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花粉生態圈

花粉生態圈

發布時間: 2021-02-07 13:46:40

Ⅰ 什麼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哪些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簡介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態系統的統合整體,是地球的一個外層圈,其范圍大約為海平面上下垂直約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過程變化和轉變的空氣、陸地、岩石圈和水。從地質學的廣義角度上來看生物圈是結合所有生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全球性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與岩石圈、水圈和空氣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個封閉且能自我調控的系統。地球目前是整個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認為生物圈是從35億年前生命起源後演化而來的。

詞源與應用

地質學家愛德華·蘇威斯於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這個詞。它本來是一個地質學的詞。它顯示了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和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論對地球科學的影響。1920年代生物圈這個詞獲得它的生態意義。1935年生態系統這個詞被引入。弗拉基米爾·沃納德斯基將生態學定義為研究生物圈的科學。生物圈這個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學、地質物理學、氣象學、生物地理學、演化論、地質學、地質化學、水文學等多項科學,可以說它集合了所有與地球和生命有關的科學。

定義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 是所有生物鏈的一個統稱,他包含了 生物鏈和所有細微的生物和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統。

生物圈

生物圈是自然災害主要發生地,它衍生出環境生態災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范圍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處,包括大氣圈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生物的「立足點」),水圈的大部(距離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層的交界處,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裡繁衍著各種各樣的生命,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以支持生命活動,在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俗語就體現了這樣一種簡單的關系。但是,要維持整個龐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動,這么簡單的關系顯然是不行的。生物圈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按其在物質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可分為: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它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

消費者,主要指動物(人當然也包括在內)。有的動物直接以植物為生,叫做一級消費者,比如羚羊;有的動物則以植食動物為生,叫做二級消費者;還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動物,被稱做三級消費者。至於人,則是雜食動物。

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這三類生物與其所生活的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生產者從無機環境中攝取能量,合成有機物;生產者被一級消費者吞食以後,將自身的能量傳遞給一級消費者;一級消費者被捕食後,再將能量傳遞給二級、三級……最後,當有機生命死亡以後,分解者將它們再分解為無機物,把來源於環境的,再復歸於環境。這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完整的物質和能量流動。只有當生態系統內生物與環境、各種生物之間長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種類、數量及其生產能力都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時,系統的能量輸入與輸出才能達到平衡;反過來,只有能量達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才能相對穩定。所以,生態系統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壞,否則,就會打亂整個生態系統的秩序。請大家善待所有的動物。

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必須明白,人也是生態系統中扮演消費者的一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整個生物圈的繁榮。因此,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所以,從現在開始,關心愛護你身邊的生態環境,共同營造我們的綠色家園吧!

結構

地球表層由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構成,三圈中適於生物生存的范圍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於表層和淺水的底層。世界大洋最深處超過11000米,這里還能發現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隨深度而增加的壓力。大氣圈中生物主要集中於下層,即與岩石圈的交界處。鳥類能高飛數千米,花粉、昆蟲以及一些小動物可被氣流帶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層中還發現有細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溫和低氣壓。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記錄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處石油中的石油細菌,但大多數生物生存於土壤上層幾十厘米之內。限制生物向土壤深處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雖然生物可見於由赤道至兩極之間的廣大地區,但就厚度來講,生物圈在地球上只佔據薄薄的一層。

人與生物圈

綜述

人是生物圈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物,能大規模地改變生物圈,使其為人類的需要服務。然而,人類畢竟是生物圈中的一個成員,必需依賴於生物圈提供一切生活資料。人類對生物圈的改造應有一定限度,超過限度就會破壞生物圈的動態平衡,造成嚴重後果。在地球上出現人類以後大約300萬年的時期里,人類與其周圍的生物和環境處於合理的平衡之中。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從對生物圈能施加的影響而言,並不明顯地超過其他動物。食物缺乏以及疾病等因素限制著人口密度。

糧食問題

大約1萬年以前,人類學會栽培植物。農業技術和貯存方法的改善,使人類生活不再局限於天天採集必需的食品,而能夠從事更多的創造性活動。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口逐漸增加並向城市集中,製造商品的手工業日益發展,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和沖擊也日益增加。尤其是產業革命以後的近幾百年,開礦、挖煤、採油、伐林、墾荒、捕撈等規模迅速擴大,生物圈的面貌也發生了極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影響著其中的其他成員,也對人類自身產生巨大影響。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口的膨脹、世界資源的相對短缺和大范圍的環境污染,迫使人們從生物圈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70年代相繼召開的一系列國際會議,如1971年聯合國創議的「人與生物圈會議」、1972年的「人類環境會議」、1974年的「世界人口會議」等,便反映了上述認識。

世界人口正以大約35年翻一番的速度猛增,但地球上可耕土地卻是有限的,這必然造成全球范圍的糧食問題。濫墾、濫牧、濫伐的日益嚴重,建設用地的高速擴展,都使全球植被減少。隨之而來的後果是大范圍的水土流失,耕地質量下降甚至發生荒漠化;失去了植被調節氣候的作用,氣溫波動增大,水旱災害增多;太陽輻射被反射散失的成分增加,綠色植物固定CO、產生O的能力隨植被減少而等比地喪失。水域捕撈也已接近極限,某些魚類多次大規模減產。化石燃料是現代工業的基石之一,但它的蘊藏量畢竟是有限的。隨著使用速度的日益增長,燃料危機不斷加劇。

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現已成為世界性問題。因工業排放含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煙霧而造成酸雨波及數百里之外;燃燒油、煤及翻耕土地排出的CO彌散於全球大氣中,有可能因向下反射地表的紅外輻射而提高氣溫;噴氣式飛行器排放的氮氧化物可能減少高空的臭氧,從而削弱對太陽紫外線的屏蔽作用;很多污染物隨水流擴散到遠處,造成明顯為害。目前世界癌瘤發病率的升高,可能與環境污染有關。

總之,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經不起日益膨脹的人口任意浪費;世界上現存的生態系統面對著工業傾吐出來的大量污染物,顯得相當脆弱。自工業革命以來,都市不斷擴大,自然保護的呼聲也隨之增高。然而只有到了生態學高度發展以後,人們才對自然保護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自然保護並不是對自然資源棄置不用,任其自生自滅,而是積極地進行合理開發。

自然生態系統

自然生態系統達到成熟階段時,其能量和物質的輸入、輸出之間往往保持相對平衡,而系統中的生物種數以及各種群的數量比例也相對穩定。這種生態平衡狀態給生態學家以很大的啟發:人類不僅要力求增進能利用的效率(生態效率),還要維持物質循環源源不斷,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人類今天要處理的是「人與生物圈」系統中,人的物質要求與環境的穩定供應之間的平衡。為此,某些自然系統一定要被生產效率更高的人工系統取代,原有的生態平衡要打破,而代之以人為干預下的新型平衡。例如在人為的農業生產系統中,取得最大產量所利用的並不是系統的成熟階段,而往往是發展過程中的中間階段。人類不僅要求生物圈能長期穩定地滿足其不斷增長的物質要求,而且要求環境質量不降低。造成這樣的「人與生物圈」系統的總體平衡是人類的主要目標。

Ⅱ 地球上的生態圈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定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演化生物圈演化是指地球生物圈在漫長地質年代所發生的變化。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特殊圈層。它的存在是從地球上生命的產生開始。它的演化是指生物進化和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進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物圈狀況的進化。

生物圈進化可以用生態系統進化來描述。

①生命在地球上產生,單極生態系統出現。它是由原始異氧生物和原生環境(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氣)構成的自然生態系統。

②單機生態系統演化為二級生態系統。20億年前綠色藻類產生,標志自養生物的出現,單極生態系統演化為具有自養和異養兩種生物的生態系統。它導致地球大氣中氧的出現,氧化性大氣的形成,原生生物圈發展為次生生物圈。

③三級生態系統的出現。6億多年前多細胞動物出現,完成了二級生態系統向三級生態系統的發展,形成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轉化者(微生物)的三級結構,奠定了生態系統演化的基本格局。

④人類產生是地球生物圈演化的質變。人通過自己的活動把天然生態系統百年為人工生態系統,人類的智慧及智慧指導下的勞動,導致生物圈的根本變化,人稱為生物圈演化的重要因素。這是生物圈向智慧圈的發展。

Ⅲ 生物圈包括整個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不是截然分開,生物圈與大氣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滲透
相互影響
岩石圈是指地殼的固體部分,它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在岩石圈上,有鬱郁蔥蔥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草原,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還有五顏六色的昆蟲和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在岩石圈的土壤表層下面,生活著螻蛄、蚯蚓等動物,還分布著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總之,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都生活在岩石圈上。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內陸水域。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在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數海洋生物還是聚集在距海平面150m以內的水層。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據估計,生活在海洋里的動物至少有十五萬種,最大的動物——藍鯨就生活在海洋里。海洋中還生活著大量的植物,僅藻類就多達四萬種。
大氣圈在岩石圈和水圈的上方,由各種不同的氣體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和氧。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分布在底層,就是大氣圈與岩石圈、水圈的交界處。人們常說「天高任鳥飛」,但是實際上大多數鳥類只能在1000m以下的空中飛行,只有極少數鳥類能飛到5000m以上的高空。大氣圈中除了有鳥類和昆蟲等能夠飛翔的生物以外,還有細菌等微生物,此外,一些植物的花粉和孢子也漂浮在大氣圈中,隨風傳播。
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由於地域相隔,表面看來好似毫不相干,實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河流連通著海洋;森林通過強大的蒸騰作用增加降雨,又通過茂密的枝葉和根系來保持水土,因此,森林也影響著河流;海洋蒸發的水蒸氣隨大氣飄向陸地上空,又能變成雨或雪。在寒溫帶的冬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幾乎完全停止,但是人們並沒有感到缺氧,這是因為其他溫暖地區的植物在不斷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氧氣能夠隨著大氣的流動而流向四方。由此可見,整個生物圈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整體,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Ⅳ 蜜蜂的足上有適於採集花粉的花粉筐,並以花粉釀蜜作為食物,有的植物的花能產生大量的花粉,並藉助一定的

(復1)蜜蜂能幫助植物傳粉,制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殖後代
(2)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
(3)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必要的生存環境.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
(4)桃花完成傳粉、受精後,子房發育成果實.如果沒有傳粉昆蟲,也不進行人工授粉,結果是花會枯萎,凋謝.
故答案為:(1)繁殖後代;
(2)相互適應;相互依存;
(3)生產;消費;
(4)花會枯萎,凋謝;

Ⅳ 生物圈 水圈 土壤圈 大氣圈 岩石圈是怎樣相互作用的

大氣圈

空氣是地球自然物質組成中最輕的物質,它包圍著固體地球,成為地球最外面的一個圈層,稱為大氣圈。大氣圈沒有明顯的上界,在赤道上方高42000千米和兩極上方高28000千米的高空仍有大氣存在的痕跡。
水圈

行星地球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有水,素稱「水星」。地表的廣大面積被水所覆蓋,主體是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0.9% 。此外,還有大陸上的湖泊、河流和冰川,土壤和淺部岩石的孔隙也含有一定數量的「地下水」。這樣就構成了一個不甚規整而基本上連續的水圈。水圈質量為140億億噸,約為13.6億立方千米,佔地球總質量的0.024%。
據研究,初期地球上水很少,最早是從大氣中分化出來的。當時 大氣中的大量水氣,由於溫度降低,以塵埃為凝結核,形成水滴降落地面。更多的水來自地球內部岩石中的結晶水,它們由於溫度升高形成水汽,隨火山活動等逸出地殼進入大氣中,經凝結降落地面,因此水圈是整個地質時期由小到大,長期積累的結果。
生物圈

地球表面有生命的地帶被稱為「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機體(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及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空氣、水、岩石、土壤等)。生物群落與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群落內部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形成一個統一整體,即生態系統,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群落內部依靠食物鏈維系著物質和能量的平衡和流動,生物和環境之間也因物質和能量的制約而達到一種較穩定的狀態,即生態平衡。生物與環境之間、生物群落內部以及人類與生物環境之間時刻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研究這些相互作用將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保護自身生存環境。
土壤圈

土壤圈是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產物。土壤物質來源於這些圈層,以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存在著,固體部分包括有機物(來源於生物圈)和無機礦物(來源於岩石圈),液體部分即土壤溶液(水圈的組成部分),氣體既包括大氣中的氣體,還包括土壤生物化學反應釋放出的氣體(最終進入大氣圈)。同時,土壤攜帶了其形成時的環境信息。土壤是地殼表層長期演化形成的,是生命的溫床,是復雜的生物物理化學體系。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時刻離不開土壤這一寶貴資源,但是由於工業文明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土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保持土壤使之可持續地被人類所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歷史任務。

Ⅵ 什麼是岩石圈與生物圈聯系和相互作用的紐帶

在整個地球的表面分布著三個圈層:大氣圈、水圈和起伏不平的岩石圈。在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各種生物的生存場所。像這樣,由各種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所組成的、環繞地球表面的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換句話說,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們的無機環境的總和。
岩石圈是指地殼的固體部分,它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在岩石圈上,有鬱郁蔥蔥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草原,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還有五顏六色的昆蟲和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在岩石圈的土壤表層下面,生活著螻蛄、蚯蚓等動物,還分布著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總之,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都生活在岩石圈上。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內陸水域。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在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數海洋生物還是聚集在距海平面150m以內的水層。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據估計,生活在海洋里的動物至少有十五萬種,最大的動物——藍鯨就生活在海洋里。海洋中還生活著大量的植物,僅藻類就多達四萬種。
大氣圈在岩石圈和水圈的上方,由各種不同的氣體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和氧。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分布在底層,就是大氣圈與岩石圈、水圈的交界處。人們常說「天高任鳥飛」,但是實際上大多數鳥類只能在1000m以下的空中飛行,只有極少數鳥類能飛到5000m以上的高空。大氣圈中除了有鳥類和昆蟲等能夠飛翔的生物以外,還有細菌等微生物,此外,一些植物的花粉和孢子也漂浮在大氣圈中,隨風傳播。
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由於地域相隔,表面看來好似毫不相干,實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河流連通著海洋;森林通過強大的蒸騰作用增加降雨,又通過茂密的枝葉和根系來保持水土,因此,森林也影響著河流;海洋蒸發的水蒸氣隨大氣飄向陸地上空,又能變成雨或雪。在寒溫帶的冬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幾乎完全停止,但是人們並沒有感到缺氧,這是因為其他溫暖地區的植物在不斷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氧氣能夠隨著大氣的流動而流向四方。由此可見,整個生物圈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整體,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Ⅶ 生物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請說明理由。

不是截然分開,生物圈與大氣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滲透 相互影響
岩石圈是指地殼的固體部分,它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在岩石圈上,有鬱郁蔥蔥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草原,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還有五顏六色的昆蟲和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在岩石圈的土壤表層下面,生活著螻蛄、蚯蚓等動物,還分布著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總之,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都生活在岩石圈上。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內陸水域。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在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數海洋生物還是聚集在距海平面150m以內的水層。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據估計,生活在海洋里的動物至少有十五萬種,最大的動物——藍鯨就生活在海洋里。海洋中還生活著大量的植物,僅藻類就多達四萬種。

大氣圈在岩石圈和水圈的上方,由各種不同的氣體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和氧。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分布在底層,就是大氣圈與岩石圈、水圈的交界處。人們常說「天高任鳥飛」,但是實際上大多數鳥類只能在1000m以下的空中飛行,只有極少數鳥類能飛到5000m以上的高空。大氣圈中除了有鳥類和昆蟲等能夠飛翔的生物以外,還有細菌等微生物,此外,一些植物的花粉和孢子也漂浮在大氣圈中,隨風傳播。

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由於地域相隔,表面看來好似毫不相干,實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河流連通著海洋;森林通過強大的蒸騰作用增加降雨,又通過茂密的枝葉和根系來保持水土,因此,森林也影響著河流;海洋蒸發的水蒸氣隨大氣飄向陸地上空,又能變成雨或雪。在寒溫帶的冬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幾乎完全停止,但是人們並沒有感到缺氧,這是因為其他溫暖地區的植物在不斷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氧氣能夠隨著大氣的流動而流向四方。由此可見,整個生物圈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整體,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_^

Ⅷ 動物在生物圈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請根據下列資料回答問題:資料1:蜜蜂在花間,採集花粉和花蜜,它

(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Ⅰ、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而動物在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Ⅱ、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而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後,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可見,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Ⅲ、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殖後代,如蜜蜂采蜜.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2)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科學家正利用動物作為「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種物質,如人類把控制合成人乳鐵蛋白的基因轉入某種動物的體內,使這種動物產生和分泌人們所需的人乳鐵蛋白.迄今為止乳房生物反應器是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生物反應器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還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生物反應器需要較高的科技含量.
(3)能為動物提供充足的水分、食物、隱蔽和繁衍場所等基本環境條件,離開那樣的地方,就必然威脅到動物的生存,這種環境才可以被叫做「棲息地」.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營養物質陽光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間.因此陸生動物生存的基本環境條件是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
故答案為:(1)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設備簡單;產品作用顯著;減少工業污染
(3)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

Ⅸ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能幫助植物傳播花粉、果實、種子 B.能促進生態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而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而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後,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可見,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單項的、逐漸遞減,並且是不可循環的.
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殖後代,如蜜蜂采蜜.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如蒼耳果實表面的鉤刺掛在動物的皮毛上.當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災等.
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綠色植物.因此,選項D是錯誤的.
故選:D

Ⅹ 生物圈二號為什麼會失敗

「生物圈2號」建造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視為「生物圈五號」而言的。「生物圈2號」是一個人工建造的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全封閉的實驗場,也有人把它稱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這個佔地1.3萬平方米,8層樓高的的圓頂形密封鋼架結構玻璃建築物,是人們花費了近2億美元和9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考察人類離升了地球「生物圈三號」是否能生存。在這個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澤、雨林沙漠旅業區和人類居住區,是個自成體系的小生態系統。「生物圈2號」雖然與外界隔絕,但可以通過電力傳輸、電信與計算機與外部取得聯系。工作人員在「生物圈2號」內可以看電視,可以通過無線電通訊與親友聯系。

1993年1月,8名科學家進入「生物圈2號」。科學家們原計劃讓工作人員在「生物圈2號」中生活兩年,為今後人類登陸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基地進行探索。然而,一年多以後,「生物圈2號」的生態狀況急轉直下,氧氣(O2)含量從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氮(NO2)的含量卻直線上升,大氣和海水變酸,很多物種死去,而用來吸收二氧化碳的牽牛花卻瘋長。大部分脊椎動物死亡,所有的傳粉昆蟲的死亡造成靠花粉傳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由於降雨失控,人造沙漠變成了叢林和草地。「生物圈2號」內空氣的惡化直接危及了居民們的健康,科學家們被迫提前撤出這個「伊甸園」。「生物圈2號」的實驗以失敗告終。

多年來,人類夢寐以求地憧憬著沖出地球,向宇宙進軍。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這種願望里似乎又加進了欲逃離的色彩,人們上下求索,加快了尋找「諾亞方舟」的步伐。也許「生物圈2號」的失敗有技術上的失誤或設備上的欠缺,也許人們今後還會向「生物圈3號」、「生物圈4號」挑戰。然而從「生物圈2號」失敗的深層反映出來的信息遠比其本身更冷酷無情。它向人們證明:大像無形,大青息聲。地球環境是在經歷了幾十億年的風風雨雨後形成的,對這種異常可靠的結構,人們渴望窺其脈絡,望其項背,但卻決不是簡單的人工模仿再造能夠完成的。

「生物圈2號」的失敗告誡我們:人類在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這一處家園,逃離和束手待斃都是與事無補的。地球不是實驗室,我們輸不起,只有善待和保護她才是我們真正的出路。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