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線
『壹』 中國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是哪些
1978年啟動、規劃期長達73年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橫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13個省區市,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林業生態工程。目前這項跨世紀生態工程的建設已經進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萬公頃,使2100萬公頃農田實現了林網化,形成了許多縣連片、乃至跨省連片連網的大型農田防護林體系。三北防護林工程使我國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1989年我國第一個綜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業生態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開始啟動,工程建設十年來,至20世紀末已完成造林46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面積由治理前的25.5萬km2減少到21萬km2。
在我國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上,一座綠色長城正在迅速崛起,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已完成造林187萬公頃,已建成1.5萬km的海岸基於防護林帶,有林地面積達到1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67%,有效地保護了656萬公頃農田。
在廣袤的平原農業區,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已使全國795個縣基本實現了平原綠化,平原地區的林地面積增加到2.9億畝。據專家測算,生態環境的改善使糧食產量增加了15%~20%。
近年來,沙漠區不斷出現新的綠洲,全國治沙工程通過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治沙造田及低產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治理開發沙區540多萬公頃,受風沙危害嚴重的4.33億公頃農田得到綠色屏障的保護。
太行山是京、津和華北地區的天然屏障,太行山綠化工程的實施使這道天然屏障變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屏障。這項工程已在太行山區完成造林176萬公頃,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996年,我國啟動了珠江流域防護林工程、黃河中游防護林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工程等四大生態工程的建設,使我國生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構築了完善的中華大地綠色防護網路。
『貳』 當山體達到一定高度時出現的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線,它是劃分高山區景觀類型的一條重要生態界線,影響林
h.2544米的林線高度的位置不是長江三角洲,故不符合題意;
B.長江三角洲的坐標大約是專(t4°N,121°E),對應的縱坐標的屬數據大約是t444米,因此長江入海口附近地區的林線分布高度大約是t444米,故正確;
C.根據圖他的經緯度坐標和林線海拔,分析長江三角洲的坐標大約是(t4°N,121°E),對應的縱坐標的數據大約是t444米,因此長江入海口附近地區的林線分布高度大約是t444米,故不符合題意;
D.他444米的林線高度的位置不是長江三角洲,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叄』 東北林業大學生態學怎麼樣考研往年分數線是多少招生人數
一般般吧,建議女生不要靠,不好找工作
『肆』 2010東北林業大學生態學研究生錄取分數線
沒有確切的學校規定的分數線,但必須英語政治及專業課成績過了國家線,然後根據生態學專業報考人數來確定,考在這個專業考生的前30名之內都會被錄取,只是名次在後面的話有可能是自費
『伍』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學歷年的考研分數線是多少
北京林業大學不是自主劃線的學校,只有個別優勢學科,像園林等學科是自助劃專線,屬我們學校其他學科都是以國家線為分數線,只要過了線就有復試資格,生態學屬於林學院,只要過了國家線就可以,最好提前聯系老師,基本沒問題
『陸』 2015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態學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只要你過了林科大的分數線,基本上你就可以讀生態學了
『柒』 中國十大林業生態工程分別是什麼
1978年啟動、規劃期長達年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橫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13個省區市,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林業生態工程。目前這項跨世紀生態工程的建設已經進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萬公頃,使2100萬公頃農田實現了林網化,形成了許多縣連片、乃至跨省連片連網的大型農田防護林體系。三北防護林工程使我國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1989年我國第一個綜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業生態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開始啟動,工程建設十年來,至20世紀末已完成造林46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面積由治理前的25.5萬km2減少到21萬km2。
在我國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上,一座綠色長城正在迅速崛起,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已完成造林187萬公頃,已建成1.5萬km的海岸基於防護林帶,有林地面積達到1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6.7%,有效地保護了656萬公頃農田。
在廣袤的平原農業區,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已使全國795個縣基本實現了平原綠化,平原地區的林地面積增加到2.9億畝。據專家測算,生態環境的改善使糧食產量增加了15%~20%。
近年來,沙漠區不斷出現新的綠洲,全國治沙工程通過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治沙造田及低產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治理開發沙區540多萬公頃,受風沙危害嚴重的4.33億公頃農田得到綠色屏障的保護。
太行山是京、津和華北地區的天然屏障,太行山綠化工程的實施使這道天然屏障變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屏障。這項工程已在太行山區完成造林176萬公頃,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996年,我國啟動了珠江流域防護林工程、黃河中游防護林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工程等四大生態工程的建設,使我國生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構築了完善的中華大地綠色防護網路。
『捌』 林線的問題探討
概念辨析
長期以來,對高山森林上限附近植被界線的稱謂很多,定義也有較大差別,指標不夠明確,給研究工作帶來很多不便(於澎濤,2002)。
在以往的文章中,對高山森林-苔原(forest-tundra)的稱謂有高山林線(alpine timberline)、森林界限(forest limit)、森林邊界(the edge of forest)、森林上界(forest border)、森林上部界限(the upper limit of forest),甚至還有人稱高山林線以上森林(forest above treeline)、樹木線(tree-limit)和樹線(tree-line)(戴君虎,1999)。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詳細討論。
高山樹線是界定零散而直立樹木最高分布上限的假想界線。樹線邊界位置的確定帶有幾分主觀色彩,因為它依賴於對「樹木」這一術語的解釋,並且在樹線的不同樹種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長型,如樹籬型或墊狀樹叢型。
同樣,森林上限的位置,即連續森林和上部樹線地帶的界限,也要依賴於對「森林」這一術語的理解。高山林線(alpine timberline)一開始系指北美商用林的上限(Larson,1974),因其表達簡明扼要,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較常被引用的高山林線定義有以下幾種(戴君虎,1999):
第一,Griggs(1914、1938、1946)理解為:「(北美)針葉林以上、森林與草地之間的張力帶」。
第二,Wardle(1968)指出:「高山林線是指生長較好、樹冠對稱樹木的上界」。後來又補充說道:「高山林線是廣義上理解的山區樹木和森林生長的上界」(Wardle,1974)。
第三,Tranquillini(1979)的定義是:「高山林線是指郁閉林分以上,因生存而與自然艱苦抗爭的矮曲林帶,並且這些分布在上限處的低矮樹木因環境的脅迫而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又說:「這與英文文獻中的矮曲林(krummholz)相一致」。
第四,Bliss(1985)在一篇高山研究的綜述文章中提到:「高山林線是森林和高山苔原帶之間包括樹島(tree island)和矮曲林的廣闊生態過渡帶」。
第五,Holtmeier(1994)認為:「高山林線是一條或寬或窄的介於郁閉森林與樹線(treeline)之間的過渡地帶,它常常由畸形樹木組成。這一生態過渡帶中的生態條件既不同於郁閉林內部,也不同於極地和高山苔原」。
第六,Pott(1992)等在進行阿爾卑斯山的林線研究時,參考前人成果,對有關界線的劃分和術語的使用進行了討論,認為「forest line」是郁閉森林的上限。郁閉森林的蓋度在40%以上,樹高至少4~5m。樹木分布的最上限稱為「tree line」,這一界線以下不僅有邊界明顯的樹島或孤立木,還有在遺傳上仍屬於大高位芽植物的低矮樹木所組成。樹線以上還有樹木物種線(tree species line),是在遺傳上固定下來的矮曲木分布的最上限。森林線與樹線之間的張力區,可以看作是與林線(timberline)這一術語等同的過渡帶。
由此可見,林線並非是指一條界線,而是指一個過渡帶。但也應該看到,學術界歷來認為高山林線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Tranquillini,1979),除上述的過渡性林線(transitional、graal opening)外,還有一種郁閉型林線(a closed stand or a sharp line),即森林突然在林線位置停止向上爬升,使林線成為一條劃分樹林與草甸的截然界限。
綜上所述,對高山林線概念的理解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第一,應強調高山林線是劃分高山區景觀類型的一條重要的生態過渡帶;
第二,郁閉林的上限以長勢良好、樹冠對稱的樹木為界(Holtmeier,1994);
第三,對過渡型高山林線而言,它的外貌特徵是矮曲林,但樹高一般定義在2m以上(Larson,1974;Bliss,1985)。這與Slatyer和Nobel(1992)在《景觀界線》(Landscape Boundaries)中的理解相近似;
第四,各類型的高山林線都是歷史和現代諸多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戴君虎,1999)。本文所指林線為郁閉森林到樹木物種線的一個過渡帶。
上文摘自:平湖市地理教研員許婉英的博文
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帶譜中一條重要的生態界限,常稱為樹線。這條界線以下發育著以喬木為主的郁閉的森林帶;而界線以上則是無林帶,發育著灌叢或草甸常形成墊狀植物帶,在海洋性條件下有的可發育成高山苔原帶。樹線對環境臨界條件變化的反映十分敏銳,其分布高度主要取決於溫度和降水,強風的影響也很顯著。樹線通常與最熱月平均氣溫10℃的等值線相吻合(類似於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的分界線)。
在乾旱地區,樹線受水分的影響較大,林帶高度和最大降水帶高度相當。
一些低緯山地的頂部,其海拔高度和水、熱條件遠未達到針葉林的極限,仍然出現森林上限,這是由於山頂受到強風作用的結果。如:粵北南嶺山地海拔高度不超過2000米,樹線卻出現在1800米處,其下是已明顯矮化的常綠闊葉林,其上為灌叢草甸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