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生態木
❶ 忻州有什麼山
1、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境內,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千米,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台頂雄曠,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
2、管涔山
管涔山位於忻州寧武縣東寨鎮,含五寨、神池、岢嵐、靜樂等部分縣區,由大石洞、鞦韆溝、馬家莊、高橋窪、閻家村和懷道林場的部分區域組成。內有旅遊景點50多處,動植物資源豐富,被稱為「雲杉之家」和「華北落葉松故鄉」,棲息著褐馬雞、金錢豹、梅花鹿、金雕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3、蘆芽山
蘆芽山位於寧武縣中部,總面積為321平方千米,是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及中國民間文化旅遊示範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是世界珍禽褐馬雞的主要保護地。蘆芽山因形似一「蘆芽」而得名,海拔2736米,主峰絕頂約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築——太子殿。
4、鳳凰山
鳳凰山古稱標山,地處晉北旅遊樞紐腹地,位於忻府區、定襄縣、原平市交界的湯頭溫泉開發區。山西定襄鳳凰山生態旅遊區是中國首個復式旅遊景區,主區域由萬畝生態植物園和千年神湯都溫泉樂活園組成。是山西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5、天涯山
天涯山風景區位於忻州市子干鄉境內,景區以天涯山優美獨特的自然景觀為依託,以2600多年前歷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純孝」精神為主題,將生態觀光旅遊與現代文化體驗有機結合起來。景區主要分天涯神韻、石鼓祠、忠孝台、北國江南、遊客服務區五大區域。
❷ 忻州河流的詳細資料.主要是分布
忻州河流有黃河、汾河、滹沱河、桑乾河,雲中河,牧馬河等河流.
黃河的走向就不用說了.在山西這就是南北走向.
汾河發源於忻州寧武縣東寨鎮管涔山脈樓山下的水母洞,周圍的龍眼泉、支鍋奇石支流,流經東寨、三馬營、宮家莊、二馬營、頭馬營、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關、寧化、壩門口、南屯、子房廟、川湖屯等村莊出寧武後,流經六個地市,34個縣市、在河津市匯入黃河,汾源即汾河正源,位於寧武縣城西南30km的東寨鎮西樓子山下,源泉從山腳石滹中湧出。出口處建有一處25平米的方形池塘,水清澈見底,深可沒項。池水通過地下暗道從一石鑿龍口噴瀉而出,流入寬闊的河道。龍口之上橫一「汾源靈昭」石刻,這就是汾河的源頭,被譽為「晉地之根」。據說,以前汾源之水流量很大,從管涔山上伐下的木材,都靠汾源之水運送,即使到本世紀四、五十年代,仍可放排運木。而如今由於各種原因,水量大減,汾源出水僅0.2秒/立方米,制約著工農業的發展,急待保護.
滹沱(hū tuó)河,發源於山西省忻州繁峙縣泰戲山孤山村一帶,向西南流經恆山與五台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陽河相會入海。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主要集中在黃壁庄以上,以下無支流匯入。流域內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地處山西高原東緣山地和盆地,地勢高,黃土分布較厚;中部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礦;東部為平原。流域內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流經山區、山地和丘陵的面積約佔全流域面積的86%,河流總落差達1800餘米。瑤池以上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於帶狀盆地中,河槽寬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緩慢。瑤池至崗南為中游,流經太行山區,河谷深切,呈「V」形谷,寬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黃壁庄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道寬廣,最寬可達6000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兩岸築有堤防。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自東向西隨地勢升高而遞減,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於夏季。地表徑流主要由降雨補給。年均徑流量約22億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東坡產流較大,愈往上游愈小。徑流的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多水年的水量為少水年的10倍。由暴雨釀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主要來自幹流和冶河,多發生在7~8月。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輸沙量2920噸。全流域已建有崗南、黃壁庄(見崗南水庫、黃壁庄水利樞紐)、孤山、下茹越、觀上、雙乳山、石板、下觀、大石門、郭庄等大中水庫10座及眾多小型水庫、塘壩,洪水災害基本控制,灌溉、發電效益顯著。流域內礦藏豐富,尤富煤。有石家莊、陽泉等城市,經濟發達。革命勝地西柏坡(見平山縣)、蒼岩山風景區及隆興寺等名勝古跡可供游覽。滹沱河歷史名稱多異。《禮記》稱惡池或霍池。《周禮》稱厚池。戰國時稱呼淪水(呼池水)。 秦稱厚池河。東漢稱滹沱河。《史記》稱滹沱,也稱亞淪。《水經注》稱滹沱。曹魏稱呼沱河。西晉稱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稱清寧河。
桑乾河是海河的重要支流,其上游有源子河、恢河兩條河流。主流恢河發源於山西省忻州寧武縣的管涔山分水嶺村,源子河發源於山西省左雲縣的截口山。兩河在朔縣與邑村會合後始稱桑乾河。桑乾河流經朔縣、山陰、應縣、懷仁、大同至陽高縣尉家小堡村進入河北省境內。桑乾河在山西境內的河流長度為252公里,流域面積達17142平方公里。桑乾河上的主要支流有黃水河、渾河、御河等。桑乾河也是塞北一條古老的河,它從西向東,流過張家口境內陽原、蔚縣、涿鹿.
牧馬河是滹沱河的一個分支,發源於著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腳下,流經五台,北胡、繁峙等縣,流經忻州城南,到了忻州就趨於平緩。東高西低的地理位置使得牧馬河水卷著的河沙一路而下,到了「忻定平原」便開始沉澱,日積月累,形成了厚厚的沙地。牧馬河的水非常清澈,源於五台山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由於上游修建水庫以及山西地表水下降嚴重,牧馬河下游已經乾涸.
雲中河流經忻州城北,經過播明等鎮.匯入滹沱河,也是滹沱河的一條支流.
清水河,發源於五台山的紫霞谷及東台溝,經金崗庫、石咀、耿鎮、石盆口、胡家莊,於坪上匯入滹沱河。全長一百零四公里,河寬五十至一百米,平時水寬五米,水深零點五米,流速每秒一點二米,年徑流量二萬五千五百萬立方米。汛期在七至九月間,每年有較大的洪水期三至七次,每次持續五至七天,水寬一百二十米,水深二點五米,流速每秒二點五米,百年一遇最大洪峰每秒二千八百立方米。河床較陡,均系砂礫石,兩岸靠山,下游多為斷崖絕壁。結冰期為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冰厚零點七米,春秋大部分河床出現斷水現象,夏季可引水灌溉。河上有大橋五座:門限石橋、耿鎮橋、高洪口橋、河口橋、耿家莊橋。
慮虒河,亦名城河,發源於揚嶺南的嶺底村,全長三十公里。河床寬五十至一百米,水寬三米,深零點三米,流速每秒零點三米,總徑流量二千一百萬立方米。到台城南,有城西溝、大道溝、王家溝等節令河匯入,流經東雷、小王、台城、劉家莊,於環堵坪匯入清水河。
虒陽河,發源於小柏村,旁支有小北溝、智存溝、車廠溝、葦地溝、東桂溝等小溪和節令河匯入,至小豆村十八公里,為枯水河床,到雨季才有水,河床較寬,一般在五百米以上。河流到小豆村,始有水出,到小南坡,有柳院溝、黑龍池溝交匯,經西峽、殿軍於河口注入清水河。全長二十公里,河寬三十至五十米,平時水寬四米,深零點四米,流速每秒零點四米,年總徑流量,五千六百二十七萬立方米,汛期水寬八十米,深零點九米,流速l . l米/秒,峽口以上為砂土底質,河床平緩,汛期多在第三季度。
小銀河,發源於殿頭村,到探頭與桑園溝相交,到善文與金山溝相交,至陽白南五百米處即郭家莊始有水出,以北為節令河。經郭家莊、郭家寨、北大興,到槐蔭村南,注入滹沱河。全長三十公里,水寬十五米,深零點二米,流速每秒零點三米,年總徑流量一千七百七十四立方米,汛期七至九月,每次持續三至六小時。沿河兩岸引水灌溉,歷史悠久,河上有槐蔭小銀河大橋一座。
圖片資料可以以每條河流的名稱去網路查詢.都有,我這就不貼了.
❸ 晉西北在我國的什麼地方這里的環境有什麼特點
晉西北具體是指山西省的河曲、保德、偏關和興縣,它們隸屬於忻州市,隔黃河、長城與陝西、內蒙相望。地處山西高原的西北邊緣。晉西北是京津的屏障。
由於本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該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但本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煤炭、鋁土礦等礦產資源。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這些主要分布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由於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強勁季風,經大同、朔州地區把當地粒碎質輕的栗鈣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區。
晉西北的生態環境由於「欠賬」太多,濫砍、濫伐、濫牧的現象較為嚴重,這些年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水土流失面積擴大、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前幾年開始,山西省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作為國家首批試點的晉西北16個縣與省政府簽訂了退耕還林「責任狀」,一些地區的退耕還林、還草已初見成效。
❹ 忻州旅遊景點排名前十
1.五台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台山地處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東北部,位於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方圓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以台懷鎮為中心,周圍屹立著東、西、南、北、中五個山峰,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如壘土之台,稱作五台。最高點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
❺ 告訴我有關「晉西北」的資料,謝謝!
晉西北地區與毛烏素沙地正面相迎,與內蒙古、陝北風沙區相毗鄰,自然條內件惡劣,容整體生態環境處於極度脆弱狀態,是北方地區沙塵暴侵襲京津的中、西兩條主線的必經之地。由於該地區長期以來亂采濫挖、濫墾濫牧現象普遍,致使國土資源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加上惡劣的自然、氣候條件影響,不植樹造林,使晉西北土地沙化、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成了北方著名的風沙源頭。
幾年來,山西省在桑乾河流域和通往北京的主要風沙路徑營造萬畝以上連片樹林120多處,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有效遏制了地表起沙現象,減輕了沙塵危害。 從3月20日凌晨開始,屢屢遭受沙塵侵襲的山西省迎來今年入春以來強度、范圍最大的揚沙、浮塵天氣。肆虐的沙塵又一次敲響防風治沙、保持水土、恢復生態的警鍾。
❻ 晉西北的情況資料
晉西北地處山西高原的西北邊緣,是京津的屏障。由於晉西北所處的地理位置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該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但本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煤炭、鋁土礦等礦產資源。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
這些主要分布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
由於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強勁季風,經大同、朔州地區把當地粒碎質輕的栗鈣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區。
(6)忻州生態木擴展閱讀
山西省環北京地區防沙治沙工程在國家的支持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聘請專業隊集中治理,保證了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
二是採取了拍賣「四荒」、家庭承包、股份制合作等多種方式,改變了以前只種不管的局面,激活了體制;
三是保護現有植被,結合天然林保護工程,廣泛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草工作,停止毀林開墾過度放牧,讓牛羊下山改為圈養,有效保護了植被;
四是大面積封沙育林育草,在植被較差的地區利用雨季進行飛播和人工散播。 從2000年開始,山西省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作為國家首批試點的晉西北16個縣與省政府簽訂了退耕還林「責任狀」,一些地區的退耕還林、還草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