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白馬橋水庫

白馬橋水庫

發布時間: 2021-02-25 13:38:43

㈠ 寧鄉西湖水庫是哪個鎮

寧鄉金洲湖【西湖】位於寧鄉縣城玉潭鎮與東南近郊的歷經鋪、城郊、白馬橋、壩塘四鄉鎮交匯處。

㈡ 寧鄉金洲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簡介

一、地理位置:公園位於寧鄉縣城玉潭鎮與東南近郊的歷經鋪、城郊、白馬橋、壩塘四鄉鎮交匯處,規劃面積1472公頃,范圍東起金洲壩,北以堤壩為界,西至珍洲壩、美女山後,向南沿山脊線經下箭塘-天子山-胡羅山-大峰嶺-千鳳龍-窯洲寨-溜子洲後,沿堤壩至沙河橋,經南苑路後沿堤壩至金洲壩。地理坐標東經112°30′00″-112°37′00″,北緯27°11′30″-27°17′05″。
二、總體布局:公園於2009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總體布局是「一線、兩帶、三區、三主題」。「一線」即一條溈江水系景觀主軸線,「兩帶」即溈江東、西兩岸沿江風光帶,「三區」即生態保育區、宣教服務區、觀光休閑體驗區三個重點功能區(其中生態保育區又包括金洲湖濕地保育區、鱔魚洲生態保育區、溜子洲植物保護繁育區、南太湖山地生態保育區),「三主題」即金洲湖濕地生態展示休閑區、珍洲水鄉風情園區、南太湖森林景觀遊憩區。
三、水系情況:公園以湘江一級支流溈江為主體,園內金洲壩、溈豐壩、珍洲壩梯級相連,形成長約16公里的河道型水庫。溈江發源於寧鄉縣扶王山,自西向東蜿蜒而下,橫貫寧鄉全境,於長沙市望城區新康匯入湘江。河道全長144公里,控制流域面積2430平方公里,流經寧鄉境內120公里,流域面積2200平方公里,占整個溈江流域面積86%,占寧鄉縣域總面積76%。千百年來,溈江用不竭的甘霖滋潤著楚溈大地,養育了兩岸的人們。同時,她也是一條歷史的河流,沿途有著厚重的歷史人文古跡、豐富的鄉土民間傳說和美麗的自然山水風光。因此,溈江被譽為「寧鄉母親河」。
四、濕地資源:公園以河流濕地為主,兼有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稻田濕地。濕地資源面積1219.35公頃,占公園總面積82.84%。其中永久性河流濕地面積293.27公頃,占公園總面積19.92%;泛洪平原濕地面積445.53公頃,占公園總面積30.27%(包括三個河心洲:珍洲143.59公頃、溜子洲10.41公頃、鱔魚洲4.10公頃);湖泊、庫塘濕地面積93.45公頃,占公園總面積6.35%;稻田面積387.09公頃,占公園總面積26.30%。其他為有林地與宜林荒山地約252.65公頃,占公園總面積17.16%。
五、野生動物資源:公園內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有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7種,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動物有127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附錄三的動物分別有31種、6種,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評為瀕危級別的動物有3種,中國特有物種有2種。公園內鳥類資源有15目40科125種,其中10種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8種為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鳥類,13種為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保護鳥類。魚類資源有4目14科46種,以華東魚類區系為主,兼有南北和西部區系成分滲透,具有較強的過渡性。
六、野生植物資源:公園內有維管束植物105科228屬287種,其中蕨類植物有15科19屬23種,裸子植物有2科2屬3種,被子植物有88科207屬261種(包括雙子葉植物73科157屬200種、單子葉植物15科50屬61種)。公園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主要有水杉、銀杏、花櫚木、香樟、野大豆等。
七、自然人文資源:公園內溈江河道及沿岸有金洲湖、金洲風雨廊橋、鱔魚洲、狀元樓、溜子洲、正農仿古街、美女山等景點。南太湖一帶山水秀麗,素有「寧鄉後花園」之稱。溈江、烏江在珍洲壩匯合,形成長約2公里的幽深峽谷,兩岸樹木蔥蘢,林間鳥獸出沒,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㈢ 關於野炊的唯美句子

關於野炊的唯美句子

人生,要多體會一下野炊的生活,趁陽光正好,心情正美,開始一個美味的野餐之旅吧。下面是句子網小編整理的關於野炊的唯美句子,喜歡就收藏一下吧。

1、野餐墊是我們的餐桌,我們在大自然這個「餐廳」里,享用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2、期盼已久的野炊終於到了!天公作美,碧空如洗,一大早我們就乘車向著目的地南郊公園出發了。和煦的陽光灑在前進的路上,歡歌笑語飄盪在車廂里。

3、草原野炊,每天都在欣賞月色下的巴塘草原,每天給我的感覺總是不同。 我一生都不會忘記這天,希望來年的七月我還能到此一游。

4、伴著和煦的陽光,伴著徐徐的微風,在一群調皮鬼的歡聲笑語中,我們去野炊! 金燦燦的陽光傾瀉下來,像一束亮閃閃的金線,一絲絲耀眼霞光穿過雲層,灑在大地上。這次春遊,最難忘的是那野炊的一頓飯。

5、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星期五,我們路途長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野炊還是拉開了序幕。對於我這種懶人,走完了這段路還不叫不喊的秘訣是什麼呢?無非就是無止境的『自欺欺人』,在『漫不經心』走完了這段『漫漫長路』……

6、童年是一首美妙的歌,我童年裡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第一次野炊,讓我記憶猶新。 這次野炊活動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知識,我還學會了炒雞蛋,我永遠也忘不了這次有趣的活動--第一次野炊。

7、到白馬橋水庫了,野炊開始,我們便忙起來了,有的煮飯,有的洗菜,還有的到山裡弄了一些乾柴來燒火做飯。我也沒閑著,拿起一根又細又長的木棍往火里添柴。在擇菜的時候,我還發現,在處理荷蘭豆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把豆莢剝開,不然就會掉出許許多多的小豆子。 雖然弄得一身臟兮兮的,還被媽媽罵了,但是,今天我玩得太開心了!

8、今天是星期二,老師帶我們到我們鎮南的華山進行野炊。 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別提有多高興了!我們每個人都嫌走的太慢了,真想早一點去擁抱大自然,多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終於我們到了山腳下,同學們都迫不急待地沖上山去……

9、下午去海邊野炊的時候,海水已經退潮了,露出了白花花的海灘,海灘上還有幾只螃蟹在爬來爬去。開始准備野炊了,我和爸爸、爺爺去撿石頭,我們要搭一個燒東西的灶,媽媽和奶奶去擺小桌子和小椅子,我們又去找柴。我們燒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有魚,有肉,有土豆,還有雞蛋。

10、我們進入了野炊活動區,一進門,就看到了許多排得整整齊齊的火灶,每兩個成一個灶台。老師將我們分為5組,每組一個火灶。全場頓時沸騰起來了,大家爭相奔跑著到達了自助火灶旁,探出手來這兒摸摸那兒摸摸,十分新奇。

11、看著清澈見底的溪水,我們選定小溪邊作為我們的野炊地。我們在媽媽的指揮下,分工有序。姐姐負責洗鹹菜,看著她忙碌的身影,可真像一個「家庭主婦」呀!我負責撿柴。我來到大樹下,看到一根干樹枝,便喜出望外一個箭步跑去,一不留神摔了個嘴啃泥。我想到爸爸還在等著我的柴起火呢,便顧不得痛,抱起「戰利品」沖向爸爸。

12、開始野炊了。我和弟弟找來幾塊磚搭成灶,還撿了很多乾的柴火。媽媽拿來打火機點著了火,開始煮魚丸了。我一個勁兒往灶里添柴火,忽然吹來了一陣風,煙朝我飄來,熏得我眼淚都流出來了。可是我沒有退縮,堅持把火燒得旺旺的。魚丸煮好了,我們一家人津津有味的吃著。

13、大家有的忙著搭建帳篷,有的悠閑地躺著,頭枕靠背,眼睛半閉著,雙腿輕輕搭在棕色木椅上,四肢放鬆,全身就像一個太陽能電池板,盡情地吸收著暖暖的太陽光,十分愜意。

14、炊煙縷縷升起,飄來一陣陣誘人的香味。有的人已經坐在路旁手舉飲料喝起來了,有的人還在火堆里掏著什麼,大家都在忙著做自助餐。鍋里的油開得正歡,我正准備炸薯條。土豆已切成條狀,長長的,我把它們放入鍋中,只聽見鍋里噼噼啪啪放鞭炮,不一會兒,黃燦燦的薯條脆而松軟,咬在嘴裡真香。

15、空調營造的小環境再舒適,也擋不住人們想要去山野間撒歡的念想!氣溫降下,約三五好友,背著叮叮當當的炊具,還有一袋鼓鼓囊囊的零食,以天為廬,以地為廚,等雞翅、牛排開始散發出香味與自然融為一體,那幾乎就是天地間的至尊美味。

㈣ 誰知道白馬河的詳細的狀況 如發源、歷史和故事

白馬河,全國各地有多處,邢台市、鄒城市、福州市、膠南市、郯城縣均有白馬河。邢台白馬河全長70公里,是山海經所記的古溹水,《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敦輿之山,溹水出其陽,而東流注於泰陸(即大陸澤)之水。鄒城市全長60公里,上源為泉。郯城縣白馬河全長50公里,福州白馬河為閩江支流,膠南市白馬河是膠南市第一河流。

.微山縣白馬河
微山縣白馬河
白馬河 境內古有泉十三,十二泉皆入白馬,此二泉為白馬之源。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水盛,及衰,掘泉為池,亦難見水出。源出泉後,本西南流,至荒王陵折西北流,沿尚寨、溪湖場故道尚存。水至溪湖場存留後,繞孟母林北之亭山折西流,經鳧村,穿今104道折西南流,故道尚存,但無水。至中心鎮後屯村北入今白馬河道。太平橋以下水體漸深,始建港口,為國家五級內河航運河道,水面與南四湖平。至曹庄南,匯入第三條支流望雲河,後偏西南流,愈南,匯入石牆河支流,折西偏南流,水面闊。越鄒城郭里鎮、微山縣馬坡鎮、魯橋鎮,至九孔橋村入獨山湖。
鄒縣有古泉十三,十二泉皆注白馬,西南行後,在永濟橋匯入古泗河,補充京杭運河漕運之水,然後南行入淮。前朝各代對白馬河的治理,均圍繞漕運進行。然京杭運道伴隨黃河的數次南侵被迫東移,從而造成運河之東,山前之水無法入泗,遂在運東低窪地存留,漸成湖泊,遂成濟寧南四湖。
南四湖是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的統稱。原為古泗河沿線的一片窪地。公元前132年,黃河在濮陽西南決口,向南沖出一條新河注入古泗河,至此,黃河、泗河合流二十餘年,致使鄒、騰兩縣山前之水無法正常入泗,被迫滯蓄在泗河東岸成澤,但此時並未成湖,孔門仲子之後西遷鄒西魯橋,並在仲淺村之西設祖林。至元代,開挖濟州運河,泗河至此成為運河河道。元末,黃河在曹州決口,洪水漫過濟寧、魚台和豐縣、沛縣流入泗河運道,此時,鄒、騰兩縣山前之水已經無法入泗,遂在濟寧之南、鄒縣之西、魚台之東滯蓄,逐漸形成方圓七十六里的南陽湖,將魯橋至南陽段的泗河故道淹沒在湖中,至此,泗河僅存源頭至魯橋一段,即今之泗河。仲家祖墳亦沒入湖中。
在南陽湖之南,泗河之東滕縣山前來水亦無法入泗,遂在滕縣與沛縣之間滯蓄,終成方圓一百八十里的昭陽湖。
明朝嘉靖年間,黃河不斷侵入泗河運道,並越過泗河運道侵襲東部湖泊,運道連年不暢。1566
年,明在南陽、昭陽二湖之東開挖南陽新河,充當新的運道,如此,原來注入泗河古道的鄒縣、滕縣東來之山水,受新運河阻隔,無法入湖,遂在新運河東岸的獨山
腳下窪地滯蓄,漸城湖泊——稱獨山湖。這樣,南陽、昭陽、獨山三湖形成。
獨山湖形成的同時,昭陽湖之東,新運河河道接受東來滕縣山前之沙河、漷河、薛河之水,但新運道入河口常受三河攜帶泥沙淤墊,運道受阻,於是在皇甫、東邵一帶築壩阻絕東來之水,三河之水西無歸處,只好在微山一帶滯蓄,形成郗山、呂孟、張庄、微山等幾個相互連通的小湖。1604年,明政府又在微山夏鎮、李家口至韓庄湖口一
線開挖新運道,運河河道再次東移,將原來在運河東岸的四小湖移至運道以西,成為承接北來南陽、昭陽兩湖以及湖東各河來水的總匯。因下游排水不暢,水位抬
高,將原來形成的四小湖連成一片,逐成現今之微山湖。至此,在濟寧之南、鄒、騰之西,南四湖完全形成。即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
1950年,泗河改道,在辛閘村南、仲淺村北入湖。至此,原來白馬河由入泗再入湖改為直接獨入獨山湖,老泗河河道則成為入白馬河的一條支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白馬河從泗河水系中獨立出來,自成白馬河水系。
白馬河屬淮河流域湖東區水系,鄒縣境內河流原來均匯入泗河,南流入淮。但自元朝南四湖的形成,逐漸演變為今天的白馬河獨立水系。白馬河幹流總長60公里,總流域面積1099平方公里,流域內河流56條,包括一級支流22條,主要有大沙河、望雲河、石牆河、石里溝、七里溝等,分支33條。鄒城境內幹流長41.6公里。
主要支流的情況:
大沙河:又名南沙河。源出城東張庄鄉徐嶺村南,自東向西流經張庄、匡庄、蓄積於城東西葦水庫,後向西經城南、在北宿吳官莊村西入白馬河。全長32.61公里,流域面積172.59平方公里。
望雲河:上接龍河,源出石牆鎮望雲村東,由東向西流經石牆、唐村、在北宿曹庄村南入白馬河。長9.15公里,流域面積169.16平方公里。
石牆河:上接苗庄河,始於石牆趙樓村南,自東向西流經石牆、郭里兩鎮,在郭里鎮北卧牛大橋處入白馬河,長14.97公里,流域面積75.97平方公里。
石里溝:源起平陽寺鮑店村南,由北至南流經平陽寺、太平兩鎮,在白馬河農場西入微山境,在馬坡大橋處南入白馬河。
七里溝:又稱薄梁河。源起郭里下鎮北山西側,西流出境,在微山縣,在微山縣入白馬河。微山縣白馬河傳說相傳此河的源頭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名曰陳州。有一日,天宮有一條龍貪圖玩耍,錯下了大雨,造成人間莊稼淹沒,房屋倒塌,屍骨漂浮,怨聲載道。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把它痛打了一頓,這龍昏沉之中,掉落陳州山崖之上。百姓們發現後,一傳十,十傳百。有的趕來燒香磕頭,有的趕來看稀奇。其中有一富翁,捻著胡須,含笑說:「難得難得!龍肉可治百病,吃了可以長生不老,這是老天爺給咱百姓的神福哇!」在場人都信以為真,在富翁的帶動下,將龍分隔而食之。
玉皇大帝聞知此事,大怒!立即派一位神仙扮成道人去陳州化緣。挨門討水觀之,皆有龍的油星漂浮
其上,唯獨一位少女端出的水沒有龍的油星。道人讓少女叫她的老人出來,叮嚀道:「明天天亮前,您娘倆一定要到城西山崖上,那裡有一匹白馬,你們騎上往西跑
去,不出十里可別回頭。」娘倆不解其意,想問個明白,但道人僅說了句「此乃天機」,就不見了。次日,天還不亮,娘倆到了山崖上,果見一匹白馬正向他們點
頭。那馬卧倒,娘倆上去,便站起身西馳而去。跑出數里,回頭一看,陳州已是一片汪洋。後人們稱之為奇湖,後訛傳為溪湖。因她們不會騎馬,韁繩拉在地上劃出
的一道深溝,變成了一條河,名白馬河。白馬河治理白馬河發源於鄒城市北白馬泉,流經曲阜、兗州、鄒城、微山4縣(市),於微山縣魯橋鎮九孔橋村入獨山湖,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1099平方公里。較大支流有石里溝、石牆河、望雲河、大沙河等。
建國前白馬河槽寬僅8-10米,上游無堤防,三岔口以下始有小堤,堤高1米左右,頂寬0.5米。建國後上游修建攔蓄工程,中、下游浚河築堤,幹流防洪標准達二十年一遇,除澇標准達三年一遇。
1952年對白馬河進行拓寬加深,設計河槽寬度石里溝入口以下為80米,石牆河至石里溝為70米,大沙河口以
下為50米,大沙河口以上為30米。堤距石里溝口以下420米,石里溝至石牆河口300米,石牆河至大沙河口220米,大沙河口以上為100米。挖深
1.5-2.0米。治理長度52公里(從入湖口至牛廠)。由滕縣專署組織7縣民工11.3萬人,於1952年3月8日開工,4月19日完成,並建成三岔
口、太平山、北林廠3座砌石漫水橋,七里溝、淵源泉、高石、紀溝、韓村、紀溝東、廣濟橋、大馬溝、曹庄等9座涵洞,國家投資41萬元,小米139萬公斤。
1966年第二次治理白馬河,幹流從望雲河口至九孔橋挖河復堤並結合挖引河引湖灌溉,長28.6公里,湖內疏浚1.5公里。改建、新建魯橋、果庄、曹庄3座生產橋。出民工4.5萬人,於1966年11月26日開工,次年汛前完工,共做土方499萬立方米。
1972年7月6日白馬河大水,馬樓站實測洪峰568
立方米每秒,干支決口69處,15個村莊被水包圍,沖毀橋涵32座,淹地30萬畝。中共濟寧地委、行署決定對白馬河再次進行擴大治理。1974年和
1975年首先治理主要支流石里溝。挖河築堤長13.5公里,建公路橋1座,生產橋6座,涵洞10座,由鄒縣、微山兩縣施工,國家投資85萬元。
1975年中共濟寧地委組織鄒西白馬河流域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自1975年8月至1980年6月,歷時5年,治山15片,3.2萬畝,治窪22片,11.6萬畝。治理白馬河幹流60公里及石牆河、望雲河等8條支流,長75.4公里。建橋47座,涵洞28座,改
建及新建排灌站31座,河道跌水6處,出民工16.5萬人次。完成土方1894萬立方米,砌石5.8萬立方米,工日1560萬個,投資1280萬元。同時,水電部第十三工程局挖泥船3艘,疏浚湖內段長4公里。白馬河幹流治理後,防洪達二十年一遇、除澇達三年一遇標准。
白馬河上游山區建成西葦大型水庫一座,小型水庫41座,共控制流域面積160平方公里,總庫容達1.2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0萬畝。編輯本段2.福州市白馬河簡介「白馬公園」,位於福州城區西側白馬河畔。沿著白馬路呈帶狀分布,遺址鼓樓、台江兩區,全長2.4千米,於1990年2月白馬路擴建和拓寬而建成,面積6.87公頃。是閩江的一條支流,流經福州市。白馬河發源於福州西湖,沿途流過福州城區西部,支流不多,在台江區西部注入閩江。白馬河與晉安河之間有人工河東西河相連。白馬河沿岸有白馬河公園,沿河而建的白馬路橫貫福州市區南北,是福州交通主幹道之一傳說民間傳說有兩個版本。
一種說法是:閩王王審知的別號是白馬三郎,當年他站在白馬橋上看白馬河流向閩江,波濤洶涌,似萬馬奔騰,所以他站的橋叫白馬橋,橋下的河叫白馬河。
另一種說法是:漢閩越王郢的兒子也叫白馬三郎,喜歡騎白馬、射箭。一次,鼓山腳
下鱔溪發洪水,身長3丈的蛟龍興風作浪,沖垮了田園房舍,禍害百姓。白馬三郎用箭射中蛟龍,但不幸被蛟龍的尾巴捲起。白馬三郎與蛟龍搏鬥,一起死了。後人
在鱔溪建了白馬王廟紀念白馬三郎。現在白馬王廟和鱔溪潭古跡還在。白馬三郎生前經常站在橋上看白馬河奔騰流向閩江,所以他站的橋就叫白馬橋,橋下的河就叫
白馬河。景觀亞熱帶園林:作為內河環繞三山鼎峙的水網,幹流形成三縱三橫的格局,而白馬河便是「三縱」之一,兩岸田園和池塘縱橫交錯。公園中種有榕、竹為主的喬木和灌木近8萬株(叢),其中直徑15厘米-20厘米的大樹600多株,突出亞熱帶特色,輔以雕塑,形成別具一格的園林。
東岸木成林:白馬河東岸,種植蒲葵、魚尾葵和美麗針葵等棕櫚科植物,拓成「葵園」。其間選栽24株大榕樹,三面襯托綠籬,中植花竹、三角梅等,形成「榕蔭廣場」。延伸的坪地,圍種芒果、南洋竹、木芙蓉、桂花、扶桑等,辟成「五福廣場」。廣場中央有一花壇,佔地457平方米,飾以吉祥安康圖案,作為五福模紋花壇,頗具地方民俗文化的風采。附近的場地寬闊,有角建成露天舞池。接著有一片荔枝樹,品種不一,自成「荔園」。為了重現古城的歷史氛圍,擇在原烏石山圖書館舊址,壘砌城堞,拱門上匾書「白馬河公園」。這條帶狀林木綠地,依靠石橋和石階接連一氣,內立5座塑像,特別是雷鋒的塑像,為青少年們所景仰。
西岸花飄香:白馬河西岸,新建的《福州晚報》大樓、省畫院等大廈高樓周邊辟有綠坪、花地和水池,水光林色,令人悅目。黎明橋南側的場地,建有「蘭桂園」,植有桂花、白玉蘭、茶花、含笑、米蘭,四時飄香;又建有一座「古榕廣場」。圍繞斗池村口一株古榕(樹齡300多年)為中心,襯以綠地和花圃。南伸便有一座「雕塑廣場」,在西新村東側,兼植參天綠木,形成濃蔭茂密的靜雅幽清的園林。內築一個門球場和一丘小阜。最近圍牆重砌,呈「半封閉」式的格局,避免車輛駛入林間甬道。
白馬觀潮:白馬河從台江幫洲路漳江入口處,經義洲白馬橋,穿越新辟的大慶路,北上注入西湖。這條河道至今仍通舟楫。如果端午時節,人們還可在河岸綠林間,觀賞往來龍舟競渡,為民間習俗文化的一大景觀。河水應江潮漲落,古有「白馬觀潮」風光。
2011年元旦前,榕城市民可沿著木棧道,從西湖一直步行到江濱公園。記者2日獲悉,白馬河綜合整治工程進展順利,西門天橋至楊橋路段基本完工,其餘路段將在元旦前全部貫通。屆時,一條長4.86公里的白馬河步行道,直接串起北端的西湖、左海與南端的江濱公園,打造成福州的「十里秦淮」。公交線路乘坐27路、92路、105路、106路、117路、121路、133路、K3路到「白馬河」下車即到。編輯本段3.膠南市白馬河簡介白馬河,山東省膠南市第一河流,源於諸城魯山,經藏馬山西側南下入海。白馬河有兩條支流,陡崖子水庫位於其中一條支流上,兩支流在膠南郝疃村附近合並,而後一路南下匯入黃海。河水清澈,河淺而寬,204國道和同三高速公路橫穿而過。目前在郝疃村附近河段正在建設攔河大壩,預計2009年到2010年完工。傳說相傳,秦王第三次巡視琅琊台,已經得到了長生不老葯——瑞荼,秦王高坐白馬,聽大臣上奏聖葯的來歷,話音未落,手中的瑞荼竟被白馬一口吞下。秦王欲殺白馬,白馬脫韁而逃,逃進西北方向的一座深山。御林軍把深山搜尋數遍,卻再也不見白馬蹤影。秦王因此郁憂成疾,死在歸途。後從深山流出一條河,河水能治百病,據說是這是吃了長生不老葯的白馬撒尿所致,此河故名白馬河,此山故稱藏馬山。史書記載:膠南縣原名藏馬縣。瑞荼現在已經成為膠南玉觀音茶廠的看家品牌——膠南玉意春。
這段歷史,有《卜運算元*藏馬山》一詞為證:
美名揚四海,茶香飄九天。
為求長生不老葯,秦王揮長鞭。
紫氣東南來,白馬藏深山。
膠南玉觀音茶園,處處留詩篇。編輯本段4. 郯城縣白馬河概述白馬河,位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境中部,為郯城縣最大內河。發源於縣境之北分沂入沭水道南岸馬陵山區,主流在沙墩鎮前宅一帶,自東北向西南縱貫縣境,經江蘇省邳州市於楊庄附近入沂河。總流域面積552平方公里,全長50.8公里,其中縣境內流域面積442平方公里,河道總長38.8公里,河床平均寬80米,系季節性河流。縣境內主要支流有老白馬河、小白馬河、陳十排水溝、圍帶河、幸福河、顏庄排水溝、停三排水溝等。流經沙墩、廟山、泉源、歸義、十里、郯城、馬頭、高冊、港上、花園等鄉鎮。地面自北向南坡降為二千分之一到四千分之一。上游為丘陵地段,坡陡流急,中、下游為平原地段,地勢平緩低窪,每逢暴雨,山洪暴發,易於潰決,是歷史上洪澇災害多發地區。 經過治理,已經化害為利,成為集灌溉、漁業、飲水、旅遊、運輸為一體的重要河流。郯城縣白馬河的故事白馬河是魯南地區的一條小河,起源於山東郯城,流經江蘇邳州市,最後注入沂河,是沂河的支流。
河是小河,水至清,但有小魚。
其實白馬河在明朝以前只是一條無名的小溪,因河淺道窄,每年雨季,大量的雨水匯集在郯蒼平原,由於窄淺的河道無法將這些水排到沂河入海,常常造成淤洪,使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淤洪最嚴重的地方,當數郯城縣的北澇溝村和南澇溝村,此兩村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㈤ 江西此次的洪災造成當地多少人受災,經濟損失又高達多少

近日,江西省多地強暴雨來襲,7月13日16時至7月14日8時,全省平均降雨量為0.5毫米。其中吉安市1.2毫米,新余市1.1毫米,南昌市1.1毫米。縣平均降雨量前3位為:遂川縣9.1毫米,安義縣8.1毫米,婺源縣5.1毫米。點最大降雨為吉安市遂川縣泉江鎮北澳陂水庫81.0毫米,上饒市余干縣白馬橋鄉後坊水庫72.5毫米,吉安市遂川縣泉江鎮坑口66.0毫米。無站點降雨超100毫米。

最後由衷地希望這次的洪澇災害趕緊過去!



㈥ 浦江的母親河是什麼

浦陽江,素有「浙江小黃河」之稱,錢塘江支流,發源於浦江縣花橋鄉天靈岩南麓嶺腳大園灣,東南流至花橋折向東流經安頭(1965年3月在此建成通濟橋水庫大壩),經浦江縣城、黃宅,轉東北流到浦江縣白馬橋入安華水庫(1958年6月建成),在安華鎮右納大陳江,再東北流至盛家,右納開化江,北流經諸暨市城區下游1.5千米的茅渚埠,以下分東西兩江。

㈦ 我想問一下大家一道題目

基本概況

浦江縣地處浙江中部,總面積900平方公里,人口37萬。浙贛鐵路、兩條省道(杭金公路、蔣義線)和即將動工的滬昆高速公路過境,義烏民航機場設在浦義交界處,縣內公路四通八達,供電、通信設施齊全,具有發展經濟的廣闊前景。
浦江自東漢興平二年建縣,已有1800年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歷代名人輩出,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之稱。宋元明清四代,方鳳、柳貫、吳萊、宋濂、戴良、倪仁吉(女)、蔣興儔(心越大師)、戴殿泗等皆以詩文書法弛名文史。元初,「月泉吟社」征詩活動面及東南六省。宋濂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其書龍盤鳳舞,尊為「草聖」;次子宋 小篆,列明代第一。蔣興儔,康熙年間東渡,被日本奉為「篆刻之父」。本世紀二十年代以來,曹聚仁、張世祿、石西民、洪汛濤等在文學、語言、新聞等領域自成一家;張書、吳之、張振鐸、張岳健、方增先、吳山明、等書畫名家相繼崛起,成就卓著。張書 ,三十年代與徐悲鴻、柳子谷並稱「金陵三傑」,其《百鴿圖》於1941年以國禮賀羅期福連任美國總統而進「白宮」;吳 之畫印俱佳,為「浙江畫派」承前啟後重要人物;張振鐸稱「南天一柱」,有「北李(苦禪)南張」之譽。為了弘揚書畫文化,近年來在浦陽城先後建成了吳 這紀念館、方增先書畫藝術碑刻院、山明美術院,張書 、張振鐸、張世簡畫院即將落成;同時,興建了書畫小學,新建了書畫一條街,開設了書畫市場。
浦江民間文化藝術名震中外。起於清代的竹根雕,與東陽木雕、青田石雕並稱「浙江三雕」;麥稈剪貼畫,形象逼真,色彩艷麗,中外人士稱為「迷人的藝術」剪紙,風格秀麗,質朴大方,,令人嘆為觀止;起於明代的「迎會」,以會桌製作奇巧,童趣天真,堪稱華夏一絕;「燈會」,融書、畫、工藝於一體,人物燈、竹絲燈、板龍燈、走馬燈、燈種繁多,各呈民彩,深受中外人士贊譽;「浦江亂彈」,曲調激越高亢,優美流暢,為婺劇主要聲腔,流行於浙、贛、皖數省。1993年,文化部命名浦江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浦江山川秀麗,古稱「天地間秀絕之區」。縣城北郊省級仙華山風景名勝區,其岩峰景觀,兼具「奇、險、曠、幽」物色,為浙中所罕風。飛來峰下的寶掌洞,清幽絕俗,唐代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掛錫於此,與一山之隔的夏泉左溪寺-----唐代天台宗傳代祖師玄朗大師修身地,並稱為佛門聖地。縣東部鄭義門-----玄鹿風景名勝區,即「江南第一家」,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同居15世。鄭氏《家規》、《家儀》,歷史學家稱之為「中國古代家族文化」、儒學治家「的典範,明代典章出於宋濂之手而脫胎於《鄭氏家規》。此外、縣西北部的馬嶺、縣東南部的營岩山和縣城西部通濟湖風景,縣城東隅龍德填充塔(此塔建於北宋)公園,均為游覽勝地。
浦江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猛。199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30億元,按可以價計算,五年來年均遞增19.15%;財政總收入達1.1億元,年均遞增18.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3億元;平均遞增30.92%;外貿出口交貨值達12.9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3097元,年均遞增25.77%;城鎮居民生活費收入6013元,年均遞增23.26%。國民經濟綜合實力穩步上升到全省中等水平。到目前止,全縣企業集團發展到14家,產值超千萬元企業達37家。第三產業發展加快,1997年第三產業產值達5.4億元,比1992年增長3.7倍。9家企業先後獲自營進出口權。外向型經濟比重躍居全市各縣(市)之首。交通條件明顯改善,供電、通信業突飛猛進。1996年繼東陽、義烏後實現「鄉鄉鎮鎮公路黑白化」。郵電通信業在浙西南地區率先實現了「村村電話程式控制化」。

自然地理
浦江縣位於金華市北部,東經119°42′~ 120° 07′,北緯29° 21′~ 29°41′之間。東北鄰諸暨市,東南接義烏市,西南與蘭溪市毗連,西北和建德、桐廬市接壤。縣人民政府駐浦陽街道,距金華城區46千米。面積915.34平方千米。

龍門山脈分三支自西向東延伸,北支綿亘於縣境西北與建德、桐廬兩市之間,山巒起伏,多中,低山,其中與桐廬市界上的朝天門,海拔1050米,是縣境最高點。中支橫亘與縣境中部,俗稱北山,是浦江盆地與西北山區的天然界線。南支蜿蜓於縣境南部與蘭溪、義烏兩市之間,俗稱南山,轉東北延伸至鄭家塢北,俗稱浦東山脈。中、南和浦東三山之間為浦江盆地。
仙華山
俗稱仙姑山,位於浦江縣城北九公里處,相傳軒轅皇帝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升天。為浙婺名山,浦邑第一勝景。歷代許多文人墨客曾游覽於此,宋方風題有「仙化華八景」。其景觀內容豐富,有峰林、幽谷、洞穴、森林、田園等景緻,其中以山巔峰林最為奇特,諸峰拔地面起摩天插雲,如旌旗、如芝掌、似彩鳳騰霄、似鐵馬臨關,奇形偉觀,令人嘆為觀止。
寶掌山
在仙華山之東,舊稱里浦山。唐貞觀十五年(641),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雲游大半中國後,駐錫於此,臨寂歿時自稱活了1072歲,號稱「千歲和尚」。今有寶掌寺遺址。山中奇石森植,如奔獸、如鍾鼎、如刀戟旗鼓,著名的有「守關石」、「飛來峰」、「五通游戲峰」。幽洞密布,奇崛深奧。谷內四處湧泉,以飛來峰下所涌清泉,水質最為甘洌。「浦陽十景」之一的寶掌冷泉即此。
玄鹿山
位於鄭宅鎮北2.5公里處,景區面積3.65公里。這里春天桃花滿澗,夏季瀑布轟嗚,是明代宋濂遊憩讀書處。宋濂常攜鄭家學子來此觀賞山谷飛泉,寫下《飛泉操》、《題玄鹿八景並序》等詩文。山有八景題名石刻:桃花澗、鳳簫台、釣雪磯、翠霞屏、飲鶴川、五折泉、飛雨洞、蕊珠岩。
馬嶺
位於虞宅鄉西北部,在浦江、建德、桐廬三縣(市)交界處,距浦江縣城30公里。今被列為市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約8平方公里。該景區以險、奇、怪的峰林岩石自然景觀為特色,岩高林密,空氣清新,景觀豐富,風景奇特。
浦江屬錢塘江水系。源於縣境西部天靈岩南麓的浦陽江,自西向東流,於白馬鎮塘里東北出縣境入諸暨市,至杭州市蕭山區聞堰鎮入錢塘江。沿途接納洪公溪、深溪等大小溪流32條。壺源江源於天靈岩西北麓,東流至杭口坪轉北流,於檀溪鎮大梓北出境,竟5桐廬縣至富陽市場口鎮北入富村江,沿途有大小姑源溪、羅家源等水匯入。大陳江流經縣境東南部於諸暨市安華鎮匯入浦陽江。已建成中、小型水庫61座,總庫容13776萬立方米。尚有通濟橋水庫北、中、南渠橫穿東西。壺源江西水東調工程,通過杭口坪東引水隧洞,將壺源江水東流至金坑嶺水庫,使北山腳一帶農田得到灌溉和開發。
浦陽江
發源於浦江縣花橋鄉天靈岩南麓嶺腳,東南流至花橋折向東流經安頭 (1965年3月在此建成通濟橋水庫大壩),經浦江縣城、黃宅,轉東北流到浦江縣白馬橋入安華水庫(1958年6月建成),在安華鎮右納大陳江,再東北流至盛家,右納開化江,北流經諸暨市城區下游1.5千米的茅渚埠,以下分東西兩江。主流西江北流至祝橋,左納五泄江,經姚公埠至三江口與東江匯合。(1952年建江西湖分流工程後,西江改經江西湖上蔡至湄池與東江合流)。東江自茅渚埠分流後,北流至大顧家附近小孤山右納楓橋江,與西江會合後,北流經蕭山市尖山鎮,左納凰桐江,經臨浦,出磧堰山,折向西北流至義橋,左納永興河,流至聞堰鎮南側小礫山注入錢塘江河口段。幹流長149.7千米,集水面積3451.5平方千米。
浦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6℃,1月平均氣溫4.2℃,7月平均氣溫28.7℃。年均降水量1412.2毫米。年日照1996.2小時。無霜期238天左右。有大風、冰雹、汗澇等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豐富。水利蘊涵量3.25千瓦,以建水電站70座,裝機總量7179千瓦。林地面積9000餘公頃。主要分布於西部與北部。以松、杉、毛竹等用材林為主、並有油桐、烏柏、油茶、板栗等經濟林。礦產資源有石灰石,螢石、鉀長石、石煤、磷礦石、凝灰岩、磁鐵礦和銅礦等礦點,其中以石灰石儲量最大。
耕地12069公頃。擁有耕作機械動力23126千瓦,收獲機械動力9506千瓦,值保、排灌機械動力7186千瓦農業產品除傳統的稻穀、小麥、番薯、玉米、油菜、棉花、茶葉、蠶桑外,近年來大力開發蔬菜、桃形李、獼猴桃、黃花梨等生產。「蒲江春毫」被列為全國名茶。「桃形李」稱中國名果稀珍。全縣已建成佔地六百多公頃的8個農業示範區。其中有1個被列為省級示範園區。全縣基本實現栽培輕型化,育種商品化,品種優質化,收種機械化。是浙江省農業綜合開發縣和省優質米示範縣、商品豬基地縣。工業以花邊針織、絎縫綉品,水晶工藝品、服裝加工、工藝掛鎖為五大支柱產業,以編、剪、貼、綉、雕等工序創制而成的竹木根雕和草編、手工挑花、麥桿貼畫、絨綉五種工藝品被譽為「五朵金花」。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尚有傳統產品「竹葉薰腿」、豆腐皮等。

歷史沿革

浦江於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古稱豐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以境內浦陽江得名。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浦江於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古稱豐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以境內浦陽江得名。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1960年1月撤銷浦江縣建制並入義烏縣。
1966年12月恢復浦江縣。

風土人情

浦江迎會,俗稱「抬閣」。它以中國民間傳說人物造型為主體,進行精心的藝術設計,具有驚、險、奇、怪、妙等特徵,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相傳浦江迎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已有千年的歷史,祖上傳說是為了紀念胡公大帝。浦江農歷八月十三日大搞迎會是因為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浦江黃宅等鄉村都會匯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領,一展風采。
浦江的迎會有「人會」、「紙會」、「人紙合會」之分。

「紙會」是用竹篾縛成人形,用紙裱糊後再繪畫,裝飾成各種戲劇人物。表演時由一人隱於桌下,用細線牽拉人物各關節部隊。紙會造型獨特,工藝精細,非花上百工難成其巧妙。

「人會」是由孩童扮演活靈活現的戲劇故事或神話傳說。在特製的會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設置鐵架,鐵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飾器所遮掩,孩子們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並不斷變幻造型。會桌由多名強健漢子抬著行走,行進時顫顫悠悠,驚險異常,看得人心跳不已,被中外友人稱為「中國一絕」。
黃宅的人會至今有20餘桌,如「姜太公釣魚」、「三打白骨精」、「趙雲破曹」、「三請梨花」、「鐵弓緣」等,童趣天真,十幾桌一起出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場面十分壯觀、熱鬧。

經濟概況

人民生活
實現生產總值44.74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24.8億元;一、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為8∶62∶30,人均生產總值11752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2元,農民人均收入3820元,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開始步入快速增長期。
工業
以傳統輕工業為特色。服裝、針織、絎縫、掛鎖、水晶和造紙具有比較優勢。花邊絎縫是全國最主要的加工出口基地,水晶、掛鎖佔有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原材料的最大集散地之一。被命名為"中國水晶玻璃之都"和"中國掛鎖星火特色產業基地"。全年實現自營出口1.2億美元,規模以上企業163家。
農業
農林牧副漁總產值 6.09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1.86億元,糧食總產量6.4萬噸,糧經種植比例5.3:4.7;高山蔬菜、花卉苗木、水果、茶葉是四大主導產業。"竹葉薰腿"為火腿珍品,豆腐皮、桃形李為傳統農產品,"浦江春毫"為中國精品名茶,"沁香"牌密梨為全國優質早熟梨。
財稅金融
實現財政總收入5.0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3億元。金融機構齊備,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43.4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3.9億元,保費收入達到1.26億元。
商貿投資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2億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3.41億元,接待國內外遊客57萬餘人次,旅遊總收入近4億元。 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54億元,全年吸收投資3.35億元,其中外資1040萬美元。
非公有制經濟
到2003年底,共注冊1149家,注冊資本29.78億元,個體工商戶15786戶,完成工業產值120億元,繳納稅收約4.6億元,佔全縣稅收收入的95%以上。
交通通訊
境內交通便捷,浙贛鐵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和03省道穿越本縣東部,47、20省道橫貫浦江腹地;年末有固定電話用戶10.9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2.25萬戶。 城鄉建設 創新"模擬拆遷法"改造舊城,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農村。2003年末,城區建成區面積18.64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2.2萬,城市化水平為42%。年末城鎮人均住房40平米,農村人均住房47平米。城鎮公共綠地72公頃,綠化覆蓋率33%。
水利電力
全縣有四座中型水庫和配套灌溉渠系,縣城現有日供水能力6萬噸,日處理污水2萬噸。電力供應已形成以110KV為主結線的電網框架,擁有110KV變電所4座和220KV變電所一座。
特色產業
花邊、竹編、草編、麥桿貼畫和絨綉為浦江傳統工藝品的"五朵金花"。絎縫製品、掛鎖、水晶工藝品和自行車產業後來居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行政區劃

浙江省中部,北緯29°27',東經119°53'

Pujiang Xian
330726
322200
浦陽街道人民路38號
2002年轄3個街道、7個鎮、5個鄉,17個社區、1個居民區、409個行政村:浦陽街道 渭南街道 仙華街道 黃宅鎮 白馬鎮 鄭家塢鎮 岩頭鎮 鄭宅鎮 檀溪鎮 杭坪鎮 虞宅鄉 大販鄉 中余鄉 前吳鄉 花橋鄉

㈧ 浦江有哪些風景

浦江縣位於金華市北部,面積920平方公里,轄7鎮5鄉3街道、409個行政村和20個社區,戶籍人口38萬,外來人口10萬。東經119°42′~ 120° 07′,北緯29° 21′~ 29°41′之間。東北鄰諸暨市,東南接義烏市,西南與蘭溪市毗連,西北和建德市、桐廬縣接壤。縣人民政府駐浦陽街道,距金華城區46千米。面積915.34平方千米。 龍門山脈分三支自西向東延伸,北支綿亘於縣境西北與建德、桐廬兩市之間,山巒起伏,多中,低山,其中與桐廬市界上的朝天門,海拔1050米,是縣境最高點。中支橫亘與縣境中部,俗稱北山,是浦江盆地與西北山區的天然界線。南支蜿蜓於縣境南部與蘭溪、義烏兩市之間,俗稱南山,轉東北延伸至鄭家塢北,俗稱浦東山脈。中、南和浦東三山之間為浦江盆地。
【仙華山】 仙華山又名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相傳因軒轅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 仙華山崛起於1.5億年前的中生代,由於燕山運動強烈的斷裂擠壓和火山活動而形成。屬低山 丘陵地貌區,山頂緩坡地發育良好。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步,光溫互補,四季分明, 氣溫適中,景區氣溫比縣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蓋率約90%。 仙華山以奇秀的山巔峰林為勝,在海拔600米以上的 仙華山巔,石峰聳峭壁立,拔地而起。「如彼旗,如寶 蓮花,如鐵馬臨關。明劉伯溫有詩雲:「仙華傑出最怪 異,望之如雲浮太空。」故仙華山又有「第一仙峰」之 稱。分四個景區:北為石峰林立、怪石紛呈的「仙華峰 林」景區;南有明趙祟袍植梅數里的「梅塢香雪」景區 東為千歲寶掌和尚修行之地「寶掌幽谷」景區;西有山 環水抱的「仙湖碧水」景區。共有24奇峰、14怪石異洞 等120處景點。
【江南第一家】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家族歷經宋、元、明三代,十五代人,同財共食,人數最多時達3000餘人,以孝義治家名冠天下,被朱元璋賜名為「江南第一家」。這就是浙江金華的鄭氏,又稱「鄭義門」。如今鄭氏後裔生活起居之地,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鎮。 【雞冠岩】 其名因頂峰形酷似公雞之冠而來,雞冠岩連綿起伏的山峰環抱整個環境幽美的中余鄉雅湖畈。民間有一說,此峰由太上老君仙養神酉變化而來,一天太上老君出去天庭串客。神酉把太上老君專門為玉帝苦煉2個月的永春神丹偷吃,太上老君一氣之下把神酉丟下凡界,又因吃的神丹太多從此沉睡不醒,化成美麗的雞冠岩!在其頂峰可觀望到鄭家塢,古人時常登上峰頂觀望天象。雞冠岩峰下有清澈見底的眾多溪流,統稱「陽子溪」,溪水甘甜。其周圍村民常年引用小溪水,以延年益壽!
【寶掌山】 在仙華山之東,舊稱里浦山。唐貞觀十五年(641),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雲游大半中國後,駐錫於此,臨寂歿時自稱活了1072歲,號稱「千歲和尚」。今有寶掌寺遺址。山中奇石森植,如奔獸、如鍾鼎、如刀戟旗鼓,著名的有「守關石」、「飛來峰」、「五通游戲峰」。幽洞密布,奇崛深奧。谷內四處湧泉,以飛來峰下所涌清泉,水質最為甘洌。「浦陽十景」之一的寶掌冷泉即此。
【玄鹿山】 位於鄭宅鎮北2.5公里處,景區面積3.65公里。這里春天桃花滿澗,夏季瀑布轟嗚,是明代宋濂遊憩讀書處。宋濂常攜鄭家學子來此觀賞山谷飛泉,寫下《飛泉操》、《題玄鹿八景並序 江南第一家
》等詩文。山有八景題名石刻:桃花澗、鳳簫台、釣雪磯、翠霞屏、飲鶴川、五折泉、飛雨洞、蕊珠岩。
【馬嶺】 位於虞宅鄉西北部,在浦江、建德、桐廬三縣(市)交界處,距浦江縣城30公里。今被列為市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約8平方公里。該景區以險、奇、怪的峰林岩石自然景觀為特色,岩高林密,空氣清新,景觀豐富,風景奇特。
【浦陽江】 發源於浦江縣花橋鄉天靈岩南麓嶺腳,東南流至花橋折向東流經安頭 (1965年3月在此建成通濟橋水庫大壩),經浦江縣城、黃宅,轉東北流到浦江縣白馬橋入安華水庫(1958年6月建成),在安華鎮右納大陳江,再東北流至盛家,右納開化江,北流經諸暨市城區下游1.5千米的茅渚埠,以下分東西兩江。主流西江北流至祝橋,左納五泄江,經姚公埠至三江口與東江匯合。(1952年建江西湖分流工程後,西江改經江西湖上蔡至湄池與東江合流)。東江自茅渚埠分流後,北流至大顧家附近小孤山右納楓橋江,與西江會合後,北流經杭州市蕭山區尖山鎮,左納凰桐江,經臨浦,出磧堰山,折向西北流至義橋,左納永興河,流至聞堰鎮南側小礫山注入錢塘江河口段。幹流長149.7千米,集水面積3451.5平方千米。
【白石灣】 白石灣風景區坐落於浙江中部,位於浦江與義烏之間,距浦江縣城5公里。該景區導游小陳說,白石灣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3℃~17℃之間。景區內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1級標准,是一塊無污染、空氣純凈之地。據說,在每年的春節前後,景區峽谷被流水沖刷了一年的鵝卵石露出水面,這些灰褐色的石頭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變得像雪一樣的潔白,白石灣因此而得名。 白石灣的美,美在它的綠。首先是連綿1800米長的月伢湖,給人一種碧波盪漾的感覺,遊客可以在此處悠閑地坐船進入景區。此時,你的目光會被湖兩邊山崖上濃濃的綠所吸引,一眼望去,山上的植被很特別,枝枝蔓蔓,纏纏綿綿,就在你所走的林間小道上,紫藤的枝葉也不時伸出來親親遊客的臉。白石灣的綠,讓人陶醉,令人流連…… 白石灣的美 ,還在於它的水。雨過天晴,我們在導游小陳的帶領下,開始領略白石灣潺潺的溪水。據說,白石灣的總游線達30公里,其中有一條總長達20公里的神秘谷,因其壯美溪瀑和原始茂密的森林,而成為戶外運動愛好者首選的野營探密之地。但我們走的並不是這條路,我們沿著溪流尋瀑而上,不僅陶醉於眼前的綠和身邊歡快的溪水聲,還有溪里常年累月沖刷而成的大大小小的鵝卵石。享受著白石灣特有的自在和休閑,禁不住讓自己全身心地放鬆了一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當年的陶淵明大概也不過如此而已。
【神麗峽】 神麗峽景區位於浦江縣潘宅鎮麗水源村,地理位置東經119°39ˊ,北緯 29°40ˊ,總面積6平方公里。景區隸屬南山風景名勝區的東片景區,坐落在浦陽江南部,南接義烏鯉魚山系,過鯉分隧道,緊鄰陳望道故居——分水塘;西鄰南山白石源景區,東與德勝岩景區相望;地勢南高北低,南山北田。景區距浦江縣城5公里,距上海370公里,杭州170公里,與義烏、蘭溪、諸暨、桐廬、建德、東陽等周邊縣(市)一般在30——60公里之間,均有較高等級公路相連,杭金衢高速公路及浙贛鐵路旁其東側而過,地理位置十分便利。神麗峽居仙霞嶺龍門山脈金華山支脈的北端,在浦江縣內屬南支山脈中段,以丘陵低山地地貌為主,溪流由南向北流,最終匯入浦陽江。 浦江縣地殼原古質時代一直處於沉降狀態,浸謾在浩瀚的大海中。由於古生代的加里東及海西構造運動,乃褶皺隆起出水成陸。中生代燕運動強裂擠壓和火山活動,縣境發生大規模斷裂錯動,神麗峽就處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浦江構造盆地地南緣。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