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生態職能
⑴ 政府職能包括哪些
政府職能包括政治職能 ,經濟職能,文化職能,社會職能。
政府職能也叫行政職能,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國家管理的執法機關,在依法對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所具有的功能。它體現著公共行政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質的反應。
(1)政府的生態職能擴展閱讀:
政府職能具有公共性,法定性,執行性,強制性,動態性和擴張性。
政府職能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現為:
(1)政府職能滿足了公共行政的根本要求;政府職能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內容,直接體現公共行政的性質和方向。
(2)政府職能是政府機構設置的根本依據。政府機構是政府職能的物質載體。政府機構的設置必須依據政府職能這一重要標准。
(3)政府職能轉變是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關鍵。機構改革必須要根據政府職能的變化來進行,首先確定政府職能的增、減、分、合,然後再相應進行政府機構的調整和改革。
(4)政府職能的實施情況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標准。公共行政的最終目標在於追求行政效率的不斷提高。檢驗行政效率高低的標准,就是整個政府職能發揮的好壞。
政府職能的作用
(1)政府職能規定了國家行政活動的基本方向。
(2)政府職能是建立行政組織和進行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的最基本依據。
(3)行政職能的變化必然帶來行政機構、人員編制以及運作方式的調整或改造。
⑵ 政府職能是什麼
政治職能
政治職能,亦稱統治職能,政治職能是指政府為維護國家統治階級的利益,對外保護國家安全,對內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我國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職能:
①軍事保衛職能。即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保衛國防安全、防禦外來侵略的職能。
②外交職能。即通過政府的外交活動,促進本國與世界其他各國正常的政治、經濟往來,建立睦鄰友好關系,促進國與國之間互惠互利,反對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職能。
③治安職能。即維持國家內部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保障人民的政治權利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的職能。
④民主政治建設職能。即通過政府活動,推進國家政權完善和民主政治發展的職能。
經濟職能
經濟職能是指政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隨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政府主要有三大經濟職能:
①宏觀調控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和運用財政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進行間接的、宏觀的調控。
②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職能。政府通過政府管理、制定產業政策、計劃指導、就業規劃等方式對整個國民經濟實行間接控制;同時,還要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和企業的力量,與政府一道共同承擔提供公共產品的任務。
③市場監管職能。即政府為確保市場運行暢通、保證公平競爭和公平交易、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而對企業和市場所進行的管理和監督。
文化職能
文化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對文化事業所實施的管理。它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國政府的文化職能主要有一下四類:
①發展科學技術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科學技術發展戰略,加強對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觀調控,做好科技規劃和預測等工作,重視基礎性、高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場機制來推動。
②發展教育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社會教育發展戰略,優化教育結構,加快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辦學與社會辦學相結合的新體制。
③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各種方針、政策、法規等,引導整個社會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健康繁榮地發展。
④發展衛生體育的職能。即政府制定各種方針、政策、法規等,引導全社會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即指除政治、經濟、文化職能以外政府必須承擔的其他職能。政府的社會職能主要有:
①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即政府為保證社會公平、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個人收入差距,運用各種手段來調節社會分配、組織社會保障,以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②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對因經濟發展、人口膨脹等因素所造成的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破壞等進行恢復、治理、監督、控制,從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③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政策扶持等措施,促進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
④提高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的職能。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關繫到國家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國政府必須加強對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計劃生育的法制建設,方針、政策的制定,規劃組織計劃生育科學研究,加強計劃生育的宣傳、咨詢和技術服務工作。
⑶ 政府的職能有哪些
政治職能
政治職能,亦稱統治職能,政治職能是指政府為維護國家統治階級的利益,對外保護國家安全,對內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中國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職能:
①軍事保衛職能。即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保衛國防安全、防禦外來侵略的職能。
②外交職能。即通過政府的外交活動,促進本國與世界其他各國正常的政治、經濟往來,建立睦鄰友好關系,促進國與國之間互惠互利,反對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職能。
③治安職能。即維持國家內部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保障人民的政治權利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的職能。
④民主政治建設職能。即通過政府活動,推進國家政權完善和民主政治發展的職能。
經濟職能
經濟職能是指政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隨著中國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中國政府主要有三大經濟職能:
①宏觀調控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和運用財政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進行間接的、宏觀的調控。
②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職能。政府通過政府管理、制定產業政策、計劃指導、就業規劃等方式對整個國民經濟實行間接控制;同時,還要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和企業的力量,與政府一道共同承擔提供公共產品的任務。
③市場監管職能。即政府為確保市場運行暢通、保證公平競爭和公平交易、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而對企業和市場所進行的管理和監督。
文化職能
文化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對文化事業所實施的管理。它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中國政府的文化職能主要有以下四類:
①發展科學技術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科學技術發展戰略,加強對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觀調控,做好科技規劃和預測等工作,重視基礎性、高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場機制來推動。
②發展教育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社會教育發展戰略,優化教育結構,加快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辦學與社會辦學相結合的新體制。
③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各種方針、政策、法規等,引導整個社會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健康繁榮地發展。
④發展衛生體育的職能。即政府制定各種方針、政策、法規等,引導全社會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
社會職能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即指除政治、經濟、文化職能以外政府必須承擔的其他職能。政府的社會職能主要有:
①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即政府為保證社會公平、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個人收入差距,運用各種手段來調節社會分配、組織社會保障,以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②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對因經濟發展、人口膨脹等因素所造成的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破壞等進行恢復、治理、監督、控制,從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③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政策扶持等措施,促進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
④提高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的職能。計劃生育,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關繫到國家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因此中國政府應加強對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計劃生育的法制建設,方針、政策的制定,規劃組織計劃生育科學研究,加強計劃生育的宣傳、咨詢和技術服務工作。
⑷ 政府五種職能的解釋
一、政治職能:
亦稱統治職能,政治職能是指政府為維護國家統治階級的利益,對外保護國家安全,對內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
中國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職能:
1、軍事保衛職能:即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保衛國防安全、防禦外來侵略的職能。
2、外交職能:即通過政府的外交活動,促進本國與世界其他各國正常的政治、經濟往來,建立睦鄰友好關系,促進國與國之間互惠互利,反對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職能。
3、治安職能:即維持國家內部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保障人民的政治權利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的職能。
4、民主政治建設職能:即通過政府活動,推進國家政權完善和民主政治發展的職能
二、經濟職能:
是指政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
隨著中國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中國政府主要有三大經濟職能:
1、宏觀調控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和運用財政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進行間接的、宏觀的調控。
2、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職能:政府通過政府管理、制定產業政策、計劃指導、就業規劃等方式對整個國民經濟實行間接控制;同時,還要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和企業的力量,與政府一道共同承擔提供公共產品的任務。
3、市場監管職能:即政府為確保市場運行暢通、保證公平競爭和公平交易、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而對企業和市場所進行的管理和監督。
三、文化職能:
是指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對文化事業所實施的管理。
它是加強社會主政府職能義精神文明,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
中國政府的文化職能主要有以下四類:
1、發展科學技術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科學技術發展戰略,加強對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觀調控,做好科技規劃和預測等工作,重視基礎性、高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
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場機制來推動。
2、發展教育的職:即政府通過制定社會教育發展戰略,優化教育結構,加快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辦學與社會辦學相結合的新體制。
3、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各種方針、政策、法規等,引導整個社會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健康繁榮地發展。
4、發展衛生體育的職能:即政府制定各種方針、政策、法規等,引導全社會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
四、公共服務職能:
即指除政治、經濟、文化職能以外政府必須承擔的其他職能。
政府的社會職能主要有:
1、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即政府為保證社會公平、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個人收入差距,運用各種手段來調節社會分配、組織社會保障,以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對因經濟發展、人口膨脹等因素所造成的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破壞等進行恢復、治理、監督、控制,從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政策扶持等措施,促進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
4、提高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的職能:計劃生育,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關繫到國家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因此中國政府應加強對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計劃生育的法制建設,方針、政策的制定,規劃組織計劃生育科學研究,加強計劃生育的宣傳、咨詢和技術服務工作。
五、運行職能
政府職能必須通過各個管理環節才能實現,從政府職能管理過程來看,行政職能又包括一系列的運行職能。
(4)政府的生態職能擴展閱讀
政府職能作用:
(1)政府職能規定了國家行政活動的基本方向。
(2)政府職能是建立行政組織和進行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的最基本依據。
(3)行政職能的變化必然帶來行政機構、人員編制以及運作方式的調整或改造。
⑸ 政府的職能是什麼
政府的職能部門主要有二十五個,分別是外交部、國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版委員會、教權育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公安部、國家安全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
政府職能也叫行政職能,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國家管理的執法機關,在依法對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所具有的功能。它體現著公共行政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質的反映。
⑹ 政府的職能包括哪幾個方面
政府的職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4、加強社會建設;
5、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6、經濟管理職能,主要是提供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外部環境。如創造住定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主要是提供健全的公共設施和革礎設施以利於經濟發展。主要包括加強通訊、能源、信息服務、環境保護等;對經濟活動實施行政管理,如檢查、監資、審計等;
7、生產公共產品職能。此處是廣義的生產概念,既包括生產有形產品和服務,也包括生產無形產品和服務。如國防、教育、交通、科研及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等。
(6)政府的生態職能擴展閱讀:
政府職能是政府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所固有的功能,它不僅是政府在股行職責時所固有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同時也具有很大的社會性。因此,由於各國的社會經濟制度和愈識形態不同,成者由於歷史和文化傳統的不同,世界各國政府職能發揮作用的層面是不同的。
例如,以黃、英為代表的國家實現「新自由主義』的市場棋式,政府的集中度較小,經濟運行的自由度較大。政府集中的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O護)所佔比例較小。有「福利國家「稱號的一些北歐國家,政府承擔大盆的杜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負報。政府集中的GDP所佔比例較高。
⑺ 地方政府怎麼進行生態文明建設
我國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污染日益加劇,生態建設已經到了關系國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緊迫地步。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這對政府職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有效發揮政府職能
犧牲資源環境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我國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由對生態文明重要性認識不足、經濟發展模式不合理引起的。我國很多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已經超過了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根據2011年國家環保部,組織的全國土壤污染調查,目前,全國18.26億畝耕地中有1.5億畝受到污染。根據中國監察部調查,近10年來水污染事件高發,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據國土資源部統計,土地開發、采礦以及工程建設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破壞相當嚴重,採煤平均每噸煤排放地下水量2-2.5噸,開采每噸煤導致4-5畝土地沉陷以及排放4-5立方米瓦斯,每采萬噸煤用坑木消耗木材100立方米。(李摯萍:「環境修復法律制度探析」,《法學評論》,2013第2期)另外,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到35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達到174萬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場退化,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
生態文明建設是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領域的統籌發展是政府職能的應有之義。一方面,政府生態職能是各級政府要妥善解決和應對生態問題,協調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協調共處所應有職責和功能;另一方面,政府職能具有公共權威性,行使生態建設職能具有優勢:政府擁有徵稅權,通過對污染企業和環保企業徵收差別稅,引導綠色生態產業的發展;政府通過法律法規禁止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協調各方的環境利益,追究違規違法排污者的法律責任。
二、政府履職為什麼沒到位
(一)政府職能偏重經濟建設,忽視生態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以後,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中央政府的權力適度轉移到省、市和縣一級政府。地方政府不再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者,也是地方利益和經濟主體的倡導者。上級政府以目標責任書的形式將下級政府的經濟目標和政績相聯系。並對經濟發展考核實行政績一票否決制。一些地方政府以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由,變相或推遲執行中央環境政策;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或間接與污染企業形成利益綜合體,污染企業以稅收和各種好處「俘獲」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則以設租完成上級設定的經濟目標。中央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以後。有一部分地區實行了環保政績考核制度,但某些地方官員重經濟輕環保的觀念並沒有馬上扭轉過來。
(二)政府對生態環境的監管責任履行不到位
某些地方政府環保職能嚴重缺位,對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項目的行政審批不夠嚴格,對生態環境保護避實就虛。執法機關執法不嚴,處理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存在縱容和遺漏現象,對事故處理多採用罰款、關停的方式,存在著守法者吃虧、違法者佔便宜的現象。環境職能的越位為權力腐敗帶來可能性。如某政府越權審批,將石油開采權出賣給私人,導致開發商掠奪性的開采,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直接侵犯了當地居民的環境權益和生存權利。
(三)生態法律體系不完善影響生態職能的履行
現行環境法律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沒有規范生態文明理念、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的宏觀性法律。而《環境保護法》只是一部以防治污染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法律;二是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能源法、自然資源法、土地法等基礎法律沒有出台;三是某些現行環境生態法律之間缺少有機銜接,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缺少法律依據。
生態法律體系不完善導致政府經濟職能和生態職能產生摩擦,生態治理的被動性和滯後性給「尋租」留下交易空間。盡管我國已經出台幾十部環境保護與資源管理的行政法規,例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但這些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容許市場主體排污,即先污染後治理,加之行政管理本身的弊端如信息掌握不及時、環境決策滯後等,大量涉及生態補償的問題長期遺留,形成惡性循環。
三、政府生態職能怎樣才能落到實處
(一)樹立生態政績觀念
這是政府職能向生態文明建設回歸的關鍵。生態政績觀要求地方政府把資源、環境的成本效益納入考核目標,對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污染、污染治理等全部指標進行核算,增強政績成本意識,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決策失誤、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模式。中央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嚴格而明確的環保政績標准,提高生態建設權重,把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作為官員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實行重大生態破壞、重大環境事故等一票否決制,有效激勵地方政府積極履行環保職能。
(二)落實生態問責制度
強化政府生態職能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生態問責制。第一,明確生態考核指標體系,量化和細化考核條款。將嚴格的節能減排考核指標、生態評價指標和環境測評指標納入政績考核范圍。第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遵循權責統一、有錯必究、過錯與責任一致、教育和懲戒結合的原則。第三,加強制度建設,使生態問責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改變環境責任集體負責而實際無人負責的狀況,建立離任官員生態環境責任跟蹤制度。第四,以事前督責為主。實行生態問責制的目的不僅僅是追究官員的事後責任,更是事前督促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職能,做到事前督責和事後問責相結合。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完善生態環境立法的指導原則。生態環境立法實行可持續發展原則,通過制定科學的環境立法規劃。用生態系統方法促進環境法向生態法轉變,實現我國環境法的生態化,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的協調發展。
第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法規體系。合理有效的法律體系以及運作制度是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生態立法工作中必須明確生態權利,保護公民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權益。另外,在立法實踐中研究通過多方參與平衡相關方的利益,規范生態補償機制等,結合現行生態公益林地補償金政策出台生態補償規范,現行試點取得成熟經驗後,在更大范圍內逐步推廣。
第三,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在已頒布的《信息公開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及其相關環境。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力量理性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暢通社會組織和公民對生態環境事件的監督渠道。繼續規范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制度,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政策和立法條款、規劃建設項目必須充分聽取公眾意見。落宴「環保監督員制度,研究和探索企業環境行為審核審計制度」(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國環境與發展:世紀挑戰與戰略選擇》,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頁)。協調執法機制和監督機制,強化各級執法部門監督責任,落實生態環境監管機制,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
⑻ 如何理解政府職能中的生態文明建設職能
政府的職能有,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是政府經濟職能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職能。
⑼ 政府的基本職能是什麼謝謝
政府職能也叫行政職能,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國家管理的執法機關,在依法對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所具有的功能。它體現著公共行政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質的反應。
1、經濟職能是指城市政府利用經濟、財政、金融、法律和行政手段,從宏觀上對城市經濟進行調控、仲裁和服務,目的在於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良性發展,促進經濟的繁榮、物質的豐富和生活的改善。
2、社會職能主要是指城市政府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目的在於維護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促進城市社會的良性發展,為市民提供優質高效的安全、福利、保障、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務。
3、文化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對文化事業所實施的管理。它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
4、政治職能,亦稱統治職能,政治職能是指政府為維護國家統治階級的利益,對外保護國家安全,對內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
(9)政府的生態職能擴展閱讀
政府是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管理者。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各級政府職能進行了明確界定,即「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隨著形勢發展和執政環境的不斷變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職能更加清晰地凸顯出來,迫切需要進一步強化。
當前,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在這一階段,有可能出現的發展結果是進入「黃金發展期」,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不斷進步,整個社會實現順利轉型,進入現代化社會。
網路-政府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