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西魏水庫

西魏水庫

發布時間: 2021-02-26 23:17:23

❶ 我想去敦煌和月牙泉,能不能詳細介紹當地情況及費用路線等,不甚感激。

莫高窟
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
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餘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層,在現在編號為「17」的洞窟曾發現從4世紀到14世紀的珍貴文物5.6萬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學,另外還設有敦煌文物研究所。

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後,敦煌藝術震撼了整個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可惜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資,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鴿、捨身飼虎、九色鹿捨己救人等。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宏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月牙泉
在鳴沙山群峰環繞的一塊綠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彎月,這就是月牙泉。
月牙泉位於鳴沙山北麓,東西長300餘米,南北寬50餘米,水深約5米,泉形酷似一彎新月,故名月牙泉。泉被鳴沙山四面環抱,但並不為流沙所掩,始終碧波盪漾,清澈見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風景十分優美。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過去,人們難解大自然的奧秘,卻以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優美的神話傳說來解釋自然現象。

歷來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難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彎新月落在黃沙之中。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凶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盪漾,水聲潺潺!它像絕世佳人的眼睛——清澈、美麗、多情;它像窈窕淑女的嘴唇——神秘、溫柔、誘人;它像是一牙白蘭瓜——碧綠、甘甜、晶瑩。

月牙泉邊,白楊婷婷玉立,垂柳舞帶飄絲,沙棗花香氣襲人,叢叢蘆葦搖曳,對對野鳥飛翔,風景如詩如畫。泉南岸台地上建有娘娘殿、龍王宮、葯王洞、玉泉樓、雷音寺等雕梁畫棟、勾心鬥角的大片古建築群。月牙泉內游魚成群。據傳,魚叫做「鐵背魚」,能醫治疑難雜病;草叫做「七星草」,有催生壯陽作用。吃了魚和草,可以長生不老。因之,月牙泉被又稱為「葯泉」。

月牙泉最早的記載見於東漢《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色黃,有如干躇。又山之陽有一泉,雲是沙井,綿歷千古,沙不填之。」這里所記「沙井」即今日之月牙泉。自此之後,關於月牙泉的記載便屢見史籍,並與鳴沙山緊密地連在一起。唐《元和郡縣志》載:「鳴沙山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綿歷古今,沙填不滿,水極甘美。」

據史書記載,鳴沙山與月牙泉成為沙漠奇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千百年來,人們面對這一沙海奇觀,始終感到奇怪,作為沙丘的鳴沙山為何千年不變?而在沙海之中的月牙泉又為何「泉映月而無塵」、「月泉曉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這大自然創造的奇跡,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好嘆為「山之神異,泉之神秘」。

據考證,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聳,山坳隨著泉的形狀也成月牙形,吹進這種環山窪地里的風,由於空氣力學原理,會向上旋,於是月牙泉周圍山上流下來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的鳴沙山脊的另外一側,這就是泉水不為黃沙掩蓋的道理。兩千多年來,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地形運動,使沙山和泉水保持著矛盾而又和諧的天然共生共存狀態。盡管風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月牙泉南岸原有一組古樸雅肅、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從東向西計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葯王洞、雷神台等百餘間。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繪壁畫數百幅。重要殿堂均懸置匾額、碑刻,如「第一泉」、「別有天地」、「半規泉」、「勢接昆侖」、「掌握乾坤」等,書法雅俊,堪稱上品。當時這里亭台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林木蓊鬱,泉光與山色相映,古剎神廟,繞以常年香火。歷代騷客遊玩,吟詩詠賦,揮毫者不乏其人。史載,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得天馬於渥窪池中,後人疑月牙泉即漢渥窪池,遂立一石碑曰「漢渥窪池」。「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游龍」。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傳奇色彩。

月牙泉,夢一般的謎,千百年來不為流沙而淹沒,不因乾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馳。「晴空萬里蔚蘭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月牙曉澈」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被稱為天下沙漠第一泉。

鳴沙山
鳴沙山,又稱神沙山,沙角山,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東西綿延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達數十米。整個山體由紅、黃、綠、黑、白米粒狀沙粒堆積而成,五色沙粒細軟滑圓,隨足頹落,經宿風吹,輒復如舊。山形美觀,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如虯龍蜿蜒。它像金子一樣燦黃,綢緞一樣柔軟,少女一樣嫻靜。在陽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紋狀,黃濤翻滾,明暗相間,層次分明;遊人登山下滑,沙子發出嗡嗡隆隆的響聲,猶如鼓鳴,又似雷聲,鳴沙山因此而得名。難怪清代詩人蘇履吉稱:「雷送餘音聲裊裊,風生細響語喁喁。」據史書記載,在晴朗的天氣,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弦之音,成為敦煌十景之一:「沙嶺晴鳴」。
鳴沙山雖然不高,但要登上鳴沙山山頂,可不容易。綿綿細沙,進一步,退半步,只好手腳並用往上爬。登上山頂,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氣勢磅礴,洶涌澎湃。細看山坡上的沙浪如輕波盪漾的漣漪,時而湍急,時而潺緩,時而縈回渦旋,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橫生。還有那沙山下的一泓清泉,像一個妙齡少女,溫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懷抱中。極目遠眺,天地豁然開朗,心胸頓時開闊,童心不由萌發!

下山最為有趣,順坡而下,只覺兩肋生風,一跳十步,駕空馭虛,有羽化成仙飄飄然的感覺。當人多結伴下滑,推動流沙疾速下跌,只見沙浪滾滾,猶如山洪奔瀉。此時就會聽到咚咚咚的響聲,似敲鑼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動魄驚心而又玩味無窮。

歷代文獻對鳴沙都有明確的記載。最早見於兩千多年前東漢的《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於石山,其抄粒粗色黃,有如干糧……」《後漢書·郡國志》記雲:「水有懸泉之神,山有鳴沙之異。」唐《元和郡縣志》雲:「鳴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山南七里,其山積沙為之……」敦煌遺書中的有關記載更為詳細。

對於鳴沙山的鳴響之謎,古人難以理解,只好用傳說故事來解釋。如今進入科學發達的現代,人們對此謎進行科學的探究和推測,對於鳴沙山的鳴響之謎主要有三種解釋:

一為靜電發聲。鳴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風力的推動下向下流瀉,含有石英晶體的沙粒互相摩擦產生靜電。靜電放電即發出聲響,響聲匯集,聲大如雷。

二為摩擦發聲。天氣炎熱時,沙粒特別乾燥而且溫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發出爆裂聲,眾聲匯合一起便轟轟隆隆地鳴響。

三為共鳴放大。沙山群峰之間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鳴箱。流沙下瀉時發出的摩擦聲或放電聲引起共振,經過天然共鳴箱的共鳴,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響聲。

鳴沙山現在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遊客在這里可以赤足爬山、滑沙、騎駱駝登沙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牽引傘、滑翔傘,進行沙浴、沙療,情趣盎然。

敦煌賓館 ★ ★ ★ ★ 敦煌陽關東路14號
太陽大酒店 ★ ★ ★ ★
沙州大酒店 ★ ★ ★ ★
敦煌山莊 ★ ★ ★ 敦煌市敦月路
絲路賓館 ★ ★ ★ 敦煌市環城東路6號
麗園賓館 ★ ★ ★
敦煌大酒店 ★ ★ ★
四方賓館 ★ ★ ★ 甘肅敦煌七里鎮大慶路
金葉賓館 ★ ★ ★
敦煌大廈 ★ ★ ★
飛天賓館 ★ ★
懸泉賓館 ★ ★
靈岩賓館 ★ ★
九色鹿賓館 ★ ★
敦煌飯店 ★ ★
昆侖大酒店 ★ ★
電力賓館 ★ ★
郵電山莊 ★ ★
西部大酒店 ★ ★
廣源大酒店 ★ ★
陽關賓館 ★ ★
金龍大酒店 ★ ★
鑫龍賓館 ★ ★
駝鈴飯店 ★ ★
西域賓館 ★ ★
凌雲賓館 ★ ★
莫高賓館 ★ ★
華盛賓館 ★ ★
鳴山賓館 ★ ★
國際大酒店
陽關大酒店
郵政賓館
東方賓館
樓蘭賓館
佛光賓館
迎賓館
友好賓館
金山賓館
農墾賓館

莫高窟門票:100元
鳴沙山門票:內賓10元,外賓20元;月牙泉門票價格:10元

❷ 三岔水庫有什麼大的工程

1975年3月, 簡陽三岔水庫動工興建。1977年3月,三岔湖水庫建成蓄水。三岔湖是都江堰龍泉山灌區水利工程的大型屯蓄水湖泊,也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

暢飲幸福水

在那個年代,按照這樣的標准,加上40天的突擊任務,庫區的搬遷基本結束,為三岔水庫的蓄水創造了條件。

當你贊嘆三岔湖這顆「天府明珠」美麗時,應當記住庫區人民作出的貢獻。

❸ 三國時期魏國農業技術的表現

曹魏的田租戶調制乃繼承了兩漢的賦稅制度而有所改革。從田租看,漢代是回十五稅一或三十答稅一的分成田租制,曹魏改為畝收四升的定額田租制。兩漢統治者向農民按分成制收田租,系多產可以多收,曹魏按定額田租向農民征稅,則增產亦不能增收,故更能刺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之願意精耕細作,多產歸已。

曹魏、蜀漢、孫吳三國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屯田地域,西北起河西,東南達淮南;東北自幽燕,西南至荊襄。史言「州郡例置田官」, 這使得社會秩序恢復,增強曹魏實力。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青龍元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曹魏建置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發展手工業生產。鄴、洛陽等貿易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和海外有貿易往來。此外造船業、陶瓷業、絲織業、制鹽業等等也都十分發達。

請採納

❹ 三國時魏國的簡介

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始於魏文帝曹丕,滅亡於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武帝,魏朝,計曹操共5帝。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為「魏公」、在魏郡治所鄴建宗廟,平定漢中後進爵「魏王」,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其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軍南下,占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余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占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曹操封魏公,遷都鄴,後又進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一般稱孫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

魏在三國之中占據最大地區, 都在中原, 又有漢室禪讓, 向來稱為正統王朝。期間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 令中國政治漸漸變成世統壟斷。

三國初期,各國主要致力於整頓吏治,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較突出。從曹操統一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復,曹操又改革了東漢以來的許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掃除了宦官和外戚的專權,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魏文帝時,又實行九品中正制,承認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直到南北朝結束後才被廢止。

三國時期戰爭不斷,隨著蜀漢國力日下,263年魏國司馬氏展開攻蜀計劃,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等攻蜀,結果蜀主劉禪出降,蜀漢亡國。後司馬昭死,其子司馬炎於266年篡魏自立,國號晉,曹魏遂亡。

文化:

曹魏雖然是以軍力起家,但曹氏一族在文學上具有相當成就,如曹操和其子曹丕和曹植都擅於寫詩,時稱三曹,後世又稱建安文學。即使到了後期其君主也頗有藝術造詣,如曹髦擅長詩文、繪畫,被譽為才子。

經濟:

漢、魏、吳三國中以曹操最重視農業,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

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力興修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233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

曹魏君主與年號:

廟號 謚號 君主名 年號 年期

- 魏高帝(世祖追謚) 曹騰 - -

- 魏太帝(世祖追謚) 曹嵩 - -

太祖(世祖追謚) 魏武帝(世祖追謚) 曹操 - -

高祖(世祖) 魏文帝 曹丕 黃初 220年-226年

烈祖 魏明帝 曹叡 太和 227年-233年 青龍 233年-237年 景初 237年-239年

無 齊王(厲公、哀帝)廢為「邵陵縣公」 曹芳 正始 240年-249年 嘉平 249年-254年

無 廢帝廢為「高貴鄉公」 曹髦 正元 254年-256年 甘露 256年-260年

無 元帝 曹奐(302年西晉王朝追尊)禪位後廢為『陳留王』 景元 260年-264年 咸熙 264年-265年

附三國地圖:

❺ 在延安富縣水庫附近發現的石刻畫和山西晉城某墓壁畫「相撲圖」分別是哪個歷史時期的作品

1979年我去延安考察復石窟,在富制縣一水庫附近發現有西魏時期的石刻畫「相撲圖」,相撲手已經交手,裸體,恥部系一塊三角巾。山西晉城宋墓壁畫中也發現了相撲圖,描繪了四位相撲手,有兩位正在交手,另兩個站在兩旁觀看。均較胖,裸體,恥部圍一塊三角巾。看來相撲手的裝束,古今幾乎相同。

❻ 歷史上的首陽山權威的認為在哪裡

歷史上著名的首陽山位於甘肅省定西縣。
首陽山位於渭源縣東南34公里的蓮峰鎮張家灘村和古跡坪村交匯處,海拔在2186-2509米之間,因其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素以奇秀著稱,是古絲綢南路上的一顆瑰麗明珠。因商末周初孤竹國君二子伯夷、叔齊長眠於此地而聞名全國。
在商代末年,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的國君有兩個兒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齊。國王很鍾愛叔齊,想把王位讓給他,伯夷知道了父親的心意,主動離開孤竹;叔齊不願接受哥哥讓給他的王位,也躲了起來。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即周文王)尊老敬老,贍養老人,便一起投奔周國,並在那裡定居下來。後來西伯昌死了,周武王繼位。武王整頓內政,擴充兵力,進軍討伐商紂。伯夷、叔齊聽說這件事後,便跑上去拉住武王的馬韁繩,勸諫道:「父死未葬,就大動干戈,攻伐別人,這能說是孝嗎?作為臣子,卻去攻伐君主,這能說是仁嗎?」武王的將士聽了這些話,非常生氣,拔出劍來要殺他們,被太公望制止住了。太公說:「這是講道德的人。」吩咐將士不要為難他們。等到打敗了殷紂王,天下人尊奉周武王為天子時,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件可恥的事,決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他們互相攙扶著離開了周朝的統治區,在首陽山隱居下來,靠採薇菜充飢。快要餓死時,作歌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祖兮,命之衰矣!」歌罷,遂餓死在首陽山上。

❼ 三國魏國為什麼這么強大

魏國的強大和自身政策分不開的
軍事制度
魏國的軍隊實行士家制度,即世兵制。當時的戶口分為三種:普通民戶、屯田客、軍戶。軍戶即士家,世代當兵,或服挽船、養馬、鼓吹的各種特定的勞役。士家中的婦孺與尚未輪代的男丁,也要為政府耕田或服役。士家身份低於平民,士家與平民不能混雜,士家只能跟士家通婚。士家制度是封建國家在特定條件下用私人部曲方式組織國家軍隊的制度,帶有強制性和奴役性。屯田中有一部分是軍屯,自耕農民也要負擔沉重的兵役。
文官制度
在官員的任用上,從曹操起,實行「唯才是舉」的原則(例如於禁、樂進,都是從底層提拔)。為了更多的招攬人才,魏文帝在稱帝前,建立了九品官人法,其做法是:郡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小中正采擇輿論,按人才優劣定品第高下,上報大中正;大中正核實後上報司徒;司徒再加審核然後交尚書選用。還規定,郡人口十萬以上,歲察一人,特別優異的不受戶口限制。這種制度在開始實行的時候,重視輿論,不拘爵位,「論人才優劣 非謂世族高卑」,比起東漢末年外戚或宦官操縱仕途與單純以封建道德為標準的「舉孝廉」 ,無疑是一個進步。
魏文帝在黃初五年立太學,設立春秋穀梁博士,提高了文官的素質保證。
魏明帝時,採納行司徒事董昭的建議,立郎吏課試法:「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 亟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罷退之。」魏明帝又詔令散騎常侍劉劭作都官考課法七十二條,交百官議,議舊不決,未能實行。
魏宗室封爵分王、公、侯、伯、子、男(以上皆稱國)、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十等,皇後以下的嬪妃,分貴嬪、夫人、淑妃、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良人等爵號;又置列侯、關內侯、名號侯(十八級)、關中侯(十七級)、關外侯(十六級)、五大夫(十五級)共六等爵以賞軍功,關內侯以下皆不食租,謂之虛封。文武官吏的級別分為九品,俸祿發給粟米,以石計算。
立法與司法制度
魏文帝承用秦漢舊律,明帝命陳群、劉劭等刪節漢律令,制定《魏律》(治民)十八篇、《州郡令》(治地方官)四十五篇、《尚書官令》(治朝官)、《軍中令》(治軍)共一百八十餘篇,又置律博士,專用鄭玄學解釋律令。
地方各級行政長官兼任司法官,中央司法機關為廷尉,一般案件州郡可自行解決。
魏文帝時,曾沿用秦漢舊律,有所謂誹謗妖言罪,犯者殺,告者有賞,在實行中誣告者甚多。黃初四年,文帝下詔:敢以誹謗相告者以所告罪罪之。次年又補充規定:謀反、大逆乃得相告,其餘皆勿聽治,敢忘相告者以其罪罪之。
經濟
東漢末期,因為天災戰亂,社會受到破壞,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部份豪強世族紛紛率領族人,建立塢堡以自衛。在其周圍從事生產活動後,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庄園制度。塢堡和庄園制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由於東漢朝廷的崩潰,無人重鑄磨損不堪的銅錢,加上大量私錢出現。到三國鼎立後,新發行的銅錢未能廣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曹魏、蜀漢、孫吳三國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這使得恢復社會秩序,增強曹魏實力。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233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曹魏建置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發展手工業生產。鄴、洛陽等貿易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和海外有貿易往來。此外造船業、陶瓷業、絲織業、制鹽業等等也都十分發達。
曹魏的制度為曹魏的強大奠基了基礎,沒有清明的制度,是無法有如此強大的國力

❽ 三國鼎立中魏國有什麼優勢

一是實行屯田,用政權的力量使土地和逃亡農民重新結合起來,使封建國家的財政有了比較可靠的來源;
二是廣泛招攬人才,唯才是舉,取得士族的支持,建立起較有生氣的政權機構。
三是 西漢末年,改丞相為司徒;東漢獻帝以前,無丞相或相國的設置。東漢末年,董卓廢少帝,立漢獻帝,自任相國。這時的相國,已經不同與秦、西漢時的最高行政長官,而是國家最高權力的實際掌握者連皇帝也受其控制。曹操掌握了漢朝的實權以後,也自任丞相,後來又以其子丕為副丞相。
四是有一套比較進步的軍事制度、文官制度、立法與司法制度。
五是曹操本人常人難及的雄才大略。
六是有漢室禪讓,向來被視為正統王朝。
七魏是三國時期領土最遼闊的國家。曹魏在三國之中占據最大地區,盤踞中原一帶,而這區人口也是最多。
八是漢、魏、吳三國中以曹操最重視農業,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
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力興修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233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

❾ 封神榜之鳳鳴岐山中的岐山是哪個地方

當然是封神榜的岐山了,注意這句話
岐山周公廟岐山,乃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是民族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國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

岐山,位於富饒的關中平原西部,陝西省寶雞市境內,是對中華文明、中國文化具有決定意義的最重要發祥地之一。
岐山周公廟岐山,乃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是民族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國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
岐山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禮樂制度、道德行為規范,是三千多年來中華文明、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頭。
岐山,因境內東北部的箭括嶺雙峰對峙,山有兩歧而得名。地處八百里秦川西部,屬寶雞市所轄,總面積 856.45 平方公里,總耕地 56.23 萬畝。全縣轄 11 鎮 3 鄉,總人口 46.3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38.1 萬人,非農人口 8.2 萬人,社會總勞力 21.4 萬個。
改革開放以來,岐山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2006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51.3 億元,財稅總收入 2.87 億元,農民人均收入 2847 元,全縣已創建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先進縣。近年來又舉全縣之力實施突破蔡家坡戰略,大力開展平安岐山、綠色岐山和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活動,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資發展環境和生態人民環境不斷優化,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日益增強,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和諧發展。
岐山,擁有「青銅器之鄉」、「甲骨文之鄉」、「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晚清四大國寶中,大盂鼎、毛公鼎均出自岐山。
2004年5月,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周公廟景區發現周代高等級墓葬22座、貴族墓葬192座、甲骨700多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考古發現」。
岐山有光彩奪目的民間藝術,皮影、剪紙、版畫、編織、刺綉源遠流長,鑼鼓、社火、曲藝經久不衰。位於三國古戰場五丈原上的諸葛武侯祠,是全國四大武侯祠之一,其僅存的岳飛手書諸葛亮《出師表》被世人譽為書法、文章「雙絕」。陝西名吃岐山臊子面被譽為「神來之食」,去年8月,岐山又被專業機構首家命名為「陝菜之鄉」。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岐山縣南按秦嶺,北枕千山,中為廣闊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南北狹長,東西較窄,境內山、川、塬皆有,渭河、緯水河穿境而過,形成了「兩山夾一川,兩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徵。

2、水資源

境內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為 13263 萬立方米。多年平均自產地表水資源量 7551.5 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 7400.5 萬立方米,可開采量 4794.3 萬立方米。縣內馮家山灌區、石頭河灌區等灌溉工程從境外引水量平均達 6829 萬立方米。渭河、石頭河、韋水河等七河流,多年平均入境水量 40.8 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區域分布差異較大。主要分布在渭北塬區,埋深一般在 10-80 米,單井出水量 40 噸/小時,易於開發利用。渭河川道區,單井出水量 60 噸/小時,且埋藏淺,一般為 1-15 米易於開發。
3、氣候
岐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 12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 24.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日照時數2064.8小時,日照率 47% ,平均無霜期214天。年平均降水量 623.8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992.3毫米,最小377.6毫米,乾旱指數為1.33。風向多以西北-東南向為主。
[編輯本段]建制沿革
岐山縣以境內有岐山而得名。始建於隋開皇十六年(596),考其歷史源遠流長。
據文物普查,境內渭河、雍河、橫水河及沿北山一帶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9處。表明當時已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相傳黃帝時代,岐伯就居於岐山之下。
夏禹治水,遍識山川,據傳劃全國為九州,岐山地區屬雍州。
商沿夏制,岐地仍屬雍州。商末,周部族由彬縣、旬邑一帶遷至岐山,岐地就成了周部族的屬區。紂辛十九年,西伯姬昌遷都於豐(今長安縣境),岐地東部為周公旦所轄,西部為召公奭所轄。
西周仍沿九州之制,岐地屬王畿的周、召兩國,由周王朝直接管轄。
周平王東遷洛陽(前770),秦襄公率兵護送有功,賜岐地為襄公所轄。
秦(前221~前206)始皇統一六國,廢封建設郡縣後,岐地屬內史郡。
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劃長安以西鳳翔府為右扶風,領縣二十一。岐地南部分屬武功縣、眉縣、虢縣、西部屬雍縣,東部屬美陽縣,北部屬杜陽縣。
東漢時期(25~220),岐地南部分屬眉縣、武功縣,其餘所屬未變。
三國(220~280),改右扶風為扶風郡(郡治在槐里——今興平縣境內),岐地分屬亦舊。
西晉(265~316),州轄郡,郡轄縣。岐地西屬雍縣,南屬眉縣,東屬美陽縣,為雍州(州治在今涇陽縣西北)扶風郡(郡治在今長安縣)轄。
十六國(303 ~ 420),岐山地區曾是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和夏的領域。除夏隸北秦州(州治在今武功縣境)外,其餘均屬扶風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設岐州(州治在今鳳翔縣南),領3郡、9縣。平秦郡(郡治在今鳳翔縣南)的周城縣(太平真君六年置)轄岐地東部,橫水縣(太平真君十年分周城縣置)轄岐地西部,武都郡(郡治在今寶雞市東50里)的平陽縣(太平真君六年置)轄岐區南部,武功郡的美陽縣轄岐地東北部。
西魏大統四年(538),改平秦郡為岐山郡、改平陽縣為眉城縣,岐地分屬未變。
北周(557~281),武帝天和四年(569)分涇州鶉觚縣南境置三龍縣,縣以山得名,治岐陽鎮(今岐陽村)。屬岐山郡。
隋(581~618),改岐山郡為扶風郡,開皇十六年(596)移三龍縣治於西40里(今鳳鳴鎮),改名岐山縣。大業九年(613)又移縣治於東北8里(當今故郡寺、渚村一帶)。
唐(618~907),撤扶風郡設關內道鳳翔府,岐山為其所屬。武德元年(618)移縣治於張堡(一說張堡壘,今地不詳)。三年(620)分岐山縣東部置韋川縣(今扶風縣)。七年(624)移縣治於龍尾堡。貞觀七年(633)分岐山東北部及上宜縣(今乾縣西北)置岐陽縣(縣治在今岐陽村)。八年(634)廢虢縣入岐山縣,移縣治於今址。
五代十國(907~960),岐地仍屬鳳翔府。
北宋熙寧五年(1072)分陝西路西部置秦鳳路,岐山縣屬秦鳳路鳳翔府。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置鳳翔路,本縣屬鳳翔路鳳翔府。
元(1279~1368),廢鳳翔路,本縣屬陝西行中書省鳳翔府所轄。
明(1368~1644),改陝西行中書省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鳳翔府未變,本縣仍屬其轄。
清(1644~1911),本縣屬鳳邠道鳳翔府。
民國(1912~1949),廢府留縣。先屬陝西關中道,至二十二年(1933)撤道,設行政區,岐山縣屬陝西省第九行政區(其治先在鳳翔縣,後移寶雞縣——今寶雞市)。
1949年7月14日本縣解放,屬陝甘寧邊區寶雞分區(1950年10月1日改為寶雞專區)所轄。1956年10月寶雞專區撤銷,本縣隸屬陝西省。1958年12月10日,本縣並入鳳翔縣。1961年9月恢復寶雞專區及岐山縣制,本縣隸屬寶雞專區。1968年2月28日成立寶雞專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10月1日改寶雞專區為寶雞地區,岐山縣隨其所屬。1971年12月8日撤銷寶雞地區,轄區歸寶雞市,本縣屬寶雞市。1979年復設寶雞地區,岐山縣歸其屬。1980年8月1日撤寶雞地區並入寶雞市,岐山縣為寶雞市轄。
[編輯本段]文化名人

a、文王姬昌

周文王,名為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在商紂王時為西伯,是三公之一,姓姬,名昌,又稱周侯、西伯、伯昌、姬伯,文王為其死後迫尊之號。他生卒年不詳,傳說活了97歲,任周族首領50年。
姬昌是在其父季歷死後擔任周族首領的。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關心民間疾苦,勤於政事,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他以仁德為本,寬厚待人,保持質朴的美德,深得人心。這樣,周族逐漸興盛起來。為了使自己更有實力,他重視人才,禮賢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一次姬昌外出遊獵,在渭水支流石番溪畔,見到正在垂釣的姜尚,攀談後得知姜尚是個通曉天下形勢、胸懷大志的難得的文武全才,就請他一起回都,立為國師。姜尚後來在興周天商的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姬昌在位時,商王朝還十分強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於商,但暗中加緊發展經濟擴充軍隊。紂王聽了祟侯虎的告發,把他抓了起來,關在羑里。他鎮定自若,潛心研究八卦,創制了《周易》,後在臣子的營救下,被釋放回到了周。這時,他的決心已下,一定要攻滅商朝,報仇雪恥。他整頓內部,認真做了准備工作。為了擴大政治影響,他不斷對外用兵,擊敗犬戎、密須等部族,攻滅黎、邗、祟等紂王的幫凶,在灃水西岸修建了一個城邑,叫豐,作為都城,周的政治中心進一步東移,以便於向商進攻。姬昌晚年時,已經取得了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西至今陝西、甘肅一帶,東到今河南沁陽,南達長江、漢水,對商都朝歌已形成了進逼之勢,為攻滅商朝奠定了基礎。 遷都後第二年,就在大功垂成之際,姬昌得了重病。他自知不久於世,就囑咐他的兒子姬發要抓住時機,不要猶豫不決。姬昌雖然沒有親自攻滅商朝,但他為兒子滅商建立周朝掃清了道路。他以德興邦、以德治天下的豐功偉績,受到了後人的推祟。後世儒者將他列入聖人行列,成為帝王政治風范的典型。

b、武王姬發

周武王,名為姬發,是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 被商紂王殘殺,故得以繼位。武是他死後的謚號。他生卒年不詳,傳說活了93歲。
文王在位50年,做了許多滅商的准備,他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勵精圖治,以德治國,禮賢下士,使周繁榮興盛起來。姬發繼位後,繼續任姜尚為國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為助手,積極籌劃滅商的事宜。當時,商紂王愈加荒淫殘暴,窮奢極欲,搞得眾叛親離,怨聲四起。他抓住了這個時機,把都城由豐遷至鎬,又對商作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有800個諸侯前來孟津會盟。這次行動鍛煉了軍隊,取得了實戰經驗。 兩年後的春天,一切准備就緒,姬發親自率領戰車300輛人,虎賁3000人,甲兵45000人,聯合各小國兵力,東進伐紂王。他們在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列數紂王的罪狀,表示要替天行道,天來懲罰他。這次集會極大地鼓舞了伐商聯軍的士氣,明確了作戰的意義和肩負的使命,更有信心投入到滅商的戰斗。雙方在牧野展開了決戰,一方眾志成城,是正義之師,一方倉促上陣,無戰斗之心。商軍很快倒戈,全線崩潰。周軍直抵商都朝歌城下,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軍聲速佔領商都,商王朝宣告滅亡。武王滅商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具體時間還不十分確切,現在一般認為應該是公元前1057年。 姬發攻滅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鎬京,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三個奴隸奴隸制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周公對商民進行安撫以穩定天下形勢的辦法。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親屬和功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如封姜尚於營丘為齊國,封周公於曲阜為魯國。他還紂王子武庚留在商都,封為殷侯,這大大安定了商的遺民,減少他們的敵對情緒。與此同時,他又釋放囚犯,賑濟貧民,發展生產,從而促進了西周初年政治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西擊建國後的第三年,姬發因病去世,誦繼位,是為成王。由於成王年紀尚下,由周公旦攝理朝政。周武王建立新王朝代替腐朽的舊王朝,成為歷史上有數的名王之一,受到後人稱頌。

c、周公姬旦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餘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d、李淳風

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陝西岐山人。公元602年生,670年卒。
622年,任秘閣郎中,奏請編新歷,644年編成《甲子元歷》,對後世天文、歷法、和數學的發展貢獻很大。他還著有《法象志》,共七卷,論「前代渾天儀得失之差」,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641年負擔了編寫《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的總指導責任,為《晉書》親自撰寫了《天文志》、《律歷志》、《五行志》。保存了古代天象變化及自然災害史料。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他在世界最早的氣象學專著《乙已佔》中,把風分為8級。1000年後,英國學者才在《乙已佔》的基礎上,把風力劃分為零到12級。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周公廟
唐初武德年間,高祖李淵為了緬懷周公的勤政德賢,下詔在古卷阿為周公建祠立廟,始稱周公祠。唐以後,漸增其治,並以姜太公、召公、姜嫄、後稷等先周歷史人物的大殿點綴其間,並輔之亭、台、樓、閣等建築多處。廟區東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數年一涌,數年一涸,水來則時泰歲豐,去則天旱不收,當地人稱之為靈泉。唐宣宗曾下詔給其泉賜名「潤德泉」。廟區玄武洞內有唐代所雕漢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發無冠、赤足戎裝、手中掌劍、腳踏龜蛇,其玉雕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並且當地勝傳摸像可治百病,故遊人均以到此摸它為快事。
周公廟風景名勝區規模宏大,現存古建築三十多座,唐柏漢槐多株,植被豐茂,濃蔭蔽日,是寶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國古代建築群。從古至今,這里一直是人們的游覽場所,歷史上韓愈、蘇軾、康海等許多文人墨客曾來此游覽抒懷,留下了140多首游覽詩文和30多通碑石。
三國遺址五丈原
位於岐山縣城南25公里處,面積約50平方公里。景區內山巒奇石、河谷溪流、森林古木、秋風雨雪等自然景觀與許多三國遺跡人文景觀融為一體。
五丈塬為一琵琶狀黃土台原,南靠秦嶺,北俯渭河,三面凌空,地勢險要,是古代扼關中通往巴蜀通道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三國相爭時,漢丞相諸葛亮率大軍由斜谷出師伐魏屯兵於此,與渭河北岸的司馬懿對陣,病卒軍中。後人為紀念諸葛亮,在五丈塬修建武侯祠。祠座南朝北,聳峙原邊,建築精緻,布局嚴謹,林木茂盛,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內還有魏延城、拜將台、落星石、壑落城、諸葛亮衣冠冢等歷史人文遺跡,橫盤山、九龍山、斜谷關、葫蘆谷、斜谷水庫、麥石河、諸葛泉、諸葛田等自然景觀
[編輯本段]風味小吃

岐山鍋盔

岐山鍋盔,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而精細,素以「干、酥、白、香」著稱西府,聞名於大西北,極受省內外享用者的贊譽。
相傳岐山鍋盔最早始於周文王之時,又名"文王鍋盔"。鍋盔因形似鍋底,大如鍋蓋而得名,其面細、酥脆、油香、味美。製作時和面加入鹽、油、香料,再用木框反復拌壓,表面粘上芝麻,小火烤烙而成,色黃皮脆,味道香美。
唐、宋以來,岐山城多驛店,客商東來西往,北上南下,岐山鍋盔作為客商的攜帶干糧已遠走他鄉。明、清以來,做賣鍋盔者遍布縣城四周,光緒時期的張聰、劉有學;民國時期的邢獃子、趙乾兒、張廣善(杏園);解放以來的龐天紅、席金卯(東關)等,皆為此行能手。
現在岐山有微縮版的鍋盔,送給親朋好友,實惠地道,推薦「天利花油酥鍋盔」,沒有人說不好吃的:)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嚴格的原輔料要求和加工烹調技術標准。它的九字真訣是;「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這真訣中的每一個字訣,都有極為精確的內容所指,都有嚴格的具體技術規定。其中,薄筋光是對面條加工的要求;煎稀汪是對烹調操作,配料比例的要求;酸辣香是對基本味型的要求。
當地臊子面是個筵席的壓軸戲,評論誰家的宴席好,決定權就在這碗面,一般一碗里就一口面的分量,因而吃十多碗是常事,飯量好的則另當別論,還有吃臊子面是不喝湯的

岐山擀麵皮

岐山擀麵皮由於它的獨特製作獨特風格特別是很農家的味道,比起陝西其他地方的麵皮更勝一籌,在全省乃至全國很有名氣。稍微留意,在各地都可以看到打著「岐山擀麵皮」招牌的餐館或攤位,但是,凡是品嘗過正宗岐山擀麵皮的,再去吃其他地方做出的,其風味可就大相徑庭了。所謂正宗的味道最地道的還是要到岐山地區去吃,除了工藝和調料外,這也許是和水土有關系吧。
其形似寬面,幾乎透明,勁道而耐嚼,再放些麵筋、刮刮(發一聲),與用多種調料調和後的辣椒潑出的辣子油,鹽水,農家香醋等適量拌勻,當攤主把紅紅的津津的一碗麵皮端上來時,你絕對就忍不住口水直淌哦``` 美得很~~
岐山擀麵皮尤以八畝溝擀麵皮出名,做工地道,歷史久遠。

醋糟粉

農家多有自己釀醋的風俗,在陽光明媚的春天,向陽的山坡上生長著一種荊棘,這是做醋曲的必要原料,把它採摘來用水燙過,和五穀的糟粕攪拌在一起,就成了做醋的醋曲了,這五穀有大麥,小麥,豌豆,高粱等等,把這些原料用石碾壓的粉碎放進一口大缸里,就可以開始釀醋了。在民間傳統里,釀醋也有供奉的神明,這負責釀醋的神,不是別人就是封神榜里的姜子牙,當年分封神位的時候,所有的天地神位都分給其他有功的大臣了,最後姜子牙主動向周武王討了一個「醋壇神」這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功高過世,也早就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這樣自甘人後,表明了自己已胸無大志,於是避免了周武王對自己的猜疑,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再有那個時候,經濟還不是十分的發達,醋在當時也是一種利潤很大的商品。所以他這樣做也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岐山人做醋特別講究,例如10月份,講究的是溫度好控制,醋味經年不變;三次發酵,比一般的釀酒還多道工序。
在釀醋的農家都供奉著姜子牙的神像,香煙裊裊一直伴著晶瑩紅亮的醋釀造出來。醋釀好了,醋糟還有很大的用處,首先把醋糟進行過濾,剩下有澱粉的部分,再摻入麥面,和成很稀的麵糊,倒入一種平底很淺的鐵皮製成的鍋里,當地人稱為「蘿」隔水蒸熟,放涼,用刀細細的切成條狀,拌入釀造的醋,鹽,蒜水,紅油辣椒,就成了具有西府明顯特色的一道小吃,其口感微酸,筋道,香馥濃郁,讓人吃了以後胃口大開。
岐山的小吃多以麵食為主,味道以酸,辣出名,酸得香,辣得也香,這要歸功於這里得天獨厚的風水裡出產的辣椒和釀造的香醋,推薦遠方的朋友們可以前往民俗村體驗當地的生活,在那兒有各種豐富的正宗小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