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工作
A. 生態農業公司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大都需要技術人員,懂得種植或者養殖技術,如果你有能力做管理層的話,那是最好。
B. 生態農業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隨著農業的發展,生態環境也隨著化肥使用、資源開采等遭到破壞。因此,農業的出路必定是要建立在保障生態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基礎上,也就是說生態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生態農業的本意是農田推行輪作、間作、套作,多種牧草,防止水土流失,讓肥沃的土壤長出良好的作物,飼養出健康的牲畜,發揮農牧結合的作用。但是,生態農業中的「生態」二字,隨著生態學的迅速發展,不斷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容。
我國的農業、生態、經濟等方面的科學工作者,在進行生態農業理論研究的同時,和農民一道,創辦了許多如「生態戶」、「生態村」和「生態場」的生態農業點,甚至還出現了「生態縣」的雛形。盡管這些試點存在規模小、現代科技和設備缺乏等不足之處,但是,它們代表了農業的發展方向。
我國南方的農田栽種水稻,已經是歷代相傳,習以為常了。前些年,有些聰明的農民不甘守舊,他們想到過去有人在稻田養魚及田裡放養紅萍,能夠使稻田水肥沃,水肥了會長出很多的水生浮游植物和動物來。水稻田又常常有許多害蟲,而這些浮游生物和小蟲及紅萍又是魚兒求之不得的餌料。何不把它們結合起來呢?這就是生態農業的觀點。農業科技工作者根據生物「共棲」的原理,把農民的實踐經驗集中起來,提出了「稻、萍、魚」共棲的技術方案,在和農民一道進行試驗、示範後發現:水稻開溝栽培,通氣,根系長得好。肥料增加,害蟲減少,產量提高。水上放萍,固氮肥遮蔭,相當於30~35千克尿素的氮素化肥。水裡養魚,可鬆土、吃蟲,又吃多餘的萍。畝產鮮魚50~75千克。一項小小的生物「共棲」技術,就使稻田產值翻了一番,把稻田中的小蟲、雜草變成高價值的魚的動物蛋白。現在,這種「稻、萍、魚」技術正在南方稻區發展起來。
你看,生態農業巧奪天工,不是一項很有希望的現代化工程嗎?
在農業生態系統中,人們利用農作物的生物物質,僅佔20%~30%,而70%~80%的生物物質,如秸稈、糠蝣和動物的血、毛、骨、內臟、糞便等,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往往作了肥料或燃料。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研究,動物糞便中的粗蛋白質的含量,比動物採食飼料中的粗蛋白質的含量高出50%。草食動物瘤胃裡的微生物,幾乎能分解動物糞便的全部代謝物。因此多級利用生物物質,大幅度提高生物物質的利用率,是生態農業面臨的又一項任務。
1987年,北京市大興縣長子營留民營村被確定為我國第一個生態農場,有120個國家的朋友曾前來參觀訪問。
1982年起,留民營村走生態農業之路,發展養殖、加工業,實行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全村初步形成了生物物質多級利用體系。村級規模體系是:將秸稈粉碎作飼料送入牲畜場,動物糞便送入沼氣池生產出沼氣燃氣,沼渣送入魚塘、蘑菇房、菜田等,用作飼料和培養肥。家庭規模體系是:雞糞和豬糞送入家庭小沼池,沼渣作為自留田和承包田的肥料。由於推行了生態農業,每年節煤100噸,環境污染減少,村裡衛生狀況得到改善,人均收入也有了增加。
生態農業的成功範例,國內外已有很多。它們雖都尚在萌芽之中,卻已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它還有巨大的潛力正等待人類去開發。
C. 什麼是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就是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根據生態系統內有生命的生物群體與無生命的環境之間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規律建立起來的一個綜合型的生產結構,在這個生產結構中植物通過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過程,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光、熱、水、氣和養料,二部分通過植物轉化後,又歸還給環境;一部分為植物體積蓄、貯藏。這些貯藏的能量和物質,因動物吞食而轉移到動物體內;動植物的殘體被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分解,復雜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質,重新又回到環境中,為植物再一次吸收利用,這就是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質的循環轉移過程。在我國廣東、浙江等地,農民利用生物互生互養的原理,建立起田塘生態系統。他們挖塘養魚,在塘面上種桑,利用桑葉養蠶,再用蠶沙喂魚,含有魚屎的塘泥作肥料還塘基,形成一個閉合的生態鏈環,稱為「桑基魚塘型」生態系統。在這個食物鏈中,桑樹是生產者,蠶是一級消費者,魚是二級消費者,魚塘中的微生物則是分解者,物質在其中周而復始地循環,生生不息,廢物得到了全面的利用。
現在國內外對生態農業發展的總的精神就是要求農業生態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人,善於遵循自然規律,立足今天,放眼未來,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創造最佳的生態環境。
有人對我國的生態農業提出一種觀點:切實根據生態學原理組織農業生產,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關系,實行無廢物生產,提供盡可能多的清潔產品。既有效地利用機械設備、化肥、農葯,又盡量減少其污染影響,也充分吸收傳統農業的經驗,力爭實現綠色植被最大,生物產量最高,光合作用最合理,經濟效益最好,生態平衡最佳等目標。
生態農業並不排斥化肥、農葯、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使用,所以可能獲得較高產量。它比較注意生態平衡,做到山、水、日綜合利用,在施肥上看重有機肥料,在病蟲防治上注意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減少農葯污染。所以我國大多數農業科學工作者認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只有走生態農業的道路,才能避免發達國家農業生產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在產出大量優質產品的同時,也可望建立一個優美宜人的環境。
D. 我的專業是生態農業,畢業後可以到哪裡工作呢,很擔心這個專業怎麼樣就業前景好嗎
這社會有拿手的抄技術就不愁找不到一份工作,要想找一份高薪的話選擇專業很重要,還有自己必須要努力才行。比如現在的廚師行業,只要自己認真學,技術好,學出來來後短時間內什主廚、廚師長這都是很容易的。廚師行業工資高,發展呈上升趨勢。學技術就得學一門掙錢而且自己感興趣的技術。
E. 如何發展生態農業
如果說企業的清潔生產主要從工業的角度來考慮生態倫理建設的問題,那麼,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生態倫理建設也是我們不能迴避的。現代常規農業是依靠化肥和農葯來解決農田營養問題和病蟲及雜草控制問題。化肥和農葯的施用是農業發展史上一次重大變革,它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緩解了全球的糧食緊張局面,為世界經濟的穩步發展創造了條件。但是,化肥和農葯的施用也帶來了許多弊端,其中一個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環境污染,導致農業生態系統的失衡。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就是揭示農葯大量施用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並由此引發了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化肥和農葯像一把雙刃劍,對農業的發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須對其做出全面正確的評估。
要控制化肥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嚴格執行使用規程。目前國外實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預防性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滅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環境中的積累,如利用有機肥在最佳時期按規定用量、用適合當地的方法施肥,在輪作中栽培過渡性作物,施用長效肥料等。一般預防性措施包括對肥料的正確運送、保存和施用等。
農葯是消滅對人類和植物的病蟲害的有效葯物,在農牧業的增產、保收和保存以及人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農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於長期大量使用農葯,空氣、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積在牲畜和人體內引起中毒,造成農葯公害問題。為了防止農葯的污染和危害,主要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殺蟲除害途徑,聯合或交替使用化學、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單純依賴化學農葯的做法。搞好農葯安全性評價和安全使用標準的制定工作。對目前廣泛使用的農葯品種和劑型進行安全評價;並從急性、蓄積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變性、致癌性、致畸性,聯合毒性,對眼和皮膚刺激性和變態反應,農葯代謝產物的毒性,農葯的殘留行為,對水生動物和益蟲的毒性等方面綜合分析,全面比較,然後制定允許殘留標准和安全間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現有的農葯。搞好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合理調配農葯,改進噴灑方法和農葯使用的性能,以便用葯及時適量,提高葯效,減少污染和防止產生抗葯性,做到經濟有效地消滅病蟲害,並充分發揮農葯的積極作用。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葯來代替劇毒和殘留性高的農葯。
除了要控制化肥和農葯的使用,改善常規農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另一個思路就是發展生態農業。所謂生態農業,就是以生態學理論為依據,在一定的區域內,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我們也可以說,生態農業就是要按照生態學原理,建立和管理一個生態上自我維持的低輸入、經濟上可行的農業生產系統,該系統能在長時間內不對其周圍環境造成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具有最大的生產力。生態農業以保持和改善該系統內的生態動態平衡為總體現化的主導思想,合理地安排生產結構和產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進物質在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多次重復利用,以盡可能減少燃料、肥料、飼料和其他原材料輸入,以求得盡可能多的農、林、牧、副、漁產品及其加工製品的輸出,從而獲得生產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能源的再生利用、經濟效益四者統一的綜合性效果。當前生態農業的概念和理論已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的重視。走生態農業的道路,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總趨勢,所以不少人士認為,世界農業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生態農業階段。
F. 發展生態農業應做好哪些工作
1、項目名稱: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土地治理項
支持范圍:種植、養殖基地和設施農業項目;棉花、果蔬、茶葉、食用菌、花卉、蠶桑、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80—160萬元
往年申報時間:3月
2、項目名稱: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支持范圍:現代種業、食品加工、飼料、生物農葯、農業機械裝備、生物質利用與生物能源、林產加工、鄉村環保、鄉村物流等涉農產業的重大技術成果轉化
資金補助數額:100-300萬元
往年申報時間:4月
3、項目名稱:農產品促銷項目資金
支持范圍:主要用於組織農產品海外市場促銷、開展國內市場產銷對接、網路促銷、市場開拓等方面
資金補助數額:10-80萬
往年申報時間:6月
4、項目名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旱澇保收標准農田示範項目
支持范圍:選擇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確定的800個產糧大縣(場)以外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旱澇保收標准農田示範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600元/畝,單項不超過10000畝
往年申報時間:5月
5、項目名稱:扶持「菜籃子」產品生產項目
支持范圍:重點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種類),適當兼顧果、茶,每個設施基地200畝以上(設施內面積,下同),每個露地基地1000畝以上
資金補助數額:5000元/畝,不超過300萬
往年申報時間:7-8月
6、項目名稱:種子工程植保工程儲備項目
支持范圍:從事蔬菜集約化育苗3年以上、已有年培育蔬菜優質適齡壯苗500萬株以上能力,近3年內未出現假劣種苗問題
資金補助數額:中央資金500萬內
往年申報時間:5-6月
7、項目名稱: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和「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
支持范圍:農業基礎設施、良種繁育、農業污染物防治、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公益性項目建設,以及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農產品精深加工等
資金補助數額:500-800萬
往年申報時間:10月
8、項目名稱:一般產業化項目扶持
支持范圍:農產品、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
資金補助數額:50-150萬
往年申報時間:10月
9、項目名稱: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
支持范圍:重點扶持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馬鈴薯貯藏窖、果蔬通風庫、冷藏庫和烘乾房等產地初加工設施
資金補助數額:先建後補,是具體情況
往年申報時間:9月
10、項目名稱:新網工程
支持范圍:農副產品及農資配送中心、連鎖經營網點、批發交易市場改造;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系統改造;農副產品及農資市場信息收集與發布、農化服務體系、質量安全服務體系等公益性服務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200—400萬元
往年申報時間:4月
11、項目名稱:扶貧項目支持范圍:帶動農民增收性強的農產品加工產業
資金補助數額:500萬元
往年申報時間:不定
12、項目名稱:現代農業園區試點申報立項
支持范圍:優質高產糧食生產基地、名特優新經濟作物(或林果業)規模種植基地、糧食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冷鏈物流、生態觀光休閑農業等各類功能區
資金補助數額:1000-2000萬
往年申報時間:5月
13、項目名稱: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
支持范圍:糧食主產區,灌區位於或跨越農業綜合開發縣(市、區),灌溉面積為5~30萬畝
G. 生態農業怎麼發展
中國生態農業的基本內涵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它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生態農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綜合性。生態農業強調發揮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大農業為出發點,按「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全面規劃,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並使各業之間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多樣性。生態農業針對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資源基礎、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充分吸收我國傳統農業精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多種生態模式、生態工程和豐富多彩的技術類型裝備農業生產,使各區域都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各產業都根據社會需要與當地實際協調發展。
高效性。生態農業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多層次綜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實現經濟增值,實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農業成本,提高效益,為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創造農業內部就業機會,保護農民從事農業的積極性。
持續性。
H. 生態農業技術
開設生態農業技術專業的學校比較少
它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從事生態農業技回術開發和答應用工作必備的職業素質、專業知識和綜合職業能力,適應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經營管理、技術服務,以及生態修復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一線工作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是到縣、鄉(鎮)兩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環境保護管理機構、農業科研機構、現代農業園區、大中型農業企業等單位,從事生態農業及生態修復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農村及農業環境監測與保護,現代生態農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技術指導和服務等方面的工作;鼓勵應用所學知識開辦農業企業,進行自主創業
目前開設生態農業技術專業的學校有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延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