經濟產出高就應當獨自享受,必須把發展的成果惠及到全體社會成員,使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應當享受社會提供的基本界限以上的生活質量。因此,我們說效率和公平之間的不協調必然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