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效應
① 水庫水文效應的介紹
水庫水文效應(hydrological effect of reservoir)指水庫與其水文因素和它們變化過程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指水庫蓄水體與其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又稱「水庫水文影響」。
② 水庫水文效應的對水文地理影響
水庫水文效應首先表現在對水文地理條件,即水象網的影響。水庫興建後,湖泊率回與水答網密度普遍增大,庫區原有森林、耕地、草場、沼澤、村落、道路等發生淹沒和浸沒,水體水文地理特性漸次由河流型向湖泊-河流型和湖泊型轉變。同時,地區內淡水貯量明顯增多。在乾旱地區尤為突出,水庫實際上成為唯一的常年性淡水水體。其次是河流天然水文過程發生急劇變化。水庫建成後,河川水文情勢變化十分復雜。大體可以把水庫影響的區域分為3個部分: 此外,水庫泥沙運動同河流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說,進入水庫的泥沙有90~95%將淤積在水庫中,使水庫水下地形發生變化。水庫泥沙的異重流現象對水庫運行具有重要影響。水庫下游由於來沙量驟減,河床侵蝕-沉積平衡發生明顯變化,多數水庫下游沖刷和侵蝕活動加劇,河岸和河底趨於不穩定狀態。入海河流,由於河流上興建水庫,常常造成入海泥沙量減少,可引起三角洲和海岸線後退。
引水區和受水區水文條件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引水量、引水距離及引水方式。規模較大的引水,對引水沿線及受水區水文條件將產生較強烈的影響。
③ 什麼是水庫效應
水庫水文效應 hydrological effect of reservoir
指水庫與其水文因素和它們變化過程之間的相互內影響.也指水庫蓄水體與容其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又稱「水庫水文影響」.
水庫是由人工改建或修建水工建築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積和一定用途(目標)的水量交換緩慢的水體.水庫與湖泊有許多相似之處.水庫既是一個自然綜合體,又是一個經濟綜合體.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調節河川徑流、防洪、供水、灌溉、發電、漁業、航運、木材浮運、旅遊、改善環境等,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意義.
④ 大型水庫常有哪些不良的生態效應
我們老師說過的,上課也講過的~我們私下聊吧……很詳細的哦
⑤ 水庫對當地氣候的影響
2 、人造地形氣候學涉及到的技術問題
人造地形氣候學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難以預見性,這是因為人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復雜的連鎖的。1992年2月23日,筆者撰寫出《三峽工程不建為宜》一文(曾投稿報刊,未能發表),該文指出:超大工程,對自然環境而言,無異於一種突發性的強烈的沖擊;其復雜的連鎖反應和後果,人類尚缺少足夠的經驗事前給以可靠的預見。對三峽工程來說,相當於把一條奔流不息數千萬年的世界第三大河,在一二十年裡突然攔腰截斷。顯然,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說他能夠預見到這種突變的全部後果;即使有人敢這樣說,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大話,不能做為決策的可靠依據。
例如,三峽工程可能改變當地及附近的地質環境,地殼的承載力將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有可能導致地震或其他有害、有利的作用。又如,三峽工程可能改變當地及很大范圍的氣候變化,季風的流動路線和降雨范圍亦可能隨之而變;乾旱的地區可能變得雨水豐沛,但是原本風調雨順的地區也可能變成缺水區。
應該指出的是,導致人造地形對氣候影響的難以預見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因為學術界對人造地形氣候學的研究尚處於剛剛起步階段。隨著對人造地形氣候學的不斷深入研究,難以預見的影響會逐漸減少,能夠預見的現象會逐漸增加。
具體來說,深入定量研究人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首先要解決參數測量問題。例如,研究水庫大壩對水汽輸送量的影響,需要在建水庫大壩之前就進行長期的河道峽谷水汽流動的測量;在建成水庫大壩之後,應該繼續長期進行該河道的水汽流動監測。顯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技術難題之一是,如何快速准確測量低層空氣(海拔500米以下,或者相對高度500米以下)中的水汽含量,包括氣態水汽的水含量和液態水汽的水含量,以及這些水汽的流動方向和流動速度。
其次要建立相應的資料庫,以及高質量的人造地形水汽流動數學模型及其相應的電子計算機模擬系統。勿庸置疑,這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舉例來說,新安江水庫大壩的風阻效應與三峽水庫大壩的風阻效應,並不僅僅與水庫大壩的物理尺寸有關,而且還與周邊環境有關,因此可能需要建立不同的數學模型。
道理很簡單,不同地區不同地理環境背景下的水庫大壩,其風阻效應對當地氣候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新安江水庫大壩位於浙江省,這里距離海岸線非常近,海風和台風對當地水汽流動和分布發揮著主導作用。對比之下,長江三峽位於中國內陸,台風的影響相對較小,從東部(沿海地區)向西部(重慶和四川盆地)輸送的水汽,其主要通道是三峽;因此在三峽修建大壩,對三峽大壩上游的水汽輸送量,必然會產生相對比較大得多的影響。
進一步說,2006年夏季重慶、四川東部等地持續高溫乾旱,長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水位持續走低(這可能是非常危險的信號),並非全部都是三峽大壩這一處人造地形的影響,應該還與橫斷山脈的怒江峽谷、瀾滄江峽谷、金沙江峽谷已經建造和正在建造的水庫大壩有關,後者甚至還起著更重要的作用。筆者曾多次撰文指出,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三江峽谷乃是中國內地水資源的咽喉命脈,從印度洋北上的水汽經孟加拉灣穿越喜馬拉雅山脈峽谷進入青藏高原,其中最重要的水汽通道,一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二就是橫斷山脈大峽谷。此外,印度洋地區的自然環境變化(例如印尼地震海嘯)和人造地形變化(沿岸城市帶熱牆效應),也在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印度洋大氣環流的走向和強度。問題是,對於上述廣闊地域的巨系統氣候變化與人造地形的關系,我們還缺少有效的手段去進行定量研究。
3 、人造地形氣候學涉及到的相關學科
眾所周知,水庫大壩的出現,不僅對氣候會產生影響,而且還對植物分布、動物分布,以及地表滑坡、地殼應力產生一系列的影響;上述影響既有相互抵消的情況,也有相互疊加的情況,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人造地形氣候學的研究難度。有鑒於此,開展人造地形氣候學的研究,在必要的時候應該邀請各學科學者進行「會診」,共同努力找到問題的症結,然後才能「對症下葯」。
舉例來說,水庫大壩建成蓄水後,由於地殼應力發生變化而觸發當地及其周邊地區地震活動加劇的情況屢屢發生。幸運的是,三峽大壩建成蓄水後,並沒有造成當地地震活動的加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了,因為地殼應力的變化往往是有一個過程的。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底,重慶市開縣天然氣井發生嚴重井噴,事故與工人操作不當有關,但是起因卻是地殼應力的增加。2005年底,歷史上很少發生地震的江西省九江地區,忽然發生5•7級地震,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06年夏季,雲南東北向的昭通地區鹽津、魯甸發生多次5級左右地震;2006年8月1日,四川省興文、長寧發生4•2級地震。在三峽水庫一東一西前後發生的地震,應該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
2006年夏季,重慶地區發生持續高溫(氣溫最高達44•5度,高溫天氣連續超過一個多月)和大面積乾旱;歷史經驗表明,某一地區如果出現異常持續高溫,有可能與地表地殼活動加劇有關,例如地表地殼應力變化導致的地熱泄漏,或者地表地殼移動產生的摩擦生熱效應。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地區原本就有著發達的地熱資源,綦江、巴南、北碚等地都有溫泉,這表明該地理區域地下存在許多地裂縫隙。
與此同時,如果長江三峽大壩的風阻效應,減少了從下游向上游的長江水汽輸送量的五分之一(源自太平洋水汽);建造在金沙江上的水庫大壩的風阻效應,減少了從下游向上游的水汽輸送量的五分之一(源自印度洋水汽);再考慮到長江支流水繫上的水庫大壩的風阻效應,以及長江流域城市熱島和城市帶熱牆的風阻效應;那麼,長江水資源總量就有可能相應減少三分之一左右(准確數字有待實測)。這不僅會對長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對長江航運造成嚴重影響,而且也會危及到上海市的生存發展。這是因為,長江水量的減少,勢必同時減少長江輸送入海的泥沙量;而入海泥沙量的減少,將使上海市的沿海岸地帶(包括浦東新區)和崇明島遭受海水的侵蝕,這種侵蝕很有可能進一步演變成為沿海岸區域的地面沉降和沉陷。凡此種種,都是人造地形氣候學所需要同時關注的相關學科的現象和問題
⑥ 水庫效應會導致污染物濃度增加嗎
大氣污染產生的原因: 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回越大。污染物在大答氣中的濃度,除了取決於排放的總量外,還同排放源高度、氣象和地形等因素有關。 污染物一進入大氣,就會稀釋擴散。風越大,大氣湍流越強,大氣越不穩定
⑦ 水庫水文效應的解釋
水庫是抄由人工改建或修建水工建築襲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積和一定用途(目標)的水量交換緩慢的水體。水庫與湖泊有許多相似之處。水庫既是一個自然綜合體,又是一個經濟綜合體。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調節河川徑流、防洪、供水、灌溉、發電、漁業、航運、木材浮運、旅遊、改善環境等,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意義。
⑧ 水庫水文效應的對其他地理因素影響
水庫建成後對庫區及周圍地區的地質地貌(特別是誘發地震)、氣候、地下水、土壤、生物版及生態系統、權社會經濟、文化、衛生防疫等多種自然和經濟要素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廣義的水文效應應當包括對上述諸方面的影響。
⑨ 大型水庫常有哪些不良的生態效應
1. 增加庫區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 興建水庫可能會誘發地震,增加庫區及附近地區地震發生的頻率。山區的水庫由於兩岸山體下部未來長期處於浸泡之中,發生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頻率會有所增加
2.造成庫區泥沙淤積 由於受水壩的攔截,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尤其是大壩和庫尾(回水的影響)淤積。
3.下游土地的土壤鹽鹼化 不斷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層土壤內的鹽分帶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鹽分和各種化學殘留物的高含量,導致了土壤鹽鹼化。
4.庫區及下游的水質惡化 庫區水面面積大,大量的水被蒸發,土壤鹽鹼化使土壤中的鹽分及化學殘留物增加,從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提高了下遊河水的含鹽量。
5.河水的水質的改變 由於水質的惡化及水流流速的減慢,使水生植物及藻類到處蔓延,不僅蒸發掉大量河水,還堵塞河道灌渠等等。這些水生植物不僅遍布灌溉渠道,還侵入了主河道。它們阻礙著灌渠的有效運行,需要經常性地採用機械或化學方法清理。這樣,又增加了灌溉系統的維護開支。
6. 對下遊河道的影響 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還可能改變下遊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造成河床被嚴重沖刷侵蝕,入河(海)口向陸地方向後退 7.由於水流靜態化導致下游血吸蟲病等流行病的發病率增加
8.移民問題和對庫區風景、文物的影響 由於水位上升使庫區被淹沒,需要進行移民。並且由於興建水庫導致庫區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被淹沒,需要進行搬遷、復原等。
9.對氣候的影響 庫區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
10.外交上的影響 在國際河流上興建的水庫,等於重新分配了水資源,間接的影響了水庫所在國家與下游國家的關系。
11、價值的損失 淹沒文物古跡或造成原有自然景觀觀賞價值的損失。
⑩ 什麼是水庫的空調效應
水的比熱是最大的,在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溫度改變小,而熱量總是從專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屬所以當夏天環境溫度高時,水庫就能吸收大量的熱量,而自身溫度改變很小,從而
使周圍溫度降低;冬天當環境溫度很低時,熱量就從水傳向環境,只要水溫低於環境,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熱量傳出來。直到所有的水結冰。你見過水庫所有的水都結冰嗎,沒有,所以冬天,水庫一直在放出熱量。這樣,水庫不就像一個空調嗎,所以稱之為空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