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水庫石匣口村進展
⑴ 西安金禹砂漿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西安金禹砂漿科技有限公司是2014-06-30在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回任公司(自然人獨資答),注冊地址位於西安市灃東新城斗門街辦石匣口村老橋頭1號。
西安金禹砂漿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1163111648115,企業法人黃雯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西安金禹砂漿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經營項目:砂漿技術推廣;建築材料、裝飾材料、鋼材、金屬材料、化工材料(危險化學品及易燃易爆易制毒品除外)、照明器材及設備、電線電纜、五金交電、機電設備(小轎車除外)、消防器材及設備、交通、通訊器材及設備、儀器儀表、日用百貨、印刷器材、計算機耗材及文體辦公用品的銷售。(未取得專項許可的項目除外)。在陝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07183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754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西安金禹砂漿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⑵ 昆明池現在幾點有燈光秀
昆明池每周一到周五每天表演兩場12點和21點。
昆明池公園目前遊玩並不需要購買門票,回所有遊客都是免費進入,答在公園里任何區域都可以隨意玩耍。昆明池公園考慮到自駕游的緣故,因此在公園門口設置了很多的停車位,每個停車位都非常寬敞,只要認准P標志就可以了,不用擔心沒有停車的地方。
(2)斗門水庫石匣口村進展擴展閱讀:
昆明池利用斗門鎮(今長安縣西部)東南一片窪地所建,池面332頃,蓄水量約5000萬立方米。因潏水、滈水本是獨立流入渭河的兩條河流,後在今香積寺附近築堰使二水相匯通,二水相匯西流,人稱洨水,在今堰頭村附近又折向北流,至石匣口村,匯集於人工開鑿、拓寬後的湖區,從而形成昆明池。
昆明池作為中國古代較大的人工湖,其開大型水體為核心的園林建設的先河,還有三大作用:一是昆明池可以為渠運提供水源和皇室游幸,二是重要的水產養殖基地,三是關中大運河漕渠的主要水源。
⑶ 斗門鎮石匣口村,村民為什麼沒人出面要比徵收的土地錢
村幹部郭軍木(音)人家上邊有人,從去年年裡開始邊篩、邊挖,把篩挖的石頭都賣了。篩的廢渣到處亂到,整天塵土滿天飛,噪音太大。給國土局和鎮政府反映沒有人管。
⑷ 灃河的流域概況
灃河流域,源頭區在秦嶺山地,主要幹流流經黃土台原地區,南依秦嶺,北和西安市接壤,東與藍田相鄰。其間有渭河的數條支流切穿,台原與河川相間分布,面積為187.16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11.74%。海拔高度約在480~681米之間,川道和原面最大高差約200多米,地下水埋深深,提水困難,灌溉條件差,蒸發量大,故原面上「沒雨苗不長,下雨流黃湯」。水土流失嚴重。
其中,少陵原(鴻固原) 位於潏河、滻河間。南起大峪,北抵西安市雁塔區的三爻、陸家村一帶。寬6~10公里,縣境內長約14公里,最高點海拔623米(大兆鄉東)。南部上覆洪積扇,北部邊界不分明,地表物質為洪積沙、亞粘土、亞沙土,上部黃土覆蓋約110米。原面寬闊,多窪地,有一定起伏。
灃河入渭河段,屬於河漫灘,進入咸陽市境後,由於匯入支流較多,灘面寬廣,可達1~5公里。組成物質以亞砂土、砂礫石、礫石為主。 灃河是一條久負盛名的河道,相傳古時洪水泛濫,經大禹疏鑿乃成。《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說:「灃水東注,維禹之績。」《尚書·禹貢》說:「漆沮既從,灃水攸同」。《集傳》說:「灃水東北流,經豐邑之東,入渭而注於河。」周代豐、鎬兩京即建在緊靠灃河東西兩岸,秦阿房宮,漢、唐長安城離灃河亦不遠,昆明池遺址在灃河東岸。
豐鎬遺址,豐京和鎬京,均是西周的國都,也是我國歷史上在長安地區出現最早的兩大全國性都市,距今已有3000多年。周原是涇渭流域的一個部族,文王姬昌遷於灃河西岸營建豐京,武王姬發又在灃河東岸營建鎬京。約公元前11世紀中葉,武王自豐鎬出發,反商滅紂,建立周朝。至公元前770年,豐、鎬一直是周王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961年,國務院公布豐鎬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豐京遺址在今灃河中游西岸,北極客省庄、張家坡、南達新旺村、馮村,東至灃河,西至靈沼河,總面積6平方公里,鎬京遺址在今灃河中游東岸,北極落水村,南達斗門鎮,東至昆明池故址,西至滈水故道,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
周文王靈台遺址,位於靈沼鄉阿底村南1公里,距灃河200多米。關於文王靈台,史書記載較多,《詩經·大雅》中有「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孟子·梁惠王》中有「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其謂台曰靈台,其謂沼曰靈沼。」《左傳》中有:公十五年「晉飢,秦輸之粟;秦飢,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侯,……秦獲晉侯以歸。……乃舍諸靈台。」說明在春秋戰國之際,靈台尚存。關於周文王靈台的位置及其作用,《三輔黃圖校證》(1980年5月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載:「周文王靈台,在長安(筆者注;指漢長安城)西南四十里。」《詩序》曰:「靈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漢代鄭玄注釋這段話時說:「天子有靈台者,所以觀祲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於豐,立靈台」。根據鄭玄的註解,靈台乃是為觀測天象而築,其位置在漢長安城西南四十里。宋敏求《長安志》載:「靈台高二丈,周百二十步。」今長安縣靈沼鄉阿底村南1公里,有周文王靈台遺址。唐代在此建有平等寺,建築物早已無存,地上僅留幾個石柱礎。
昆明池遺址,位於斗門鎮東南。據清嘉慶《長安縣志》卷十四引王森文在斗門鎮北所見殘碑記載昆明池地界「北極灃鎬村,南極石匣,東極圓柳坡(即今常家坡),西極斗門」,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昆明池開鑿於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用以操練水師,供長安城用水,供皇室游幸,又是關中大運河漕渠的主要水源。唐代幾次疏浚昆明池,並把灃水引入池中,基本保持漢時風貌。約到唐文宗大和年間(827~835年),因向昆明池輸水的石垯堰堵塞,池水逐漸乾涸,變為大片農田。60年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胡謙盈勘察後,在《漢昆明池及其有關遺存踏察記》(1980年《考古與文物》創刊號)中,把昆明池分為漢昆明池和唐昆明池,並認為「唐昆明池的范圍比漢昆明池要大一些」,「(唐)昆明池遺址今日從地面上仍然清晰可辨。遺址是一片面積約10多平方公里的窪地,地勢比周圍岸邊低2~4米以上,池的南緣就是細柳原的北側,即今石匣口村,東界在孟家寨、萬村,西界在張村、馬營寨、白家莊之東,北界在上泉北村和南灃鎬村之間的土堤南側」。漢代昆明池「北緣在今常家莊之南,東緣在孟家寨、萬村之西,南緣在細柳原北側,即今石匣口村,西界在張家村和馬營寨之東。池的面積約十平方公里」。他勘察中還發現昆明台和豫章觀遺址,在萬村西北約一公里處;白楊觀遺址,在孟家寨東南;細柳觀遺址,在石匣口村西約100米處;宣曲宮遺址,在灃河西岸,今客省庄一帶;織女、牛郎二石雕的位置,今石婆廟內是男像,即「牛郎」,石爺廟內是女像,即「織女」。這和古代文獻記載:牛郎在東,織女在西,是吻合的。
沙河橋遺址,位於秦都區釣台鄉西屯和資村交界的沙河古河道。東北距咸陽市區約8公里,北離渭河岸約2.5公里。1985年當地村民拉沙時暴露一號橋,1986年在一號橋北端暴露出二號橋,兩橋相距約300米,均為木架結構。秦都區文管會和陝西省考古所先後進行了調查、試掘和發掘清理。一號橋木樁排列整齊,清理出16排143根橋樁。二號橋清理出5排40根橋樁。東西排列、南北對應。第一排有輔助樁,南北豎列,起承重和穩固的作用。木樁表皮有明顯裂痕,上端參差不齊,形狀各異,有砍砸陳跡,另有一些似有榫卯結構。這些橋樁表面塗過一層油質或漆類防朽保護物,並用火烤過。有些樁外面雖無表皮,但同樣有一層與內部木質顏色不同的保護層。木樁直徑0.34—0.48米,間距2.10—3.20米。木質主要有松、柏、柳、漆、梨、槐木。木樁上端斷面形狀區別較大,有圓錐形、夾榫形、平榫形、凸凹形、子母卯形等。一號橋橋樁排距4.5—5.5米,橋寬約17米以上。附近出土有變形葵紋瓦當、素麵半瓦當、幾何紋方磚、繩紋板瓦、繩紋筒瓦等。年代較早,與秦都咸陽遺址中出土同類遺物相似。雲紋瓦當與漢長安城等地同類文物的陶色、製法和風格相同。其西南13.5米處出土一大型銅飾件,外形呈葉狀,長116厘米、寬43厘米、厚3.3厘米,重32.5公斤,兩面均鑄有花紋,一面是簡化夔紋,另一面是三角幾何紋,時代屬戰國晚期,為橋自身的附屬物。在一號橋南端,還出土大型槽狀鐵構件7件,長7米,寬1.1米,高1.05米,厚0.03—0.06米。二號橋橋樁排距6.5—7.2米之間,橋寬約16米以上。附近出土遺物有板瓦、銅甑、銅熨斗、銅魚、銅釜、銅戈以及陶罐、鋪地磚等。 樊川,位於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南接終南(山),北臨西安(城),潏河縱貫其間,土肥水美,景色秀麗。漢高祖劉邦曾將這川道封為愛將樊噲食邑,這大概便是樊川名稱的由來。據傳,今樊村即當年樊噲花園遺址。晉鎮南大將軍杜預之後、唐太宗時萊國公尚書右僕射杜如晦一宗之杜氏家族和中宗韋後、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韋安石一宗之韋氏家族,都居住在樊川道上。因此,古即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說。隋唐年間,僧侶雲集樊川,先後建成牛頭、華嚴、興國、興教、雲棲、禪經、洪福、觀音等八大寺院。樊川文物古跡比比皆是,真可謂一步一珠璣。至於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和尚道士的傳聞軼事,則更是俯拾皆是,引人入勝。
樊川道上,名勝有:興教寺、楊虎城將軍陵園、華嚴寺、牛頭寺、杜公祠、香積寺、桃溪堡 。桃溪堡,稱「人面桃花」,位於樊川中部,潏水北岸,杜曲鎮東南。據《太平廣記》記載,唐時桃溪堡周圍桃園連片,景色秀美。博陵(今河北省定縣)人崔護於清明日獨游長安城南,至桃溪堡,叩門求飲,柴門之內一美貌女子倚桃而立,令崔護銷魂盪魄。來年清明,崔復往尋之,未見女,便在門扉題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此後,引出一段風流韻事,二人終成眷屬。傳統劇《金碗釵》《人面桃花》《借水贈釵》俱述其事。
青華山,位於灃峪口東1公里處,海拔1269米,距西安33公里。青華山風景幽雅,眾多的古跡掩映於叢林之中。進山第一道關名曰過風樓,為仿古城樓建築,上有箭樓,下有門洞,氣勢雄偉,扼守山口。青華山有天門四道,沿二天門西側小路進入毛竹林深處,有一清泉涌流。相傳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經此去翠微宮途中,口渴難忍,突然發現一隻梅花鹿,即令隨從追捕,鹿到此處突然消失,一股清泉湧出地面,太宗飲後大喜,即命名為「鹿引泉」。
萬華山,位於喂子坪鄉境內,北距西安46公里,海拔1988米。該山東至石砭峪山樑,西至黑溝南嶺,一字排列九座山峰,狀如鋸齒,峰頂又有用單層石塊壘起的九個塔狀小山,故名「九頂萬華山」;又因山有正景、中景、北景、南景、通天門、頂天柱、棺材石、獻蠟石、千年柏等九景,故名「九景萬華山」。萬華山勝景有玉蘭峰、吊鍾峰、沉香劈山峰、千年鐵樹、童子拜觀音等。傳說明萬曆娘娘來此修身,太子等隨行,出長安進子午,故沿途留下了見子河、摟子坪、找兒嶺、喂子坪等地名。
西留堡溫泉,在灤鎮西留堡村,距西安34公里。水溫56.5℃,含多種礦物質,對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等有療效。溫泉西鄰草堂寺和高冠潭瀑布、圭峰山旅遊區,東南相接灃峪水庫、凈業寺、豐德寺、靈感寺。
北大溫泉,在東大鄉北大村,水溫40℃,含有14種礦物質,對風濕性關節炎及皮膚病有療效。
子午溫泉,在子午鎮,距西安20公里。水溫54℃,含硫鐵等十多種礦物質,對皮膚病等多種疾病有療效。溫泉附近有香積寺、南五台、小五台、青華山、石砭峪水庫、三教堂等風景名勝。
⑸ 到西安斗門石閘村坐什麼公交車能到
公交線路:地鐵2號線 → 4-06路,全程約39.4公里
1、從西安市步行約910米,到達行政中內心站
2、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16站, 到達航容天城站
3、步行約280米,到達東長安街西口站
4、乘坐4-06路,經過30站, 到達石匣口站
5、步行約210米,到達石匣口村
⑹ 西安灃東協同創新港
西岸位於上泉北村、斗門鎮,沿西南——東北走向條狀高嶺(郿塢嶺)以東,北接斡龍嶺;版
南岸位於浦陽村與石匣口權村一線;
東岸位於大白店、萬村、下店一線,北始大白店村東部,向南經夢駕庄東至萬村西;
北岸位於上泉北村,灃鎬村、大白店村一線,
沿東南-西北帶狀高地走向(東西長2公里,即斡龍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