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紅線的概念
『壹』 生態保護紅線的簡介
生態保護紅線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制度創新。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態保護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2014年環境保護部出台《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將內蒙古、江西、湖北、廣西等地列為生態紅線劃定試點 。
『貳』 生態紅線的介紹
生態紅線定義:為維護國家或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據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版通性的權保護需求,劃定的需實施特殊保護的區域。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即《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是中國首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綱領性技術指導文件。《指南》規定,2014年,中國要完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態保護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
『叄』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如何劃定
北京3月12日「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項明確任務。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指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中國生態環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不少自然保護區,但生態破壞的情況仍時有發生。黃潤秋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現有自然保護區增加一個「制度屏障」,實現進一步保護。
『肆』 生態保護紅線的發展歷程
2012年3月,環境保護部組織召開全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和主要省份環保廳(局)管理者對生態紅線的概念、內涵、劃定技術與方法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並對全國生態紅線劃定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
2012年4~10月,生態紅線技術組草擬了《全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初步制定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方法,形成《全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初稿)》。
2012年底,環境保護部召開生態紅線劃定試點啟動會,確定內蒙古、江西為紅線劃定試點,隨後,湖北和廣西也被列為紅線劃定試點。
2013年技術組全面開展了試點省(自治區)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提出了試點省(自治區)生態紅線劃分方案,並進一步完善了《指南》。
在劃定試點省(自治區)生態紅線過程中,技術組分別於2013年5~8月陸續開展了內蒙古、江西、廣西、湖北等省(自治區)生態紅線區域實地調查,充分聽取了地方政府各部門意見和建議,為《指南》的修改完善提供了有利的工作基礎條件。
2014年1月,環保部印發了《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成為中國首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綱領性技術指導文件。2014年,中國要完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生態保護紅線目前仍處於不斷探索的階段,對生態保護紅線的理解和劃分方法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准體系 。國家和省域生態紅線劃分已有一定基礎,江蘇省率先在全國制定出台省級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劃出15種類型生態紅線區域,出台補償政策和管控制度。天津市出台《生態用地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明確紅線區內禁止一切與保護無關建設活動,黃線區內從事各項建設活動必須經市政府審查同意。2014年環境保護部出台《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將內蒙古、江西、湖北、廣西等地列為生態紅線劃定試點,但尚未提出大中型城市劃分生態紅線的指導和要求。紅線的概念最早源於城市規劃領域,是指城市建設用地的控制邊界,長期以來城市規劃領域一直是將建設用地和發展空間作為關注重點,近些年來生態用地空間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城市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分與管理已經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如深圳、東莞、無錫、武漢、廣州、天津等城市已經在編制城市規劃過程中陸續劃定城市生態紅線 。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需要制定和實施配套的管理措施來實現生態保護紅線的管理目標,各地在實施生態紅線劃分後往往對相關管理政策措施考慮不足,生態紅線的精細化管理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從而實現生態保護紅線與城市生態系統管理的有機結合。
『伍』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施管理
生態紅線觀念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來,劃定後全黨全國就要一體遵行,決回不能逾越。嚴格按照優化答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遵循生態保護紅線由生態功能紅線、環境質量紅線和資源利用紅線構成的基本思路,研究編制關於構建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指導意見,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抓緊推進試點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研究提出城市之間最小生態安全距離,減少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
『陸』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對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生態保護紅線具有系統完整性、強制約束性、協同增效性、動態平衡性、操作可達性等特徵。具體來說,生態保護紅線可劃分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
『柒』 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意義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只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生態系統完整性原則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理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改善和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才能構建結構完整、功能穩定的生態安全格局,從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舉措。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以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將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範有機銜接起來,才能確保環境質量不降級、並逐步得到改善,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助於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各類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對於增強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持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捌』 如何理解材料1中的"生態紅線"這一概念
生態紅線定義:為維護國家或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據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的回保護需求,答劃定的需實施特殊保護的區域。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即《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是中國首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綱領性技術指導文件。《指南》規定,2014年,中國要完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態保護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
『玖』 什麼是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改滲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亂差生態保護制度,對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核陪脊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