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教育生態宣傳
① 生態教育的內涵
生態教育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涵蓋各個教育層面,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職業教育。其教育對象包括全社會的決策者、管理者、企業家、科技工作者、工人、農民、軍人、普通公民、大專院校和中小學校學生;教育方式包括課堂教育、實驗證明、媒介宣傳、野外體驗、典型示範、公眾參與等;教育內容包括生態理論、生態知識、生態技術、生態文化、生態健康、生態安全、生態價值、生態哲學、生態倫理、生態工藝、生態標識、生態美學、生態文明等。生態教育的行動主體包括政府、企事業、學校、家庭、宣傳出版部門、群眾團體等。通過生態教育使全社會形成一種新的生態自然觀、生態世界觀、生態倫理觀、生態價值觀、可持續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實現人類、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② 生態教育的介紹
生態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順應自然的人性的教育,是全社會自覺形成一種人生態版度,它是今天權的終身教育觀。當我們面對今天教育的功利性和社會道德倫理的潰敗,生態教育是可以喚起我們所有為人父母的人的教育價值觀的徹底改變。生態教育(Ecological Ecation)是人類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需要,而將生態學思想、理念、原理、原則與方法融入現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態學過程。生態教育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涵蓋各個教育層面,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職業教育。其教育對象包括全社會的決策者、管理者、企業家、科技工作者、工人、農民、軍人、普通公民、大專院校和中小學校學生;教育方式包括課堂教育、實驗證明、媒介宣傳、野外體驗、典型示範、公眾參與等;
③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
A.在化學反應中要考慮「原子經濟性」以提高效率,符合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故A正確;
B.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有利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故B正確;
C.要加強對工業「三廢」的治理,以保護環境,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故C正確;
D.將廢棄的塑料袋回收進行露天焚燒,會造成環境污染,不利於「生態文明」建設,故D錯誤.
故選:D.
④ 如何進行生態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生態環境教育是一個連續的終身教育過程,對大多數人來說,小學教育是生態環境教育的初始階段。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小學生態環境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如何幫助學生理解生態環境,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從而加強他們環境保護的意識,提高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幫助學生懂得一些生物和環境因素的關系。 新學期初,我班設立了一個生物角,並在其中配置了一盆菊花,結合「秋天的菊花」這一主題,向學生介紹菊花生存所需要的水分、陽光以及合適的溫度,在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參與,通過觀察知道了菊花的生存條件。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懂得了植物和環境的關系。那麼,如何讓學生懂得動物與動物、植物與動物、植物與植物、人和植物、動物的相互關系呢?為此,我藉助班會課,開展了——《我們都是地球媽媽的孩子》這一主題活動,在這活動中,我們著重從人與動物、植物的相互關系中著手。孩子們通過看圖片、錄象、動畫,從中了解到我們居住的這片土地上,有在天上飛翔的老鷹,有在樹上棲息的麻雀,有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兇猛的老虎、獅子,動作敏捷的梅花鹿、羚羊以及在水中嬉戲的海豚……它們和人類一樣,需要陽光、水、肥沃的土地。由於人們亂砍亂伐,對水源的破壞,使我們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致使許多植物死去,許多動物無家可歸……看到這里,有些學生低聲說:「唉!它們真可憐!」有些學生的眼神中流露出哀傷,真正理解了人類與動物、植物相互之間的關系。 二、利用校園和周圍的生態環境作為教學課堂。 通常學生的學習環境都在課室,小學生較為活潑好動,長時間呆在課室學習就會產生厭倦的情緒,不利於發揮他們的想像力;而室外學堂能使學生鬆弛神經,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像力和興趣的最理想大課堂。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課堂作為引導學生認識大自然,表現大自然和熱愛大自然的最佳手段。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平時多觀察、多留意學校周圍的環境。同時,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水污染較嚴重的地方進行參觀和調查,通過學生自己親身經歷調查,採集水樣,從而使學生對水污染的認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另外,在課堂上還可以把帶回來的水樣進行過濾,凈化,進一步了解水凈化的途徑和方法。通過這樣的一個親身體驗活動,教育廣大學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美麗的環境是靠我們自己去創造的,從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樣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就具有了一定的環保行為習慣。 三、運用多種活動形式,使環保教育多樣化、形象化。 環境保護教育重在參與,多種組織學習活動的形式,有利於更好地達到最佳的教育的效果。。採用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對學生進行多層次的環境教育,可促進學生樹立牢固的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 1.環境教育也列入了學校的工作計劃。因而經常有環境保護的 「有關主題」活動。如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徵文比賽,利用黑板報、牆報進行宣傳展覽,進行環保知識問卷調查等。讓同學們參與其中。這樣學生對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認識。讓同學們明白環境保護就在我們身邊,每一人都要有一定的環保知識,並參與其中,樂中其中。在這樣的氛圍中,同學們自然而然環保意識就得到了升華,各種環保的行為習慣就慢慢地形成了。 2.親自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適當開展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一些生態環境教育內容進行適當范圍的走訪、調查及宣傳活動,對可持續發展教育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把環境意識滲透到實踐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多樣形式,使環境意識更加貼近學生,學生也更樂於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環境意識的滲透,也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植物園、動物園。在學校和家裡親自栽培一些花、草等。在這此體驗中,同學們自然而然感受了美,同時產生了嚮往大自然的情感,進而就會升華為熱愛大自然,應該要增強自己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組織學生調查附近的工廠、小河、垃圾處理場、生活小區等,當他們看到污濁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廠排出的廢氣、公路上的塵埃。通過同學們的自己的親自體驗,就明白保護環境並不是環保部門的事,而應該是每一個人的應該要做的,並且是要深入人心的,隨時隨地都要做的。這樣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就具有了一定的環保行為習慣。 四、 培養學生愛護、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 保護生態環境對於孩子來講,應從身邊最基本的做起——保護我們的周圍環境的整潔干凈。 1.保護我們學校環境的整潔干凈。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綠化、美化、凈化校園勞動。積極開展「築起一片綠色天地」活動。定期綠化除草,翻地鬆土,防澇抗旱,修剪花木等護綠活動。在凈化校園方面,師生開展"身邊無廢物"活動,及時清除衛生死角,做到身邊三無:無紙屑、無果皮、無包裝物。我們班設立了「值日生」,讓每個學生輪流當值日生,來檢查學生的情況,真正將節約用水,保持環境整潔落到了每個人的身上。在我班前後的草坪上,有許多色彩鮮艷美麗的花兒綻放,我們班的孩子不僅自己愛護花草,還會在看到別人做的不正確時及時制止。 2. 保護我們社會環境的整潔干凈。平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性調查研究,使學生親自體驗到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如對一些農戶進行蔬菜類食品農葯使用調查情況,讓學生了解這些食品和人類健康之間的關系;對河水污染調查,導致河裡魚類大量死亡的事實進行調查,讓學生深有感觸: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環境,否則人類將自取滅亡。另外,舉行環保知識競賽,注意收集有關環保方面的知識,既可增長學生的環保意識,又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環保事業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少年兒童環保意識關系人類未來的前途,幫助他們從小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學生要從身邊的環保開始做起:保護森林,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不能降解的蒴料袋,買菜購物多用布袋;不使用含P、N的洗衣粉;不亂扔廢舊電池;不吃野生動物;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等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將來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
麻煩採納,謝謝!
⑤ 農家生態旅遊中環境教育的實現,應如何做好宣傳教育
旅遊資源的保護首要解決的是廣大民眾對旅遊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問題,讓民眾了解旅遊資源是千百年自然造化和人類文化遺產的精髓。通過各種媒體廣泛深入宣傳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旅遊資源的價值,宣傳旅遊資源與環境保護的知識,提高全民素質,使寶貴的旅遊資源與環境免遭無知的摧殘;轉變資源環境觀念,讓「保護資源環境,發展生態旅遊,資源環境有價值」的觀念深入人心,使生態旅遊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和旅遊開發者及當地居民切實認識到,優良的自然生態與獨特的文化生態對旅遊區經濟發展和環境教育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和作用。
旅遊者是旅遊活動的主體,應讓他們通過生態旅遊,了解生態旅遊的意義和生態環境的價值,形成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感,獲得所需的新技能,以保護生態環境。旅遊者對生態旅遊的認知大多通過報紙、旅遊雜志和電視等各種媒介,因此,對旅遊者,應將環境教育在旅遊過程之前進行,並貫穿於旅遊的全過程。
農家生態旅遊經營管理與服務人員在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功能發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出版物、研討會、講座、展覽、媒體與個人間的溝通等方法與渠道,讓他們了解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認識生態環境資源的科學、藝術、歷史文化、審美等價值,增強環境保護的知識與技能,加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使他們在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功能實現過程中,成為一支支持的力量而不是阻力。為了發揮示範作用,就必須先提高當地居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及對生態環境的理解和尊重,使他們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價值和保護知識等,從而改變對環境不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