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寫水庫的散文

寫水庫的散文

發布時間: 2021-02-22 12:13:51

Ⅰ 寫水庫的作文總分總300字

希望你不要在網上抄,這都是抄襲哦.寫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

Ⅱ 求 歌頌水利人的文章

流水易逝,時光荏苒,不覺從水利工作崗位退休至今已經六載有餘。在這段時日里,每當回憶起我與水利結下不解之緣,總讓我興奮不已,縈繞心頭,難以釋懷。
回憶起來,我與水利這一千古不衰,而在當代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有著十分重要地位、作用和影響力的偉大事業結下不解之緣,雖然不是我人生中固有的刻意追求,然而也絕不是無緣無故的偶然巧合。實際上從我求學開始,就建立起了我對水利的一份特殊情感與關注。記得當年我手捧歷史課本,就從中得知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知道了我國歷史上千百次水患災害,給千百萬黎明百姓帶來的浮屍千里,餓殍遍野的悲慘遭遇和深重苦難;懂得了水既能載舟、又能覆舟,既是造福人類和萬物生靈的千秋功臣,弄得不好也會變成 人類的罪魁禍首的深刻道理;還看到了在我國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有多少個封建王朝因為腐敗加之水患災害頻發,給無數勞苦大眾帶來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結果造成封建王朝的傾覆與更替的歷史事實。由此,在我心靈的深處,早就種下了水與人類生存繁衍,與社會發展進步相互依存、息息相關的種子。記得還是孩提時代的1954年,那時剛剛解放不久,我正在小學讀書,那年夏秋時節,長江下游出現了一次歷史罕見的大水災,到處一片汪洋,農田棵粒無收,我每天光著腳涉水到校上課,連腳趾都被泡爛了。這段水患災害的經歷,更讓我親自嘗到它的滋味,我們要時刻關心水利的烙印在我的心中也打得更深了。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我這個雖然沒有專門進水利院校進行過深造,而又長期在組織部門工作的幹部,當1985年底組織上作出決定,要調我到市水利部門擔任副職領導工作時,我二話沒說,毅然決然地服從了組織作出的安排,我與水利結緣有了實質性的跨越,緣份也賦予了新的內涵。我每天與水利打交道,經常在江海堤防、河旁岸邊摸扒滾打,直至我退休,一天也沒有離開過水利部門。這樣的人生履歷大概也就是我與水利的緣份而鑄成的吧!
俗語說「有緣千里來相會。」說到緣份,雖然無形,但魅力十足,乍看起來,是我們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一種愛慕與情感的表露。其實,它是一種可以培養與升華的東西,更是一種促使人奮發向上的動力源泉。回憶初到水利部門工作的時候,我雖然對水利事業懷有一腔特殊的感情和一心想承擔起領導者的責任,把事情做好的願望,然而卻因為水利是一份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而又沒有受過水利方面知識專門教育與培訓的我,擺在面前的猶如一張白紙,那時內心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藉助我過去工作的經驗和體會,讓我深知,做工作、辦事情,光憑對事業的熱愛和工作熱情那是遠遠不夠的,在困難面前退卻更是不可取的。現在回憶起來,那時正是憑著我與水利的那種深厚「緣份」,才給了我方向和力量,給了我虛心求教、奮發努力學習的動力。在那段日子裡,我常想,既然組織上讓我到水利部門工作,這是一種緣份,那就是只能給「緣份」添彩,而不能讓「緣份」受辱。於是我暗下決心,一方面向許多水利老前輩問這問那,吸取領導和管理水利工作方面的經驗,一方面向水利科技人員請教,掌握水利方面的術語和領導必備的水利科技知識;另一方面還找來不少水利方面的書刊雜志,經常挑燈夜讀,讓自己盡快掌握水利方面的知識,盡早進入角色。就這樣,在不長的時間里,我便很快掌握了在水利部門應該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工作要求,漸漸地使工作變得得心應手起來。在此後的日子裡,我經常與局裡的科技人員一起去農村調查水利設施情況,到江海堤防和河道疏浚工地檢查指導工作,每到一地都能道出個一、二、三、四,從來也沒有說過外行話。在深入基層、深入第一線的工作實踐中,不僅使我樹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風,更是從中學到了更多的水利方面的知識,還親自感受到了水利職工和廣大群眾,為興修水利艱苦奮斗,作出的巨大貢獻和偉大創造精神。由此也更加增添了我與水利緣份的寬度和厚度,讓我更加熱愛水利工作。為了表達我對水利事業和水利人的深厚情感,後來我還寫了一篇「可敬的人」的文章,被刊載在1997年12月23日的《人民日報》上,把水利人比喻成「為地球雕龍畫鳳的人」,熱情歌頌水利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歌頌水利人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努力創新的精神。
緣份,看起來是無形的,僅是一種情感和思想理念的代名詞,其實不然,它更是一種陶冶人們情操和品格的紐帶與載體。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水利人所共同具有的那種「艱苦奮斗、樂於奉獻、團結拼搏、奮勇爭先」的水利精神,都是因為他們與水利結成緣份而陶冶和鑄就出來的。這方面我也是有著深刻體會的。記得1991年江淮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那年,正因為我在水利部門工作,與水利有著特別密切的緣份關系的原因,從那年的7月17日開始,我隨市委、市政府領導到海安里下河地區組織和參加抗洪救災的斗爭,在那裡度過的17個日日夜夜裡,為了國家這個「家」,為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那個「家」,每天起早貪黑地和當地幹部群眾一道,沒著齊腰深的大水,填泥袋、築堤壩,守護圩口閘,經受了抗洪救災斗爭的嚴峻考驗,最後終於取得了勝利。後來我還被評為「抗洪救災先進工作者」,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參加那一次抗洪救災也可算是我一生中與水利結緣的一次最為直接而又嚴峻的考驗,我交出的是一張讓人民滿意的答卷。也就是那場考驗,使我在與水利的緣份中,思想情操和品格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洗理和升華,更加懂得水利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自己肩上的責任是何等重大,人民需要改善水利條件,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自那場洪澇災害以後,人們進行了深刻反思,全市上下掀起了新的一輪又一輪的水利建設高潮,我和我的同事們也都自覺地投身到這一高潮中去,努力作出新的貢獻。
緣份是一種情感與現實責任的融合,它更蘊涵著對美好明天的期待與追求。我到水利局工作,與水利結下不解之緣,一方面是出於對水利工作熱愛的那份感情,總是努力做好我所分工的那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我的工作職責使然。平時我十分注重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將自己與水利結緣的那份深厚感情,融合到對水利歷史與現狀的深刻了解,融合到對未來水利的創新與發展中去。尤其是1991年那場特大洪澇災害以及從災後的反思和大量的調查研究資料中,清醒地看到了當今水利投入不足,設施老化,效益衰減,水利發展跟不上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需要等嚴重現實問題,由此也激起了我對水利美好明天的不懈追求。從此我把自己的注意力劃出一部分時間擺放到為水利事業發展創新而鼓與呼的工作上來,並將它當作一份份內的大事。1994年,我撰寫了《擴大水利投入的根本出路在於深化改革——關於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適應社會性的水利投入機制的探討》一文,被水利部《政策研究》1994年第11期刊用。此後我相繼又有《開拓多方籌資渠道,加快南通水利基礎建設步伐》、《加快水利產業化進程的關鍵在人》、《水利工程管理區水土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問題及其對策》、《稅費改革對農村水利發展的利弊淺析》、《淺議加入WTO後水利行業的對策》、《南通市農業節水灌溉事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實現水利價格改革突破的難點及其對策》、《加大水利稅費徵收力度,加快水利產業發展步伐》、《「水利第一」與「第一人才」的培養》、《從理論和實踐上推動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市場水利離我們有多遠》等二十多篇調研報告和有關水利發展創新的理論探討文章,分別刊登在水利部主辦的《中國水利》、《水利發展研究》,中國水利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主辦的《水利經濟》、江蘇省水利廳主辦的《江蘇水利》以及《中國水利報》等報刊雜志上,直至我退休以後,一直為了水利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和為了它的發展創新而大力鼓與呼。在我退休前的日子裡,我還參與了《江蘇省水利發展戰略課題組》,執筆撰寫了6萬余字的《實施兩個根本轉變,加快水利發展》的課題報告,後來被省水利廳刊印成冊,在全省水利系統發行。現在回想起來,我花了那麼多的精力,寫出了那樣多為水利發展創新而鼓與呼的文章,追求水利發展的美好明天,說真的,那絕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得失所趨使,而恰恰是我與水利結為緣份的結晶。如今,我雖已退休,看到了呈現在我眼前的,正是我往日對水利未來的那份企盼與追求逐漸變成了現實:1998年長江洪澇災害以後,再次引起了黨和各級政府對水利的高度重視,不斷加大了對水利的投入;大江大河逐步得到有效治理,堤防達標工程把江海堤防建成了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水利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建立節水型社會已成風尚和人們的追求與自覺行動。緣份啊緣份,這么多年水利與我結緣份,我為水利發展創新鼓與呼,我也僅僅是向大海投了一塊石,但一石卻激起千重浪,水利快速發展的又一個春天真的終於來到了,眼前呈現的是一道新的水利風景線。我的眼睛濕潤了、模糊了。水利選擇了我,我也選擇了水利,終身無怨無悔。緣份真的讓我的心感到無限的快慰,無比的陶醉。
人生百年終有期,然而,我與水利的情緣鐵了心。只要生命不息,我將永遠珍愛與水利的緣份,熱愛水利,關心水利在創新中持續發展,讓水利在建設和諧社會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永葆青春,作出新的貢獻!

一、都江堰飽含水文化內涵
現代科學的文化觀認為:一切有利於人本身作為社會生活主體全面發展的人的活動及其成果,都可歸屬於文化。都江堰水文化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的一座豐碑,既代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物質文明,也代表著我國悠久文化的精神文明。在這里,水利工程與自然及人文景觀良性互補,融為優美的旅遊勝地,。其「天人合一」的可持續發展內涵,在世界上也是僅有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學者對此贊美不絕。水與民風、民俗、水與園林建築、水與民間傳說、水與詩詞歌賦、水與繪畫、水與散文游記、水與音樂、書法、雕塑等,在都江堰都有其豐富的內容。都江堰是歷史、文化和科學的最佳組合。在都江堰水文化中,已經樹立了以下形象:
1 水資源科學開發形象 水作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託,從一開始便與人類生活乃至文化歷史形成了一種不解之緣。都江堰建成使洪旱災害頻繁的川西平原變成了「水旱從人,世無飢謹」的魚米之鄉。都江堰渠首樞紐工程,自然位置優越,工程布置適合自然規律,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聯合運行發揮了引水、分洪、排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以歷史悠久,布局合理,經久不衰,費省效宏的特色而聞名於世。它歷經二千多年,延用至今,是舉世無雙的。都江堰不是簡單延用而已,它在二仟多年後仍煥發青春,灌溉面積由1949年的280萬畝發展到1993年突破一千萬畝, 在全國也是第一個突破一千萬畝的灌區。同時,還擔負著二仟多萬人的生活用水、流域內的工業用水、防洪、發電、環境用水等多目標、多層次用水。這表明了都江堰與時俱進的發展潛力,也表明了新中國水利科學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
2 水利工程形象,任何建築工程都是凝固的藝術,有蘊藏和孕育文化的功能,在都江堰灌區有現代的壩、渠、閘、橋、水庫、渡槽、涵洞等,也有傳統的廟宇亭台、橋、碑刻等各種形式建築。可體現歷史性水利工程所特有的風格與形象。如黑龍灘賦講:「清泉唱豐收贊歌,飢餓之鄉,列全國糧倉。窮鄉僻壤,變聚寶之盆」,體現了水利工程(水庫)形象。
3 治水人物形象,都江堰市伏龍觀有治水先驅李冰石像(東漢石像); 二王廟有李冰塑像以及歷史上治理都江堰有功的人物塑像,例諸葛亮、吉當甫、文翁、丁寶楨等塑像;他們之中,有的為修建和擴建都江堰而丟官罷職甚至於斷頭送命。他們為國為民,興修水利, 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樹立了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光輝形象,成為後人推崇和今人學習的楷模。
4 水利藝術形象,通過文化藝術手段,宣傳治水業跡和治水英雄的光輝形象。有電影《李冰》(峨影廠),電視「都江堰」、「古堰長流」。川劇《望娘灘》、京戲《千古一人》、有李冰斗江神、 除孽龍的故事、李冰顯聖、金鑼玉棍的傳說等。其它書法、繪畫、攝影不勝枚舉,通過藝術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啟迪。
5 水利法制管理形象,都江堰歷來就依法管理,早在蜀漢時期,諸葛亮在灌區九里堤頒布了《護堤令》,是為我國最早的江河管理通告,宋史【河渠志】:「大觀二年,(1108年)七月詔曰……然歲計修堰之費,敷調於民,工作之人,並緣為奸,濱江之民,困於騷動,自今如敢妄有檢計,大為工費,所剩,坐臟論。入已准自盜法,許人告。」宋朝法律規定,民不可告官,而都江堰特許民可告官,不能不說是都江堰的特殊。清設有水利府,更進一步強化了渠首管理和灌區管理。為了加強工程管理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國出台了《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規。1997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條例》由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公布實施。經過幾年的實踐,為解決執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2003年11月省人大通過了對條例的修改。通過宣傳和查處案件,強化人們水利法制意識,樹立水利執法形象,走向依法治水軌道。
6、閃光的哲學思想 都江堰在長期的發展中,它所遵循的哲學思想被清朝人吳濤精闢概括為「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都江堰水利工程處處乘勢利導,歷代因時制宜,因而經久不衰。「勢」一指岷江晝夜奔流不息之勢,一指社會背景,即對於岷江治理這件事,國家的政策和民眾的意向。「乘勢利導」是利用已經掌握的自然規律去改造自然,戰勝洪澇災害,以求得人們的安居樂業。「乘勢利導」導之以善,善者,科學性。「因時制宜」宜於生利,利者,成事易,效益大。在歷史的長河中勢在變化,時在推移,「利導」與「制宜」仍需不斷進行。

從中找點吧 希望能幫到你~~

Ⅲ 描寫江南水鄉的散文

江南美景似天堂,一江春水一波流,花紅似霞水面漂,青煙飄飄若彩雲。突聞笛聲入耳畔,一曲夢里水鄉,觸景心起相思情,醉入夢中與君共舞。
煙柳江邊岸,花紅草綠青,蝶舞花飛香,蟲鳴鳥雀聲,伊人守岸邊,觸景傷真情。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豆是相思情,情寄相思豆,請君入夢來,與君翩翩飛。
青山盪漾水面上,群山圍繞好風光,水碧魚游恰清閑,放聲歌唱波輕漾,餘音繞回千百里。請君進入良人夢,夢里是江南水鄉,岸邊風吹楊柳花,鴛鴦雙雙遨於水,風扶臉龐心甜甜。
樓台煙雨迷濛蒙,景物縹緲似仙境。登樓入閣賞風光,與君舉杯共飲酒。花葉香草滿飛飄,心與君齊共舞。心溢滿喜悅之情,獨忘自我醉於心。
雨過天晴薄霧散,夕陽西下景迷人醉。落霞輕吻天邊雲,蝶吻花心在雌蕊,與君攜手走一遭,一切皆如痴如醉。景依人情系景,心花怒放喜容顏。
笛音盡夢已繞回,恰似清夢一場醉,君不在伊人眼前,心又起相思難奈。一曲夢里水鄉一曲夢,夢魂縈繞纏綿無休止,夢醒又回到原點處,情又難傷思又難奈,不知何年何月是終數。
一江春水向東流,過往時光不復返,曾與君情甜似蜜,如今天涯兩路各茫茫。良人喚不回曾經夢,只有觸景生情睹物思人,願陪君聽一曲夢里水鄉,醉入夢中永不醒。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載,思念卻是無絕期,緣聚緣散恍若一場夢,來無影去無蹤猶如夢寐一般。千回百饒一切又回到原點,什麼都沒留下,只剩人走樓空後的凄涼與落寞。當初赤裸裸來,如今赤裸裸離去,兩袖清風什麼都不剩,一切又回歸原點,這就是所謂的原點即是起點,起點即是原點。
如今不知君在何方,這相思豆此乃人間最相思之物,種下一棵待到來年春天再發芽。

Ⅳ 描寫水的散文

一平一仄兩個簡潔而普通的音節,深深地鑲嵌在中國辭海里,似乎與天地共存,日月同庚,我無從考證,山水,在中國已經駐足了多久?也許我是一個過於傳統或民族化的人,我以為,山水之於中國,猶如血脈和生命般不可拆開。設想,我們廣袤的古大陸上若沒有山之巍巍,水之湯湯,那是何等的憾事?我甚至還固執地認為只有中國的山水才可稱之為山水,雖然我並沒有見過西方的山容水貌,但在我的想像中,那裡的山水大概也是有一些洋味的吧——這似乎嚴重不合邏輯,但我仍然堅持。就像西方的油畫比之於中國畫,寫實有餘而意境不足。也許,意境的深淺或有無便是我的頭腦中兩地山水之區別吧!宋詞里說,山是眉,水是眼。我深信不疑,並且一直為這樣的比擬贊嘆不已。在古人眼裡,山水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不然,這山水之間怎會有眉目傳情?於是,我斷定會有一段悠悠的古中國的情愫纏綿於山水之間。從此,每每出門在外,或車船跋涉,或客旅他鄉,甚至站在自家居室的陽台上,我的目光也不忘在視線所及的范圍內搜索著一些山山水水的影子,並且總能發現:遠遠的一道廓影飽蘸著蒼黛色,重重地塗抹在藍天白雲下,牽扯著我的思緒和想像。視覺上的無所羈絆漸漸地凈化為心靈上的開闊和舒展,所有為俗務而勞頓的神經就能得到一種休憩和平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自然界中,有山的地方總是有水,山水總相依。不是嗎?
你看,水在山之上為雲,山之巔為雨,山之峰為霧,山之澗為泉,山之壑為岫,山之峪為嵐,山之崖為瀑,山之根為潭。山因水的滋潤而生機勃勃,草木欣欣,愈發使人難以得見其真面目。在整肅莊重之中,憑空在天地間撐出一段陽剛之氣。而水呢,因山的呵護而嫵媚空靈,嬌柔多姿,或如緞帶般纏繞,或似輕煙般縹緲,或如碎玉般飛濺,或似明鏡般清幽。山解水意,水伴山行。猶如一對情深意切的情侶,互為知音,形影不離,心心相印。

一折山水一折詩,山水隨詩入畫屏。中國山水總是賦於更多的人文色彩,譬如中國山水畫以山水為描寫對象,乃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在國畫三大流系中,位居榜首,花鳥、人物次之。三尺絹絲,一方素箋,醇醪的墨香四溢,皴擦點染,濡寫勾畫,收無限於尺寸。其意趣發乎胸臆之中,流乎毫尖之上,溢乎紙絹之外,神韻無窮。我想,這其中絕不僅僅是藝術的魅力,更多的是山水之靈氣和精神使然吧?無怪乎廳堂樓閣也好,茅蓬陋室也罷,只需一幅墨跡橫陳,則山光水影泉林、野趣立見。
山可樵,水可漁。漁樵之樂原在山水之間也。即便漁父樵夫也會因沾染了山水之靈氣,終年浸淫於山水之間而成為擁有「無價之清風、有聲之書畫」的富翁。而也恰恰是我國春秋時代,惟有一介樵夫鍾子期,才能聽懂當朝名相俞伯牙的「巍巍乎志在高山,湯湯乎志在流水」。——知音子期賞,弦斷有誰聽!那荒山孤冢前的千古一摔,八音決裂,又演繹出人間多少流水高山的故事?
山水,更可上升為心靈之屏障。古有謫官隱者,遷客騷人,今有尋幽百姓,墨客文人,誰不鍾情於山水,惟有山光水影才能夠涵容所有的客思愁旅抑或閑情逸志、沉浮榮辱抑或進退悲歡。一切境遇或情感,都能在這里變得真實而平淡,最終歸於寧靜和淡泊。
也曾傾心地作了幾次山水游,既有名山大川,也有些無名山水,雖然寥寥可數,倒也彌足自珍。華夏的山水多不可數,譬如黃山的奇,華山的險,峨嵋的秀,青城的幽,三清的道場,普陀的佛境,三峽的神秀,桂林的婉約,瀟湘的詩情,新安的畫意……若能有幸一一拜謁,也算是人生無上之快事了!

古哲雲「上善若水,無際惟山」。山無言而壁立千仞,是為無際自高,無欲則剛也。水無形,其至柔而克剛,上潤天,下澤地,其性至靈至堅也。當我們蒙蔽塵埃的心靈在世俗和物慾中迷失方向時,不妨以山水為師、為友、為鑒、為勉,惟其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將山水藏納於胸。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於我,前者可堪,後者莫及。但這顆心早已生根於山水之間,無論前生後世,恐怕都是收不回來了。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窮邊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一過「北雪南風飛不過「的嚴關,連綿不絕的土山土嶺便突然消失了蹤影,一座座嶙峋的石峰平地崛起,峭拔玲瓏,千姿百態,遠遠望去似萬劍攢天,千樹撐雲。越近桂林,山愈峻奇,石愈靈秀,或孤峰婷婷,或峰叢連坐,森列無際。「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清徹的灕江水,曲折縈回在千山萬壑間,猶如一條長長的青羅帶,山環水轉,秀麗無比,世人交口贊譽:「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群山倒水山浮影,無山無水不入神」。

桂林是一個多山的城市,但卻不象重慶那樣山疊城高,街巷梯接,暢流的大道甚至少有象樣的坡;桂林又是頗具規模的城市,卻不似江南滬杭那樣市井輻輳,樓屋擁擠。寬逸舒展的棋盤格里鑲嵌著風格獨異的座座山峰。雖然沒有泰山的巍峨,廬山的飄逸,黃山的神奇,但它們卻有一種騰空而起,戛然而止的狂飈風格,「環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虛無海上山」。山立城內,城溶山中,城和山的結合是那樣的瀟灑不羈,那樣的自然天成。「山因城而媚,城因山益奇」,更因為繞城環山的碧水充滿了靈秀。桃花江、灕江用海水般碧綠的清流擁抱著古老的城市,綰連著碧玉簪般的點點青山,鋪陳出「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的水墨長卷。榕湖、杉湖、桂湖、寶賢湖、麗澤湖、木龍湖這些由護城河演變而來的水泊更如明珠閃爍。粼粼波光,倒映著蔥綠的古榕新柳,輕煙淡霧,蒸騰出幾多夢幻和迷離。塔映玲瓏,橋接清幽,輕舟盪月,弦歌吹春,夜幕下的兩江四湖分外的嫵媚動人。桂林是一座名滿天下的風景游覽城市,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征服了多少遊人的心。「無山不洞,無岩不奇,無石不美」,鬼斧神工,瑰麗壯觀,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山水之勝,冠絕西南」,「簪山帶水,勝紀天下」,這便是桂林獨到的豐韻,千種嬌媚,萬般風情,使桂林領盡了嶺南風騷。

桂林不但風景秀麗,而且還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置桂林郡,接著又開鑿了靈渠,引湘入漓,溝通了長江和珠江二大水系,湘桂走廊成為中原至嶺南的重要通道。三國時,吳在此設置始安郡。史書雲:「自孫吳以後,湖、廣之間,事變或生,未有不爭始安者」。中唐以後,桂林成為風景名勝之地,桂林山水不知陶醉了多少騷人墨客,嶺頭岩邊不知留下了多少詠嘆的詩篇,僅石刻、題書就留下了二千多件。唐代文學家韓愈詩開先河,「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之句繪聲繪色;宋代詩人黃庭堅也津津樂道,「桂嶺環城如雁盪,平地蒼玉忽繒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萬嶂何」的感嘆情真意切。同時代的李曾伯曾寫下「桂林山川甲天下」的贊語,歷經千年終於演變成為「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廣告詞而傳流天下。陳毅元帥在《游桂林》詩中稱嘆:「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處處呈奇觀。桂林此三絕,足供一生看。春花嬌且媚,夏洪波更寬。冬雪山如畫,秋桂馨而丹。四時景物殊,氣象真萬千」……「,發出了「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的感慨。已故文史學家王力歷游勝地,興之所至,欣然命筆,揮就百字長聯:「甲天下名不虛傳,奇似黃山,幽如青島,雅同赤壁,佳似紫金,高若鷲峰,秀仿牯嶺,妙逾雁盪,古比虎丘。激動著倜儻豪情,志奮鯤鵬,思存霄漢,目空培土婁,胸滌塵埃,心曠神怡消壘塊。 冠環球人皆嚮往,振衣獨秀,探隱七星,寄傲伏波,放歌疊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賞雨花橋,賦詩蘆笛。引起了聯翩遐想,農甘隴畝,士樂縹湘,工展鴻圖,商操勝算,河清海晏慶昇平」,字字珠璣,句句菁華,旁徵博引,比興倡和,把桂林山水之奇妙,人文歷史之幽深闡發得清明透徹,揮發得淋漓盡致,神清韻麗,引人入勝。

到桂林,不能不游灕江。灕江是桂林的綠色血脈,更是展示桂林山水的天然畫廊。人稱「翡翠之路」的灕江游,起於桂林的象鼻山,止於陽朔的碧蓮峰,全程83公里,景色特別迷人:兩岸群峰挺拔多姿,似人狀物,百姿千態,而瞬息萬變更使人應接不暇。一江流水碧波回環,時而清波漣漪,山光樹影,相映成趣;時而水流湍急,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青山、綠水,怪石、險灘,深潭、飛瀑,構成了長達百里的雄奇瑰麗。盪舟其中,彷彿「人在畫中」。時當晴日,藍天白雲,山光水色共徘徊,古樹翠竹蔥郁繁茂,石壁危峰色彩斑爛,「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奇妙景象更醉人心魄。而當霽雨初歇,如煙如霰的雨霧中,「煙波迷萬壑,霧海隱千峰」,群山若隱若現,雨過天青,從雲環霧鎖中探出頭來的山峰洗刷得分外潔凈,滋潤得分外沁人心脾,一簇簇髻據螺盤,那景色就象墨跡未乾的水墨丹青。灕江之游,四季皆宜:春天桃紅滿江,綠草如茵;夏季江風送爽,澄江碧透;金秋楓林盡染,丹桂飄香,冬日銀裝素裹,江山妖嬈。世人感嘆「陽川百里盡是畫,碧蓮峰里住人家」。現代大詩人郭沫若也以「玉帶蜿蜒畫卷雄,灕江秀麗復深宏」的詩句來歌頌灕江。面對優美動人的山水奇景,恍若身在桃源洞天、神遊瑤池仙宮,意趣無窮,其樂也無窮。

難忘,桂林

在桂林這個地方呆了四年,轉眼就要離開它,或許是永別。雖然心裡感覺它不是一個可適合成就事業的地方,但確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天堂。或許我們對於它的美麗太熟悉了吧,就彷彿看久了,厭膩了。或許只有我們到了世界上其他的地方,我們才會重新發現它的美,留戀它的美。但,那份美已經只能珍藏在記憶中,漸漸褪去往昔的色彩,最後只能是一幕幕黑白的畫面。不忍心就這樣離它而去,於是,心中很想可以用數碼相機把它的美麗永遠的珍藏下來,留戀永遠吧。
我愛桂林的山山水水,它陶冶了人無限的情操,萌生了涓涓詩情。如果有個500萬像素的數碼攝像機,可以將它的美盡收眼底。即使時光變遷,即使歲月老去,我依舊可以哆哆嗦嗦的從抽屜里翻出它們,回憶這段在桂林的大學歲月,那是天堂一般美麗的地方,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段戀情誕生的地方。這在我的生命中將會永遠珍藏。
忘不了,桂林那潮濕的天氣,就彷彿女孩子瑟瑟的哭泣,潤潤的模糊了視線,天地間蒙朧的聚合在一起,眼前一顆顆晶瑩的水滴從灰色的瓦片上滴落下來,砸在石板上,濺起一片水霧。行人們各色的雨傘在雨霧中涌動著,橋頭的欄桿光滑鋥亮,一棟棟廣西特有的樓閣,默默矗立在雨水中,沐浴著。
忘不了,盛夏里,烈日當頭的暴曬,每個人都在四處躲避著陽光,地上白花花的耀眼,所有的一切彷彿都會在這里窒息。經歷了中午的酷熱,人間的水分變做了蒸汽,升到了天上,於是下午,一片烏雲驟起,狂風大作,苦了許久的萬物終於得到了一時酣暢。大雨瓢潑墜落,沖刷著大地。雨水開始落地的瞬間,孕育了半天的地熱依舊那麼熾烈。這種景象就像鐵匠們把冰水潑在了剛出爐的鐵器上,於是只覺一陣煙霧,雨水又蒸發到了半空中。
忘不了,秋季漫山遍野的稻花香。青山的臂彎中,一層層梯田,黃的絢爛奪目。人們燃燒了剩下的秸稈,一股股裊裊的白煙,便在空氣中慢慢的上升,翩翩起舞,最後擴散到遙遠的地方。在桂林的山中,時時可以看到它們懸浮在半空,把遠處的山峰點綴得就像一幅大意的山水國畫,蒙朧而縹緲,神秘而悠遠。
忘不了,大一那年,經歷了今生意義最不同的一場雪。那是在南國,在桂林盼了十幾年才降臨的瑞雪啊。雖然短暫,但卻已經把桂林打扮的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沒想到,在桂林這般嬌羞的青山綠水間,依舊可以看到北國壯闊的景象。那天,每個人都彷彿又回到了童年,四處玩起了雪,追逐嬉戲。
處在天堂,每天感受著它的美。將離去,實在不忍心讓它流逝在歲月的背影里。於是,一陣念頭萌動,我便想起了應該有個數碼照相機,帶著它走遍桂林的山山水水,讓那快門閃動的瞬間,永恆紀錄下這份不朽的美麗吧。

風景是有性格的

張曉風(台)

十一月,天氣一徑地晴著,薄涼,但一徑地晴著,天氣太好的時候我總是不安,看好風好日這樣日復一日地好下去,我說不上來地焦急。
我決心要到山裡去一趟,一個人。
說得更清楚些,一個人,一個成年的女人,活得很興頭的一個女人,既不逃避什麼,也不為了出來「散心」——恐怕反而是出來「收心」,收她散在四方的心。
一個人,帶一塊麵包,幾只黃橙,去朝山謁水。
有的風景的存在幾乎是專為了嚇人,如大峽谷,它讓你猝然發覺自己渺如微塵的身世。
有些風景又令人惆悵,如小橋流水(也許還加上一株垂柳,以及模糊的雞犬聲)它讓你發覺,本來該走得進去的世界,卻不知為什麼竟走不進去。
有些風景極安全,它不猛觸你,它不騷擾你,像羅馬街頭的噴泉,它只是風景,它只供你拍照。
但我要的是一處讓我怦然驚動的風景,像寶玉初見黛玉,不見眉眼,不見肌膚,只神情恍惚地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他又解釋道:「雖沒見過,卻看著面善,心裡倒像是遠別重逢的一般。」
我要的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山水——不管是在王維的詩里初識的,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里遇到過的,在石濤的水墨里咀嚼而成了痕的,或在魂里夢里點點滴滴一石一木蘊積而有了情的。
我要的一種風景是我可以看它也可以被它看的那種。我要一片「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的熟悉世界。
有沒有一種山水是可以與我輾轉互相注釋的?有沒有一種山水是可以與我互相印證的?

描寫山水的優美語句

1、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2、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優美的琴聲傾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靚麗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濤,是山對肆虐狂風之抗議;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對流逝歲月之記錄。

3、江水穿山破壁,氣勢洶洶奔騰而下;奔騰叫囂的江水,如瀑懸空,砰然萬里。
浩渺的江面,煙波盪漾著山形塔影。

4、優美逶迤的山嶺,蜿蜒盤旋,猶如一條正在酣睡的巨龍。俯瞰足下,白雲彌漫,環觀群 峰,雲霧繚繞,一個個山頂探出雲霧處,似朵朵芙蓉出水。

5、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多麼美妙!

6、水,那麼靈動清麗,令人神往遐思;水,那麼雄渾澎湃,充滿了無限激情。有時人稱柔情似水,有時又說咆哮奔騰,這就是水的個性。瀑布的壯麗,波濤的洶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恆。

7、山,綿延綿亘;山,險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氣勢磅礴,讓人想起五嶽;山,新奇秀麗,令人憶起峨眉…… 山,猶如令萬人敬仰的聖賢,沉穩是他的天性,不露聲色地詮釋著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肅穆,生命的庄嚴……
親,採納吧~

Ⅳ 寫水的抒情類散文500

偶爾泡起一杯濃濃的咖啡,回味著那些塵封的往事,在冷冷暖暖的感覺中,誰能夠體會那些苦澀的味道.
窗外的天空告訴我,一天又是這樣無聲無息的成為了過去.當我還在流連忘返之間,今天已經成為了昨天,昨天也就無法追尋了.
往事總是一幕幕出現在眼前,甜蜜而痛楚.殘留在空氣里的味道,總是那樣令人沉醉,無法自拔.每次醒來,總是默默細數著夢中滴落的淚水,點一支煙,揮手擦掉眼角的淚,在煙霧繚繞中看著窗外的夜空,靜靜感受著月光射入雙眸的痛楚,體味著夜色融入身體的溫度.生命中有多少事情可以後悔,有多少事情可以回味,有多少事情可以珍惜;在一步步走過來的歲月中,又有多少眼淚可以封存,有多少淚水可以化去心靈的傷痛.那些破碎而又傷感的記憶,是生命中無法享受的奢侈品,哭泣,也許是一種解脫,可是,流過淚之後,又該怎樣面對.時間不會停止,有多少事情我們無能為力,現實還是夢想,生命就如同一場游戲,我們能夠主宰嗎?
生活只是生命的一種延續,人生,其實很無奈.我們每天都面對許多選擇題或者判斷題,更難卻是應用題,取捨的過程,總是那樣艱難,多少次失落,多少次迷茫.日子還要繼續,生活不能放棄!頹廢?因為這個世界崩潰!我曾以為路是沒有盡頭的,每一段路的結尾必是另一段路的開始.可是在這里每一條路都擁有各自的軌跡,它們從未交叉,也從未連接.

Ⅵ 關於水的散文

關於水的斷想

*

鼓燊

*

*

辛稼軒曾有長短句曰:「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多年前猝然與此句子相逢,我眼前陡然開闊,胸膺內濕氣加重,許多俗世的涓塵紛紛然失了蹤影,文字和意境的美帶來精神的快感。若細論起這一句的妙處,「水隨天去」四字無疑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的確,「水」總是令我們遐想聯翩,從一滴藉助歲月的砥礪而穿石成孔的水珠,到匯就江河的涓涓細流,到浩淼無邊肆意涌動的汪洋巨濤,它們的存在總是與執著不懈、堅著積累、淵深偉大等人類探索奮斗的品德交織在一起。

今年年中,我與老友梅君去太湖之畔探幽,恰逢陰天,屹立在狹長無際的堤堰之上,彌眼翻滾著滔天濁浪,連接起似乎伸手可觸的片片灰色淫雲,個人的渺小,在那一時被宣示到了極點,那由遠而近漸次逼仄過來的水呵,蒼蒼鬱郁,彷彿流自天宇,遽然間便漫過我們的身心,無形中,我們便被淋了個精精漉漉。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那麼太湖之水呢?廣天下所有河流與湖泊之水呢?

梅君說:老弟,我來問你,你是喜歡山多一點,還是喜歡水多一些?

我的回答不假思索,水的分量在我精神內應該多過於山。

文人騷客對於水,亦是情有獨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說得是雨;「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說得是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的是雪;「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說的是雲;「平林漠漠煙如織」說的是霧;「月落烏啼霜滿天」則說的是霜。至於道說河流汪洋的,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文字所敘述的,從字面上來瞧,具備了液體、氣體、固體等不同形狀,但其本質,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一個「水」字。

這就構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水」也似乎具備「多重性格」,隨著時令季節的變換,隨著環境(太陽、晝夜等)的更改,它因之變動,它好象總能於第一時間適應環境。照此看來,水確乎稱得上我們這些生活在現實之中的社會人的老師啊。因為,最廣泛流行的關於現實的意義正在於:你應該去適應環境,而非環境來適應你。個人的力量相對整個社會大環境而言,無異於「我」之渺小面對太湖之浩大。只是,這個關於對如何「面對現實」的理解,是否真就是我們應該奉行的金科玉律?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但我對這個有趣現象所進行的思考,由此而引發了一個後果,那就是:或許我們曾一貫歌之詠之的水,也是滑頭一個,在自然界里老謀深算,左右逢源,乃一條貨真價實的變色龍呢。

水能夠做到的事情,絕大多數物質都將望塵興嘆。無論什麼形狀的容器,方型、園柱型、圓錐型或隨便什麼不規則的形狀,它都能入鄉隨俗、泰然進入。金子能么?玉石成么?無論山川再險峻,溝壑再幽深,它都可以安然隨地形而流淌,好象沒有什麼物質能阻止它的前進,遇到阻隔,它換個方向,照樣歡歡地流瀉過去。因此我老懷疑,「隨遇而安」這四個字源頭上就是用來形容水的。

行文至此,我不能不佩服大禹的慧眼,他才是第一個發現水的全部品行者呢,對於水,阻是愚方,適時疏導才為良方。至於那隻立志填海的精衛小鳥,打一開始它就走錯了方向。

而且,水的多重性格遠不止於此呢。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身。諸位,清潔身體與清潔碗盆,都離不開水。也許所有污穢的玩意,經過水或以水為載體的液體的洗刷,方得以還現清白,那麼照此看來,水應該就是所有污穢的天敵了?非也,非也!請去那些陰溝沼澤間瞧瞧吧,表面平靜或潔凈的水面下,棲息了多少污垢細菌,潛伏著多少泥漿害蟲?

嘿嘿,我不禁啞然失笑了。水在充當清潔污垢的勇士的同時,居然也擔當了藏污納垢的庇護所。這個現象不光有趣,更讓我們唏噓深思。縱觀古今中外之歷史,我們也不難看到,許多歷史人物和政府,深諳水的這些稟性,並充分發揚光大之:做勇士於明處,而藏污納垢在暗處。讓百姓們見到的,只是那些應該讓他們見到的。

但我依然不能否認,水對我們人類的好處,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

有科學實驗表明,人離開了食物可以活七天以上,一旦離了水,恐怕三天都活不過。況且,如同水域占據地球的70%一樣,我們身體的70%也是由各種水分組成。如此看來,人可真的離不開水呢。

水的溫婉和水的雄壯,代表了截然不同兩種氣質。所以我認為,曹雪芹借賈寶玉之口說的那句名言有失偏頗,賈寶玉說:女子都是水做的,而男人只配由泥巴製成。他說這句話,因為他只看到了水的溫婉氣質,卻忽略了它具有顛覆性的一面。不曉得天底下會有哪個男兒喜歡那具備雄壯氣質、天天來顛覆一下你神經的女子?

水能載舟,水亦能覆舟。這話真是道盡了自然界物質的水,和社會中平頭百姓的特質。善待自然,善待百姓,有時是一個理。百姓被逼急了會起來造反,自然被逼急了也會反抗的,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海嘯、地震、天氣變暖而引發的水災,還少么?

關於水的斷想沒個盡頭,我還是及時收筆吧。

只是,我至今都有些遺憾,為什麼屈原和老舍不約而同,都選擇了某個水域來提早結束他們未盡的生命之章呢?他們的行為,只是因為他們個人的原因么?

*

2005年12月四日夜草稿。

Ⅶ 描寫河流的優美散文,朱自清

作家念人寫的一篇抒情散文《故鄉的羅猛塘》,主題表達得有聲有色,詞句也很優美.值得一讀.

Ⅷ 名家寫水的散文

在水了這個水,它是望廬山瀑飛流直下三千尺啊,走滾滾長江東是誰呀?

Ⅸ 請問有哪些著名散文家寫的有關河流的散文

作家念人寫的一篇抒情散文《故鄉的羅猛塘》,主題表達得有聲有色,詞句也很優美。值得一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