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自生態保護部
㈠ 哪些地方被生態環境部約談
近期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發現,重慶石柱縣、廣西玉林市、江西宜春市3地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不力、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突出。4日,生態環境部集中約談3地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
2016年7月督察組交辦的宜春市遠大化工異味擾民問題,至今未徹底解決,企業衛生防護距離內又在新建居民住宅;瓷土企業揚塵污染問題,現場抽查4家企業,均未達到整改要求。
㈡ 生態環境部採取哪些行動保護生態紅線
自2017年2月中辦、國辦《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國家層面出台了劃定指南等一系列技術規范,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履行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主體責任,生態保護紅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近日,就山西等16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環境部指出,按照2018年生態保護紅線工作進度安排,今年將重點開展加快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加快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鼓勵地方立法;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等四項工作。
生態環境部要求,山西等16省區和兵團生態在劃定過程中,要按照時間要求,倒排工期,有計劃推進各項工作;要精益求精,始終做到科學評估、依法劃定,始終做到精準落圖;要做好部門銜接、規劃銜接、上下銜接、跨區域銜接和陸海銜接五個方面的銜接工作,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准確落地。來源:法制日報
㈢ 您對黨委、政府或環保部門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
國家:
加強生態文明意識教育。教育是改造人的靈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徑。建設生態文明,普及生態文明觀必須積極普及生態科學知識,加大生態文明宣傳,繁榮生態文化。要把貫徹十七大和貫徹省第五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通過舉辦宣講會、報告會、讀書教育等活動和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積極普及生態科學知識,加大生態文明宣傳,繁榮生態文化,在全社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觀。建設完善的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強化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的全方位生態教育體系,利用各種創新宣傳手段廣泛宣傳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普知識和價值取向,從而將生態文明的理念滲透到生產、生活各個層面,增強全民的生態憂患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全民的生態文明觀、道德觀、價值觀,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個人:
推動生態文明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態文明實踐活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實踐活動要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全體公民在實踐活動中接受教育,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如廣泛開展「清除白色污染」、「家庭環保行動」、「拒絕捕食野生動物」、「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提倡少用化學洗滌用品」活動,更加富有成效地創建文明生態村、文明生態集鎮、文明生態學校;同時,生態文明實踐活動還應該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動密切結合起來,與解決生態問題的各項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使生態文明建設向著理想的新境界有序邁進。
政府:
實施生態文明規范建設。生態文明教育只有與生態道德與生態法制的規范作用相結合,才能取得切實的效果。在解決生態問題時,需要人們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並以生態道德規范來約束和評價人與自然關系的一切活動。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一些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為此,必須制定和實施生態道德規范,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態保護公眾參與機制。要依法加強土地、礦產等資源的管理和調控,嚴格實行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保證礦產資源的合理開采。制定實施促進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相關標准和評價體系,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範性企業和園區。制訂發展生物質能源、太陽能和風能等產業的優惠政策,大力開發和使用新型能源。生態文明規范建設,除了強調道德規范建設,強化人們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約束力外,還要加強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體系。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我省中部生態經濟區的保護力度。
㈣ 新設立的生態環境部為什麼將保護兩個字去掉
因為,生態環境,比生態環境保護更廣泛 ,科學性更強。
例如,生態環境的規劃,就不屬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范疇內。
㈤ 生態環境部是如何組建的組建的意義有哪些
如何組建:將原抄環保部的襲職責,國家發改委的應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都進行了整合,統一組建成生態環境部
意義:把分散的職能都統一到生態環境部上,治理全域國土上的各種生態環境污染,責任就非常明確了,而且可以確保監督、管理和治理無死角,在後期進行監測、統計、考核、評價和獎懲時,也更易操作。由一個部門統一部署,而非由多個部門來協調,可以形成一個拳頭發力,更有利於達到治理效果。可以說,生態環境部的問世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此前部門職能重疊造成的資源浪費,減少出現監管死角和盲區,集中力量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和污染整治力度。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的機構設置
根據上述職責,環境保護部設14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廳。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等工作。
(二)規劃財務司。
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環境保護規劃;協調、審核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承擔機關、直屬單位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內部審計工作。
(三)政策法規司。
擬訂環境保護政策;承擔涉及環境保護的其他政策的制定工作;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機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
(四)行政體制與人事司。
承擔機關和派出機構、直屬單位的人事、機構編制工作;承擔環境保護系統領導幹部雙重管理的有關工作;承擔環境保護行政體制改革的有關工作。
(五)科技標准司。
承擔環境保護科技工作;承擔國家環境標准、環境基準和技術規范的擬訂工作;參與指導和推動循環經濟與環保產業發展。
(六)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
擬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並組織實施;提出總量控制計劃;考核總量減排情況;承擔環境統計和污染源普查工作。
(七)環境影響評價司。
承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政策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監督管理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和相關職業資格;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生態破壞嚴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態恢復任務的地區,承擔暫停審批除污染減排和生態恢復項目外所有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工作。
(八)環境監測司。
組織開展環境監測;調查評估全國環境質量狀況並進行預測預警;承擔國家環境監測網和全國環境信息網的有關工作。
(九)污染防治司。
擬訂和組織實施水體、大氣、土壤、雜訊、光、惡臭、固體廢物、化學品、機動車的污染防治法規和規章;組織實施排污申報登記、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考核等環境管理制度;組織擬訂有關污染防治規劃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十)自然生態保護司(生物多樣性保護辦公室、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
組織編制生態保護規劃;提出新建的各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審批建議,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遺傳資源、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全國生態狀況評估;指導生態示範創建與生態農業建設;承擔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的工作。
(十一)核安全管理司(輻射安全管理司)。
承擔核安全、輻射安全、放射性廢物管理工作,承擔法律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擬訂有關政策;承擔核事故、輻射環境事故應急工作;對核設施安全、放射源安全和電磁輻射、核技術應用、伴有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實行監督管理;;承擔有關國際條約實施工作。
(十二)環境監察局。
監督環境保護規劃、政策、法規、標準的執行;組織擬訂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和生態破壞事件的應急預案,指導、協調調查處理工作;協調解決有關跨區域環境污染糾紛;組織實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十三)國際合作司。
研究提出國際環境合作中有關問題的建議;承辦有關環境保護國際條約的履約工作;參與處理涉外的環境保護事務;承擔與環境保護國際組織聯系事務;承擔外事工作。
(十四)宣傳教育司。
研究擬訂並組織實施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綱要;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宣傳教育工作;承擔部新聞審核和發布。
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在京派出機構、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1992年,中國政府批准成立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國合會是一個高級國際咨詢機構,國合會的主席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領導同志擔任(現任主席為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國合會的主要職責是針對中國環發領域重大而緊迫的關鍵問題提出政策建議並進行政策示範和項目示範。國合會委員包括中國國務院各有關部委的部長或副部長、國內外環發領域的知名專家、教授以及其他國家的部長和國際組織的領導。
國合會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年會),會議由國合會主席團主持。國合會中外委員、核心專家以及課題組組長屆時參會。每次國合會年會都設立一個主題。根據會議主題邀請2-3名國內外著名人士作主旨發言,並進行一般性辯論。邀請中國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作特邀發言,介紹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情況。邀請國合會各捐款國的代表和對國合會感興趣的使館、國際機構的代表作為觀察員參加年會。 事業單位
環境保護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
環境保護部機關服務中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
中國環境報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
環境保護部北京會議與培訓基地
環境保護部興城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部北戴河環境技術交流中心
派出機構
環境保護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
環境保護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
環境保護部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
環境保護部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
環境保護部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
環境保護部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環境保護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環境保護部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環境保護部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環境保護部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環境保護部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社會團體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中華環保聯合會
㈦ 生態環境部為何禁止環保「一刀切」
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回頭看」即將開始。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進駐期間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行為,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
對督察進駐期間群眾環境信訪問題,意見要求地方既要推進問題整改,也要注重政策引導,在整改工作中盡可能避免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意見強調,被督察地方在具體解決群眾舉報問題時,要給直接負責查生態環境處整改工作的單位和人員留足時間,禁止層層加碼、避免級級提速。
意見要求,被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也將把環保「一刀切」作為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問題納入督察范疇,對問題嚴重且造成惡劣影響的,嚴格實施督察問責。
鬍子眉毛一把抓。
來源:新華網
㈧ 如何理解生態環境部的職責和定位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傑說,生態環境部的基本職責定位是「監管」,統一行使生態環境監管者職責,重點強化生態環境制度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四大職能:制度制定,即統一制定生態環境領域政策、規劃和標准,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制定自然保護地體系分類標准、建設標准並提出審批建議等;
此外,對於生態環境部門而言,審查許可是監管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源頭嚴控,強化環評審批、排污許可、自然保護地評審,以及危險廢物和化學品環境許可、海洋傾廢審批、核與輻射安全許可等職責。來源:人民日報
㈨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如何劃定
北京3月12日「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項明確任務。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指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中國生態環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不少自然保護區,但生態破壞的情況仍時有發生。黃潤秋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現有自然保護區增加一個「制度屏障」,實現進一步保護。
㈩ 生態保護區具體是哪個部門管理的謝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領導。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自然保護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
第八條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實行綜合管理與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
國務院林業、農業、地質礦產、水利、海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主管有關的自然保護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部門的設置和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確定。
第十一條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
在國內外有典型意義、在科學上有重大國際影響或者有特殊科學研究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除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義或者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列為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級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並提出審批建議,報國務院批准。
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縣、自治縣、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並提出審批建議,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跨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有關行政區域的人民政府協商一致後提出申請,並按照前兩款規定的程序審批。
第十九條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技術規范和標准,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職責分工,制定有關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技術規范,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進行監督檢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其主管的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者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