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廳樊

生態廳樊

發布時間: 2021-02-26 04:35:18

『壹』 生態地質環境演化原因分析

近30年來,勘查區內的生態地質環境變化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良性變化,二是劣性變化。兩種變化在不同地區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就全區而言,主導變化是劣性強於良性,生態地質環境總體向著更加脆弱的方向發展。如果不採取堅決有力的治理和保護措施,任其發展,勢必產生由生態地質環境惡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影響和阻礙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生態地質環境的劣性變化

勘查區內生態地質環境的劣性變化,具體表現為以下5個方面。

1.地表徑流減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地沙化不斷發展

引水工程的修建改變了地表水的地域分配,使大量的地表水消耗在源流和幹流上,用於擴大人工綠洲,從而使幹流中、下游的來水量和地表徑流不斷減少,也使得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不斷減少,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以塔里木河幹流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東地區為例,由於中、上游地表水來水量減少和多年斷流,地下水得不到補給,地下水水位不斷下降。據有關資料,從該地區幾個觀測點地下水埋深的對比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均處於下降趨勢(表7-16)。地下水水位的下降造成下游沙化土地面積不斷增加,程度提高。沙化發展對諸多綠洲構成了嚴重威脅,已形成了沙進人退的局面。據有關資料(宋郁東,2000),兵團農二師32團12連9支渠400m處的棄耕田,原是在砂質林灌草甸土上開墾的,20世紀60年代初棄耕,現已變成1.2~2m高的新月形沙丘鏈,沙丘每年前移6~8m,現移至9支渠渠邊,並經常使渠道被沙掩埋,影響灌溉。

2.主幹河流下游流域等地區土壤含水率降低,植物生長受到抑制

土壤水、地下水和植物生長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區內自然狀況下的土壤含水量主要依靠包氣帶水供給。當土壤的形成發育在地下水的影響下進行時,地下水通過毛細管作用可上升至植物根系層或地表,植物生長良好,不會產生沙化。當地下水位下降,毛細管上升水很少或不能達到植物根系時,植物開始衰敗,覆蓋度降低,出現輕度或中度沙化。地下水位進一步下降,土壤水分含量很少,植物生長受到抑制。當地下水位下降至植被適生水位以下時則不能為植物利用,這時土壤上層處於乾燥狀態,植物乾枯死亡,地表極易遭受風蝕破壞,發生大面積的重度沙化或嚴重沙化。

表7-16 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東地下水埋深的變化狀況

注:引自季方《塔里木盆地綠洲土壤水鹽動態變化與調整》。

勘查區內,除小部分人工綠洲以外,在主幹河流的下游流域地區,山前傾斜平原與沖積平原之間的過渡帶和處於風沙流通區的少數沖積平原,如喀什三角洲平原、阿克蘇平原等地,都是土壤極易發生乾旱的地區,因此也是沙化程度加重、沙化面積擴大的主要地區。

3.平沙地在風蝕作用下形成各類沙丘

平沙地或裸地由於無植被覆蓋,更易遭受風蝕破壞,特別是在含沙氣流作用下,其風蝕量要比不含沙氣流大3.4~5.2倍(見朱震達的《中國土地沙漠化研究》)。據野外觀察,當風沙作用於平沙地地表時就產生線狀風蝕擦痕,爾後在風蝕繼續作用下,風蝕擦痕不斷加深,發展成微凸起的土墩與風蝕線狀凹地。這種微凸起的土墩與風蝕線狀凹地繼續發展,凹地加深,土墩相對增高,形成崎嶇起伏的風蝕劣地。在由平沙地或裸地演變成風蝕劣地的同時,被風吹蝕的物質形成風沙流,當風沙流速度降低或遇到障礙物時,所挾帶的沙粒便下落堆積,逐漸增高,在不同風向的影響下,形成各種類型的沙丘,最後演變為純沙漠景觀

4.風沙災害越來越嚴重

「寸草遮丈沙」形象客觀地反映了植被對防止風沙活動的作用。植被能防風固沙,是通過其改變地面粗糙度、削減風力起作用的,植被類型和覆蓋度不同,地面粗糙度不一樣,其防風固沙的作用也不一樣。近30年來,為了擴大耕地面積,盲目毀林開荒,亂挖甘草,毀壞了大量的林地和草地,開墾後又缺乏引水灌溉,種植的農作物長勢不好,不得不棄耕閑置,結果使自然林地和草地變成了裸露的平沙地。這種裸地極易加重風沙災害的侵襲,造成勘查區內的風沙災害越來越嚴重,給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帶來重大損失,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據宋郁東等的資料,塔里木河下遊河段鄰近地區,每年8級以上大風多達16~39次,土壤風蝕對綠洲農業生產危害嚴重。位於塔里木河下游的5個團場邊緣沙丘的移動,使沙化范圍不斷擴大,造成5個團場耕地棄耕,棄耕地面積達0.867×104hm2,其中被沙埋的耕地就有2000hm2。1995年5月17日的一場大風,將34團近2000hm2的棉田全部刮光,因此不得不重播,不僅浪費了人力財力,還大大推遲了棉花的生長期。1985年6月10日和田沙暴造成街道、農田和公路被掩埋,直徑達25cm的樹木被連根拔起。1986年5月18日至19日,和田地區沙暴釀成8200hm2的棉田70%枯死,果樹落果率達60%,5000hm2小麥倒伏,10人死亡,9人失蹤,125個圈棚被毀,4128頭牲畜死亡和失蹤,736根電線桿被吹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0萬元。

公路受風沙危害更為嚴重,主要發生在和田—若羌和庫爾勒—若羌等公路段。沿途流動沙丘面積不斷擴大,塔克拉瑪乾和庫魯克沙漠每年以5~15m的速度向南、向西逐步侵入。據宋郁東等的資料,1982年9月對218國道尉犁至羅布莊段積沙的調查結果,在總計308km的路段上,上風向一側受到堆狀和舌狀積沙掩埋的路段共115處,其中阿拉干—羅布莊106km的地段,有95處積沙。14年後,即1996年10月調查,受到沙害的地段擴大為197處,增長了71.3%。阿拉干至羅布莊受沙害地段為145處,增長了52.6%。此外,由若羌至且末的公路塔什薩依段,早期修築的公路路基也已被流沙埋沒,塔什薩依至且末段新修的路面上也經常積沙,嚴重影響車行。由皮山至民豐的公路干線也經常被流沙切斷。

5.水質不斷鹽化

塔里木盆地是一個封閉的內陸盆地,各種沉積物和土壤中的鹽分含量普遍較高,無論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都容易溶解其中的鹽分,使TDS升高。

區內包括塔里木河、喀什噶爾河等9條規模較大的河流和博斯騰湖、艾沙米爾水庫等河水和庫容水,集中了勘查區內80%以上的地表水。由於人們在上游修渠引水、灌溉農田,灌區耕地鹽分降至0.5%以下,同時也排出了大量的鹽分到河流中、下流或水庫、湖泊內,中、下游主幹河道的河水及庫容水TDS提高,鹽分增加。以塔里木河為例,1958年前塔里木河是一條淡水河,多年來上游高TDS的農田排水大量泄入塔里木河,致使河水由全年的淡水演變成只在7~8月份洪水期才為淡水(TDS小於1g/L)的微鹹水河。據有關資料(樊自立,1998),1991年監測,全年河水的TDS均超過1g/L。伴隨著TDS的升高,含氟量也增高。枯水期(4~6月份)TDS達到3~6g/L,水質已不適合飲用和農業灌溉,只能作生態用水。平水期(9月至次年3月)為微鹹水(TDS 1~3g/L),對灌溉已屬較差的水,作生活用水只能短期臨時用。與塔里木河水質鹽化類似的還有喀什噶爾河、博斯騰湖、西克爾水庫等,在乾旱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生態地質環境的良性變化

勘查區內生態地質環境的良性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5個方面。

1.耕作土壤代替自然土壤

自然土壤開墾後,經過人工改良,總的趨勢向著熟化程度增加、耕作性能良好、生產力提高的方向發展。在勘查區內,被開墾的自然土壤有林灌草甸土、草甸土、鹽土等。這些土壤鹽分含量高,經過洗鹽排水,種植改良,鹽漬化程度有所降低,有的還實現了穩定脫鹽,演變成了耕作潮土並建成了穩產高產田。在自然土壤的開墾改良過程中,土壤脫鹽,鹽分隨農田排水轉入自然水體,改變了自然狀況下的鹽分平衡,致使自然水體中的鹽分含量增加,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人工栽培植物代替天然野生植物

勘查區生長的自然野生植物,包括沙拐棗、麻黃、霸王、紅柳、胡楊、灰楊等荒漠河岸林和芨芨草、蘆葦、甘草、羅布麻等鹽生草甸,其中除荒漠河岸林之外,大都是產草量不高、草質較差的劣等低等草場,只有少數中等草場。在人們經過墾植耕種以後,代替這些自然野生植物發展起來的是人工栽培植物,包括農作物、經濟作物、油料作物、綠肥牧草及果樹、人工防護林等。人工栽培植物提供了人們吃、穿、用的物質來源,但終又不能全部代替天然野生植物。人工植被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其抗逆性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遠不及天然植被,所以,在發展人工植被的同時,還必須保護好天然野生植被。

3.人工渠系代替自然水系

在自然狀況下,勘查區內較大的河流出山後經洪積扇、洪積扇前緣進入沖積平原,呈線狀向下游延伸直至歸宿地。由於人工墾植耕地擴大了農業灌溉面積,河流出山後,水量就被人工修建的引水樞紐通過總乾渠、乾渠輸送到灌區,在灌區再由支渠、斗渠等分散到田間,從而形成了似蛛網狀的人工渠系。隨著灌溉面積的增加,人工渠系還會發展,河水在出山後被引用的也就愈多,輸往下游的水量也就愈少,逐漸地便由人工渠系取代了自然河流。

4.人工水庫代替天然湖泊

勘查區內主要河流的徑流量在年內的分配極不均勻,夏季水量大,常造成洪水災害,春季水量少,以致影響農業生產,在耕地面積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春旱十分嚴重,為了解決春旱和擴大灌溉面積用水,就必須修建水庫,對徑流進行調節。據樊自立等的資料,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僅在塔里木河幹流就陸續修建了大、中型水庫8座,總庫容量達5.9×108 m3。人工水庫攔蓄了洪水和冬閑水,改變了地表水的地域分配,使河流不能到達歸宿地,從而使尾閭湖泊乾涸。如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馬湖,近百年來最大水面面積約150km2,1962年為88km2。從60年代後期,特別是在1972年修建大西海子水庫以後,塔里木河下游斷流,湖水逐漸乾涸。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乾涸的湖泊還有柴魯特庫勒湖群、羅爾代克湖群和帕塔里克湖群。

5.人工綠洲代替自然荒漠

30多年來,經過人們一系列的生產活動,逐步建立起以人工水利為支撐的人工綠洲。據統計,勘查區內規模較大的人工綠洲共有10個,包括喀什三角洲綠洲區、阿克蘇—阿瓦提綠洲區、庫車—新和—沙雅綠洲區、輪台綠洲區、庫爾勒—尉犁綠洲區、博湖縣綠洲區、且末綠洲區、策勒—於田綠洲區、墨玉—和田綠洲區和英吾斯塘—阿依買里綠洲區。其中以喀什三角洲綠洲區、阿克蘇—阿瓦提綠洲區和庫爾勒—尉犁綠洲區面積最大。人工綠洲在發展經濟和為人們生產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工綠洲是以灌溉為主要條件發展起來的人工生態系統,系統的結構是按人的規劃而設計的,其功能是通過人為改造自然荒漠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與自然生態系統比較,人工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少、層次簡單,系統的自身調節能力很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

綜上所述,區內生態地質環境類型變化的總趨勢是:綠洲與沙化土地並存,在綠洲擴大的同時沙化土地也在擴大;人工綠洲發展,向山前地帶推進;自然綠洲衰敗,沙化在向下游擴展。形成了兩種呈相反方向的環境演變。

三、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生態地質環境的演變

勘查區屬西北地區典型的暖溫帶乾旱荒漠區,年均降水量只有40~70mm,依靠天然降雨,不能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因此,無論自然綠洲還是人工綠洲植被,基本是依靠灌溉維持生機。但是,一定的水資源只能維持一定規模的綠洲,有水的地方就有綠洲,而無水的地方就要向沙漠化演變,區內3種生態地質環境類型都隨著水資源的變化,存在著此長彼消的相互制約關系。勘查區內的地下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南北兩側山區。隨著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水資源的消耗方式從以自然生態為主,轉向擴大人工綠洲生態為主,必然會改變水資源的時空分配,從而使生態地質環境發生變化。

1.植物的生長狀態受水分變化的控制

勘查區內天然降水稀少,不能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主要依靠地下水供給,而地下水又由地表水轉化而來。因此,一旦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地下水位就會下降,植物會由正常發育轉變為生長不良,進而乾枯死亡。胡楊、紅柳等喬灌木林生長良好時的地下水位深度分別為1~4m和4~6m,大於7m時生長不良,大於10m時開始衰敗死亡。草甸植物生長良好的地下水位埋深為1.5~3.5m,生長較好的地下水位為3.5~4.5m,大於5~6m時生長不良,大於7m時就乾枯死亡(表7-17)。

在勘查區內,不僅植被會隨水分的供給多少而發生變化,而且土壤同樣會隨水分補給狀況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一方面由於本區降雨稀少、蒸發強烈,另一方面由於本區地下水TDS較高,在地下水位比較高的區域,地表不斷積鹽,並形成鹽結殼、鹽聚層,最終形成鹽漬土。在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水分減少的區域,土壤原有的形成過程趨於停止,開始出現沙化,而且隨著地下水位的不斷下降,土壤水分繼續減少,土壤的沙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可見,由於土壤和植物發生演變,生態地質環境類型發生了變化,農作物長勢較好的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壤土變成了鹽漬化土或沙化土,土壤的這種變化均受水分變化的控制。

表7-17 塔里木河沖積平原主要植物不同生長狀態及相應的水位埋深(單位:m)

注:據新疆地礦局水文地質大隊《塔里木河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報告》。

2.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生態地質環境的影響

多年來,勘查區內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缺少統一規劃,開發利用方式不合理,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地質環境問題。據有關資料(樊自立,1998),勘查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水土資源開發,起初以擴大耕地面積為主,由於盲目開墾,生態地質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自70年代中期以後,轉入以鞏固已有的生態類型和提高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為主,生態地質環境破壞得到了一些抑制。但是,90年代中期又掀起新一輪的水土開發熱,有的地域在源流又新修了水庫,如渭干河上游水庫,使源流和幹流的中、上游引水量增加,而下游水量銳減,造成水資源地域分配更加不平衡。

在新修水庫的同時,還修建了引水樞紐工程和灌區內配套的乾渠、支渠等,將大量河水引入灌區灌溉農田,形成了若干蛛網狀的人工渠系,使河流一出山口水量就被人工渠道引走。這就必然使輸往下游的水量不斷減少或斷流,逐漸地由人工渠道代替了自然河道。隨之帶來的不利方面是,灌區渠道滲漏和田間入滲提高了地下水水位,使土壤遭受次生鹽漬化;自然河道下游斷流,地下水位下降,促進了土地沙化面積擴大、程度加重。

表7-5和7-8的統計對比數字反映,勘查區內沙化土地面積10年來增加了35.12%,其中重度沙化土地面積增加了9.72%,綠洲的面積則減少了近1%。可見,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對區內的生態地質環境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工生態的建立,擴大了灌溉綠洲的面積,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但同時自然林地和草地的面積發生了大幅度的減小,自然生態遭受了破壞,各地域的水資源分配不均衡,擴大和加劇了生態地質環境的惡化,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因此,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積極穩妥地發展人工生態系統,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使之相互協調、相互依託,是今後勘查區內生態地質環境治理的根本任務。

『貳』 生態地質環境演化

利用20世紀70年代的MSS圖像和90年代的ETM圖像,對勘查區內生態地質環境三大類型13種評價因子的解譯結果表明,90年代的三大生態地質環境類型分布的面積與70年代相比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變化的總體趨勢是:土地利用面積、鹽漬化土地面積減少,而沙化土地面積卻有大幅度增加。其中變化較大的主要是耕地和草地面積增加較多,而林地面積卻有大幅度的減少;嚴重沙化土地和重度沙化土地面積有較大的增加,輕度沙化土地面積則增加較少(表7-11)。鹽漬化土地面積無論是重度鹽漬化還是輕度鹽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表7-12),相比之下,減少較多的主要是輕度鹽漬化。但是在部分地段,鹽漬化程度有明顯的加重,加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①由較大規模的主幹河流中、上游水系形成的洪積扇前緣,如庫車、新和、沙雅洪積扇等。②一些主幹河流中下游部分河段兩側,如塔里木河、車爾臣河等。

一、沙化土地

從表7-5和表7-8的統計對比可以明顯地看出,20世紀70年代中期勘查區內沙化土地面積僅佔全區總面積的37.47%,到90年代末,沙化土地面積已增加到全區總面積的50.78%,增長了13.31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勘查區近30年來生態地質環境變化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土地沙化問題。以塔里木河下游阿拉乾地區為例,1983年到1992年的近10年間,該地區土地沙化在不斷發展。從表7-13的統計結果可以計算出,該地區10年內沙化土地面積的年平均增長率為0.25%。土地沙化的不斷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沙化土地面積不斷增加,二是沙化程度在提高。從表7-13中可以看出,阿拉乾地區從1983年到1992年的近10年中,土地沙化總面積和極度沙化、強度沙化的面積都有增加,圖幅內增加的沙化土地主要是極度沙化土地和強度沙化土地,反映了沙化強度的提高。

表7-11 20世紀70~90年代沙化土地面積對比

注:面積單位為km2;勘查區面積指勘查區涉及地州級行政區境內面積;+表示增加,-表示減少。

表7-12 20世紀70~90年代鹽漬化土地面積對比

注:面積單位為km2;勘查區面積指勘查區涉及地州級行政區境內面積;+表示增加,-表示減少。

表7-13 塔里木河下游阿拉乾地區土地沙化程度變化情況

注:據樊自立等,1998年。

沙化土地的演變,在MSS圖像和ETM圖像上反映得非常清晰,通過兩種圖像的解譯對比,可以准確地圈定沙化土地面積變化或沙化程度變化的實際界線。

(一)沙化面積擴大

為了更直觀地反映勘查區內沙化土地的變化情況,我們把極度沙化土地和強度沙化土地歸並為重度沙化土地類,把中度沙化土地和輕度沙化土地歸並為輕度沙化土地類。歸並以後,勘查區20世紀70~90年代沙化土地面積的變化結果如表7-11所示。勘查區內無論重度沙化還是輕度沙化土地面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重度沙化土地面積增加最為明顯,將近10個百分點。與70年代相比,增加的沙化土地主要是自然綠洲和人工綠洲中的一部分完全變成了沙化地,另一部分加重了沙化程度。加重沙化程度的地區主要分布於:①山前戈壁礫質帶與沙漠之間的部分小規模綠洲區內;②處於風沙流通區的少數沖積平原,如喀什三角洲平原、阿克蘇平原等;③山前傾斜平原與沖積平原之間的過渡帶。無論是70年代的植被覆蓋區完全變成了沙化土地,還是與70年代相比沙化程度加重,這兩種變化在陸地衛星MSS圖像和ETM圖像上均反映得非常清晰,沙化的變化范圍和變化程度均可以較准確地進行解譯識別。

瓦石峽—若羌一帶位於阿爾金山西段北麓的山前傾斜平原與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過渡帶,北側有車爾臣河呈北東東向展布,河床兩側有較密集的灌叢植物生長。這些植物對阻隔沙漠的風沙向南侵襲、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處於車爾臣河南側的瓦石峽—若羌一帶的自然綠洲,在20世紀70年代的MSS7、MSS5、MSS4合成圖像上,以林地為主,有小部分草地和耕地混合分布,3種土地利用類型表現出3種不同的色彩特徵。其中耕地呈深褐紅色色彩,塊狀圖案邊界清晰。草地呈暗紅色色彩,圖案不清晰,林地則呈大面積的淺褐紅色色彩,受流沙侵襲的影響,3種土地中的表層均有中等程度的沙土和粉細沙覆蓋。從沙土和粉細沙分布的長軸方向可以判斷出該地區的風沙流動方向主要是由南西至北東方向。位於綠洲南側的嚴重沙化土地主要為風積沙,圖像上呈均勻的深藍灰色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受風沙侵襲作用的影響,綠洲帶與沙漠之間的接觸界線呈典型的港灣狀形態,特徵非常醒目。

在20世紀90年代的ETM7、ETM4、ETM3合成圖像上,該地帶的沙化程度已明顯加重。耕地、草地、林地3種土地表面的沙化程度均已由中度變成了重度。同時,林地的面積已顯著減少。從圖版的對比可以看出,林地由南西向北東至少退化了2km。此外,在圖版的北西側分布的一片稀疏林地,到90年代則變成了鹽鹼灘,在ETM圖像上呈不均勻的灰白色色彩,形態似楔形。反映了該地帶的植被已嚴重退化,使本來已經脆弱的生態地質環境進一步惡化。

勘查區內沙化面積擴大、綠洲面積減小的變化特徵,在且末縣城及其以東一帶的MSS和ETM兩種圖像上也反映得非常清晰。在且末縣及其以東一帶,20世紀70年代的MSS圖像上分布有較大面積的草地,而且由於這一帶含水率較高,灌草生長繁茂,圖像上呈不均勻的暗紅色色彩。被流沙覆蓋的地段,流沙呈淺褐黃色色彩。在利用90年代的ETM7、ETM4、ETM3合成圖像與MSS圖像對比後,可以清楚地看出,嚴重沙化土地面積已經增加,而草地的面積相對減少,有的地段沙化至少推進了1.2km。此外,有的地段鹽漬化程度也有所加重,由中度鹽漬化變成了重度鹽漬化。僅且末縣城北西側的一塊12km2的草地,20世紀90年代鹽漬化面積就增大到15km2左右,而且鹽漬化程度也由輕度加重到中度。

(二)人工綠洲擴大,自然綠洲退化

近30年來,為了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不斷地興修水利,增加灌溉面積,修建排鹼渠,種植防護林等,來擴大人工綠洲。例如,在喀拉玉爾滾河、台蘭河、克科牙爾河和昆瑪力克河中下游,20世紀80年代以後陸續修建了人工引水渠,把許多70年代的林地改造成耕地,擴大了人工綠洲的面積。但是,伴隨著人工綠洲面積的擴大,自然綠洲則出現了較大面積的退化。在上述4條河流的下游,由於河流來水量的減少,70年代分布較大面積的天然林地發生退縮,變成了重度沙化地。從圖版的對比可以看出,位於喀拉玉爾滾河下游的阿克蘇河沖積平原,70年代分布的林地到90年代部分被中度沙化地或重度沙化地取而代之。與此同時,70年代沿近南北向河流生長的較大面積的草地,在90年代的ETM圖像上,有的地段疊加了中度沙化,有的地段則變成了輕度沙化。

表7-14列出了20世紀70~90年代勘查區內綠洲面積的變化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近30年來,勘查區綠洲面積減少了近1%。減少的地區主要位於:①山前洪積扇的扇間地帶;②沙漠與70年代綠洲的交界地帶;③山地與山前戈壁礫質帶的接觸地帶。雖然總體綠洲減少面積不大,但這種減少是在人工綠洲面積擴大的同時,總體綠洲面積的減少。表7-7和表7-10的對比有力地說明了這一事實。對比的結果顯示,70~90年代耕地面積增加了25669km2,增長了130%。與此同時,林地面積卻減少了34128.8km2,減少了167%。耕地的增加是人工綠洲面積擴大的結果,而林地面積的減少則表明勘查區自然生態環境正在向更加脆弱的方向發展。

表7-14 20世紀70~90年代綠洲面積變化對比

注:面積單位為km2;勘查區面積指勘查區涉及地州級行政區境內面積;+表示增加,-表示減少。

二、鹽漬化土地

(一)人類活動改變天然生態環境

由於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在勘查區內較大規模的河流中、上游或出山口附近開墾了大面積的耕地,並通過興修水利、截流灌溉,逐步形成了規模不等的人工綠洲。到20世紀90年代末,區內已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人工綠洲達十多個。為了維持人工綠洲的用水和人畜飲水,在墾殖耕地的同時修建了眾多人工引水渠,有的在河流上游新修了水庫,如渭干河上游克孜爾水庫等。人工渠系和人工水庫的修建基本保證了灌區的用水,但同時也造成了灌區以外的大面積地區地下水資源的地域分配不均衡,形成乾旱缺水、地下水水位下降。灌區內原來的林地或草地等墾殖為耕地,而灌區外的大面積灌木林和草本植物則因為地下水水位下降逐步乾枯衰亡,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程度的沙化地,同時,也使得灌區邊緣的土壤鹽漬化程度加重,鹽漬化面積擴大。

(二)主幹河流上、中游引水用水不合理使得上、中游灌區與下游灌區的鹽漬化程度發生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塔里木盆地中常年性和季節性河流共有144條,總徑流量為392.54×108 m3/a,大部分河流為流程短、水量小、滲漏消失於沖積平原上的小河。其中年徑流量大於10×108 m3/a的主幹河流有9條(表7-15)。

近10多年來,由於人工修建的引水樞紐工程位於河流的出山口處或上遊河段,通過多條人工渠系,把上游至中游的河水相當的水量引入到灌區,從而造成了輸往下游的水量顯著減少,使得下游流域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土地鹽漬化程度兩種截然不同的變化。①在河流的中、上游灌區內,地下水水位上升,經地表強烈的蒸發後,溶解在地表水或淺層地下水中的鹽分留在土壤表層或淺表土層中,形成新的鹽積層或鹽結殼。這種新的鹽積層或鹽結殼中的鹽分含量增加,鹽漬化程度加重。②在河流的下游排灌區內,地下水水位下降,無新的積鹽沉澱聚積,有些地段鹽漬化程度有所減輕。

表7-15 塔里木盆地年徑流量大於10×108 m3的河流

注:據樊自立《塔里木河流域資源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等資料。

塔里木河是勘查區內規模最大、流程最長的河流,孔雀河也屬於區內的主幹河流之一。兩條河流對勘查區北部和東部的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1972年,在塔里木河下游新建了大西海子水庫,又修建了艾沙米爾水庫。孔雀河下游修建了阿克蘇甫水庫。3個水庫的興建和修建使水庫附近地段的地表水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農作物和自然植物長勢一般較好。如尉犁縣縣城東側的孔雀河中游地區,20世紀70年代的MSS7、MSS5、MSS4合成圖像上,孔雀河流域地區的地下水水量充沛,大面積的灌木林長勢很好,呈均勻的棕褐色色彩。孔雀河呈蛇曲狀的淺黑色細帶,湖水呈黑色,鹽鹼灘呈較均勻的白色色彩,特徵均很清晰。但是在阿克蘇甫水庫修建以後,水庫以東的孔雀河下游地區河水水量銳減,地下水水位明顯下降,到90年代末,至少有1/3的灌木林都已枯萎衰敗,變成了沙化地。原來的輕度鹽漬化土地變成了重度鹽漬化土地,中度鹽漬化變成了嚴重鹽漬化。原有的幾個小湖泊也因地下水水位下降而乾涸,最終被流沙掩埋而消失。

『叄』 襄陽陳趙潔、樊廷軍和李向東是不是涉黑

我想信政府這次的打黑力度,決不會放過一個惡人

『肆』 陝西省環保廳成員名單

截至2020年5月,陝西省環保廳已整合為陝西省生態環境廳,成員名單如下:

一、張智華

張智華,男,漢族,1964年3月生,陝西岐山人,1992年6月入黨,1983年7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2018年11月任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2019年7月任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

二、劉文亮

劉文亮,男,漢族,1960年7月生,陝西丹鳳人,1986年5月入黨,1978年9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

2011年2月任省紀委省監察廳派駐省環境保護廳紀檢組組長、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成員,2015年11月任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成員、副廳長,2018年10月任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2018年11月任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三、李敬喜

李敬喜,男,漢族,1961年2月生,陝西洋縣人,民革成員,1983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2010年5月任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2018年11月任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四、郝彥偉

郝彥偉,男,漢族,1967年8月生,河北河間人,1996年6月入黨,1989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理學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

2008年8月任省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2009年1月任省環境保護廳總工程師,2015年7月任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成員、副廳長,2018年10月任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2018年11月任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五、樊少文

樊少文,男,漢族,1961年4月生,陝西高陵人,1985年5月入黨,1982年9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2009年12月任省環境保護廳核安全總工程師,2011年12月任省核安全局局長,2016年10月任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成員,2019年1月任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

『伍』 西安樊順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西安樊順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0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專:無等。
法定代表人:王屬曉林
成立時間:2014-12-05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13610001340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西安市滻灞生態區泘沱社區8號樓1單元1305號

『陸』 西安的樊什麼公園在哪

西安市未央區樊豐生態園東臨漢城牆遺址,南至霸城門,西至樊寨路,北接石化大道範圍內。

『柒』 甘肅省公安廳處級名單樊西林

人民警察在本單位內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內容,以及具體崗位,以及其版個人簡歷並不是全權部公布的。因為有些工作崗位屬於涉密的。所謂,關於具體人員的情況,無法准確獲知。
同時,根據《人民警察法》第四十八條 (分類管理)國家根據人民警察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對人民警察實行分類管理,建立有別於其他公務員的管理制度。

國家建立專門的人民警察職務序列和職級晉升制度。
第六十二條 (職業紀律)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違紀違法行為:
(三)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捌』 雲南通報哪些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

按照雲南省委的安排部署,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力度,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對全省發現的79個「未批先建」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核查,對環境違法問題嚴肅問責追責。截至目前,共問責環境違法問題56起,問責人員63人,以其他方式處理49人,其中,縣處級16人、鄉科級79人、其他級別人員17人。現將11起典型問題通報如下:

1.大理州鶴慶縣黃坪鎮新街加油站及鶴慶縣中葯飲片廠未批先建問題。給予鶴慶縣興鶴工業園區管委會國土規劃建設局局長楊新華政務記過處分;給予鶴慶縣興鶴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池誡勉問責;給予鶴慶縣環境保護局副局長蘇燦斌通報問責;給予鶴慶縣住建局副局長李銀江誡勉問責。

9.文山州硯山縣和諧頁岩磚廠未取得技術改擴建備案審批,違規進行技術改造升級並建成投產損害生態環境問題。給予硯山縣工信商務局副局長李振情通報問責;給予硯山縣工信商務局工作人員沈有華通報和誡勉問責。

10.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嘎灑鎮食品站屠宰場在未取得國土部門相關手續情況下,違法佔用農用地建蓋屠宰場的問題。給予景洪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執法監察大隊大隊長仁建華誡勉問責。

11.昭通市綏江縣永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大蘭池礦山噪音、粉塵污染及安全隱患問題。給予綏江縣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楊與平誡勉問責;給予新灘鎮黨委副書記陳兵、新灘鎮政府副鎮長楊勁鬆通報問責。

來源:中紀委網站

『玖』 樊俞成介紹

民間發明家,無簧空轉亂碼滑銷鎖發明人,開鎖專家。2013年2月和韋建葵一起接受華人頻道《華人會客廳》專訪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