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
⑴ 某河流生態系統受到輕度污染後,藻類數量變化如何
污染的初始階段,有機物表現為對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抑制了藻類的生長;隨著細菌的內降解,有容機物大量轉化為無機物,如含氮、磷的無機鹽,成為藻類生長的養料,所以藻類的數量會有上升。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兩方面,一是在污染的不同階段,污染物的存在形式不同,前期為有機物,後期為無機物;二是作為污染指標的藻類品種可能也不盡相同,前期受到抑制的也許是硅藻,後期得到促進的也許是藍藻。
轉載 http://..com/question/199951934.html
⑵ 在河流生態系統受生活污水輕度污染後的自動凈化並恢復原狀的過程中,下列選項最後出現
答案A
生活污水富含有機物,首先好氧型細菌大量增殖並將有機物氧化分解成無機物,然後藻類利用這些無機養料生長繁殖。
⑶ 高三生物題 有一河流生態系統,由於受到嚴重的工業污染導致水體中浮游藻類和動植物大量死亡
工業排放導致河流中氮 磷無機鹽增加 促進藻類的生長 大量藻類死亡後被微生物分解 消耗水中的氧氣 從而導致水中動物因缺氧死亡
⑷ 生活污水流入生態系統 那麼其中的化學能算不算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呢
看這個「生態系統」的具體范圍,如果是生物圈,那麼不算,因為生活污水中的能量追根溯源也是來源於生物圈中生產者所固定太陽能,如果是河流,湖泊等,那麼就算,因為是從系統外流進來的
⑸ 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機物)輕度污染後的凈化過程。謝謝大家了~~
溶解氧白天增多,晚上驟減(減的比增的多)
細菌藻類大量繁殖
⑹ 如圖1為某河流生態系統受到輕度污染後的自我凈化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少量有機廢棄物排入河流
(1)由於河流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自我凈化),因此少量有機廢棄物排回入河流,不會答使河流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發生明顯變化,但是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2)N、P等元素是植物生存所需要的無機養料,河流中的N、P等元素含量直接決定著水華是否發生.
(3)在河流的上游段,溶解氧因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大量減少,但在河流的中下游的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漸恢復,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有機物減少,導致需氧型細菌減少,耗氧量減少;而藻類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4)能量傳遞效率是10%~20%,而能量從C傳遞到D的效率超過了20%,所以該圖不正確.根據生物富集作用,在能量流動的渠道中,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污染物的含量也越高.
故答案為:
(1)河流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自我凈化)
(2)有
(3)有機物減少,需氧型細菌減少,耗氧量減少;藻類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4)不正確,能量從C傳遞到D的效率超過了20% 營養級
⑺ 在河流生態系統受生活污水輕度污染後的自動凈化並恢復原狀的過程中,下列選項最後出現增長高峰的是(
生活污水富含有機物,首先好氧型細菌大量增殖並將有機物氧化分解成無機物,接著以細菌為食的原生動物數量增加,最後藻類利用這些無機養料生長繁殖.
故選:A.
⑻ 河流輕度污染後消除污染的途徑
(1)在該河流的BC段上,藻類爆發的主要原因是有機物分解後形成大量的無機鹽離子,有利於藻類的大量繁殖.
(2)統計該河流周邊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常採用目測估計法和記名計演算法.
(3)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其中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功能有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4)若該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輕微污染,則可以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分解生物多樣性等途徑消除污染,如果受到重度污染,則有可能造成河流生態系統銳減.
(5)鯉魚屬於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因此調查該河流中的鯉魚種群密度採用標志重捕法.
故答案為:
(1)有機物分解後形成大量的無機鹽離子,有利於藻類的大量繁殖
(2)記名計演算法
(3)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信息傳遞
(4)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分解生物多樣性
(5)標志重捕法
⑼ 如圖為某河流生態系統受到輕度污染後的自我凈化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少量有機廢棄物排入河流
(1)由於河流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自我凈化),因此少量有機廢棄專物排入河流,不會使屬河流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發生明顯變化,但是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2)N、P等元素是植物生存所需要的無機養料,河流中的N、P等元素含量直接決定著水華是否發生.
(3)在河流的上游段,溶解氧因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大量減少,但在河流的中下游的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漸恢復,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有機物減少,導致需氧型細菌減少,耗氧量減少;而藻類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4)白瓶中的生物進行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因此白瓶中溶氧量的變化是瓶中生物光合作用產生的O2與呼吸消耗的O2之差.
(5)前些年,人們為了追求農業的高產出,大量使用農葯化肥,使得河流受到的污染也慢慢加劇,在該事例過程中人們違背了生態工程的協調與平衡原理原理.
故答案為:
(1)河流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自我凈化)
(2)有
(3)有機物減少,需氧型細菌減少,耗氧量減少;藻類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4)光合作用產生的O2與呼吸消耗的O2
(5)協調與平衡原理
⑽ 某城市的人工湖受到生活污水
(1)菌膠團包含細菌和真菌,它們屬於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因此能夠凈化水質;凈化基上附著的單細胞動物以細菌和小型藻類為食物,多細胞動物以細菌、藻類、單細胞動物為食物,因此單細胞動物與多細胞動物的種間關系是捕食、競爭.
(2)人工湖中放養魚類,啃食凈化基上附著的生物,不但能促進水質凈化,還能收獲魚類產品.這種做法的目的是調整人工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之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3)①人工濕地按照園林景觀的功能要求,在相應區域種植有水蔥、風車草、梭魚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這體現了濕地群落的水平結構(空間結構)結構特點.
②人工濕地除凈化水質外,還能調節氣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但需控制污水的流入量,其原因是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為:
(1)分解者 捕食、競爭
(2)能量流動
(3)①水平結構(空間結構)
②間接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