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金字塔教案

生態金字塔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2-25 23:45:03

1. 浙江大學為什麼能在全國高校中穩居TOP3

1. 科研實力

浙大工科和農學歷來是很強大的,由於專業,對浙大農學相關的專業比較熟悉。浙大植物保護、園藝、茶學穩居世界前三,學校在科研上的經費投入大。在比較科研實力的時候,科研人員,也就是高校的師資十分重要。浙大的這些強勢學科都由該領域的帶頭人帶領。比如園藝專業中的果樹方向,目前就是由陳昆松老師帶領的,他是國內果樹領域數一數二的大牛了。其次,浙大的地域優勢和人文氛圍也吸引了很多中青年學者入駐,他們是現在科研的生命力。

2. 初一試題

初一上學期沒有歷史、地理、生物

3. 淺談初中生物教學如何滲透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應該貫穿到學校的教育中,更要體現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從學校起始,學校自然承擔著學生的審美教育的重任。人的審美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改革方面起到促進的作用。初中生物教育也同樣肩負著對學生的教育要務,審美在生物學中應該體現得處處皆是,但是我們很多教師卻忽視了這一教育,所以,初中生物教育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強化對學生審美教育的活動中,認真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實質,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元素,提高對學生審美教育的教學方法。
生物教學審美教育 教育策略審美教育簡單地說就是美育。審美教育應該貫穿到學校的教育中,更要體現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從學校起始,學校自然承擔著學生的審美教育的重任。人的審美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改革方面起到促進的作用。初中生物教育也同樣肩負著對學生的教育要務,審美在生物學中應該體現得處處皆是,但是我們很多教師卻忽視了這一教育,所以,初中生物教育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強化對學生審美教育的活動中,認真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實質,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元素,提高對學生審美教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審美培養得到迅速地提高。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方面的嘗試。
一、明確生物的審美教育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毫無疑問,初中生物的審美目標有其自身的特點,根據審美教育的終極目標和教育原則的要求,應該從下面的要求來確定。首先,要讓學生能夠感知生物學科中的審美能力,也就是通過感官眼耳等對生物內容的感知能力,通過感知可以獲得感性直觀的印象,為審美的延續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提供有利的前提條件。要克服學生對審美的淡化和熟視無睹的不良現象。要引導學生注意區別那些關於審美比較和分析能力,使他們能夠真正地去鑒別「真善美」與「假惡丑」,識別生物學美的性質、類型、程度。其次,要讓孩子們能夠正確地進行欣賞和鑒別生物中沒有的知識內容和提供能力的重要,由此就會激發孩子們學習生物的興趣,更培養了學生對美的熱愛和學習。從中得到美學的修養和鑒賞,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從而引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再次,就是升華學生的審美觀,培養學生對生物美的創造能力和興趣,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實踐,參與實踐活動,按照美學的規律來創造生物美的能力。這種富於創造性的活動,必然能促進自身創造生物美的能力與興趣。因此,為了實現審美教育的高級目標,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學習、實踐和創造。
二、深刻理解審美教育的范疇
我們這里所說的生物教育的審美范疇也就是它的內容。我們只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識中的審美內容,才能在生物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審美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是自然美的體現。作為生物自身的特點,它具有線條、形體、色彩、聲音、運動等美學要素,根據這些自然美可以形成自然的整體美。比如說,植物的葉片的色彩、線條和形狀等給人帶來美好的視覺感;動物的警戒色、大樹與小草、紅花與綠葉,都會給人們帶來一種警醒、振奮、醒目的感覺;人們更能領略動物世界中的神奇與微妙的美,等等。其次,人們可以領略到生物的科學美。人們在實驗過程中,人們的每一個步驟都滲透著操作美、科學美,數字的分析,規律的探索出來,更體現著科學的價值與意義。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美學價值是最有說服力的了。我們還可以從文本中了解到古今中外的那些著名的生物學家們的情況,他們為了生物研究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們那種不屈不撓的奮斗拼搏精神永遠激勵著成千上萬的學子們,無疑在學習中學生會受到他們的高尚人格的熏陶與培養,使學生更加地愛國、愛人民,為追求真理努力奮斗,更能一定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這些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進行審美教育的策略
作為初中生物教師,要研究和探討生物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研究較好的教學方法,挖掘好文本內容,藉助那些掛圖、多媒體、標本和模型,把這些美好的材料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美感。下面就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的方法。
1.挖掘教材美的元素。雖然說生物學的美比較隱晦,不如其他藝術美那樣明顯,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可感的形象來感化學生,還有就是初中生的形象思維比重較大,這就要求我們教者要認真提煉教材中的美學因素,把這些較為抽象的升華為美的形態,營造出美的意境,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美。比如,執教《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規律》一節的時候,我畫一個「能量金字塔」講授,學生即刻就感受到了生物和生物間的和諧勻稱美。執教「綠色植物代謝」一節時,編製成了「水分代謝」「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網路圖表,學生能夠比較清楚知識的體系,從中得到了結構美與動態美的享受。
2.注重體驗感受美
學生的美感培養就是要在教學中體現出來,通過平時課堂教學潛移默化地滲透,教者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輔助手段製造一種引人入勝的氛圍,如一首激昂的詩,一段悅耳的音樂,都能創造出與生物內容相關的特定情境,使學生置身於如詩如畫的境地,與教學內容及教者產生共鳴,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者要讓學生通過課堂能真正步入其美妙意境之中,也就獲得了審美快樂。我就讓學生從感官上得到美的體驗。通過生物的形態和結構美進行觀察欣賞,學生往往都是贊嘆不已。感到世界的生物太奇妙了,真的太偉大了。我在執教「生物多樣性保護」一節時,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把生態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又進行著思想教育。我還經常給學生播放那些最優美的《人與自然》錄像片,那些優美的解說,那些讓人令人贊嘆不已的動植物世界,令人陶醉,不但使學生進入一種神秘的境界,而且老師也感到一種美的享受。當然也給學生播放那些關於破壞自然生態平衡所帶來的災難,他們也感到痛心和惋惜,增強了他們保護自然環境,愛護自然環境的信心,增強了他們保護自然的意識。
總之,作為初中生物教師要珍惜對學生的審美教育的滲透,要研究好新課標,吃透好新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審美材料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在生物課堂上得到美的教育,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行,成為社會所需的的合格人才。

4. 《大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的秘密,很多人都不理解……這永遠是個不可捉摸、高深莫測的謎,但是,人們只要不想當然,便會在無意間遵循大自然的規律。
這是個令人發省的故事,講述了一群旅遊者和一位生物學家向導在實地觀察太平洋綠龜是怎樣離巢的。可是,當一隻幼龜從巢中伸出腦袋時,卻被兇狠的老鷹逮個正著。當老鷹正准備享受這美味幼龜時,向導在同伴們的勸告中,極其不情願地抱起幼龜,將它送到大海。可是,就因為這樣,成千上萬的幼龜被錯誤地引向大海,導致一大群食肉鳥蜂擁而上,飽餐一頓幼龜。這時,他們才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愚蠢。
這個事實殘酷地告訴我們:我們都是萬物之靈,可是在做一切事情是都太想當然了,以至於差點破壞了生態平衡。難道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時都不能仔細地去鑽研鑽研嗎?向導心裡明白,老鷹刁去幼龜,這是自然之道,這是維持生態平衡最最基本的法則—弱肉強食。弱小的,難免要被強大的吃掉。況且才損失一個,總比吃得都要遭受滅頂之災好吧?這付出的代價可謂巨大。而且,只要當時聽從向導的話,就不會再破壞自然界的規律。往往當我們自作聰明時,就會好心辦壞事。我們都根據腦袋裡自己的想法處理大自然的事情。其實,你完全可以袖手旁觀。大自然的主宰者永遠不是人類,而是它本身的自然規律。
以科學的態度去對待,這是人類在大自然中唯一能做得,不用你來解決,只要動物們來完成。
所以,弱肉強食就是個真理,誰也不用去在意,只要在旁邊不動聲色——這就是大自

5. 國內最好的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站有哪些各有什麼優點

近兩年的在線英語學習非常的盛行,而且現在這個事物的發展也相當的成熟.假如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能每天從網上學習英語,不上補習班,輕松就能學習知識.尤其是小學英語在線教育,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首先.那麼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了解小學英語在線教育的優點.為什麼選擇參加在線教育?

(好多的書)

小學英語在線教育能夠作為孩子的一個補充,使孩子在課上沒有掌握的知識得到補充.通過對本章的閱讀你是否也了解了小學英語在線教育的優點呢?

6. 急!!!老師讓明天帶化石的資料

《化石吟》賞析
這是一首宣傳科普知識的抒情詩.詩人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為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讓我們了解了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的生命信息,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風采.詩歌構思巧妙,語言優美,意境奇麗,很有特色.
詩歌開篇,詩人用一組設問句組成的排比句,從個體到整體,由魚兒,鳥兒,樹兒推及到整個世界,發出一連串有趣的詰向,激發讀者的情思,激活讀者的思維,引導我們去思索探究億萬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礎上,作者十分機智地再用一設問擬人句:"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激情滿懷,巧妙扣題,總領全詩.一個"沉睡",一個"長眠",一個"蘇醒",使詩歌上下呼應,環環相扣;一個"請"字,極富人情味,使詩歌情趣盎然.
接著,詩人用了四節詩,大肆鋪陳,吟詠化石,盛贊化石的功勞,為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為我們解迷指津.是化石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遠古",為我們描繪"生物進化的圖畫",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進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著生命的信息".在"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的過程中,是化石,"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保存了"生命的檔案";是化石,使我們得以復原恐龍,猛獁,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它們的"引頸長吼";是化石,使我們得以重現遠古的林木,一睹它們"蔥蘢,幽雅"的風姿.然後,詩人以一"啊"字領起,用第二人稱親昵地直抒胸臆,議論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贊大自然這位"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詩歌寫得美麗而深情.由於大量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詩歌精美而靈動."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詩眼,詩人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又弘揚了唯物主義的進化論的真理,詩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後,詩人專門用了一節詩照應第二節,巧妙作答,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之美.結尾句"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不只是對第二節詩詩意的重申與反復,而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總結全詩,有力收束.讀罷上文,化石講述的故事難道不"令人神往,驚訝" 詩人在這樣的抒情議論中收束全詩,不但獨具匠心,而且強化了主旨.
詩歌向我們講述了化石保存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神話世界,盛贊了化石,宣傳了生物進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學知識,又頗具唯物主義精神,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啟迪,直是難能可貴啊!
《化石吟》的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首先,我對本課內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准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系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
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
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二關於教法:為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贊嘆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像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三,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像,描畫化石所呈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找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五,教學程序:
一)提前布置好預習:1)劃出自己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准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師范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後指學生朗讀.
(注意保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於他們的不足,課外私下交流.)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 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五)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像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採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現.)
六)總結: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盡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首尾圓合 1-2節 :問句引發想像
收放自如 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回應
化石吟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贊頌之情.
②理清結構,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③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前准備
教師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或向科學老師請教,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本課做准備.
教學內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法,學法分析
本詩教學方法適合採用誦讀與質疑相結合的方法.本詩是一首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的科學抒情詩,在教學本文時,要聯系生物學的內容,讓學生理解詩中所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反復誦讀,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同時,通過誦讀,讓學生搜尋自己腦中的疑惑點,經過師生共同研討解決,從而深入理解本詩的內涵,也可進一步激發學生愛文學,愛科學的熱情.
教學設計
一,精心導入
1,用音樂導入.播放音樂《木魚石的傳說》,教師解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 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 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 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並析題:解釋"什麼是化石".並播放化石圖片,教師進行解說.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大多數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貝殼,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知內容
1,本詩題目中的"吟"字有何含義,那麼贊頌什麼呢 請聽課文錄音,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贊頌科學的神奇.)
2,學生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請找出有關段落,並給詩歌分層,概括大意.
(詩歌在結構上是"總一分一總";分為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並板書: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三,自主探究
1,學生齊讀3—6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喜歡的理由;也可說說在讀詩過程中碰到的困惑之處.
問題組例舉: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c.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 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2,教師提問:說說詩中第1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排比的修辭,通過連續的四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了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開啟了讀者想像與聯想的閥門.)
3,學生再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
四,反思拓展
1."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了(播放古生物重現圖片),思考:同學們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
2. 根據你所知道的或能設計出的科學技術,談談讓滅絕的物種重生的方法.
3,你學了這首詩後,有何感想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板書: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五,布置作業
1,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2,熟讀課文.
附板書:
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化石吟
【本課重點】
《化石吟》是科學詩,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化石保留了下來,是生命之軀曾經存在的明證.同時它又是抒情詩,通過贊美化石從而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基礎練習】
1.解釋詞語.
(1)腐朽:
(2)化為烏有:
(3)潛行:
(4)海枯石爛:
(5)蔥蘢:
(6)嘆服:
2.改正成語中的錯別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勞( ) 故技重演( ) 針貶時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畫( )
3.給下列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生之靈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
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4.當參觀自然博物館或在翻閱介紹古生物的資料時,你有何感想呢 能否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的思想感情
【拓展閱讀】
1.閱讀詩節,回答問題.
人造衛星又回答:
對了,我正想告訴你,
我靠神目——遙感技術,
發現了隱藏的古城廢墟——
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
有你古代的瑪雅城兩座;
兩座古城裡既有金字塔,
又有千姿百態的石頭建築.
這永不消逝的廢墟呀,
它的考古價值堪稱瑰寶驪珠:
顯示出公元前六百至九百年間,
古代瑪雅文化的繁榮畫圖!
(1)這是人造衛星對地球說的一番話,詩歌採用 的手法寫出了人造衛星的 技術在 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2)從古代的遺跡來了解當時的歷史,考古的價值就在這里.請你查閱資料,舉出實例來證明這一點.

2.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去年六月,蒙大拿洛基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帕特·萊基在蒙大拿荒原的一個偏僻地方,發掘出一具約12米長,約為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龍骨骼化石. 除了尾部短缺一小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骼化石. 據此,科學家就能著手解開霸王龍的一些懸而未決之謎.
通常,體長12米,體重達3000千克,並長有17.7厘米長,剃刀般鋒利牙齒的霸王龍,如果不歸入食肉動物范圍,令人難以理解的.可是,一部分古物學家認為,霸王龍短得可憐的前肢(在4.5米長的軀幹上,前肢只有91厘米長),以及這蹣跚的步伐,緩慢的移動速度,使得它們不可能對小動物發起突然襲擊.他們深信,霸王龍的食物是以死亡動物為主的.
為了研究霸王龍的奔跑能力,科學家對所發掘的霸王龍腿骨,骨盆,趾骨進行生物力學分析.他們測定了霸王龍化石上左前肢二頭肌腱附著的痕跡,根據骨的大小和肌腱附著的度以及骨上大致的肌肉量,計算出霸王龍的每側前肢可以抓得住約545千克的重量,這足以應付捕食的需要了,而食腐動物絕對不會長有能發揮如此強大力量的前肢.此外,過分短小的前肢在捕捉獵物時,也許還可藉助於胸脯的重量,不讓獵物逃走.
(1)填入中橫線上的句子,表述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那便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同時也是最完整的骨化石.
B.這是最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至今仍有完整短小前肢的骨骼.
C.那就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也是至今最完整的骨骼.
D.這是至今最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
(2)對霸王龍,科學研究者有兩種不同看法.第一種認為是食腐動物,其根據是:① ,② ,第二種認為是食肉動物,其根據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捕捉獵物時可藉助胸脯重量.你傾向於第 種看法.
3.泥盆紀晚期的某些肉鰭魚類很可能曾經受到過極度乾旱的威脅,迫使它們設法尋找新的水塘或溪流以便在其中繼續生存下去,這就使它們不得不先爬上乾旱的陸地,結果,有些肉鰭魚類找到了新的水源,因此得以繼續過它們的魚類生活;大多數探險者很可能悲慘地死去;但是,最成功的恐怕要數那些在陸地上學會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個體及其後代們,它們從此開創了全新的陸地生存空間,擺脫了水域對脊椎動物的限制,為向更高級的進化方向前進奠定了基礎.
假設你是第一條從水中爬上岸的魚,請展開你豐富的想像,試以第一人稱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
【火眼金睛】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1)"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 "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引出下文.( )
(2)"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說明化石中隱藏了古生物的信息.( )
(3)"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運用擬人的手法,說明人類對化石有很深的了解.( )
精析:這幾個判斷題考察的是對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1)句中的兩個問句不是設問,因為設問是自問自答,而這兩個問句只問而沒有答,所以是×.(2)句中,把生命歷程的痕跡比作條條皺紋,把化石比擬為人的臉.所以是√.(3)句中運用擬人的手法是對的,但是並沒有說明人類對化石有很深的了解,而是說明人們剛剛挖掘出化石,開始了解他,所以是×.
【學習預報】
1.自主探究.
(1)設計表格,准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要求簡潔明了.
(2)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3)搜集積累有關雲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
第四單元
16. 化石吟
【基礎練習】
1.(1)物質由於長時期的風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壞.(2)變得虛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動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乾,石頭粉碎,形容經歷很長的時間.
(5)青翠茂盛.
(6)稱贊而且佩服.
2.勢 揚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3.肉體 / 雖 / 早已腐朽 / 化為烏有,
生之靈火 / 卻 / 悄然潛行 / 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 / 裹藏著 / 生命的 / 信息,
為歷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貴的 / 密碼.
4.略.
【拓展閱讀】
1.(1)擬人化 遙感 考古 (2)略.
2.(1)D
(2)①前肢短得可憐.②步伐蹣跚,移動速度緩慢.①前肢力量足以應付捕食的需要.②言之成理即可.
3.略.

7. 如何製作出滿意的PPT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觸,現在軟體上手的程度得拿PPT來比較,最熟悉的廣告語就是:「這軟體操作起來比PPT還簡單」。我們不禁要問,PPT真的那麼簡單嗎?在美化上你真的用對方法和工具了嗎?你做出來的PPT領導滿意了嗎?下面就從幾個方面簡單說一說怎麼完美的PPT。


首先是配色。配色,是PPT製作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PPT顏色搭配的好壞會影響觀看者對你的專業度及品味的看法。推薦大家使用Color Scheme Designer,這是一個在線配色工具,在色輪上拖動滑鼠選擇任意主色,配色會自動生成,並且有效果預覽。通過色相、互補色、類似色等規劃出完美的配色,輕松幫你解決配色問題,沒有模板的限制,讓你的PPT的配色更加豐富。對於有美學基礎的夥伴是個不錯的選擇。

8.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 第一節 人口增長的模式及地區分布
人口增長 自然增長: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高則出生人口多(×)
機械增長:人口遷移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 總趨勢:持續增長
特點:階段性 工業革命以前:緩慢增長
工業革命以後:增長加速,二戰後:快速增長
對人口增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生產力的發展。
2、人口增長的五個階段和金字塔(5頁圖1-1-3):
人口增長的轉變從死亡率下降開始,出生率的下降使迅速增長的勢頭得以遏制,最後實現零增長。
人口自然增長率(‰)
15
10
5
0
① ② ③ ④ 時間
3、近代人口增長模式及特點
模式 特點 分布 舉例 利 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初期人口再生產模式 衣索比亞、坦尚尼亞、肯亞 人口增長快,勞動力充足 人口年輕化,物質資料需求量大,資源短缺,環境、就業、住房壓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發達國家 英國、日本、德國(負增長)、新加坡、中國 克服了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養老費用增加,年輕人負擔重
過渡模式 過渡 接近或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發展中國家 土耳其、阿根廷 ————————
[探索]中國與歐洲人口增長的比較:出生率:中國>歐洲,死亡率:歐洲>中國(原因,歐洲人口老齡化),歐洲後期出現負增長
4、中國人口變化模式(9頁案例研究):六個階段
人口加速增長階段(1949-1957年):原因,建國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人口負增長(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
人口高速增長階段(1961-1970年):經濟水平高,補償性生育
人口減速增長階段(1970-1980年):計劃生育
人口波動增長階段(1980-1991年):人口滯後效應
人口低速增長階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 我國自然增長率下降依賴於出生率的下降(計劃生育)
第二節 人口的遷移
1、移動到一定距離之外(跨越行政區域界線),改變定居地的行為
人口移動(空間上位置改變)包括:①人口流動:暫時離開常住地,例旅遊、出差②人口遷移
[思考]①出國旅遊屬國際人口流動 ②我國大學生赴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屬國際人口遷移
2、分類:按照人口遷移的范圍是否跨越國界分為:國內人口遷移和國際人口遷移
按遷移方向分為:農村向城市遷移(發達國家歷史上,發展中國家當前)和城市向農村
遷移(發達國家新趨勢)
3、特點
國際人 ①新大陸發現前:遷移集中在舊大陸,跨國遷移多,跨洲遷移少
口遷移 ②新大陸發現後:跨洲遷移,從舊大陸亞洲、歐洲、非洲遷往新大陸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戰後(現代),發 外籍工人(勞務輸出)成為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
達向不發達地區遷移 國際難民(包括環境難民)數量增加,持續時間長
發展中國家優秀人才移民
人口遷移流向 歐洲:遷出變為遷入、拉丁美洲:遷入變為遷出
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遷入
亞洲、非洲:一直是遷出
國內人 歷史上 遷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
口遷移 2個階段 清以前:由黃河流域遷往珠江、長江流域,原因是戰爭
清—新中國:闖關東、走西口,原因是經濟
建國後 改革開放前:響應國家號召,開發新疆等,遷移少,原因是計劃經濟,嚴格戶籍管理
改革開放後:從落後地區遷往發達地區,人口流動頻繁,規模加大
遷移原因:推拉效應 遷出地不利條件,遷入地有利條件
4、原因 經濟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峽移民(開發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烏干達)、戰爭(巴以戰爭)、國家有組織移民(移民戍邊)
社會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視(印第安人)、文化傳統(中國葉落歸根)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差異、環境惡化(愛爾蘭水災移民)
5、其他 家庭、婚姻:男女婚嫁、兩地分居
性別、年齡:男性比女性易遷移,年輕人比兒童、老人易遷移
〔思考〕美國老年人遷往陽光地帶原因:良好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較低的生活費用
第三節 環境承載力與合理人口容量
環境承載力 ①定義:養活的最大人口數,「生存」角度
(環境人口容量)②影響因素:資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資源決定 木桶效應)、經濟等
陽光、空氣對環境承載力沒有限定。目前,用糧食生產來估算承載力應用最廣泛
③特點: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世界100億,中國 16億。
合理人 定義:養好的最大人口數,更有意義,「發展」角度
口容量 影響因素 ①自然環境:正相關(現實人口間接地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開放程度:正相關(日本、荷蘭、比利時利用別國資源)
③本國自然資源:正相關 ④生活質量、消費水平:負相關
⑤科技發展水平:不確定 當多開發的資源>多需要的資源:正相關
當多開發的資源<多需要的資源:負相關
⑥貧富差距:負相關
特點:相對性。世界60億,中國8-9億。
第二章 城市的空間結構與城市化 第一節 城市的空間結構
〔探索〕英國終年盛行西風 工業區一般布局在東部
河流自西向東流 西部環境好,為高級住宅區,東部為低級住宅區
1、城市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 組成 區位 特點
中心商務區CBD 大商場、公司、大銀行(例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 一般位於市中心 ①建築密集,高樓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發達③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④內部存在明顯分區
商業區 商業街、百貨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無CBD)②CBD外側③街道兩側 ①交通便捷,多層大廈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晝夜差異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約
工業區 同類工廠 ①城市邊緣②交通干線兩側 ①廠房巨大,煙囪高聳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區 成片住宅樓和配套服務設施 ①企業單位職工住宅②市政統一規劃住宅 ① 環境不好
② ②商品房,環境好
行政中心區 行政機構 ①單獨區域②與其他功能區混雜 人口晝夜差異大
文化區 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圖書館 距工業區遠,交通便利,通信發達,自然環境好
混合區 綜合功能
郊區 衛星城、農業區、住宅 城市外圍 為城市服務
〔思考〕①佔有空間最大的是住宅區 ②最主要的三種是商業區、住宅區和工業區
③城市功能區沒有明顯界線,某一功能區內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種功能為主。
④住宅區分類 高級住宅區:面積大,獨立庭院,位於城市邊緣,多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 背向
(按收入) 低級住宅區:面積小,擁擠,與低地、工業區聯系,擁擠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 發展
2、形成原因
(1)歷史因素 功能延續:東京江戶高級住宅區(武士住宅的延續)
功能改變:北京故宮,原為行政中心,現為文化游覽區
(2)經濟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經濟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距市中心遠近
通達性高低

(3)社會因素:主要影響住宅區的分化 社會地位:高級、低級住宅區
生活方式:美國紐約唐人街、山東村
宗教信仰:濟南回民小區
(4)行政因素:行政規劃,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區
3、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地域結構的分化越明顯。
中心地 ①高級中心位於正六邊形中心,六個低一級中心地分布在六個角上(服務范圍為正六邊形)
理論 ②嵌套包圍 ③同級服務范圍相互獨立,不重疊
④低級中心地服務功能小,數目多 ⑤高級中心地是低級中心地面積的3倍
⑥假設狀態,現實不存在,但可以指導商業網點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服務功能越強。但不能說:城市規模大小與城市服務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遊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強,其服務區域可達全國)
第二節 城市化
一、 城市化 三個內涵: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農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轉化、城市文明向農村地區擴散
主要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規模擴大、數目增加
最主要標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判斷兩個城市城市化水平,計算城市人口比重即可
二、 世界城市化進程
當今世界城市化兩大突出特點 城市化進程加快
大城市化趨勢明顯(發展中國家更突出)
世界大城市化趨勢一個突出表現為:形成了城市群(37頁圖2-2-4,大體了解城市群分布在什麼地方)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起步 早 晚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 高 低
城市人口 少 多
現代發展速度 慢 快
與經濟關系 相適應(與工業化相伴成長) 不適應(工業化滯後於城市化)
現代新動向 城市郊區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為主,大城市過度膨脹
原因:市中心「產業空心化」,經濟蕭條
原因:郊區環境質量好、鄉鎮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環境質量不好
三、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 主要污染源:汽車尾氣、工礦企業燃煤、居民燃煤
對交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汽車尾氣排放)
水污染污染源: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堆放
固體垃圾污染:污染大氣、水和土壤
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物種減少
地面沉降:原因為過量開采地下水、挖煤
其他: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失業人多
第三節 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
1、地域文化:物質基礎是地理環境
特點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內容:物質、非物質
范圍:可大可小,可單、多要素 狀態:一定時期相對穩定,不斷變化
舉例:耕地:南水北旱;飲食:南甜北咸;民居:華北四合院、黃土高原窯洞,傣家竹樓、建築間距 由南向北擴大;服飾;交通;民歌。
2、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最能體現地域文化特徵的是城市中的建築
建築空間布局 美國:中心摩天大樓,外圍建築高度逐漸下降,立體化發展,現代城市布局
歐洲:市中心為廣場、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築物高度差別小,高層建築一般在城市外圍,體現了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
建築結構 圍牆 中國:保守,建築外一般有圍牆
西方:很少有圍牆
園林 中國:講究含蓄、顯而不露 內向、封閉
西方:整齊劃一、對稱、和盤托出 外向、開放
建築風格 中國:宮廷式建築: 紅牆、黃瓦、飛檐、樓台殿閣 突出皇權的地位
西方:噴泉、雕塑、洋房、草地 突出教堂的地位
第三章 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第一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
一、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自 氣候(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熱帶:橡膠、椰子、菠蘿、甘蔗
然 溫度 亞熱帶:柑橘、荔枝、龍眼(濕桂圓)、甘蔗 南蔗北甜
因 溫帶:梨、桃、蘋果、甜菜
素 高寒:青藏高原青稞
降水:水多,種水稻;水少,種小麥。
光照: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植物、新疆哈密瓜、塑料大棚
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養分來源 肥力:東北平原為黑土;長江中下游水稻土、「魚米之鄉」
酸鹼性 耐酸性(中國南方):茶樹、馬尾松、杜鵑花
耐鹼性(中國北方):柏樹、鹼蓬、檉柳
地形 平原,易於發展種植業,利於實現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三江平原機械化水平最高
山地,發展畜牧業和林業(不易發展種植業,發展畜牧業和林業可以保持水土)
水源:河西走廊糧棉生產、南疆棉花生產、河套平原(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少)
社 市場(決定性作用,決定類型、規模):自然條件決定能種什麼,到底種什麼取決於市場
會 交通 交通發達,速度提高
因 保鮮技術
素 一般運輸距離越遠,單位運費越低
集約化程度越高,成本越低,農作物生產越可以遠離市場
政策:政府補貼,提供技術支持等
農業生產技術
在自然和社會因素中,自然因素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條件多變,所以要更多地考慮社會經濟因素。
[主導因素] ①以色列無土蔬菜栽培(技術)②江南丘陵茶樹(土壤)③城郊乳牛、花卉(市場)
④橫斷山區立體農業(地形) ⑤海南島天然橡膠、青藏高原青稞(氣候)⑥新疆哈密瓜又香又甜(氣候) ⑦冬季,南方蔬菜運往東北(交通)⑧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了農村稅費改革(政策)
二、農業地域類型
1、按發展階段
原始農業(貧窮、落後的熱帶雨林地區):游牧業、遷移農業、初步定住農業
傳統農業(發展中國家):稻作農業、傳統旱作穀物農業、傳統混合農業(桑基魚塘)、地中海式農業
現代農業(發達國家):種植園、現代穀物農業、現代混合農業、乳畜業、市場園藝、大牧場放牧業
(美國農業地帶) (在城市郊區)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美國、中國海南島橡膠園 荷蘭,鮮花王國
2、按生產對象:種植業、畜牧業、混合農業
3、按投入多少 粗放農業:投入少,靠擴大土地面積增產
集約(密集)農業(勞動力密集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投入多,靠提高單產增產
4、按產品用途: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
原始遷移農業 傳統旱作穀物農業 現代混合農業
農業類型 原始、粗放、自給 傳統、勞動密集、自給 現代、資金技術密集、商品
主要耕作方式 刀耕火種 勞動力多,精耕細作 據市場變化靈活種植穀物和放牧牲畜、輪作
耕地狀況 不斷遷移變換 耕地、房屋穩定,持續耕種 耕地、房屋穩定、調整經營
生產動力 人力 人力、畜力 機械
生產技術 靠自然 憑經驗 靠科技
目前主要分布地區(54、55、56圖) 熱帶雨林(非洲、剛果盆地、南美亞馬孫流域、太平洋島嶼) 溫帶大陸東岸及亞熱帶乾旱山地(中國三北、東南半島、印度、尼羅河、兩河等文明起源地) 西歐、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
分布地區狀況 貧窮落後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發達國家和地區
環境問題 人少:無;人多:生態失衡、物種少 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 生態破壞、環境污染
三、澳大利亞混合農業:世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是重要的小麥出口國
1、小麥和綿羊同時進行—小麥牧羊帶
2、分布:西南,東南(墨累—達令盆地,主要分布地區)(57頁圖)
3、優點:①輪作,保持肥力,使農場成為一個良性農業生態系統 ②互惠互利,種植業秸稈作為飼料飼養綿羊,羊糞作為肥料 ③ 時間互補,合理安排農事:冬小麥,5-6月秋種,11-12月春末夏初收;綿羊冬季忙④收入穩定 ⑤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據市場需求決定種、養
4、限制因素:灌溉。墨累—達令盆地位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東水西調
四、農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對地理景觀的影響:大部分地區由農業景觀取代自然景觀
對資源的影響:對森林態度 採集、狩獵 農業階段為障礙 資源(涵養水源、調節小氣候)
對環境的影響: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大水漫灌,導致土壤鹽漬化)
[思考]50和52頁杜能模式和辛克萊模式
第二節 工業區位
一、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
主導區
位因素 工業類型 區位選擇原則 部門舉例 工業特點
原 材 料
原料指向型 接近原料產地 鋼鐵廠、甜菜製糖廠、甘蔗製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採掘業 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原料運輸成本高、產品運輸成本低的產業(失重)
市 場 市場指向型 接近消費市場 啤酒廠、汽水廠、傢具廠、印刷廠、汽車製造廠、石油加工廠、食品廠 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產品運輸成本高、原料運輸成本低的產業(超重)
運 輸 條 件 運輸指向型 布局在沿海、沿港或鐵路樞紐等交通便利的地區 美國東海岸的鋼鐵工業、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地帶、加拿大煉鋁工業、上海寶鋼 影響一個地區資源的開發程度;高效率運輸系統使原料地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減弱;
勞動力素質 技術指向型 接近勞動者素質高的地區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 生產技術要求較高
勞動力成本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勞動力密集型) 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製鞋、珠江三角洲的崛起 須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
能源 動力指向型 接近能源供應地(火電廠或水電站) 冶金(煉鋁或煉銅廠)、化學等重工業、電鍍廠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業
環境條件 環境指向型 注重經濟和生態效益 感光器材、電子廠、電影工業、慕尼黑 好的環境會吸引某些特定的工業
其它因素 尋找最優區位 有利的地點、集聚作用、廠商的個人喜好、工業慣性、政策等。
紡織工業:勞動力,新疆紡織工業:原料(長絨棉)
二、工業地域
工業 生產上的聯系 總廠與分廠的聯系:汽車生產
聯系 「上下游」的聯系:上游工廠的產品一般是下游工廠的原料:鋼鐵工業、服裝生產
非生產上的聯系:共同利用基礎設施、廉價勞動力等
意義:降低生產成本,利於處理環境污染
工業集聚 共同利用廉價勞動力:我國沿海地區多層建築的標准廠房內,有服裝、雨傘、鞋帽等工業
共同利用交通:上海寶鋼所在工業區、日本港口附近的工業區
共同利用資源:黃河上游的有色金屬長廊、煉鋁廠和砂輪廠都靠近鋁土礦產地
共同利用能源:克拉瑪依石油城、黃河上游的有色金屬長廊
工業地域 工業點:工業地域類型的基層單位,小城鎮和鄉鎮的經濟主體,例:濟鋼
工業區:工業地域類型的中心環節,中等城市經濟主體,例濟南東部濟鋼和煉油廠工業區
工業樞紐:一般對應工業城市,例:濟南、天津
工業地區:多個工業城市,在經濟協作區或全國工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例:滬寧杭等
工業點、區、樞紐、地區在內外聯系、經濟作用強弱、工業部門多少、綜合性大小方面逐級增強
[思考]世界主要工業區: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歐洲西部工業區:工業化最早的地區,現代工業高度發達
俄羅斯-烏克蘭工業區:以重工業為主,核工業、宇航工業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北美工業區:工業現代化程度高,微電子工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中國工業區:大力發展海上航運、勞動力豐富、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產品,加強國際合作
[補充] 大氣污染企業:水泥廠、釀造廠
水污染企業: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皮革廠
大氣污染、水污染企業:化工廠、煉油廠
大氣污染、固廢污染企業:發電廠、鋼鐵廠
無污染企業:服裝廠、印刷廠、玩具廠
[例]某城鎮建鋼鐵廠、造紙廠、啤酒廠、服裝廠,從
A、B、C、D、E、F中選最佳區位
鋼鐵廠:
造紙廠:
服裝廠:
啤酒廠:

第三節 地域聯系
地域聯系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貿易
一、交通運輸
1、五種交通運輸方式
鐵路: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運費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公路: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水路: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受水文、氣象條件影響大
航空:最快捷的運輸方式
管道: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
2、五種方式按運量、速度和運費排序 運量:水運>鐵路>管道>公路>航空
速度:航空>公路>鐵路>管道>水運
運價:航空>公路>鐵路>管道>水運
3、選擇最好的運輸方式:「多快好省」原則
運距 近:公路 鐵路 高:鐵路
遠 航空 大 運費
鐵路 量 水運 低:水運
水運 小:航空
〔思考〕①廣州某熱電廠向秦皇島訂購了20萬噸煤( )②淄博煉油廠所使用的勝利油田的石油( )③由武漢到鄭州探親( )④從拉薩到西寧沿途參觀訪問( )⑤從重慶到武漢,沿途觀賞三峽風光( )⑥從烏魯木齊到北京開會,第二天必須到達( )
分類 方式 任務
郵政通信 交通運輸工具 實物(信函、文件、包裹)
電信通信 電磁系統 信息(文字、符號、圖像、聲音、語言)
二、郵電通信

三、商業
環節:收購 存儲、調運 銷售 (78圖3-3-9,商業中心形成條件)
(商業活動前提)(購銷時空矛盾緩沖器)(商業活動終結)
國際貿易:商品貿易、資本投入、勞動力和技術流動,貿易比商業范圍廣
四、交通對聚落形態的影響
水路交通與城市的興起 影響城市區位和形態 區位:江岸渡口和河流交匯處 武漢、宜賓、重慶
形態外部:沿河呈帶狀、團塊狀西安:涇、渭河交匯
內部:棋盤狀
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木船時代:沿河發展
輪船時代:沿江海發展
鐵路、公路使城 改變了城市沿江河分布的單一形式
市沿交通軸發展 催生了新一代城市:石家莊(案例)、株洲(火車拉來的城市,京廣、湘黔、浙
贛)、鄭州(京廣、隴海—蘭新)
綜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綜合發展 集中式團塊狀 分散狀
單一 多方向
內聚 沿軸放射狀
受交通線路衰落而衰落的城市:大運河淤塞,海運、鐵路、公路發展,揚州、濟寧運河城市發展緩慢
五、交通對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類似於對城市的影響)
1、商業網點區位:帆船、馬車時代:河流、大道匯合處,公、鐵路時代:公鐵路沿線和交通樞紐處
2、商業網點區位變化
①傳統中心商業區衰落原因:建築密集、道路狹窄、汽車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用地緊張,缺少必要的停車場②商業網點由城市中心向城市邊緣交通便利處發展的原因:私人小汽車普及;高速公路;城市郊區快速道路網;城市郊區化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