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生態魚
『壹』 梅州市水土流失的防治對策
14.3.1繼續實施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
梅州市耕地面積不多,但山地資源豐富。全市坡度25°以下的可開發山地25.73萬hm2,已開發利用的12.4萬hm2,未開發利用的13.33萬hm2 見http://www.mz.sti.gd.cn(2002-01-02)。
坡地治理首先應恢復植被[3]。以草本先行,草灌喬結合。植被恢復後,坡地上部發展生態林(人工穩定群落),實行包封,起到保持水土、保護環境的作用;中下坡以發展飼料(草本與木本)、林果為主,交錯種植、擴大邊緣效應,獲得更大的效益。對有溝蝕和崩崗的坡地則應採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如在溝口修建谷坊,在谷坊上密植速生草竹,形成生物壩;把崩崗的陡壁、陡坡削成階狀,然後種上草與灌木護坡;崩塌堆上也特別是種草覆蓋,防止沙土再搬運。
谷地改造首先採用修建環山溝、攔沙壩、環谷溝和排灌水渠等做法,以防止雨季洪水泥沙進入農田,排除山麓泉水(地下水)中的有害物質,並降低地下水位。然後,可在谷地中的沙積地種植豆科牧草和豆科作物,以增加沙地養分,發展經濟作物、水果、蔬菜生產和養畜業;也可將谷地中的積水窪地改造基塘,塘基種牧草、搭雞棚豬舍,塘中水面養鴨,水中養魚,從而建立優化的基塘生態系統,實現高效的經濟效益。
坡地治理與谷坡改造措施落實後,小流域中下游便可成為「三高」農業基地,從而實現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生態環境的科學改造和「三高」農業可持續發展。今後應進一步把小流域治理與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掛鉤,以可持續發展原則制訂流域的水土保持規劃和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付諸實施。
14.3.2把防治水土流失與山區脫貧致富有機地結合起來
14.3.2.1水土流失影響下的農業生產
據調查資料顯示 廣東省水土保持工作調查總結(廣東省水電廳農水處、中山大學地理系,1994),P.70~71。
由於梅州市水土流失區土壤的顆粒組成較粗,粗砂和石礫較多,粘粒較少,因此,凹凸地表徑流沖刷下來的泥沙石礫大部分形成就近堆積的推移質,少部分以懸移質形式隨徑流輸入河道;山頂山坡流失,山腳堆積;在坑口、溝口出現洪積扇,致使良田沃野變成沙壩,嚴重影響了梅州市山區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的發展。1985年梅州市農業產值僅7.56億元,糧食總產114.06萬t,畝產314kg;水果種植面積1.005萬hm2,總產量0.14萬t,茶葉0.403萬hm2,總產量0.14萬t;農民人均純收入401元。據五華棉洋河和新橋河,興寧石馬河和大坪河,大埔調和河,梅縣荷泗水和松源河,平遠田興河等8條小流域的調查,1985年糧食畝產量平均301kg,農民人均收入248元。1985年,全市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貧困戶有32.99萬戶、173萬人,分別占農村總戶數和總人數的48.1%和50%。全市8個縣(市、區)均為省定貧困縣,其中大埔、五華、豐順3個縣為國家重點扶貧縣 數據來自梅州市統計局。
14.3.2.2水土保持促進「三高」農業的發展
防治水土流失也叫水土保持,其目的是為了維護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為經濟發展掛起鉤來,在梅州山區則應與脫貧致富有機地結合起來。目前,全市有3個縣(五華、大埔、豐順)為國立貧困縣,2005年底全市貧困人口27.93萬人。因此,實現梅州脫貧致富的任務仍十分艱巨。首先,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大貧困山區水保工作的扶持力度,在新治理和開發工程的啟動環節上予以大力支持,保障並增加水土保持經費,把資金投向與區域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其次,要把水土保持融入區域大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切實做好各項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再次,要充分運用生態學原理,把水土保持與「三高」農業結合起來,如運用生物群落早期演化與穩定演化的關系來恢復和發展綠色植物;運用交錯群落的邊緣效應來實現綜合經營;運用食物鏈之間的關系來發展種養等。這樣,既可以達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又可以實現很好的經濟效益[4]。
1985年,廣東省人大通了「韓江上游嚴重水土流失區整治及開發利用」議案。梅州市據此制定了以鄉鎮為單位、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10年規劃,從重點治理逐漸推廣到全面治理。通過10年治理,全市列入議案的233條流域全面完成了治理任務,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據有關部門測算,到1994年底止,全市治理區水土保持攔沙量達1.4億多m3,從而大大減少了江河水庫的泥沙淤積(全市治理區河床高程普遍下降了0.3~1.3m),調節了河流洪枯流量,減輕了洪澇旱災害的威脅。據已竣工驗收的小流域調查,植被覆蓋度由1985年的平均35.3%提高到74.6%,有的達90%,從而有效地調節了小氣候,改善了土壤的水熱條件,提高了土壤肥力,保護和改善了大批農田(全市保護和改善農田6.53萬hm2,恢復耕地0.173萬hm2。)據統計部門資料顯示,至1994年,梅州市已開發坡度25°以下的山地近6.67萬hm2,發展小庄園16.8萬個,種植水果、優質茶6.567萬hm2,水果總產量達34萬t,(其中沙田柚13萬t);形成以果茶為主,種、養、加工相結合的立體開發的「三高」(高質、高產、高效)農業格局。1994年全市農業產值57.39億元,糧食畝產達364kg,農民人均收入1980元。據對前述五華棉洋河等8條小流域的調查,經過10年治理後,糧食畝產達375kg,比1985年提高了74kg,農民人均收入1686元,是1985年的6.8倍。
近年來,梅州市結合山區實際,在鞏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基礎上,認真實施「四個梅州」(開放梅州、工業梅州、生態梅州、文化梅州)戰略,使全市農村經濟穩步增長。2004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29.6萬t;水果總產量74.06萬t;茶葉總產量0.936萬t,農村居民人均收入4109元 《梅州日報》(2005-03-19)。
14.3.3著力解決水保工作中的幾個問題
(1)樹立戰略觀念,鞏固和完善水保工程和設施,制止新的水土流失。按1983年航片普查,全市有崩崗流失51571處,面積246km2,至1994年底已全部得到初步治理。但據1995年調查的48529處崩崗中,達到穩定的只佔39.2%,活動型的佔28.1%;在已建的谷坊、攔沙壩中,全部淤滿的佔52.2%,沖毀的佔5.4%。這些工程如果不及時維修、提高,勢必造成新的危害。同時,治理區內原有的水利設施陂頭(水壩)13156座,崩塌的有2055座;原來圳道295萬m,崩塌的有34萬m;原有護岸143萬m,崩塌的有26萬m;原有橋梁3625座,崩塌的有751座。近年來,這些被破壞的工程和設施雖做了維修鞏固和恢復的規劃,但目前完成量不多[5]。此外,新開公路、挖屋基、開採石(礦、煤、稀土)場等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仍不容忽視(圖14.2);治理區不注意做好封山育林及護林防火也可能導致新的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據統計,在1983~1995年10年治理期間,新增加水土流失達610km2。因此,除繼續做好原有水保工程和設施的維修鞏固工作外,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制止新的水土流失,要堅持實行「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誰治理,誰開發利用誰保持」的對策;對開發利用不合理而易造成新的流失的項目給予限制,對批准立項的開發項目應落實水土保持責任[5]。要大力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力度,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審批制度,要制定收取水土保持補償費的統一標准,凡因自身建設活動破壞水保設施,降低或削弱原有水保功能的單位和個人,均要依法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同時要查處違法案例,進入依法監督管護、綜合治理的軌道。
圖14.2 開挖公路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強化水土保持意識。水土保持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但由於在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大潮中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地方決策者在制定區域經濟發展策略時,往往重視工業和商業的建設項目,而忽視保持水土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這一發展農業的基礎性工作。廣大群眾(甚至包括有些地方決策者)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水土保持部門和水保科研人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不夠,不自覺維護水保工程和設施,不自覺繳納水土保持的有關費用等。因此,各級水保部門要積極行動起來,組織廣大幹部群眾或舉辦《水保法》講習班,或利用各種會議宣傳水保法律或法規。利用每年7月份的「水保法宣傳月」,廣泛印發或張貼《水保法》宣傳資料或標語,開展多種形式的有獎競試活動。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加強水土保持與持續發展的教育,讓遵守《水保法》,參與水土保持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3)健全水保機構,提高水保人員素質。目前,全市、縣(市、區)均有水土保持工作常設機構——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但鄉鎮一級的水保機構仍沒有健全;全市水土流失較嚴重的5個縣在重點流失區設立了水保站,但鄉鎮一級的水保站不多,現有的水保工作人員(特別是鄉鎮一級)中專業人員不多,而且調動頻繁,有的甚至是臨時工,往往不能很好地適應切實貫徹《水土保持條例》、防治水土流失的需要和開展水土保持科研試驗的要求。因此,要下大力氣健全鄉鎮一級的水保管理機構,要配備思想素質好,責任心強的水保幹部,通過舉辦培訓班、學術會、外出參觀或訂閱專業書刊等形式不斷提高其業務水平。
『貳』 梅州興寧什麼地方最好玩
白天去神光山、合水水庫。。
晚上可以去逛團結路、興田路和文化廣場。
沒了。。其實都不好玩。。呵呵
『叄』 幫忙寫一篇作文<<我的家鄉梅州>>
你了解世界之"客都"梅州嗎?
好想吃腌粉,再配上"三基地"湯,好好味,想吃豬肉圓,水晶豬腸,梅菜扣肉,釀豆腐,鹽焗雞等等,想再去雁南飛茶田,千佛塔,陰那山,沿江金岸等等,好想你--我的家鄉梅州.總有一天我會回家去看你們的.
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和「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岩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客家,是中華民族中漢族的一支特殊民系,兩千多年來,中原地區的漢人因逃避戰亂、飢荒、迫害或因政府調遷大量南遷,集中定居在閩、粵、贛地區,又進而擴散至四川、廣西、海南、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各地。相對於這些地區的原居民而言,他們是客,因而稱為「客家人」。從目前掌握的歷史資料看,古代中原人發生過六次大規模南遷。第一次是秦始皇時期派兵50萬駐扎南嶺地區;第二次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和三國兩晉時期;第三次是唐朝中時至五代十國的動盪時期;第四次是南宋時期金兵南下漢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敗而遷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間「移湖廣,填四川」,大量客家人向廣西、四川等地遷移。近一兩個世紀,客家人向海外的遷移逐漸增多。
在客家人的遷移歷史中,梅州是最主要的集散中心;由於元代梅州的原居民畲族人起義抗元失敗而大量外逃,至明代梅州已不設「畲官」,幾乎全為客家人所佔據,成為客家人主要聚居區(現在僅在大埔有少量畲族人居住)。從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這兩個方面而言,梅州成為客家文化的代表區域,被譽為世界的「客都」。(福建龍岩、江西贛州也是客家主要聚居區。)
游覽梅州,你可以瞻仰葉劍英、黃遵憲、丘逢甲等客家名人的故居,參觀中國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圍屋,欣賞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品嘗正宗的客家美食,學說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客家話,感受客家人尊師重教、勤勞熱誠的人文精神,還可以游覽新建成的「綠野明珠」雁南飛茶田和文化精品千佛塔寺,泡一泡有益身心的溫泉,帶上一些客家娘酒、白渡牛肉乾和平遠梅菜開心而歸。游覽梅州,會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客家人有「中國吉卜賽人」之稱,這不僅因為他們同樣是遷徙民族,也因為他們才華出色,創造了源遠流長的文化。而梅州這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譽為「客都」。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五嶺山脈以南,桂、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鄰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縣,西北接江西省尋鄔縣,西面連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西南、南面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揭陽市的榕城區、揭西縣相接,東南面和潮州市潮安縣、饒平縣相連。下轄梅江區、梅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和平遠縣等6縣、1區代管興寧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460多萬。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稱,素以文化教育發達著稱。
梅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南漢置敬州始,至北宋改為梅州,清朝設直隸嘉應州。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2年8月並入汕頭專區,1965年建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88年改建為梅州市。現梅州城區為國務院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梅州山區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山川雄奇險秀,終年滿山碧綠,風景優美,人傑地靈,古跡眾多,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梅州是全國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聞遐邇的"客家之都"。"先入為主,後來為客",所謂"客家"是相對於"土著"而言。客家的先民是中原漢族,由於戰亂、飢荒等原因,逐步向南遷徙,形成"客家人"族群。客家圍龍屋、漢劇、漢調音樂、客家山歌等無不顯現出古老的中原文化的韻味。廣東客家話主要流行於粵東北及粵北,今梅州、河源及韶關、清遠所轄地區。客家方言以梅縣客家話為代表。
梅州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剎靈光寺、陰那山、五指峰。還有歷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韓愈的足跡,黃遵憲故居、丘逢甲、葉劍英故居等遺址,1965年,郭沫若先生來梅州視察時,留下「文物由來第一流」的贊美詩句。
近年新開辟了以"三高農業"、生態農業為依託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梅雁螺旋藻養殖基地、華銀墾殖場和鬆口饒志章萬畝林果基地等。還有開發利用當地天然資源而建的豐順溫泉旅遊度假區。
梅州凝聚了山韻、水韻、花韻、茶韻,可謂韻味無窮。
梅州的風味特產有梅州沙田柚、興寧龍田龍眼、五華細核荔枝和桃李果。土特產品有興寧毛筆、珍珠紅酒和旅遊工藝木雕、竹編、石雕等手工藝品。
客家菜又稱東江菜,是粵菜的一支,其特點是菜品多用肉類,較少水產和蔬菜,主料突出,造型古樸,味道濃郁,有"香、肥"的特色,烹飪法以砂鍋菜見長。客家宴上常見的名菜主要有釀豆腐、鹽焗雞、梅菜扣肉、八寶窩全鴨、水晶扣肉、捶肉丸、清水鯇圓、醋溜魚等。
『肆』 梅州哪裡有美食
梅州隨便一家小店都不會讓你失望 去梅州前,為食的你一定要清空一下腸胃,最好禁食兩頓,以便有空間容納這里的五花八門的美食。如果你和我一樣,還喜歡在正餐後再去品嘗下當地的小吃,那就更要有增肥2斤的准備,因為梅州的小吃大多是米製品,實打實,跟主餐一樣飽肚。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呼朋喚友,一家大小齊出動,腌面、狗肉粉、筍粄、味酵粄、魚頭煮粉、牛肉圓湯餃、豬粉腸煮腰花……每樣點一個,擺上一大桌,每人嘗一些,這趟旅程才真正叫做圓滿! 時令美食 很多人都認為客家地區的美食,無非三大樣,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和梅菜扣肉。但當你來到梅州,你會發現當地人並不熱衷這三味,他們一直以來都有「新歡」,而且層出不窮—— 梅州的燉品勝在當地的水好,而且原料又足又新鮮。 梅州的燉品 燉品 燉品哪裡都有,梅州市區的燉品勝就勝在當地的水質好,而且原料足又新鮮,像欖肺、豬肘燉墨魚、紅棗黨參燉豬心等都是廣州難吃到的品種。梅城裡吃燉品的地方很多,其中一家比較有名的老店叫「漢興燉品」,有毒蠍、日月魚、烏雞、土雞、老龜等幾十上百種不同材料不同的做法,很多當地人去吃。至於遊客,我就推薦去中山街、油羅街和馬石下一帶,屬於老城區,不僅有歷史悠久的騎樓可以觀賞,還有許多舊時的店鋪和作坊,各種客家小吃齊全又不貴,不僅有燉品,還有腌粉面、肉丸、腸粉、湯圓等。 推薦食肆:漢興燉品、 燕龍燉品、「仙仙飯店」。 參考價格:4元~20元不等。 牛雜 牛雜 不僅廣州,梅州也有很美味的牛雜,尤其是梅縣和大埔一帶,味道絕佳。梅州的牛雜是先用特製醬料熬煮後風干,客人點到的時候再切成一小塊上碟,吃起來非常香,再蘸點酸甜的蒜蓉辣椒醬,配上一碟酸甜辣腌制的生黃瓜。當然,冬天最好的是吃火鍋,在街上隨便一家小店都不會讓你失望,牛肝、牛血、牛腳筋、牛板筋、牛心、牛舌等所有牛雜料和蘿卜一起煮,放大量的胡椒粉,湯底的味道非常正點,尤其是蘿卜,吸收了精華,濃郁可口。 推薦食肆:金山小學官井頭的牛雜。 參考價格:人均20元左右。 特色小吃 雖然梅城的小吃已經很多,但問到當地小吃最多的地方,很多人還是推薦離梅縣不遠的大埔縣,那裡正申報「中國小吃名縣」並通過初審。大埔的小吃品種有200種之多,加上梅縣的小吃,吃一個月可能都吃不完,考慮到時間和胃容量的關系,我只為大家推薦其中的精華—— 粄是梅州的特色主食,嫩滑柔韌,也很飽肚。 紅色的粄是用暖胃的紅曲水染成的 酵粄是用很普通的米漿、白糖加蘇打製作而成,加上一層紅糖和些許的花生碎,口感豐富。 各式各樣的粄 粄 客家人說的粄就是糯米、黏米、紅薯粉等做成的帶有黏性和韌性的米製品,在大埔的菜市場,各種五顏六色的粄多達幾十種,讓人眼花繚亂。這么多粄中我較愛吃的是筍粄、酵(笑)粄和珍珠粄。在雁南飛景區吃到酵粄是很普通的米漿白糖加蘇打,加上表面一層紅味(紅糖)和些許的花生碎,口感豐富又不至於太甜膩。至於珍珠粄,就要去大埔吃,當地人習慣叫它老鼠粄,有點像廣州的瀨粉,米粉的形狀兩端尖,有點像老鼠。一些店鋪會現做現賣,以特製的「千孔粄擦」架在鍋上,將粘米做成的粄團壓在粄擦上來回摩擦,2~3厘米的粄條就直接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過下冷河,用當地的豬肉煮,湯底就已很鮮美,加上嫩滑柔韌,口感極佳,配上肉碎、蔥花、胡椒粉等佐料,先看賣相,再一聞,口水就來了。 參考價格:5元左右一碗。 梅州的薄餅外韌內香,吃完也沒有油膩感。 薄餅 梅州的薄餅很像北方的春卷,出名好吃的要屬離大埔不遠的百侯鎮的。好的漿料做出來的薄餅很薄,而且有韌性。只見老闆將一團黏黏的麵粉團放在熱鍋上,收放有度,快而柔,抹上的薄薄一層漿料變成了餅皮。除了皮,餡料也非常重要,一般以肉、豆腐乾、蒜白、香菇、蝦仁、魷魚絲等為原料,再加上適當的胡椒粉、辣醬和醬油燜入味,包入餅皮里。咬一口,外韌內香,鮮美可口,關鍵吃完沒有油膩感,這樣的薄餅才是賣家的用心之作。 參考價格:3元~5元一個。 簡單平實的腌面讓人吃起來停不下口。 (圖/getty) 腌面絕對只是梅縣才有的出品 腌面(粉) 腌粉面是梅縣的特色小吃,當地人早餐和夜宵都愛吃它。當一碗腌面放在你面前,真是簡單平實得如同客家人的性格,只是撈面而已,最多加點蔥花或者芝麻,但吃起來就是讓人停不下口。秘訣或許在於面熟後加的那湯匙豬油,又或者是炒香的白芝麻、炸香的蒜茸和蔥花,總之腌面絕對只是梅縣出品,離開了這里就再吃不到如此美味的腌面了。 參考價格:2元~5元一碗。 用紅曲水做的紅燒肉 紅曲三及第湯 三及第湯一般是配腌面吃的,梅州人的早餐大多就是吃這兩樣,三及第是指瘦肉、粉腸和豬肝,梅州的生態環境佳,尤其水好,白開水都能喝出甜味來,加上選料講求新鮮家養粗種,三及第湯的鮮味可想而知。紅曲是指紅曲米,可製成紅曲水或紅曲粉,據說紅曲有活血化淤、健脾暖胃消食等功效,客家人非常愛用它來做湯,除了三及第湯,還有全豬湯。 參考價格:5元~10元左右一碗。
『伍』 梅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游戲城,游樂園一類的!晚上梅州有什麼地方有美食
客天下,興寧神光山,平遠五指山,興寧出名魚生
『陸』 梅州市豐順縣有什麼好玩的
1.湯坑溫泉 梅州豐順縣,東南西北都有溫泉眼,歷史上便有「九湯」之說,其湯坊鎮的溫泉流量最大,每晝夜溢水量達2600噸以上。湯坑溫泉為低化重碳鹽型淡水,無色無味,用於沐浴,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皮膚病、風濕病關節炎也有療效。湯坑鎮利用溫泉,建成佔地1800多平方米的男、女浴池,為我省規模最大的天然溫泉公共浴池。 2龍歸寨瀑布 粵東最大瀑布——龍歸寨瀑布。龍歸寨瀑布門票:5元/人。 3龍鯨河漂流 龍鯨河發源於粵東第一高峰--銅鼓嶂,全長40公里,落差40米,是韓江的支流之一。龍鯨河漂流,漂程9.8公里,約需3小時,沿途峽谷交錯,急灘與緩灘相間。遊客穿著救生衣,乘坐兩人座的無動力充氣橡皮艇順流而下,在驚濤駭浪中自己駕馭著小舟(你可能會手忙腳亂),有驚無險,新奇刺激!在平緩如鏡、水清見底的水潭,遊客還可以象魚兒一樣自在暢游,或者船與船之間互相水戰!兩岸峽谷青山環抱,景色幽美,少有人煙,負離子高,是回歸自然的絕佳選擇!兩岸群巒疊翠,花草斑斕,秀谷、幽峽、奇石、險灘、碧潭、激流與"天下一絕"的冰臼群,構成令人忘情的純自然生態旅遊。漂流票價:A線或B線:75/人;A+B線:118元/人。逢周一至周四(節假日除外),漂流費優惠15元/人。 4鄧屋地熱發電站 中國第一座地熱發電試驗站——鄧屋地熱發電站。 5太平寺 6揭嶺飛泉
『柒』 梅州興寧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梅州興寧的旅遊景點有:
神光山旅遊區
合水水庫風景區
葉南溫泉度假區
和山旅遊度假區
雞鳴山
黃蜂窩茶山旅遊區
羅浮渡田河風景區
『捌』 廣東梅州是個怎樣的城市
梅州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客家人有「中國吉卜賽人」之稱,這不僅因為他們同樣是遷徙民族,也因為他們才華出色,創造了源遠流長的文化。而梅州這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譽為「客都」。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五嶺山脈以南,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鄰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縣,西北接江西省尋鄔縣,西面連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西南、南面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揭陽市的榕城區、揭西縣相接,東南面和潮州市潮安縣、饒平縣相連。下轄梅江區、梅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和平遠縣等6縣、1區代管興寧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500多萬。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稱,素以文化教育發達著稱。
梅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南漢置敬州始,至北宋改為梅州,清朝設直隸嘉應州。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2年8月並入汕頭專區,1965年建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88年改建為梅州市。現梅州城區為國務院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梅州山區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山川雄奇險秀,終年滿山碧綠,風景優美,人傑地靈,古跡眾多,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梅州是全國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聞遐邇的"客家之都"。"先入為主,後來為客",所謂"客家"是相對於"土著"而言。客家的先民是中原漢族,由於戰亂、飢荒等原因,逐步向南遷徙,形成"客家人"族群。客家圍龍屋、漢劇、漢調音樂、客家山歌等無不顯現出古老的中原文化的韻味。廣東客家話主要流行於粵東北及粵北,今梅州、河源及韶關、清遠所轄地區。客家方言以梅縣客家話為代表。
梅州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剎靈光寺、陰那山、五指峰。還有歷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韓愈的足跡,黃遵憲故居、丘逢甲、葉劍英故居等遺址,1965年,郭沫若先生來梅州視察時,留下「文物由來第一流」的贊美詩句。
近年新開辟了以"三高農業"、生態農業為依託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梅雁螺旋藻養殖基地、華銀墾殖場和鬆口饒志章萬畝林果基地等。還有開發利用當地天然資源而建的豐順溫泉旅遊度假區。
梅州凝聚了山韻、水韻、花韻、茶韻,可謂韻味無窮。
梅州的風味特產有梅州沙田柚、興寧龍田龍眼、五華細核荔枝和桃李果。土特產品有興寧毛筆、珍珠紅酒和旅遊工藝木雕、竹編、石雕等手工藝品。
客家菜又稱東江菜,是粵菜的一支,其特點是菜品多用肉類,較少水產和蔬菜,主料突出,造型古樸,味道濃郁,有"香、肥"的特色,烹飪法以砂鍋菜見長。客家宴上常見的名菜主要有釀豆腐、鹽焗 雞、梅菜扣肉、八寶窩全鴨、水晶扣肉、捶肉丸、清水鯇圓、醋溜魚等。
自然地理
【位置、范圍、面積】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部連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縣,西部和西北部接江西省尋烏、會昌縣和本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東源縣,東南部鄰揭陽市的揭東縣、揭西縣、潮州市湘橋區、汕尾市的陸河縣、潮州市饒平縣。全境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5。18』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全市總面積15899.62平方公里。
全市轄梅江區、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等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市政府設在梅江區江南新中路。梅州高速公路至廣州384公里,至深圳345公里。梅州普通公路至廣州434公里,至深圳398公里,至汕頭191公里。有民航至廣州航線,空中距離為316公里。
【地質、地形、地貌】 梅州市地質構造比較復雜,主要由花崗岩、噴出岩、變質岩、砂頁岩、紅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構成台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全市山地面積佔24.3%;丘陵及台地、階地面積佔56.6%;平原面積僅佔13.7%左右;河流和水庫等水面積佔5.4%。
境內山系排列有序,分別由三列東北至西南和三列西北至東南或南北向的山地所構成。主要三列山脈是東北至西南走向,即七目嶂—玳瑁山—陽天嶂—項山甑、石寮崬—李望嶂—鴻圖嶂—九龍嶂—銅鼓嶂—陰那山(亦稱陰那山脈)和鳳凰山山脈。梅州市境內主要高峰有銅鼓峰,海拔1560米;項山甑,海拔1530米;鳳凰髻,海拔1497米;七目嶂1318米;陰那山五指峰1297米;明山嶂1245米;鴻圖嶂1277米;西岩山1230米;皇佑筆1150米。
境內主要盆地有興寧盆地,面積302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積110平方公里;蕉嶺盆地,面積100平方公里;湯坑盆地,面積100平方公里。
境內主要河流有韓江,全長470公里,流域30112平方公里;梅江,全長307公里,流域13929平方公里;汀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豐良河等。此外,東江亦沿市境西北的興寧市與河源市龍川縣的邊境流過,在梅州境內河段長24.8公里。
【氣候】 梅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氣候區的過渡地帶。平遠、蕉嶺和梅縣北部為中亞熱帶氣候區南緣,五華、豐順、興寧、大埔和平遠、蕉嶺、梅縣南部為南亞熱帶氣候區。這種地處低緯,近臨南海、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響,形成夏日長、冬日短,氣溫高、冷勢懸殊、光照充足、氣流閉塞、雨水豐盈且集中的氣候。
年平均氣溫為20.6—21.4℃,7月氣溫最高為28.3—28.6℃;1月最低為11.1—11.3℃之間。梅縣極端高溫為1971年7月25日39.5℃,極端低溫為1955年1月12日—7.3℃。
日照平均年值為1714.6—2010.5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1—47%,太陽年輻射量高低值為5125兆焦/平方米、4652兆焦/平方米。
年平均降雨日為150天左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483.4—1798.4毫米之間。由於山多,台風影響較沿海平原要小,然而台風帶來的暴雨降水,又往往造成山洪暴發、山體滑坡、河水泛濫,水災成為主要災害。同時,寒露風低溫陰雨和乾旱也是主要自然災害之一。
歷史沿革
梅州地方一級的行政區劃建置,始於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年)即後晉開運二年,升程鄉為敬州,領程鄉縣。宋開寶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熙寧六年(1073年)廢梅州復置程鄉縣,隸屬潮州。元豐五年(1082年)復置梅州,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年)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屬湖州。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為梅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隆為梅州,領程鄉縣,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尉使司。元貞元年(1295年),梅州隸屬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復置程鄉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格為直隸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稱「嘉應五屬」,直屬廣東省轄。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復名梅州。民國3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於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1月26日,國務院發文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分為惠陽、汕頭兩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後,梅縣地區由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正式掛牌),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客都概況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現轄梅江區、興寧市、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500多萬人。南漢乾和三年(公元945年)置敬州,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為梅州,1949年後設興梅地區、梅縣地區,1988年由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享有「文化之鄉」、「足球之鄉」、「華僑之鄉」和「中國金柚之鄉」、「中國單叢茶之鄉」之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有「世界客都」之稱。梅州名人輩出,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清乾嘉年間的嶺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黃遵憲,抗日誌士、傑出詩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洋務運動家、軍事家、全國四大藏書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愛國僑領張弼士和現代亞洲球王李惠堂等都是梅州人。2003年以來,梅州全面實施「開放梅州、工業梅州、生態梅州、文化梅州」的發展戰略,切實推動了山區經濟的發展。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271.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增幅創十年來新高,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1%、19.2%和11.4%。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2.49億元,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比增36.5%。
在發展山區經濟工作中,梅州市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旅遊業,把旅遊業定位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梅州市旅遊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了全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梅州旅遊業發展潛力大、後勁足。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68.1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8.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6%和43.4%,旅遊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梅州市旅遊形象鮮明,特色突出。依託客家文化資源優勢和生態、溫熱泉資源優勢,梅州明確以「塑造世界客家之都,打造客家文化精品、熱泉康體休閑特品和山水休閑度假名品(簡稱『一都三品』)」為旅遊發展定位,形成了以雁南飛茶田度假村和雁鳴湖旅遊度假村為代表的客家文化和山水休閑度假旅遊產品,以五華湯湖熱礦泥浴山莊和豐順千江溫泉酒店為代表的熱泉康體休閑旅遊產品。同時,我市以「創優」為契機,努力強化城市的現代旅遊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成了「一江兩岸」亮點工程、兩個表演場所(白天和晚上為遊客表演的場所)、三個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展覽中心和遊客咨詢服務中心)、四條街(鴻都美食一條街、凌風路客家風情購物一條街、義化路步行街、梅江大道霓虹燈一條街)。改造新建一批城區旅遊廁所,城市街道實現了「五化」(綠化、凈化、美化、亮化、硬底化),使梅州城市功能變得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環境更加和諧,空氣更加清新,就業更加容易,創業更加適宜,塑造了一個「山水城相依,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旅遊城市形象。
目前,全市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省級旅遊度假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4個,正在申報3A級景區有2個。其中,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五華湯湖熱礦泥山莊、五指石、長潭、泮坑被列為廣東100家假日休閑好去處的景區,葉帥故居、龍鯨河漂流與神光山被列為廣東100家觀光新亮點的景點。
旅遊概況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總面積為1.58萬平方公里,轄梅江區、興寧市、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和五華縣,總人口500萬,其中客家人佔97%,是全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之稱。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同時享有中國客家菜之鄉、中國金柚之鄉、中國單叢茶之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
梅州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全市現有國家4A級旅遊區及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以茶文化為主題的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以展示南葯文化並融合養生保健為主題的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國家3A級旅遊區2個:五華縣獨特的溫泉泥浴湯湖熱礦泥山莊,有「五奇」之稱的丹霞地貌平遠五指石風景名勝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1個: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國家森林公園1個:興寧市的神光山旅遊區。另有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各類景區景點55個。還有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圍龍屋、土圍樓,優美動聽的客家山歌,獨具風味的客家美食,豐富多彩的客家特產。這些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無不彰顯出客家文化特色的魅力,交織出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的客家大千世界。 全市共有旅行社2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家,國內旅行社26家;星級飯店26家,其中四星級3家、三星級10家、二星級13家。旅遊活動的行、游、食、宿、娛、購六要素配套完善,可為海內外遊客提供一條龍的優質服務。今日梅州,交通網路四通八達,至廣州、香港有定期航班直達,廣梅汕鐵路、梅坎鐵路每天數趟列車經停城鄉。高速公路西連廣州、深圳,南接揭陽、潮汕。珠三角地區自駕車沿梅河高速公路到梅州,僅需4至5小時車程,即可盡享輕松之旅和愉快之旅,完全適宜短線游、周末休閑游和自駕車旅遊。 梅州擁有生態公益林6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1%,群山翠綠,林木茂盛,空氣清新,實為天然大氧吧,加上一些高品位的溫熱泉資源和優質的高山流水,形成優雅的自然生態大環境。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眾多景區景點和旅遊度假村,是廣大遊客崇尚自然、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游覽觀光和休閑度假的最佳勝地。探訪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感受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體驗健身康體的神奇熱泉,飽覽清純秀麗的青山綠水——世界客都·休閑梅州,正張開熱情溫馨的臂膀,歡迎朋友們的光臨!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梅州市已發現的礦產有48種,530多處礦床(點)。金屬類有鐵、錳、銅、鉛、鋅、鎢、錫、鉍、鉬、銀、銻、釩、鈦、鈷、稀土氧化物等,非金屬類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膏、大理石、鉀長石等。其中煤儲量2.7億噸,佔全省第二位;鐵、錳儲量分別佔全省的20%和30%。石灰石、瓷土分布廣、儲量豐富。
水資源 梅州市水資源比較豐富,而且還有相當大數量的過境水。境內多年平均降雨總量250.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28.7億立方米,產水量(包括本市產水量和過境水量)259.7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量131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2718立方米,平均每畝耕地水量6363立方米。境內水力資源理論發電量120.65萬千瓦時,境內溫泉多、水溫高、水量大,如豐順湯坑鄧屋溫泉,水溫高達80—90℃,流量達4459公升/秒。
動物資源 梅州市山地眾多,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經濟價值較大的主要獸類和鳥類有200多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有100種以上。
植物資源 梅州市境內有2000多種高等植物,經考察採集和記載的就有1084種,隸屬於182個科、598屬。其中蕨類植物19科、29屬、41種;果子植物7科、11屬、14種;雙子葉植物134科、471屬、908種;單子葉植物22科、87屬、121種。按樹種分類有:材用植物,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纖維植物,澱粉植物,果類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還有屬於花卉、觀賞和庭園綠化類的野生植物。
旅遊資源 梅州市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境內有不少名山古寺,文物古跡,名人故居,溫泉瀑布,秀麗湖山。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熱心人士又捐建一批亭台樓榭,修葺許多名寺古跡,增添食宿游樂設施。境內主要旅遊區(點)有:千年古剎陰那山靈光寺,葉劍英元帥故居、紀念館,清末愛國詩人、政治家黃遵憲故居人境廬,千佛塔,泮坑瀑布,梅縣雁鳴湖、雁南飛旅遊度假村、陰那山天文科普園、松源王壽山,興寧合水湖山、神光山,五華益塘水庫、熱礦泥山莊,平遠南台山、五指石,蕉嶺長潭勝景、丘逢甲故居、釋迦文化中心,大埔豐溪自然保護區,豐順湯坑溫泉、龍歸寨飛瀑、龍鯨河漂流等等
『玖』 梅州洞天湖溫泉生態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梅州洞天湖溫泉生態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2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旅遊區開發、經營、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邱紹金
成立時間:2010-12-28
注冊資本:1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400000014528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梅州市梅西水庫工程管理處新管養房大樓
『拾』 梅州福稻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梅州福稻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8月3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養殖、銷售:肉雞等版。
法定代表人權:巫曉光
成立時間:2012-08-31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42300001452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豐順縣北斗鎮桐子洋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