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政治生態
① 如何看待政治生態十大怪現象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健康成長、發展壯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黨具有極強的自我糾偏能力、自我療傷能力、自我革命能力。敢於正視問題、解決矛盾、克服不足、糾正錯誤,是我們黨的政治品質。隨著時代的發展、任務的調整、環境的變化,黨的隊伍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狀況,既要客觀承認,又要十分警惕。總的看,我們黨這支擁有8800多萬成員的隊伍本質和主流是好的,但一些長期形成的問題,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七個有之」的問題或多或少地存在,隱蔽性強、潛伏期長、傳染性大、污染面寬,影響著黨內政治生態,需要高度重視、抓緊解決。
一是「淡忘症」現象。少數幹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是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識淡忘、激情意志淡漠、學習精神淡化,存在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封建觀念、頹廢思想、消極現象、僥幸心理等問題,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五個必須」沒有遵守執行。
二是「打假球」現象。少數幹部習慣於在領導面前搞假大空,對群眾開「空頭支票」,做表面文章、搞虛假政績;談問題不講真話,說原因不講實話;做假動作,出場不出球,出工不出力;對中央要求陽奉陰違,說一套、做一套,把真經念假、好經念歪;遇到問題「低頭走」「彎彎繞」,遇到矛盾「和稀泥」「打太極」,遇到困難當「鴕鳥」、做「縮頭烏龜」;借口「不能作為」來轉移關注、掩飾無能。
三是「磨洋工」現象。少數幹部做事拖沓、效率低下,消極怠工、變相抵觸,群眾事情不求不應、不推不動、不催不辦,好事拖黃、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沒本事不會干,沒心思不想干,沒環境不能幹,沒好處不肯干,沒責任不願干,存在怠政、懶政、庸政現象;有的人不思進取、臨難思退,關鍵時刻沖不上去,最後一公里掉鏈子;有的不是向前看而是朝後看,「比差」「比丑」「比窮」「比少」「比矮」。
四是「小圈子」現象。少數幹部喜好拉山頭、樹山旗、立山門、當把頭,而另一些人熱衷於尋靠山、拜碼頭、投幫主、找老大、攀高枝,串小門、喝小酒、打小牌、傳小話,搞人身依附。一些基層單位人際關系存在劃線拉圈、選邊站隊現象,幫派多、線條復雜,一些人搞「潛規則」、織「關系網」,不是忠誠於組織而是效忠於個人,不是為了群眾福祉而是為了團伙利益。
五是「沙化」現象。有的基層組織政治生活不嚴肅、不認真、不正常、不規范,「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形同虛設;批評與自我批評搞形式,整改監督回頭看走過場;民主生活會「辣味」不夠、「甜味」十足;「咬耳扯袖、紅臉出汗」運用不夠,怕得罪人;少數幹部存在好人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分散主義傾向,會上不說、會下亂說,「大嘴巴」口無遮攔,「長舌婦」搬弄是非,熱衷於打探小道消息,沉迷於傳播不良手機信息。
六是「逆淘汰」現象。少數單位存在能乾的不如會看的、敢乾的不如敢送的現象;投機挑戰忠誠,實干敗給空談;搞利益輸送的八面玲瓏、到處吃香,埋頭苦乾的無人問津、到處碰壁。能乾的被排擠,無能的被重用,清正的被孤立,「劣幣驅逐良幣」。優勝劣汰、能上能下的風氣沒有形成。
七是「等等看」現象。一些人習慣於觀風向、看動靜,持觀望心理,看看反腐能搞多大,看看規定是不是一陣風,看看政策能挺多久,看看「打老虎」會不會掃到自己;在「紅綠燈」前磨蹭,紅燈不走綠燈也不走;借口「守住底線」裹足不前,借口「不碰紅線」退而不進,貽誤良機。
八是「挖坑」現象。少數幹部「歪嘴和尚念經」,誤讀、曲解中央精神,或出台的政策侵害群眾利益、有傷民心,或吊高胃口煽動民粹主義誤導群眾預期、挑起群眾不滿,個別幹部甚至採取極端手段、過度反應、失當行為,引發了矛盾,撕裂了黨群感情。
九是「胡作為」現象。一些人胡作非為、任性蠻干,決策缺乏科學性、論證缺乏專業性、實施缺乏可操作性,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扔下一堆爛攤子,自以為無人問責。
十是「稻草人」現象。少數幹部對《准則》《處分條例》《問責條例》不上心、不自查,不知道底線、界線、紅線在哪裡。少數基層單位對規章制度重製訂、輕落實,說在嘴上、停在紙上、掛在牆上,嚇不倒人、管不住人。少數領導幹部主體責任不主動、監督責任不到位、領導責任不落實,不念「緊箍咒」,不舞「金箍棒」。處理問題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缺乏正風肅紀、懲前毖後的效果
② 九年級政治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什麼重要意義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內小康社容會的目標任務,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目標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更高要求」的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必將促進全民族生態道德文化素質的提高。我國環境惡化遲遲不能根本好轉,這與人們的生態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關系。近些年來,我國城鄉人民的生態意識、環保觀念日益增強,參與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但生態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於人民大眾。相當多的人生態道德文化水平低下,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
我國是具有悠久生態道德文化與倫理的國家,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國率先跨入生態文明社會,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人文、民生面貌為之一新,而且必將大大加快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③ 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九上政治
1、 轉變發展觀念,培養環境保護意識。首先,要轉嫌晌變對經濟與環境二者關系的認識,從過去把後者看作前者的子系統,轉為把前者看作是後者的一個子系統,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在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只有真正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轉變發展觀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2、其次,要轉變當前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的發展觀,必須徹底扭轉經濟增長至上觀點,轉變高投入、高消察行費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適度節制的物質消費觀,減少甚至避免破壞環境,倡導有利於健康且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3、建立促進生態文明發展的體制長遠考慮,將生態文明建設切實納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體部署中。從國家層面,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和科技等手段扎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④ 政治九年級 怎樣構建和諧社會
1、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
科學發展觀就是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既是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2、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把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統籌規劃,促進環境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和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是保障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提高人口生活質量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
3、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突出的位置
4、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類生存在大自然,就必須融於大自然當中,人類要很好地生存,就必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因為我們要從自然中不斷索取,如果不按規律地加以保護,必然受到懲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進程中,必須把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治理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5、構建和諧社會要發揮區域優勢
(1)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
發揮區域優勢,在人口密集、勞動力和基礎比較好的地方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提升區域競爭力。在工業產業鏈條中,從一般加工業到機械製造業再到電子信息業和高科技產業,產業結構要由低到高發展的形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提高高端產業的比重,不斷發展高附加值的產品結構。這樣才有利於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力。
(2)推動工業重型化,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
在工業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如廣東的惠州、珠三角,東北老區等地,隨著資本密集度、技術密集度和高加工度的提高,重型裝備工業和石油化學工業成為產業升級的方向。發達國家出於競爭和比較優勢的需要,逐步向欠發達國家轉移重化工業。我們要抓住發達國家工業轉移的機遇,適時地承接轉移,發展自己,增加我們的產業結構的高度。
(3)大力提高工業化進程,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
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提高要依靠工業化,區域經濟的發展要靠工業化,要實現經濟現代化,歷史證明,工業化是必由之路。在以農業為主體的地區,必須以工業化作為導向,加速工業化,進而以工業來反哺農業,改造農業,以搞工業的方法來搞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同時是城市化的基礎,是城市化的產業支撐。城市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而逐步擴展的,而城市作為人才、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聚集地,又為工業提供便利的服務,進而推動工業化的發展。所以,在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中,工業化是核心,是推動力,因而也決定著區域經濟的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使這一地區的經濟從農業經濟為主體到以工業為主體的質的飛躍。
(4)努力解決"三農"問題,提高區域經濟的競爭力
政府引導、科學規劃、通過市場運作、產業化來支撐城鎮化機制,加大中心鎮的建設力度,大力抓好農村的"三化"建設。重點扶持偏遠山區和落後地區完成鎮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設,促進偏遠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規范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減少農村基層組織與村民之間的矛盾,使農村穩定和諧。
(5)打造"以民為本"的政府,提高區域經濟的競爭力。
必須按照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和人民滿意的要求,努力提高政府的服務意識、引導意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轉變職能,要實行"積極不幹預政策"。為企業和市場構築良好的平台,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實抓好政府機關作風建設。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述職述廉制度。努力建設一個"以民為本"的和諧政府。
此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要解決多方面的矛盾。全社會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倡導科學,文明道德,弘揚主旋律,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文化宣傳、工、青、婦等部門要通過評選"五好家庭"、"模範丈夫"、"微笑妻子"等方式、方法來構建和諧社會的最小的單元——細胞家庭。構建和諧家庭,構建和諧生活小區,構建和諧村莊(全國文明村,省級文明村,市級文明村),評選和諧單位、和諧戰線、行業、構建文明省、市、縣、鎮等等,使全社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和諧氛圍。
⑤ 九年級全一冊政治書上題目答案。
公平的含義:
公平意味著參與社會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既應承擔應分擔的責任,又能得到應得的利益。公平要求對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都要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和統一。
社會公平的主要表現:
社會公平主要表現為社會為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的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並使每個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得到自己應得的利益。
維護社會公平的意義:
維護社會公平能使社會合作取得成功,有利於社會合作的不斷延續;能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能協調社會各方面的人際關系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減少或避免社會沖突,有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
如何維護社會公平:
維護社會公平,不僅要靠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樹立社會公平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等,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
怎樣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1.遵守社會規則 2.堅持正義的標准 3.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是正義的最起碼要求 4.有正義感的人應當鄙視以不正當手段多得利益的行為。對實施非正義行為的人進行積極的勸說和制止,必要時可以自己的機智勇敢與其作斗爭。
責任是如何產生的?
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必然隨之產生一定的責任。責任是對一個人做活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產生於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為什麼說身份不同,責任不同?
不同的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不同,責任就不同。同一個人與不同的人結成不同的社會關系,就會承擔著多種社會責任。責任始於生而終於死,它涵蓋了人們生命歷程的全部。
承擔責任需付出的代價:
1.承擔責任需耗費時間,影響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2.承擔責任需承受心理壓力,耗費體力和精力影響健康。3.承擔責任會損害自己的利益。4.在危機和危險的時刻,承擔責任會危及自己的生命。
承擔責任的好處:
1.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責任,能促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2.有壓力就會有動力,承擔責任能激勵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克服種種困難,去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3.承擔責任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幫助與支持。4.承擔責任才能獲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責任中增長才幹,獲得社會的贊譽和承認。5.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
不承擔責任的後果:
一個對他人、對社會不負責人的人實際上就是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他必然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對他人的利益和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遺憾重生。
如何讓社會給我投贊成票?
1.承擔起自己的責任。①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③學會在不同的責任面前進行選擇。分清責任的主次和輕重緩急,學會統籌兼顧。2.自覺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秩序。3.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的原因:
1.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在已躋身於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2.我國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在高科技領域,我國在世界已佔有了一席之地。3.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全面推進,具有較高現代水平和強大戰鬥力的軍隊4.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共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成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緣於它的先進性。1.他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基本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把謀求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因而能過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成為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團結奮進的堅強領導核心。
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高舉這一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我們要始終不渝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嶄新局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為什麼要實行這一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與這一基本國情相適應,我們國家就必然要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根本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斷和衡量各方面工昨是非得失的標准。凡是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意義?
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這有利於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作用,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共同富裕的途徑;
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允許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實行民族自治的原因: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上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適應這一分布特點,我國在少數民族區域聚集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青少年對本民族團結應做些什麼?
我們青少年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應自覺用戶我國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做傷害民族感情的事,各民族同學平等相處,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我國人民通過什麼途徑來管理國家事務?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利屬於人民。但是,13以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國家上事務。人民代表大會就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大代表與人民的關系:
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有人民民主選舉產生,他們對人民負責,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行使國家權利,討論、決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務,同時人大代表又要受人民的監督,人民有權罷免自己不滿意的代表。
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意義:
億萬中國人民通過恩民代表制度充分行使國家權利,參與國家管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表現形式,他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
青少年應怎樣對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度?
青少年是國家的小主人,熱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應有的情感;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積極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提出建議,進到小主人的責任,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盡一份力量,是我們應有的行動。
實行民族區域組織的重要意義?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妥善的解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區域自製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自主權利,是少數民族人民真正當家做主人。實踐證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力的促進了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尾巴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不發達,主要表現在生產力水平低,教育科學技術比較落後。
為什麼說發展是硬道理?
1.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2.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3.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4.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離不開發展。5.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發展。
為什麼要進行改革?
1.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體制上的種種弊端,抑制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是經濟組織失去了應有的活力,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掃清障礙。2.通過改革,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作型,是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國家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實踐證明,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要發展必須走向世界。我國雖然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資金短缺,技術和管理落後。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更好的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中資源,才能跟緊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潮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經本國策。
為什麼要實行科教興國戰略?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速度。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②教育越來越成為提高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基礎,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③世界各國都在運籌謀略,積極調整政策,競相發展科技教育。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④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和教育的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⑤我國科技和教育的整體水平不高,制約著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實施科技興國戰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創新的意義:
①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科學的本質是創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為了提高科技的整體水平,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趕超發達國家,關鍵是靠創新。③只有把科技進步的基點放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上,才能實現我國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真正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沒有創新,就要受制於人,沒有創新,就不可能趕超發達國家。
教育創新的意義: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教育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只有不斷進行教育創新,才能造就一大批新型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教育落後的局面,提高全民族得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青少年應怎樣成為創新型人才:
①從轉變學習方式做起。②創新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中。③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是人們的普遍觀念。
我國為什麼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①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②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形式。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給資源和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影響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國資源現狀:
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對資源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再加上開發不合理,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更加劇了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干你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威脅生態平橫,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我國正確的戰略選擇。
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目的就是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實行計劃生育計劃利國利民,是每個公民的光榮職責,也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
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又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中學生怎樣為環境保護做貢獻?
我們青少年應從現在開始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⑥ 九年級上冊政治必背提綱
第1單元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責任
第1課 公平、正義——人們永恆的追求
我們嚮往公平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義:公平是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既要分擔的責任,又能得到應得到的利益。2、公平對於合作的主要作用: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主要條件,失去公平合作就難以維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
二、公平有利於社會穩定 1、社會公平的主要表現:社會為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並使每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得到應得的利益。2、維護社會公平的重要作用:(1)能促使社會合作取得成功,有利於社會合作的不斷延續。(2)能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3)能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減少或避免社會沖突,有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3、如何維護社會公平:(1)不僅要靠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位社會成員的努力。(2)樹立社會公平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等,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
為正義高歌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義和非正義行為 1、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的區分標准:凡是有利於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利於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行為,反之就是非正義行為。2、正義制度就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規則和程序。3、制度的正義性在於它的規則和程序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而制定的。4、沒有正義制度的支持,就難以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5、正義行為應得到政府、社會及人們的支持和贊揚。非正義行為阻礙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當權益,必然遭到道德的譴責或法律的制裁。
二、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首先要有強烈的規則意識。(2)要堅持正義的標准。(3)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是正義的最起碼要求。(4)要鄙視和制止非正義行為,機智勇敢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第2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責任對於你我他
一、有承諾就有責任 1、承諾有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有了承諾就有了責任。2、責任是對於一個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二、身份不同,責任不同 1、責任隨人所處的社會關系的變化而發生改變。2、認清自己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責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多種社會角色,擔負起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面對責任的選擇
一、承擔責任意味著什麼 1、承擔責任有什麼影響:(1)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影響自己一的興趣和愛好(2)要承受心理壓力,耗費體力和精力,甚至可能影響健康(3)可能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損失(4)危險和危急時刻還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聲明。2、承擔責任的重要意義:(1)能促使自己的成長和發展(2)有壓力才會有動力,能激勵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3)才能贏得被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4)才能獲得自尊和自信,增長才幹,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贊譽。
二、不承擔責任有什麼後果 1、不承擔責任、不履行義務會給個人、他人和社會都帶來種種不良後果2、一個對他人和社會不負責人的人實際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必然受到道德的譴責,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對他人或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還有受到法律制裁,遺憾終身。
讓社會投給我贊成票
一、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1、認識自己應負的各種責任,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2、從我、從現在,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負責任的習慣。3、學會在不同面前進行選擇,分清責任的主次和輕重緩急,科學安排,學會統籌兼顧,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二、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 1、社會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道德和法律是維護良好秩序的有力武器。2、每個成員都有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
三、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1、服務、奉獻社會的最有條件做到的就是服務和建設自己所在的社區。2、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好形式。3、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是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的內心需要。
第2單元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
第3課騰飛的中國巨龍
感受共和國的巨變
一、百姓生活大變遷 (1)人們飲食講營養,穿戴講漂亮,住房講寬敞,連小車也進入尋常百姓家。(2)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讀書看報,影視歌舞,運動健身。(3)人民生活實現由貧窮到溫飽,在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表現在: 1、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北京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組織,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再奪佳績)。2、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科學技術突飛猛進。3、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重大成績,國地位日益提高。
黨是我們的領路人
一、執政興國圖偉業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2、中國共產黨成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新事業的核心力量,根本原因是源於她的先進性,表現在:①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謀求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解放和幸福。③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她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3、中國共產黨為我國勾畫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二、旗幟引領前進路 1、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是不斷指引我們前進的旗幟。3、在新的征程中,我們必須始終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幟。
第4課 全面共同富裕
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
一、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現階段,我國主要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等幾種經濟成分。2、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3、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4、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5、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居於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6、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 1、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①是由我國社會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②實行這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有利於促進我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③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3、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4、判斷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准(三個有利於):①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②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③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切好「蛋糕」 共同富裕
一、分配製度的新變化 1、我國現階段的分配製度是——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分配製度。2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的好處——有利於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機製作用,極大的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二、誠實勞動 合法致富 1、共同富裕——就是允許並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2、致富要靠勤勞和智慧,要通過合法正當的方式。3、我國法律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打擊和取締非法收入。
第5課 人民當家作主
一年一度人代會
一、陽春三月看人大 1、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2、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3、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授予他們分別行使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4、政府、法院、檢察院必須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接受它的監督。5、人大和政府、法院、檢察院分工不同、職責不同,但它們的根本目標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
二、代表人民行使權力 1、人大代表能夠代表人民意願①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②人民代表對人民負責。③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監督。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力的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形式。4、青少年要熱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獨具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
一、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我國已建立起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2、民族平等互助、團結合作是我們事業勝利的基本保證。
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權 1、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2、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依照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自主的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內部事務。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妥善的解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自治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自主權利,使少數民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力的促進了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5、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維護民族關系?
第3單元關注國家的發展
第6課 走強國富民之路
發展是硬道理
一、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黨的基本路線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2、基本路線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3、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二、「一個中心」是關鍵 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經濟、政治、國防、教育等,而經濟建設是這個系統工程的核心工程。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從並服務於經濟建設。3、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4、為什麼發展是我國當前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1)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2)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3)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4)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離不開發展。(5)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發展。
講述春天的故事
一、改革——社會發展的動力 1、改革的時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閘門。2、改革的領域:改革開放由農村到城市,由經濟領域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3、改革的必要性: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體制上的種種弊端,抑制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使經濟組織失去了應有的活力,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掃清障礙4、改革的成績:通過改革①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 ②、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③使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國家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
實際證明,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5、舉身邊的事例說明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什麼。6、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改革: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不可能一帆風順,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也會涉及許多人的切身利益。為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主人翁的姿態正確對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正確對待改革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影響,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二、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1、對外開放的有效方式:發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創辦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國外承包工程、辦企業等。2、對外開放的兩種基本途徑——「引進來」和「走出去」。3、對外開放的必要性(或為什麼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要發展必須走向世界。②我國隨雖市場廣闊,勞動力豐富,但資金短缺、技術和管理落後。③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更好的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緊跟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潮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4、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對外開放: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需要我們以更積極的姿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當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們青少年應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參與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做好充分准備。
第7課 走科教興國之路
時代的選擇
一、科教興則國興 1、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②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③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國家的興衰成敗。2、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科技的發展,關鍵在人才②人才的培養主要在教育③。③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國家的興衰成敗。
二、面對競爭與差距 1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性和緊迫性:①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我國面臨日趨6激烈的國際競爭②我國科技教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從整體上看,科技和教育水平還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③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時代的正確選擇。2、科教興國戰略的主要含義:就是在整個國家的發展中,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創新是關鍵
一、科技創新 趕超一流 1、科技創新的重大作用和意義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科技創新是我國趕超發達國家的關鍵2、我國實施科技創新的重大舉措:①長遠的規劃(重點基礎研究計劃、科技攻關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973計劃、863計劃…).②重要措施(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大幅度加大科技的投入…)
二、教育創新 人才蔚出 1、教育創新的必要性:①從科技創新與教育創新的關系來說,教育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②只有不斷進行教育創新,才能改變我國教育落後的面貌,提高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2、我國教育改革的措施:①大力發展基礎教育②構建教育立交橋③實施素質教育 3、從現在做起,爭當創新型人才(要轉變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第8課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可持續發展——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存在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1、人口問題(1)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2)其他特點: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3)人口問題的負面影響:A、給資源和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B、就業壓力越來越大C、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D、影響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資源問題:(1)既是資源大國又是資源小國,資源相對短缺。(2)嚴峻性:資源相對短缺,需求量不斷增加,開發不合理,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3、環境問題:(1)基本狀況: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
二、可持續發展是正確選擇 1、我們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人口增長過快,對物質資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大,造成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破壞,而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破壞,又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生存也發展。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就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其內涵是以人為本的、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觀。
我們在行動
一、計劃生育好1、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2、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3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4、實行計劃生育利國利民,是每個公民的光榮職責,也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
二、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 1、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是我國的又一項基本國策。2、為了貫徹落實這一基本國策,我國制定了保護環境和資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採取了一系列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重大措施。3、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已初見成效: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控制,資源、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步伐加快,部分地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公民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進一步增強。4、青少年應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我們青少年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第9課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耀中華
一、五千年文明熔鑄民族魂 1、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奮斗歷程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熔鑄了偉大的民族精神。2、中國共產黨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精神。3、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在五千多年的發展史上,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 1、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2、民族精神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精神動力。3、我們為什麼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①從經濟的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②從應對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的角度來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③從抵禦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來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一、在文化建設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其重要的任務。2、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和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②必須充分挖掘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③必須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營養。④要堅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二、火炬在我們手中 1、青少年應怎樣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積極的態度自覺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②要積極參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實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⑦ 初三政治:我國生態現狀
九年級政治書53頁第二段。從總體上看------不容樂觀。
⑧ 九年級政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我國有什麼重大意義
首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出一條新型的發展道路。
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面臨著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巨大的壓力。尤其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綜合國力還不強,科技水平明顯落後,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因而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據對我國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16個行業的調查,多數大中型企業關鍵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能源綜合利用率僅為32%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十多個百分點,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發達國家高四倍多,工業排放的污染物超過發達國家的十倍以上[1]。這說明我國尚未擺脫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牢固地樹立了可持續發展思想,從體制、制度、管理、科技進步等方面建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大力開發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新科技、新能源、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轉變。大力促進和逐步建立節地節能型生態農業體系,節能節材型工業生產體系,高效降耗型綜合運輸體系,合理布局的城鎮發展體系,從而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
其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就是要使經濟的發展不能以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而是要努力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環境不斷改善和生態良性循環的協調統一。
再次,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行戰略性調整。
這種調整已經不是那種「今年瓜好賣,明年多種瓜」式的臨時的、分散的、局部的適應性調整,而是帶有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整體協調性的重大調整。它要求把生態、協調、可持續等概念引入到農村各產業、鄉鎮經濟與社會,以至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調整中,這就提出了三者聯動、互動發展的較高層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