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

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

發布時間: 2021-02-08 00:51:55

1. 富硒榜的第二屆榜單

中國富硒行業十大風雲人物
01、朱慧秋 安徽省華信生物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02、肖志龍 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03、魏正中 中國富硒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
04、唐 曦 益生健行香港有機農業投資集團董事長
05、羅忠和 湖南省新智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06、許節久 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
07、孫文亭 河南省滎陽市藝坤槐米研究所所長
08、許 方 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養生部部長
09、黃 娟 北京誠得利科技開發中心華東市場總裁
10、高惠均 南寧市硒葆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中國十大富硒品牌
01、紫陽富硒茶 紫陽縣茶葉協會
02、富硒康 安徽省華信生物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03、(富硒飛人圖牌) 中國富硒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04、人根堂 山東淄博厚德基因產品有限公司
05、養土培元 昆明養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06、弘善 富錦市川和馬鈴薯專業合作社
07、益昌順祥 秦皇島錦秋商貿有限公司
08、益果源 煙台益果源果品合作社
09、東山泉 青島東山泉草莓專業合作社
10、田傑牌 青島鑫田傑果蔬專業合作社
中國富硒行業產品金獎
01、(富硒飛人圖牌)安康富硒茶 中國富硒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02、閩秦牌富硒紅茶 紫陽縣閩秦茶業有限公司
03、盧新茶圃富硒龍井茶 杭州老梅家塢盧新茶葉有限公司
04、硒普普洱茶 廣州市好山水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05、廣益康富硒鮮豬肉 湖南廣益農業開發集團股份公司
06、修緣富硒果蔬 天台縣因果修緣果業種植專業合作社
07、銀研牌富硒小米玉米糝 遷安市興農特種富硒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
08、小周庄富硒春雪毛桃 昌黎縣志元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
09、吉星天璽富硒大米 黑龍江樺川農副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
10、硒葆富硒酒 南寧市硒葆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富硒行業特別貢獻獎——企業(1)
安徽省華信生物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富硒行業特別貢獻獎——個人(64)胡石英 史青天 董彥璋 張保華 王 斌 馮宏章 黃家裕 楊金龍 劉金林 榮 偉 仲濟學 胡紹松 閆榮平 張 毅 黃振山 王祖剛 陳瑛麗 趙雙成 戴天平 汪 洋 王玉傑 馬 岩 朱啟秀 張偉萍 韋俊英 陳國賢 寧坤讓 楊光輝 劉 創 萬振家 蔣利冬 劉 旭 周志元 盧 新羅寶明 何利華 丁明英 李偉志 羅小統 廖朝陽 馬寶銀 張百傑 李長明 王言儀 趙俊昂 孫茂良 梁 燕 趙紅霞 王萬港 谷春梅 於道林 袁 潔 高 揚 吳幫交 張忠民 董昭和 鞏運學 李隆滸 呂軍武 彭常吉 蔣山武 呂海東 許 正 許 俊
中國富硒生態產業高峰論壇組委會 中國十大富硒榜組委會
2013年6月8日

2. 北斗邁入全球時代,我國該如何持續推進北斗事業的發展

北斗產業發展優勢顯著 實現協同化融合化跨越式發展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概念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中國在2003年完成了具有區域導航功能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之後開始構建服務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於2012年起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服務,並計劃至2020年完成全球系統的構建。
截至2017年11月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總數已達到25枚, 開始全球組網。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北斗產業鏈分析

北斗產業鏈完整,軍:民=35%:65%。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可分為五個關鍵環節:1、衛星製造; 2、衛星發射; 3、地面設備; 4、衛星導航應用;
5、下游市場。目前,北斗導航系統主要應用於軍工市場、行業市場和大眾消費市場這三大領域。 北斗產業鏈正從初級階段邁向成熟,產值集中在中游。
國內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基礎產品、應用終端、系統應用和運營服務等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北斗導航產業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北斗時空產業園發展聯盟計劃由來自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南京、武漢、西安等地的8家北斗產業園區代表單位共同發起成立。聯盟將探索形成跨界融合、蓬勃發展的北斗產業生態環境,引領和推動北斗時空技術及智能信息服務的跨越式發展。

北斗應用近年來呈現普及化、融合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產業投資並購持續活躍。北斗產業發展目前還存在資源分散、支持分散、市場分散等問題,聯盟的成立就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著力推動企業聯合、業內外融合、促進資源整合,形成對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支撐,建立良好產業生態,實現協同化融合化跨越式發展。

目前北斗應用雖然已經在一些行業開展了示範應用,但大部分行業還沒有真正形成普遍應用和規模化采購的氣候。聯盟將積極探索與各行業的協調及聯合,在政策和標准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從而促進北斗行業應用的規模化發展。

隨著北斗產業迅猛發展,各地紛紛利用產業園區(基地)的方式推動北斗產業落地發展。其中一些北斗園區(基地)已經實現了「聚環境」「聚人才」「聚企業」,形成了產業綜合發展優勢,產生了良好的集聚發展效應。

北斗系統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自主可控的時間空間信息,同時時空信息效能的發揮需要與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北斗系統提供高精度時間空間信息、全球時空信息統一的優勢,通過實時高精度時空信息應用,提升智能信息產業發展新動能。同時,依託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服務業態不斷擴展,也將極大提高北斗產業的大眾消費規模和應用廣度深度。

3. 亞太餐飲聯盟標准化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亞太餐飲聯盟抄標准化襲產業研究院(簡稱「亞太餐飲聯盟」)成立於四川成都,申唐集團旗下核心品牌,主要從事火鍋底料定製加工、雞精調味料生產與OEM貼牌、調味粉復配分裝、各種醬料研發、優質原材料一站式采購等業務。公司擁有強大的資源優勢,為客戶免費提供產品研發、後廚培訓、技術輸出等服務。亞太餐飲聯盟致力於打造餐飲連鎖生態產業圈,是目前國內專業的餐飲連鎖垂直產業鏈一站式供應商。

4. 中國投資協會生態產業中心是什麼機構

中國投資協會生態產業投資中心
中國投資協會(The Investment Association of China,IAC)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注冊,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是中國投資建設領域權威性、綜合性社團組織。其主管部門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為配合國家對生態產業規劃投資的重視性,科學地引導和促進生態產業投融資戰略,中國投資協會投資咨詢專業委員會於2014年10月批准成立了「生態產業投資中心」。
中心的業務范圍:
1、依照國家相關政策促進生態產業健康發展,配合協會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產業、企業發展訴求和對相關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2、推動生態產業投融資合作,對政府和企業項目引導資金、專項資金、項目可研與評估、項目對接、戰略合作進行有效的服務,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3、組織開展生態產業投融資發展的主題論壇、研討培訓、技術推廣、規劃咨詢、新產品宣傳等活動;
4、提供生態產業國際化網路服務平台,促進生態產業投融資行業數據信息建設和信息共享;
5、開展生態投融資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外資在國內進行生態投融資咨詢服務,對我國的企業在海外開展生態投融資提供項目合作和促進服務,承辦國內外生態產業投融資論壇、洽談會、各項培訓會等;
6、完成中國投資協會、投咨委交辦的其他工作。
按照以上業務范圍,目前中心開展的主要工作有:
1、充分發揮由國家發改委主管的優勢,及時向會員單位傳達國家生態產業政策、生態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信息;
2、與會員企業就最新生態產業動向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調研,並向政府反饋企業的意見;
3、通過組織論壇的形式,為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交流溝通提供良好的平台;
4、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為政府部門制定重大政策提供服務;
5、進行重大產業政策的跟蹤調研和評估,及時向政府部門提供信息;
6、建立生態產業專家人才庫,為會員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就企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行咨詢;
7、充分發揮信息、渠道和資源優勢,通過組織企業間、行業間的交流,推動企業間、行業間的資源整合,促進共同發展;
8、參與協調地區性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9、通過中國投資協會投咨委生態產業投資中心掌握的資源,建立與國際性產業組織、國際重要經貿機構之間交流的平台;
10、建立中國生態產業數據中心,為會員和各類戰略性生態產業投資主體提供生態產業市場信息,引導生態產業發展建設和投融資活動;推薦戰略性生態產業投資項目,介紹合作夥伴,招商引資,拓展戰略性生態產業投資渠道,協助做好招投標工作,提供市場預測、分析、促進經濟合作。

5. 中國移動成立雄安產業研究院有何作用

2018年7月6日,中國移動在河北雄安新區宣布成立中移(雄安)產業研究院。

近年來,中國移動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累計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140多項,擔任關鍵國際標准組織領導職務30多個,申請專利13000多件;構建了「一體三環三縱」的科技創新體系,擁有7家研發機構、18家專業公司及近8萬名科技人員。今年以來,中國移動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力量,布局在雄安、上海和成都成立三家新研發機構,強化通信行業與各產業融合發展的研發工作。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表示,今年4月,中國移動與雄安新區管委會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並組建「駐雄安新區辦公室」,標志著中國移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工作進入新階段。未來,中國移動致力於成為建設雄安新區信息基礎設施的主力軍,推動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引領者,打造新區創新能力的先行者及構建新區產業生態的匯聚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6. 中國產業集群研究院待遇怎麼樣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面向健康、農業、能源、環保等領域的重大需求,以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形成產業內生發展能力為主線,把握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堅持企業主體作用,著力優化政策法規體系,營造產業創新發展環境,著力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現代生物產業體系和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推進生物產業高端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二)基本原則。堅持高品質發展。加強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加快生物科技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及知識產權,逐步提高原創能力。大力發展新產品和新業態,佔領產業發展制高點,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培育高附加值產業鏈。強化先進質量管理理念,推廣先進質量標准,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企業主體地位。營造促進企業創新的良好環境,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產學研結合,激勵企業開展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商業化和推廣應用。堅持產業鏈協同發展。增強生物產業基礎和共性技術對新業態、新產業的支撐能力,增強重點領域上下游配套能力及重點領域間的協調發展能力,大力促進專業化分工合作,支持發展延伸服務,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鏈,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產業整體協調發展,提高產業化發展水平和層次。堅持國際化發展。把握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機遇,針對生物科技創新、新業態發展與金融創新結合緊密的特點,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推動優化配置全球生物技術、人才、資本、市場資源,推動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積極鼓勵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不斷提高競爭力和國際化發展水平。(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競爭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具體目標包括:結構布局更加合理。生物產業重點領域實現全面發展,新業態健康成長,重點區域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與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鏈。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主要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重明顯提高,獲得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大幅增多,境外授權專利數量顯著增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得到廣泛應用。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2013—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提升。發展環境顯著改善。形成較完善的生物新產品、新技術市場准入、價格形成、市場監管等管理體系,建立鼓勵創新的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激勵政策體系,完善行業公共服務、生物安全保障和產業統計等服務體系。社會效益加快顯現。生物技術和生物產品得到廣泛應用,生物產業對改善人口健康、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促進綠色增長、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作用明顯提升。三、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一)突出高品質發展,提升生物醫葯產業競爭力。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和增強產業競爭力為目標,組織實施生物技術葯物發展等行動計劃,通過完善新葯研製基礎支撐平台和共性技術平台、開展產業化示範應用、加強先進技術規范推廣應用和完善醫葯管理體制機制等,全面提升生物醫葯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管理能力,加快生物技術葯物、化學葯物、中葯等新產品與新工藝開發和產業化,增強區域支撐配套能力,積極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生物醫葯產業。2013-2015年,生物醫葯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投放市場,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提高生物醫葯產業集中度和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1.大力開展生物技術葯物創制和產業化。促進疫苗升級換代,重點推動新型疫苗(包括治療性疫苗)研發和產業化。加速治療性抗體等蛋白質和多肽葯物的研製和產業化,促進核酸類葯物發展。加快長效注射劑、非注射給葯系統等新型制劑技術及產品的開發。促進血液製品綜合利用水平的升級,支持重組血液製品的研製和產業化。發展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新技術與裝備。支持抗體規模生產、新型生物反應器和佐劑等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生物技術葯物高品質規模化發展。建設生物技術葯物發現、評價、檢測、安全監測等公共技術平台,完善生物技術葯物產業體系。推動我國生物技術葯物的質量標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生物技術葯物企業和產品通過相關國家或國際組織的認證,提高產品國際市場份額。
專欄1生物技術葯物發展行動計劃目標形成支撐生物技術葯物發展的先進產業技術體系,建立一批多功能、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物技術葯物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主要內容支撐體系建設:與科技重大專項銜接,建立國家人類重大疾病相關基因資源庫、支撐生物技術葯物研發和生產檢驗的菌株庫、細胞庫和毒株庫;建設生物技術葯物細胞表達和產業化研發平台、生物技術葯物檢測和表徵共享技術平台、動物細胞培養產品的安全檢測平台。形成具有國際水平的生物技術葯物安全監測體系。產業化示範:依託企業建設多功能、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物技術葯物生產基地,建設治療性抗體葯物、蛋白質和多肽類葯物、新型疫苗產品的產業化示範工程,突破一批規模化生產、制劑、質量控制關鍵技術,促進一批新品種投放市場,開展國際資質認證,形成示範效應。政策配套:優化審批程序,強化生物技術葯物監管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生物技術葯物納入醫療保險產品目錄相關政策。

2.推動化學葯物品質全面提升。圍繞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經和精神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加速化學創新葯物的產業化,高品質開發通用名葯品,開展基本葯物臨床使用綜合評價。重點推進緩釋、靶向、長效等新型制劑研發和關鍵工藝技術產業化,鼓勵新型輔料的研發和應用,推廣應用先進的生產管理規范,提高我國制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制劑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推進綠色製造和過程式控制制等新技術的應用,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強化我國原料葯在國際市場的優勢地位。提高產業集中度,完善國際認證服務體系,完善特色化合物庫、測試和評價共享平台等創新支撐體系。

專欄2通用名葯品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目標與科技重大專項銜接,形成通用名葯品原料葯和制劑質量提升和國際化支撐體系,實現一批葯品的高品質規模化發展,推動一批制劑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主要內容支撐體系建設:建設雜質樣品庫和葯用原、輔料資料庫;建立綜合質量評價實驗室,建設微乳、脂質體、緩控釋等新制劑關鍵技術平台,建設已上市葯品品質提升關鍵技術平台。產業化和國際化示範:建設一批符合國際標準的集約化制劑和葯用輔料生產基地,開展綠色生產工藝和先進控制技術的應用示範,推動一批產品通過國際認證,帶動全行業制劑品質提升。扶持一批國家基本葯品目錄產品的高品質生產,保障臨床需求。政策配套:研究完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和葯品招標機制,鼓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葯品品質,推行葯品原、輔料登記備案管理制度,建立葯品參比制劑遴選指南和目錄。
3.提高中葯標准化發展水平。以中葯標准體系建設和推廣應用為核心,加速規范化中葯材基地建設,推動道地中葯材優良品種的選育和無公害規范種植,促進中葯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建立健全中葯材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的工藝標准、質量標准和操作規范,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中葯材現代質量控制體系。加大中葯制葯過程的關鍵技術開發和推廣,提升裝備製造水平。打造一批從原料葯材到葯品的中葯標准化示範產業鏈。加快作用機理明確、物質成分可控、臨床療效確切、使用安全的中葯品種的開發,培育現代中葯大品種。
專欄3中葯標准化行動計劃目標 形成中葯標准化支撐體系,推動一批重點產品的標准化。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建設常用中葯材的基因庫、標准實物庫、化學成分庫和指紋圖譜庫,構建質量檢測技術平台。重點產品標准化示範:建設中葯材無公害種植與產地規范加工、中成葯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標准化的產業鏈;開展中葯溯源檢定和過程式控制制技術的應用,推動質量提升和標准統一的重點產品示範,建立系統、規范、嚴格的質量體系,提高中葯行業標准化水平,促進中葯國際化發展。政策配套:對質量標准提高、用葯安全顯著改善的中葯,研究制定優先納入醫療保險目錄等優惠政策。

(二)突破核心部件制約,促進生物醫學工程高端化發展。圍繞預防、診斷、治療、手術、急救、康復等醫療、家庭和個人保健市場的需求,組織實施高性能醫學裝備產業化行動計劃,支持以優勢整機製造企業牽頭帶動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大力推進生命科學技術與數字化、新材料等技術交叉融合,重點研發核心部件、基礎材料和關鍵技術,發展高性能醫學裝備、高質量組織工程植介入產品和康復產品、先進體外診斷產品,顯著提高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到2015年,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年產值達到40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培育一批高端化發展的生物醫學工程製造企業。1.推動高性能醫學裝備規模化發展。有效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產學研醫深度結合,優先發展高性能醫學影像、放射治療、活體檢驗、體外診斷等醫學裝備及核心部件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促進高解析度、低劑量、多模態、數字化和一體化的醫學影像裝置的產業化發展。推動基於互聯網、物聯網的全數字醫療集成系統、遠程醫療系統的標准化和規模化發展。大力推進精準、微創外科和放射治療中虛擬模擬、精確定位、智能反饋、光學成像等新型技術和裝置的產業化,促進無創、低負荷、穿戴式等先進醫療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和應用。推進生理監測、生命支持、血液凈化、物理治療、家庭保健等新型數字化生物醫學工程產品高品質、規模化發展。發展先進的醫療器械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力。

專欄4高性能醫學裝備產業化行動計劃目標 建成先進醫療器械特色發展產業鏈,建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協同開發、設計、集成製造等在內的產業鏈發展聯盟,培育若干具有較強創新發展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主要內容 高性能醫療設備:大力提升正電子發射探測、磁共振成像、超聲成像平面換能器等核心關鍵部件專業生產能力,形成正電子-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儀(PET-CT)、磁共振成像儀(MRI)、醫用加速器(MLA)、內窺鏡(ES)、超聲成像儀(USI)等高端醫學裝備的核心部件和整機生產能力;發展新一代微創、無創和全科診療設備與檢測設備、外科手術器械和機器人。醫院數字化系統和遠程醫療裝備:加快新一代互聯網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融合應用,加強醫院數字化系統、遠程醫療系統、個體健康信息管理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研製和產業化,提供集成化、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新型通用醫療儀器設備:推動生物感測器等新技術的應用,研製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體外診斷系統、醫療儀器和康復器械。政策配套:研究建立大型儀器診斷服務社會化的管理機制,鼓勵開展租賃、託管等新型商業模式。完善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技術審評體系、安全性評價、第三方評估機制、臨床試驗管理法規和相關標准,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安全推廣使用。研究制定鼓勵性定價、醫療保險等政策。

2.加速高附加值植介入材料及製品的產業化。推動仿生醫學、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與生物技術的融合,促進新型高生物相容性醫用材料的研製和產業化。開發以葯械結合、分子設計學為技術特徵的植介入體設計和製作關鍵技術及其精密加工裝備和生物反應器,推動新型生物醫用材料及相關醫療器械的產業化發展。針對血管、關節等疾病置換、修復的不同臨床治療需要,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塗葯支架、人工瓣膜、骨修復材料、人工關節、人工皮膚等醫療器械產品,加快臨床應用推廣,擴大我國植介入醫療器械的產業化發展規模。加強技術集成,支持新一代殘障人員醫用康復輔具的研製和生產。3.大力發展新型體外診斷產品。圍繞早期篩查、臨床診斷、療效評價、治療預後、出生缺陷診斷等需求,開發高通量、高精度的檢測儀器、試劑和體外診斷系統。加快發展分子診斷、生物晶元等新興技術,加速免疫、生物標志物、個體化醫療、病原體等體外診斷產品的產業化;發展可現場快速檢測的血液、生化、免疫、病原體等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的制備技術,促進規模化生產。建設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和產業化平台,加強原料酶、診斷性抗體等試劑原料基地建設,構建量值溯源體系及其參考實驗室網路,推動我國體外診斷產業的發展。(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增強生物農業競爭力。圍繞糧食安全、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等重大需求,充分發揮我國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優勢,加強生物育種和農用生物製品技術研發能力建設,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快開展新品種研發、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完善質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加快發展,促進農用生物製品標准化高品質發展。推進海洋生物資源的產業化開發和綜合利用。到2015年,生物農業年工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推廣一批新技術與重大新產品,培育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生物農業企業。1.提升生物育種核心競爭力。大力開發主要農林動植物的高產、優質、多抗、高效新品種,重點推動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棉花、油菜、馬鈴薯和豬、禽、牛、羊、水產等動植物重大新品種的培育、擴繁與產業化。加快推進分子育種、細胞育種、航天生物工程、胚胎移植等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的集成應用,加快培育推廣超高產、多抗、優質專用、易儲耐藏、營養強化等新品種。大力發展果蔬、花草和林木等生物育種高端產業群。發展良種繁育、加工與檢測等先進規模化生產裝備與技術。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生物種業品種研發、繁育與示範,規范種子生產、加工、銷售與服務平台,建設市場主導的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台,完善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生物種業技術體系。

專欄5生物育種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建立國家生物育種產業支撐體系,創制和推廣應用一批重大新品種,培育若干龍頭企業。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構建重要農林生物基因信息庫、生物育種技術共享平台和國家生物育種基地,面向糧食、林木、畜禽、水產主產區和優勢區域,建設新品種選育、規模化繁育、種子加工、營銷、推廣與品種權交易平台,完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技術體系。龍頭企業培育:支持企業與優勢科教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種業發展合作關系,培育掌握生物育種核心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龍頭企業。新品種產業化:突破一批分子育種關鍵技術和裝備,加快水稻、玉米、小麥、速生林木、木本油料、豬、禽、牛、羊、水產等動植物重大突破性新品種的選育與產業化。政策配套:研究完善現代種子(仔)企業扶持政策,推動健全種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評估與管理,進一步完善適用於生物農業發展的行政審批制度。

2.加快農用生物製品產業化。加速開發生物菌種新資源,發展規模化發酵培養關鍵技術與裝備,強化農用生物製品的市場准入監管,促進農用生物製品產業標准化、規模化和高品質發展。加快構建大規模疫苗懸浮培養生產線,促進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產業化,推進動物基因工程疫苗與動物疫病診斷試劑的生產標准化。加快動植物生物反應器核心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基於飼用酶制劑、益生素、抗菌肽、植物提取物等的生物技術產品在生物飼料中的應用。推動高品質植物免疫誘抗劑、生物殺菌劑或殺蟲劑、天敵生物等生物農葯產品產業化。加快突破保水抗旱、荒漠化修復、磷鉀活化、抗病促生、生物固氮、秸稈快速腐熟、殘留除草劑降解及土壤調理等生物肥料的規模化和標准化生產技術瓶頸,提升產業化水平。

專欄6農用生物製品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建立國家農用生物製品產業支撐體系,創制一批重大農用生物製品,培育若干龍頭企業,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構建生物獸葯、生物農葯、生物飼料、生物肥料等重要農用生物製品資源信息庫、產品研發共享平台和產品孵化基地,完善國家農用生物製品產業支撐體系。龍頭企業培育:支持企業與優勢科教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掌握核心技術,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新產品研究與產業化:突破一批綠色農用生物製品生產關鍵技術、新工藝和裝備,加快新型生物疫苗與獸葯、生物農葯、生物飼料、生物肥料等重要農用生物製品的產業化。政策配套:研究完善現代農用生物製品企業扶持機制和產品生產應用補貼制度,健全適用於農用生物製品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

3.加強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加快開發海洋特有的生物資源,建設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產業聚集區,推動海水養殖、綜合加工產業和遠洋漁業快速發展。積極應用細胞工程和分子育種等現代生物技術開展種苗繁育和種質創新,大幅提升海水養殖新品種開發能力,加大力度推廣應用新產品。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開發應用,發展工業用酶、醫用功能材料、生物分離材料、綠色農用生物制劑、創新葯物等海洋新產品。建設海洋生物庫等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台。提高海洋水產綜合加工技術及加工廢棄物高值化利用水平,加強遠洋生物資源探捕開發,提高遠洋新品種的利用水平。(四)提高產品經濟性,推動生物製造產業規模化發展。面向促進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構建生物製造產業技術體系,組織實施生物基產品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動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學品、新型發酵產品的產業化與推廣應用;組織實施生物工藝應用示範行動計劃,大力推動綠色生物工藝在化工、輕紡、冶金及能源領域的應用示範,促進生物製造產業規模化發展。到2015年,生物製造產業年產值達到7500億元,生物基產品和生物工藝對石油化工原料及傳統化學工藝的替代取得重大進展,發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1.推動生物基產品的規模化發展應用。加快推動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學品與新型發酵產品的規模化發展,提高生物基產品的經濟競爭力。重點推進非糧生物醇、有機酸、生物烯烴等生物基化工原料的產業化,推動生物基產品及其衍生物在化工行業的應用。提升氨基酸、維生素等新型發酵產品的國際化發展水平。大力推進生物塑料、生化纖維等生物基材料的規模化發展與應用。加快構建典型生物基產品的產業鏈,推動集聚發展,初步形成生物基產品規模化發展能力。

專欄7生物基產品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實現一批重要生物基產品的非糧原料生產,形成年產百萬噸級生物基材料、千萬噸級生物基產品的生產能力。主要內容 非糧工業糖產業化示範:推進薯類、秸稈、工程玉米等生物質處理、酶解糖化等高品質規模化制備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建設非糧工業糖產業化示範線,形成非糧可發酵糖的規模化供應。生物基化學品產業化示範:推進微生物工程菌與熱化學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建設化工醇、有機酸、生物烯烴及其衍生物等生物基化學品的規模化生產線,提高對石油化學品的經濟競爭力。生物基材料產業化示範:推進生物基材料生物聚合、化學聚合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建設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羥基烷酸(PHA)、生物基熱熔膠、新型生物質纖維等生物塑料與生化纖維的產業化示範工程,推廣應用生物基材料。政策配套:建立生物基產品的認證機制,研究制定生物基產品消費的市場鼓勵政策,研究農業原料對工業領域的配給制度。

2.推進綠色生物工藝的應用示範。圍繞傳統工業過程的轉型升級,加強生物催化劑、工業酶制劑新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培育發展高效的工業用微生物菌種,推動微生物製造產業升級。重點突破生化合成、生物印染、生物漂白、生物采礦等綠色生物工藝關鍵技術和裝備,大力推動生物工藝在化工、醫葯、食品、紡織、冶金及能源等領域的應用示範,大力推進先進發酵工藝與裝備的應用示範,大幅減少水資源、能源消耗和廢水、廢氣排放,初步形成生物法綠色工藝體系,提高經濟的綠色發展水平。

專欄8生物工藝應用示範行動計劃 目標 推動一批新型工業酶制劑上市,建設6-8個規模化生物工藝示範工程,能耗、物耗、水耗和環境污染物排放顯著降低。主要內容 酶制劑產業化示範:建設工業催化劑研發平台與現代化的工業酶生產基地,推動一批工業酶制劑與復合酶制劑新產品上市,提高酶制劑在化工、輕紡等領域的工程化應用能力。生物工藝應用示範:推進生物工藝技術與裝備的規模化應用,建設生化合成、生物印染、生物漂白、生物脫膠、生物製革、生物勘探與采礦等綠色生物工藝示範工程。政策配套:制定鼓勵發展綠色工藝的政策,研究實行工業生產生命周期評估機制和綠色工藝產品補貼機制。

(五)開辟多元途徑,促進生物能源商業化發展。圍繞開拓清潔能源、緩解能源短缺、解決「三農」問題等戰略需求,積極拓展非糧生物質原料來源和途徑,加快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的研發與應用示範,積極推動生物質燃氣和成型燃料的規模化應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有力推進分布式能源並網標准和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生物能源定價機制和激勵機制,推進生物能源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到2015年,生物能源年利用總量超過5000萬噸標准煤,可減排二氧化碳9500萬噸,生物能源產業年產值達到1500億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