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生態
A. 岳西縣悠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岳西縣悠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2015-08-2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內股),注冊地址位於岳西容縣毛尖山鄉王畈村店屋組。
岳西縣悠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828355135377B,企業法人王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岳西縣悠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農業開發;食用農產品種植、銷售;水產品、家禽、家畜養殖;預包裝食品批發、零售;飲食供應(不含冷盤、不含裱花蛋糕、不含生食海產品);休閑觀光。(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岳西縣悠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B. 岳西將會成為生態縣嗎
我是岳西縣人,岳西是大別山區平均海拔最高的縣城,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60多座專,很多大山區屬接近原始生態森林,現岳西正全面向生態旅遊縣發展,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岳西將向生態旅遊、高山蔬菜、茶桑板栗等發展,而特色必然是生態。
C. 岳西昌傑生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岳西昌傑生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2016-12-20在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注冊成立的有限版責任公司(自然人投權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岳西縣溫泉鎮龍井村村委會。
岳西昌傑生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828MA2N9AFT0A,企業法人沈美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岳西昌傑生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園林綠化工程,園林設計,古建築,苗木,盆景,插花,鮮花,工藝品,綠化養護,室內裝潢,水電安裝,市政工程,房屋建設工程專業施工,城市及道路照明建設工程專業施工,管道建設工程專業施工,建築裝修裝飾建設工程專業施工,水利水電機電設備安裝建設工程專業施工,地基與基礎建設工程專業施工(工程類憑許可資質經營),保潔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岳西昌傑生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D. 岳西縣的地理環境
岳西縣境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多叢山脈以多枝尖為起點,向東北延伸,經界嶺、公界尖、黃毛尖、二祖山所組成的山脊線,是大別山東段主分水嶺,南為長江流域,北為淮河流域。再由二祖山北向抵褚家嶺一線,為江淮小分水嶺。東為長江流域,西為淮河流域。
全縣長江流域面積為1855.9平方公里,淮河流域面積為542.1平方公里。境內局部地形又把河流分成四大水系。屬長江流域的有皖河、巢湖、菜子湖三大水系。皖河水系的幹流有衙前河、鷺鷥河、潛水河、店前河、冶溪河,巢湖水系有杭埠河源頭——姚家河,菜子湖水系有大沙河源頭——巍嶺河。屬淮河流域淠河水系有三個源頭——包家河、黃尾河、頭陀河。縣內大小河流900餘條,其中集水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4條。河道總長為11053.6公里,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有河流4.6公里,年逕流量20.53億立方米。縣內出境河流12條,皆為源頭段,其中有兩條單獨出境的小河流:一條是發源於前河羊畈,叫小羊河,集水面積10.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75‰。一條源出菖蒲岩上四望山,叫岩上河,集水面積24.8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9‰,均流向西南,皆在太湖縣匯入長河,是長河的小支流。縣境河流具有「一漲一落山溪水」的特點。流量受降水控制,晴雨顯見枯豐。流速隨坡降不同而異。水溫按上下游逐漸遞增。水流在進入下游平灘之前,水情差異更為明顯。山區河流多繞山環轉,流向曲折多變,10條主要河流各具不同景觀。潛水為縣內最大河流。上游稱來榜河,經五河、菖蒲,流入潛山縣境,集水面積708.2平方公里,近全縣三分之一。主源出自黃毛尖和公界尖之間的來榜坳,又西集黃茅尖、多枝尖、馱尖、鍋斗岩等縣內最高峰東南坡之水,水量充沛。該河上段水急流於山谷之間,兩岸陡峻,河床多處岩石裸露,落差較大。尤其自九井缸到大龍潭下,為天然跌水集中區,九井缸落差在10米左右,大龍潭落差達三四十米,極具水力發電天然條件。來榜河主源頭出源後反向西南與西源大埠河、花墩河在三河坪匯合,曲折南流,至吳畈附近,向西轉一大灣,長約5公里,灣口直徑約500米,灣口南岸即支流沙村河道,匯合後向南流經葉河、五河河道,與東岸支流桃李河匯合至岩河的轉橋,又形成一個小灣,長約3公里,灣口直徑約200米,中隔一崗,崗高二三十米,崗南北麓河床,高差約10米。出灣後,曲折東南流,經溪沸灘、鐵灘、水畈與西岸支流撞鍾河匯合,至袁家渡上又與西岸支流朱河匯合,入潛山縣境。店前河以東源的銀河為主流,次為西源徐良河,為長河上游幹流。銀河自黃茅尖西出源後,流向西南,經涼亭轉向南流,至河圖急轉向東,復轉東南,又轉向西,再轉東南形成河套。主河道平均坡降10.3‰,河床穩定,基岩裸露處多。徐良河分別發源於上古坊和烏米岩,流向東南,平均坡降9.42‰,屬低山丘陵性河流,河床多積卵石夾砂,源頭基岩外露。二流在三合灘匯合後,至杏花村入太湖縣境。冶溪河為長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西坪,流經冶溪、桃陽兩鄉後,在桃陽鄉的梅子林入太湖縣境。自源頭至獅子岩6公里的上游段,坡降達45‰,獅子岩以下,坡降為8.4‰。下遊河砂淤積,部分河床,高於農田,形成冷浸田的集中區。衙前河皖水上游幹流。源出黃毛尖東部,流向東南。湯池以上河床,多處岩石外露;湯池以下,砂夾卵石,至天堂鎮,向東流至毛尖山水庫,出水庫後,在毛尖山電站廠房下與鷺鷥河匯合,入潛山縣境。因毛尖山水庫尾水的影響,自1959年至1985年間,流經縣城段河床升高1.45米,黃沙淤積,水庫以下河段,形成峽谷,水流湍急。鷺鷥河皖水一級支流。源出石關鄉灶門尖,向東南流經毛尖山鄉和平橋,至毛尖山電站廠房下與逆水河相交,在鷺鷥灘與衙前河匯合,流入潛山縣境。姚家河源出石關鄉界嶺頭,流向東北,在姚河下進入舒城縣境。是一條典型山谷河流。境內長35公里。50年代以前,沿河民間多自建水力鼓碓,加工木粉與糧食。屬杭埠河支流。巍嶺河又稱夾竹河,是大沙河的西源頭段,源出銅安寨,向東流出巍嶺,入潛山縣境。另有支流薛河,源於天麻埂,流向東南,至縣邊境匯合流入潛山彭河。屬大沙河支流。包家河源出多枝尖北,火燒嶺起向北流,沿途匯合總鋪河、川嶺河、石佛河後入霍山。主流流向北。5條支流分別流向東北和西北,流經包家、美麗2鄉。黃尾河源出金剛嶺,經青天畈、河口畈至走馬灘向北,經英山河、闊灘、嚴家、黃尾出縣境入霍山縣境。頭陀河源出來榜坳,流向東北,經頭陀逐漸偏北,至石盆鄉和平村附近,流向始轉東南,又轉西南,終轉北,構成復套灣,而後轉西北出縣境,注入霍山磨子潭水庫。 土壤類型
本縣地屬大別山花崗片麻岩為主的岩系,表層受長期自然風化,生物富集及人群生產活動等綜合作用,成土母岩逐漸變成以麻碎石、麻沙子和麻泥土等為主體的母質土壤;縣境在北——中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境內海拔高差懸殊大,土壤垂直帶狀分布,兼有其它帶性土壤。全縣有5個土類、7個亞類、16個土屬、42個土種。5個土類中,山地草甸土佔0.16%;石灰岩土佔7.19%;山地棕壤佔23.48%;黃棕壤佔69.15%,總土壤面積為3147227畝。自然土壤為2828923畝,占總數的89.9%。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屬山地草甸土;海拔800米以上屬山地棕壤。黃棕壤及石灰土等,共4個土類、5個亞類、8個土屬、12個土種,以黃棕壤面積最大,次為山地棕壤。中、厚層土種有麻石土、麻砂土,面積佔19%;差的麻砂土、礫石土,面積佔42%;一般的佔39%。耕作土壤318304畝,占總數的10.1%。中分水稻土和黃棕壤2個土類、4個亞類、10個土屬、30個土種。水稻土225978畝,佔71%,黃棕壤92326畝,佔29%。從海拔90米的袁家渡到海拔1050米的鷂落坪都有水稻土分布,有兩個亞類:瀦育型佔56.7%;潛育型43.3%,下分7個土屬、25個土種。肥力較好的麻砂泥田、砂泥田、下位潛育麻砂泥田3個土種占水稻土39%;肥力較差的礫石身麻砂田、漏砂田、砂身田、青麻砂田等4個土種占水稻土34%;肥力一般的田佔27%。黃棕壤帶幅內的旱地,有2個亞類、3個土屬、5個土種。肥力較好的砂黃土、麻砂土占旱地39%,肥力差的礫石麻砂土占旱地20%;肥力一般的佔41%。土壤分布
本縣地處於黃棕壤帶幅,因受自身的地形、氣候、生物、水等條件的制約,形成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一為系列分布。除中關、古坊2鄉水田而外的潛水、長河等流域間的河谷地帶,主要為花崗岩母質發育的黃棕壤。坡間、河畔經長期耕作形成的水稻土,多屬滲育型的麻砂泥田、礫石身泥沙田,沿河皆呈串珠狀中小系列分布,寬幅度不等。境東南、西南、中南的低丘盆地的土壤,多呈侵蝕型麻砂土。丘麓旱地多半為坡積型麻砂土;水田為麻砂泥田。盆地中多半為沖積型的砂泥田,兼有潛育型水稻土。二為垂直帶譜分布。縣境水平差異小於垂直差異,致有水熱再分配的特徵,土壤垂直分布明顯。在天鵝尖、馱尖、多枝尖等海拔1400米以上的平緩處,為山地草甸土;800——1400米之間多為山地黃棕壤;800米以下則為黃棕壤。本縣地處大別山腹部,雖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但其應有的黃紅棕壤帶譜壤卻缺失。三為微域分布。同一母質土壤,在本縣因地形、氣候、水文、耕作習慣的不同,引起土壤個體——土種剖面性狀的變異。山坡陡處,水土流失,土層淺薄;坡間凹地和山麓則常現小型坡積裙,土層加厚;河邊匯口田,汛期易積粗砂;匯口田以下則沉積細泥;山沖壟田,有地下水富集於一處的,形成陷泥土壤;河床高於農田處,農田積水,生成青泥沙土壤。四為垂直帶土壤與微域土壤呈復合分布狀態,常見於沖壟與河谷地帶。土壤理化性狀土壤質地縣內土壤受其岩性母質影響很深,花崗岩多為粗粒,石英含量15—25%,長石含量達70%,粗粒風化易,細粒風化難,致土壤砂性重,粘粒含量少,雖易耕作,但保水、保肥、抗旱澇的性能差,梯田梯地尤易跑水、跑土、跑肥。全縣土壤質地較好的麻砂泥、砂泥、砂黃土田約占水田總面積的15%;砂壤田約佔10%;漏砂田約佔45%;淹育型、下潛育型約佔30%。土壤代換作用縣內42個土種,土壤代換量一般為6——15mg/100g土,極少超過20mg/100g土。水田中即使有機質含量達到7.39%的厚層麻石土,其代換量也只有15.06mg/100g土,最低的麻砂田只有3.92——4.15mg/100g土。大多數土壤供肥性能雖好,但易流失,致有機膠體含量不高,吸收養分能力不強。土壤酸鹼度縣內土壤多為酸性結晶岩類風化物的母質發育而成,加以溫和濕潤氣候,土壤鹽基淋溶作用較強,故PH值較低,大都在5.0——6.0之間呈酸性或微酸性反應。水稻土耕作層的PH值均在5.1——5.4之間,呈酸性反應;犁底層和心土層略高,保留有母質特徵,能適應稻、麥等作物生長,不需用石灰中和。旱地PH值稍大於水稻土呈微酸性反應,適應作物更廣,栽茶尤利。山地土壤除極少石灰岩成土外,PH值僅在5——5.5之間呈酸性反應,適應亞熱帶多種林木生長。境內也有極少的青鈣泥,耕作層至心土層PH值在6——7.8之間,呈微鹼與微酸反應,積鈣現象並不明顯。土壤養分境內土壤養分,因利用的不同,變化幅度較大。有機質含量:水稻土多數在1.5——3%之間,最低的只有0.41%,平均值2%,屬中等水平,相當於全國第四級水平。旱地土壤含量為0.32——1.28%,平均值為0.86%,屬低水平。山地表層土含量在0.4——12.07%之間,平均值為2.01%。在浸蝕劇烈地帶,有機質含量更少。全氮含量:水稻土多數含氮0.05——0.16%,最高為0.3%,最低為0.04%,平均值為0.08%,屬中等偏低水平,相當於全國第四級水平。旱地土壤含氮僅0.01——0.07%,平均值為0.05%,屬偏低水平。山地表層土含氮0.02——0.45%,平均值為0.08%,屬中等偏低水平,並且分布極不平衡。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水稻土含磷0.02——0.13%,平均值為0.06%,屬較低含量;速效磷含量不均,多數在5——30ppm之間,平均值12ppm。旱地土壤含量0.04——0.32%,平均值為0.09%;速效磷含量1——36ppm,平均值為9ppm,呈極不均衡反應。山地表層含磷0.02——0.13%,平均值為0.06%;速效磷含量0——23ppm,平均為2.4ppm。部分地區表現極為貧乏。全鉀和速效鉀含量:水稻土含鉀1.46——3.57%,平均為2.3%,頗為豐富;速效鉀含量30——100ppm,最高達174ppm,最低為10ppm,平均為59ppm,屬中等偏低水平。旱地土壤含鉀1.6——3.4%,屬較低水平。山地表層含鉀1.01——2.99%,平均為2.45%;速效鉀含量11——361ppm,平均值為76ppm。全境速效鉀表現缺乏,含量較多的土壤不過10%。微量元素含量:境內花崗岩成土母質及其土壤處於易流失的環境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表現貧乏。有效鋅低於臨界值0.5——1ppm;有效錳易於走失,遠遠低於臨界值100ppm;有效銅含量高於鋅、錳,但僅高於臨界值1ppm,仍屬低量;有效硼在境內酸性土壤中易於發揮其有效性能。但易於淋濕損失,旱地低於臨界值0.5ppm,水稻土更低於旱地,致作物常見花而不實。縣內還有38749畝青麻砂泥田,潛育層氧化還原電位低,土壤透氣性差,明顯缺氧,影響水稻生長發育。 自然植被
因山地自然帶垂直分布變化,各處地勢、高度、坡度、坡向不同,小氣候多樣,縣域植被類型分別為北亞熱帶的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和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南北樹種兼而有之,大地域氣候、雨量、光照等條件,構成縣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境內植被平面景象,以落葉闊葉樹和馬尾松、黃山松為主,由北向南,成片常綠闊葉樹增多。立體圖景是垂直差異明顯:海拔700米以下,以馬尾松為主,次為成片杉林、竹林及其它經濟林;700——1000米,以黃山松、落葉櫟、椴、樺、山槐、化香為主;千米以上以茅栗、短柄泡、黃山松、櫟為主;孤峰頂部,風大多凍,礫土淺瘦,多為矮林、灌叢或草甸。1956年,森林覆蓋率為63.5%。隨著時間的推移,覆被率由中山向低山丘阜遞減。1976年普查,森林覆蓋率降至50.19%。1985年,森林覆蓋率升至60.3%。植被狀況
大體上分三個區域:富集區林蔭蔽日,藤蘿牽絆,尤其深山險嶺森林自然封閉,呈原始狀態,落葉積地盈尺,土壤肥沃,水源涵養好。本區分布於800米以上山場,地廣人稀,野無曠土。建縣前,本區面積佔全縣林地總面積83%;建縣後至1957年期間,仍占總面積70%左右;1957年後人口激增,公路通達,幾次開荒擴種農作物,尤其1958年大辦鋼鐵和「文化大革命」中森林管理失控,至1985年本區林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58%。疏林區以天堂、店前、冶溪、白帽等鄉為主,本區地狹人稠。次為中關、沙村及各干支流沿岸人煙集中地帶和公路延伸地帶,森林日趨疏落,土地貧瘠,荒草散生。1956年首次森林資源清查,全縣疏林地31.3萬畝,占林地總面積12%。到1985年,富集區有40%左右的面積向荒疏轉化。疏林區除零星小片人工造林外,大多呈疏林荒草景象,無林相可言,林地漸瘠,水源涵養日差。裸露區境內有天然裸露剝蝕的山地4000餘畝:包括司空山頂及其西、北坡經牛耳尖至白石坳一帶的風化土約千畝;羊角尖東坡200畝;西坪村陽坡100畝;桃園寨東坡中下段,向南經飛旗寨中下段,沿西水嶺、中關北山崗、請水寨南至韋嶺頭,東至揚沙嶺等地約2000餘畝,天堂雙峰寨、黃婆坳北陰排約400畝,均呈片狀層岩裸露或為荒禿山。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幾次毀林開荒,全縣無林山場達77萬畝,至1985年仍有26萬畝。墾地種植農作物,每年夏收後,有一個月的裸露期,時值雨季,疏鬆土壤隨暴雨沖刷而下,流失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