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陶溫泉
⑴ 陶山八卦橋的故事
橋是南宋鄉賢張聲道捐造的。張聲道23歲時中了二甲第一名進士,最後以刑部侍郎版致仕,在外雖有宮權闕御苑,王公宅第,但「樹高千尺,落葉歸根」,他還是告老回到了故里。為造這橋,張聲道傾囊捐了兩千兩銀子,讓陶河兩邊的百姓方便了800多年,也讓陶河兩邊的百姓景仰了800多年。
⑵ 陶山特產有什麼
陶山甘蔗:復陶山鎮境內丘陵、小制盆地和飛雲江河谷平原錯綜相間,全鎮有耕地20385畝,其中一些田地沙土富沃,適合種植甘蔗,已成傳統農業經濟作物。多時千百畝的甘蔗,成片成林,蔚為壯觀。每到農歷十月砍收後銷往各地,成為出名的陶山甘蔗。
陶山角粽:南朝齊梁間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此地,人稱陶公。陶公闢地種葯,以葯草為民驅疫療疾。自此地方百姓每逢端午,便用陶公所教的葯草煮粽,以防病健身。《江南靖士詩稿·端午陶山品粽》詩:「五日山村鮮角粽,褪繩解箬氣猶溫。淡黃應漬陶公草,膏飯舌翻香陣噴。」正是這種習俗的記載和反映。陶山角粽加工生產,已成當地農民的一種經濟產業。
⑶ 陶弘景與陶山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陶弘景(456—536),丹陽秣陵(今江蘇江寧)人,曾在南齊任諸王侍讀及太醫,憤於朝政腐敗,棄官歸隱於江蘇句容的句曲山。因此處靠近帝都,擔心被朝中發現會請他重新出山。於是又游歷江南名山大川,後來輾轉到瑞安飛雲江畔,愛上了這個小嶼山,就住在這里采葯、煉丹、行醫、著書。他替人治病,妙手回春,且不計酬金,人們無不感恩戴德,交口稱贊,都尊稱他為陶公。
⑷ 陶山的陶弘景與陶山的故事
相傳南北朝時,著名的道教學者、醫學家、政治家陶弘景,人稱 「山中宰相」,曾在瑞安陶山隱居多年,留下了許多遺跡和動人的故事。
一日,忽有一老媼拄杖登門求醫,自言是底山(沙門山)青石龍村人。陶公診脈後,采來三味草葯讓她帶回去煎服。老媼回家,葯到病除。數日後前來道謝,報以木質方印一顆,並說以後如遇久旱,可將木印在嶼山東北八角橋邊紅岩上蓋三下,底山「頭梳腦背」上即有烏雲湧起,雨便沛然而至。後遇天旱,試之果然應驗。不久,公將此印交地方長老收藏,百姓都說那個求醫送印的老媼就是沙門山的白龍娘娘。所以後來一遇天旱,人們就把通明寺內的陶公塑像抬出來祈雨。現在陶山河南村邊還留有白龍廟,廟右有陶府廟,以志紀念。
陶公在嶼山數年,繼而遷徙到沙門山,在獐兒岩(或稱麻雀岩)結草廬隱居。一個炎夏的中午,陶公身背葯簍,汗涔涔地來到十字坑的潭邊,只聽水聲潺潺,見泉水下瀉碧潭,如碎玉飛濺。他就坐在潭邊樹蔭下的青石板上歇息、納涼。這時從山仁來了一個肩挑柴擔的小夥子,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剛放下柴擔.就「卜通」一聲躍入潭裡洗澡。陶公見狀,大吃一驚,忙喊:「水太涼,快快上來!」陶公的徒弟也長嘆一聲:「不出三日當斃矣。」但樵夫卻悠閑自在地邊洗澡邊笑著說:「沒關系,請放心。」他遊了一會,上岸來了,挑柴翻嶺而去。陶公深為他的身體擔憂。不料數日後,又遇到他,他挑柴健步如飛,陶公十分驚異。樵夫說:「我日日如此,實無妨害。」陶公豁然大悟,「我陶弘景做過太醫令,行醫數十年,自以為精通醫理,竟不如山野樵夫,殊不知民間尚有強身防病之術。」自感羞愧。便順手將所采之葯,傾筐倒入飛霞嶺邊的溪澗中。說來也怪,翌年春天,這里綠草如茵,奼紫嫣紅,長滿各種葯材。附近百姓經常來此采葯,人們都稱這里為「葯齊坑」,坑頂山頭也取名「葯齊頂」。陶公聞訊,感嘆說:「豎子知其一,不知其二,豈醫理不靈哉!」師徒繼續行醫,為民除病。又一年,當地瘟疫流行,陶公急中生智,把研製好的百葯和多年煉就的丹葯投入溪水中,溪水順流而下,陶公默默祈禱:願飲到溪水的人太平無事。果然應驗得很,百姓平安無事。後來,當地人民為了紀念陶公,就把這溪水稱做「福泉」,把陶公修煉的地方改建稱做「福泉寺」了。
陶公在獐兒岩寓居不久,又搬到福泉山深處十八畝坪隱居。由於經常有人來求醫求葯,名聲愈來愈大,一直傳到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蕭衍的耳中,蕭衍原與陶弘景交情甚篤。陶公掛冠神武門,辭官在句容茅山隱居時,蕭衍(此時系雍州刺史)經常遣使問計,陶公為他出了不少好主意。現在,蕭衍已即帝位,聽說陶公在安固(即瑞安)福泉山中隱居,就派遣二位將軍來徵召他還都為相。兩將軍帶著梁武帝所賜的十斤茯苓、五斗白蜜上山。將軍說明來意後,陶公卻婉言謝絕說:「請將軍轉奏皇上,言臣歸隱山野,潛心修道,精研醫術,其志已決,求陛下勿怪。皇上饋贈甚豐,無以為報,有詩一首,聊表心意。」並隨手寫下一首詩,詩雲:「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兩位將軍無奈,只好下山,可又覺得有負聖意,難以回京繳旨,進退兩難,便跳到獐兒岩邊的深潭裡,以身殉職。黎民百姓哀念這兩位將軍的忠貞,把這潭改名為:「將軍潭」。大家都說陶公已在此成仙,又把沙門山改稱為「仙門山」。
陶弘景在嶼山、福泉山居住時,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後人為了紀念他,把嶼山改名為陶山,在陶山背建通明寺,在福泉山建福泉寺,在獐兒岩外綠溪東首建貞白祠。這些寺、祠都用陶公的字型大小命名。福泉寺外,現尚留陶公修煉道術的遺跡,稱 「煉丹岩」。福泉寺里曾留有陶公的手跡,現在僅知道上聯是:「福泉白水山山出。」陶弘景的故事一直在陶山人民口頭流傳著。
⑸ 溫州歐北車站有至陶山怎麼坐公交車
公交線路:108路 → 19路 → 瑞安3路 → 瑞安108路,全程約66.8公里
1、從甌北內汽車站步行約1.4公里,到達安瀾亭站
2、乘坐108路容,經過17站, 到達十里亭站
3、乘坐19路,經過54站, 到達周家橋站
4、乘坐瑞安3路,經過16站, 到達百好廠站
5、乘坐瑞安108路,經過35站, 到達花園村站
6、步行約1.2公里,到達陶山稅務所
公交線路:b113路 → 19路 → 瑞安3路 → 瑞安108路,全程約63.6公里
1、從甌北汽車站步行約2.0公里,到達brt環城東路口站
2、乘坐b113路,經過11站, 到達公交巴士站
3、乘坐19路,經過55站, 到達周家橋站
4、乘坐瑞安3路,經過16站, 到達百好廠站
5、乘坐瑞安108路,經過33站, 到達馬陶路口站(也可乘坐瑞安109路)
6、步行約470米,到達陶山稅務所
⑹ 蚌埠陶店小區和 陶山嘉苑是一個小區嗎
蚌埠市陶店小區地處於蚌山區迎賓大道200號附近,與陶山嘉苑地址一樣,兩者是一個小區。
⑺ 瑞安陶山好玩的地方有哪
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瑞安山水奇特,風光旖旎,風景資源占國土面積20.8%,屬旅遊資源大市。瑞安名勝古跡眾多,境內已發現史前遺址和各類文物史跡600處。擁有七大風景名勝區:寨寮溪、聖井山、梅龍溪、桐溪、銅盤島、龍井、卧龍峽;十大旅遊區點:水鄉古鎮林垟、玉海文化游覽區、江溪龍潭、白岩山、金雞山、隆山公園、山皇古寨、尖山八水、順泰梅尖、瑞安外灘;四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海樓、石棚墓、利濟醫學堂、聖井山石殿;一處國家級森林公園——花岩。全市現有七家星級旅遊飯店,九家旅行社,十六家旅遊推薦單位,並開發都市休閑游、山海生態游、文化考察游、經濟探密游等路線。
瑞安的主要旅遊景點有:
玉海樓是浙江四大著名藏書樓之一,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學者孫衣言所建,為其子孫詒讓讀書之所。孫詒讓,字仲容,是我國清代著名經學大師和大教育家,著有《周禮正義》、《墨子間詁》等30多部著作。玉海樓含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陶齋,集藏書樓、優秀民居和私家園林為一體。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利濟醫學堂是全國第一所推行改良維新、用西方辦學制度和方法的新式中醫學堂,今年通過國務院核定,成為新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光緒十一年(1885年),當時被譽為「溫州三傑」之一的瑞安人陳虯創辦了利濟醫學堂,學堂在開辦的十幾年裡,為浙南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為繼承和發展祖國傳統醫學作出了貢獻。
隆山公園是市中心山地公園,1991年始建設,林木蔥翠,環山道路四通八達,總面積20.3公頃,園內隆山塔始建於宋,重建於明,具有600多年歷史,是瑞安城的標志。
寨寮溪風景名勝區是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共擁有九大景區,其中寨寮秀溪、花岩疊翠、?門筏趣、九珠凝碧乃「寨寮四靈」。景區內瀑潭連串,灘溪蜿蜒,山林華茂,以「雲江明珠」著稱,是避暑度假的好去處。
桐溪風景名勝區是溫州市級風景名勝區,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被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譽為「欲界之仙都」。彌足珍貴的是,景區內保存了一群清初石雕像,具有較高的考古與藝術價值。
梅龍溪風景名勝區融合了人工麗湖、碧潭綠瀑、峭壁險道,山林中藏匿著奇岩怪石。風景區所在的曹村鎮堪稱「中華進士第一村」,擁有石棚墓(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教寺、曹豳墓、紗帽橋、打碗岩、聖井門台等名勝古跡,流傳著不少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聖井山風景名勝區,以浙南宗教聖地聖井山命名。聖井石殿始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是浙南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全石構建築群,石殿內有一終年不涸不溢、水質甘醇的水井,人稱「天下第一井」,聖井因此為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井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嶺鎮,海拔近千米,東、西兩坑斗艷競奇,怪石奇峰、林濤竹海、飛瀑湍流、岩洞深谷,美不勝收。景區內還有許多革命遺址,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之地。
銅盤島風景區是溫州市級風景名勝區,充滿了迷人的海洋風情,是一處以「碧海麗島、岩洞多姿、金沙漁火」為特色的海島景觀。島上擁有古炮台、射擊場、篝火晚會場所、金色的沙灘等,是游覽、海浴、度假的理想去處。
卧龍峽風景名勝區在潮基鄉瑞湖公路邊,以「諸葛村」、卧龍峽谷為主體,人文、自然景觀兼容並重,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保存有南北朝時期的岩刻、千年銀杏樹,是浙南地區諸葛亮嫡系後裔最大的聚居地。
林垟水鄉位於飛雲江入口南岸,屬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江道縱橫交錯,現有較多的古宅院建築,人文內涵豐富。南戲鼻祖高則誠紀念館、金嶸軒紀念館、「一線街」古商業區、水上文化公園及眾多宗教建築聞名遐邇。
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位於平陽坑鎮東源村。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是已知的我國惟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堪稱世界印刷術的「活化石」,完整地再現了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木活字印刷的作業場景,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最好實物明證。2008年東源村的木活字印刷術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已被國家確定為向聯合國申報的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報時以「中國木活字印刷術」為名,最終項目入選名單將於今年9月公布。
花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瑞安市西部,是瑞安市寨寮溪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溫州至百丈漈和飛雲湖國家風景名勝區之間,距瑞安市區48公里,距溫州60公里,至57省道8公里,交通便利。花岩國家森林公園以森林茂密、碧潭銀瀑而著稱,公園境內海拔大多在200-800米之間,最高峰為五雲山,海拔1026.6米。花岩、五雲山、龍門山、牛岩背等峰巒疊嶂,青翠蔥郁,群峰如屏,掛雲鎖霧,花崗岩地貌經長期水流侵蝕和岩石風化作用,造成了森林公園豐富多姿容秀美的地貌景觀,山峻坡陡,壁峭崖懸,溝壑幽深,碧潭飛瀑、奇石危岩等自然景觀。
⑻ 陶山的周圍景觀
位於陶山西側,棲幽寺村南200米處。寺內大雄寶殿於1971年拆除,尚存刻有圖案的六棱石柱兩根,唐經幢安岱廟保存。西配殿內尚有陰線刻花紋六棱石柱。殿前鍾樓保存完好,有4根八棱石柱支撐。舊縣志記載:「寺有鍾,其聲可遠聞數十里,晨鍾為肥邑美景之一。」
鍾樓東邊有一水井,即使大旱之年,井水水位不降,清澈見底。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肥城縣志》記載:「陶山幽棲寺石浮圖記,漫滅已甚,年月適缺,惟文內天作,地作,日作,年作季,知是武後時物。又(唐)開元八年,張令臣造浮圖記,在陶山幽棲寺。」據此推斷,唐玄宗時此寺已有香火。據康熙十一年《重修肥城縣志》記載:「幽棲寺在城西三十五里,創於大唐,元大定元年重修。」 位於陶山幽棲寺遺址西北約百米處。清代著名學者唐仲冕所著《岱覽》中記:「越後(蠡)扁舟至齊,止於陶,號陶朱公,即今肥城陶山也,……舊有祠,創於秦,在公之舊居處,名陶公幽棲祠。有篆碑曰: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載而下,誰可比倫。……斯從上封泰山還,聞蠡墓在此,吊書。斯者,丞相李斯也。至漢,於祠前建佛殿,去『陶公』二字,改為『幽棲寺』。即於寺內立祠祀公。一日,有老人自稱青松子對冢三笑三點額,既而手指冢口誦八言曰:『霸業朽,忠名在,此堆土,黃金塊,傳萬古,人人愛,綱常維,宇宙賴。』誦畢,化為香風不見,遂刻其語為『漢贊』。隋時移祠於冢右,曰『忠智幽棲祠』,即今之遺址是也。范蠡與越王勾踐深謀20餘年,滅吳雪會稽之恥,封為上將軍。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知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千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愛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閑行以去,止於陶……」這里的「陶」即肥城的陶山。
⑼ 請問是在陶山哪裡
什麼陶山,你是說陶朱公范蠡,商聖范蠡,越王勾踐的謀臣隱居的陶山嗎?
在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湖屯鎮棲幽寺村,是泰山的周邊旅遊點。正好是我家鄉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