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灣溫泉
❶ 溫泉度假村開發,哪個公司做的好,有案例的優先求大神幫助
溫泉旅遊度假村規劃設計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北京)有限公司有很多經典案例。我國也已經進入觀光與休閑度假並重的時代,發展休閑度假產品成為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整體發展質量的關鍵環節,而溫泉旅遊度假區作為休閑度假產品中的龍頭產品和標桿產品,加快其開發建設則變得極具戰略意義。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北京)有限公司規劃設計的涉縣清漳河赤水灣旅遊度假區規劃設計及旅遊度假村,就很好的促進了休閑度假旅遊的發展。 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北京)有限公司認為:通過引擎性游樂項目開發、低碳社區建設、旅遊產業體系構建三大戰略重點構築景區核心競爭力,努力將本項目打造成為 「生態、旅遊、宜居」旅遊型城市綜合體。結合縣城新區建設,以旅遊為引擎推動力,帶動多產業聯動發展,形成集文化旅遊、休閑娛樂、文化地產、商務會展、商貿購物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大社區。 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北京)有限公司通過旅遊度假村的規劃,最終打造華北地區規模最大、接待和服務功能最全,集旅遊綜合接待、休閑度假、會議培訓、健康養生、山地運動、餐飲娛樂、酒店物業租營託管服務為一體的五星級國際會議旅遊養生度假村和大型旅遊接待中心,為邯鄲乃至河北人民營造一個綠色旅遊、度假養生休閑聖地。
❷ 2014年華縣赤水灣溫泉沖浪樂園什麼時間營業
早上8點到 下午19點
❸ 華縣有發展前景嗎
「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
下的關鍵期,是深入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戰略機遇期,也是我縣闊步邁向陝西經濟強縣的攻堅期。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
神和省市「十二·五」規劃,進一步審視和把握宏觀環境、縣域基礎,科學統籌全局發展,編制形成《華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一、發展基礎和環境
1、發展成就。
「十一·五」時期是我縣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一心一意謀發展、扎扎實實促和諧、認認真真抓黨建,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努力克服「06大明滑坡」、「08雪災」、「10金堆洪災」等自然災害影響,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成為我縣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實惠最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末,全縣生產總值77.008億元,年均
增長13.5%;人均生產總值2.17萬元(3440美元),比2005年凈增1.12萬元;轄區財政總收入達到8.961億元,比「十一五」末
5.487億元增加3.4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億元,年均增加3000萬元;實施重點項目103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71億元,年
均增長96%,是「十一·五」的7.4倍。縣域綜合實力排名由2004年的全省48位提升到2009年的27位。2006-2008年連續三年進入「全國
縣域經濟增速最快的百縣」之列。2010年躋身「輝煌十一五·中國最具特色經濟發展潛力縣」、「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的100個縣市區」行列。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6.2:79:14.8
調整到2010年的7.6:75.7:16.7。工業化步伐加快,201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129億元,比2005年新增40多億元。工業園區進入
「省級重點縣域工業園」。金鉬股份成功上市,產值過百億元,榮獲「中國鉬業之都、中國名牌產品、省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稱號。特色農業發展壯大,糧食總
產達到14.79萬噸;蔬菜總面積26.3萬畝次,新增日光溫室和大拱棚蔬菜5.4萬畝,躋身「國家無公害蔬菜基地縣」、「中國果菜標准化建設十強縣」、
「省級百萬畝設施蔬菜基地」,「華縣大蔥」被確定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列為省級核桃、獼猴桃基地,干雜果面積達到10.9萬畝;畜禽存欄240萬頭只。第
三產業全面提升,服務業佔GDP比重提升1.9個百分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億元,外貿出口1.64億美元,分別相當於「十一·五」末的3.1
倍、3.3倍。少華山森林公園晉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年接待遊客41萬人次,綜合收入2000萬元;渭華起義紀念館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愛國主
義教育基地。華縣皮影戲成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黑陶打入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榮譽。
基礎設施再上台階。新建改造公路1053公里,硬化村巷路504公里,
在全省率先實現鎮鎮、村村、巷巷通水泥路,是「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先進縣」。新建城南、城東、柳枝3個變電站。石堤峪向園區供水、澗峪水庫工程、全國小型農
田水利重點縣工程、橋峪-小華山-溝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相繼建成,新增灌溉面積5萬畝。羅紋河、赤水河堤防加固、遇仙橋修復等渭河中下游治理工程,提高了
防洪標准。改造中低產田6.7萬畝,新建基本口糧田1萬畝,秸稈還田10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
城鎮化進程加快。獲得「陝西最美的歷史文化旅遊名城、省級衛生縣城」稱號。城鎮化率達到30%,
較2005年提高6.2個百分點;中心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2.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5萬人,人均住房面積28平方米,人均綠地6.6平方米。子
儀大街為軸心的城市重心南移,拉大城市骨架;渭華路為軸心的老城改造,提升商業氛圍;瓜坡省級重點鎮及高塘、赤水、蓮花寺、柳枝城鎮群的輻射作用增強。
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新增林草面積28.2萬畝,林草覆蓋率達到
53.3%。治理水土流失101平方公里,渭河流域、秦嶺生態功能區、大鯢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生態治理成效顯著。節能減排位居全市前茅,建成金
鉬二氧化硫煙氣環保治理、縣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工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別減排1061噸、6629噸,較2005年下降22%;萬元生產總值能
耗由2005年1.8噸降到1.5噸標准煤,下降20.1%。
社會民生顯著改善。集中力量實施十大民生工程,累計投資9.2億元。城
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364萬元和4288元,較「十·五」末增加1.1184萬元、2863元。「兩免一補、蛋奶工程、
生源地學生貸款」等教育扶持政策全面落實,建成縣職教中心、20棟中小學校舍,8個學校供暖。新建縣人民醫院南城區分院和縣中醫院綜合樓、鄉鎮衛生院12
所、村衛生室245個,縣人民醫院和鐵路醫院升格為二甲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6%。建成縣人力資源市場,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失業率控
制在4%以下。納入國家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縣,28萬農民養老得以保障,2.4萬城鄉居民享受低保,3.5萬名庫區移民得到扶持,625戶城鎮居民搬進
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扶貧和礦區移民1200戶,5萬農民飲水安全。建成117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45個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個鄉鎮文化站、3個鄉鎮
計生站,獲得「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信訪先進集體」、「省級計生優質服務縣、雙擁模範縣」稱號。「平安華縣」創建深入開展,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社會大
局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率先完成縣鄉機構改革。成為首批省級「擴權強縣試點縣」。成立城投公司,新增2
戶小額貸款公司。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革任務。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到650戶,非公經濟佔全縣生產總值比重由2005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20%。集
體林權改革、土地流轉機制初步形成。醫葯衛生和基本葯物制度改革試點全面啟動,城鄉醫保擴面提標。進一步放寬民有資本准入領域和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投資發
展環境改善,累計招商引進縣外資金60億元,成為閩商、浙商投資的首選地,獲得「全省招商引資先進縣」榮譽。
2、發展機遇。
放眼十二五,我縣仍處於經濟發展周期的快速上升階段,蓄積的發展潛能將
得到進一步釋放。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關中天水經濟區中的特殊戰略地位將更加明顯,"高速公路交通圈"交通便捷,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將更加堅實。更為重要的
是,縣委、縣政府實施的各項政策舉措重民生、順民意、合民心,全縣上下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全縣人民滿懷求發展、奔小康的強烈願望,展現出積極向上、開拓
創新的精神面貌,這些都將為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3、面臨挑戰。
一是經濟總量小,經濟結構單一而不合理,民營經濟不活。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村
社會事業發展慢,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三是新型工業化進程緩慢,園區聚集效應不突出,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偏低。生產性服務業、文化產業發展
滯後,旅遊產業規模小。四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低,差距進一步拉大。五是投融資渠道不寬,思想不夠解放,人才成長環境不優,科技創新對經濟貢獻率不高。六是
財源基礎不穩,增收乏力。
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快速崛起、周邊縣市區奮勇爭先。我們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我們必須科學把握發展趨勢,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一些大事實事,確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加、全縣大局和諧穩定。
二、總體要求與發展目標
4、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富民強縣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重點項
目招商引資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依託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和華山旅遊特區,實施「三個一體化--渭(南)
華(縣)一體化、(少華)山(縣)城一體化、二山(少華山、華山)一體化)」區域融合,壯大鉬深加工、精細化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
業,培育節能環保、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新型工業強縣、
文化旅遊名縣、西部蔬菜大縣、生態人居佳縣、和諧文明新縣。
5、區域定位。
著眼中省市戰略規劃和區域功能,綜合分析華縣區位、資源、文化等優勢及產業現狀、發展態勢,確定華縣區域定位是:關天經濟區縣域中心城市、中國鉬谷、精細化工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西部有機蔬菜基地、秦晉豫重要物流節點、陝西山水生態旅遊目的地。
6、發展目標。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和定位,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五縣建設」部署相銜接,今後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在2010年基礎上主要經濟指標翻一番以上,進入全省發達縣行列,統籌城鄉取得重大進展,民生改善成效顯著,經濟綜合實力上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台階、生態環境保護上台階。2020年建成陝西強縣,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以上,2015年
總量達到180億元,力爭突破2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5萬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2015年轄區財政總收入達到1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8
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累計投資超過600億元,年均增長3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3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
--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壯大,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突破創新,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65:25。2000萬元產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30戶。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25%以上。
--城市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思路,實
現縣城提高承載、擴大容量、宜居樂業,集鎮人氣聚集、設施齊全、管理有序,社區組織健全、功能完善、服務到位,2015年縣城、小城鎮人口突破20萬人,
全縣城鎮化率提高27個百分點,達到57%,趕上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區新增人口4萬人,突破10萬人,縣城建成區面積翻番,擴大到26平方公里,實現
「三城一縣」聯創目標。小城鎮新增人口7萬人,達到10萬人。--人民生活達到新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
萬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3.5:1。「民生工程」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群眾都喝上放心水,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農村人均住房面積
32平方米,城鎮人均35平方米以上,解決7萬人飲水安全,基本消除工礦棚戶區、農村危漏房。貧困人口基本脫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基本建立
起城鄉一體、發展均等的醫療、教育、養老、安居等公共保障體系,群眾安全感指數顯著提升,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投資者安全放心,實現包容增長、社
會和諧。
--生態環境呈現新景象。再現「青山、綠水、藍天」的古華州,林草覆蓋
率達到60%以上,城市人均綠地達到10平方米,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四類標准,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國家規定范圍內,空氣質量好於二級標准,污
水處理率、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資源轉化率、中水回用率達50%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水耗均下降15%。
三、加快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
實施一系列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充實完善擴大內需的一攬子計劃,突出抓好一批核心企業,重點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提升研發生產能力,更多佔據產業價值鏈中高端,增強產業集群的集聚力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工業的先導作用。201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30%以上。發展產值過100億元企業2戶、過億元企業10戶。培育「中國名牌產品」3個,「省級高技術企業」2戶。
7、加快建設工業園區。
堅持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園區化承載、集群化發展,優化項目布局,
按照「四區一基地(陝化精細化工區、杏林高新科技產業區、蓮花寺鉬爐料加工區、柳枝石板材加工區、金堆鉬礦開采基地)」功能,推動產業融合,支持園區企業
開展配套協作。按照「經濟特區」模式創新園區機制,突出高新技術、產業鏈延伸,躋身「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進一步加強道路、供水、電力、污水、垃圾處
理、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七通一平」。面向國內大集團、大公司招商,優先選擇投資額度大、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多、拉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入園。到「十
二五」末,工業園區新入戶企業50戶,園區新增工業總產值200億元。
8、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做優鉬產業。珍惜資源,深度轉化,以大資源、大布局、大轉化、大產業為方向,以金鉬
集團外向擴張為契機,以資源整合為紐帶,以產業鏈延伸為抓手,以鉬高端產品和非鉬產業研發為突破口,實施「鉬產業縱向一體化、非鉬產業相關多元化」發展戰
略,重點發展鉬采、選、冶及相關配套產業,建設鉬鐵擴產、尾礦砂造紙、南露天礦二期開采、北部排土場、王家坪尾礦庫、二龍潭供水工程,鉬產業投資20億元,2015年鉬工業總產值翻番。
做強精細化工業。以瓜坡精細化工產業聚集區為重點,建設陝化10萬噸1-4丁二醇擴建、20萬噸乙二醇、5萬噸四氫呋喃、省煤業多用催化劑,神農高科肥業公司60萬噸復混肥--100萬噸有機肥、光明化工公司1萬噸氯化石蠟等項目,精細化工項目完成投資150億元。
9、培育扶持新興產業。
以杏林高新技術產業園為依託,培育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完成投資50億元,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經濟總量的10%以上。
提升裝備製造業。利用鐵一局、交二局、省木材廠閑置的土地廠房,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新品研發和兼並重組,建成鐵路管棚鑽機、鐵路水泥製品、管樁管道等項目,推動裝備製造業跨越式發展,實現傳統製造向高端製造、單機製造向系統集成的轉變。
壯大生物醫葯產業。依託嘉諾生物產業園,發展醫葯、保健養生食品,建設1000萬瓶口服液、3萬噸生物農葯、500噸優質中葯飲片生產線和生物醫葯產品研發中心。招引大集團,發展生物醫葯產業。
10、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依託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冷鏈儲藏、包裝,建設立農菜果儲運加工中心、秦嶺脫水蔬菜、東秦糧食加工、源鑫公司肉兔加工、高塘礦泉水等項目,轉化農產品原料50萬噸。
適度發展石材加工業。編制花崗岩利用總體規劃,嚴格規劃禁采區、可視區和限采區,堅持疏堵結合、建大舍小、整合資源原則,鼓勵宏發、興華等集團公司開發石雕、石藝、裝飾材等高檔石材產品,打響「華山芝麻白石材」品牌。
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新農村建設
按照農村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市民化的方針,以農民增收為根本,以農業產業化為重點,推進城鄉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共建共享,完善城鄉服務功能、社會保障均衡均等,促進城鄉一體化,構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的新農村。
11、優化提升特色農業。
充分發揮下廟—畢家設施蔬菜產業示範區作用,在農業良種選育、節水灌
溉、新型栽培、科技推廣、機械應用、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建成在全國有影響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以20個重點農業產業園為載體,擴張日
光溫室菜、名優菜、精細菜、禮品菜規模,2015年蔬菜總面積發展到30萬畝次,其中設施蔬菜10萬畝次,建成北至渭河大堤、南到老西潼公路、東西橫跨全
境,集「蔬菜生產、觀光體驗」為一體的現代設施蔬菜業示範帶,爭創全國名優蔬菜品牌,將華縣建設成為西部最大的蔬菜集散地。發展壯大畜牧業,新增規范化標
准養殖場30個,建設萬頭奶牛和50萬頭生豬養殖大縣。在高塘塬區實施果業發展「35」工程,建成核桃、花椒、獼猴桃等3個5萬畝產業基地。培育園藝產
業,建立1萬畝花卉基地。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鎮域特色產業,引導「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向更高層次發展。2015年農業總產值16億元,年均
遞增8%。
12、推進農業產業化。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不斷提高綜合競爭能力。新增市級龍頭企業10家,省級以上5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50個,覆蓋農戶70%。
13、改善農村基礎環境。
科學規劃,強化支持,大力實施水、電、路、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工程。以土
地集約利用、產業集聚發展、農民集中居住和服務管理城鎮化「三集一化」為切入點,優化居民點布局,搞好村組合並,整合項目資金,有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做
到鎮鎮有社區、村村有垃圾台、巷巷有路燈。建設10個生態鎮、100個生態村。改造中低產田5萬畝,新建口糧田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達到8萬畝,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提高10個百分點。
14、提高農民增收能力。
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加大政府投入以及信息、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服務力度,大
力支持農戶發展設施農業、經濟林、林下養殖、農家樂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建設外派勞務示範基地,增加農民勞務收入。擴大以工代賑規模。完善農業
補貼辦法,逐步增加農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合作醫療籌資和報銷水平,增加轉移性收入。努力探索農民依法分享土地長期增值權益的機制,增加財產性收
入。
五、突出文化旅遊,發展現代服務業
把文化旅遊和現代服務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以旅遊為龍頭,
以文化創意為精髓,以文物保護為基礎,以提高服務水平為手段,以少華山口至南山大道旅遊休閑度假區、華州皮影文化生態園為支撐,構建大旅遊、大文化、大物
流、大商貿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陝西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15、推動旅遊業跨越發展。
加快少華山森林公園旅遊開發,全面完成少華山五大景區建設,實行市場化運營,進入國家4A
級精品景區和全國地質公園行列。規劃建設少華山外休閑度假區,興建高檔住宅、星級酒店、度假村。積極發展旅遊、健身、度假、娛樂、養生等休閑健康產業,登
少華山、洗溫泉浴、品華州有機蔬菜、聽皮影戲成為大中城市人的時尚。加快渭華起義紀念館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渭華起義紅色旅遊景區達到國家3A級景區。完成
赤水灣文化生態園建設,建設城郊休閑產業示範園,建成集商住、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物流商貿、會展中心於一體的綜合項目。建設華州水城生態新區,在夾槽區
規劃天鵝湖,湖周邊發展綠色生態休閑、生態農業、濕地特色旅遊。加快南山峪道旅遊資源整體開發,修建沿山旅遊公路,串聯構峪-潭峪-少華山-太平峪-石堤
峪-橋峪-東峪-西峪戶外游景點,最終形成山水生態游、愛國紅色游、鄉村休閑游三大旅遊格局,旅遊接待總量突破2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0億元。
16、打響「人文華縣」品牌。
以「鄭氏之根、三公(鄭桓公、郭令公、寇萊公)故里」為主題,深度發掘歷史文化資
源。重點發展華縣皮影、華州黑陶、剪紙、面花、糧食字畫等五大文化產業,彰顯民間文化魅力。實施文化藝術進景區,舉辦全國非遺論壇,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
護和開發。培育文化名企,引進名編名導,打造精品劇目,打響華縣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組建華縣文化企業集團、網路聯盟。華州秧歌、華州背
花鼓、東峪孝歌、鐵里芯子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快開發電子智能皮影文化創意產業,建設皮影一條街、三秦大觀園、陝西小吃商業街、鄭桓公大殿等
項目。鎮鎮建立文化站,村村建立文化活動室。全縣千萬元收入以上文化企業發展到10戶以上,從事民間藝術產業的人員達到1萬名,文化產業產值超過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