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贛鄱
⑴ 保護生態環境的作文1000
名人文化。自古以來,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歷史文化名人群星薈萃,名人筆下的文化勝地名揚天下。有潯陽柴桑陶淵明的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王勃筆下的滕王閣美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僅有蘇東坡筆下的石鍾山,還有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潯陽樓,有修水的詩人黃庭堅開創了「江西詩派」,還
有撫州臨川的明清時期戲劇學家湯顯祖「臨川四夢」……可以這樣說,風姿綽約的鄱陽湖人文歷史文化底蘊很深厚。
鄱陽湖口山水文化(如:廬山牯嶺一夏都)、旅遊文化(如:鄱陽湖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美食文化(如:籬蒿炒臘肉)、民俗文化(如:鄱陽湖水族館、漁家民俗村和外湖釣魚場)、農耕文化(如:萬年稻作文化)等。可謂種類繁多。
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原生態文化盡管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形式多樣、風格各異,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現為:
繼承性。它們都保留著許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徵,積淀著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因素。如:湖口開湖儀式是在每年的冬天,船隻聚集在港口,老者敲三聲銅鑼,殺雞滴血,跪拜湖水,燃放鞭炮,船隻開向湖面,捕魚作業開始了;武寧的種禾更為實在,幾十個人一字排開,鼓匠師傅擊鼓發歌,眾人相和,循序前進。這些儀式都是古代生活的形象縮影。
群眾性。它們都是江西鄱湖區域勞動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進程中的集體創造。如:贛劇由於長期演出於鄱陽湖區域的廣大農村和城鎮,其舞台藝術形成的歌舞結合、歌啟舞動、舞在歌中、絲絲密扣的演出形式和古樸厚實、親切逼真、富有生活情趣的地方風格,是當地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自娛性。它們都是鄱湖廣大人民群眾自娛自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自人們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流露。如:九江地區的燈彩久負盛名,是廣泛流行並富有群眾性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形式,它是農村每年元宵節的傳統活動節目,也是民間「鬧元宵」的主要娛樂活動。
即興性:它們不強調表演程式的規范性,藝術表現因人而異,隨情而發。如:廬山號子、九江山歌(三聲腔)等,一般為口頭產生,傳承和傳播途徑不是依據於樂譜,而是通過口傳心授,或是以口傳心授為主、樂譜為輔。口頭發展使這些原生態文化更具有不確定性、變遷性、創新性、即興性。
適應性:它們以歷史時代為背景,適應著潮流與發展,有著與時俱進的特點。如:江西民間十分敬仰與崇拜許真君,他們興建了許多以許真君崇拜為內容的道觀,如南昌城的鐵柱觀、建德觀、西山的游帷觀等,把萬壽宮當成是精神寄託的神秘殿堂。而今,萬壽官廟會更多的賦於了經貿的內涵。
地域民族性:它們受地域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點和地域文化色彩。如:鄱陽漁鼓、鄱陽湖傳統漁業生產習俗、萬年稻米習俗、湖口青陽腔、星子西河戲、九江採茶戲、進賢二塘潑蛇燈、李渡車仂燈等等,都是這樣。象萬年傳統貢米有著明顯的區域局限性,致使種植推廣難。其他地域的農民不顧地理條件限制,盲目種植貢米,致使一些質量和色味差的冒牌貢米充斥市場。
江西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原生態文化是贛鄱人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創造,是贛鄱大地文明史的生動寫照和歷史見證,是江西人民世代相傳的、寶貴的文化財富,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民族根基和精神資源。它們燦如繁星,亮如珠寶,為山清水秀的江西增添了一抹瑰麗的色彩。全球經濟一體化導致了文化的趨同,當前,我省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原生態文化與全國、全省的境況一樣,面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沖擊,生存環境急劇惡化,許多寶貴的原生態文化正在消失。所幸我們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省委、省政府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戰略方針,向我們展現的正是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原生態文化走向全面勃興的一幅全新圖景!因此,繼承和弘揚江西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的優良傳統,是我們肩負的神聖使命,我們承擔的重任庄嚴。為此,我們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把調查、搶救、保護、發展等每一項工作做得扎扎實實。具體來說,要做到「三個保護好」:
1 保護好環都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的個性。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發展更需要民族化,民間文化更需要個性化。對於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的搶救要突出個性化的標准。這種個性的保護沒有現成的典籍讓我們去翻閱,讓我們去研究,大量活的東西都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我們要沉下心,鑽下去,深入鄉村,普查調研。你對生活沉潛得越深,對其中的內蘊就能把握得越透徹,對它的個性特點就能分辨得越清楚。走馬觀花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要力求原汁原味,比如雕刻、剪紙這樣的品種,就是要保留它的工藝化和手工化的特點。不能因為大工業化的侵入而喪失掉它的原有審美風貌和文化內蘊;要力爭做到原位保護,不要打破民間文化一脈相承的脈絡,這樣才能更有特點,獨見其長。
2 保護好現有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生態環境。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如同一種生態環境,在這種環境中繁衍、生長了不同的文化之樹和文化果實,如果僅僅局限於對個別文化現象的研究,就會淡化它內在的生命力;如果文化環境受到破壞,文化就會櫥零、失落或者畸形,即使產生新文化,也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原生態文化是活生生的東西,它的生命力在於隨時代發展而發展。原生態文化保護必須有一個支撐的土壤,必須和旅遊結合起來。因為,保護一個村落,保護一個作坊,搶救或是培養一批民間藝人,把這些東西轉換成現代的一種經濟形式非常重要,如果什麼東西都要進博物館,我覺得這是保護的失敗,為有源頭活水來,保護並給予民間文化生存、發展、製作的生態環境,它才能延續下去。
3 保護好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原生態文化的特點是面廣量大,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之中,大量優秀珍貴的原生態文化正在急速地散落與消亡,所謂遺金散玉,逝水流花,存失不知,心中無數,保護大業,人才為本。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項可以稱作「盛世修典」的文化工程,僅靠少數專家學者研究其中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市場開發利用價值等,這種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批各類人才去實施;同時,這也為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了極好的機遇。當前,全省廣大文化工作者對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熱情高、干勁足,我們要充分激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動員方方面面的力量和優勢,使人們參與這項工作,自覺地投入到這項工程中來,要讓廣大文化工作者認識到,這是一項需要忍受寂寞和冷落的事業,不僅應當付出熱情,更需要付出汗水。要鼓勵他們紮根於生活的沃土,以腳踏實地的新作風,朝氣蓬勃的新風采,投身於保護環都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的偉大事業中去,在事業中形成人才活力競相進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嶄新局面。
⑵ 保護鄱陽湖生態環境》的作文
名人文化。自古以來,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歷史文化名人群星薈萃,名人筆下的文化勝地名揚天下。有潯陽柴桑陶淵明的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王勃筆下的滕王閣美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僅有蘇東坡筆下的石鍾山,還有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潯陽樓,有修水的詩人黃庭堅開創了「江西詩派」,還 有撫州臨川的明清時期戲劇學家湯顯祖「臨川四夢」……可以這樣說,風姿綽約的鄱陽湖人文歷史文化底蘊很深厚。 鄱陽湖口山水文化(如:廬山牯嶺一夏都)、旅遊文化(如:鄱陽湖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美食文化(如:籬蒿炒臘肉)、民俗文化(如:鄱陽湖水族館、漁家民俗村和外湖釣魚場)、農耕文化(如:萬年稻作文化)等。可謂種類繁多。 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原生態文化盡管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形式多樣、風格各異,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現為: 繼承性。它們都保留著許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徵,積淀著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因素。如:湖口開湖儀式是在每年的冬天,船隻聚集在港口,老者敲三聲銅鑼,殺雞滴血,跪拜湖水,燃放鞭炮,船隻開向湖面,捕魚作業開始了;武寧的種禾更為實在,幾十個人一字排開,鼓匠師傅擊鼓發歌,眾人相和,循序前進。這些儀式都是古代生活的形象縮影。 群眾性。它們都是江西鄱湖區域勞動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進程中的集體創造。如:贛劇由於長期演出於鄱陽湖區域的廣大農村和城鎮,其舞台藝術形成的歌舞結合、歌啟舞動、舞在歌中、絲絲密扣的演出形式和古樸厚實、親切逼真、富有生活情趣的地方風格,是當地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自娛性。它們都是鄱湖廣大人民群眾自娛自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自人們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流露。如:九江地區的燈彩久負盛名,是廣泛流行並富有群眾性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形式,它是農村每年元宵節的傳統活動節目,也是民間「鬧元宵」的主要娛樂活動。 即興性:它們不強調表演程式的規范性,藝術表現因人而異,隨情而發。如:廬山號子、九江山歌(三聲腔)等,一般為口頭產生,傳承和傳播途徑不是依據於樂譜,而是通過口傳心授,或是以口傳心授為主、樂譜為輔。口頭發展使這些原生態文化更具有不確定性、變遷性、創新性、即興性。 適應性:它們以歷史時代為背景,適應著潮流與發展,有著與時俱進的特點。如:江西民間十分敬仰與崇拜許真君,他們興建了許多以許真君崇拜為內容的道觀,如南昌城的鐵柱觀、建德觀、西山的游帷觀等,把萬壽宮當成是精神寄託的神秘殿堂。而今,萬壽官廟會更多的賦於了經貿的內涵。 地域民族性:它們受地域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點和地域文化色彩。如:鄱陽漁鼓、鄱陽湖傳統漁業生產習俗、萬年稻米習俗、湖口青陽腔、星子西河戲、九江採茶戲、進賢二塘潑蛇燈、李渡車仂燈等等,都是這樣。象萬年傳統貢米有著明顯的區域局限性,致使種植推廣難。其他地域的農民不顧地理條件限制,盲目種植貢米,致使一些質量和色味差的冒牌貢米充斥市場。 江西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原生態文化是贛鄱人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創造,是贛鄱大地文明史的生動寫照和歷史見證,是江西人民世代相傳的、寶貴的文化財富,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民族根基和精神資源。它們燦如繁星,亮如珠寶,為山清水秀的江西增添了一抹瑰麗的色彩。全球經濟一體化導致了文化的趨同,當前,我省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原生態文化與全國、全省的境況一樣,面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沖擊,生存環境急劇惡化,許多寶貴的原生態文化正在消失。所幸我們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省委、省政府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戰略方針,向我們展現的正是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原生態文化走向全面勃興的一幅全新圖景!因此,繼承和弘揚江西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的優良傳統,是我們肩負的神聖使命,我們承擔的重任庄嚴。為此,我們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把調查、搶救、保護、發展等每一項工作做得扎扎實實。具體來說,要做到「三個保護好」: 1 保護好環都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的個性。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發展更需要民族化,民間文化更需要個性化。對於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的搶救要突出個性化的標准。這種個性的保護沒有現成的典籍讓我們去翻閱,讓我們去研究,大量活的東西都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我們要沉下心,鑽下去,深入鄉村,普查調研。你對生活沉潛得越深,對其中的內蘊就能把握得越透徹,對它的個性特點就能分辨得越清楚。走馬觀花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要力求原汁原味,比如雕刻、剪紙這樣的品種,就是要保留它的工藝化和手工化的特點。不能因為大工業化的侵入而喪失掉它的原有審美風貌和文化內蘊;要力爭做到原位保護,不要打破民間文化一脈相承的脈絡,這樣才能更有特點,獨見其長。 2 保護好現有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生態環境。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如同一種生態環境,在這種環境中繁衍、生長了不同的文化之樹和文化果實,如果僅僅局限於對個別文化現象的研究,就會淡化它內在的生命力;如果文化環境受到破壞,文化就會櫥零、失落或者畸形,即使產生新文化,也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原生態文化是活生生的東西,它的生命力在於隨時代發展而發展。原生態文化保護必須有一個支撐的土壤,必須和旅遊結合起來。因為,保護一個村落,保護一個作坊,搶救或是培養一批民間藝人,把這些東西轉換成現代的一種經濟形式非常重要,如果什麼東西都要進博物館,我覺得這是保護的失敗,為有源頭活水來,保護並給予民間文化生存、發展、製作的生態環境,它才能延續下去。 3 保護好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原生態文化的特點是面廣量大,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之中,大量優秀珍貴的原生態文化正在急速地散落與消亡,所謂遺金散玉,逝水流花,存失不知,心中無數,保護大業,人才為本。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項可以稱作「盛世修典」的文化工程,僅靠少數專家學者研究其中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市場開發利用價值等,這種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批各類人才去實施;同時,這也為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了極好的機遇。當前,全省廣大文化工作者對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熱情高、干勁足,我們要充分激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動員方方面面的力量和優勢,使人們參與這項工作,自覺地投入到這項工程中來,要讓廣大文化工作者認識到,這是一項需要忍受寂寞和冷落的事業,不僅應當付出熱情,更需要付出汗水。要鼓勵他們紮根於生活的沃土,以腳踏實地的新作風,朝氣蓬勃的新風采,投身於保護環都陽湖生態經濟區原生態文化的偉大事業中去,在事業中形成人才活力競相進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嶄新局面
⑶ 贛鄱文化的贛鄱文化「五行」功夫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當我們的目光掠過中國地圖時,或許會忽略這樣一塊圖形:它像一片樹葉,綻開些許春意;又像一輪帆船,勃發些許英姿——這塊版圖,它落在我們視野下方,只有移動目光才能把它仔細端詳。
這塊署名為「江西」的土地,自古號稱「文章節義之邦」,歷史悠久綿長,文化異彩紛呈,人才層出不窮,是一個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有著豐富文化資源的文化大省。「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的千古絕唱,毫無保留地描繪出它所散發的無窮魅力。
近年來,江西省立足本省與「金」、「木」、「水」、「火」、「土」相對應的資源優勢,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推介「銅都」、「綠都」、「洪都」、「紅都」和「瓷都」為契機,把江西打造成自然環境好、休閑品位高、生活質量優、文化氛圍濃的中部「生態休閑旅遊勝地」,推動江西文化不斷行遠播廣。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20年前,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商代大墓在江西省新干大洋洲被發現,可與安陽殷墟商王墓媲美,被譽為「江南青銅王國」,出土青銅器、玉器等多達2000多件,以其數量眾多、種類繁雜、特點鮮明,享譽海內外。這一重大發現,不僅彌合了江南文明歷史的斷層,也與四川三星堆青銅文化交相輝映,譜寫鑄就了中國商周青銅文明輝煌的篇章。
江西德興銅礦,有「中國銅都」之稱,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也是亞洲第一大斑岩銅礦,已探明儲量並開發礦產30多種,年產銅居全國之首。在此可以領略燦爛的銅文化,感受歷史悠久的華夏文明。
2009年2月7日,江西省省長吳新雄來到江銅工業園,視察生產經營情況。吳新雄高度贊揚江銅對江西工業的貢獻,強調江銅是江西工業的重點骨幹企業,對經濟影響大、貢獻大。今年,江銅努力保持滿負荷生產,按照最大產能安排生產任務,就是保增長,保就業,保穩定,就是為江西經濟作貢獻。作為全省工業的領頭羊,江銅要繼續保持爭先的銳氣,在挑戰中奮進,在競爭中突圍,為實現江西在中部崛起作出新的貢獻。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江西是旅遊資源大省,又是生態資源大省,森林覆蓋率達60.5%,位列全國第二,青山綠水在旅遊業中唱主角。全省擁有廬山、井岡山、三清山等1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廬山、三清山先後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鄱陽湖、井岡山等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3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與「中國最美鄉村」的婺源都成為國內外遊客熱捧的對象。2008年江西全省接待遊客8103萬人次,同比增長15.6%,旅遊總收入559億元,同比增長20.6%。
贛鄱大地巧奪天工的江山勝景,孕育出美麗的江南美景,可謂「山水皆美景,滿目收不盡」。為實現從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強省邁進,江西省採取一系列措施,並取得明顯成效,其中生態旅遊表現出強大的發展後勁與勢頭。
2009年1月17日,「2009中國生態旅遊年江西啟動儀式」在撫州舉行。今年是國家旅遊局確定的生態旅遊年,主題為「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江西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高旅遊通達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大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著力打造一批生態旅遊精品工程,全面提升江西生態旅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國重要濕地,在長江流域發揮巨大的調蓄洪水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是我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
作為江西的「眼睛」,它因「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每年秋末冬初,成千上萬只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及中國東北等地飛來,直到翌年春離去。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尤其可喜的是在這兒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鶴群,它被譽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2008年7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在南昌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作了《文化視角看江西》的主旨演講,來自省內外的領導、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共謀文化建設大計,共襄科學發展盛舉。
江西省文化廳廳長李玉英說,推進鄱陽湖生態文化建設正逢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國內外注重文化發展的大勢和江西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有力保障;地利,就是江西豐富而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獨特而色彩斑斕的藝術品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取之不竭的源泉;人和,就是全省干群一心一意謀發展濃厚氛圍的形成,全省上下注重科學發展理念的確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江西是著名的紅土地,是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重要的革命中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舊址、故居及紀念建築物數量多、分布廣,紅色資源在數量和層次上都位居全國前列。憑借豐厚的紅色資源,江西率先在全國提出「紅色旅遊」,首個推出省一級的紅色旅遊規劃,推出紅色旅遊線路,精心打造紅色品牌。如今,紅色旅遊正以星火燎原之勢燃遍贛鄱大地。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紅色旅遊,成立了紅色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推進紅色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了紅色旅遊發展的重大問題。近年來,江西完成了重點紅色旅遊景區建設方案,投入上百億元加強旅遊交通、景區景點的保護和建設等。其中,投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以及革命文物修繕、保護、開發的資金多達10多億元。紅色資源開發在創新、探索、實踐中健康發展,旅遊品位也不斷提升。
為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傳承紅色經典和先進文化,江西省組織創排了大型情景歌舞《井岡山》和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前者自2005年公演以來,演出近300場;後者於2008年10月1日首演,反響強烈,好評如潮,被譽為紅土地又一部藝術經典。它由《印象·劉三姐》的創作班底傾力打造,總投資1億元,以井岡山自然景觀為背景,在環山與水庫中建造與自然、人文環境相協調的建築景觀作為舞台,演員多達600多名,均為井岡山地區普通群眾。《井岡山》共分為序幕《血》和《旗》、《燈》、《情》、《火》、《路》五幕,精心製作的舞台、絢麗的燈光、宏大的場面以及演員們的完美演繹,為觀眾奉上了視聽盛宴。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江西景德鎮素有「瓷都」的美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瓷器源遠流長,聞名中外。世界也因瓷器而認識中國。
「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制瓷已有1700多年歷史。它集各地名窯之大成,匯聚制瓷技藝之精華,形成獨具特色的景德鎮瓷器,以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造型優美、製作精良而著稱於世。
景德鎮制瓷在清朝達到歷史高峰,技術更趨嫻熟精湛,品種尤為豐富多彩,高溫顏色釉「晶瑩純全」,琺琅彩、粉彩精細秀雅。康熙時期的青花、三彩、五彩風格別致,雍正時期的墨彩樸素清逸,乾隆時期的青花玲瓏和仿古瓷雕等特種工藝瓷巧奪天工,出神入化,令人驚嘆。
而今,瓷器已成江西在全國乃至世界最具識別性的風物之一,千年以來形成的瓷文化更可謂是江西文化里精緻華美的一章。2008年5月,作為北京奧運會主要文化演出活動之一,大型原創舞劇《瓷魂》在北京天橋劇場上演。由江西省歌舞劇院、省軍區文工團演繹的《瓷魂》以景德鎮一個家喻戶曉的「以身塑瓷」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陶瓷藝術之精靈。
江西省歌舞劇院院長徐向東說,《瓷魂》以景德鎮陶瓷文化為題材,通過特點鮮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舞蹈,結合現代舞蹈元素,表現了中國千年陶瓷文化的精粹,高品位的文化底蘊在大氣、絢麗、現代的舞台藝術中演繹出陶瓷文化「日新不弊」的創造精神。
自古以來,江西以其秀麗的山水、豐富的物產羈絆著無數騷人墨客的視線。在詩人的眼中,江西的山河是如此美麗,江西的文化是如此燦爛。循著詩人的詩句,遊走在贛鄱大地之中,眼前展現一道道耐人尋味的人文景觀,讓人不得不痴迷於深厚悠久的贛鄱文化,也看到了贛鄱文化崛起的曙光。
⑷ 求生態與環保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環境,共建綠色家園》。
誰都希望頭頂的天空湛藍如鏡,誰都希望腳下的大地綠草如茵,誰都希望身邊的湖水清澈明凈,誰都希望眼前的陽光燦爛如金!是啊,有誰不希望能天天生活在如此自然、心曠神怡的畫境之中呢?
但現在我們卻距離它越來越遠了。新世紀凝望地球:被污染的水源從四面八方流入母親河,各種有害氣體令空氣質量明顯下降,亂砍亂伐使土地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還有混亂的城市化、極地臭氧空洞、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等。地球,母親,您的身心遭到了嚴重傷害,湖裡的水不再清澈了,美麗的森林不見了,連白雲都蒙上了灰塵......,您流淚了,傷心了。
這難道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嗎?曾記得,我們祖先生活的環境是那樣的美好:茂密的森林、青青的綠草覆蓋著大地,清新的空氣中飄著陣陣花香,鳥兒在樹上歌唱,魚兒在蔚藍的大海中暢游……如今,面對滿目瘡痍的地球,我們是否應該深深地反思:時代要進步,文明要發展,但這就是向大自然無休無止掠奪成災的理由嗎?當然不是,我們應該保護好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還有生存空間,人類才能繁衍生息。
可喜的是環保問題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視。大大小小的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環保政策,禁止排放廢氣、廢水、廢渣,退耕還林、恢復濕地,從而實現生態平衡、減少大氣污染,還世界一片碧水藍天,給人類自己一個生存空間。
世界人民都在為環保作貢獻,我們美麗的家鄉----江西也不例外。2009年12月12日,這是一個永遠值得我們記住的日子,就在這一天,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贛鄱大地獲得加速崛起的「國家動力」。4400萬江西兒女為之歡欣鼓舞,並以此為契機,興起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新熱潮。五個多月來,從鄱湖之濱到贛江兩岸,從繁華都市到美麗鄉村,到處呈現說鄱湖、謀崛起的喜人景象,到處是談鄱湖、議發展的歡聲笑語。江西,由此踏上了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新征程。
親愛的同學們,生態保護,人人有責,創建綠色家園,就從你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只要我們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會發現原來創建綠色家園也如此簡單。只要我們把一個塑料袋放進垃圾箱里,就會少一點白色污染;只要我們把家裡嘀嗒的水龍頭擰緊,就會少向自然界索取一點水源;只要我們愛護腳下的綠草和身旁的小樹,就會為自然環境的和諧多一點貢獻。只要我們始終關心著這點點滴滴,我們就會發現,綠色家園在我們努力下再一次回到了身邊。
為了讓大地山青水秀,為了讓家園綠樹藍天,讓我們小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一起加入到「呼喚綠色」的行列,保護綠色家園。我們堅信,今天播下的一粒綠色種子,明天一定會收獲一片藍天綠地!
行動起來吧!
⑸ 鄱陽湖生態保護區「五河一湖」源頭保護區的范圍
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這「五河」注入鄱陽湖,經湖口流進長江,滋養著內一代又一代贛鄱兒女!
「五河一容湖」流域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約占江西省面積的97%,為此,其環保狀況的優劣關乎江西全省生態的好壞,而保護「五河」源頭尤為重要,因為「五河一湖」源頭區域有60個自然區,生態資源十分豐富。用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龔三堂的話來說就是,「五河一湖」和江西人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要污染也是污染我們自己,要保護也是保護自己,而源頭污染了,談環保就是空談。
⑹ 保護生態環境 共享美好未來(800——1000字徵文)
流星劃破夜空,會觸動文人的心靈;瀑布飛流直下,會觸動詩人的心靈;鳥兒緩緩低唱,會觸動才子的心靈……大自然,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
樹,是一種植物,真正的樹,在山上,在河邊。人們賦予了樹不同的性格:挺立的松,朴實的槐,瀟灑的柳,高貴的楠。樹給人以快樂和靈感,但樹在自豪的同時,卻不知正面臨著生存的威脅……
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龍舟下揚州,哪一次不是樹的劫難?成千上萬棵樹倒下了,樹疑惑,無奈,但卻無法說出心中的痛楚。
現今樹木不斷被砍伐,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為12.5%。只近世界水平(22%)的一半,不久的將來,我們將面臨天然屏障被破壞,森林經濟崩潰,生態危機爆發的局面。影響整個自然規律的改變。群山中只剩下被砍伐完了的光禿禿的樹頭。留下幾只可憐的小鳥在傳遞著樹的呻吟。水土一天天流失,沙漠一天天擴大,耕地漸漸被吞沒,眼前的鬱郁蔥蔥,恐怕只有在夢里才看得見。原始的森林變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砍伐、火災、害蟲,吞噬著樹的身體,樹徹底失望了,留下了悲痛欲絕的眼淚。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地球的兒女—人類。盲目地開墾,毀林,伐木,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禍害。水土流失。洪水泛濫,給人們敲響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鍾。
傷心的地球母親在悲痛之餘以為人們會覺醒,然而,她錯了,人類破壞地球的步伐並沒有停止,而且更變本加厲了。這一次,人們將高樓大廈建在昔日樹木的生長基地上,茂密的森林消失了,大廈拔地而起。工廠為了一己私利,並沒有注意保護環境,更是將污水排放到江河裡。小魚窒息了,鵝卵石沉底了。「春來江水綠如藍」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人們路過河邊,更掩鼻而逃,真是有可悲又可笑。他們有沒有想過,這一切就是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工廠房頂上的廢氣也「不甘示弱」,濃濃的煙霧使天上雪白的雲變成了一朵朵「黑雲」,還下起了酸雨。這些廢氣與生活中的污染使全球氣溫變暖,產生了溫室效應。地球母親美麗的外衣被撕破,強壯的身軀經不起摧殘而變得日漸瘦弱……
人類,醒醒吧!不要再沉浸在奢侈里了。一起來拯救我們可愛的家園吧!如果我們再不覺悟,那一切都將太遲,太遲了。維護生態和平,重建綠色家園的行動刻不容緩。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多植樹,少伐木,杜絕「白色污染」,減少污水排放。但願,萬水千山一片繁榮,生機勃勃,鳥兒歌唱可以成為現實。不,不是但願,這一天經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實現!
⑺ 神奇贛鄱的簡介
《神奇贛鄱》突出了贛鄱山水風情。該劇以濃墨的色彩、寫意的手法,不僅重點展示了鄱陽湖的碧波盪漾和仙女們的婀娜(ē'nuó)多姿,呈現出一幅風光迤邐(yǐ lǐ)、景色怡人、名山秀嶼(yǔ)、相互輝映的絢麗畫卷;刻畫了人人嚮往的桃花源的人間仙境,營造出一派柳暗花明、落英繽紛、澗(jiàn)溪映翠、幸福安寧的和諧景象;而且描繪了井岡山、廬山、龍虎山、婺源等特色美景,贊美了江西的秀美山川和田園風光,是一幅色彩斑斕(lán)的風情畫卷。
《神奇贛鄱》突出了江西歷史文化。觀眾可目睹江西人的祖先贛巨人開天闢地的豪邁壯舉,龍虎山張天師降(xiáng)妖伏魔的激烈場面,萬壽宮許真君擒龍治水的驚險情景,滕王閣王勃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美妙傳奇,景德鎮千年窯火鑄就中國瓷器不朽魂靈的過程,牡丹亭杜麗娘與柳夢梅生死不棄的凄美愛情故事,青雲譜八大山人哭之笑之的孤憤內心和高古超逸(yì)的筆墨世界,是一部氣勢恢宏(huī hóng)的壯麗史詩。
《神奇贛鄱》突出了江西人的精神品格。該劇通過匠(jiàng)心獨到的謀篇布局,行雲流水的敘事節奏,跌宕(dàng)起伏的故事情節,充分反映了江西人民勤勞質朴的優秀品質、敢於斗爭的拼搏精神、勇於開拓的創新意識、追求理想的高尚境界、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念,深刻展現了贛鄱大地千年的滄桑巨變、深厚的人文積淀,是一曲昂揚向上的精神贊歌。
⑻ 湘鄂贛分別指什麼
湘指湖南省,鄂指湖北省,贛指江西省。
1、湘
湖南省,簡稱「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長沙。位於中國中部,界於北緯24°38′-30°08′,東經108°47′-114°15′之間,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連湖北,湖南省總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
2、鄂
湖北省,簡稱「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
3、贛
江西省,簡稱「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昌。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8)生態贛鄱擴展閱讀: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就是土地革命時期全國六大革命根據地之一,它南抵株萍鐵路,北抵長江,西至粵漢鐵路,東至南潯鐵路,位於贛西北、湘東北、鄂東南地區,東西300公里,南北近500公里,人口300萬左右。
包括修水、銅鼓、萬載、平江、瀏陽、陽新、通山、大冶等20餘縣,鼎盛時期達40多個縣。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十年,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湘鄂贛人民為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⑼ 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的背景介紹
一場全面展現江西的生態文化盛會
這是一場全面展現江西的文化盛會。走進主館,當由高科技多媒體音像「繪制」成潺潺流動的一湖清水在眼前輕柔盪漾,讓人心曠神怡。一面超大屏幕在播放鄱陽湖濕地公園的美景,笑臉、候鳥、濕地……在這巨大屏幕上,不停跳動著動感的《鄱陽湖原貌生態圖》,栩栩如生的候鳥,或是展翅高飛、或是低頭覓食,站在這里,彷彿就站在鄱陽湖邊。當屏幕上「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歡迎您」的字樣映入眼球時,相機的快門聲便不絕於耳,大氣漂亮的環形序館成了遊客們拍照留念的首選, 11個設區市多姿多彩的展館,展示我省11個設區市生態文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在主館區,南昌館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展區之一,湖藍和碧綠的美麗色調構築下的南昌館,不僅彰顯環保低碳的理念,更顯簡單而大氣。而互動展示區,以親身體驗的形式,讓市民參與互動;中心文化展區,展示了南昌文化建設的發展成果;在文化藝術品展示區,南昌瓷板畫、南昌漆畫、繪染等南昌特色民間藝術品精彩亮相,南昌瓷板畫大師馮傑的出現更為南昌館增加了一抹亮色,他現場演示製作了一幅《錦綉前程》,讓觀眾贊嘆不已。
數個巨大的臍橙卡通人物帶領大家走進了贛州展區。7米多高的「和諧鍾塔」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另外,由崇義縣自己製作的竹排琴、竹板琴、竹鼓首次亮相,竹樂隊為大家展示他們獨具特色的才藝。鷹潭展區則以銅和龍虎山為「骨架」設置了四大展區,向各地賓朋展現鷹潭鮮明的城市形象。展館整體牆面全部採用LED顯示屏的新余展館顯得非常獨特,通過先進的聲、光、電技術,使整個展館顯現出動態的圖案,營造出變幻多姿的效果,形成強烈的視覺刺激。內部展區分為文化新余、能源新余、生態新餘三大板塊,展現新余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以及不斷繁榮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萍鄉展區分為三大區域,分別從生態、文化、發展三方面展現了萍鄉特色,珍奇樹木、特色儺面具雕刻等讓觀眾流連忘返。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在景德鎮館的正中心,一排造型別致的青花瓷樂器很是醒目。 該展區用文化牆的形式展現景德鎮千年陶瓷文化的神韻,展廳正中央的地台是一大亮點,一台360度全息幻影成像儀「亭亭玉立」,參觀者可藉此看到景德鎮目前在世界上拍賣價格最高的幾件藝術名瓷。
宜春館的綠色主色調和設計理念正契合了該市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和月亮文化的主題,綠色的林木代表宜春秀美的生態風光,而該館的主題則是以明月山為代表的月亮文化。在該館,遊客們還被採用新能源的鋰電汽車深深吸引,大家紛紛拍照留念。撫州展館外觀猶如一本徐徐打開的書卷,象徵著撫州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展區里熱鬧非凡,採茶戲、宜黃戲、孟戲、儺舞、手搖獅,蛋雕、剪紙、木板印刷、儺面具雕刻、油畫等讓遊客們了解了一個「藝術撫州」。
一場文化產業和產品的交流盛會
這是一場文化產業和產品的交流盛會。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吸引了國際國內345家文化企業參展,生態文化節的展覽展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美國迪士尼、俄羅斯舞蹈、比利時畫展、日本書法和茶文化等精彩展演,而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演藝、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成果的集中展示成為一大亮點。
報業分展區的主色調為藍色,展區的正面有兩座高達10米、猶如天藍色的報紙捲筒的卷軸作為立柱,凸顯報業主題。報業分展區展示了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和解放日報等全國10多家報業集團。
在充滿書香的紙山書牆環繞之下,用書香陣陣來形容新聞出版展區一點也不為過。江西新聞出版展區和海外出版機構展區共設置了1214個展位,有近四千冊(盒)出版物展出,其中既有本省的知名出版物,也有漂洋過海而來的外文孤品原版書,讓觀眾耳目一新。在昨日的展會現場,不僅有多種精品圖書打折,還有許多優秀期刊現場免費贈送。著名作家曉玲叮當還舉行現場簽售,吸引了數百名孩子的參與互動。
在影視光電展區部分,國內多家影視文化傳媒機構都帶著最新的文化影視產品來到文化節上進行招商,如2011年的動畫賀歲片 《喜羊羊和灰太狼之兔年頂呱呱》、《後宮甄嬛傳》、《金婚風雨情》等影視產品,而本土的文化影視作品《黨的女兒》、《鄱陽湖傳奇》也在現場舉行開機儀式。
主題為「產學結合發展江西動漫」的動漫遊戲分展區更是熱鬧非凡,泰豪動漫、凱天動漫、泛美動漫、笛卡動漫、卡卡通通信、新余瀚皇典、經典文化傳媒、星海浪三維動畫、漫谷動漫、旭豪動漫、中文天下等多家動漫企業,亮相文化節,搭建起動漫作品的最佳展示平台。展區的一大亮點是現場有風靡世界的COSPLAY演出及街舞表演、現場真人卡通形象漫畫創作等活動,將觀眾帶入激情海洋。3D體驗成為昨日展會的一大特色,江西第一部3D動畫電影《鶴之舞》、大地數字影院的3D廳、深圳3D電視的體驗區、華彩公司的3D體驗區都讓觀眾們感受到了高科技帶給文化產業的新影響。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是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藝術節的又一亮點,民族的智慧和歷史的沉澱,彰顯了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影響力及地位。「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舉世無雙、中外聞名;「中國原始舞蹈活化石」的儺舞古樸神秘、粗獷豪放;「千年壽紙」鉛山連四紙潔白映輝、細致綿密;「瓷苑奇葩」的南昌瓷板畫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巨幅屏風瓷板畫《西江攬勝圖》實物高2.6米、全長42米,由60塊高1.8米、寬0.6米,鑲嵌有60件珍稀紅木精心雕刻而成屏風架,每個屏風架各嵌有5隻蝙蝠和一個「壽」字,60扇屏風,60個「壽」字。去年10月,《西江攬勝圖》已經英國吉尼斯總部批復,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在文化演藝展館,進行瓷樂表演的是省歌舞劇院瓷樂坊,市民在觀看《西江攬勝圖》的同時,還享受了瓷樂的天籟之音。
一次江西與世界的深度對話
這是一次江西與世界的深度對話。文化節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日本、韓國、俄羅斯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文化企業參展。
位於A館的迪士尼展館無疑是最熱的看點,迪士尼公司在文化節上全面展示了最新產品和創意,為參觀者呈現獨一無二的文化盛宴。走進門口,高達4.5米的巴斯光年卡通造型揮手歡迎來賓們,三眼仔、彈簧狗、牛仔等一個個造型獨特的卡通造型讓孩子們歡笑不已,小朋友們圍著這些平常只能在電視中看到的「大傢伙」周圍蹦蹦跳跳。在游戲區,小朋友和家長非常自覺地排著隊,輪流玩電子游戲,還有一些小朋友在展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圍坐在一起拼圖……迪士尼館除了是孩子們的天堂,不少年輕人也來這里感受童趣。迪士尼展館將文化、娛樂、互動、科技充分融合,包括了消費品、互動媒體、迪士尼英語、出版物、電視等分展區。其中不僅有大型《玩具總動員》安弟卧室場景,全尺寸鋼鐵俠和蜘蛛俠模型,迪士尼英語模擬互動課堂,更可現場體驗迪士尼大型多人對戰角色扮演游戲《夢幻迪士尼》,感受首款不戴眼鏡的3D游戲機,和米奇打乒乓球,免費使用iPad閱讀迪士尼故事,玩游戲等,眾多互動活動,讓觀眾目不暇接。
國際展區則充滿著濃郁的酒香和書香。法國泰德里昂紅酒文化展位的葡萄長廊、橡木桶,以及原裝紅酒的品鑒,使遊客完整了解紅酒的製作過程,全方位體驗獨特的紅酒文化。許多觀眾都手持高腳杯,在濃郁的紅酒中感受法國文化。英國展區紅藍白三色的設計十分引人注目,維多利亞時代的皇家餐盤、珍貴的玻璃器皿、現場發送的上千個U盤,讓觀眾驚喜連連。在比利時館,7幅19世紀的世界名畫精彩亮相,每幅價值均在百萬元人民幣左右,包括《傍晚薄霧》、《小模特》、《布魯塞爾大廣場》、《愛正在彌漫》等,許多愛好油畫的遊客在此駐足觀看。 在俄羅斯館中,熱情的舞蹈隊現場表演了俄羅斯風情舞蹈,濃濃的俄羅斯風情感染了觀眾,許多觀眾都忍不住和著音樂唱起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則讓觀眾感受到中國的儒家思想在異國的生根發芽,還有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孔子學院那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展覽。
在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孔子學院展區的展示牆上,張貼了當地各式各樣的文化貼畫。據介紹,部分文化貼畫的原作是由非洲土著人徒手畫成。而33個土生土長的馬達加斯加孔子學院學員身穿節日的盛裝,向所有參觀者展示原汁原味的非洲舞蹈。「這次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不僅是一次國際性的文化節,能夠讓贛鄱兒女更直觀地了解非洲文化,並提高江西的文化軟實力,旨在打造一個文化交流的互動平台,實現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江西師大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還吸引了眾多外國著名出版企業參展。美國格林伍德出版社、英國麥克米倫公司、韓國大韓教科書出版社、日本白楊社、法國金字塔出版社都將他們最新出版的熱門書籍帶到了文化節的現場。
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為江西的國際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個大型的互動平台,不僅讓世界對江西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讓江西人民對世界各國的文化有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