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生態
① 畜牧業在生態農業中有何重要地位
畜牧業,是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肉蛋奶等蛋白的需求逐漸增加,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現在的食品安全不放心,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態農業的認可。社會對其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從另一個角度。現在的畜牧業生產已經和整個生態農業結合其倆,生態農業是一個大的系統。畜牧業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如果保證畜牧業在生態化上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和生個生態農業鏈條結合起來。
從商業利益角度,更多的利潤集中在初始和終末階段,比如生態農場的維護,良好飼料,牧草等原料的提供/深加工和品牌的創新以及維護。畜牧業和這些都有聯系,但是畜牧業是中間環節,所以個人認為,畜牧業的利潤並沒有那麼的高。
② 生態農業或畜牧業是如何界定的
農業和畜牧業現在已抄經不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了。內涵和外延不一樣。現在國家都在說「大農業」這個概念才包含畜牧業、水產等等。傳統農業就是指修理地球的種植業,畜牧業指的是長嘴巴的養殖業。所謂「生態」農業或畜牧業的概念,應該是在生產過程中不破壞環境,不對原生態產生負面影響而已。
③ 畜牧業的發展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近年來,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不同規模的養殖場不斷涌現,原本潛在的由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並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環境污染可以導致國民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而大規模集約化養殖場又是我國今後發展畜牧業的方向,因此養殖場的環境污染控制關繫到畜牧業能否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中,必須掌握生態平衡原理,加強畜牧業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環保型畜牧經濟,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空間,提高畜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生態保護、畜牧業生產、農牧民增收的協調發展。
一、畜牧業環境污染途徑
1、糞便污染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是造成牧業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糞便量約為17.3億噸,而我國工業行業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6.34億噸,畜禽糞便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倍,如果這些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不做適當處理,勢必對周圍環境的水體、土壤、空氣和作物造成污染,成為公害,成為畜禽傳染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染源。
畜禽糞便直接還田如使用不當或連續過量使用,還會導致硝酸鹽、磷及重金屬的沉積,從而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構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產生各種毒素,嚴重污染水體。畜禽糞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極難治理恢復,將造成較持久性的污染。
2、水質污染
畜禽尿液、沖洗場地的污水、雨水沖刷糞堆、畜牧場和加工廠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其污水的生化指標極高。高濃度的畜禽有機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將會造成水質不斷惡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濃度氮、磷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會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畜禽糞便污染物不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還易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質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使水體發黑、變臭,失去使用價值。
3、惡臭污染
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大量糞便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則養殖場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會嚴重地污染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4、葯物殘留潛在污染
葯物殘留對畜產品及環境造成潛在污染。畜產品中殘留的葯物有獸葯、人葯、消毒葯、農葯及其它化學物質,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違禁的鹽酸克侖特羅(β-興奮劑的一種)的殘留問題。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濫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會造成葯物殘留。
二、畜牧業環境污染成因
1、 畜牧業由分散經營轉為集約經營
我國傳統畜牧業規模小,僅作為一種家庭副業來經營,所以污染影響不大。近年來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飼養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經營方式要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畜牧業逐漸轉為集約化,飼養規模較大。產生的糞尿等排泄物數量大,如不及時處理,隨時都能對人類和畜禽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 畜牧場地由農牧區向城郊區轉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蛋、奶、肉等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為了便於畜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配套,畜牧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造成了農牧脫節,家畜糞肥大量積壓,不能及時施用於農田而造成污染。
3、 農業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
農業上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有機肥使用減少,造成大量畜禽糞便等有機肥積壓浪費、形成公害。
4、 獸葯、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
由於規模化、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金屬微量元素已成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長的需要,經濟利益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濫用上述葯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產品的葯物殘留及環境污染。
二、畜牧業生態保護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畜牧業生態保護的領導
要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要吸取國外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後防止的教訓,將畜牧業生態保護納入環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提高畜產品安全意識,按照國際慣例組織畜牧生產,加強畜禽及其產品的安全管理與質量認證。
2、加強畜禽污染環境監測
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要加強對畜牧業環境污染進行污染監測,開展畜禽污染現狀的調查,科學地掌握畜牧業環境污染情況,為畜牧業的生態保護提供依據。
3、 建立人工生態型畜牧場
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組織畜牧場生產,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和現代技術、實行無廢物和無污染生產。採取以「中心畜牧場+糞便處理生態系統+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的人工生態畜牧場模式,利用糞便處理生態系統產生沼氣,並對產生沼氣過程中的產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將畜牧場的廢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來,進行土地外流灌溉凈化,使廢水變成清水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畜牧場的最大產出,又保持了環境無污染無公害處於生態平衡中。
4、採取動物營養性環保措施
(1)合理配製飼料
准確測定畜禽營養需要量和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更准確地配製出符合不同生產階段和目的的畜禽飼料,減少養分的過得供給,降低畜禽養分的排泄量,減少畜禽排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
(2)使用環保型飼料
應用環保型飼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飼料的品質及養分的利用率,降低豬、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減少排泄物的數量。
(3)消除飼料中抗營養因子的抗營養作用
大多數植物性飼料及副產品尤其是豆類及餅粕、麩糠中含有大量的抗營養因子,這些因子可降低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糧中抗營養因子的含量,提高飼料養分的利用率,減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採用多階段飼養法
多階段飼養法是指將畜禽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再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量進行飼養的方法。畜禽隨著時間和體重的增加,其營養需要也發生了變化,經過調整飼料配方,可有效地滿足其營養需要,減少其對氨基酸和磷等的過量攝入,從而減少其過量排泄。
5、搞好生態草原建設
在食草動物集約化發展、大力推廣舍飼半舍飼的同時,加強草原的保護與建設,把發展畜牧業同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草原生態建設為重點,提高草原的生態效益,推進畜牧業產業化,從而提高畜牧業的綜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強畜禽糞便管理,控制糞便的產生、播撒和處置,防止畜禽糞便造成大量積壓,消除污染隱患。對畜禽糞便進行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糞便作為農業肥料的利用效率,殺滅病原菌,增加養殖業的收入。降低飼料中的礦物質及粗蛋白含量,從而降低糞便中的氮和礦物質含量,減少環境的污染。
7、控制葯物殘留
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飼料、獸葯管理的規定,嚴禁在飼養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國際衛生組織禁止使用的所有葯物,嚴格按照用葯規程用葯,控制畜禽用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葯物的濫用,保證畜產品的安全,減少對人畜的污染。
④ 什麼叫生態畜牧業
生態畜牧業是指運用生態系統的生態位原理、食物鏈原理、物質版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共生原理權,採用系統工程方法,並吸收現代科學技術成就,以發展畜牧業為主,農、林、草系統工程方法,並吸收現代科學技術成就。
生態畜牧業主要包括生態動物養殖業、生態畜產品加工業和廢棄物(糞、尿、加工業產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無污染處理業。
生態畜牧業的特徵:
(1)生態畜牧業是以畜禽養殖為中心,同時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關產業(種植業、林業、無污染處理業等),形成高效、無污染的配套系統工程體系,把資源的開發與生態平衡有機地結合起來。
(2)生態畜牧業系統內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如果某個環節和要素受到干擾,就會導致整個系統的波動和變化,失去原來的平衡。
(3)生態畜牧業系統內部以「食物鏈」的形式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轉化.以保證系統內各個環節上生物群的同化和異化作用的正常進行。
(4)在生態畜牧業中,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網路是完善和配套的.通過這個網路,系統的經濟值增加,同時廢棄物和污染物不斷減少,以實現增加效益與凈化環境的統一。
⑤ 什麼是生態養殖,生態養殖的好處是什麼
生態養殖是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葯,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生態養殖的好處:
而採用生態技術生產的動物食品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前景非常廣闊。在西方許多發達國家,早就運用人工養殖蠅蛆和蚯蚓處理養殖場的糞便和城市垃圾,再以蠅蛆和蚯蚓代替精飼料來投喂經濟動物。
養殖原料來源豐富。每家每戶人、畜、禽的一些有機垃圾就是最好最廉價的原料。通過生態養殖,能不斷地循環利用這些原料,整個過程無廢物生產。
能生產出大量供各類養殖利用的優質的活體蛋白產品蚯蚓富含蛋白質,若把蚯蚓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經濟動物的詞料中,經濟動物的生長就會加快,肉質也好。
養殖成本大大降低。可以建起一座佔地106畝的生態蒼蠅農場,該農場利用豬、雞、鴨、牛、馬等的排泄物先養殖蠅,生產沼氣,用沼氣加溫四季生產蠅蛆,得到大量蠅蛆後,再把養過蠅蛆的糞用來生產蚯蚓,生產完蚯蚓後,把變成了蚯蚓糞的糞土再用來種植莊稼,用鮮蛆詞養5000隻雞和30畝魚等。這樣就能把1噸價值幾十元的東西轉變成價值幾百甚至上千元的蠅蛆、蚯蚓、蚯蚓糞、雞、生態蛋、生態魚等10多個產品,經濟效益提高10倍以上。這是一項生物鏈式的生態農業養殖模式。這種模式不但投資少,且大大降低了各種風險。不但能生產出純綠色的動物食品,且生產成本也大幅降低。
⑥ 高原生態畜牧業
將草場分戶使用、季節游牧的生產方式轉變為,按載畜量集中管理使用草地資源,按品類集中、分群放養或半設施飼養的現代畜牧業,達到集約利用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⑦ 環境污染與畜牧業生產的關系
近年來,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不同規模的養殖場不斷涌現,原本潛在的由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並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環境污染可以導致國民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而大規模集約化養殖場又是我國今後發展畜牧業的方向,因此養殖場的環境污染控制關繫到畜牧業能否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中,必須掌握生態平衡原理,加強畜牧業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環保型畜牧經濟,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空間,提高畜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生態保護、畜牧業生產、農牧民增收的協調發展。
一、畜牧業環境污染途徑
1、糞便污染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是造成牧業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糞便量約為17.3億噸,而我國工業行業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6.34億噸,畜禽糞便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倍,如果這些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不做適當處理,勢必對周圍環境的水體、土壤、空氣和作物造成污染,成為公害,成為畜禽傳染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染源。
畜禽糞便直接還田如使用不當或連續過量使用,還會導致硝酸鹽、磷及重金屬的沉積,從而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構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產生各種毒素,嚴重污染水體。畜禽糞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極難治理恢復,將造成較持久性的污染。
2、水質污染
畜禽尿液、沖洗場地的污水、雨水沖刷糞堆、畜牧場和加工廠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其污水的生化指標極高。高濃度的畜禽有機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將會造成水質不斷惡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濃度氮、磷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會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畜禽糞便污染物不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還易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質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使水體發黑、變臭,失去使用價值。
3、惡臭污染
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大量糞便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則養殖場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會嚴重地污染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4、葯物殘留潛在污染
葯物殘留對畜產品及環境造成潛在污染。畜產品中殘留的葯物有獸葯、人葯、消毒葯、農葯及其它化學物質,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違禁的鹽酸克侖特羅(β-興奮劑的一種)的殘留問題。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濫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會造成葯物殘留。
二、畜牧業環境污染成因
1、 畜牧業由分散經營轉為集約經營
我國傳統畜牧業規模小,僅作為一種家庭副業來經營,所以污染影響不大。近年來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飼養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經營方式要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畜牧業逐漸轉為集約化,飼養規模較大。產生的糞尿等排泄物數量大,如不及時處理,隨時都能對人類和畜禽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 畜牧場地由農牧區向城郊區轉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蛋、奶、肉等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為了便於畜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配套,畜牧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造成了農牧脫節,家畜糞肥大量積壓,不能及時施用於農田而造成污染。
3、 農業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
農業上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有機肥使用減少,造成大量畜禽糞便等有機肥積壓浪費、形成公害。
4、 獸葯、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
由於規模化、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金屬微量元素已成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長的需要,經濟利益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濫用上述葯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產品的葯物殘留及環境污染。
二、畜牧業生態保護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畜牧業生態保護的領導
要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要吸取國外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後防止的教訓,將畜牧業生態保護納入環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提高畜產品安全意識,按照國際慣例組織畜牧生產,加強畜禽及其產品的安全管理與質量認證。
2、加強畜禽污染環境監測
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要加強對畜牧業環境污染進行污染監測,開展畜禽污染現狀的調查,科學地掌握畜牧業環境污染情況,為畜牧業的生態保護提供依據。
3、 建立人工生態型畜牧場
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組織畜牧場生產,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和現代技術、實行無廢物和無污染生產。採取以「中心畜牧場+糞便處理生態系統+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的人工生態畜牧場模式,利用糞便處理生態系統產生沼氣,並對產生沼氣過程中的產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將畜牧場的廢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來,進行土地外流灌溉凈化,使廢水變成清水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畜牧場的最大產出,又保持了環境無污染無公害處於生態平衡中。
4、採取動物營養性環保措施
(1)合理配製飼料
准確測定畜禽營養需要量和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更准確地配製出符合不同生產階段和目的的畜禽飼料,減少養分的過得供給,降低畜禽養分的排泄量,減少畜禽排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
(2)使用環保型飼料
應用環保型飼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飼料的品質及養分的利用率,降低豬、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減少排泄物的數量。
(3)消除飼料中抗營養因子的抗營養作用
大多數植物性飼料及副產品尤其是豆類及餅粕、麩糠中含有大量的抗營養因子,這些因子可降低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糧中抗營養因子的含量,提高飼料養分的利用率,減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採用多階段飼養法
多階段飼養法是指將畜禽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再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量進行飼養的方法。畜禽隨著時間和體重的增加,其營養需要也發生了變化,經過調整飼料配方,可有效地滿足其營養需要,減少其對氨基酸和磷等的過量攝入,從而減少其過量排泄。
5、搞好生態草原建設
在食草動物集約化發展、大力推廣舍飼半舍飼的同時,加強草原的保護與建設,把發展畜牧業同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草原生態建設為重點,提高草原的生態效益,推進畜牧業產業化,從而提高畜牧業的綜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強畜禽糞便管理,控制糞便的產生、播撒和處置,防止畜禽糞便造成大量積壓,消除污染隱患。對畜禽糞便進行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糞便作為農業肥料的利用效率,殺滅病原菌,增加養殖業的收入。降低飼料中的礦物質及粗蛋白含量,從而降低糞便中的氮和礦物質含量,減少環境的污染。
7、控制葯物殘留
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飼料、獸葯管理的規定,嚴禁在飼養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國際衛生組織禁止使用的所有葯物,嚴格按照用葯規程用葯,控制畜禽用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葯物的濫用,保證畜產品的安全,減少對人畜的污染。
⑧ 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怎樣
現在國家在重點支持這個。很有前景的。
⑨ 什麼是生態養殖,生態養豬的具體方法
生態養殖指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葯,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態養殖的畜禽產品因其品質高、口感好而備受消費者歡迎,產品供不應求。
生態養豬的具體方法
1、規范建設發酵床
①朝向:圈舍結構宜坐北朝南,在湖南地區尤以南偏西9°左右最好。
②牆高和跨度:豬舍屋檐高度為2.6-3.5米,圈舍跨度以9-13米為宜。
③單圈面積:最好控制在20-40平米之間,太大太小都不好。
④圈舍之間直接用柵欄隔開,利於圈舍內通風。
⑤窗戶:修建4種窗戶:天窗、地窗、風機窗、普通窗戶。
⑥屋頂要設置保溫隔熱材料(如泡沫),夏天過熱。
⑦食槽和飲水器:可用自動料槽和自動飲水器,自動飲水器嘴頭朝向禁止朝向發酵床,防止飲水器噴水浸泡發酵床墊料。
⑧圈舍內要留水泥台,水泥台的寬度1.8-2米,南方適宜此法。北方可以不留水泥台。
2、規范引種養殖戶
要堅持自繁自養,盡量減少從外購買仔豬,確須從外購買,一定要從無疫病的安全區域購買。購回後,先放入觀察欄內觀察飼養28天以上。期間,根據免疫情況補注正規良好疫苗並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同時消除應激,待豬只精神、採食、排泄各方面均正常後,再投放欄內。
3、飼養管理發酵床
①墊料管理。對於一些不喜拱的豬,應將糞便掩埋在墊料下,同時定期對墊料進行翻倒掩埋。
②水分管理。發酵床除防止水分過大外,還要防止墊料過干起塵,墊料過細過干就應噴水,以豬走動不起塵為准。
③通風管理。發酵床一定要注意通風,圈舍一般坐北朝南,地勢稍高,「四窗」齊全,層高不低於3.5米,屋頂要有隔熱保溫層。
④消毒管理。外購豬進發酵床前,須進行嚴格的隔離和消毒處理程序 。
(9)畜牧業生態擴展閱讀
生態養殖目的
採用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養殖空間,在較短的時間內飼養出欄大量的畜禽,以滿足市場對畜禽產品的量的需求,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但由於這些畜禽是生活在人造的環境中,採食添加有促生長素在內的配合飼料,因此,盡管生長快,產量高,但其產品品質、口感均較差。
而農村一家一戶少量飼養的不喂全價配合飼料的散養畜禽,因為是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下自然地生長,生長慢,產量底,因而其經濟效益也相對較低,但其產品品質與口感均優於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方式飼養出來的畜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口感均較差的畜禽產品已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