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型水庫
1. 請問,攔河大壩建好後,關閉閘門,上游形成河道型水庫,學名叫什麼
你好,就是水庫或者人工湖
2. 大中小型水庫劃分標準是什麼
水庫等級劃分,是指中國水利工程中對水庫的級別劃分,共分大(一、二)、中、小(一、二)五個等級。
大(一)型水庫庫容大於10億立方米;
大(二)型水庫庫容大於1億立方米而小於10億立方米;
中型水庫庫容大於或等於0.1億立方米而小於1億立方米;
小(一)型水庫庫容大於或等於100萬立方米而小於1000萬立方米;
小(二)型水庫庫容大於或等於10萬立方米而小於100萬立方米。
(2)河道型水庫擴展閱讀:
1、水庫的防洪作用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採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遊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遊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1)滯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2)蓄洪作用
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於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於興利需要。
當溢洪道設有閘門時,水庫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庫可以通過改變閘門開啟度來調節下泄流量的大小。由於有閘門控制,所以這類水庫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頂,並在泄洪過程中隨時調節閘門開啟度來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滯洪和蓄洪雙重作用。
2、水庫的興利作用
降落在流域地面上的降水(部分滲至地下),由地面及地下按不同途徑泄入河槽後的水流,稱為河川徑流。由於河川徑流具有多變性和不重復性,在年與年、季與季以及地區之間來水都不同,且變化很大。
大多數用水部門(例如灌溉、發電、供水、航運等)都要求比較固定的用水數量和時間,它們的要求經常不能與天然來水情況完全相適應。人們為了解決徑流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重新分配問題,充分開發利用水資源,使之適應用水部門的要求,往往在江河上修建一些水庫工程。
水庫的興利作用就是進行徑流調節,蓄洪補枯,使天然來水能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較好地滿足用水部門的要求。
興建原因
1、為附近的地區提供自來水及灌溉用水;
2、利用水壩上的水力發電機來產生電力;
3、運河系統的一部份;
4、水庫的防洪效益;
5、對庫區和下游進行徑流調節;
6、其他的用處包括漁業。
3. 河流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面積
河 流 等 級 劃 分
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級是按照保護面積大小來劃分的。
大型河流保護面積大於30萬畝;
中型河流保護面積在1—30萬畝之間;
小型河流保護面積小於1萬畝。
---------------------------------------------------------------------------------
世界水日的由來
為了緩解世界范圍內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根據聯合國《21世紀議程》第十八章有關水資源保護、開發、管理的原則,1993年1月18日,聯合國第四十七次大會通過了193號決議,決定從1993年開始,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自己的國情,在這一天舉辦一些具體的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節水意識。
1996年,由水問題專家學者和相關國際機構組成的世界水理事會成立,並且決定在世界水日前後每隔3年舉行一次大型國際會議,這就是世界水論壇會議。
歷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為:1994年,關心水資源是每一個人的責任;1995年,女性和水;1996年,解決城市用水之急;1997年,世界上的水夠用嗎?1998年,地下水———無形的資源;1999年,讓每個人都生活在下游;2000年,21世紀的水;2001年,水與健康;2002年,水為發展服務;2003年,未來之水; 2004年,水與災害。
前不久,聯合國環境署已發出警告:人類在石油危機之後,下一個危機就是水。曾有人說過:「如果人類繼續破壞和浪費水資源,那麼人類看到的最後一滴水將是自己的眼淚。」
水 庫 等 級 劃 分
大、中、小型水庫的等級是按照庫容大小來劃分的。
大(一)型水庫庫容大於10億立方米;
大(二)型水庫庫容大於1億立方米而小於10億立方米;
中型水庫庫容大於或等於0.1億立方米而小於1億立方米;
小(一)型水庫庫容大於或等於100萬立方米而小於1000萬立方米;
小(二)型水庫庫容大於或等於10萬立方米而小於100萬立方米。
河 流 等 級 劃 分
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級是按照保護面積大小來劃分的。
大型河流保護面積大於30萬畝;
中型河流保護面積在1—30萬畝之間;
小型河流保護面積小於1萬畝。
降 雨 等 級 劃 分
小雨:24小時降雨量小於10毫米;12小時降雨量在0.2—5毫米之間。
中雨:24小時降雨量在10.1—25毫米之間;12小時降雨量在5.1—15毫米之間。
大雨:24小時降雨量在25.1—50毫米之間;12小時降雨量在15.1—30毫米之間。
暴雨:24小時降雨量在50.1—100毫米之間;12小時降雨量在30.1—70毫米之間。
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在100.1—200毫米之間;12小時降雨量在70.1—140毫米之間。
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大於200毫米;12小時降雨量大於140毫米。
攔 河 閘 等 級 劃 分
攔河閘等級是按照過閘流量大小劃分的。
大型攔河閘過閘流量大於1000立方米/秒;
中型攔河閘過閘流量大於100立方米/秒而小於或等於1000立方米/秒;
小型攔河閘過閘流量大於或等於10立方米/秒而小於100立方米/秒;
中 國 七 大 流 域
海 河 流 域
淮 河 流 域
太 湖 流 域
松 遼 流 域
黃 河 流 域
長 江 流 域
珠 江 流 域
大 禹 治 水
相傳在4000多年的前的堯舜時代,我國黃河流域連續發生特大洪水。「湯湯洪水方割,盪盪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整個民族陵入空前深重的災難之中。唐堯主持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專門研究水患問題。當時他們一致推薦有治水傳統的夏族首領鯀主持漢水。鯀採用「堙障」辦法,修築堤壩圍堵洪水。但是洪水如此這磊,所修築的堤壩頻繁地被大水沖垮。
唐堯死後,虞舜繼們為部落聯盟領袖。經過部落聯盟議事會的推薦,又派鯀的兒子禹繼續治理洪水。禹吸取了他父親治水失敗的慘痛教訓,改變單純堤堵水的辦法,採用疏導的策略。《淮南子·原道訓》記載:「禹之決瀆也,因水為師。」說他以水為師,善於總結水流運行規律,利用水往低處流的自然流勢,因勢利導治理洪水。他帶領百姓,「疏川導滯」,根據地形地勢疏通河道,排除積水,洪水和積澇得以回歸河槽,流入大海。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制服了洪水。「水由地中行,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大禹治水的功績一直受到後人的贊頌和懷念。戰國時期仍有人感慨系:「微禹,吾其魚乎!」說要不是禹,我們現在早已變成魚蝦了。後來,大禹治水的傳說普通流傳,在以後世代的口口相傳中,人們把遠古時代許多重要的水利活動都附會大禹身上。甚至將一些自然力創造的奇這,疑為鬼斧神功,也附會大禹的身上,更增加了幾分神話色彩。又傳說他死後,葬在浙江紹興的會稽山上,也就是今天的大禹陵。對大禹的緬懷,是對英雄的紀念,也是對治水的呼喚。
李冰與都江堰
李冰,戰國時期秦國人,「能知天文地理」。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任蜀郡守,在四川灌縣(含都江堰市)岷江上主持興辦了馳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業主產的發展。
都江堰樞紐工程位於岷江由山谷河道進入沖積平原的地方,沿江自上而下,由百丈堤、魚嘴、金剛堤、飛沙堰、寶瓶口和人字堤等部分組成,其中主要是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
這三項主體工程是有機的整體,互相配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加上百丈堤、平水槽、人字堤、馬腳沱、節制閘等諸項付屬項目,便溝成一套科學、完整的排灌系統,達到了「分洪以減災,引水以灌田」的治水目的。所有施工材料都就地取材,採用當盛產的竹、木和鵝卵石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李冰首創都江堰距今已有2200多年了,雖經歷代不斷維修、改造,但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效益。
晴 雨 錄
清代逐日逐時記載的降水記錄,現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現存晴雨錄記載了自清代雍正二年(1724)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北京地區的降水情況,共 180年,但中間缺漏6年,實為174年。據《清會典》記載:「欽天監掌觀天象,設觀象台於京城東南隅,凡晴雨風雲雷霓暈珥流星異星皆察而記之。晴明風雨按日記注,匯錄於冊,為《晴明風雨錄》。繕寫清、漢文各一本,於次年二月初一日恭進。」文中觀象台即今北京建國門立交橋西南的古觀象台。《晴明風雨錄》即晴雨錄。晴雨錄以傳統的子、 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為計時標准,按時記載降雨情況,周而復始,晝夜不斷。降水情況分晴、微雨、雨(或晴、微雪、雪)三級。沒有定量的描述,級與級間也無清楚的標准界限,但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降水情況系列。為認識這 180年間北京地區的降水規律找到一個實測依據。與自1841年開始的北京地區的雨量實測記錄相對照,重疊年份所記載的基本內容完全吻合。
雨 的 夏 秋 農 諺
夏雨隔牆田(魯)
夏雨隔堵牆,淋女不淋娘(贛)
夏雨不過籬(贛)
夏雨不過河(湘)
夏天本是窟窿天,一方下雨一方旱(甘)
夏季東雨似堵牆,淋女不淋娘(湘)
夏天雨,能隔牆,這邊下雨,那邊出太陽(豫)
夏天雨水少,初霜來得早(魯)
夏雨大,秋雨少(黑)
夏有雨,三伏旱(甘)
夏天雨大,冬天雪大(吉)
夏天(季)雨多,冬天(季)雪少(內蒙古、新)
夏雨多,冬雪少(魯、川)
夏水多、冬水多;夏水少,冬水少(閩)
夏天雨水大,秋霜來得晚(吉)
夏雨大,初霜遲;夏雨少,初霜早(魯)
夏雨多雨水,秋冬易乾旱(桂)
夏雨少,秋霜早(華北、蘇、魯、西北)
夏雨少,冰雹多,冬雪多(藏)
一雨便成秋(皖)
秋雨不過溝,過溝會害羞(雲)
秋雨不過牆(閩)
秋雨隔田壟(浙、魯)
秋雨隔灰堆(浙)
雨淋秋,水悠悠(贛)
秋雨早,霜來早(寧)
秋雨多,冬雪多(遼、寧)
秋雨多,冬雪少(內蒙古)
秋水紛紛,冬雪滿天(蘇)
秋雨多,冬雨少;秋雨少,冬雨多(閩)
秋雨多,春雨少;秋雨少,春雨多(冀、閩)
秋雨多,春風小(吉、蘇)
秋雨多,春雨少(長江中下游、陝)
秋多雨,春不旱(冀)
秋多雨,春少雨;秋少雨,春多雨(鄂)
秋雨多,春早夏不早(寧)
秋雨多,明春早(吉)
秋雨多,冬旱(寧)
秋天多雨,乾旱無比(冀)
秋雨大,春不旱;秋雨小,春天旱(吉)
秋季雨雪多,來年三四月雨水大(藏)
秋天爛道,明年雨少(京、津、冀、晉)
秋後雨水多,來年雨水缺(皖)
秋季水滿河,來年雨不多(桂)
澇災與洪災的區別
澇災:由於本地降水過多,地面徑流不能及時排除,農田積水超過作物耐淹能力,造成農業減產的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的原因是,積水深度過大,時間過長,使土壤中的空氣相繼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氣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難,並產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質,從而影響作物生長,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災:洪災是由於江、河、湖、庫水位猛漲,堤壩漫溢或潰決,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災害。澇災除對農業造成重大災害外,還會造成工業甚至生命財產的損失。
澇災與洪災的共同點是地表積水(或徑流)過多,區別是澇災因本地降水過多而造成,洪災則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水利含義的變遷
水利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末期《呂氏春秋》的《孝行覽·慎人》,但其中「水利」一詞指捕魚之利。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河渠史》出現「水利」一詞開始具有防洪、灌溉、航運等含義。1933年,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第三屆年會的決議中指出:「水利范圍應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給水、污渠、港工八種工程在內。」目前,水利的含義又有了擴展,水利還應包括水土保持、環境水利、水利漁業等工程及水資源調度管理、水行政管理等非工程內容。因此水利一詞的定義可概括為:採用各種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對自然界的水(如河流、湖泊、海洋以及地下水)進行控制、調節、治導、開發、管理和保護,以減輕和免除水旱災害,滿足人類生活與工業生產用水需要。
防止水管凍裂
北方的冬季,水管容易凍裂,造成嚴重漏水,應特別注意預防和檢查。比如,(1)雨季洪水沖刷掉的覆蓋沙土,冬季之前要補填上,以防土層過淺凍害水管。(2)屋外的水龍頭和水管要安裝防凍設備(防凍栓、防凍木箱等)。(3)屋內有結冰的地方,也應當裹破麻袋片、纏繞草繩。(4)有水管的屋子要糊好門縫、窗戶縫,注意屋內保溫。(5)一旦水管凍結了,不要用火烤或開水燙(那樣會使水管、水龍頭因突然膨脹受到損害),應當用熱毛巾裹住水龍頭幫助化凍。
廁 所 節 水
(1)你如果覺得廁所的水箱過大,可以在水箱里豎放一塊磚頭或一隻裝滿水的大可樂瓶,以減少每一次的沖水量。但須注意,磚頭或可樂瓶放得不要妨礙水箱部件的運動。
(2)水箱漏水問題最多,進水止水橡皮不嚴,灌水不止,水滿以後就從溢流孔流走;出水口止水橡皮不嚴,就不停流走水,進水管不停地進水。
(3)用收集的家庭廢水沖廁所,可以一水多用,節約清水。
(4)垃圾不論大小、粗細,都應從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從廁所用水來沖。
洗 澡 節 水
用噴頭洗淋浴:(1)學會調節冷熱水比例。(2)不要將噴頭的水自始至終地開著,更不應敞開著。(3)盡可能先從頭到腳淋濕一下,就全身塗肥皂搓洗,最後一次沖洗干凈。不要單獨洗頭、洗上身、洗下身和腳。(4)洗澡要專心致志,抓緊時間,不要悠然自得,或邊聊邊洗。更不要在浴室里和好朋友大打水仗。要記住:時間就是水!(5)不要利用洗澡的機會「順便」洗衣服、鞋子。在澡盆洗澡,要注意:放水不要滿,1/3—1/4盆足夠用。
世界各地水價比較
我國的水價(每立方米原水),城市生活用水原水約為0.1元,工業用水原水約為0.16元,農業用水約為0.03元。無論與其他生活消費品價格比,還是同國外水價比,都明顯地偏低。歐美工業水價一般相當於8元人民幣,農業水價相當於0.8元人民幣。世界各地水價粗略比較如下(換算成人民幣計):挪威、加拿大2.1元,受爾蘭3.3元,紐約3.7元,瑞典和英國4.8元,荷蘭5.1元,芬蘭5.4元,比利時5.7元,法國6元,義大利6.9元,德國8.1元,澳大利亞9.3元,香港地區20元,東京22.8元。中國水價真的是低得沒法再低了!
什麼是汛期?
汛期是指江河中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時性水位上漲的時期。我國汛期主要是由於夏季暴雨和秋季連綿陰雨造成的。從全國來講,汛期的起止時間不一樣,主要由各地區的氣候和降水情況決定。南方入汛時間較早,結束時間較晚;北方入汛時間較晚,結束時間較早。每年5至9月,江淮流域降雨明顯比其他月份多,習慣上把這一段時間稱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時時期,容易引起洪澇災害,因此應做好防汛工作。
風力等級劃分
六級:風速10.8-13.8米/秒,每小時39-49公里,舉傘困難,大樹枝搖動,電線呼呼有聲。
七級:風速13.9-17.1米/秒,每小時50-61公里,全樹搖動,迎風步行感到不便。
八級:風速17.2-20.7米/秒,每小時62-74公里,樹枝折斷,人向前走阻力很大。
九級:風速20.8-24.4米/秒,每小時75-88公里,吹倒草房,吹動屋瓦。
十級:風速24.5-28.4米/秒,每小時89-102公里,可吹倒樹林,破壞一般建築物。
十一級:風速28.5-32.6米/秒,每小時103-117公里,摧毀力大,吹倒大樹,一般建築物嚴重破壞。
十二級:風速大於32.6米/秒,每小時117公里以上,海浪滔天,摧毀力極大。
乾旱等級劃分
乾旱是因長期少雨而空氣乾燥、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
小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中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
大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特大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熱帶氣旋等級劃分
熱帶氣旋是大氣中的一種巨大渦旋現象,中心為台風眼,常風平浪靜,近中心周圍由於強烈的上升氣流,伴有狂風暴雨,是最惡劣的危險區域。
熱帶風暴:近中心附近風力在8-9級的熱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近中心附近風力在10-11級的熱帶氣旋。
台風:近中心附近風力在12級的熱帶氣旋。
強台風:近中心附近風力在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
4. 水口水庫的福建閩江水口水庫
水口水庫位於中國福建省,坐標26°18′11″N 118°48′44″E / 26.30306°N 118.81222°E / 26.30306; 118.81222,是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航運的大(一)型水庫,屬河道型水庫。壩址位於閩清縣雄江鎮下蹼村,下游距閩清縣城梅城鎮14千米,距福州市84千米,上游距古田縣水口鎮11千米,距南平市94千米。水庫面積99.6平方千米,集水面積52438平方千米,最大庫容26億立方米。水庫於1987年3月9日開工建設,1996年11月29日竣工。水庫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
水口水庫於1993年3月31日蓄水後誘發了頻繁的地震活動,至2008年10月共發生地震4800多次,其中4級以上地震4次。1996年4月21日震級為ML4.1的地震是首次超過4級的地震,2008年3月6日震級為ML4.8的地震是目前發生的最大地震。
水口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40萬千瓦,是目前中國東南地區最大的水力發電站。
5. 池州河道型水庫有哪些
水庫 [ shuǐ kù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shuǐ kù ]
多指在河流、溝谷中築壩攔水形成的人工湖。可攔洪蓄水,調節河水流量,達到防洪、灌溉、發電、供水、養魚等多種目的。
6. 河道型水庫中的沙石是不是屬於國家資源
是的,採挖河沙還需要到國土資源局辦理合法採挖手續,嚴一點的還需要環評手續
7. 河流水庫水源保護區劃分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
前 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證飲用水安全,制定本標准.
本標准規定了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的基本方法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文件的編制要求.
本標准為首次發布.
本標准為指導性標准.
本標准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准司提出.
本標准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本標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7 年1 月9 日批准.
本標准自2007 年2 月1 日起實施.
本標准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釋.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
1 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包括備用和規劃水源地)的劃分.農村及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可參照本標准執行.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准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GB 15618 土壤環境質量標准
GB/T14848 地下水質量標准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指國家為防治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證水源地環境質量而劃定,並要求加以特殊保護的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
3.2 潮汐河段
指河流中受潮汐影響明顯的河段.
3.3 潛水
指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壓水
指充滿兩個隔水層之間的含水層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
指賦存並運移於鬆散沉積物顆粒間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
指賦存並運移於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HJ/T338—2007
3.7 岩溶水
指賦存並運移於岩溶化岩層中的地下水.
4 總則
4.1 水源保護區的設置與劃分
4.1.1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和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包括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指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的地表區域.
4.1.2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包括備用的和規劃的)都應設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般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增設準保護區.
4.1.3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設置應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規劃;跨地區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設置應納入有關流域、區域、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規劃.
4.1.4 在水環境功能區和水功能區劃分中,應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設置和劃分放在最優先位置;跨地區的河流、湖泊、水庫、輸水渠道,其上游地區不得影響下游(或相鄰)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對水質的要求,並應保證下游有合理水量.
4.1.5 應對現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評價和篩選;對於因污染已達不到飲用水水源水質要求,經技術、經濟論證證明飲用水功能難以恢復的水源地,應採取措施,有計劃地轉變其功能.
4.1.6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環境監測與污染源監督應作為重點納入地方環境管理體系中,若無法滿足保護區規定水質的要求,應及時調整保護區范圍.
4.2 劃分的一般技術原則
4.2.1 確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的技術指標,應考慮以下因素:當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氣象、地質特徵、水動力特性、水域污染類型、污染特徵、污染源分布、排水區分布、水源地規模、水量需求.其中:
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應按照不同水域特點進行水質定量預測並考慮當地具體條件加以確定,保證在規劃設計的水文條件和污染負荷下,供應規劃水量時,保護區的水質能滿足相應的標准.
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應根據飲用水水源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質條件、供水的數量、開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劃定.各級地下水源保護區的范圍應根據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確定,並保證開采規劃水量時能達到所要求的水質標准.
4.2.2 劃定的水源保護區范圍,應防止水源地附近人類活動對水源的直接污染;應足以使所選定的主要污染物在向取水點(或開采井、井群)輸移(或運移)過程中,衰減到所期望的濃度水平;在正常情況下保證取水水質達到規定要求;一旦出現污染水源的突發情況,有採取緊急補救措施的時間和緩沖地帶.
4.2.3 在確保飲用水水源水質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劃定的水源保護區范圍應盡可能小.
4.3 水質要求
4.3.1 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要求
4.3.1.1 地表水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水質基本項目限值不得低於GB 3838-2002 中的Ⅱ類標准,且補充項目和特定項目應滿足該標准規定的限值要求.
4.3.1.2 地表水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的水質基本項目限值不得低於GB 3838-2002 中的Ⅲ類標准,並保證流入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滿足一級保護區水質標準的要求.
4.3.1.3 地表水飲用水源準保護區的水質標准應保證流入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滿足二級保護區水質標準的要求.
4.3.2 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要求
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包括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水質各項指標不得低於GB/T14848 中的Ⅲ類標准.
5 河流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5.1 一級保護區
5.1.1 水域范圍
5.1.1.1 通過分析計算方法,確定一級保護區水域長度.
5.1.1.1.1 一般河流型水源地,應用二維水質模型計算得到一級保護區范圍,一級保護區水域長度范圍內應滿足GB 3838-2002Ⅱ類水質標準的要求.二維水質模型及其解析解參見附錄B,大型、邊界條件復雜的水域採用數值解方法,對小型、邊界條件簡單的水域可採用解析解方法進行模擬計算.
5.1.1.1.2 潮汐河段水源地,運用非穩態水動力-水質模型模擬,計算可能影響水源地水質的最大范圍,作為一級保護區水域范圍.
5.1.1.1.3 一級保護區上、下游范圍不得小於衛生部門規定的飲用水源衛生防護帶1) 范圍.
5.1.1.2 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可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一級保護區水域范圍,同時開展跟蹤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5.1.1.2.1 一般河流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水域長度為取水口上游不小於1000 米,下游不小於100 米范圍內的河道水域.
5.1.1.2.2 潮汐河段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上、下游兩側范圍相當,范圍可適當擴大.
5.1.1.3 一級保護區水域寬度為5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沒的區域.通航河道:以河道中泓線為界,保留一定寬度的航道外,規定的航道邊界線到取水口范圍即為一級保護區范圍;非通航河道:整個河道範圍.
5.1.2 陸域范圍
一級保護區陸域范圍的確定,以確保一級保護區水域水質為目標,採用以下分析比較確定陸域范圍.1)衛監發[2001]161 號文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5.1.2.1 陸域沿岸長度不小於相應的一級保護區水域長度.
5.1.2.2 陸域沿岸縱深與河岸的水平距離不小於50 米;同時,一級保護區陸域沿岸縱深不得小於飲用水水源衛生防護2) 規定的范圍.
5.2 二級保護區
5.2.1 水域范圍
5.2.1.1 通過分析計算方法,確定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
5.2.1.1.1 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應用二維水質模型計算得到.二級保護區上游側邊界到一級保護區上游邊界的距離應大於污染物從GB 3838-2002Ⅲ類水質標准濃度水平衰減到GB3838-2002Ⅱ類水質標准濃度所需的距離.二維水質模型及其解析解參見附錄B,大型、邊界條件復雜的水域採用數值解方法,對小型、邊界條件簡單的水域可採用解析解方法進行模擬計算.
5.2.1.1.2 潮汐河段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採用模型計算方法;按照下游的污水團對取水口影響的頻率設計要求,計算確定二級保護區下游側外邊界位置.
5.2.1.2 在技術條件有限情況下,可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但是應同時開展跟蹤驗證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5.2.1.2.1 一般河流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長度從一級保護區的上游邊界向上游(包括匯入的上游支流)延伸不得小於2000 米,下游側外邊界距一級保護區邊界不得小於200 米.
5.2.1.2.2 潮汐河段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不宜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
5.2.1.3 二級保護區水域寬度:一級保護區水域向外10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沒的區域,有防洪堤的河段二級保護區的水域寬度為防洪堤內的水域.
5.2.2 陸域范圍
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的確定,以確保水源保護區水域水質為目標,採用以下分析比較確定.
5.2.2.1 二級保護區陸域沿岸長度不小於二級保護區水域河長.
5.2.2.2 二級保護區沿岸縱深范圍不小於1000 米,具體可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環境管理需要確定.對於流域面積小於100 平方公里的小型流域,二級保護區可以是整個集水范圍.
5.2.2.3 當面污染源為主要水質影響因素時,二級保護區沿岸縱深范圍,主要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環境管理的需要,通過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地面徑流的集水匯流特性、集水域范圍等確定.
5.2.2.4 當水源地水質受保護區附近點污染源影響嚴重時,應將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區域劃入二級保護區管理范圍,以利於對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5.3 準保護區
根據流域范圍、污染源分布及對飲用水水源水質影響程度,需要設置準保護區時,可參照二級保護區的劃分方法確定準保護區的范圍.2)衛監發[2001]161 號文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6 湖泊、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6.1 水源地分類
依據湖泊、水庫型飲用水水源地所在湖泊、水庫規模的大小,將湖泊、水庫型飲用水水源地進行分類,分類結果見表1.
表1 湖庫型飲用水水源地分類表
水源地類型 水源地類型
水庫 小型,V<0.1 億m3
湖泊 小型,S<100km2
中型,0.1 億m3≤V<1 億m3 大中型,S≥100km2
大型,V≥1 億m3
註:V 為水庫總庫容;S 為湖泊水面面積.
6.2 一級保護區
6.2.1 水域范圍
6.2.1.1 小型水庫和單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庫應將正常水位線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積劃為一級保護區.
6.2.1.2 大中型湖泊、水庫採用模型分析計算方法確定一級保護區范圍.
6.2.1.2.1 當大、中型水庫和湖泊的部分水域面積劃定為一級保護區時,應對水域進行水動力(流動、擴散)特性和水質狀況的分析、二維水質模型模擬計算,確定水源保護區水域面積,即一級保護區范圍內主要污染物濃度滿足GB 3838-2002Ⅱ類水質標準的要求.具體方法參見附錄B,宜採用數值計算方法.
6.2.1.2.2 一級保護區范圍不得小於衛生部門規定的飲用水源衛生防護3) 范圍.
6.2.1.3 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一級保護區水域范圍,同時開展跟蹤驗證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6.2.1.3.1 小型湖泊、中型水庫水域范圍為取水口半徑300 米范圍內的區域.
6.2.1.3.2 大型水庫為取水口半徑500 米范圍內的區域.
6.2.1.3.3 大中型湖泊為取水口半徑500 米范圍內的區域.
6.2.2 陸域范圍
湖泊、水庫沿岸陸域一級保護區范圍,以確保水源保護區水域水質為目標,採用以下分析比較確定.
6.2.2.1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庫為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 米范圍內的陸域,或一定高程線以下的陸域,但不超過流域分水嶺范圍.
6.2.2.2 大型水庫為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 米范圍內的陸域.
6.2.2.3 大中型湖泊為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 米范圍內的陸域.3)衛監發[2001]161 號文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6.2.2.4 一級保護區陸域沿岸縱深范圍不得小於飲用水水源衛生防護范圍.
6.3 二級保護區
6.3.1 水域范圍
6.3.1.1 通過模型分析計算方法,確定二級保護區范圍.二級保護區邊界至一級保護區的徑向距離大於所選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質指標從GB 3838-2002Ⅲ類水質標准濃度水平衰減到GB 3838-2002Ⅱ類水質標准濃度所需的距離,具體方法參見附錄B,宜採用數值計算方法.
6.3.1.2 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同時開展跟蹤驗證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6.3.1.2.1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庫一級保護區邊界外的水域面積設定為二級保護區.
6.3.1.2.2 大型水庫以一級保護區外徑向距離不小於2000 米區域為二級保護區水域面積,但不超過水面范圍.
6.3.1.2.3 大中型湖泊一級保護區外徑向距離不小於2000 米區域為二級保護區水域面積,但不超過水面范圍.
6.3.2 陸域范圍
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確定,應依據流域內主要環境問題,結合地形條件分析確定.
6.3.2.1 依據環境問題分析法
6.3.2.1.1 當面污染源為主要污染源時,二級保護區陸域沿岸縱深范圍,主要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環境管理的需要,通過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森林開發、地面徑流的集水匯流特性、集水域范圍等確定.二級保護區陸域邊界不超過相應的流域分水嶺范圍.
6.3.2.1.2 當水源地水質受保護區附近點污染源影響嚴重時,應將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區域劃入二級保護區管理范圍,以利於對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6.3.2.2 依據地形條件分析法
6.3.2.2.1 小型水庫可將上游整個流域(一級保護區陸域外區域)設定為二級保護區.
6.3.2.2.2 小型湖泊和平原型中型水庫的二級保護區范圍是正常水位線以上(一級保護區以外),水平距離2000 米區域,山區型中型水庫二級保護區的范圍為水庫周邊山脊線以內(一級保護區以外)及入庫河流上溯3000 米的匯水區域.
6.3.2.2.3 大型水庫可以劃定一級保護區外不小於3000 米的區域為二級保護區范圍.
6.3.2.2.4 大中型湖泊可以劃定一級保護區外不小於3000 米的區域為二級保護區范圍.
6.4 準保護區
按照湖庫流域范圍、污染源分布及對飲用水水源水質的影響程度,二級保護區以外的匯水區域可以設定為準保護區.
7 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應在收集相關的水文地質勘查、長期動態觀測、水源地開采現狀、規劃及周邊污染源等資料的基礎上,用綜合方法來確定.
7.1 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分類
地下水按含水層介質類型的不同分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類;按地下水埋藏條件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兩類.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按開采規模分為中小型水源地(日開采量小於5 萬立方米)和大型水源地(日開采量大於等於5 萬立方米).
7.2 孔隙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法
孔隙水的保護區是以地下水取水井為中心,溶質質點遷移1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以外,溶質質點遷移10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二級保護區,補給區和徑流區為準保護區.
7.2.1 孔隙水潛水型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7.2.1.1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2.1.1.1 保護區半徑計算經驗公式:
R = α × K × I ×T / n …………………………(1)
式中,R—保護區半徑,米;
α —安全系數,一般取150%,(為了安全起見,在理論計算的基礎上加上一定量,以防未來用水量的增加以及乾旱期影響造成半徑的擴大);
K—含水層滲透系數,米/天;
I—水力坡度(為漏斗范圍內的水力平均坡度);
T—污染物水平遷移時間,天;
n—有效孔隙度.
一、二級保護區半徑可以按公式(1)計算,但實際應用值不得小於表2 中對應范圍的上限值.
表2 孔隙水潛水型水源地保護區范圍經驗值
介質類型 一級保護區半徑R(米) 二級保護區半徑R(米)
細砂 30~50 300~500
中砂 50~100 500~1000
粗砂 100~200 1000~2000
礫石 200~500 2000~5000
卵石 500~1000 5000~10000
7.2.1.1.2 一級保護區
方法一:以開采井為中心,表2 所列經驗值是指R 為半徑的圓形區域.
方法二:以開采井為中心,按公式(1)計算的結果為半徑的圓形區域.公式中,一級保護區T 取100 天.
對於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井群內井間距大於一級保護區半徑的2 倍時,可以分別對每口井進行一級保護區劃分;井群內井間距小於等於一級保護區半徑的2 倍時,則以外圍井的外接多邊形為邊界,向外徑向距離為一級保護區半徑的多邊形區域(示意圖參見附錄C).
7.2.1.1.3 二級保護區
方法一:以開采井為中心,表2 所列經驗值為半徑的圓形區域.
方法二:以開采井為中心,按公式(1)計算的結果為半徑的圓形區域.公式中,二級保護區T取1000 天.
對於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井群內井間距大於二級保護區半徑的2 倍時,可以分別對每口井進行二級保護區劃分;井群內井間距小於等於保護區半徑的2 倍時,則以外圍井的外接多邊形為邊界,向外徑向距離為二級保護區半徑的多邊形區域(示意圖參見附錄C).
7.2.1.1.4 準保護區
孔隙水潛水型水源準保護區為補給區和徑流區.
7.2.1.2 大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建議採用數值模型(參見附錄D),模擬計算污染物的捕獲區范圍為保護區范圍.
7.2.1.2.1 一級保護區
以地下水取水井為中心,溶質質點遷移1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作為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
7.2.1.2.2 二級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以外,溶質質點遷移10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二級保護區.
7.2.1.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地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2.2 孔隙水承壓水型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7.2.2.1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2.2.1.1 一級保護區
劃定上部潛水的一級保護區作為承壓水型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劃定方法同孔隙水潛水中小型水源地.
7.2.2.1.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2.2.1.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2.2.2 大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2.2.2.1 一級保護區
劃定上部潛水的一級保護區作為承壓水的一級保護區,劃定方法同孔隙水潛水大型水源地.
7.2.2.2.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2.2.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3 裂隙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法
按成因類型不同分為風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裂隙水需要考慮裂隙介質的各向異性.
7.3.1 風化裂隙潛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1.1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3.1.1.1 一級保護區
以開采井為中心,按公式(1)計算的距離為半徑的圓形區域.一級保護區T 取100 天.
7.3.1.1.2 二級保護區
以開采井為中心,按公式(1)計算的距離為半徑的圓形區域.二級保護區T 取1000 天.
7.3.1.1.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3.1.2 大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需要利用數值模型(參見附錄D),確定污染物相應時間的捕獲區范圍作為保護區.
7.3.1.2.1 一級保護區
以地下水開采井為中心,溶質質點遷移1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作為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
7.3.1.2.2 二級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以外,溶質質點遷移10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二級保護區.
7.3.1.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3.2 風化裂隙承壓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2.1 一級保護區
劃定上部潛水的一級保護區作為風化裂隙承壓型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劃定方法需要根據上部潛水的含水介質類型並參考對應介質類型的中小型水源地的劃分方法.
7.3.2.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3.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3.3 成岩裂隙潛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3.1 一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潛水型.
7.3.3.2 二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潛水型.
7.3.3.3 準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潛水型.
7.3.4 成岩裂隙承壓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4.1 一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承壓水型.
7.3.4.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3.4.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的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3.5 構造裂隙潛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5.1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3.5.1.1 一級保護區
應充分考慮裂隙介質的各向異性.以水源地為中心,利用公式(1),n 分別取主徑流方向和垂直於主徑流方向上的有效裂隙率,計算保護區的長度和寬度.T 取100 天
7.3.5.1.2 二級保護區
計算方法同一級保護區,T 取1000 天.
7.3.5.1.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3.5.2 大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利用數值模型(參見附錄D),確定污染物相應時間的捕獲區作為保護區.
7.3.5.2.1 一級保護區
以地下水取水井為中心,溶質質點遷移1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作為一級保護區范圍.
7.3.5.2.2 二級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以外,溶質質點遷移10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二級保護區.
7.3.5.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3.6 構造裂隙承壓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6.1 一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承壓水型.
7.3.6.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3.6.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4 岩溶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法
根據岩溶水的成因特點,岩溶水分為岩溶裂隙網路型、峰林平原強徑流帶型、溶丘山地網路型、峰叢窪地管道型和斷陷盆地構造型五種類型.岩溶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須考慮溶蝕裂隙中的管道流與落水洞的集水作用.
7.4.1 岩溶裂隙網路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4.1.1 一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水.
7.4.1.2 二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水.
7.4.1.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4.2 峰林平原強徑流帶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4.2.1 一級保護區
同構造裂隙水.
7.4.2.2 二級保護區
同構造裂隙水
7.4.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4.3 溶丘山地網路型、峰叢窪地管道型、斷陷盆地構造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4.3.1 一級保護區
參照地表河流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的劃分方法,即以岩溶管道為軸線,水源地上游不小於1000米,下游不小於100 米,兩側寬度按公式(1)計算(若有支流,則支流也要參加計算).同時,在此類型岩溶水的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的落水洞處也宜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劃分方法是以落水洞為圓心,按公式(1)計算的距離為半徑(T 值為100 天)的圓形區域,通過落水洞的地表河流按河流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劃分方法劃定.
7.4.3.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4.3.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8 其他
8.1 如果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或二級保護區內有支流匯入,應從支流匯入口向上游延伸一定距離,作為相應的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劃分方法可參照上述河流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劃定.根據支流匯入口所在的保護區級別高低和距取水口距離的遠近,其范圍可適當減小.
8.2 完全或非完全封閉式飲用水輸水河(渠)道均應劃為一級保護區,其寬度范圍可參照河流型保護區劃分方法劃定,在非完全封閉式輸水河(渠)道、及其支流可設二級保護區,其范圍參照河流型二級保護區劃分方法劃定.
8.3 湖泊、水庫為水源的河流型飲用水水源地,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應包括湖泊、水庫一定范圍內的水域和陸域,保護級別按具體情況參照湖庫型水源地的劃分辦法確定.
8.4 入湖、庫河流的保護區水域和陸域范圍的確定,以確保湖泊、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為目標,參照河流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確定一、二級保護區的范圍.
9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最終定界
9.1 為便於開展日常環境管理工作,依據保護區劃分的分析、計算結果,結合水源保護區的地形、
地標、地物特點,最終確定各級保護區的界線.
9.2 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顯標志如水分線、行政區界線、公路、鐵路、橋梁、大型建築物、水庫大壩、水工建築物、河流汊口、輸電線、通訊線等標示保護區界線.
9.3 最終確定的各級保護區坐標紅線圖、表,作為政府部門審批的依據,也作為規劃國土、環保部門土地開發審批的依據.
9.4 應按照國家規定設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標志.
10 監督實施
本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實施.
8. 水庫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水庫分類的標準是:
1、大(1)型水庫:總庫容≥10億立方米,防洪級別為特別重要,保護農田≥500萬畝,治澇面積≥200萬畝,灌溉面積≥150萬畝,供水級別為特別重要,裝機容量≥120。
2、大(2)型水庫:總庫容10~1.0億立方米,防洪級別為重要,保護農田500~100萬畝,治澇面積200~60萬畝,灌溉面積150~50萬畝,供水級別為重要,裝機容量120~30。
3、中 型水庫:總庫容1.0~0.1億立方米,防洪級別為中等,保護農田100~30萬畝,治澇面積60~15萬畝,灌溉面積50~5萬畝,供水級別為中等,裝機容量30~5。
4、小(1)型水庫:總庫容0.10~0.01億立方米,防洪級別為一般,保護農田30~5萬畝,治澇面積15~3萬畝,灌溉面積5~0.5萬畝,供水級別為一般,裝機容量5~1。
5、小(2)型水庫:總庫容0.01~0.001億立方米,保護農田≤5萬畝,治澇面積≤3萬畝,灌溉面積≤0.5萬畝,供水級別為次一般,裝機容量≤1。
(8)河道型水庫擴展閱讀:
根據原水利電力部頒發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標准》(山丘、丘陵區部分)(SDJ12-78)的試行規定,水利水電樞紐根據其工程規模、效益和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劃分為五等。水庫一般在河道、山谷峽口、低窪地等處用土、砂、石或混凝土等材料修築擋水壩,堵住山溪或河道的水流,把壩上游集水面積內的雨水攔蓄起來,以調節天然徑流,為防洪、灌溉、供水和發電等服務。
9. 什麼叫河道型水庫
河道型水庫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版水庫建成後,權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
水庫,一般的解釋為「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它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建成後,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有時天然湖泊也稱為水庫(天然水庫)。水庫規模通常按庫容大小劃分,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