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棒溫泉
Ⅰ 騰沖那裡好玩
騰沖比較好的酒店就是五星官房大酒店,環境很好,其次就是四星的玉翡翠、翡翠時光、觀光酒店,景程酒店都很不錯,環境很好,硬體到位!但是一定要錯開旺季到騰沖,旺季到騰沖以上酒店房源很緊張!
1,火山公園,在馬站鄉,距縣城23公里。騰沖被稱為中國的火山地熱博物館。
2,熱海旅遊度假區,距縣城10公里,溫泉很多。
3,縣城北的疊水河瀑布。
4,縣城東的北海濕地。
5,壩派傣族村的巨泉。
6,紀念二站的滇西戰役的國殤墓園。
7,和順僑鄉。
8, 滇西道教聖地雲峰山。
9,櫻花谷,位以騰沖打左鄉高梨貢山的峽谷裡面,風景很好。
騰沖縣騰沖縣位於雲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與緬甸毗鄰,歷史上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騰沖縣是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沖在西漢時稱滇越,大理國中期設騰沖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騰沖一年四季都很美,冬季去雖然風景有些欠缺,但是比較合理,四季如春!
到騰沖旅遊景點還是比較分散,建議你們跟團,但是選擇旅行社還是很重要的。雲南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信譽比較好,我們剛旅遊回來,就是他們接待安排的,騰沖之行很愉快,我把崔導電話給你留下:0871-3581481 騰沖一般就是玩2天,路上行程2天,一般4天3晚或者3天2晚就可以安排了。具體你有什麼不清楚的就問問崔導,這人很熱情周到!
Ⅱ 雲南騰沖芒棒鄉有溫泉嗎
騰沖溫泉很多,最出名、水質最好的是位於清水鄉的熱海溫泉,芒棒鄉沒有溫泉呀。
Ⅲ 雲南旅遊攻略,雲南旅遊全攻略誰那裡有啊
版納:
位於雲南省西南端的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里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 西雙版納是傣族之鄉,由於臨近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在這里深入人心,處處可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西雙版納如今已成為交通便利的旅遊熱點,境內佛寺、佛塔星羅棋布,曼飛龍白塔是西雙版納佛塔的典範,極富東南亞情調;景真八角亭亦是西雙版納有名的佛教建築,酷似傣家竹樓;其他如曼閣佛寺等歷史悠久,是小乘佛教有名的會所,香火極盛。
來到版納,你會被一種莫名的震撼所俘獲,版納神秘的雨林、婀娜的傣家風情,還有那掩映在鳳尾竹下的庄嚴佛塔、佛寺,讓人不能忘懷。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西北部,總面積28356.0平方公里,其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位於雲南省西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位於蒼山之下,洱海之濱,被譽為「東方日內瓦」。它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473小時,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1℃,氣候溫和,四季如春。且東有洱海,西有蒼山,風景優美,民族風情濃郁,且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大理自古以「風,花,雪,月」四景聞名。所謂下關風是因下關位於埡口,風季時狂風呼嘯穿街掃巷,一出下關,則風煙寥寥,不見稻浪;而其中上關花據大理府志記載:「山茶樹高六丈,其質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應十二月,過閏月則朵一瓣,俗以先人遺種,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其地名之」。蒼山山勢雄偉,南北長四十二公里,上有十九峰、十八溪,山頂積雪終年不化,銀裝素裹璀璨奪目,這便是大理三景蒼山雪;洱海清澈如鏡,宜泛舟漫遊,每當皓月當空,蒼山銀峰粼粼閃爍,銀光月色交相輝映,白族漁姑出沒於波光樹影之間,這就是大理四景洱海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均在此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全州各項事業飛速發展,成就輝煌,前景喜人。全州山川雄奇,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民風淳樸。大理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44個風景名勝區之一,蒼山洱海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頂桂冠"使大理聲名遠播,享譽中外。大理地區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廣泛分布在以洱海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圍。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種植水稻,馴養家畜,從事採集、漁獵,創造了大理地區的遠古文明。大理州地處雲貴高源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雲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境內的山脈主要屬雲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於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大理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崇聖寺三塔、石寶山石窟、雞足山佛教聖地、南詔德化碑、感通寺……漫遊大理,猶如翻閱一本古老的書。
麗江:
麗江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地理坐標為:東經99度23秒--101度31秒北緯25度59秒--27度56秒。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迪慶是目前除麗江外又一個被猜想是香格里拉所在的地方),麗江南靠雲南四大旅遊風景區之一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西部是曾經歸麗江專員公署管轄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該州得名於流經此地並經緬甸匯入印度洋的怒江河,(怒江和另外一條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與流經麗江的金沙江構成中國政府所規劃的西南三江並流風景區)。 縣城海拔2400米。
由於位於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交界地區,麗江境內多山,主要有玉龍雪山和老君山兩大山脈。有金沙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龍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點是七河區江邊坡腳金沙江出口處,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溫、熱兼有的立體氣候這里大多數的城鎮均坐落與雲南人稱之壩的一種小山間盆地中,麗江古城則位於麗江壩中部的獅子山南麓。
麗江地區總人口為104萬,全區主要的少數民族有納西、白、普米、藏、僳僳、彝、苗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8%左右,因此麗江的民族風情迥異多彩,特點十分突出。麗江地區轄四縣,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華坪縣、永勝縣,地區行署所在地為麗江縣。
由於麗江是寒、溫、熱兼有的立體氣候,因此動植物種類繁多。據統計,麗江有種子植物3000多種,用材林木400種,是雲南的主要林區之一。這里還盛產貝母、麝香、蟲草等600餘種葯用動植物,所以被稱為"葯材之鄉"。中國的植物學家認為這里是世界杜鵑花的中心,杜鵑花資源特別豐富,已查明的有57種。近代以來,麗江地區豐富的植物資源引起歐美發達國家的普遍關注,先後有法、英、美、德、澳、瑞士等國十多位植物學探險家來到麗江,採集植物標本和種子,最著名者是美籍奧地利植學家、地理學者和人類學家約瑟夫·洛克(1884~1962)。他們在麗江這個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發現了上前的植物新種和數百種新分布。
被稱為"中國古典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世界上唯一"活著的"東巴象形文字,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徵的摩梭人,玉龍雪山,虎跳峽...使麗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旅遊熱點。1997年12月4日,麗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為「香格里拉」旅遊線路的腹地。從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達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城中心鎮,距昆明659公里,乘飛機50分鍾可達。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於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並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名勝區。景區內雪峰連綿,為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名勝區。景區內雪峰連綿,雲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壯麗、僅中甸縣境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達470座峽谷縱橫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峽、瀾滄江峽谷等大峽谷,再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慶的自然景觀神奇險峻而又清幽靈秀。
這里生活著藏、僳僳、漢、納西、彝、白、回等13等種民族,他們團結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飾、民居建築以及婚俗禮儀等傳統習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風情。
"香格里拉"一詞,是1933年美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中所描繪的一塊永恆和平寧靜的土地。是個有雪峰峽谷、金碧輝煌且充滿神秘色彩的廟宇、被森林環繞著的寧靜的湖泊、美麗的大草原 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慶卻惟妙惟肖的擁有著詹姆斯· 希爾頓(James Hilton)書中描寫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詞是迪慶中甸的藏語,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環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慶高原就是人們尋找了半個世紀的"香格里拉"。
"不必到西藏就可領略藏族風情"。迪慶不僅有西藏高原雪山峽谷的風貌和藏族風情,還可領略到內蒙古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般的壯麗景色。
位於雲南迪慶,海拔3280米的香格里拉,將可讓來自低海拔國家和地區的人士,更舒服自在地觀賞大自然美景和領略民族風情,而不必擔心發生"高山反應"。
香格里拉的民間文化:
民間故事傳說:迪慶州有著神奇而深厚的民間文學的土壤,折射著藏族等各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形態。神話、故事、傳說作為遠古的、神聖的對人類本身、對自然萬物的詮釋,在今人看來更意味深長。藏族民間有歌體形式和散文體形式淬的人類起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人類再生神話,有史詩《格薩爾王傳》以及各類英雄神話和各類降妖伏魔神話,還有來源於經典的和民間的解釋自然萬物的神話。迪慶境內各民族民間故事十分豐富,各民族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從總體上看,有動物故事、魔法故事、生活故事、機智人物故事等,蘊含著各民族的智慧與樸素的人生觀。
民間歌舞歌謠:迪慶境內居住著26個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就有9個。在迪慶這個「歌的海洋,舞的故鄉」里,各民族的歌舞絢麗多姿,五彩繽紛。有藏族的鍋庄舞、弦子舞、情舞、熱巴舞,僳僳族的阿遲目刮瓦克、瓦克克、阿朴比克,納西族的東巴舞、阿里利、滿達,彝族的跳樂、打歌,普米族的對歌比賽……。每當雪山披上銀衫,草原穿上了月光織成的紗良,山寨燃起彤紅明亮的篝火,隨著弦子的聲音或嘹亮的歌聲,人們匯集攏來,盡情歌舞,這里便成了歌舞的海洋。迪慶各民族世代蘊育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往往就體現在世代蘊育、常盛不衷的民間歌舞歌謠中。特別是藏族,在俯娛樂時要歌舞助興,在人生禮儀中以歌舞貫穿,在勞動生產中以歌相伴,在山野原野中也常常綽吭高歌,年輕人談情說愛更離不開歌。
民間工藝美術:迪慶各民間對工藝與美術情有獨鍾,在藏傳佛教寺院與藏族民居中,可要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壁畫,所表現的多為佛教內容,宗教色彩濃厚。有佛像、菩薩像、宗教人物像、說法圖、寺廟圖、佛經故事,以及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等。還有各種雕塑、唐卡畫、酥油花、東巴畫、地毯、土陶等。豐富的民間工藝美術充分表現了迪慶各民族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佳旅遊時間
春夏是前往香格里拉旅遊最好的季節,氣溫適中,草甸上繁花似錦,景緻迷人。
迪慶高原的秋天是最精彩的瞬間,迪慶地區在中秋節過後10天左右的20多天時間里,高原上滿目秋色。此時探訪屬都湖、小中甸、白茫雪地等地,都能讓你相機快門發熱、菲林銳減。
迪慶高原地處高海拔地區,平均海拔3,300多米,即使在8月也有可能飄落幾朵雪花。
迪慶又因橫斷山脈環抱,地勢復雜多變,一日之間,溫差極大,有「一天有四季」之說。探訪時需帶足衣服,特別是10月份以後探訪更要帶足過冬衣物。
騰沖:
騰沖是雲南省八大旅遊度假區之一。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在騰沖境內,有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火山地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騰沖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北海國家級保護濕地等國家級景區。騰沖的火山地熱奇觀為全國之冠,火山熱泉相伴成為國內一絕。
騰沖縣總面積5845平方千米。騰沖縣轄5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騰越鎮、固東鎮、滇灘鎮、猴橋鎮、和順鎮、界頭鄉、曲石鄉、明光鄉、馬站鄉、北海鄉、中和鄉、清水鄉、芒棒鄉、五合鄉、新華鄉、蒲川鄉、團田鄉、荷花傣族佤族鄉。
騰沖是中國著名的地熱風景區,全區目前發現有64各地熱活動區,溫泉群達80餘處,最高水溫達96.3℃。其中熱力最猛、外部顯示也最為奇妙的便是鑲嵌在城西約20公里的騰沖熱海。這里青山環抱,一水喧騰,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東到忠孝寺,西連芭蕉園,面積約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各種地熱景觀類型豐富。目前開發了大小滾鍋、哈麻嘴、美女池、獅子頭、珍珠泉、鼓鳴泉、懷胎井、仙人澡堂及澡堂河瀑布等十餘個景點。這些溫泉、汽泉,按化學萬分來分,又可分為碳酸泉、硫磺泉、硫酸泉等。在碳酸和硫磺泉區,草木茂盛,一片青綠;而硫酸泉區,一片長約80米,寬約40米地地面內,熱氣騰騰,到處是嘶嘶的響聲,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人們不敢涉足,成為天然「禁區」。在這些地溫泉群中,聲威最壯的當推「打滾鍋」。這是以泓經過了人工巧妙「包裝」暗含八卦玄理的八角型沸泉,池廣約10平方米,深約1.5米,水溫最高可達98℃。池底處處噴水冒花,中有一巨型泉眼,涌水如柱,越出水面尺許後悠然滑落,形成碩大水花,時開時榭,煞是好看,由於水溫其高,夕時常有附近村民及遊客將其當廚房裡的「鍋灶」用,或宰雞、或殺豬,就地取沸水,十分便當。
以上介紹的只是雲南旅遊具有代表性的區域,也只算雲南旅遊的冰山一角。
雲南省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位於北緯21°8』32』』-29°15』8』』和東經 97°31』39』』-106°11』47』』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全境東西最大橫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00公里,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積中,山地約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盆地、河谷約佔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最抵海拔76.4米。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同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同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連位於遼闊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東南亞半島,處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區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復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雲南自古就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各國的陸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條,15個民族與境外相同民族在國境線兩側居住。與泰國、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國相距不遠。
全省共有16個地、州、市,128個縣、市(區)。其中,民族自治州8個地區5個;省轄市3個。有8個地州,26個縣與外國接壤。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除了漢族外,還聚居著26個民族,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早在氏族社會時期,雲南就生活著「羌、濮、越」三大族群,他們是雲南最早的先民,後經歷代的不斷演變,到了明清時代,各族的分布才趨於穩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東北、滇中和滇北廣大地區;白族主要分布在洱海周圍及鄰近地區;壯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滇東和滇東南地區;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廣大地區。
走進雲南,你就在不經意間走進了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頁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走進匯集了神話、歌舞、繪畫、古樂的民俗風情。
以上是對雲南旅遊一點點的小介紹,希望能對您有所了解帶來幫助,太具體的可以在網上查詢,非常多的,祝您旅途愉快。
Ⅳ 昌寧—孟連地層分區(Ⅱ<sub>1</sub>)
昌寧—孟連構造帶位於滇西南地區,北起昌寧,經耿馬、雙江、瀾滄,向南延至孟連、景洪地區。大地構造上屬滇西古特提斯造山帶的一部分,介於保山地塊與思茅地塊之間,總體近南北向展布。昌寧—孟連構造帶已知最老地層為下泥盆統,晚古生代地層發育,分布廣泛,下、中三疊統零星分布,上三疊統為磨拉石組合,出露極少,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關系,中侏羅統至下白堊統為紅層組合。
造山帶是由古海洋演化而來,古海洋不同盆地形成不同的地層序列,這些地層序列在大地構造屬性上存在岩石圈動力學聯系,在空間上存在相變關系,在物源上有些地層序列是另外一些地層序列的母源區,我們將這些有成因聯系、能夠反映古海洋構造地理格局的區域地層體系稱為造山帶地層系統。在造山過程中,造山帶原生地層系統發生了強烈的破壞、位移,甚至混雜。所以,識別和恢復各構造地層帶的地層序列,並將這些地層序列重新配置,建立反映古海洋發展演化歷史的造山帶區域地層體系,是造山帶地層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昌寧—孟連構造帶區域地層系統恢復見圖2.4。
2.2.1.1 耿馬地體被動邊緣地層帶
在滇西南耿馬、滄源、瀾滄一帶,分布一套以碎屑岩為主的地層,前人將它命名為南皮河組和怕拍組,並分別定為晚二疊世至早三疊世。我們的研究表明,這是一套斷片型地層體,地質時代為中泥盆世至中三疊世,代表了耿馬地塊被動陸緣至殘余洋盆的沉積序列。
以耿馬四排山南皮河剖面、耿馬南碧橋剖面、滄源怕拍剖面、滄源班奈剖面和瀾滄小拉巴剖面為基礎,恢復被動邊緣地層帶地層層序。恢復後的地層序列包括了早泥盆世至中三疊世。
在恢復層序的基礎上,重新釐定研究區岩石地層單元,劃分為溫泉組、弄巴組、南皮河組和怕拍組。怕拍組包括怕拍村剖面、班奈剖面及耿馬南碧橋剖面上部地層,其底部為細礫岩、粗砂岩,向上主要由黃色、褐黃色泥岩、粉砂質泥岩、粉砂岩及砂岩組成,夾灰黑色硅質岩,釐定後的怕拍組地質時代為晚二疊世晚期至中三疊世。
南皮河組包括南皮河剖面一些地層斷片,南碧橋剖面下部地層。以灰褐色、灰綠色泥質岩、粉砂質泥岩為主,夾有層狀硅質岩、粉砂岩和砂岩,與怕拍組及弄巴組岩性容易區分,地質時代暫定為早二疊世至中二疊世。
弄巴組包括南皮河剖面一些地層斷片,以及小拉巴剖面,恢復後的層序底部為灰黑色、黑色硅質岩、硅質泥岩,往上為灰黃色、黃綠色砂岩、粉砂岩和泥質岩,地質時代為石炭紀。
溫泉組,未見底,其上被新近系南林組不整合覆蓋,厚大於830.77m。主要為淺灰、灰綠色中—厚層狀細—中粒岩屑石英(雜)砂岩、薄—中層狀粉砂岩、淺—深灰、灰綠色薄層狀泥岩、粉砂質泥岩和含角礫的(粉砂質)泥岩,夾數層淺灰、青灰色薄層狀硅質岩、淺—深灰色薄層狀硅質泥岩、凝灰質泥岩和淺灰紫色薄層狀凝灰岩。在以碎屑岩、泥質岩為主的岩性組合中,普遍發育三種沉積層序:一為代表濁流沉積的鮑馬序列,二為由泥質岩與呈透鏡(層)體產出的岩屑石英(雜)砂岩構成的水道沉積序列,三為由薄層狀砂岩與泥岩呈韻律狀互層構成的濁流遠端低密度流序列。代表了次深海大陸邊緣環境的沉積。含有泥盆紀植物、筆石和牙形石化石。
圖2.4 昌寧—孟連構造帶地層劃分對比圖
2.2.1.2 洋盆地層帶
雲南省地質礦產局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和許多學者的大量研究表明,洋盆地層帶在昌寧—孟連構造帶分布較廣,但斷續出露,已知最老地層為下泥盆統,往上延續到上二疊統,晚二疊世晚期轉化為殘余洋盆。從地層保存來看,南部孟連地區保存較好,微體化石較豐富,而北部地區保存較差,化石稀少。
孟連地區洋盆地層序列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雲南省區域地質調查隊(1982)將其劃分為下泥盆統臘壘組、中—上泥盆統和上泥盆統。吳浩若等(1989)在這套地層中發現早石炭世和晚二疊世放射蟲化石。Feng(1992)以回庫剖面、臘壘剖面、岔河東剖面和岔河西剖面為基礎,根據放射蟲古生物學研究,提出用岔河組代表區調隊的「中—上泥盆統」,地質時代修訂為中泥盆世至早二疊世,用中寨組代表「上泥盆統」,地質時代為中、晚二疊世。《雲南省岩石地層》(1996)則將中—上泥盆統和上泥盆統合稱為曼信群,地質時代仍然劃歸中、晚泥盆世。吳浩若等(1994)認為這套地層十分復雜,可與「構造雜岩」類比,並建議稱為「南基河雜岩」。
馮慶來等(2000)對回庫、臘壘、岔河東和岔河西4條剖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孟連地區洋盆地層序列既不是連續地層體,也不是混雜化的無序地層體,而是由許多地層斷片組成的斷序地層體。通過逐個地層斷片的地層學研究,可以進行洋盆地層序列的恢復。恢復後的地層序列包括了早泥盆世至中二疊世,以淺灰色、灰白色夾褐色泥岩、硅質泥岩和薄層硅質岩為主,夾有陸源碎屑濁積岩。含有豐富的放射蟲化石,下泥盆統含有大量筆石化石。
目前,洋盆地層帶僅追索到中二疊統頂部,更新的地層尚未發現。但其分布范圍十分廣泛,除孟連地區外,向北至瀾滄老廠、太爾布一帶也有很好露頭,但其出露厚度有限,可能缺失某些地層層位。更北的滄源、耿馬一帶,硅質岩減少,多為含泥硅質岩、硅質泥質板岩和細粒碎屑岩,岩層單層變薄,地層厚度也變薄。
另外,在昌寧—孟連構造帶北部的昌寧、鳳慶地區,分布一套由細碎屑岩、泥質岩和硅質岩組成的岩石地層,前人稱其為溫泉組,根據所含筆石化石將其劃歸早泥盆世。馮慶來(1992) 馮慶來,滇西南海西、印支期放射蟲古生物學及造山帶區域地層學研究,博士論文,1992。
2.2.1.3 海山—洋島地層帶
昌寧—孟連構造帶火山岩十分發育,分布廣泛,是重要的含礦岩系。人們曾認為火山岩普遍位於中石炭統灰岩之下,故將其劃歸下石炭統(1:100萬普洱幅,1965);1:20萬鳳慶幅(1981)、孟連幅(1982)分別創立平掌組、依柳組用以代表該構造帶北部和南部的這套火山岩地層,後被廣泛採用,並認為其時代和地層對比問題已經解決(雲南省地質礦產局,1990)。然而,方宗傑等(1992)、吳根耀(1993)、馮慶來等(1993)認為昌寧—孟連帶火山岩是不同層位、不同成因的地層體,並根據火山岩岩石特徵和放射蟲地質時代,將其劃分為兩套,即依柳(平掌)組和老廠組,地質時代分別為早石炭世和晚二疊世。《雲南省岩石地層》(1996)認為平掌組與依柳組為同一套地層,平掌組命名在先,故廢除「依柳組」,用「平掌組」表示這套地層。
關於昌寧—孟連構造帶平掌組火山岩及其上覆碳酸鹽岩的沉積背景,長期以來存在爭論。有人認為形成於裂谷環境(范承鈞,1982);有人認為發育於滇緬馬地塊東緣的碳酸鹽岩台地(方宗傑,1990);還有人認為是逆沖推覆岩片(吳根耀,1991)。劉本培等(1991,1993)明確指出,平掌組及其上覆碳酸鹽岩地層形成於受海底火山噴發控制的海山環境。He Fuxiang等(1993)證明,平掌組上覆碳酸鹽岩Al2O3含量很低,缺乏陸源物質,是海山碳酸鹽岩台地背景下形成的。筆者研究表明,盡管目前還不能斷定昌寧—孟連構造帶火山岩、碳酸鹽岩主要形成於海山—洋島環境,但該構造帶的確存在早石炭世至晚二疊世海山—洋島地層序列。
(1)曼信地區石炭系、中—上二疊統海山—洋島地層序列:在昌寧—孟連構造帶,火山岩地層序列以曼信地區研究最為深入。1:20萬孟連幅(1982)沿中寨—曼信公路實測了火山岩地層剖面,該剖面沉積夾層稀少,地層時代研究缺乏依據,根據岩性對比為下石炭統依柳組。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大量火山岩、地層學和沉積學研究集中在南壘河兩側。但由於該區氣候溫暖潮濕,火山岩容易風化,地層露頭較差,人們一直引用1:20萬孟連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1982)研究成果,將這套火山岩地層視為連續、單斜的下石炭統地層序列。馮慶來等(2000)和雲南省區域地質調查大隊(2000年) 雲南省區域地質調查大隊,2000.1:5萬曼信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
(2)依柳地區平掌組海山—洋島地層序列:依柳地區依柳剖面是依柳組的命名剖面,其底部被拉巴群逆沖斷片掩蓋,頂部與上石炭統魚塘寨組灰黑色結晶灰岩整合接觸。下部為灰黃色、灰綠色、黃綠色玄武岩、杏仁狀玄武岩、氣孔玄武岩和褐黃色、紫紅色凝灰質碎屑岩構成的6個噴發—沉積旋迴;中部為主要由灰紫色、土黃色凝灰岩、凝灰質碎屑岩,夾灰綠色杏仁狀玄武岩、薄層狀凝灰質硅質岩;底部含硅質海綿骨針,中部含腕足、雙殼及植物化石;下部為紫紅色、黃色凝灰岩夾灰黑色、淺灰色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厚度為851m。
經過室內研究,形成如下認識:①該剖面下部為多個噴發相—溢流相交替形成的地層組合。溢流相玄武岩是以高鈦為特徵的洋島玄武岩(莫宣學等,1998),噴發相火山碎屑岩被濁流改造,再沉積形成火山碎屑濁積岩;上部噴發相凝灰岩系占絕對優勢,並受到海浪作用改造,形成凝灰質碎屑岩,含有海綿骨針、雙殼類、腕足類及植物化石,反映了濱淺海環境;②該剖面平掌組與上覆上石炭統魚塘寨組灰岩之間岩性存在漸變過渡關系,應為整合接觸。
(3)瀾滄老廠地區上二疊統海山—洋島斷層序列:在老廠礦區及其周圍,火山岩相當發育,含有大型鉛、鋅、銀、銅、金等多金屬礦床,化石稀少,因岩性與依柳地區依柳組相似,將其對比為早石炭世,並稱為依柳組(1:20萬滄源幅,1986)。馮慶來等(1993)認為該區火山岩系分為兩類:一類為深水二疊紀火山岩,另一類為淺水二疊紀火山岩、凝灰質碎屑岩。兩者關系不清,暫時統稱為老廠組。
深水二疊紀火山岩地層主要分布於老廠水庫以西。主要由緻密塊狀玄武岩、氣孔狀和杏仁狀安山岩、安山玄武質凝灰岩、灰色凝灰岩夾淺灰色硅質岩組成,凝灰岩具粒序層理,硅質岩含二疊紀放射蟲。厚度345~660m。
該地層與上覆灰岩貌似整合接觸,據野外探槽揭露及大量切片觀察,兩者均為斷層關系。與下伏泥岩、硅質岩和砂岩為整合關系,硅質岩中含有Follicucullus scholasticus Ormiston et Babcock等放射蟲化石,時代為中二疊世晚期;其頂部層位含有小個體神螺類,頗似早三疊世神螺類化石。另外,礦區報告曾記載發現Claraiasp.等早三疊世化石。所以,老廠組地質時代很可能為晚二疊世至早三疊世。
該火山岩枕狀構造發育,氣孔微小。硅質岩夾層中含豐富的放射蟲化石,缺乏硅質海綿骨針,為深水放射蟲組合類型。凝灰岩、泥質岩層含有大量鐵錳質結核,其化學成分與現代大洋鐵錳質結核化學成分類似。所以,這套火山岩主要形成於深水環境。頂部出現小型腹足類、腕足類等化石,表明海水已變淺。
范承鈞(1985)、楊開輝(1993)認為該地區火山岩是典型的鹼性玄武岩系列,屬板內玄武岩范疇。Wu G.Y.(1994)則認為這種鹼性火山岩系列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徵均可與亞速爾型洋島火山岩類比。
(4)海山—洋島碳酸鹽岩層序:海山火山岩之上碳酸鹽岩十分發育,最低層位為下石炭統上部,最高層位為上二疊統,不同地區發育程度不同,多數地區缺乏上二疊統。在耿馬、滄源地區,中二疊統碳酸鹽岩之上發育喀斯特風化面,存在厚度不等的鐵鋁質風化殼,上覆陸源碎屑岩。在瀾滄老廠地區,上石炭統碳酸鹽岩地層之上為風化殼,並被上二疊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覆蓋。在耿馬勐撒忙懷地區,海山碳酸鹽岩地層內部還存在喀斯特風化殼。由此來看,海山碳酸鹽岩沉積背景不穩定,可能於晚二疊世早期發生增生。
岩石化學研究表明,昌寧—孟連構造帶碳酸鹽岩岩石化學成分較純,指示陸源物質含量的地球化學標志普遍很低,宏觀上,普遍無陸源碎屑、粘土沉積夾層。
2.2.1.4 洋內弧地層帶
該地層帶被其他地層帶覆蓋,目前僅見於瀾滄縣拉巴鄉一帶河谷內,下部為長石岩屑雜砂岩、炭質板岩、粉砂質板岩,局部夾有泥灰岩透鏡體,其層序及時代尚未研究清楚。雜砂岩在礦物成分和岩石地球化學成分上與大陸邊緣(包括被動和活動大陸邊緣)沉積的砂岩存在很大差別。應用Bathia(1983)提出的判別方法,發現這些砂岩具有西太平洋馬里亞納型洋內弧遠洋盆地沉積特徵(方念喬,1993),上部為硅質岩、凝灰質硅質岩、硅質泥岩和泥岩,被命名為牡音河組(Liu Benpei et al.,1991),地質時代為早、中三疊世(Feng et al.,2001)。
在昌寧—孟連構造帶南段,硅質岩發育的地層還有拉巴群和岔河組。拉巴群硅質岩多呈夾層產出,分布於泥、頁岩中,部分層位相對集中,其厚度與牡音河組大致相等。但拉巴群硅質岩主要呈淺綠色、灰白色,夾薄層紫紅色泥岩,野外與牡音河組容易區別,岔河組硅質岩顏色較雜,包括灰色、淺灰色、灰綠色、灰白色等,含泥質和炭質,與牡音河組亦容易區分。
牡音河組富含放射蟲的硅泥質岩類在厚度上占絕對優勢,沉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和陸源碎屑濁積岩的厚度很小(< 1cm)、粒度很細(< 200μm),具有典型的遠源沉積特徵;粉砂質雜砂岩REE分析表明,該套地層形成於遠離陸源、鄰近大洋島弧的馬里亞納型盆地環境(方念喬等,1996)。
2.2.1.5 弧前盆地地層帶
臨滄地體東部為南瀾滄江構造帶主動大陸邊緣,西部為昌寧—孟連構造縫合帶。基底變質岩系稱為瀾滄群,蓋層為南段組和拉巴群,兩者呈隱蔽不整合關系。
(1)瀾滄群:瀾滄群分布於臨滄花崗岩基西側,呈南北向展布,分為南木嶺組、惠民組和西定組。南木嶺組為深灰色、灰黑色含炭絹雲石英片岩與石英岩互層,夾石英絹雲千枚岩;惠民組由雲母石英片岩、綠片岩、變基性岩、鐵礦層、大理岩組成;西定組為灰色石英白雲片岩、白雲石英片岩、絹雲片岩、含鐵二雲片岩等組成。根據微體古生物化石對比為中元古代。
(2)南段組地層層序:南段組是雲南省地質礦產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在1:20萬孟連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中命名的一個地方性岩石地層單位,命名剖面位於瀾滄縣的南段至阿里之間,主要由石英砂岩、長石石英砂岩和泥質板岩組成,根據砂岩、泥質板岩的比例和單層厚度等特徵,該組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岩性段。在南段剖面,南段組較厚(達6113m),變質較淺;向北,南段組明顯變薄,變質加深,板理發育,局部出現微晶片岩。鳳慶一帶的瀾滄群習謙組及惠民等地的瀾滄群南坑河組均可能與南段組層位相當,是同時代的產物(1:20萬孟連幅、鳳慶幅等)。
(3)拉巴群地層層序:拉巴群原名為「拉巴組」,是雲南省地質礦產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在1:20萬孟連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中命名的一個地方性岩石地層單位,建組剖面位於瀾滄縣拉巴鄉南畔村。因「拉巴組」岩石類型較多,在不同的剖面上沉積組合不盡相同,厚度較大,後改稱拉巴群(1:20萬滄源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1986;謝學文等,1992)。在拉巴群命名剖面——南畔剖面,拉巴群頂、底均為斷層,地層保存不全,由此引起拉巴群地質時代歸屬的爭議。所以,為了探討其地質時代,有必要正確恢復拉巴群地層層序。馮慶來(1996)以命名剖面為基礎,結合阿里、海邦和團結吊橋剖面資料,恢復拉巴群地層層序,分為5個岩性段。
下碎屑岩段:在孟連縣城至南段公路48.6km處,拉巴群與南段組呈整合關系。拉巴群下碎屑岩段出露較好,主要為黃綠色、灰色、紫紅色泥岩、粉砂岩、細粒砂岩,厚約150m。下伏南段組為黃灰色厚層砂岩,夾灰綠色薄層泥岩,含大塘階孢粉化石(Liu et a1.,1991)。兩者岩性、顏色、單層厚度均有明顯差異,野外容易識別。南畔剖面底部(拉巴群命名剖面第1層)砂岩相當於該岩性段頂部層位。
硅—灰—泥岩段:以南畔剖面第2~5層為代表,主要為黃綠色泥質岩、岩屑石英砂岩和灰色層狀硅質岩,夾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透鏡體。在阿里村東(孟連縣城至南段公路47.9km),海邦剖面和團結吊橋剖面均有該岩性段出露,其中南畔剖面和海邦剖面含有馬平階早期至中二疊世早期
上碎屑岩段:以南畔剖面第6~10層為代表,主要為黃綠色、灰白色泥岩、細粒岩屑石英砂岩,含植物碎片、薄殼雙殼類、菊石及牙形刺等化石。該段泥岩成分較多,顏色偏灰,缺少紫紅色岩層,不同於下碎屑岩段。在阿里村西、海邦剖面及團結吊橋剖面,該段也出露較好,厚約300m。
硅—泥岩段:以南畔剖面第11~12層為代表,主要為黑色層狀硅質岩,夾紫紅色、黃紅色泥岩,頂部出現岩屑石英砂岩,含中二疊世晚期至晚二疊世放射蟲化石,厚約400m。該岩性段特徵鮮明,出露較廣,是較好的標志層。
凝灰岩段:僅見於團結吊橋剖面,為棕紅色、灰綠色流紋質復屑凝灰岩,厚120m(謝學文等,1992)。
(4)南段組和拉巴群地質時代:由上可知,南段組和拉巴群地質時代爭論的焦點在於南段組上段和拉巴群下碎屑岩段地質時代歸屬。1993年,筆者在孟連縣臘壘鄉至糯福公路4.1km處,於南段組上段采獲一批菊石、雙殼類等化石,經楊逢清教授鑒定,菊石類包括Stenopronorites sp.,Prolecaniies sp.等,相當於菊石帶的E帶(阮亦萍,1981;楊逢清等,1983),地質時代為納繆期早期。楊敬之(1987)認為上、下石炭統界線應置於H帶和E帶之間。所以,南段組上段地質時代應為早石炭世末期。劉本培等(1993)報道的南段組頂部大塘期孢粉化石,產於厚層砂岩之灰綠色泥岩夾層中,該層無滑塌及角礫等沉積構造,孢粉時代能夠反映圍岩時代。總之,南段組上段菊石時代和孢粉時代基本一致,充分證明南段組上段地質時代為早石炭世晚期。
肖蔭文(1981)曾報道,在阿裏海邦拉巴群剖面,相當於硅—灰—泥岩段底部灰岩中,含有Triticites sp.,Schwagerina sp.等
拉巴群硅—泥岩段含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放射蟲化石,從下至上可以劃分3個組合帶:Follicucullus scholasticus m.Ⅱ組合帶、Neoalllellaoptima組合帶以及N.ornithoformis組合帶(馮慶來等,1993b)。第一個組合帶地質時代為中二疊世晚期至晚二疊世早期;後2個組合帶地質時代分別為吳家坪期中、晚期和長興期。凝灰岩段缺少化石,推測其地質時代為二疊紀最晚期,也有可能延至三疊紀早期。
另外,在東崗一帶和阿里東部地區,出露一套顏色鮮艷的紫紅色泥岩,1:20萬孟連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1982)將其劃歸拉巴群,但目前所有拉巴群研究剖面均沒有包括這套地層。方念喬教授在東崗一帶該套地層中曾發現早三疊世牙形石化石(張舜新鑒定),說明這套地層可能與凝灰岩段層位大體相當。
綜上所述,南段組中、上段地質時代為大塘期,相當於歐洲韋憲期至納繆期早期,推測下段主體應為岩關期;拉巴群地質時代為晚石炭世至二疊紀,很可能延續到早三疊世。
2.2.1.6 蓋層地層部分
昌寧—孟連洋盆於中三疊世徹底閉合,並形成山系。上三疊統(三岔河組)為山間盆地磨拉石沉積組合,出露極少,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關系;中侏羅統(龍海組、柳灣組、勐嘎組和花開左組)至下白堊統(景星組)為紅層組合;新近紀(南林組和芒棒組)同騰沖地層分區、保山地層分區能夠對比;第四紀主要為河湖相沉積物,零星分布(圖2.4)。
三岔河組僅零星分布於鳳慶、雙江一帶,厚386~662m。鳳慶三岔河組為一套灰色礫岩、砂礫岩、砂岩、泥岩組成的多個下粗上細的沉積旋迴,中部夾炭質頁岩和泥灰岩,上部紫紅色層逐漸增多。雙江勐勐河由灰綠色礫岩、砂礫岩、細砂岩、粉砂質頁岩組成三個下粗上細的沉積旋迴,中部旋迴夾煤線和碳質頁岩。由北而南由近海河湖相向河湖沼澤相變化。
龍海組、柳灣組和勐嘎組地層特徵能夠與保山地層分區對比,花開左組和景星組地層特徵能夠與思茅地層分區對比。
Ⅳ 雲南省保山市有幾個縣
保山是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轄2個縣級區(隆陽區、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1個縣級市(騰沖市)、3個縣(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2個街道辦事處,24個鎮,46個鄉(其中11個民族鄉);面積19637平方千米,人口246.8萬;市人民政府駐隆陽區。
(5)芒棒溫泉擴展閱讀:
1、長楊區:有兩個街道辦事處(永昌街道辦事處、LanCheng街道辦事處),五鄉(鎮,一個傳統的小鎮,漢庄鎮蒲縹鎮瓦窯鎮),10個鄉(金鄉鎮、鄉鎮、城市鄉、西新街c馬鎮馬穿過水鎮、鄉、村瓦彝族白族村莊,老彝族苗族村莊,柳樹白族彝族村莊,寬芒彝族傣族村);面積4161平方公里;它有大約80萬人口。
2、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潞江鎮):轄29個村民委員會(壩灣村、叢崗村、芒柳村、張貢村、丙悶村、芒棒村、新寨村、莫卡村、禾木村、香樹村、石梯村、芒顏村、頓東村、邦隴村、芒旦村、新城村、庫老村、東松村、筲箕村、赧亢村、白花村、百花嶺村、芒合村);
3個農場管理委員會(潞江農場、新城農場、知青農場);面積850平方公里;人口約8萬。
3、騰沖市:轄騰越鎮、芒浜鎮、和順鎮、古東鎮、滇灘鎮、猴橋鎮、界頭鎮、曲石鎮、明光鎮、中河鎮、荷花鎮11個鎮,馬展鎮、北海鎮、清水鎮、烏河鎮、新華鎮、蒲川鎮、團田鎮7個鎮。面積5845平方公里;它有大約64萬人口。
4、石甸縣:轄淀陽鎮、禹王鎮、姚官鎮、太平鎮、仁河鎮5個鎮,萬興鄉、博浪一浪鄉、九坊鄉、九城鄉、穆洛源布朗一浪鄉、老脈鄉、河源鄉、水廠鄉8個鄉。面積2009平方公里;它有大約33萬人口。
5、龍陵縣:轄3個鎮(龍山鎮、鎮南鎮、蒙諾鎮)和7個鄉(龍江鄉、拉蒙鄉、碧寨鄉、龍心鄉、祥大鄉、平大鄉、傈僳鄉);面積2884平方公里;它有大約28萬人口。
6、常寧縣:轄田莊鎮、鄒水鎮、科界鎮、卡松鎮、孟通鎮5個鎮,溫泉鎮、大古壩鎮、傑菲鎮、翁土鎮、傣族鎮、鄒界鎮、苗族鎮8個鎮,2個農場管理委員會(萬甸農場、科界農場)。面積3888平方公里;它有大約34萬人口。
Ⅵ 雲南省騰沖市有幾個鎮
截至2019年,雲南省騰沖市轄11個鎮,包括界頭鎮、曲石鎮、滇灘鎮、固東鎮、明光鎮、騰越鎮、和順鎮、猴橋鎮、中和鎮、荷花鎮、芒棒鎮。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界頭鎮
界頭鎮座落於騰沖市北部邊境,是高黎貢山環抱下的「花園盆地」,龍川江從這里發源並穿境而過。2015年被評為「全國最佳宜居示範小鎮」、「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2、滇灘鎮
滇灘鎮位於騰沖市北部邊陲,東南西三面分別與明光、固東、猴橋三鎮相連,北與緬甸克欽邦第一經濟特區板瓦接壤,國境線長24.7千米,有3條出境通道通往緬甸。
滇灘有「如太華之蒼龍脊」的道教名山雲峰山,有「熱浪氤氳潤如膏」的臘幸溫泉,有「如在深山人未識」的邊境少數民族文化、異國風情等獨具特色的旅遊文化資源優勢,是騰沖發展休閑度假旅遊的重要支撐點。
3、明光鎮
明光位於騰北邊陲,原名「銀光」,相傳因地下藏礦夜現銀光而得名。明光是騰沖市的三個邊境鄉鎮之一,西北部與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接壤,國境線長54.38公里,有6號、7號、8號、9號四個界碑及五條簡易通道通往緬甸,從7號出境30多公里即是緬北重鎮板瓦。
4、騰越鎮
騰越鎮為騰沖市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和流通中心。位於騰沖市中南部,東經98°13′,北緯24°12′,海拔1640米,東與芒棒鎮、五合鄉相連,西與馬站鄉、中和鎮接壤,南與蒲川鄉、清水鄉及著名僑鄉和順鎮相連,北與北海鄉毗鄰。
5、荷花鎮
荷花鎮位於騰沖市西南部,總面積125.88平方公里,荷花鎮東接清水鄉,西北與中和鎮相連,東北臨和順鎮,南端與德宏州梁河縣接壤。
Ⅶ 保山有哪幾個縣
保山是抄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轄2個縣級區——隆陽區、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1個縣級市——騰沖市,3個縣——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保山有世居少數民族13種,是傣泰民族的發祥地,中國著名的僑鄉,有華僑、僑眷、歸僑28.9萬人。
南方絲綢古道、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穿境而過。2015年,保山市生產總值(GDP)551.96億元。
(7)芒棒溫泉擴展閱讀:
保山市地處雲南省西部,位於東經98°25′~100°02′和北緯24°08′~25°51′之間。東與大理白族自治州、臨滄市接壤,北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毗鄰,西北、正南同緬甸交界,國境線長167.78千米。國土面積1.96萬平方千米。市政府所在地隆陽區,距省會昆明市498千米,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歷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參考鏈接:網路_保山
Ⅷ 雲南保山管轄多少個縣,分別是哪些縣
轄區:
5個。一區四縣(隆陽、施甸、騰沖、龍陵、昌寧)
鄉鎮:
2個街道、24個鎮、46個鄉(其中11個民族鄉)
面積:
國土總面積1963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佔92%
:歷史沿革
保山,古稱永昌。
歷史上,曾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縹人」的棲息地;戰國中期,為古哀牢國統治中心;公元前109年,漢王朝在此設縣置吏,「哀牢轉衰」;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內屬」,保山市的前身永昌郡宣告成立。文獻記載,當時的永昌郡地域極廣,大致相當於今滇西、滇南及緬北廣大地區,有231897戶計1897344人,為卓立東漢的天下第二大郡。
此後,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天子幾度易姓,永昌郡制有存有廢,轄地亦有伸縮。至唐宋時期,保山先屬南詔,為永昌節度;繼歸大理,前期仍承節度,後改為永昌府。兩個地方民族政權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為其向西發展的基地。元初,設永昌三千戶,隸大理上萬戶府,後相繼改設永昌府、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帥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明代,先後置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永昌軍民府—「保山」這一今名即首用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設保山縣為「府附郭」之時。清代設永昌府,領土府一,廳、縣、土州、長官司各二及安撫司三,宣撫司五,是全省領州縣級政區最多、設治也最復雜的府。
辛亥革命後,1913年廢府置縣,因為甘肅省金水市下有一個縣的名稱叫永昌,所以易名保山,同時在其原轄地騰沖設騰越道,轄域相當於今保山、臨滄、麗江、大理、德宏、怒江、迪慶7地州;1930年裁道設第一殖邊督辦署,轄12縣、10行政區;1940年改設騰龍邊區行政監督;1942年設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移保山;1948年改設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再移騰沖,轄4縣、7設治局
三:行政區劃
保山市轄隆陽區、施甸縣、騰沖縣、龍陵縣、昌寧縣一區四縣。2個街道、24個鎮、46個鄉(其中11個民族鄉)。 面積19637平方千米,人口246.8萬。市人民政府駐隆陽區,郵政編碼678000。區號0875。
隆陽區 面積5011平方千米,人口86萬。區人民政府駐上巷街,郵政編碼678000。
施甸縣 面積2009平方千米,人口33萬。縣人民政府駐甸陽鎮,郵政編碼678200。
騰沖縣 面積5847平方千米,人口61萬。縣人民政府駐騰越鎮,郵政編碼679100。
龍陵縣 面積2883平方千米,人口27萬。縣人民政府駐龍山鎮,郵政編碼678300。
昌寧縣 面積3887平方千米,人口34萬。縣人民政府駐右甸鎮,郵政編碼678100
Ⅸ 保山的行政區劃
2015年8月,保山市轄隆陽區、騰沖市、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一區一市三縣。2個街道、24個鎮、46個鄉(其中11個民族鄉)。面積19637平方千米,人口246.8萬。市人民政府駐隆陽區。 名稱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人)下轄區域隆陽區 5011 88 永昌街道、蘭城街道、板橋鎮、河圖鎮、漢庄鎮、蒲縹鎮、瓦窯鎮、潞江鎮、金雞鄉、辛街鄉、西邑鄉、丙麻鄉、瓦渡鄉、水寨鄉、瓦馬彝族白族鄉、瓦房彝族苗族鄉、楊柳白族彝族鄉、芒寬彝族傣族鄉騰沖市 5845 64 騰越鎮、芒棒鎮、和順鎮、固東鎮、滇灘鎮、猴橋鎮、界頭鎮、曲石鎮、明光鎮、中和鎮、荷花鎮、馬站鄉、北海鄉、清水鄉、五合鄉、新華鄉、蒲川鄉、團田鄉施甸縣 2009 33 甸陽鎮、由旺鎮、姚關鎮、太平鎮、仁和鎮、萬興鄉、擺榔彝族布朗族鄉、酒房鄉、舊城鄉、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老麥鄉、何元鄉、水長鄉龍陵縣 2884 28 龍山鎮、鎮安鎮、勐糯鎮、龍江鄉、臘勐鄉、碧寨鄉、龍新鄉、象達鄉、平達鄉、木城彝族傈僳族鄉昌寧縣 3888 34 田園鎮、漭水鎮、柯街鎮、卡斯鎮、勐統鎮、溫泉鄉、大田壩鄉、雞飛鄉、翁堵鄉、灣甸傣族鄉、更戛鄉、珠街彝族鄉、苟街彝族苗族鄉(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10》,中國社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