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態補償
⑴ 國家關於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優惠政策有哪些
主要措施
主要有:①水土保持農業耕作措施,也叫水土保持耕作法;
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即水土保持造林措施及種草措施;
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有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窖、澇池)、山坡截流溝等,在山溝治理工程中有谷坊、攔沙壩、溝道蓄水工程及山洪、泥石流排導工程等。
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是山丘區有效地開展水土保持的根本途徑。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把小流域治理與流域水土資源以及其他自然資源的開發、管理與利用結合起來,按流域成立了管理機構,加快治理速度,提高治理效果。
措施體系
1 綜合分析是指對治理小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組成要素做深入的調查與分析,要著重分析生態系統中水、土、氣、生(動植物區系)等要素的現狀以及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時空分布。社會經濟系統要著重調查分析人口(數茸、質量)、生產資料、生活資料、資金、科技水平等。要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人口承載力。在一些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實在難以解決的地區,要採取「生態移民」措施。
2 綜合規劃是指以小流域土地資源為重點的再生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規劃。規劃是小流域治理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宏觀上,它使農、林、牧各業生產用地比例和產業結構有一個科學而合理的優化方案,使小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整體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在微觀上。具體安排各種治理措施於適宜的地方,制定詳細的治理實施計劃,指導小流域的治理與開發。17前,在黃土高原採用的規劃方法有:經驗規劃法、線性規劃法、多目標規劃法和非線性規劃法。上述4種規劃方法的規劃手段雖有不同,但是其規劃程序和步驟是人致相同的。20世紀80年代,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結合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規劃提出的。小流域土地資源信息庫在水土保持規劃中的應用」方法,至今仍然是各種規劃方法的基礎。因為,缺少准確的、落實到地塊的小流域土地資源信息,就不可能編制出合理的規劃方案,也不可能對生態經濟系統實現可持續經營。保證綜合規劃的實施是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重要任務。
3 綜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為單元,以土地利用規劃為基礎,在各個地塊上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及農業技術措施,形成綜合防治體系。
(I)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可以使小流域的治理與開發融為一體。在小流域中,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足實現流域可持續洽理與開發的根本措施。在小流域中建立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一可發揮林術特有的牛態屏障功能,二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林產品,提高經濟效益。目前,黃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的防護林體系主要包括分水嶺防護林、護坡林、護埂林(地埂造林)、侵蝕溝道防護林、護岸護灘林、山地果園及經濟林等。應根據區域自然歷史條件和防災、生態、經濟建設的需要,將多崩途的各個林種結台在一起,並布設在各自適宜的地域,形成一個多林種、多樹種、高效益的防護整體。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治理與開發的基礎,能為林草措施及農業生產創造條件,是防止水上流失,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並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經濟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治理措施。
(3)水土保持農業措施。在水土流失的農田中,採用改變小地形,增加植被覆蓋度、地而覆蓋和土壤抗蝕力等方法,達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上壤、提高產量等目的的措施稱為水土保持農業措施。以改變小地形為主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有溝壟耕作、等高耕作、坑lH等。以增加農地覆蓋為目的的措施有暨茬,月{秸稈、地膜或沙卵石鐿蓋田面等。可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增加降水人滲。增加土壤抗蝕力的措施有免耕、少耕、改良土壤理化性質等。隨著水土流失治理與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結合,在一些小流域治理中已建成了以生態農業原理為基礎,以高效、優質、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農林復合型、林牧復合型或農林牧復合型的復合生態經濟系統。
綜合開發利用是指在全面分析當地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針對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特徵及市場經濟特點,確定增加當地群眾經濟收人的產業,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加速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
綜合效益凡採用了以上所述綜合措施,冶理開發取得了很大進展的小流域,均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盎,提高了小流域的可持續經營程度。
⑵ 應該如何治理北京甚至整個華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
河北省環京津區域環繞京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壩上地區、燕山、太行山是大北京地區水源的主要發源地,是京津及華北平原的主要生態屏障。但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大面積的林地、荒坡地、草地被開墾,出現了空氣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北京城區連日霧霾、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地表水污染等生態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又進一步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和上下游地區資源環境的矛盾,對下游地區人民生活和首都的安全構成威脅。這是京津生態環境的心腹之患,同時也嚴重製約著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進程。為從根本上改善京津兩市生態環境,強化冀北地區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功能,緩解北京的環境壓力,保護城市安全、維護首都形象,同時改善當地生產和生活條件,盡快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好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當務之急。
一、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河北省環京津地區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認真貫徹落實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的方針,採取一系列政策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主,重點開展了壩上生態農業、首都周圍綠化和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等工程,加大了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取締、關停了多家污染嚴重而又沒有治理前景的「15小」企業;加大了流域水污染治理保護,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了一定進展,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
但由於歷史原因和產業結構不合理,該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還存在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水土流失與河流淤積嚴重
該區域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西部和北部的太行山東坡、燕山山地。不僅吞食農田、降低肥力、淤積塘壩、引發洪澇和泥石流,而且造成水庫淤積難以控制,水庫調節能力下降,對官廳和密雲兩大水庫的行洪和供水造成巨大壓力。未來30年如果不從根本上實現對全部水土流失區的高標准治理,必將進一步降低官廳和密雲水庫的調節能力,增大供水難度和洪澇災害隱患。
(二)土地沙化與沙塵暴問題突出
河北省環京津區域的冀北地區,既是首都的主要河源地,又是首都的主要河流地和風道。冀北地區對京津風沙天氣影響比較大,最為直接的是三大沙區、六大風口、五大沙灘和九條風沙通道。三大沙區是指壩上沙區、壩下沙區和平原沙區,是京津揚沙天氣的重要沙源之一。六大風口是指壩上沿線的懷安馬市口、萬全新河口、張北黑風口、崇禮三龍口、赤誠獨石口和豐寧小壩子六大隘口,這是北部風沙入侵京津的必經之路。五大沙灘是指沿洋河、桑乾河河川地兩側分布的宣化黃羊灘、懷安金沙灘、陽原開陽灘、懷來甘家灘和南馬場等五處成片沙灘。九條風沙通道是指以洋河、桑乾河、壺流河、清水河谷地形成的四條風沙通道和潮河、白河、黑河、天河和湯河谷地形成的五條風沙通道。其中懷來境內的1.3萬公頃沙丘對北京的影響最為直接,加劇了對北京的風「沙威脅。沙塵暴所產生的惡劣能見度對機場、高速公路造成很大影響並容易引發各種交通事故,沙塵對環境的污染不僅會傷害人們的眼睛和呼吸系統,損害人體健康,而且對精密機械、精密化工等行業有嚴重的破壞性影響。
(三)水資源短缺和地表水污染
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急速增加,造成了水資源的日趨緊張。水的供求矛盾加劇,水資源短缺已成為本地區發展全局性制約因素。
這一地區水資源難以平衡的因素有四:一是上游地區用水量繼續增加,可供水量持續減少。隨著上游地區人口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鄉用水標准提高,將導致上游地區用水持續增加。二是首都地區的用水量仍將進一步增大,水庫依然是北京的基本水源地,即使2010年後實現南水北調,由於各種原因,對水庫供水的依賴程度仍不會有很大降低。三是目前首都地區已出現地下水位漏斗,通過繼續擴大深層地下水的開采方式求得水的供需平衡,難以為繼。四是上游的貧困地區,要實現脫貧,走向富裕,必然增加對水資源的需求,通過區域內部水資源分配以滿足首都水資源需求的潛力有限。
另一方面供水水質惡化,降低了飲用水安全保證程度。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庫出現富營養化現象,並呈加劇趨勢。
(四)濕地減少、植被退化、動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減少
(五)貧困與生態環境問題交織,張承地區處於生態經濟惡性循環之中
冀北地區,大多數縣區不僅生態環境惡劣,而且是貧困人口集中的地區,多數屬於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大部分貧困縣在該地區,僅西北地區就有貧困人口150萬人左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在1500元左右。長期以來,由於當地農民缺乏資金、技術,勞動力是主要的生產因素,低廉的勞動力撫養成本,導致人口膨脹,而越來越多的人口為了獲得必需的生活資料,不得不採取廣種薄收、草原過度放牧等資源耗竭型的不可持續發展的生存戰略,過墾過牧,造成草場及植被嚴重損壞,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加劇;土地生產力的繼續下降,又加大土地開發力度,使上游地區處於生態經濟惡性循環之中。
(六)流域管理和區域合作機制薄弱
河北省環京津區域尤其是張承地區的貧困、資源生態問題與京津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及污染密切相關,但由於長期觀念的影響及缺乏生態補償機制等種種原因,造成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沖突,造成全流域系統的綜合管理難以實現。
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思路及建設目標
(一)總體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
遵循區域生態系統自然演替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強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證城鄉發展的水源、綠色食品供應,協調流域上下游、開發與整治、人口與資源、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區域內生態環境整治為先導,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兩大系統工程,加速建設科學合理的城鄉布局和生產力布局模式,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近期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意識,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以科技為先導,以機制創新為動力,緊緊圍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重點地區的生態建設,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防治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加大重點城市、重點行業、重點流域的環境治理力度。
(二)總體建設目標
2005年力爭使環境污染的狀況有所減輕,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緩解,重點城市和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明顯改善;2010年,通過社會經濟合理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在基本消除貧困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2020—2040年,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區域生態安全和生態健康得以保證,經濟和環境實現協調發展,步人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三、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
(一)構築京張承生態三角,建設京津冀北地區的生態屏障
為了保護城鄉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屏障特別重要。特別是河北省的張承地區,是首都北京生態環境保護的天然屏障,在控制西北地區風沙危害,防治水土流失和調節北京的小氣候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20世紀80年代至今開展的「三北」防護林、首都周圍綠化和壩上生態工程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有效地緩解了本地區經濟發展與京津生態環境改善的矛盾。但是,由於冀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問題十分嚴重,森林草場退化十分突出,恢復建設生態屏障的任務十分艱巨。在未來幾十年內,應該積極推廣生態工程技術,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生態建設為輔,科學規劃,確保質量,完善生態屏障,減少京津地區的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
(二)保護地表水源
冀北地區地處首都北京的密雲和官廳兩大水庫及天津的於橋水庫和潘家口水庫等的上游,是京津地區城市發展的重要水源地。但是,由於經濟支持力度和生態環境脆弱兩方面的制約,地表水源仍然受到水量減少、水質污染和水庫河道淤積三個方面的巨大威脅,直接影響京津地區的供水數量和質量。今後應加大治理和保護力度,保證京津地區供水安全和水量供應。
(三)建設大北京地區綠色食品基地,提高首都食物安全保證程度
河北省環京津地區是京津傳統的干鮮果品、羊牛肉食品、錯季蔬菜和天然土特食品的生產供應基地,在京津食物安全保證中佔有重要地位。未來幾十年,必須結合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與京津共同開發建設有一定規模的綠色食品和天然食品生產供應基地,滿足京津市民對食品質量不斷提高的要求,使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在京津食物安全保證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京津冀北生態協調發展機制,促進經濟一體化進程
歷史上,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客觀上就是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共享大區域內的自然資源,形成了一體化的供電體系、供水體系、交通體系、流通體系、旅遊體系、副食品生產供應體系和原材料生產供應體系。未來幾十年,必須全面加強區域和行業間的聯合與協作,把河北省環京津地區的生態環境治理作為北京綠色奧運的系列工程之一,通過這種生態環境整治規劃的實施,盡快消除貧困,進一步縮小區域內落後地區與京津的發展差距,建立一體化的經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不同步問題。
(五)建設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城鄉協調發展的生態格局
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城鄉空間發展模式,應該與大北京核心地區融為一體,全面考慮太行山——燕山、京津冀北平原和渤海,在京津冀北大區域內,根據生態環境容量,合理布局城鄉居民點和工業、農業生產。
在城市、城鎮、村莊、庫區等重點區域周圍,加快森林生態圈建設,提高綠化、美化標准;在主要交通干線、河道、乾渠兩側,沿壩、沿邊、沿海地帶建設高標准綠化帶,形成生態防護林體系的骨幹框架;在燕山、太行山區大面積採取飛、封、造相結合的形式營造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在壩上高原地區營造喬、灌、草相結合的防護網,提高林網化標准,增強對農區、牧區的保護能力,加大首都周圍綠化、太行山綠化、沿海防護林、平原綠化、主要城市周圍綠化等大型造林工程建設,構築城鄉協調發展的生態格局。
四、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工程、重點整治地區
(一)防沙治沙工程
河北省環北京地區防風治沙工程的范圍是指包括張家口、承德全部和保定的淶水等28個縣區。土地總面積達7.843萬平方公里,占河北省總土地面積的41.9%。到1998年底,全區貧困人口272.58萬人,人均年國民生產總值3400元,農民人均收入1600元,有16個貧困縣。
該區域是京津及華北地區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目前該區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治理的速度趕不上沙化速度,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趨勢仍在加劇。
今後防沙治沙的主要任務是全面實施《河北省防沙治沙總體規劃》,啟動首都周邊地區防沙治沙工程,以張家口、承德兩地沙源、風口和風道地區防沙治沙為重點,實施「三帶三片」防風、固沙、阻沙工程。「三帶」即在壩上冀蒙邊界沿線建設第一道喬灌草結合的橫向防風固沙林帶,阻擋來自北部內蒙古風沙的侵襲;在壩緣沿線建設第二道防風固沙林帶,阻擋壩上風沙南下;在壩下九條風沙通道兩側建設以經濟型防護林為主的縱向防風固沙林帶,阻擋風口地區風沙。「三片」即在壩上兩條防風林帶之間地域,以草場建設為主,同時建設草場林網和片狀林區,覆蓋住壩上沙源;在壩下大片山區和西部黃土區搞好小流域綜合治理,因地制宜,植樹種草,覆蓋住裸露山坡地表;在永定河下游沙化區及廣大平原沙化區,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建設田間林網、片狀速生豐產林和高產牧草,覆蓋住沙塵源。在永定河兩岸建設防護林帶,嚴防河道沙灘擴散。在「三帶」和「三片」區內配套建設小型水利設施,實施人工降雨、旱區集雨灌溉和節水灌溉技術。同時配套建設種苗和草籽兩大基地。通過迅速增加植被面積,提高植被覆蓋率,遏制土地沙化擴展,改善京津周圍生態環境。
到2010年,將使該區土地沙化趨勢全面得到控制,荒山得到全部綠化,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治沙止漠、再造秀美山川」的生態環境建設目標。
(二)退耕還林(草)工程
河北省環京津區域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范圍包括壩上高原區、燕山地區,太行山區,共涉及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和保定5市的44個縣區。工程安排的次序按照首先壩上、其次壩下、再次燕山和太行山的思路推進。
堅持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善生產條件和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的原則,保持農用土地的供求平衡,在不降低糧食及其他主要農產品總量供給能力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對亂開濫墾形成的退化耕地實行退耕還林(草)。
壩上風沙危害區選擇以建設農田牧場防護林為骨幹,發展灌木為補充的生態建設模式,對退耕地,按照3:7的林草比例安排。
冀北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區生態治理模式以林為主,其中張承地區以生態林為主,燕山東部地區可適當增加經濟林的種植比例。植被恢復退耕地以人工造林種草為主。.
冀西太行山水土流失區主要包括保定的8個山區縣。生態建設以林為主,適當增加經濟林的比例,生態林與經濟林和喬灌比例均按7:3安排。
(三)「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
河北省「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包括秦皇島市、唐山市、廊坊市和保定市四市的部分縣。工程建設是以護衛京津為目標,以防沙治沙為建設重點,以保護現有林業資源、恢復和增加森林植被為核心,以科技為先導,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加快工程建設進程,促進防護林體系建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盡快改善「三北地區」及京津周圍生態環境。
(四)壩上風沙整治地區
壩上地區的生態破壞是京津地區沙塵暴危害的主要沙源之一,其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對京津地區的城鄉發展有重要意義。今後整治重點是:1、減少草地載畜量,積極發展圍欄圈養,推廣退耕還林還草。2、對沙源地和風道進行綜合治理,建設防風固沙林帶和林網,提高林草覆蓋率,增強防風固沙能力,控制風沙和沙塵暴危害。3、城鎮的發展規模應該給予嚴格限制,逐步降低人口增長率,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4、建設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和旅遊基地,從根本上轉變以種植業為主的破壞型產業結構模式;但是旅遊業的發展不能超過環境容量,不能以生態旅遊的名義破壞生態環境。
(五)官廳、密雲水庫等水源地
根據京津地區發展需要,加強上游污染源治理,盡快恢復官廳水庫的水質,重點對永定河水系河北段、潮白河水系河北段進行整治,確保京津供水水源的安全,這是京津冀北地區城鄉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六)白洋淀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少有的湖泊濕地,對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調節區域氣候和減少華北地區的洪水危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長期以來,圍湖造田使白洋淀的面積已經大大減少,並且部分水質正在惡化。因此,應該加強白洋淀周圍的生活污水治理,嚴禁污染工業用水。在發展旅遊時,對機動船應該嚴格管理,防止油污泄漏污染水面。在白洋淀一期治理的基礎上,繼續後期治理。
⑶ 北京劃定多少市域面積為生態保護紅線范圍
北京市政府7月發布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290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26.1%。生態保護紅線是指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提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剛性約束。
根據規定,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只能增加,不能減少。下一步,北京市將組織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地方立法,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監測評估、監督考核、政策激勵等制度,保障生態保護紅線落地實施、嚴格執行。來源:新華網
⑷ 什麼是均衡管理為什麼要均衡管理
均衡管理,就是通過研究組織或系統內部各要素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其與外部環境相互間的發展變化規律,把握其均衡關系和運行機制,使其內外部各要素在質、量和能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度」,在結構方面保持相對穩定,在關系方面保持相互協調、相互適應,以期實現組織或系統的整體和諧,從而發揮其最大效能的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方法。
均衡管理是動態管理,具有目的性。既不是平均管理,也不是折中管理,而是強調立體性、系統性、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持續性的管理。均衡創造動力,均衡拓展了戰略空間。
(4)北京生態補償擴展閱讀:
均衡管理理論外延
沒有宇宙結構的均衡,就難有時間和空間的恆動發展;沒有原子結構或分子結構的均衡,就難有事物的存在;沒有社會結構或要素的均衡穩定,就難有社會良性發展;沒有經濟結構或要素均衡比例的保持,就難有經濟持續發展;沒有戰略戰術及品能親情的(?)均衡,就難有企業的持久穩健發展。即使是夫妻關系,如果不能保持均衡,也難以白頭到老;
均衡管理與相關理論的區別
均衡管理與平均管理、納什均衡、博弈論等的區別,他們三者多為兩要素、數學、客觀及被動概念,並可達到絕對狀態;均衡管理為多要素、物理、主觀及主動概念,均衡是相對的,不均衡是絕對的。
均衡管理追求的目標
「管理者均衡地處理好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促進社會、企業、家庭及個人均衡、穩健、和諧、持續發展。」當社會發展、國家建設、區域發展、企業管理、家庭仁愛、人與自然相處都得以均衡時,社會就實現了真正的和諧。
⑸ 國家棚戶區改造是怎麼賠償的
根據《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棚戶區改造補償標准如下:
1、第六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實行多改造多補助、不改造不補助的分配政策。
2、第七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按照各地區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徵收(收購)面積、徵收(收購)戶數等兩項因素以及相應權重,並結合財政困難程度進行分配。
(1)徵收(收購)面積、徵收(收購)戶數兩項因素權重分別為30%、70%,根據城市棚戶區改造情況,財政部可以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適時調整兩項因素權重。
(2)徵收(收購)面積和戶數,以徵收(收購)人與被徵收(收購)人簽訂的徵收補償(收購)協議或者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徵收補償決定為依據。徵收(收購)面積包括住房和非住房建築面積。
(3)徵收(收購)戶數包括實物安置住房戶數(原地安置和異地安置)和貨幣補償戶數,均為永久安置住房戶數,不包括臨時安置住房戶數。
(4)財政困難程度參照財政部均衡性轉移支付測算的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確定,作為中央財政分配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的調節系數。
3、第八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按公式法分配。計算公式如下:
(1)分配給某地區的專項補助資金總額=〔(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面積×該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經核定的各地區年度徵收(收購)面積×相應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相應權重。
(2)上述過程+(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戶數×該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經核定的各地區年度徵收(收購)戶數×相應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相應權重〕×年度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總規模。
(3)公式中,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面積是指該地區當年計劃徵收(收購)面積,減去上年度未完成的計劃徵收(收購)面積,加上上年度超計劃完成的徵收(收購)面積。
(4)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戶數是指該地區當年計劃徵收(收購)戶數,減去上年度未完成的計劃徵收(收購)戶數,加上上年度超計劃完成的徵收(收購)戶數。
(5)上述有關計劃徵收(收購)面積和戶數的完成情況,以是否簽訂徵收補償(收購)協議或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徵收補償決定為准。
(5)北京生態補償擴展閱讀:
棚戶區改造規劃布局:
1、重點安排
(1)資源枯竭型城市。
(2)獨立工礦區。
(3)三線企業集中地區。
(4)將中國央企在內的國企棚戶區納入規劃。
2、完善安置住房選點布局
(1)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實行原地和異地建設相結合,以原地安置為主,優先考慮就近安置;異地安置的,要充分考慮居民就業、就醫、就學、出行等需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地段。
(2)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棚戶區改造規劃、城市規劃、產業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科學合理確定安置住房布局。要統籌中心城區改造和新城新區建設,推動居住與商業、辦公、生態空間、交通站點的空間融合及綜合開發利用,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
(3)鼓勵國有林區(林場)、墾區(農場)棚戶區改造在場部集中安置,促進國有林區、墾區小城鎮建設。
3、改進配套設施規劃布局
(1)配套設施應與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同步規劃、同步報批、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編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應做好與棚戶區改造規劃的銜接,同步規劃安置住房小區的城市道路以及公共交通、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污水與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2)安置住房小區商業、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水平必須與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具體配建項目和建設標准,應遵循《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要求,並符合當地棚戶區改造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的具體規定。
網路-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網路-棚戶區改造
⑹ 北京為綠色奧運做了哪些貢獻
建綠色北京,迎綠色奧運」
以申辦奧運為契機,呼喚更廣泛的公眾環境意識和參與,宣傳綠色北京的城市新形象,樹立綠色北京的理念,迎接綠色奧運的到來。民間環保組織「綠色北京」與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班聯合發起「建綠色北京,迎綠色奧運」活動,並在「綠色北京」網站開設「建綠色北京,迎綠色奧運」專題網站。
———————————————————
2001年7月13日,北京以56票贏得2008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 綠色北京在網站上發表文章「申奧已經成功,同志更需努力——寫在申奧成功之夜」以「重在參與」的奧運精神與大家共勉,指出奧運精神同樣適合環境保護,呼籲廣大志願者共同參與到推動2008綠色奧運的行動中來,詳情->
2001年7月8日,「綠色北京」環保志願者通過網路,將「建綠色北京、迎綠色奧運」的出謀劃策專集通過「綠色北京」環保網站公布,為綠色北京、綠色奧運出謀劃策,詳情->
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綠色北京、地球村聯合啟動綠色電力項目,推動可再生環保能源的應用,減少火電污染,希望綠色電力能夠點燃我們的體育場館,點燃2008年的綠色奧運,詳情->
「綠色北京」志願者及網友行動起來,綠化北京荒山,開展「建綠色北京、迎綠色奧運」植樹活動,圖文報道-->
清華大學綠色協會、綠色北京、竹書文化在清華大學多功能廳舉行「綠色北京攜手陳琳--歌聲呼喚綠色奧運」活動,綠色使者歌手陳琳帶頭在清華大學學生和綠色北京志願者製作的「建綠色北京、迎綠色奧運」的旗幟上簽字,詳情->
綠色北京與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班聯合發起"建綠色北京,迎綠色奧運"活動,並開始向全社會徵集徵文、攝影、美術作品。
北京如何實現綠色奧運
北京申辦奧運時響亮地提出了綠色奧運的口號。北京市林業局副局長甘敬、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胡涌認為,綠色奧運的內涵可以概括為3個方面:大規模、全方位地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建設和環保產業發展,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把環境保護作為奧運設施規劃與建設的首要條件,廣泛採用環保技術和手段;大大增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提高環境治理水平,建設生態城市。他們提出,實現綠色奧運的基本目標,應包括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污染的防治,以及奧運設施建設與活動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
在他們看來,北京的綠色奧運同時有特定的含義和時代背景,它針對的是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向現代國際大都市發展時所遇到和將要遇到的問題。北京綠色奧運的宗旨可以概括為:為奧運會提供一座具有空氣清新、水質潔凈、環境優美、節約能源和資源、市民具有良好環境道德意識的生態系統健康,並具有良好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世界一流的生態城市。
他們強調,綠色奧運首先是要有綠色北京。沒有良好的植被恢復和重建,就沒有綠色北京。沒有綠色北京,就談不上北京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發揮,自然也談不上綠色奧運。但由於北京的自然條件所決定,建設一個綠色的北京比建設任何一個綠色的南方城市難度和投入都要大若干倍。而且,即使是這樣也不可能出現我國南方城市那樣的森林景觀和生態效果。
距離綠色奧運還有多遠
北京的生態環境安全,歷來是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的戰略問題。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始終是北京市政府的城市建設目標。為此,北京人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兩位專家援引有關數據說,到2001年底,全市林木覆蓋率已達43%,山區已達60%,平原地區為25%。城市綠化覆蓋率為38%,人均綠地面積39平方米,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高,為建設生態環境達到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兩位專家指出,與實現綠色奧運的目標和建設現代化生態城市需要相比,差距不容否認。綠化美化的整體水平不高,生態環境質量尚未根本好轉,生態環境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這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一是城市綠地系統布局不盡合理,科技含量不高,植物材料不夠豐富、色彩單調、養護管理粗放、綠化的整體景觀效果差;二是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區域生態系統脆弱,風沙化土地佔全市總面積的14.4%,有大面積的卵石荒灘地需要治理,部分農業用地冬春沙土裸露,一些山區水土流失嚴重;三是現有林地林分質量不高,防護能力弱,生態屏障功能不強;四是現有人工中幼齡林,樹種單一、結構單調,人工痕跡較強,生物多樣性沒有體現出來;五是森林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特別是護林防火工作、防治林木危險性生物侵害的能力薄弱。
五年內如何跨越式發展
如今距2008年只剩下5年時間。在短期內按照常規的建設模式,實現綠色奧運是不行的。兩位專家結合北京生態圈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北京生態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模式———為縮短時限,主要有3條途徑:一是高新技術應用,二是優勢產業的崛起,三是影響全局的重大工程的啟動。
他們認為,雖然北京和舉辦過奧運會的歐美發達國家大城市相比,生態環境建設有較大差距,但只要以「三北」防護林工程、環北京防沙治沙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大工程北京段的建設任務為龍頭,充分利用各種高新技術,發展以城市林業為主體的生態環境優勢產業,就一定能在短期內完成綠色奧運的建設任務。
植樹造林、綠化美化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是實施綠色奧運的戰略基礎,是辦好奧運的重要保障。他們提出的總體思路是,按照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要求,加快步伐,提高水平,實現北京生態環境建設跨越式發展,大力營造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優美的生活、工作環境。
而總體目標則表述為,建設首都高標準的生態環境體系、高效益的綠色產業體系、高水平森林資源安全保障體系;構築山區、平原和城市隔離地區的綠色生態屏障,形成山區青山環抱、平原林帶寬頻交錯、市區喬灌草有機結合的森林環繞的自然生態景觀,創造人與自然、奧運與自然、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實現一流生態城市的目標。
到2008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人均綠地50平方米。
生態環境建設十大任務
實現綠色奧運任重道遠。兩位專家介紹說,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北京市將重點完成10項工程。
一是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工程。以天然林保護、水土保持林建設、水源涵養林建設、風景林建設為重點,加快造林綠化速度。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提高林分質量。到2005年,基本完成宜林荒山荒灘地造林綠化任務。實施山區景觀再造工程,在通往山區的主要交通幹道兩側和重點風景旅遊區,種植紅葉系列等彩葉喬灌木樹種,形成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優美景觀。
二是郊區平原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工程。市級以上的河流、公路、鐵路兩側綠化,本著「適地適樹、氣勢大、色彩濃」的原則,突出生態效果。形成由北京通向外埠的寬闊綠色通道,構成北京平原地區放射性的綠色風景線,基本農田全面實現林網化。
三是城市綠化隔離地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工程。以大喬木為主,喬灌花草相結合,建設大面積的城市森林綠地,實現生態優先、景觀優先、產業優先、優質高效,在城區構築綠色生態屏障,形成綠樹成蔭、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景觀。
四是城市中心區綠化美化工程。加快城區路網及街巷綠化美化,完成主要大街的綠化改造任務,實現步行500米見到一處公園或綠地的目標。建成50塊以大喬木為主的大型綠地建設。建設綠色社區、綠色校園、綠色商業區,裸露土地實現綠化整治。
五是衛星城、小城鎮造林綠化工程。使之達到園林城鎮的建設標准。全市85%以上的村莊要建有一定規模的生態林。
六是防沙治沙綠化造林工程。全面完成重點風沙危害區的治理,引進沙生、抗旱草本植物,對全市沙區現有裸露沙荒地、卵石灘地、沙坑地等實行種草覆蓋,以消除北京境內沙塵源,解決就地揚沙、揚塵的問題。
七是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程。普查現有古樹名木,重新登記掛牌,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養護水平,進行科技復壯,改善生存狀況,逐株立案建檔,實行網上管理,加大檢查監督力度。
八是生物多樣性工程。再劃建自然保護區和保護小區,擴大保護范圍和保護類型,制定保護標准和評價指標體系,提高管理水平,建成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繁育中心,形成保護、救護、繁育一體化。全面加強濕地資源保護。
九是高效益綠色產業工程。推進綠色產業體系建設進程,突出綠色經濟,加大基地建設,發展果品業、速生豐產林、種苗業、花卉和蜂業、森林休憩旅遊業。
十是高水平的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工程。以專業化、正規化、現代化為目標,對森林火災、蟲災、人為侵害進行主動防範。
實現綠色奧運靠什麼
為了實現綠色奧運的目標,還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兩位專家認為,應該採取的對策與措施主要有6個方面。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全民生態環境意識。大力宣傳「綠色奧運」理念,營造濃郁的輿論氛圍,在全社會形成自覺參與植樹種花種草、愛綠護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社會風尚。繼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廣泛開展「奧林匹克紀念林」、「庭院綠化社區競賽」等多種形式、各具特色的綠色植樹活動,推進林木綠地、古樹名木的認建、認管、認養活動。
綠化林業系統要在首都生態城市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強化營林體制創新,在繼續完善荒山租賃承包政策的同時,積極探索發展非公有製造林綠化的新機制。全面推行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完善相關政策。
加強依法治林,提高管護水平。進一步完善綠化林業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綠化林業行政執法責任制,管住公益林採伐,禁止天然林採伐。
依靠科技支撐,加速現代化進程。應用現代生物技術、數字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現代設備技術和手段,在綠化林業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林業資源監測與調控,生物多樣性和優質良種培育,重大森林災害控制,產業管理和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積極發展數字首都林業,全面推進林業管理的集約化、精確化、科學化、信息化,全面推進首都綠化林業現代化建設,加速建立綠化林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綠化林業科技貢獻率和綠化科技成果轉化率。
根據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迅速完成森林資源的分類區劃界定,實行分類、分級經營管理。公益林以政府投資為主、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建設,商業林以經營者為主、政府適當扶持,積極建立地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參與生態環境建設。(鐵錚)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1月20日
⑺ 北京多少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獲國務院批准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近日,國務院批准了京津冀3省(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
據悉,北京市等15省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約61萬平方公里,佔15省份國土總面積的1/4左右,主要為生態功能極重要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地區,基本涵蓋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濕地公園等各類保護地,基本實現了「應劃盡劃」。北京市等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共涉及29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縣域生態保護紅線平均佔比超過40%。
從不同區域看,京津冀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水土流失控制、土地沙化控制、海岸生態穩定等7大類37個片區,構成了以燕山生態屏障、太行山生態屏障、壩上高原防風固沙帶、沿海生態防護帶為主體的「兩屏兩帶」生態保護紅線空間分布格局。
目前,發展改革委已批復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總投資2.86億元,土建前期工作已展開,預計2020年底前建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將依託衛星遙感手段和地面生態系統監測站點,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監控網路,獲取生態保護紅線監測數據,掌握生態系統構成、分布與動態變化,及時評估和預警生態風險,實時監控人類干擾活動,發現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並依法依規進行處理。逐步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機制,對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密監控和嚴格保護,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按照《若干意見》部署,深入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嚴守工作。及時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在重要位置和拐點豎立標識標牌,實現生態保護紅線准確落地。抓緊研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嚴守政策,根據生態功能定位,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差別化的用途管控、准入清單、生態保護補償、評價考核等政策措施,最終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⑻ 北京拆遷補償協議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 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 、安置的,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造和生態環境 改善,保護文物古跡。 第四條 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 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第五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房屋拆遷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 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 例的規定,互相配合,保證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責與城市房屋拆遷 有關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六條 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 第七條 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 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 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 第八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 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第九條 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實施 房屋拆遷。 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15日前,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延期 拆遷申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 第十條 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 房屋拆遷管...
⑼ 生態紅線的北京
昨起至7月22日,《北京市水土保持條例(送審稿)》在市政府法制辦網站上內徵求意見。送審稿提出,北京容將劃定水土保持生態紅線。
水土流失面積達三千平方公里
送審稿稱,目前北京的水土保持形勢不容樂觀。據北京市第一次水務普查結果,全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積320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潮白河、大清河、薊運河流域。隨著北京城鎮化進程加快,人為水土流失不斷加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送審稿還明確,將建立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補償機制,並納入市和區縣生態效益補償制度。
防止水土流失劃定禁建區
送審稿規定,因重大自然災害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水行政部門應當及時開展水土流失情況調查。崩塌滑坡危險區、泥石流易發區、濕地、郊野公園等應納入城鄉總體規劃的禁建區、限建區范圍。此外,送審稿提出,要加強限建區的管理,規定生產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當避讓限建區。此外,還鼓勵單位和個人舉報水土保持違法行為。水行政部門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水土保持違法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將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