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茅堰生態園
『壹』 黑河的水利工程
太平軍引水渠,位於馬召鄉金盆村北700米的黑河南岸山坡,為清同治四年(1865)太平軍一部,駐此開鑿。東起大韓峪,西至仙游寺,長約500米,渠寬1~2米,渠穿韓峪山脊,俗稱隔山渡水。存遺址。
明萬曆年間,沿黑河築修黑河渠、福壽渠、福盛渠等,灌司竹地700畝。
清康熙元年(1662)知縣駱仲麟倡導,重修廣濟渠,修縣護城河。五年(1666),修建黑水峪口西岸焦家堰,上接搶水石,下至烏龍岔,沿黑河西緣北流,灌焦家樓等村1400餘畝地。十二年(1673)黑水峪口東岸建黃家堰,上接白洋潭,下接黃氏河,灌黃池等村地2000餘畝。
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黑河兩岸多處修渠,灌農田2000餘畝。
清光緒七年(1881)和民國12年(1923),裕盛堰、和尚堰相繼開修,淤灌1000畝。
黑惠渠,始建於民國27年(1938)根據省水電局長李儀祉計劃建設,11月建壩和開挖乾渠工程施工。次年黑惠渠壩(印度式堆石壩)建成,東西乾渠進水閘、沖沙閘、東乾渠黃氏洞、馬岔河涵洞、西乾渠沙河涵洞施工。民國29年(1940)黑惠渠就峪河涵洞西一支渠施工,西乾渠沙河上段行水。7月14日黑河暴漲,流量1500秒立方米,為原設計洪流量800秒立方米的1.88倍,沖毀印度式堆石壅水壩,8月重新設計、修建壅水壩,改曲線形滾水壩,壩面用大塊料石築砌。次年3月19日黑惠渠首滾水壩工程砌頭,6月5日竣工。同年修建東西乾渠下段、西二支渠。民國31年(1942)4月供水量8.5立方米/秒、灌溉面積139756.6畝的黑惠渠工程建成,於武家莊渠首舉行竣工放水典禮。後陸續增建。黑惠渠年均引水為黑河年徑流量1/6。灌馬召、樓觀、廣濟、二曲、辛家寨、侯家村、四屯、終南、司竹、集賢、就峪等11個鄉(鎮)76個行政村、8個廠場。20世紀80年代黑惠渠灌溉面積13.6萬畝。
田惠渠,引田峪河水。1956年6月動工修建,12月竣工。總投資1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萬元,村民投資8萬元。次年放水,灌集賢、終南、樓觀、耿峪4鄉(鎮)9個行政村,28105畝耕地。田惠渠樞紐工程位於田峪河出口處,由滾水壩、進水閘、沖刷閘組成,壩長40米,高1.8米,頂寬2.1米,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乾渠長7.8公里,各類渠道建築物142座。設站管理的國營、鄉營小型渠道共7條。
井泉排水渠,為天井渠和龍泉渠2條相鄰排水乾渠的總稱。天井渠源出界尚堡北葦園池、鏵角池等泉水,構成天井泉渠系;龍泉源出龍泉寺村各泉,匯成龍泉渠系。兩泉總流量4.02立方米/秒。原天井泉、龍泉兩渠,各自沿灌區低凹地帶,由西南流向西北,游盪漫流,注入黑河。1957~1962年,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井泉渠工程。1966年施工,次年春完成土渠工程,修總排水乾渠1條,0.5公里,東排水乾渠4.9公里。西排水乾渠5.3公里,排水分渠13條9.6公里,灌溉支渠4條12.7公里,灌溉斗渠28條21.2公里,後經10餘年陸續配套,建各類建築物87座,其中東乾渠壅水閘5座,西乾渠壅水閘6座,其餘均為斗門、涵管、匯流、橋梁等。工程建成後,對排除積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單產,收到了明顯效果。 嘉靖十四年(1535)本縣人王三聘(《人物誌》有傳)棄官歸里,目睹陽化河泛濫,心甚焦慮。在辦義學之際,察勘地形,測河道,率眾疏通河流,根治水患。
黑河防洪工程,1950年國家投資12.33萬元,組織民工在瀘河西岸修防洪堤1975米,防禦洪水西泛,保護耕地3萬余畝。1958年2月至翌年12月,組織民工於瀘河西六家莊、韓家號險工段,砌石護岸。4月組織焦鎮、九峰、赤峪、司竹、高廟、渭濱等6公社民工,修建黑河、泥河馬村匯流處的防洪搶險工程。1966年11月至翌年5月,動員平原17公社民工1.2萬人,修南北段河堤27.18公里,移土方881.771萬立方米,險段砌石護岸4.4公里。為防禦洪水,保護和開墾耕地,將黑河、瀘河歸於泥河,騰灘地3000畝。
1975年11月至翌年4月,平原17個公社繼續治理黑河南北段13.3公里河道,拓深河槽,加固堤防,提高防洪能力。1979年11月至翌年5月,黑河東西段高旺號至田峪河口間河道兩岸,修河堤8.7公里,砌石4.9公里,拓寬河槽350米,並栽植芭茅、沙打旺、紫穗槐等,建防護林鞏固堤防。1981年12月至翌年2月,富仁、終南兩公社組織民工,續修田峪河口至黑河橋東堤5.4公里,砌石護岸4.9公里,使黑河中、下游系統治理23公里多,尚村公社又在治渭同時,將黑河入渭口治理1公里多。餘3公里多未治理。黑河防洪堤系雖未貫通,但洪水危害已基本控制。
2012年日,西安市啟動周至縣黑河平原段綜合治理工程,黑河平原段綜合治理工程自黑河水庫壩址至黑河入渭口,長度為29.5㎞,總投資75805.22萬元。工程建設內容涉及加高培厚左右岸堤防60.7㎞,建設防風和生態道路60.7㎞,砌護迎水坡38.6㎞,新建護基壩33座,新建漿砌石溢流壩7座,形成生態水面面積112.4萬平方米。河道防洪標准按20年一遇洪水設計,堤防等級為4級,堤頂寬為14米,中間設7米寬雙車道瀝青砼道路,兩側各設1.5米寬人行道和2米寬綠化帶。 黑河引水工程是以擬建的黑河水庫為主要水源,以已建成的石頭河水庫為補充水源, 石砭峪水庫作為備用水源,最遠引水距離 143km,工程全部建成後每年可向西安市供水 4.0 億 t,日供水規模 110 萬 t,相當於西安市現有供水能力的 1.6 倍。這項工程建成後,將有效 緩解西安用水緊張,滿足城市發展需要。
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是西安市黑河引水的主水源工程,是一項以城市供水為主,兼顧灌溉,結合發電及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壩址東距西安市約86km。水庫主要由攔河壩、泄洪洞、溢洪洞、引水洞、壩後電站、左岸單薄山樑防滲處理及副壩等建築物組成。攔河壩為粘土心牆沙礫石壩,總庫容2.0億m3,多年平均調節水量4.28億m3,其中:向西安市城市供水3.05億m3;農業灌溉供水1.23億m3,灌溉面積37萬畝。壩後電站裝機2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7308萬kW·h。工程總投資163383萬元。工程於1996年1月開工, 2002年6月竣工,2009年1月通過由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持的竣工驗收。
『貳』 蘄春縣有多少個村
蘄春縣轄15個鄉鎮,其下劃設村579個。
579個村為:長林崗、三碼河、劉塝、夏塆、六房塆、何大塆、嚴壠、大楓樹、高新鋪、上武松、團石頭、關河、瓮門、馮圍、高德畈、楊樹畈、八斗地、菜園頭、槐樹山、飛躍、黃廠、泉水坳、馬騎畈、梅畈、鐵山、田河、彭祖、馬沖、大路鋪、楊四嶺、
清水河、洪祖二、高山鋪、上河橋、汪林、獨山、十里鋪、黃婆坳,一居民、二居民、傅畈、吳庄、十里畈、夏漕、豁口、南門畈、新建、楓樹林、羅州城、大河口、芝麻山、李嘴、經濟場;竹瓦、下朱雲、上朱雲、東山、龍頂、陳雲、張玉芳、朱四房、童畈、童新、黃通八、徐亮、蘇圩、
下陳、西福、東福、張高、關沙、趙嘴、趙林、五斗地、王塆、范鋪、鄧園、酒鋪、野塘嘴、楊墩、馬鋪、伊漕、鄧信、三渡、蔡祖、趙伯三、甘塆、白河、王嘴、張崗、板橋、北風頭、白池、田圍、金城、楊旦、龔大圍、楊潭;雨湖、南門、城內、東門、一關、酈公園、紅石頭、上河口、
街道、二里湖、江河、牛皮坳、橫壩、扎營港、沙徑、黃土嶺、紅門樓、油樹堖、邵壠、潘塆、菩堤、五里墩、下石潭、雨台、席盤石、打鼓台、楓樹嶺、土台、龍泉庵、新塘、韋庄、銀山、竹林湖、街口、兩路口、西角湖、太常、塘塆、施塘、老虎頭、王㙘、恆豐、赤東、曹英、金雞、
邱山;管涼亭、江涼亭、三合鋪、南征湖、傅崗、寒婆嶺、土城崗、胡崗、樓崗、紅旗崗、圓峰山、荷林、學堂崗、西湖裡、竹林墩、嵐頭磯、小爛泥灘;盤石橋、駙馬坳、白石山、新橋、蘆河、伍葯鋪、崇岩、馬驊山、涼崗、劉牌樓、西河驛、火爐鋪、張林沖、鋪爾嘴、富沖、富山、
大柳、蔣山、胡嘴、黃土嘴、九棵松、界嶺、江坳、長石、劉沖、汪井、翁塹、新街、松樹崗、路口、三店、潘畈、黃崗、易河、馬湖、攏船頭、周橋、新洲、蔡畈、許崗、烏石橋、李沖、烏石山、白鶴林、石頭口、馬橋、楓柏柳、策山;彭思、五嶽、大窪廠、五松、獨山、丁家嘴、葉塆、
靈山、螺螄港、余涼、清塘、茅山、朗山、王牌樓、鳳凰、劉塹、黃柏城、長塘、張灘、鄭崗、方港、白石嶺、丁港、夾河、王鋪、雷祠堂、陳橋、康橋、碎石山;株林、街後、姚塆、葉嘴、郭嘴、桂花塆、許家山、華河、華畈、方沖、大崎山、宋塘、陳壩、唐店、長塘角、會龍池、
榔木沖、豹子山、慕義畈、下屋樓、陳應壠、柏條鋪、黃泥塘、礦山、石板岩、黃城河、泡桐樹、夏典鋪、鋪頭坳、達城、湖塘角、亭子學、黃泥坳、三角山、居委會;劉河、花園嶺、嚴浪、牌樓塆、舒塆、飛躍、洪曲嘴、胡涼亭、馬路口、中路鋪、鴨嘴、橋上、蔡壽、石馬、駝背柳、灣潭、
分路、里下沖、青峰、祖虞、張橋、高潮、坳上、白茆、曹廟、大公、董畈、范湖、方鋪、龔坳、果子畈、河西上、胡壩、胡海、胡坪、花園港、黃金寨、黃坪、蓮花、羅坳、彭沖、三門寨、石鼓沖、石鼓河、湯沖、湯畈、王橋、新鋪、楊河、楊林沖、楊寨、曾沖、張鋪、胡志高、金郁社區、
居民社區;獅子、盧槽、胡敬沖、長林、何鋪、登龍灣、東山沖、白果樹、南渠沖、望江、三疊石、畈上塆、吳壋、郝上塆、蘇塆、柳樹坪、富溝、紅石、鯰魚地、於沖、天保寨、黃泥畈、孫塆、盤龍、郝子堡、吳檀塝、楓樹塝、花涼亭、塗鋪、圓襟沖、牛皮寨、余畈、白楊畈、石王寨、
郝沖、貢畈、楓樹橋、河口、董沖、張山、塗沖、萬章、胡沖、松樹林、花園、康沖、西坳、楊樹坳、蒼寨、趙畈、宋坳、鄧河、呂河、農科所;望天畈、青石嶺、蕉藤樹、大樟樹、中界嶺、楊塆、鄭嘴、張河嘴、八斗、白塘、鄭山、白雞尖、蓋天、閣老、筆架山、桔子林、芭橋、草鋪、
裴沖、合盤沖、芭茅街、周畈、陳坳、文樓、葉鋪、黃土堰、張畈、馬河、趙圍、柳畈、梅鋪、大葉山、大屋、桐梓、許沖、溫泉、高溪、花橋、龍溪、太湖、邊街、水車河、火龍、張塝、宋壋、大竹、九潭、七里、古木、塘坻、舒塆、船形、胡塆、方嘴、塔林、下車門、韓塝、歇肩嶺、
橫路、龍潭沖、大同司、下馬溝、田六、馬踏石、黃梅山、馬鞍山、六溪沖、瓢鋪、文畈、陳廣、范塆、魏河、雷山、魯圍、彭山、余壋、百葉、孫沖、土庫、新路、張塝;檀林、橋上、白洋溝、龍井河、詹山、碾下、枕頭山、流芳、獨山港、將軍山、響水、桐山、德元、上界嶺、橫山頭、
麒麟、劉全、細舟、四流山、牛沖、朝陽洞、裴圍、大王山、正沖、雷沖、西沖、朱沖、樓花、河東、河西、槐樹、石牛、曹沖、肖河、上河、陳英、陳旺、田橋、烏沙畈、霧雲山、青草坪、東山坪;大同、兩河、板溪、唐山、車門、李山、方橋、柳林、石坪、梨木嶺、何鋪、游山、葛山、
柳樹、三山坳、南沖、王街、小竹沖、謝圍、鮑山、金溝、操山、湖口畈、連城、黃山、湯壩、大桴;向橋、唐山、黃土、百籮丘、橋上塆、毛嘴、童嘴、宋樹、橋邊河、楓樹、大元、桐油畈、龍井岸、白水、胡山、斌沖、劉寨、曹大山、藕塘、棠樹嶺、鄧橋、楊壠、孫山、王塝、楊畈、
獅子堰、姜沖、柳堰;總場社區、湯如海社區、濱江社區、賽湖社區,原種小區、良種小區、街道小區、白堰小區、余賽小區、三線塆小區、土門小區、水產養殖場小區、高山小區、高塆小區、外江小區、雙溝小區、陳賽小區、半邊山小區、龍鳳山小區。
(2)芭茅堰生態園擴展閱讀
蘄春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以北,隸屬黃岡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教授縣」,以人才輩出著稱[1]。面積2397.6平方公里。總人口110萬人(2016年)。北倚大別山,南臨長江,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蘄春縣下轄15個鄉鎮為:漕河鎮、赤東鎮、蘄州鎮、管窯鎮、橫車鎮、彭思鎮、株林鎮、劉河鎮、獅子鎮、青石鎮、張榜鎮、檀林鎮、大同鎮、向橋鄉、八里湖。
漕河鎮面積163.8平方千米、赤東鎮面積148.3平方千米、蘄州鎮143.6平方千米、管窯鎮72.5平方千米、橫車鎮192.8平方千米、彭思鎮110平方千米、株林鎮165.2平方千米、劉河鎮214.6平方千米、
獅子鎮241平方千米、青石鎮192.1平方千米、張榜鎮207.5平方千米、檀林鎮166.9平方千米、大同鎮139.7平方千米、向橋鄉205.1平方千米、八里湖34.5平方千米。
『叄』 洛帶古鎮在哪裡
洛帶古鎮地處成都市龍泉驛區境內,是成都「東山五場」之一,被譽為「中國版西部客家第權一鎮」。
洛帶古鎮是成都近郊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古鎮,有「天下客家第一鎮」的美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底蘊非常厚重。鎮內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空間變化豐富;街道兩邊商鋪林立,屬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
(3)芭茅堰生態園擴展閱讀:
洛帶鎮歷史悠久,相傳漢代即成街,名"萬景街";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興市,更名為"萬福街";後因蜀漢後主劉阿斗的玉帶落入鎮旁八角井而更名為"落帶"(後演變為"洛帶")。
唐宋時隸屬成都府靈泉縣(今龍泉驛區),明朝時改隸簡州(今簡陽),清朝時曾更名為"甑子場"。1950年,簡陽成立第八區,區人民政府駐洛帶江西會館。1955年,洛帶區為簡陽第十四區,轄10個鄉。1976年,洛帶區所轄的十個公社劃歸龍泉,同時撤區建鎮至今。
『肆』 橫港鎮的發展
近年來,橫港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招商引資為總抓手,大力實施 「工業強鎮、旅遊旺鎮、商貿活鎮、科教興鎮、依法治鎮、文明建鎮」基本戰略,呈現出經濟發展提速,開放勢頭強勁,鎮村面貌日新,各項事業繁榮的生動局面。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028萬元,財政收入1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民營經濟成為主要增長點,現有磚瓦廠2家,煤礦4家,服裝、皮革等其它企業20餘家。集鎮功能逐步完善,文化、教育、衛生設施齊全,商業網點密布,是瑞南線區域交易集散地和休閑購物中心。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入戶率70%。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現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初級中學1所,完小4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鎮村兩級醫療機構健全,鎮中心衛生院於1997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一級甲等醫院。橫港先後被授予瑞昌市「先進黨委」、「11.26地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先進集體」、「旅遊開發先進單位」以及九江市「村民自治模範鄉鎮」、「十.五農村公路建設先進鄉鎮」。
新階段,新發展;新班子,新面貌。鎮黨委、政府將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建設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態協調、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和諧平安新橫港為目標,著力打造「兩個環境」(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團結向上的工作氛圍),實施「123戰略」(抓住一根主弦:招商引資;加快兩項建設:集鎮建設、新農村建設;搞好三大開發:旅遊開發、農業開發、礦產開發),不斷開創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新篇章,努力打造瑞昌一流鄉鎮和九江文明衛生城鎮,爭當全市排頭兵!
2007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40萬元,占任務的100%;完成財政收入248.9萬元(其中財政1萬元,地稅111.9萬元,國稅136萬元),占任務的187.1%;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1.4萬元,占任務的147.9%,財稅分成3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比上年增收400元;招商引資3300萬元,占任務的110%。項目建設有亮點,新上項目5個,其中大項目民政福利廠技改2000萬元,夢幻娛樂城投資600萬元。大力扶持、培育本地民營經濟發展,共發放小額貸款300萬元,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6戶,私營企業2家,目前全鎮共有個體戶146家,企業19家。
――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推進。在提升糧、油、棉、麻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重點圍繞「一村一品」建基地,抓大戶,培育了糧油、薴麻、林果、養殖等四大產業。在遠景、清湓、赤崗、初升等村建立了5500畝綠色大米基地,糧食麵積1.5萬畝,總產7400噸;薴麻2000畝, 總產300噸,油菜6600畝。鞏固發展了獼猴桃、翠冠梨、柑桔等1730畝果業基地和10000畝小山竹基地。在用水、用電、用地、信貸、技術、良種引進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扶持種養大戶上規模,協調貸款40筆500萬元,解決用地300多畝,涌現了王仲雍、黃治軍、余傳奎、鄒利鋒等一批種養大戶。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去年以來,圍繞「五新一好」目標,按照「發展為先、富民為本、文明同步、整體和諧」的思路,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幹部服務、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了新農村建設。通過上級扶持,部門幫扶,社會捐獻,集體資助,個人自籌等多種途徑籌措資金650多萬元,硬化路面5.25公里,改水334戶,改廁323戶,改房192戶,改欄126間,綠化草地1800平方米,安裝路燈38盞,鋪設下水道3320米,新建娛樂活動中心13個,籃球場10個,有線電話普及率95%,自來水入戶率100%,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全鎮10個示範點(其中省級點5個、市級點5個)整體上水平,均通過了全市驗收。山下吳、崗下殿兩個新村有亮點,示範帶動效果明顯。
――農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去年共完成李家凹、蓮塘水庫、芭茅堰等冬修工程55處,投資210萬元,投勞24.3萬個,計土石方20.3萬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0畝,改善灌溉面積770畝、中低產田面積770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80畝、旱澇保收面積260畝。成立農民用水協會2個,投資184萬元,完成飲水工程10處,解決了23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善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加強生態林業建設。全鎮林地面積12.0369萬畝(其中商品林50533畝,退耕還林12982畝,公益林58096畝),公益林全部分山到戶,退耕還林全部發證完畢,未分商品林全部辦理了流轉手續,分山到戶率達96.3%,發證率100%。新造林3100餘畝,其中血防林1912畝,完成了平原綠化任務。加強森林防火、防盜工作,配齊了18名公益林專職護林員。
『伍』 黃梅縣有哪些鄉鎮
截止2019年2月,黃梅縣下轄12個鎮分別是:
黃梅鎮、小池鎮、孔壟鎮、下新鎮、大河鎮、停前鎮、五祖鎮、濯港鎮、蔡山鎮、新開鎮、獨山鎮、分路鎮。
4個鄉:
杉木鄉、柳林鄉、苦竹鄉、劉佐鄉。
黃梅縣介紹:
北枕巍巍大別山,南襟萬里長江水。「鄂東明珠」黃梅縣就鑲嵌在這塊鍾靈毓秀、物阜民豐的山水寶地之中。全縣版圖面積1701平方公里。
現設黃梅、孔壠、小池、濯港、新開、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獨山12個鎮,杉木、柳林、苦竹、劉佐4個鄉,共有466個行政村和46個社區。
(5)芭茅堰生態園擴展閱讀
鄉鎮介紹:
1、黃梅鎮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黃梅鎮是黃梅縣縣城所在地。全鎮版圖面積75.7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8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個張湖原種場。
2、小池鎮
小池鎮,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東南部,湖北省與江西省交界處,長江與京九鐵路交匯處,緊挨九江長江大橋北岸橋頭,與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隔江相望,是湖北省經濟特區城鎮、副縣級鎮、建制鎮。素有「鄂東門戶」和商貿旅遊「金三角」之稱。
3、苦竹鄉
黃梅縣苦竹鄉位於大別山南麓,縣城至北7.5公里處,是集山區、庫區、蘇區為一體的山區鄉鎮。轄區25個行政村,版圖面積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165畝,山林12000餘畝,銀杏基地10800餘畝。
4、劉佐鄉
黃梅縣劉佐鄉地處鄂、皖、贛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稱,南臨長江,西南與小池經濟開發區接壤,北國營龍感湖,版圖面積39.04平方公里。轄十三個行政村,總戶數4249戶。
5、杉木鄉
杉木鄉是著名烈士鄧雅聲的故鄉,也是黃梅縣第一個農村支部的誕生地,位於黃梅縣城東郊,地勢北高南低,屬丘陵平原相間。地勢北高南低,屬丘陵平原相間,版圖面積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萬畝,山林面積2.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