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型美
『壹』 美國生態型的西瓜有什麼特點
該類型原產於美國,適應於日照充裕的乾旱沙漠、草原氣候。其長勢較強,坐瓜節位高,多為晚熟品種,果型較大,中心折光糖含量為10%,抗病。一般將其作為育種材料,直接應用於生產的較少。而根據我國西瓜栽培品種類型、栽培特點的差異,可將西瓜分布區域劃分為北方多旱氣候栽培區、西北乾燥氣候栽培區、南方陰雨多濕氣候栽培區和青藏高原氣候栽培區。其中,北方多旱氣候栽培區約佔全國西瓜栽培面積的50%。
『貳』 西瓜的生態型有哪些
西瓜品種生態型的劃分,主要依據的生態因素是地理位置,即依地域的不同而劃分成不同的生態型,亦稱生態地理型。最早劃分西瓜生態型的是蘇聯作物栽培研究所福爾薩(T.B.Фypca),1965年她將蘇聯作物栽培研究所從全世界採集的2000多份西瓜樣本分為10個生態地理型:阿富汗、印度、中亞、美國、俄羅斯、東亞、西歐、外高加索、小亞(即西亞,亦稱中東)和遠東生態地理型。
1980年林德佩將中國原產及引種栽培的西瓜品種,按地理起源劃分成5個生態型:新疆、華北、東亞、俄羅斯、美國生態地理型。
1993年王堅等在《西瓜栽培與育種》一書中將中國現有的西瓜栽培品種,包括地方品種、引進品種及新育成品種,劃分成4個生態地理型:華北、東亞、美國和新疆—俄羅斯生態地理型。
現據多年的引種、育種實踐,以及對中國各地原產地方品種的觀察,林德佩建議將中國范圍內的西瓜品種劃分成3個生態地理型,即華北型(包括華北、東北)、華南型(包括華東、西南)、西北型(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並介紹國外與中國現有西瓜品種有密切關系的3個生態地理型,即日本型、美國型、俄羅斯型(《中國西瓜甜瓜》,2000)。
1.華北生態地理型產於中國黃河及其以北的西瓜品種盡屬之。包括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及東北三省,這是中國西瓜的傳統生產區,許多著名的地方品種在此形成,例如,山東省的喇嘛瓜、梨皮、三白瓜;河南省的花狸虎、手巾條、核桃紋、凍瓜;陝西省的同州(銅川)西瓜、黑油皮;北京市的黑崩筋等。
該型地處華北暖溫帶半乾旱和東北溫帶氣候條件下,其西瓜品種的特點是:植株生長勢旺,果型大(地方品種果重常達5~10kg),成熟較晚(中熟或中晚熟),耐旱、不耐濕。果皮中等厚,瓤質沙軟,過熟常空心倒瓤,較耐運、不耐貯,果實折光糖含量(亦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常分中心與邊部兩處測定,以表示西瓜的甜度,下同。)大多不高(7%~9%),籽粒較大,果形、皮色、瓤色、種皮顏色等十分多樣。
該生態型品種除產地外,只適宜往乾旱的西北地區引種栽培,不適於在陰雨多濕的南方地區種植。
2.華南生態地理型
產於中國長江及其以南地區的西瓜品種盡屬之。包括華東、華中的浙江、湖北、安徽、江蘇、江西及華南、西南各省(自治區)。該型原產地方品種很少,著名的只有上海浜瓜、浙江馬鈴瓜、江西撫州(臨川)西瓜等幾種;且地處夏季濕熱、多雨的東亞季風區和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寡照氣候條件下,其品種的特點是:植株生長勢偏弱,果型大多較小(常不超過2~4kg),成熟較早(早熟或早中熟),耐陰雨。果皮較薄,瓤質軟,不耐貯運,果實折光糖含量不高(6%~9%),籽粒中等大或較小。
該型品種與日本生態地理型實為一類,即東亞型,品種的適應性廣,引至全國各地都可種植。
3.西北生態地理型
產於中國西北的甘肅省以及寧夏、新疆、內蒙古的西瓜品種盡屬之。著名的地方品種有新疆的阿克塔吾孜(白皮瓜)、卡拉塔吾孜(黑皮瓜)、精河黑皮冬熟西瓜、阿克蘇少籽紅等,甘肅蘭州的大花皮以及蘭州大板和寧夏的紅瓜籽等籽瓜品種。
該型地處夏季乾熱、少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極端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其西瓜品種的特點是:植株生長勢旺至極旺,果型大至極大(10~15kg,個別可達40kg以上),生育期長(多在100~120d以上),坐瓜節位高,成熟晚,耐旱;果皮厚(常達1.5cm以上),瓤質粗,耐貯運,果實折光糖含量為8%~9%,籽粒大。
該型品種與中亞生態地理型為一類,故從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哈薩克等國引進俄羅斯的西瓜品種十分成功。該生態地理型品種只適於在產地區域范圍內種植,不宜引至華北和南方地區栽培。
4.日本生態地理型
產於日本及中國台灣省的西瓜品種盡屬之。著名的改良育成品種有旭大和、新大和、大和冰淇淋、富研(F1)等。
由於日本與中國華東及華南生態地理類型相似,因此該型西瓜品種的特點與華南生態地理型相同。蘇聯福爾薩(T.B.Фypca,1972)把日本型與華南型合稱為東亞生態地理型,其經濟性狀表現為:出苗至成熟的全生育期83±0.7d,平均果重3.6±0.06kg,含折光糖9.0%±0.11%,高糖類型佔34%。
該型品種適應性廣,成熟早,經改良後折光糖含量高、品質佳,因而引進中國後被廣泛種植並被用作育種材料。當前中國多數主栽品種均有該型品種親緣,如早花、伊選、京欣1號(F1)、鄭雜5號(F1)、早佳(F1)、新澄(F1)以及幾乎所有的四倍體品種。
5.美國生態地理型
產於美國東南部及墨西哥灣區和中西部各州的西瓜品種均屬之。著名品種有Charleston Gray(1954,S.Carolina)、Crimson Sweet(1964,Kansas)、Jubilee(1963,Florida),Sugar baby(1956,Oklahoma)、Klondike R-7(1937,California)等。
該型地處北美亞熱帶濕熱或乾旱,暖溫帶濕潤、乾旱、半乾旱,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下,其西瓜品種的特點是:植株生長勢強,果型大(常達9~15kg),生育期長,多為晚熟,喜光,喜熱,對肥水需求量大,常會因肥水供應不足感染果腐病和出現畸形瓜。果皮堅韌,瓤質脆,不易空心、倒瓤,耐貯運,果實折光糖含量較高(9%~11%),籽中等大或稍大。據福爾薩(T.B.Фypca,1972)報道,其經濟性狀表現為:出苗至成熟的全生育期83±0.7d,平均果重4.2±0.14kg,含折光糖9.4%±0.8%,高糖類型佔42%。
該型品種大多適應性廣,抗病力強,品質較好,果大產量高、耐貯運,在中國南、北各地西瓜產區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育成的一代雜種中晚熟品種中,幾乎都有該型品種作為親本參與,如紅優2號、金花寶、浙蜜1號等。
6.俄羅斯生態地理型
產於俄羅斯伏爾加河中下游、北高加索,烏克蘭草原地帶的西瓜品種盡屬之。中國引進的品種有蘇聯1號、蘇聯2號、蘇聯3號,以及小紅籽、美麗等。
該型地處俄羅斯溫帶草原半乾旱,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下,其西瓜品種的特點是:莖蔓生長勢旺,花器的性型常見雄花、兩性花同株,可占樣本總數的81%(福爾薩,1972),多中型果,中熟,耐旱不耐濕,喜光,瓤質脆,品質較好,果實折光糖含量較高(9%~10.5%),籽多為小型。據福爾薩(1972)報道,其經濟性狀表現為:出苗至成熟的全生育期為86±0.4d,平均單瓜重3.5±0.06kg,高糖類型佔33%。
該型品種僅適於乾旱、半乾旱地區,豐產,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新疆、寧夏、內蒙古引種和作為親本表現較好,育成品種有紅優2號等。
『叄』 環保又健康的生態型農葯是哪種
21世紀的人類社會,農業文明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階段。在防治病蟲害方面,人類已開始探索由使用化學合成農葯到無污染的生態型農葯的過渡。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化學合成農葯一直佔有主導地位,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天長日久,人們逐漸發現化學合成農葯的害大於利:1.污染環境。由於農葯的化學使用,容易使土壤板結、肥力減弱,更為嚴重的是會對人畜的飲用水源造成有毒污染。2.破壞自然的生態系統,就是在消滅害蟲的同時,往往也將各種以害蟲為食的益蟲和益鳥殺死了。「錯殺無辜」容易致使害蟲更加猖獗地繁殖。3.害蟲能夠對長期使用的一種農葯產生抗葯性,並能把這種抗葯性遺傳給下一代,這樣一代的抗葯能力比一代強,殺蟲劑的效力就顯得越來越低。據資料表明,世界上已有幾百種害蟲具有高度的抗葯性。4.殘留於農作物內的農葯逐漸積累,人畜食用後極為有害,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科學家們已開始研究製造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一代農葯——生態型農葯。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生態型農葯將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為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發揮巨大的作用。
科學家們正在研製利用昆蟲激素來防治害蟲的生態型農葯。害蟲對特定植物所散發出來的特殊氣味具有異常地偏愛,只要一聞到它所喜歡的那種氣味,就會紛紛向這種氣味聚集,然後進行排卵。人類只要生產出這種誘蟲劑,預先設計好滅蟲羅網,就能使成群結隊的害蟲死無葬身之地。
另外,如果對正在成長的害蟲施放一種「保幼激素」,就能利用害蟲的生理特性而致使害蟲死亡、滅絕。這種方法的殺蟲效果將更為明顯,對環境生態也不會造成污染。
科學家們還發現,仿造昆蟲的特殊聲音也能滅蟲。任何一種昆蟲都有聽覺或特殊感受器,這些器官可以發出信號,傳遞求偶、受到威脅等信息。如果能夠播放出模仿害蟲的聲音,便能達到驅趕和消滅害蟲的目的。
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座「蒼蠅工廠」的研究證明,經過鈷輻射的雄蠅會喪失生殖能力,把這些雄蠅放到自然界去,就能使蒼蠅自然滅種。
科學家們還在研製能使害蟲喪失繁殖能力的化學不孕劑,用這種方法也能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相信以後隨著生態型農葯的種類越來越多,使用范圍和收效也會越來越大,那時害蟲將不再猖獗,農作物產量穩定增高,人們幸福地生活在不受害蟲困擾的地球上。
『肆』 生態型的概念、立體式的概念、工廠化農業的概念
立體農業概述
關於立體農業這一學術名詞,早在20世紀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為:立體農業是「種植業、畜牧業與加工業有機聯系的綜合經營方式。」目前我國有關立體農業的定義大體有以下3種表述:
狹義的立體農業
僅指立體種植而言,是農作物復合群體在時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據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稈與矮稈、富光與耐蔭、早熟與晚熟、深根與淺根、豆科與禾本科,利用它們在生長過程中的時空差,合理地實行科學的間種、套種、混種、復種、輪種等配套種植,形成多種作物、多層次、多時序的立體交叉種植結構。
中義的立體農業
是指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進行立體種植、立體養殖或立體復合種養,並巧妙地藉助模式內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環效率、物質轉化率及第二性物質的生產量,建立多物種共棲、多層次配置、多時序交錯、多級質、能轉化的立體農業模式。
廣義的立體農業
著眼於整個大農業系統,它包括農業的廣度,即生物功能維;農業的深度,即資源開發功能維;農業的高度,即經濟增值維。它不是通常直觀的立體農業,而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與當前「循環經濟」的概念相似。
第一種概念的邊界只限於立體多層種植,是農作物輪作、間作、套作在現代農業技術下的延伸和發展,由於概念邊界過窄,局限於種植業內部的山、水、田、灘、路的多維利用,忽略了興起中的林牧(漁)、農牧(漁)復合種、養,以及庭院種、養加工,容易使立體農業同間作、套作混淆起來;第二種概念能夠反映出當代中國立體農業的本質特徵,它既有區域內垂直梯度的立體種養循環布局,又有單位面積(水體)立面空間的種養(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種概念邊界過寬,包容農、工、商綜合發展,邊界的無限延長無疑否定了立體農業本身的特點,造成與生態農業、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現代化之間的概念重疊和模糊,失去了立體農業存在價值。
生態農業
據農業專家解釋,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農業要求農業發展同其資源、環境及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強調因地、因時制宜,以便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力,適應最佳生態環境,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生態農業能合理利用和增殖農業自然資源,重視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換效率,使生物與環境之間得到最優化配置,並具有合理的農業生態經濟結構,使生態與經濟達到良性循環,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生態農業建設的主要內容有:通過調查統計掌握生態與經濟的基本情況,進行農業生態經濟系統診斷和分析,進行生態農業區劃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工程優化設計;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業經濟結構;優先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工程,合理利用與增殖農業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按照生態學原理和農業生態工程方法,從當地資源與生態環境實際出發,設計與實施適宜的生態農業模式;發展太陽能利用、小型水利水電、風力發電、沼氣等清潔能源;使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對其進行多層次綜合、循環利用,實現無污染的清潔生產;對農業生態經濟系統進行科學調控,實行現代集約化經營管理等。
工廠化農業
是設施農業的高級層次,是指在相對可控制的環境條件下,即藉助於大型溫室的工廠化農業。一般包括加熱系統、降溫系統、通風系統、遮陽系統、滴灌系統和中心控制系統等。採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實現集約高效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生產方式。主要是利用成套設施或綜合技術使種養業生產擺脫自然環境的束縛,實現全天候、反季節的企業化規模生產。主要指工廠化育秧、工廠化生產禽畜等,工廠化農業突破了養殖、種植業生產中的傳統觀念,最大限度地擺脫了自然條件的束縛。
『伍』 為進一步建設秀美、宜居的生態型環境,某村欲購買甲、乙、丙三種樹美化村莊.已知甲、乙、丙三種樹每棵的
(1)乙種樹每棵200元,丙種樹每棵300元;(2)能購買甲種樹600棵,乙種樹300棵,丙種樹100棵;(3)丙種樹最多可以購內買201棵.
解:容(1)乙種樹每棵200元,丙種樹每棵 ×200=300(元)
(2)設購買乙種樹x棵,則購買甲種樹2x棵,丙種樹(1 000-3x)棵,
根據題意,得
200×2x+200x+300(1 000-3x)=210 000,
解得x=300,∴2x=600,1 000-3x=100,
(3)設購買丙種樹y棵,則購買甲、乙兩種樹共(1 000-y)棵,根據題意,得
200(1 000-y)+300y≤210 000+10 120,
解得y≤201.2,
∵y為正整數,∴y取201.
答:(1)乙種樹每棵200元,丙種樹每棵300元;(2)能購買甲種樹600棵,乙種樹300棵,丙種樹100棵;(3)丙種樹最多可以購買201棵.
『陸』 什麼是廣西美
南寧美
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經濟區中心城市、我國西南地區連接出海通道的綜合交通樞紐到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300萬以內,城市建設用地300平方公里內在邕江南岸再建一個新南寧,實現江南、江北「比翼齊飛」南寧高鐵將建設兩主站一輔站 南寧東站將配套建成新的、全市最大的汽車客運站11月17日下午,市政府就《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修改後)》(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復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就《總體規劃》的相關內容以及市民關心的規劃問題進行了詳細介紹和回答。已完成今年保障性住房任務在新聞發布會上,市規劃局局長封寧和副局長莫桂清對南寧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問題進行回答。據悉,按照《南寧市住房保障規劃》等相關規定,今年南寧市須完成3.65萬套保障性住房。截至9月30日,南寧市已完成3.96萬套,超額完成108%。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下放封寧介紹,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同時,社會各界要大力支持,嚴格按照《總體規劃》相關規定執行。將鳳嶺南路建成快速路針對市民普遍關心的民族大道交通問題,封寧也做了相關的介紹。他說,東葛路延長線的開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族大道的壓力。按照《總體規劃》,鳳嶺南路將建成快速路,形成第二條重要的分流通道。同時還將引進和採用高科技手段,包括應用各種交通提示系統對路況進行即時播報,通過交通管理的手段來最大限度地緩解民族大道的交通壓力。城市布局:按照《總體規劃》要求,建設邕江北岸生態型城區發展帶,重點發展教育、商業、金融、旅遊等。原有的工業企業將向無污染、清潔型的要求轉變,將建成綠城一個標志性的區域,與高峰嶺、大明山形成「綠色屏蔽」。同時將向南建設邕江南邊發展帶,並為江南片區的環保設計保留了一定的容量,並將以現代物流和加工業等產業為主,創造產業發展空間,實現江南、江北「比翼齊飛」「並駕齊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要求要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在鐵路建設方面,高鐵車站建設將以南寧東站為樞紐站,並將規劃再建設一個新主站,再以南寧站為輔站,建成「兩主一輔」格局。公路建設方面,一是拓寬原先的高速公路環,主要是向東、向南發展。二是快速路建設方面,《總體規劃》提出了將建「四橫四縱」8條快速路,爭取「實現從城市內的任何一個地點,15分鍾內就可以上到快速路」。
『柒』 有哪些對於生態型社會新穎的想法
新能源汽車就是非常好的一種設想,因為在未來的社會這種交通方式是比較清潔環保的,而且相對來說成本也是比較低的。
『捌』 生態型組織結構
遵循「健康、安全、活力、發展」的理念,將廣州分為66個生態調控單元進行生態控制 ◆2005年廣州城市生態系統呈現健康狀態,2010年呈現生態城市雛形,2020年建成生態型現代化城市◆2005年GDP達4880億元,人均 G DP達6.4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達2.67萬元 ◆2020年廣州常住人口達1500萬,人均預期壽命達77歲以上,每萬人在校大學生數達500人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報道,遵循著「健康、安全、活力、發展」的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基本理念,2005年的廣州城市生態系統即呈現健康狀態,到2020年廣州城市生態系統將達到很健康水平。這是記者從昨天通過評審驗收的《廣州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劃》中獲悉的。副市長李卓彬主持了評審驗收。據悉,規劃將報市政府審批,由各個職能部門執行,今後進行城市建設時將貫徹這一規劃要求。 該規劃共投入約180萬,始於2001年8月,以2000年為基本年進行研究,去年6月主體規劃完成。昨天,來自高校、環保、規劃部門的13名專家參加了評審驗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就有8名。國家環保總局認為該規劃對全國尤其是特大城市的生態建設方向具有推廣示範作用,廈門、寧波、杭州等城市正在仿照廣州的做法進行城市生態規劃編制。 生態現狀:處於亞健康狀態 規劃編寫組長、北師大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楊志峰教授介紹了其規劃理念: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衡量標准;生態安全是指人類生產生活和健康不受生態破壞影響的保障程度,其中潛在的生態安全格局十分關鍵;健康、安全的生態城市是充滿活力的,提高活力水平是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發展即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 通過分析廣州復合生態系統承載力,選擇活力、組織結構、恢復力、生態系統功能的維持、人群健康狀況等5要素23個具體指標,劃分了病態、不健康、亞健康、健康、很健康等5個評價等級,目前,廣州城市生態系統主要處於健康和不健康之間的亞健康狀態。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從2000年起用20年左右的時間,逐步提高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構建市域生態安全空間格局,激發城市生態系統活力,培育城市強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規劃分2005年、2010年、2020年提出了三個階段目標:2004年建成全國環保模範城將為廣州生態型城市打下基礎,2005年城市生態系統呈健康狀態;2010年廣州將基本達到清潔、優美和舒適的目標,呈現生態城市雛形;2020年將建成資源消耗動態平衡、生態型、現代化、國際性濱海城市,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其中,2015年實現生態型城市藍圖,2020年實現生態型現代化城市目標。 生態格局:打通南北生態通道 根據潛在景觀生態安全格局及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以「山城田海」的自然特徵為基礎進行構建。具體而言,就是構建北部「三道綠色走廊」,打通縱貫南北的「生態大通道」,以促進生態流,並且南部的生態通道和珠江河面可將來自海洋的新鮮空氣引入市區,建立各組團間的多組「生態隔離帶」,重點保護城市綠心(萬畝果園)和南部水網地帶植被。規劃還將廣州市域生態系統劃分為三個生態區(生態管護區、生態控制區和生態重建區),21個生態亞區和66個生態調控單元。此外,規劃還制定了生態系統管育措施,比如在生態敏感地區建立固定觀測點等生態安全監測預警系統等。 資源瓶頸:非汛期水質性缺水 規劃對水、土地、大氣、能源、森林、綠地等生態支持系統中的各種資源環境進行了分析規劃。通過對廣州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瓶頸分析,能源結構、水環境、綠地和森林系統都離生態城市建設目標有一定距離,目前,廣州主要的資源瓶頸是非汛期水質性缺水,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區和花都區,若保持現有資源供給和利用方式不變,水資源將成為廣州市社會經濟建設最主要的瓶頸。若根據該規劃建設,2020年廣州除能源結構仍需調整外,廣州已滿足生態城市要求。(記者 李婧通 訊員伍 慶祿)廣州2010年前森林公園達29個 生態格局建設:2005年建成200萬畝生態公益林體系,到2010年全市建設自然保護區19個,森林公園29個,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多功能的綠色屏障。在番禺沿海地帶,將建設紅樹林風景區。201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5%,2020年達到50%。流溪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將沿河兩岸3.34萬公頃的農田建設成無公害農產品生
『玖』 生態型造景的生態造景類型
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態園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類型,多選擇觀賞價值高、多功能的園林植物,運用風景美學原理,經科學設計、合理布局,構成一個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的整體,體現多單元、多層次、多景觀的生態型。觀賞型植物群落中季相變化應用最多,園林工作者在設計中講究春花、夏葉、秋實、冬干,通過對植物的合理配置,達到四季有景。
春暖花開,許多喬灌木、花卉紛紛綻放花蕾。碧桃、迎春、白玉蘭、櫻花、榆葉梅、連翹、丁香類、綉線菊類、黃刺梅、蠟梅、猥實、錦帶花、牡丹、海棠等,奼紫妍紅地點綴著繽紛的春季。到了夏季,綠蔭片片,樹種不同,葉片色彩有嫩綠、淺綠、黃綠、灰綠、深綠、墨綠等,既給人們帶來陣陣涼爽,又展現出不同的個性,夏季開花的植物有荷花、合歡、紫薇、木槿、欒樹、珍珠梅等。秋季累累碩果,不僅增添了城市的色彩美,還增添了豐收的喜悅。觀果植物如蘋果屬、山楂、山茱萸、花楸屬、栒子屬、柿屬、莢蒾屬、南天竹、冬青、石楠等,其紅色或黃色的果實裝點著迷人的秋景。這時許多水果類樹種如柑橘、楊梅、葡萄等更是既有觀賞性又有經濟性。群落中如火如荼的秋葉更增添了秋色的魅力,有紅色或紫紅色的漆樹、黃連木、鹽膚木、火炬樹、花楸、烏桕、元寶楓、楓香、黃櫨、柿、雞爪槭、山楂、石楠、地錦、五葉地錦、三角楓等;黃色或黃褐色的銀杏、洋白蠟、無患子、鵝掌秋、欒樹、麻櫟、栓皮櫟、烏桕、五角楓、水杉、金錢松、白樺等。冬季對植物的觀賞焦點可以轉移到植物的枝幹。如干皮為紅色或紅褐色的紅瑞木、血枝棶木、杉木、馬尾松、山桃、青刺藤;干皮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樺、垂枝樺、白皮鬆、二色莓、銀白楊、毛白楊、新疆揚等;干皮為綠色的竹、梧桐;干皮為斑駁色的黃金嵌碧玉竹、碧玉嵌黃金竹、斑竹、木瓜等,而且北方冬天的樹掛也是極精彩的一景。當然,常綠樹在冬季仍呈現出生命的綠色,讓人們眼裡永遠充滿生機,有些優良的常綠樹還可以觀姿,觀花,觀果,觀葉和觀干,如雪松、龍柏、桂花、紅豆杉、白皮鬆等。眾多優秀園林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經過合理的配置呈現出迷人的景色,最突出的植物季相景觀配置的例子之一是杭州花港觀魚,春夏秋冬四季景觀變化鮮明,春有牡丹、櫻花、桃李;夏有荷花;秋有桂花、槭樹;冬有臘梅、雪松,讓遊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觀變化。
北京氣候四季分明,植物景觀的季相也很突出,體現春景的植物群落如白玉蘭+雪松—櫻花+西府海棠或紫荊—紫花地丁+嶗峪苔草或馬藺,垂柳+鵝掌秋或臭椿—女貞+丁香或紫葉桃—榆葉梅+太平花(或迎春、野薔薇、錦帶花、海洲常山)—鳶尾+二月蘭或五葉地錦;體現夏景的植物群落如圓柏+國槐+合歡—紫葉李+紫薇或石榴—平枝栒子或衛矛+蜀葵—玉簪或荷蘭菊,毛白楊+欒樹+雲杉—小葉女貞+木槿或珍珠梅—月季或美人蕉+石蒜或半枝蓮;體現秋景的植物群落柿樹或銀杏+火炬樹—白杄+金銀木或平枝栒子—大麗花+寬葉麥冬,水杉+油松+五角楓或洋白臘—白皮鬆+莢蒾屬或山楂+小花溲疏—月季+紫葉小檗或鋪地柏;體現冬季景觀的如雪松+白樺—臘梅+構骨—矮紫杉+書帶草,油松+金枝柳+銀白楊—竹類+火棘或銀芽柳—莢果蕨或三葉草。 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態結構,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質和揮發物質,達到增強人們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公園、居民區,尤其是醫院、療養院等醫療單位,應以園林植物的殺菌特性為主要評價指標,結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溫增濕、滯塵以及耐蔭性等測定指標,選擇適用於醫院型綠地的園林植物種類,如具有萜烯的松樹、具有喬柏素的柏樹,具有雪松烯的雪松,香花中的芳香植物等。
適於北京地區的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如:油松(或圓柏、側柏、雪松)+臭椿(或國槐、白玉蘭、絛柳、白蠟、欒樹)—大葉黃楊+碧桃+金銀木(或紫丁香、紫薇、紫穗槐、接骨木)—矮紫杉+風花月季(或連翹、玫瑰)—鳶尾或麥冬;華山松(或白皮鬆、雲杉、粗榧、灑金柏)+銀杏(欒樹、黃櫨、杜仲、核桃、暴馬丁香)—早園竹+海洲常山(珍珠梅、平枝栒子、構骨、黃刺玫、)—萱草+早熟禾 以園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為主要評價指標,結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吸收污染物特性等測定指標,進行分析,選擇出適於污染區綠地的園林植物。以通風較好的復層結構為主,組成抗性較強的植物群落,有效地改善重污染環境局部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效益,對人們健康有利。
適於北京地區污染企業的植物群落:污染區廠房向陽側種植模式設計:側柏(或華山松、檜柏、蜀檜、雲杉)+ 毛泡桐 (或銀杏、構樹、臭椿、流蘇、毛白楊、欒樹)—豐花月季+平枝栒子—早熟禾;污染區廠房背陰側種植模式設計金銀木(或天目瓊花、矮紫杉、珍珠梅、紫穗槐)—沙地柏(或澇峪苔草);污染區廠房與生活區隔離帶綠化植物種植模式設計: 檜柏 (或白杄、側柏)+毛白楊(或臭椿,毛泡桐、構樹)—矮紫杉+棣棠(或紫穗槐、天目瓊花、金銀木、大葉黃楊)—二月蘭(或澇峪苔草、麥冬、早熟禾)。
適於街道、公路周邊地區的植物群落:側柏+懸鈴木(國槐、銀杏、白蠟、毛泡桐)—大葉黃楊+紫丁香(或紫薇、天目瓊花、錦帶花)—早熟禾或麥冬
上述幾種種植模式設計,以抗性強的鄉土樹種為主,結合抗污性強的新優植物,既豐富了植物種類,美化了環境,又適應了粗放管理,適合污染區大面積綠化養護管理的需要。 在公園、植物園、動物園、風景名勝區,收集多種植物群落,按分類系統,或按種群生態系統排列種植,建立科普性的人工群落。植物的篩選,不僅著眼於色彩豐富的栽培品種,還應將瀕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引入園中,既可豐富景觀,又保存和利用了種質資源,激發人們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例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建有樹木園、宿根花卉園、月季園、牡丹園、木草園、紫薇園、野生果樹資源區、環保植物區、水生植物園、珍稀瀕危植物區、熱帶、亞熱帶植物展覽溫室等10餘個展區和展室。栽培植物近5000種(含品種),其中喬灌木約2000種,熱帶、亞熱帶植物1000餘種,花卉近500種(含品種),果樹、芳香、油料、中草葯、水生等植物1500餘種。在觀賞娛樂中,遊人可初步了解植物生態學、植物種群生態學、植物分類學、美學等基本科普知識,學習科學,認識自然。 特定的文化環境如歷史遺跡、紀念性園林、風景名勝、宗教寺廟、古典園林等,要求通過各種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應的文化環境氛圍,形成不同種類的文化環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從而使人們產生各種主觀感情與宏觀環境之間的景觀意識,引起共鳴和聯想。
不同的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會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和環境氣氛,如常綠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種植在一起,給人以庄嚴、肅穆的氣氛,高低不同的棕櫚與鳳尾絲蘭組合在一起,則給人以熱帶風光的感受,開闊的疏林草地,給人以開朗舒適、自由的感覺,高大的水杉、雪松則給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覺。各種植物不同的配置組合,能形成千變萬化的景境,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感受,「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這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對植物形成春光明媚景色的描述。「獨作幽簧里,彈琴復長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著名詩人王維對植物所形成的對植物「靜」的感受。
中國燦爛的文化賦予了植物抽象的,但極富於思想感情的美,即意境美。人們在欣賞植物的同時,融會了自己的思想情趣與理想哲理,將植物的形象之美人格化,並賦於一定的品質與內容,如松之堅貞不屈,梅之清標雅韻,竹之剛正不阿,蘭之幽谷品逸,菊之傲骨凌霜、操介清逸,菏之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正氣,此外還有紅豆相思、紫薇和睦、萱草忘憂、石榴多子、松柏長青、牡丹富貴、桃花幸福、翠柳惜別等。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文化內涵,是搞好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的重要方面。
如雨花台烈士陵園,北殉難處的種植設計,以松柏長青象徵革命烈士的精神永駐,風卷松濤彷彿澎湃的的革命浪潮,以春花潔白的白玉蘭象徵烈士們純潔品格和高尚情操,垂絲海棠嫣紅萬點寓意當近一代對革命烈士的緬懷之情,楓葉如丹,茶花似血啟示後代珍惜烈士鮮血換來的幸福,這樣的植物配置體現了庄嚴肅穆的主題,使遊人在遐想中達到園林美的升華。 不同的立地條件下,建設生產型人工植物群落,發展具有經濟價值的喬、灌、花、果、草、葯和苗圃基地,並與環境協調,既滿足市場的需要,又增加社會效益。如在綠地中選用乾果或高乾性果樹板栗、核桃、銀杏等;在居民區種植桃、杏、海棠等較低矮的果樹,結果後在管理人員的指引下,參與采果等富有人性化的活動。
例如:植物群落檜柏+銀杏+杜仲—接骨木+連翹+珍珠梅+枸骨—金銀花+芍葯+寬葉麥冬,以葯用植物為主,盡可能創造景觀變化。連翹春季奪目,珍珠梅夏季串串白花驅散酷暑; 金銀花、芍葯等春夏之季競相爭研;秋季銀杏渲染片林景色,果實又可入葯(為名貴中葯材),冬季檜柏蒼翠打破蕭條景象。因此,該植物群落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亦可創造一定的社會效益,為就近及遠道市民提供遊憩、觀景的場所。
『拾』 什麼是節約型,生態型,功能完善型園林綠化理念
1、「來節約型園林綠化自」顧名思義,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錢、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園林綠化模式」。節約型園林綠化就是生態化的城市綠化,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綠化。節約型園林的概念應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與環境效益;其次是滿足人們合理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自然資源與各種能源,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率;最後是以最合理的投入獲得最適宜的綜合效益。
2、生態園林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應用系統工程發展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