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碧江水庫
① 牛路水庫什麼時候動工
海南省水資源概況
海南島河流的徑流充沛,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深875毫米,徑流量達297億立方米。人均538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2700立方米的兩倍。地表徑流的時空分布不均。豐水年徑流量475億立方米,徑流佔80%以上,枯水年徑流量143億立方米,豐枯比為3.3∶1。每畝耕地枯水年佔有水量2066立方米,僅為正常值的一半。徑流在地區分布呈中部雨區向四周漸趨遞減的特點,中部雨區中心與西部沿海地區的比值達6倍。
海南島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勢形成許多短狀旬流入海的河流,成放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條,其中,集水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8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的三大河,集水面積均超過3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47%。三大河道幹流約可調蓄水量80億方,中小河流也可蓄水量56億方,總計可調蓄水量136億方。集水面積在1000—2000平方公里的有陵水河、珠碧江、寧遠河3條;集水面積在500—1000平方公里的有望樓河、文瀾江、北門江、太陽河、藤橋河、春江河、文教河等7條。比較長的河流都發源於中部山區,較小的河流多發源於山前丘陵或台地上,它們都順著中高周低的地勢,奔流出海,落差大,水利開發條件優越。?
全省水庫面積5.6萬公頃。較大的水庫有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牛路嶺水庫、萬寧水庫、長茅水庫、石碌水庫等。其中松濤水庫集水面積1440平方公里,總庫容33.4億立方米,為海南省最大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4.5萬公頃。萬寧水庫集水面積429平方公里,總庫容1.52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0.8萬公頃。長茅水庫集水面積256平方公里,總庫容1.44億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2萬公頃。石碌水庫集水面積354平方公里,總庫容1.41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0萬公頃。牛路嶺水庫集水面積1236平方公里,總庫容7.79億立方米,主要用於發電。?
海南省水資源總量為375億立方米。海南島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全島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99.5萬千瓦,主要分布在昌化江(29萬千瓦)、萬泉河(26萬千瓦)和南渡江(20萬千瓦),三大河流的干支流為74.4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量77.2萬千瓦,占蘊藏量的65%,年發電量可達26億千瓦小時。海南島沿海有海灣60多個,潮差一般為1.7米。海南島海灣汐資源共有37.7萬千瓦,按可利用率30%計算,可發電11.1千瓦。
② 標准樣地屬性和描述
(一)標准樣地屬性內容(示例)
詳見表 3-71。
表 3-71 海南省國家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
續表
(二)標准樣地特徵描述(示例)
1.X46020111 標准樣地
該樣地代表三亞市農用地狀況,是該市農業生產條件和土地質量最好的標准樣地。農用地各等別均為 1 等。
(1)氣候:冬春到夏初乾旱明顯,降雨量主要集中在 6、8、9 三個月。降雨量的年際變化為雙峰形,6 月和 9 月為降雨高峰。年降雨量為 1200 ~ 1300 毫米,年平均風速小於每秒 3 米。年積溫最大為 8950℃~ 9290℃,平均氣溫小於 20℃,初日在 12 月中旬,終日在 2 月中下旬,維持時間短,只有兩個月。早稻安全抽穗期在 3 月 10 日 1 13 日以後,除個別地區偶爾有輕霜外,全年無霜。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是台風和乾旱。早造生育發育期的氣候特點是:日照多,4 月中旬至 5 月每天有 7 ~ 9 小時,氣溫由低溫轉向高溫,日平均氣溫為 24℃~ 28℃,日溫差為9℃~ 10℃。在早造抽穗至灌漿時期天氣穩定,溫度、光照都很適宜水稻生長發育的需要,蒸騰和光合作用明顯,所以早造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產量高。晚造每年多受台風、暴雨襲擊,造成平均產量在 150 千克 / 畝左右徘徊,只能採取推遲制來避過 8、9 月台風暴雨對晚造抽穗至灌漿期的影響,則產量可望穩定或提高。
(2)土壤:泥肉田土種是在長期精耕細作和增施有機肥料的條件下形成的,是三亞市土質較好、產量較高的一種水稻土。其剖面性態如下:①耕作層 0 ~ 19 厘米,暗灰色,濕,輕壤土,塊狀結構,松,作物根系多。②犁底層 19 ~ 28 厘米,暗灰色,濕,砂土,塊狀結構,緊,作物根多。③瀦育層 28 ~ 70 厘米,黃灰色,濕,砂土,稜柱狀結構,稍松,作物根系中。④底土層 70 ~ 100 厘米,灰黃色,濕,砂土,塊狀結構,稍松,作物根系無。主要性狀及生產性能:地勢平坦開闊,陽光充足,排灌方便,耕層質地為中壤土,土層深厚,砂泥比例適中,適種性廣,犁底層堅實,保水保肥性能好,肥勁足而長,具有深、爽、軟、肥的優點,作物生長良好,產量高而穩。利用形式為雙季稻。
(3)改良措施:進一步提高科學種田水平,精耕細作,合理用水,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進行水旱輪作,防止土壤潛育化,做到用養結合。
(4)搞好農田基本建設和科學種田:該樣地已有一定農田基本設施,但還未完善,必須配套完整。當前首先要抓好維修、疏通渠道,減少滲漏,提高水的利用率,擴大灌溉面積;其次是搞好田間排灌系統,維修閘門涵洞,做到有灌有排,排灌暢通;第三是建立田間公路網,為進行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
搞好科學種田,一是要大力發展綠肥,稻田冬養紅萍、夏種田青,合理輪作,以田養田,提高土壤肥力,稻肥輪作面積要達到水田面積的 60%;二是全面普及水稻早熟、高產、抗倒、抗病、優質良種,早、中、遲適當搭配,設立留種田,做到自選、自繁、自留、自用,不斷進行提純復壯,有計劃地換種更新,克服品種多、雜、亂、劣的弊病;三是建立健全農科網,總結推廣先進技術,普及科學知識;四是抓好合理施肥,多施基肥,適當密植,科學用水,犁冬曬田,徹底改變粗耕不管的落後習慣;做好樣板示範田,示範田要指定專人負責管理,總結經驗,推動大田生產。
(5)土地利用和土地經濟:離城鎮較近,交通便利,集約經營程度高,水稻利用和經濟效益水平全市最高。
2.X46000705 標准樣地
該樣地代表白沙縣農用地狀況,該地區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大,交通便利,有利於物資交流,農業生產條件和土地質量最好。農用地各等別均為 1 等。
(1)氣候:該區農業氣候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太陽輻射能量高、光照充足、氣溫高、作物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等優越光溫條件。但該區最突出的問題是水熱條件不平衡,乾旱嚴重,維持時間長,出現幾率高,一年中有 7 個月是屬於旱季,要用人工灌溉才能滿足作物需要。年平均氣溫為 23.2℃~ 23.4℃ ;最熱月為 7 月,月平均氣溫為 27.2℃~ 28.1℃ ;最冷月為 1 月,月平均氣溫為 17.1℃~ 17.3℃;年平均極端最低氣溫是 4.7℃~ 5.2℃,極端最低氣溫為 1.0℃左右;極端最高氣溫為 41.6℃(大嶺站)。≥ 10℃的積溫為 5000℃,≥ 12℃的有效積溫是 4000℃~ 4200℃。水稻安全生育期較長,全區各地均大於 325 天,其中金波最長,為 331天。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日溫差為 9.8℃,其中 1 ~ 5 月各月均大於 10.0℃。年平均日照時數是2086.8 小時,其中以 5 月最多,達 232.4 小時,佔全年的 11.1%;最少是 2 月,為 124.3 小時,佔全年的 6.0%;季節分布情況是夏季(6 ~ 8 月)最高,佔全年的 29.1%;春季次之(3 ~ 5 月),佔全年的 27.2%。年太陽輻射能為 116.6 千卡/平方厘米,年中分布情況與日照時數類似。年降雨量為 1400 ~ 1900 毫米,區中最少為 1458.3 毫米(大嶺站),最多為 1981.2 毫米(龍江站)。暴雨日數少,全年僅有兩天左右;雨季開始於 4 月底至 5 月初,結束於 10 月底;年中降雨量分配不均勻,集中於 5 ~ 10 月,佔全年降雨量的 86% ~ 91%。乾旱是該區最嚴重的農業災害性天氣,一年之中,(冬)春旱、夏旱、秋旱均可能發生,尤其是(冬)春旱甚為突出,每年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該區乾熱風天氣也較為突出,時間是在早造水稻抽穗揚花至灌漿成熟期,對早造產量有一定影響;出現頻率最高的是5月中旬,為兩年一遇,次之為4月下旬和5月上旬,為四年一遇。
(2)土壤:泥肉田是人工高度熟化的水稻田,具有完善的土體結構和深、松、軟、肥等特點。地下水位多為 60 ~ 100 厘米,剖面為 A - P - W - C 型,土壤的水熱狀況良好,水、肥、氣、熱協調,是最理想的水稻土。耕層厚 15 厘米,棕灰色,沙泥比例適中,質地輕壤土,碎塊狀結構,松軟肥沃。犁底層厚 10 厘米,松緊適度,既能托水保肥,又有適宜的通透性能。瀦育層為柱狀結構,有利於上下層物質交換。耕層土壤養分平均含量有機質為 1.76%,全氮為0.165%,全磷為0.061%,全鉀為2.52%,速效磷為35×10-6,速效鉀為116×10-6,pH值為5.24,雙季稻。
(3)改良措施:①完善田間排灌系統,實行排灌分家;②稻草回田,積極使用農家肥,不斷提高土壤肥力;③加速高產穩產農田建設。
(4)加強水利建設。該地區早造插秧面積往往只佔水旱田面積的 50% ~ 60%,晚造又因缺水受旱,等雨插秧,拖過「處暑」,誤過季節,造成低產。因此,抓好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現有水利工程效益是糧食穩產高產的重要因素。具體做法是:①完成渠道建設,建好放水閘門,防滲堵漏;②裁彎取直,加大渠道斷面,增加過水量;③清淤除雜,疏通渠道,加快流速;④延長渠道,擴大灌溉面積;⑤管好芭蕉、南班、干村、草頭、榮邦、俄朗等小型水利設施,充分發揮效益;⑥要在珠碧江水庫灌區下游的地質、嶺尾、孟果等地區多搞一些小型山塘,引洪蓄水,補充水源。認真做好以上工作,充分挖掘潛力,提高工程效益,農業生產的用水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5)土地利用和土地經濟:集約經營程度高,水稻利用和經濟效益水平為全縣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