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水環境

生態水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4 18:30:27

A. 什麼是生態環境用水

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是指保護、修復或建設給定區域的生態與環境需要人為供內給的水量,包括城鎮容環境用水和河湖補水.\x0d城鎮環境用水分為城鎮綠地灌溉用水和環境衛生清潔用水;河湖補水分為補水類型河湖補水和換水類型河湖補水.引水進入水體後連續流出的常流水河湖用水不屬於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x0d生態環境用水定額僅指城鎮綠地灌溉定額和環衛清潔用水定額.該定額由實際調查得出.根據水源不同,可通過統計所用的儲水車的容積、車次及頻次,或水表計量等方法,分別獲得2011年所有水源用於灌溉綠地和環衛清潔的實際用水量,包括中水、自來水及直接取自地表或地下水源的用水量,以此計算灌溉綠地定額和環衛清潔用水定額.(王恩瑞整理)作者:王恩瑞來源王恩瑞整理)

B. 水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的特殊意義

水是無色透明的,它允許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和紅外線部分透過,給回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答提供所需的光能。對生物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則被阻擋在外。這對地球生命的產生和進化起到了關鍵作用,對生活在水中的各種生物也具有重要意義。
水是一種極好的溶劑,為生命過程中營養物和廢棄物的傳輸提供了最基本的媒介。水的介電常數在所有的液體中是最高的,使得大多數離子化合物能夠在其中溶解並發生最大程度的電離,這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生物體內各類生化反應的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地球最大的空調系統,由於這種高比熱、高蒸發熱的特性,地球表面的儲水體,白天吸收到達地表的太陽光的熱量,夜晚又將熱量釋放到大氣中,避免了劇烈的溫度變化,使地表溫度長期保持在一個相對恆定的范圍內。 水在4℃時的密度最大,這一特性在控制水體溫度分布和垂直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冰輕於水,這一特性對水下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否則,氣溫降低時水面結成的冰會沉入水底,從而導致整個水體完全凍結,給水下生物帶來滅頂之災。

C. 水在生態環境方面的作用

水是生命的基礎
具有極為重要的生態作用
建議你去看一下<生態學>
它都有詳細介紹
有很多個方面
我只簡單說幾點
1.組成生物體的重要化合物
2.高蒸發熱和比熱容(調節體溫
氣溫等)
3.使機體可維持一定的緊張度(使動物能維持一定形狀
可以正常生活)
4.是很多營養物質及元素的載體和溶劑
5.是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載體
特別是沉積型循環
因此水循環也是地質變化的推動力(能量則為最終推動力)
等等....................

D. 水環境對生態環境的制約作用

黑河流域地處西北乾旱地區,生態環境明顯受水環境制約。影響水環境變化的因素有:大氣降水周期性的變化;人為過度使用水資源使地表水流量及地下水補給量減少,導致地下水位下降;以及人為改變天然河道,致使地下水天然流場發生改變等(曹文炳等,2004)。

黑河上游地區的祁連山區,由於降水量隨高程增加而增大,降水量從250mm增加到500mm以上,夏季氣候涼濕,適合高寒植物生長,在2000m以上的山區植被群落的垂直分帶性十分明顯,與高程相對應的降水量分布及土、熱分布直接控制著山區的植被生態環境,由於地廣人稀,受人為因素干擾較小,大部分區域仍保持河源區的原始生態。

黑河中游地區(山前斷陷盆地)自東向西降水量逐漸減小,從張掖到酒泉,降水量從129mm降低到85mm,為典型的乾旱區。水文地質條件和降水是植被生態環境的主控因素,洪積扇群前緣地下水溢出帶地下水埋深淺,土質為亞砂土和亞粘土,水環境條件好,形成了著名的金張掖綠洲,由於近年來地下水開采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已使張掖市東北部鹼灘鄉一帶的大片鹽鹼地變為良田。盆地周圍較高的低山丘陵和洪積台地因地下水埋深過大,表層缺水,成為只有耐旱植物稀疏分布的荒漠區,區內水環境受降水及人為因素影響,由於張掖、酒泉兩市分別在黑河、北大河築壩將河水引到表層有亞砂土覆蓋的洪積台地,渠水所到之處變為新的綠洲。2001年是張掖地區60年一遇的乾旱年,洪積台地上耐旱植物因缺水而蟄伏,8~9月間台地上仍披著黃色的凄涼。2002年恰逢豐水年,5月就開始降水,台地上的紅沙、白刺、駱駝刺、合頭草、木本豬毛菜等耐旱植物的枯枝上抽出新枝,新生幼株明顯增多,8~9月間在洪積台地上放眼望去,檯面上一片鬱郁蔥蔥,生機盎然。

黑河下游地區屬極度乾旱區,年降水量僅有40.76mm,進入區內的黑河水量是維系生態系統的惟一水源,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據史料記載,黑河下游地區曾是水草豐茂,綠茵遍野,漢朝至元朝一千多年間,哺育了歷史上著名的古居延-黑城綠洲文化。1928~1932年,中瑞西北考察隊考察時,東居延海、西居延海水域面積分別為35km2 和190km2。到1958年(豐水年),東、西居延海水域面積分別仍有35.5km2、267km2。據《額濟納旗志》記載(1998),20世紀50年代黑河下遊河段的額濟納河年徑流量為(12~13)×108m3,當時,東、西居延海四周、古日乃湖地區及河兩岸林草豐美,微風起時,綠波翻滾,湖中黃鴨、麻鴨、大雁、天鵝等水鳥,春來秋往,鼓翅翱翔,晝夜鳴喧,棲息繁衍;湖中鯽魚、鯉魚、鱈魚肥美可口。至20世紀60~70年代,下泄水量有所減少,但仍保持在10×108m3左右,額濟納綠洲除西居延海因西河堵塞而乾涸,引起周圍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外,其餘地區生態環境並無顯著變化。

進入20世紀80 年代後,黑河流入水量逐年減少,入水量降至4×108 m3 左右,導致綠洲地下水位下降,多年泉眼和沼澤消失,表層潛水礦化度明顯增高,出現喬、灌木大面積死亡,草地嚴重退化、沙漠化等生態系統嚴重惡化現象,直接威脅到當地牧民的生存。尤其是1999~2001 年,連續三年狼心山水文站進入額濟納旗的徑流量僅有(2.18~3.22)×108 m3 ,來水量嚴重不足,引起諸多環境問題:一是,流經額濟納旗綠洲的大部分河床長期處於乾涸狀態,依靠河水及洪水泛濫生存的胡楊、紅柳等植物群落出現大片死亡,即使存活的林地中也全是青、壯年株,無幼年株;二是,河床滲漏對潛水補給不足,使地下水位持續緩慢下降,導致許多梭梭、白刺、駱駝刺等灌木枯萎;三是,綠洲區生態環境嚴重惡化,2001年7~8月,筆者在當地調查時,許多草場幾乎見不到綠色,隨處可見倒斃的駱駝,牧民生活瀕於絕境。

2002年,黑河上、中游地區降水充沛,正義峽徑流量達9×108m3以上,5月就有水通過額濟納旗綠洲進入東居延海,凡是有水經過的地方,一片生機盎然,許多枯黃的紅柳、白刺等植物枝頭抽出新枝,林地中隨處可見幼株,尤其在禁牧林地中,幼株密度可達5~10株/m2。8月底筆者離開時,紅柳林綻開紫紅色花絮,如同花的海洋,林地中的幼株有的已長到0.5~0.8cm高,生態環境得到迅速恢復,使2003年春季北方地區沙塵天氣明顯減少。

E. 關於生態及環境需水的概念

目前,對生態環境需水的概念尚無統一的定義,有些定義為生態需水,有些定義為環境需(用)水,有些定義為生態環境(需)用水,有些將生態需水與環境需水進行區分。文獻[2]對此作了如下闡述:

Covich認為,生態需水就是保證恢復和維持生態系統健康發展所需的水量。Peter H Gleick提出了基本生態需水(basic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的概念,即提供一定質量和一定數量的水給天然生境,以求最大程度地改變天然生態系統的過程,並保護物種多樣性和生態整合性;同時應該考慮氣候、季節變化等因素對生態需水的影響,認為基本生態需水應是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變動的值,而不是一個固定的值。

楊振環、崔宗培、徐乾清等將環境用水的概念定義為:「改善水質、協調生態和美化環境的用水」。湯奇成界定了乾旱區的生態環境用水量概念,認為生態環境用水,一是指對一些重要(對綠洲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對周圍生態環境起重要作用)的湖泊進行補水,不主張對乾旱區所有萎縮和乾涸的湖泊進行補水,如羅布泊、台特馬湖等;二是人工造林及人工草場的用水量,以土地沙漠化的面積不再擴大為原則。賈寶全等認為,生態用水就是環境用水或生態環境用水,並給出了乾旱區生態用水的粗略概念:在乾旱區內,凡是對綠洲景觀的生存與發展及環境質量維護與改善起支撐作用的系統所消耗的水分,稱之為生態用水。謝新民等認為:所謂生態需水量是指為解決生態問題(如保護湖泊、濕地、水生生物、生態防護等)所需要的水量。劉昌明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用水的關系,提出了「四大平衡」的原理,即水分能量平衡、水鹽平衡、水沙平衡與水量平衡(含水資源供需平衡)。錢正英等認為;「從廣義上講,維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態系統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包括水熱平衡、生物平衡、水沙平衡、水鹽平衡等所需要的水都是生態環境用水」,「狹義的生態環境用水是指為維護生態環境不再惡化並逐漸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資源總量」,其狹義概念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建設用水。根據狹義觀點,錢正英等從保護和恢復內陸河下游的天然植被及生態環境、水土保持和水保范圍之外的林草植被建設、維持河流水沙平衡及濕地水域等生態環境的基流、回補黃淮海平原及其他地方的超采地下水等方面,估算了全國的生態用水,認為全國的生態用水低限應為800×108~1000×108m3

綜上所述,應該看到,生態需水和環境需水是有區別的:

(1)環境需水是指為保護和改善人類居住環境及其水環境所需要的水量。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①改善用水水質。對於河流,應保證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使其保證河流最基本的環境功能,達到一定的污徑比,以改善水質。對於湖泊,主要是加強受污染水體的水量交換,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和降低單位容積的納污量,以達到湖泊功能要求和水質標准。②協調生態環境。為維持水沙平衡、水鹽平衡及維護河口地區生態環境,需要保持一定的下瀉水量或入海水量。③回補地下水。為遏制超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需要一定的回灌用水。④美化環境。主要指城市凈化、綠化及公園湖泊等用水。

(2)生態需水是指維持生態系統中具有生命的生物物體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量。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①維護天然植被所需要的水量,如森林、草地、濕地、荒漠植被等;②水土保持及水保范圍之外的林草植被建設所需要的水量,如綠洲、生態防護林等;③保護水生生物所需要的水量,如維持湖泊、河流中魚類、浮游植物等生存的用水。

文獻[3]主張「生態用水」概念,並定義為「在一定區域,支撐生態系統完整性所需用的水量」,同時指出,在操作時應根據研究區具體情況,劃分生態系統類型,進而劃分生態用水類型與范圍,針對每一生態用水計算區進行計算,再匯總。顯然,這里的完整性包含了環境的含義在內。文獻中列舉了生態用水計算模型和生態用水定額的確定方法,描述了生態用水量與水資源量的關系以及水資源配置中如何考慮生態水的建議。

筆者認為,「環境」與「生態」有交互重疊的部分,但只用「生態需(用)水」或只用「環境需(用)水」都難以完全涵蓋用以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水需用量。因此,採用「生態環境需水量」一詞較為貼切。

F. 什麼是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文化

水環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轉化所處空間的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空間及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水體,其正常功能的各種自然因素和有關的社會因素的總體。

水安全一詞最早出現在2000 年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水討論會上。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屬於非傳統安全的范疇。

水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結構組成和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水生態是指環境水因子對生物的影響和生物對各種水分條件的適應。生命起源於水中,水又是一切生物的重要組分。

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動為載體人們創造的一切與水有關文化現象的總稱,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內容。是從全社會的視野來看待水和水利的。

(6)生態水環境擴展閱讀:

保護水環境的做法:

一、政府倡導,法律保障

要保護好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就必須有政府的具體的法律條文做保障,否則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就成了一句空話,不能為了金山銀山而放棄綠色青山。因此政府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對於對於破壞環境的個人或者企業都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綠色生產,拒絕污染

任何一個生產企業都在使用水資源,在使用水資源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水,有的企業沒有對工業廢水進行凈化而惡意排放廢水,對於這樣的企業各級政府必須採取措施立即停止生產,令行禁止。作為企業應該加大科研力量轉變生產模式,走綠色生產道路。

三、退耕還林,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和保護水資源是一脈相承的,是不沖突的,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質的優劣,所以在一些原始植被被破壞的地方,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退耕還林活動,真正意義上保護好生存的環境。

四、企業轉型,優化資源

對於過去一些用水大戶企業,在保障基本的社會必須品的同時,可以考慮進行企業轉型,或者政府加大投資力度進行科研創新,拋棄傳統的生產方式,對生產造成的水污染進行凈化,並考慮採用循環用水,以解決企業生產所需要的水資源問題。

五、提高全面素質,節約用水

除了企業生產用水之外,就是平常全民的生活用水,在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行為隨處可見,作為教育部門,通過學校教育我們的學生從小就要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並把節約用水作為學生德育方面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提高全民素質,也是保護水資源的一項重要舉措。

G. 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一)實現指導思想的轉變

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目標,必須實現指導思想上的轉變。要實現從數字減排到以質量改善為綱的轉變,從濃度控制到總量控制的轉變,從末端治理到全過程管理和風險防控的轉變,從單純考慮生態環境治理到與節能減排、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產業結構調整等結合起來轉變。

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基本要求。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保護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兩者同等重要。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類活動控制在自然能夠承載的限度之內,給自然留下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的空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生態文明建設千頭萬緒,要分清輕重緩急,確定解決問題的路線圖。要一手抓當前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大氣、水和土壤等污染問題以及生態環境惡化問題,爭取早見成效;一手抓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全面系統地統籌推進。要設定不可逾越的底線,防止出現生態環境不可逆惡化和人民群眾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資源和能源消耗要設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設定上限,生態環境質量要設定紅線。

(二)加強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不斷發展,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因素也越來越復雜、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問題越來越多,如何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源頭上化解積弊,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在戰略層面上必須要有「頂層設計」。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形成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和五位一體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要對政府和市場做更加准確的定位,要避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要減少政府行為的盲目性,降低生態文明建設的風險與成本。

近期,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應加強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結合,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等活動。

當然,「頂層設計」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動力,要通過社會各個利益群體的互動,讓地方、社會及各個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使頂層設計更能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三)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提高城鎮化的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水平

我國人口眾多而平原較少,要根據我國國土空間多樣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徵,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按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合理控制開發強度,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落實《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主體功能區為依據,實行差別化的產業准入、環保標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通過採取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績效評價制度等,擴大生態綠色空間。

城鎮是消耗能源資源、排放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主體,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全過程,從編制規劃到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產業布局合理、體現區位優勢特色、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城鎮化格局。

(四)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

資源環境問題是與經濟發展方式相伴隨的,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必然結果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只有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減少資源消耗過度和污染排放問題。

要推行綠色循環低碳的生產方式,推動各行各業按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要求實現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工業生產要徹底拋棄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長模式,持續推動節能減排。農業生產要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降低水、土地、農葯、化肥的投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優化產業結構是現階段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要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節能環保產業可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技術基礎和產業支撐,也可提供綠色就業機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空間很大。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准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環保投資需求高達3.4萬億元。

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要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圍繞提高資源產出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堅持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相結合,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促進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加強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除工業企業外,還應實施全方位的清潔生產,包括農業以及服務業。

(五)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

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費方式不但會對資源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會通過消費需求間接影響生產方式。因此,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意義十分重大。

要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輿論和社會氛圍,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主流價值觀。落實黨中央「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講排場、擺闊氣等行為。運用價格等多種手段鼓勵購買綠色低碳產品,使用環保可循環利用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過度包裝。

(六)建立完善的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實行最嚴格的制度,實施最嚴密的法制,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修改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清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相沖突或不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法規或條文,加快完善生態環境、土地、礦產、森林、草原等方面保護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規。解決法律之間相互沖突、脫節、重復、罰則偏軟等問題,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法律法規時,要側重解決幾個關鍵問題:(1)明確執法機關的責任,在出現問題時,知道由哪些部門和哪些人負責,該怎麼做,做不好的後果是什麼;(2)強化、細化程序性規定,減小地方自由裁量權;(3)完善行政執法與司法的銜接;(4)出現問題時,除了懲罰相關單位,還要追究其法人和責任人的責任;(5)要強化對服務業和消費領域環境問題的規范,增加相應的條款,特別是要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引入環保法律。

(七)推行以績效考核改革為核心的體制改革,加強政策支持

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考核制度,是確保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將生態文明指標體系納入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考核體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堅決追究其責任。

為使得這一新的績效考核體系發揮其作用,需要在有關的法律法規和三定方案中給出詳細的規范,使之成為一個可操作的績效考核體系,這一體系包括績效考核指標、監測監督辦法、實施程序、獎懲措施等內容。要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不同部門的責任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評價考核制度。

H. 什麼是藍綠生態水環境

drtuyw56euy7w54uy6

I. 什麼是生態用水

生態用水也叫生態需水、生態環境用水,是近幾年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惡化而提專出的新概念。屬

一般廣義上說:是指維持全球生態系統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量,比如河流、濕地等維持本身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從專業角度講:生態用水具體包括維持水熱平衡(即降水與地表水蒸發、植被蒸騰之間的平衡)、生物平衡(維持水生生物生長及水體自然凈化)、水沙平衡(清除河道淤積、水庫淤積)和水鹽平衡(防止海水入侵、保持淡水性狀)所需的水量。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