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生態經濟
1. 圍繞著「我心目中的生態鄉鎮」為主題,1500-2000字徵文
給樓主提供個大概。把以下文字順順 。基本就差不多了。再加點自己感受
浦陽鎮
浦陽鎮位於蕭山南部的浦陽江生態經濟區,是浦陽江流入蕭山的第一站。鎮南與諸暨市山水相鄰鎮東與進化鎮隔江相望鎮北與臨浦鎮水陸相連鎮西與河上、樓塔兩鎮山脈相接。全鎮區域面積44.5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其中常住人口3.2萬。下轄18個行政村、870家企業、56個黨組織。近年來我鎮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生態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鎮、杭州市衛生強鎮。鎮政府被命名為浙江省首批風情小鎮桃花源風情小鎮被命名為杭州市首批、蕭山唯一的風情小鎮。擁有杭州市首批、蕭山唯一的鎮街高新技術產業園此外我鎮還順利摘得了由輕工部命名的「中國麻編工藝鞋之鄉」榮譽。 浦陽鎮有四個明顯特點1是生態資源富集。全鎮擁有1.6萬畝低丘山林和8000畝花卉苗木是全區綠地佔有率較高的鎮街擁有浦陽江、徑游江和凰桐江「三江」水系是我區江岸線最長、水資源最豐沛的鎮擁有「五帝」文化「桃花源」文化孫氏「宗祠」文化「八景」文化等厚重的文化底蘊使這片風水寶地古老神秘豐富多彩。被國家列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在桃北新村小湖孫的余湖中發現大量存在。2是產業層次較高。浦陽經濟總量不大但科技含量較高單體規模不大但市場品位較高科技創新工作一直走在全區各鎮街前列。工業上全鎮現有11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國家、省級博士後科技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研發製造的密封材料、玻纖設備、鋁合金絲、工程千斤頂、石油傳動帶和自動繅絲機等產品為全國同行業「單打冠軍」。農業上阿凱、金邁田分別列入省級果蔬精品園區和杭州市「菜籃子」工程南大門和浦陽江農庄分別被命名為省級農家樂特色點和市級休閑農業示範點。3是區域優勢明顯。我鎮坐享杭金衢高速浦陽互通共享03省道過境公路和在建的南部快速通道鎮際、村際公路暢通擁有全區里程最長的村級標准化康莊公路。4是特色亮點顯現。2011年我鎮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麻編工藝鞋之鄉」被評選為浙江省首批風情小鎮鎮工業功能區和桃北新村分別考評為杭州市首個鎮街高新技術示範園和蕭山唯一的市級首批風情鎮。目前我鎮又正在積極爭取列入省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驗鎮前期各項基礎工作已准備就緒到位
2007年10月30日,區委副書記、區長鄭榮勝專程到浦陽鎮對區級欠發達村新誼村結對幫扶。他在踏看村莊建設和山水環境後說,新誼村豐富的山水資源是最大的發展優勢、最大的財富源泉。要積極探索出一條既保護 浦陽鎮生
態環境又利用生態資源的新路徑,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強勢,真正把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水」。眾所周知,由於地理的原因,浦陽山水資源十分豐富,環境
優美。該鎮與諸暨次塢、進化、河上、戴村等鎮均為山脈相連,全鎮山林面積達15000多畝,眾多地方森林茂密,山麓開闊,鳥語花香,溪水淙淙;境內水源充
足,河網密布,徑流的水系有浦陽江、凰桐江、徑游江,有各類苗木基地3000多畝,產出的生態蜜梨多次獲省級金獎,龍盈筍干、神農山黃雞成為知名農產品。
獨特的地理環境為浦陽構築起一道環境優美的生態屏障。被國家列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在桃北新村小
湖孫的余湖中發現大量存在。另外,浦陽歷史人文勝跡甚多:在山水間有靈山寺、寶壽禪寺、塔銘碑等古跡,在村落中有謝家大屋、玉泉堂等明清建築群。憑借獨特
的風景和豐富的山水、人文資源,新桃源、桃花源度假村等項目已建成或正在展開實施中。借環境的優勢和各類創建活動,浦陽已成功創建成為浙江省生態鎮。浦陽
還將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以招商引資、項目開發來帶動太平山林場、彭湖灣、靈山寺、茗瀆塢等生態資源的開發建設,充分挖掘小湖八景、臨江風光等
歷史人文景觀的內涵,集中精力、加大力度推進桃花源度假村建設,建立以旅遊、房產、鄉村休閑為主體內容的項目,繼續改善交通條件,完善三產設施,讓浦陽成
為該區南部旅遊、休閑的勝地,真正讓青山綠水大放光彩。農村靚麗
由於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浦陽村級基礎設施十分落後,過去全鎮18個村(55個自然村 浦陽鎮)
沒有一個村完全通自來水,而用的自來水也是直接將浦陽江水、凰桐江水用水泵抽壓上來,沒有消毒過濾設施,通村道路絕大部分標准偏低,有相當部分道路是坑坑
窪窪、高低不平的泥石路,農村不見垃圾箱、公廁,只見垃圾滿地、露天糞坑到處是。近年來,浦陽鎮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村級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實施新農村
建設,到2005年全鎮村村通自來水,戶戶用上潔凈的自來水,村村通康莊道路。該鎮積極實施村莊整治,以省級農村示範村--桃北新村為引領,以整治村、衛
生村、文明村、生態村、文化村創建為抓手,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區」活動、「最清潔城鄉」工程等為有效載體,積極落實創建措施,使農村面貌凈化、綠化、
亮化、美化。2006年,浦陽成為杭州市衛生鎮、生態鎮,2007年,18個村已有13個村實施村莊整治並通過驗收,其中桃北新村成為浙江省級、杭州市級
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全鎮有市區級生態村13個、衛生村(單位)27個 、文明村(單位)18個、文化村12個,靈山村還成為浙江省衛生村。在新農村建設中還涌現像孫雲球、李立新等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先進榜樣。福祉共謀
浦陽鎮黨委政府突出共建共享,積極落實惠民之舉。
一是推進就業創業為民生。該鎮把實現充分就業作為首要目標,把支持創業作為重要任務,把農民技能培訓作為必要途徑。
以成校為陣地,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用技術培訓,增強全鎮人民的創業能力。大力發展適宜於一家一戶、適宜於低投資的鞋業、五金加工等「百姓工業」,
讓群眾有可盼可及的就業創業的條件和機會。
二是實現持續增收求民富。為讓浦陽百姓人人都繫上「保險帶」,該鎮努力實現低保、社保、農醫保、工傷保險等各道保險
到角到邊。2008年浦陽籌建浦陽慈善分會,建立扶貧幫困長效機制,對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努力做到認識上「高看一眼」,政策上「優待一層」,措施上「扶持
一把」。摸清底子,大力度配套實施好區委、區政府6項社保新政。
三是改善人居環境促民享。村鎮建設要突出「精」字,村鎮面貌要突出「優」字,村鎮管理要突出「細」字。2008年繼
續圍繞富裕和諧清潔新農村建設目標,重點辦好6件民生實事。在集鎮建設上實施「東興、北秀、南美」行動,重點抓好興浦路兩側開發、振浦路沿線整治,真正使
集鎮大起來、綠起來、美起來、亮起來。同時,要動建俞浦線、拓建老八徑線;實施徑游江小流域治理和尖湖排澇渠砌石改造。在村莊建設上實施「15689」工
程,「1」就是要在去年啟動實施桃北新村二期安置及配套工程建設的同時,2008年8月份前要全面建成,使820戶佔新村80%的農戶搬入新居。同時要開
建區「1010」工程之一的五星級度假酒店,努力把桃北新村建設成全省第一、全國有名的新農村樣板。「5」就是實施5個村村莊整治和市級生態村創建。
「6」就是要扶持壯大6個欠發達村。「8」就是爭創8個區級以上衛生村。「9」就是爭創9個區級以上文明村。同時,建立健全長效管理制度,以有效鞏固整治
創建成果。
2. 什麼是生態鄉鎮
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是建設國家生態市的重要基礎,是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載體。 新標准調整完善了指標,執行指標更為嚴格。(見下表)新標准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申報國家級生態鄉鎮必須達到本省生態鄉鎮(環境優美鄉鎮)建設指標一年以上,且80%以上的行政村達到市(地)級以上生態村建設標准,鄉鎮環境保護規劃,經縣人大或政府批准後實施兩年以上。 指標名稱 原指標 新指標 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100 新增 主要農產品中有機、綠色及無公害 產品種植面積的比重 ≥60 新增 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 ≥90 100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90 ≥95 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 (%) ≥70 ≥80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m2/人) ≥11 ≥12
3. 阻礙一個鄉鎮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結合實際提出建議
1.人口,鄉鎮人口一般不多,會出現勞動力不足等問題。2,交通,鄉回鎮交通一般不如城市,在人口答、物資流動方面不如城市。3,教育,鄉鎮教育明顯比城市落後,居民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通常會搬遷到城市,帶走的不只是勞動力,還有消費力量。教育不好也影響到本地勞動力質量以及當地科技力量。4,文化,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對一個地區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一個好的文化品牌確實能夠提高一個鄉鎮的軟實力。5,地理環境,生態環境等應該也有影響。6,政策,有政策的傾斜也是一個有利方面。7,市場,臨近市場,發展特色產業。不要讓市場把自己的特色復制去。保持產業獨特性也很重要。
4. 請就鄉政府如何促進本鄉經濟發展提出三條建議
1. 科學規劃市場經濟發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政府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引導本區域經濟發展。首先要根據中央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明確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並確定發展規劃的分步實施落實。其次要根據本區域經濟發展實際,確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政策。再次要確定發展本地經濟,引進人才、技術、資金方面的重點方向和目標。最後制定良好的地方教育政策,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優化人才環境,實現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相一致、相互補充。
2. 保護生態環境,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惡化,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政府應當劃定明確的「禁區」,禁止企業和個人從事某些可能對環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的經濟活動;其次,加強環境保護措施,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環境破壞,同時治理已經破壞或不適合經濟發展及人類宜居的生態環境,為地方經濟發展提高良好的發展基礎。
3. 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擔的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施公共政策,擴大社會就業,提供社會保障,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的職能。完善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為區域經濟發展起重要的推動作用。
4. 轉變政府職能,以服務型政府管理職能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將公共服務管理作為政府管理的基本職能,凸顯政府的公共服務理念。強化政府妥善協調利益關系的能力,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將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政府管理的著力點,尊重市場規律,發揮政府特有作用,淡化行政區劃,強化經濟區劃,破除行政壁壘,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建立服務型市場經濟,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5. 落實科學發展觀,可持續調整地方產業結構,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主導產業
地方產業結構是區域內產業空間組合的狀態,合理地利用區域資源,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求得更大的區域效益,是政府的最終目標。從產業布局來看,由於長期受條塊分割的影響,目前區域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同化現象較為突出。根據區域產業集聚理論,由於區域的主導產業,在生產上或者在產品分配上有著密切聯系,或者在布局上有相同的指向性,這些產業按一定比例布局在區域的某個優越的地區內,就可以形成一個高效率的生產系統,改善企業生產的外部環境,從而使區域整個生產系統的總體功能大於各個企業功能之和。而且提高了地方經濟發展抵禦市場經濟風波的能力,增強了地方經濟發展活力,充分利用了地方資源優勢,統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6. 制定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為所有的企業和個人提供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其潛能的公平的制度環境
我們說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指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一套所有經濟主體公認、每一個經濟主體都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把這些規則以法律或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並對這些規則的執行進行監督是政府的責任。制定規則的最高原則一是保證每一個經濟主體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二是對所有的經濟主體公平。對政府來說,當前最主要的是清理和廢除所有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各種限制企業和個人在市場規則允許的條件下自由從事各種經濟活動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規章制度,把經濟主體從阻礙其潛能發揮的制度束縛中解放出來,同時著手研究和制定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行為進行限制和懲罰的相關規則,如壟斷法等。
7. 加強教育,培養公民的市場意識,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高素質勞動力
現代經濟發展越來越證明,在所有的經濟資源中,高素質的勞動力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高素質的勞動力來自於高水平的而且是高度普及的大眾化的教育。就我國的基本國情而言,政府要做的是真正認識到教育在提升國家競爭力和保持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作用,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地向教育傾斜;同時加快教育體制尤其是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把有限的資源真正用到教師和學生素質的提升及待遇改善上,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的效率。為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5. 鄉鎮規劃如何突出生態特色
1、指導思想
貫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決定及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努力解決小城鎮建設與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堅持以人為本,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中心,加強城鎮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努力改善城鎮生態環境質量,為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理論的指導,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根據大港頭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為根本出發點,抓住建設生態示範鎮機遇,圍繞「浙江綠谷、綠色蓮都、生態示範鎮」的主題,合理利用和配置資源,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綠色經濟,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建設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良好循環的現代化大港頭。
2、 基本原則
編制小城鎮環境應遵循的原則:
⑴堅持環境建設、經濟建設、城鎮經濟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實現毅然效益環境、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⑵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針對小城鎮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環境特徵、功能定位,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合理確定小城鎮產業結構和發展規模。
⑶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並重、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並舉。預防為主、保護為先。統一規劃、同步實施,努力實現城鄉環境保護一體化。
⑷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以建制鎮環境綜合整治和環境建設為重點,既要滿足當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為後代預留可持續發展空間。
⑸堅持將城鎮傳統風貌與城鎮現代化建設相結合,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相結合,科學地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
⑹堅持小城鎮環境保護規劃服從區域、流域的環境保護規劃、注意環境規劃與其他專業規劃相互銜接、補充和完善、充分發揮其在環境管理方面的綜合協調作用。
⑺堅持前瞻性與可操作性的有機統一。既要立足當前實際,使規劃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慮發展的需要,使規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6. 如何發展生態經濟 促進綠色發展 鄉鎮
首先在符合法復律法規的前提下,制要有一部切實可行的可持續的生態項目規劃方案,方案要契合當地戰略發展方向。
其次,涉及到的生態項目要具有招商引資的特色點,這樣才能促進區域繁榮,帶動發展。
然後與政府達成合作協議,要有配置齊全的團隊對項目進行跟蹤跟進,確保項目落到實處。尤其是現在互聯網時代,更要在網路上宣傳生態縣及綠色村建設的情況。與網友形成互動,吸引關注,達成推廣的效果。
7. 鄉鎮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具體舉措有哪些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霍城縣採取四項措施加大生態環境保護並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要措施:(一)規劃先行、合理開發。
啟動了《霍城縣總體規劃、霍城縣十二五規劃和霍城縣產業規劃及新型工業化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明確產業布局、各種資源開發建設項目准入條件,污染物排放、生態環境的紅線等一系列硬性的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規劃。以霍城縣發展產業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抓手,規范水資源、農業資源、林業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的開發管理。突出項目帶動作用,抓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難點問題,建設防風固沙、濕地保護、水源涵養、野生動植物繁殖等有利於生態修復和改善區域小環境的重點項目,推進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全面發展。
(二)強化保護、有序開發。
採取多種方式,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工作,促進礦產資源開發企業屏棄「先開發後治理、邊開發邊治理、重效益輕環保」的理念,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道路,堅決制止以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行為,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護能力。大力推行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嚴格控制載畜量,保障草畜平衡制度和以草定畜工作的順利推行,實現草畜協調發展。通過建設人工草場、圍欄草場、農區養殖場的方式,使草地植被得到改善和恢復,材料覆蓋率有所提高,產草量逐年提高,有效緩解了草率矛盾。
(三)環保優先、科學發展。
樹立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的觀念,以環境承載力優化區域布局,以環境管理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切實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繼續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小企業,提高企業入駐門檻,變招商為選商,嚴防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企業入駐。凡入駐我縣的工業企業,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污染物總量控制等環保基本制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做大做強企業產業鏈,使資源得到最大利用,走出一條經濟發展,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
(四)健全機制、多元投入。
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利用誰補償」的原則,以礦山企業投資為主,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使礦山開采企業和個人能夠自覺、有效合理的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集中供熱等基礎設施納入全縣重大項目之中形成,推行政府特許經營制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形成市場化、社會化運作的環保投入格局中。
二、主要成效:(一)環保責任製得到層層落實。成立了霍城縣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每年與各鄉鎮、各部門、企業簽訂環保工作目標責任書,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部門齊心協力,全民共同參與,齊抓共管落實各項指標的濃厚氛圍。(二)生態建設得到有序開展。2010年以來,我縣累計投入1480萬元,完成三北造林4.5萬畝;投入412.48萬元,完成公益林保護26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14.38%;投入1050萬元,實施「高標准人工飼草料地建設項目」、草原生態補助獎勵等項目,建成人工草地2萬余畝,禁牧60萬畝、草畜平衡398萬畝。同時,成立伊犁河北岸濕地管理機構,加強了伊犁河北岸11889.1公頃濕地保護管理,計劃投資752.53萬元,實施伊犁河流域霍城段濕地資源保護和恢復項目。委託新疆水利水土保持技術推廣中心編制了《霍城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報告》,在伊犁河惠遠段栽植水土保持林帶2.4公里、929畝。特別是2013年,我縣實施了縣城北山坡生態綠化工程,該工程計劃三期完成,總投資4000萬元,綠化面積1300畝,今年投資1500萬元,完成了350畝坡體綠化;投資近3000萬元,實施佔地面積350畝的市民公園工程;投資2000餘萬元,實施了薩河縣城段兩岸綠化工程,有效改善了縣城生態環境。(三)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實施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三污同治」,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三管齊下」,不折不扣地完成減排指標。農業方面:建成綠色食品基地20萬畝,測土配方農業面積40萬畝,減少農葯用量10噸,化肥用量1000噸;爭取水利建設資金2.1億元,完成除險加固水庫3個;新建節水灌溉工程3萬畝。污水排放方面:投資1420萬元,建成縣城排水管道21.35公里,污水處理1.6能力萬立方米/日;投資2.5億元,加快了江蘇工業園供排水、供暖、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按照廠網並舉、管網優先的原則,加快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確保污水處理率達到60%。垃圾處理方面:總投資2933.6萬元,新建垃圾無害化處置場,容量30.57萬立方米,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120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目標要求。投資325萬元完成改廁3950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5%。2010年COD削減71.43噸、SO2削減45.63噸;2011年COD削減84.51噸、SO2削減28噸;2012年COD削減82.85噸、SO2削減30噸,今年計劃COD削減126.89噸,SO2削減80.64噸。(四)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護。霍城縣現有飲用水水源地6個,屬於集中供水,供水人口23萬人,根據《霍城縣建制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劃》,一方面在項目審批上做到源頭預防,另一方面不定期對水源地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水源地飲用水水質安全。同時做好專項規劃,重點抓好果子溝東乾渠、麻桿溝二庫、大東溝蘆草溝鎮防洪段和果子溝等四個鄉鎮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按照水源地保護技術報告,劃分了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保護區設立警示標志,嚴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進行管理。同時,定期開展水源地監測工作,水源地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水質標准。(五)環境整治和示範創建深入推進。自國家實施農村「以獎促治」項目以來,霍城縣共實施農村「以獎促治」項目9個,投入資金2016萬元,受益行政村21個,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場3個,治理多年群眾反映強烈的垃圾填埋點1個,購置車載式垃圾箱600個、垃圾桶520個,鋪設污水管網16.1公里,畜禽糞便綜合治理(修建大小化糞池220座),購置垃圾清運車20輛、裝卸車2輛和吸糞車5輛,修建人工濕地2000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項目村及鄉鎮、村組的環境。2012年,已創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1個,自治區級生態村2個,兩年來共創建自治州級生態村16個,生態鄉鎮3個,2013年擬申報國家級生態村2個,自治區級生態村2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1個,目前申報材料已上報自治區環保廳。
(六)污染治理取得實效。制定了污染治理方案和減排計劃,先後對縣屬排放廢氣的6家企業安裝了廢氣污染防治設施;境內排放污水的企業,全部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50張以上病床的醫院2家(縣江蘇醫院、縣中醫院),全部實現達標排放。A級以上旅遊景區同步建設環境保護設施。通過對現有污染源的集中整治,基本上取締了小土爐、小土灶等國家明令禁止的小企業。同時引導列入國家萬家重點用能企業名單的新疆四方實業有限公司開展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工藝節能等技術改造,強化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的管理,加快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七)環保准入得到有效落實。嚴格按照「是否符合國家、自治區產業政策、是否符合功能區劃和城鄉總體發展規劃,是否布局合理,是否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是否做到達標排放,是否滿足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是否能夠維持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等七項原則審批項目,堅決將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低效益的項目拒之門外。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辦理相關審批、許可或核准手續,不提供建設生產用電、用水和貸款。全力推進重點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工作,新開工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達到100%。認真落實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復墾制度,堅持礦產資源開發環保優先原則,嚴把項目環評前置審批職能。(八)重點項目生態修復督查力度不斷加大。重點加大對高速公路、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礦山開采、河道取砂進行了執法檢查,目前西氣東輸施工方投資700萬元,賽果高速項目部投資550萬元,分別採取修建擋牆+植生袋、覆土植綠、網格噴播等方式,對施工料場、施工便道、棄渣場、預制場、施工營地進行了生態修復,使重點地段的生態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有效地防止了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並責令未按環評要求施工的砂石料廠、礦山開采、開挖便道、超過紅線外施工的6家施工單位限期改正;對造成水污染事件影響較大的2家施工單位進行了行政處罰,責令停止環境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