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生態
❶ 生態木亭子應該多高啊,請各位高人指點
看多大的亭子了,3米局方的亭子一般頂高4.5米左右,戶外亭子一定要注意壽命問題,
木塑專型材柱材屬的壁厚大於等於20MM,鋼材大於4MM.緊固為不銹鋼或鍍鋅,內鋼墊三層防腐。
如果選木塑柱材壁厚為:8MM左右,鋼材厚度2mm,材料重量會下浮40%,總體造價低。但壽命短。
北京生態木總店產品按設計要求做的亭子,壽命:30年。有機會來玉泉營的秦川北京生態木總店看看,總有一款適合您,聯系83679850
❷ 景觀施工圖中廊架、亭子、景牆的尺寸一般是多高少
3.0~.5米。
這個沒有一個死的框定,但是根據人體和平常的習慣來說,廊架一般在3.0~3.5米高即可,太高太矮都不太協調;亭子看你是什麼樣式的,不同樣式高度稍微有點區別,這個最好做3.5米以上吧;景牆2.0米~2.5米吧。我說的是個大概,實際還需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來定。
景觀施工的意思:
景觀施工簡單的講就是景觀工程的建設營造。景觀設計是建設單位和設計者的意圖、理念、風格及智慧在圖紙上的表現,而景觀施工就是把這一切在實地真實的展現出來,這是景觀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景觀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園林土方施工、園林景觀建築鋪裝施工、園林水電施工、園林綠化種植施工等。
❸ 誰知道涼亭的一般尺寸
一般公園涼亭直徑大小為4米,家庭涼亭直徑為2.5米左右,長寬在三四米的比較常見。
1、一內般的涼亭是可以訂制的容,看你需要多大尺寸,其次就是涼亭的大小也要與周邊的環境相適應。
2、涼亭的尺寸要與周邊的建築.綠化.環境及空地面積的大小想適應。
3、如是公園的涼亭,一般直徑4米左右,家庭涼亭直徑2.5米以上。
(3)亭子生態擴展閱讀:
1、涼亭,傳統木結構單體建築之一,建築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
2、因為造型輕巧,選材不拘,布設靈活而被廣泛應用在園林建築之中。常建在花園或公園中的開敞的納涼亭榭或北銘亭子,常由柱子支承屋頂建造。
3、涼亭,是人們憑借一定材料建造出來的,而材料的特性,也必然會對建築的造型風格產生影響。所以,涼亭的造型藝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所選用的材料。
4、由於各種材料性能的差異,因此,不同材料建造的涼亭,就各自帶有非常顯著的不同特色,而同時,也必然受到所用材料特性的限制。
參考鏈接:涼亭(建築類型)_網路
❹ 中國園林的亭子和日本園林亭子的區別
其實中、日的亭,最大區別就是,日本的亭子多為茅草亭、竹亭,在設計風格和材料上,更加偏重自然氣息。
在日本古典園林中,並不十分推崇把等級制式的屋頂用在亭的建造中。亭的形態隨意,輕松。
再有,東亞建築的確從唐以來就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象日、韓等國很好地保存了唐代的建築遺風。但子所以於中國當代所見建築有所不同,便在於中國歷盡宋、明、清的發展,建築設計建造更趨於繁復,比如屋檐的起翹、色彩的飽和度上、藻井、掛落等等。
檐的形狀角度,牆的顏色都有區別。不止亭子,日本建築源於中國唐代,後世又沒有太多改進,所以唐朝的風格影響比較重。唐代後中國經歷宋元明清,風格變化較大。蘇州寒山寺就是唐代寺廟,和清代寺廟的風格皆然不同。日本東京的淺草寺也是唐代風格,和寒山寺比較象。
補充:個人覺得清代的檐,彎曲弧度較大,日本風格的較直。清代皇家園林屋檐顏色華麗,黃綠用的多,日本的素雅,黑色多。
中日兩國古典園林同屬於區別於歐洲和西亞的東方園林體系,日本園林受 中國 園林 影響 很大,兩者之間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但經過日本長期的 歷史 過濾與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徵的園林 藝術 。與中國園林在許多方面又有著區別.
中國和日本古典園林同屬於世界三大造園系統(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園林,西亞,歐洲)的東方園林體系。東方人對大 自然 的態度是同自然交朋友,在認識、了解自然的基礎上向自然索取。日本園林是在中國園林直接影響下 發展 起來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是中國古代文明在日本園林方面的體現。然而,日本在受中國文化長期熏染和滲透的過程中,也不斷經過自身的歷史過濾和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徵的園林藝術。下面就兩國古典園林形成和發展的主要特徵作出比較和分析,並就其成因進行探究。
首先,中日兩國園林按類型所屬,都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宗教園林。中國偏重於皇家和私家園林,宗教園林最弱;而日本偏重於寺院和私家園林。中國皇家園林,如現存的西苑、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一般地處中原或北方,位高權重,顯得莊重典雅、華貴大方。面積規模大,山體高聳,水面開闊,軸線明顯,建築呈現北方風格,屋角起翹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構彩畫多。私家園林的特點是面積小,文人意味濃厚,山體矮小,水面狹窄,建築體量小,屋角起翹大。中國的宗教園林個性最不明顯,多為佛家的寺院園林和道家的道觀園林。在表達上,較少體現宗教意義,更多地與儒家結合,形成以儒、道、佛結合的特徵。江南的寺觀園林更多地表現文人的詩情畫意,只是通過宗教建築、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動來突出其宗教性質。而日本的宗教園林獨立於皇家和私家園林,風格明顯,講究禪思枯意,佛意濃厚。靠園林本身塑造宗教園林的形象和氣氛,不同於中國的宗教園林。
第二,從布局形式看,中日兩國園林都是自然山水園。但中國園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園林偏向水性。中國園必有山,園可無島,而日本園必有島。從園林的構圖看,中日園林皆以向心式構圖與西方園林規則式形成對比。但二者之間也存在差別:中國園林軸線明顯,視覺中心較強,而日本園林的軸線較弱,平面中心意識較強。中國皇家園林和寺院園林受軸線影響較深,私家園林受中心思想影響較小。皇家園林服從於城市規劃軸線,處於城市宮殿區的北面節點,一般在軸線的後部。而園林本身也呈現出軸線的關系,如皇家園林頤和園的軸線是北宮門、後湖買賣街、須彌靈境、佛香閣、大報恩寺、南湖島、鳳凰墩。日本園林早期受軸線思想影響深,後期受中心思想影響較深。早期的軸線式園林稱為寢殿造園林和凈土園林。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堆山—園池—橋—中島—橋—中島—橋—廣庭—寢殿—後庭。中世後的弱軸線或無軸線園林如西芳寺園、天龍寺園、妙心寺園等,有些連軸線對位關系都沒有了,如皇家的桂離宮。
第三,從天人關系來看,中日園林共同定位於山水園,但兩者存在著差別,中國的山水園偏向「人型」,而日本園林偏向「天型」。所謂人型山水園,是指山水園的構成要素中,在天人關繫上偏重於人力和人文兩種人的因素。
日本古典園林,以山水為骨乾的池泉園林一直貫穿於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之中,表現天地成分的山、水、林、石一直是園林的重點。樹木的用量遠遠超過中國園林,使得日本園林顯出天然野趣。在置石上,多用伏石,表明臣服於天的思想。建築多用草頂原木,不加雕飾,極盡自然之能事。
從園林的構成要素和布局特點來看,中國園林的園林建築較多密度較大,體量較大,裝飾多而華麗,表明人力的偉大;日本園林的園林建築較少,密度較低,表明人力的弱小。在山水方面,中國園林人工假山高大,人工湖寬闊,人工味濃厚;日本園林假山低矮,人工水面小,人工味淡,自然味濃。正如園林界大師陳從周先生所說:「中國園林是人工之中見自然,日本園林是自然之中見人工。」
第四,從園林意境看,中國園林「崇文」,而日本園林「尚武」。
中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便參與造園。到了隋唐宋,文人進一步在園林中施展才華,在園林鐫刻文人烙印的程度不斷加深,文人的寫意山水園在這一 時代 成為了主流。文人直接參與園林創作成為普遍的現象,文人的山水畫、山水詩文、山水園林三門藝術達到了一體化的境界。到了元、明、清,園林往文人化的方向發展得更進一步。這一時期的江南文人輩出,加上得天獨厚的水利氣候條件,為其園林成就奠定了堅定的物質基礎。
而日本園林卻充滿著武力和殺氣。自鐮倉幕府之後,日本進入了近千年的武士統治。這一時期誕生的石庭面積狹窄,常常是滿庭白砂,一無生物,令置身其中的人始終綳緊神經,如身臨戰場一般。而大名園林更是讓人感受到日本園林尚武的氣氛。最突出表現就是大名園林中普遍建築有馬場和射箭場,成為訓練武術、展示武功的場所。
最後,從游覽方式看,中日兩國園林都有動觀和靜觀。中國園林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陳從周在《說園》中說過,園有動觀與靜觀之分,小園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日本真山水園以動觀為主,枯山水園林和茶庭則以靜觀為主,三者結合的園林則動靜結合。
中國園林以回遊型為主,日本園林則是舟游為主。中國園林不論大小,自古以來都以回遊為主,只在大園中兼用舟游,就算是巨大的湖區,如頤和園的昆明湖,仍採用回遊和舟游結合的方式。而日本園林自古以舟游為主,只是到了鐮倉時代末期,發展了回遊方式。像桂離宮,所有島嶼和陸地用路橋相連,以利回遊;在陸上和島上有許多茶室可供坐觀;乘舟進入湖中也可舟游。
中國 園林的建築和景點多,適於用園路串聯或並聯,適於回遊的形式。而日本園林的景點不多,且池島為主,適於舟游式。更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園林獨特的心游(神遊)方式,日本枯山水到室町 時代 紅極一時,賞景不需身動,只要靜坐三思即可把園景納入到心中天地,即所謂的「心游」。
以上簡單談了中日兩國古典園林的相似處和不同處,那麼,形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從兩國地理環境來看,中國位於全球最大的陸地——歐亞大陸的東部。在古代,中國的四周都有天然屏障,而在大陸內部則構成體系完整的地理單元。中國遼闊的內陸,為民族生存、 發展 與創造,提供了廣闊空間,為中華文化的創造提供了寬闊的活動舞台。日本是亞洲東部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四面環海,面積只有中國的二十六分之一。氣侯惡劣,有「火山國」和「地震國」之稱。
兩國地理環境的天壤之別,形成了中國的「內陸意識」與日本的「崇海」情結。雖然中國也有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海域,但中國畢竟是個農業大國,農業文明佔主導地位,對海洋始終有種敬畏心理,甚至恐海心理。因此,中國園林也表現出若干恐海心理。中國園林中具有很強生命力的海中三神山,其實這些「海」實際都是湖泊。即使有表現「海」情結的,其表現的旨意也已不在海,而旨在表現其「志」和某種情趣。而日本園林則對大海有著特殊的感情,大海是日本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人將對大海的深情物化在園林中,仿造海景一直是日本園林的主題之一。這也解釋了為何日本園林多為池泉園,凡園必有島,以舟游為主的特點。枯山水園林出現後,替代池泉式園林中的池泉,直接象徵茫茫的大海。
第二,從中日 社會 政治 結構來看,中國是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作為文化傳統核心的古代 哲學 ,深刻 影響 並建構了中國人特別是士大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等。中國自古以來採取的是「文制」,重視「禮樂」的熏陶教化和情感抒發。作為園林文化主體的士大夫高雅文化,以「文」取士,使中國成為一個「詩」的國家,具備「畫境文心」,並容納了完備的士大夫文化 藝術 體系。造園藝術家們往往以詩文形式作出概括,再仔細地推敲山水、亭榭、花木等每個具體景點的布置,他們追求的是「境若與詩文相融洽」。正因為是揣摩詩意構園,所以園林各景區意境也就具有寓意深遠的詩文意境,且與該園主題相互輝映。中國的園林如同山水詩、山水畫,蘊含著濃濃的詩意。
日本天皇在鐮倉以前,是集政權、軍權、財權於一身的獨裁者,鐮倉時代開始,天皇和貴族大權旁落到他們的保鏢手中,日本從此變成一個由武夫統治的社會。在鐮倉以後,始終是武士掌權,文化打上了鮮明的武家色彩,被稱為「武治」,而日本自從足利將軍開創鐮倉幕府到德川將軍建立的江戶幕府滅亡,經歷了近千年的武士統治。靠征伐廝殺而誕生的歷代武士政權所推崇的武家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如這一時期產生的石庭和大名園林正是如此,披上了濃厚的尚武色彩,甚至殺伐之氣。這也解釋了前文所述的中日兩國園林意境上體現的「崇文」和「尚武」。
在宗教信仰上,事實上,在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皆趨重現世的物質的實利主義和自己主義。宗教在中國政治機制中始終處於從屬皇權的地位,其作用是肯定皇權的合理性。因此中國的寺廟園林形似私家園林。而佛教在日本有著鮮明的政治色彩和特殊的社會地位,在長達千餘年的時間里,佛教受皇室和貴族的推崇,始終處在國教的特殊地位,獲得了廣泛而深入的發展。日本古代寺廟園林的發達也與寺廟特定的文化地位相關。古代的日本,寺廟是大陸文化引進、展示、傳播中心,也是日本文化重要的建設基地。
第三,從兩國對待神和人的關系角度來 分析 ,中國園林體現了強烈的人本精神,強調人與 自然 的融合,創造的是最佳的生態環境。而日本則是「神本」,日本園林反映了日本人對大自然虔誠的敬畏心理和遠距離欣賞的審美習慣,在大自然面前,表現出強烈的「小我意識」,這層心理障礙,將人與大自然隔開,從而也淡化了人與大自然平等相處的親和關系。出於傳統的「人本」精神,中國古典園林創造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舒適的生存環境。園內追求順應自然,著力顯示純自然的天成之美,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正如前文所述,一個是人型山水園,一個是天型山水園。
綜上所述,中日兩國古典園林雖然有著眾多相似之處,因為畢竟是同根所生;但在這眾多看似相同的地方,又有著千絲萬縷的差異,因為畢竟兩國地理環境、哲學思想、人生觀世界觀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❺ 高端涼亭一般採用什麼材質,別墅區里想做一個涼亭
私人別墅小區很多是混凝土水泥仿木涼亭,天然綠色生態涼亭,令人心情愉悅。
❻ 如何改變小區綠化布局圖來保護生態多樣性
小區的綠化布局 有兩種情況 一個是小區的房屋建設都已經設計好了或是不能改動了的 然後在空餘的地方做綠化 可以把亭子 小溪 小橋 休息區 體育鍛煉區 運動場作為一個個獨立的物品 然後擺在小區的空地上另一種情況就是各種綠化和小區的建設同時設計 使建築 綠化 生態 都融入一體 這樣的設計會比較繁瑣點當然最終的效果也會更和諧
❼ 論亭子在景觀設計中的演變過程
藝術來源於生活,園林藝術中的亭台也同樣來源於生活中的路亭、渡亭以及台榭建築等休憩設施。我們知道,園亭的歷史可追述至戰國時代,並且從那時起亭子和它的布局就與注重自然和對自然景觀之熱愛的哲學思想聯系在一起了。因此「亭子」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基本元素。亭子的設計和形式在逐漸演變中雖然有些變化,但仍保持其基本特徵:尺度小巧,對稱的、單層的、起翹的屋頂,四面開敞。在庭院、山林和偏遠寺廟的景觀中,以及自宋代以後的山水畫中亭子變得普遍起來。當遠東的影響首次滲透到法國和英國時,中國獨特的建築,包括園亭,是最早令歐洲人著迷的神奇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將以令歐洲人痴迷的「中國事物」,即後來稱為「中國藝術風格」為背景,追尋17—18世紀期間中國園亭西漸的過程。那些異國情調的物品,像瓷器、掛毯、漆品和傢具令收藏家們倍感興奮,並孕育了他們對中國事物的熱情和中國風格藝術的產生。
現代景觀設計是自然與文化、形式與功能、生態與生命的全面融合。中國的景觀設計師們在尋找著嶄新的、既是民族的又是現代的景觀設計之路。民族的設計必須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站在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筆者解讀中國傳統造園的自然精神,品評它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價值,探索現代景觀設計師應堅信的創作精神。
1中國古代的自然精神及形成背景
普列漢諾夫說:「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神本性決定的。」東西方的造園都要求自然,但中國人與西方人對自然所持的態度不同。這也造就了中西方兩種不同的造園風格。西方人信奉人定勝天的思想,人的最大願望就是控制自然、戰勝自然、征服自然。中國人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重「天道」與「人道」的統一。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尊重。
中國古人強調「與渾成等其自然」,「萬物與吾一體」,物與我與自然,交融在一起,相輔相成。這是一種深層的感情和精神上的交流。這種自然精神的形成與中國自然經濟下的地理環境、政治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西北橫亘沙漠,西南聳立高山,與外部世界的交往聯系比之希臘、羅馬要困難得多。如此與西方隔離的大陸地理環境曾給中國人以生殖繁衍之利。為農業經濟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天時地利、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使人們依賴自然、順應自然、信奉自然。這是一種統一的、有序的、和諧的整體觀念。這就形成了與西方人不同的內向文化心裡。
2傳統自然觀的危機
然而,近代以後,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西方外來文化的巨大沖擊。國門外蓄勢已久的西方現代景觀設計思潮或形式便乘虛而入,中國人不得不被西方人建立的科學體系所折服。一時間,中國大地變成了西方景觀的游樂園和博覽園,而中國詩情畫意、疊山理水的園林風貌在現代的景觀環境中已經愈來愈罕見,傳統的鄉土自然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發與沖擊。人們在享受著舒適方便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在承受著西方「破壞性建設」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因此,重新審視中國鄉土自然精神的價值,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容置疑的是中國傳統的自然觀在自然和西方文化的挑戰面前,愈來愈失去成功回應的能力。在現代景觀設計發展的過程中,西方機械化的園林風格曾風靡一時。這在房地產業里體現得最為明確,開發商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們往往啟用國外的設計機構,許多設計的效果是純粹的西方園林風格,到處是羅馬柱和歐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講究群植,花團錦綉,豪華氣派,中國傳統風格的園林藝術難覓其蹤。在其出現的初期,人們感嘆其氣派和豪華,同時,對其開敞奔放的風格手法也倍感新奇,作品中充滿著高精尖的技術美感,幾何型、簡約、對稱式的布局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圖1),使中國人耳目一新。這種風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達到了高峰。同樣,崇洋的思潮也影響了其他的園林綠化:如道路綠化、街頭小品、大型廣場(如江西南昌改建的八一廣場)等,都有了很強的西方園林色彩。今天傳統園林的風格受到嚴峻的挑戰。中國景觀在呼喚「今而中」的春天。在西方科技的強烈沖擊下,中國人不得不對籠統思維籠罩下的自然觀產生質疑。中國園林的傳統精神已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景觀的需求。今天,各個景觀項目的性質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從自然原始景觀的保留到人工生態的再造,從傳統文化的發掘到現代精神的追求,從基於理性的解析重構到基於浪漫的隨心所欲,從基於工程技術的計算論證到基於文學藝術的靈感頓悟,總之,落實在各個具體項目中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時空跨度之大、項目種類之多、呈現結果之豐富,已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景觀園林。
這一切,都讓中國人反思一個問題:中國傳統園林的自然精神是否還可以在現代景觀設計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給出的答案是:立足於本土的創新是唯一值得信賴的途徑。
3對傳統自然精神的再認識
傳統自然精神的合理性
中國園林崇尚「自然」。從老莊崇尚自然到以表現自然美為主旨的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園林的出現、發展,都貫穿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哲學觀念。這個觀念深刻影響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創作。傳統造園的自然精神強調「法天貴真」、「天趣自然」,反對成法和違背自然的人工雕鑿。這種尊重自然的觀念在今天的景觀設計中極其可貴。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人類離開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現代化的大都市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讓人們遠離了自然的真諦。
中國人自然精神里最可貴的是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即意境的表達。中國傳統園林表達出情景交融的氛圍,這在世界園林中獨辟蹊徑。它活潑而自然的處理手法營造了一種本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意境。人與自然建立了一種親和而和諧的關系,以及人對自然生命活力的深切情感(圖3)。因此中國人的自然觀絕對不是對自然的簡單模仿。在景觀中放上一兩座中國式的亭子,堆疊假山,挖池養魚,這種簡單的符號的疊加是不可能創造意境深遠的園林景觀的。因為中國園藝師營造的是自然一樣的環境,或者說是自然感覺的表露。感覺靠園林符號的簡單堆積是無法實現的。西方僵硬、蒼白、幾何形的景園更不具備表達意涵的功能。
傳統自然園林所固有的快適性,已成為現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種源泉。今天,人類整日被圍合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裡,對自然更加留戀。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賞花飲酒,閑情雅緻,也不會產生那麼多豐富的情感。人們缺乏的是讓靈魂回歸本我的環境,而情景交融的環境才可喚醒人們心靈深處的靈魂。一句常在私下裡流露的無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足以反映出人們對回歸本我、遠離喧囂繁忙城市的渴望。城市人希望利用閑暇時間,到鄉土自然中來尋找樂趣,充實自己。當今已沒有幾人可以擁有「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的情懷了。因此,情景交融的景觀園林是都市裡的佳境。優秀的景觀設計師應洞察人的情感,體會文化與哲理的審美,其作品必需與社會單體產生更多的共鳴。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情景而不是單純的景物。意境的營造使人與景的交流和互動成為可能(圖4)。今天的景觀應使人重返「自然精神境界」,人的精神只有淋漓盡致地注入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環境,才能使對象具有擬人化的生命色彩。
❽ 農家生態園亭子起名字
幸福家園,快樂之地等,都是可以的。生態園是指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內針對城市化進程中容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強調綠地對城市的滲透力和系統性,運用生物學、生態學規律建立綠色走廊,並以此引導城市的空間布局的集自然-人文於一體的園林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