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聖橋水庫
⑴ 秦淮河的水利概況
秦淮河幹流治理
1949年後,對秦淮河流域開展了治理工作,治理原則是:上游丘陵山區以蓄為主,擴建水庫,做到洪水年滯洪,旱年蓄水灌溉;中下游擴大排水出路。結合引江灌溉。因秦淮河穿越市區,無法拓寬河床,只能開辟入江新河。1949年-1958年間,秦淮河流域的整治工作以聯圩並圩修防洪堤為主要內容。郊區將清江、江東、茶亭、沙洲等圩田合並成一個4萬余畝的大圩,以便縮短堤防和加固堤防。1959年-1969年間,對秦淮河的治理除防洪為主外,同時增加了引、提江水灌溉的新內容。1959年為攔蓄秦淮河水,建武寧門節制閘,設計行洪能力為450秒立方米。1959年武定門紅旗抽水站建成,為雙向灌排兩用站,設施能力為46秒立方米,水泵揚程3.5米,保證了上游百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1978年秦淮河流域遇特大乾旱,該站抽江水4.53億立方米,佔全流域抗旱提水問題的78%,大旱之年保證了農業的豐收。70年代後,主要治河工程是開挖了秦淮新河及河口樞紐工程。河口樞紐工程包括節制閘、魚道、抽水站、船閘等工程。70年代開秦淮新河,全長18公里,由東山鎮向西切鐵心橋分水嶺。經西善橋沙洲至金勝村入長江。
句容河整治
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縣民許椿捐資起築黃埝土壩,渚積水利,灌溉民田。元至正七年(1347年)到明洪武十年(1377年),自黃埝河至縣南橋能通舟楫。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句容知縣茅一桂曾議開句容河自鋪頭(今北山水庫)至下三岔之間,建閘三四重,蓄水灌溉通舟楫。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南京工部尚書丁賓准開秦淮河道,上抵句容市城南門。民國24年(1935年)江蘇省建設廳遴員疏浚秦淮河句容段長6.9公里,後因山洪暴發,沖毀攔河壩而停工。
1955年冬,對句容河初步拓浚。1977年秋,從縣城東南郊直插兆文山、杜家山之間,經方便村大彎向南,至石人頭南接周岱老河。於1978年完成,並完成橋涵等配套工程,國家投資經費299.3萬元。為沿河兩岸環城、石獅、三岔3個鄉的兩萬余畝農田的排洪、引灌以後發展航運打下基礎。
溧水河治理
自江寧縣西北村至烏剎橋,河道長14千米。烏剎橋以上有一干河、二干河、三干河3條支流。20世紀60年代起,按河底寬50米、堤頂距250米、底高2.5米~3.0米、行洪流量每秒800立方米標准治理。1966年冬,溧水、江寧、句容3縣組織7000多民工疏浚石臼湖口至石壩段天生橋河。至1971年,共完成土石方53萬立方米,其中石方5萬立方米,河底高程達到3.5米。
1969年冬,江寧縣銅山公社組織3000多民工治理三干河下游段,廢除反修橋至王家圩段6.5千米老河,開新河入一干河,將沿河6個小圩合並成1個面積萬畝的大圩,名為五圩,縮短防洪戰線10千米,完成土方130萬立方米。1972年,建成天生橋套閘和跨河橋梁,投資54萬元。1974年冬,溧水區組織萬余民工治理三干河上段,從西橫山水庫至反修橋段,廢老河,開1條長11千米的新河。同年冬至1975年春,溧水區組織萬余民工治理二干河竹山至常時橋段,裁彎取直、拓寬、疏深河道18.5千米,建成配套橋、涵、閘35座。1977年起,一干河開挖戴家崗、朱家塘兩處切嶺,長1.6千米;裁彎取直、拓寬沙河口至一干河、三干河河口段河道;裁彎取直、拓寬一干河、三干河河口至二干河河口段河道。興建農橋3座、排澇站12座、涵閘7座。1979年冬至1980年,江寧縣裁彎取直、拓寬祿口公社新村至西岔、周崗公社船閘至朱公村、湖熟公社龍德橋、龍都公社秦淮4段河道,封堵溧水河萬壽圩段西岔,擴建烏剎橋,新改建排灌站15座、涵閘8座。1981年冬至1982年,江寧縣治理小新圩至陳家圩段,裁彎取直、拓寬河道。1991年大洪水後,溧水區切斷一干河穿越縣城老河,自縣煤氣站新開河至寶塔河口,新河長3.56千米。1992年6月12日竣工通水,興建公路橋2座、節制閘1座、涵洞9座、防洪牆1400米。
秦淮新河分洪道工程
1969年秦淮河流域大洪水後,開辟新河分洪的問題被省、市人民政府提上議事日程。1974年,江蘇省水電局提交《秦淮河流域水利規劃報告》,提出「開辟新河分洪800立方米/秒,結合引江和發展航運」的設想。並制定東線、西線兩個分洪方案:東線從江寧縣上坊鄉,經麒麟鄉,接七鄉河入江,河長32千米;西線從江寧縣東山鎮,經雨花台區鐵心橋鄉,穿沙洲圩入江。經反復分析比較,選用西線方案。後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於1975年12月20日動工,1979年11月竣工。新開分洪河道18千米,新建公路橋11座、鐵路橋1座、江邊河口水利樞紐1處。水利樞紐有節制閘、翻水站、船閘各1座,其中節制閘設計流量每秒800立方米,翻水站裝機5台套,容量2750千瓦,設計翻水能力每秒50立方米,船閘寬12米,長160米。
武定門水利樞紐工程
武定門水利樞紐工程由節制閘、翻水站兩部分組成。1959年11月,經江蘇省水利廳批准,在老秦淮河干河上興建武定門節制閘。1960年9月建成。1961年抗旱時,在武定門閘下新開秦淮河南岸青坎上修建臨時翻水站1處,安裝電動機泵33台套,流量每秒6立方米。1962年1月,開始興建武定門翻水站,1969年5月建成。設計翻水流量每秒50立方米。武定門翻水站建成後,臨時翻水站拆除。 卧龍山水庫,位於南京市溧水區北部低山丘陵區秦淮河支流二干河中游,集水面積18.20平方公里,屬秦淮河流域,是一座為防洪為主,結合灌溉、城鎮供水、水產養殖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卧龍山水庫工程批復概算資金2348萬元。水庫樞紐工程等級為Ⅲ等,主要永久性建築物大壩、泄洪閘、灌溉輸水涵洞級別為3級,次要建築物級別為4級,臨時建築物級別為5級。
方便水庫,位於溧水區東部低山陵區的秦淮河支流二干河上游,水庫匯水面積77.1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養殖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2008年3月經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核查評定為「三類壩」。方便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批復概算資金3884萬元,用於大壩加固、泄洪道加固、輸水涵洞加固、金屬結構及電器設備更新、工程管理設施改造等。經質監部門核定,該工程施工質量為優良等級。
中山水庫,於1958年建成蓄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供水、水面養殖、旅遊開發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經多年整修以及2008年全面除險加固後,水庫集水面積達32.28平方公里,總庫容2868萬立方米。
北山水庫,原名普渡橋水庫,位於縣境北部句容河二支河上游,庫區在大卓、亭子兩鄉境內。1958年4月開始興建,1960年1月大壩高程52米時(設計高程60米)即合龍蓄水,後經三次配套續建,建成3孔溢洪閘,最大泄洪量250秒立米,壩頂長260米,頂寬6米,水域0.8萬畝,平均水深4.15米。先後在大壩東端建成東乾渠輸水隧洞和提水站、發電站各一座。1978年對大壩戴帽加高到60.5米,並建漿砌塊石擋浪牆一道高1.5米,牆頂高程61.5米。
二聖水庫,位於句容市中部緩崗地區,秦淮河支流的北河上游。1958年3月動工興建,1960年6月大壩合龍,壩頂高程18.5米,砌做塊石護坡。1967年進行續建配套,壩頂高程21米,頂寬6米,長1520米,水域2.05萬畝,平均水深1.93米。1969年興建補水站一座,裝機6台255千瓦。1973年在壩埂北端建成單孔12米混凝土浮體閘一座,最大流量108秒立米。1977年對大壩採取戴帽加高,頂高加到22米,壩頂增建漿砌塊石擋浪牆一道,高2米,頂高程23米,溢洪閘以北增開非常溢洪道,增加行洪能力,確保汛期安全。1979年,在北涵出口處建成水電站一座,裝機1台,18千瓦。
句容水庫,位於縣城東北句容河上游,距縣城4公里,開始以「戴家邊」村命名,1963年改名為句容水庫,水域0.86萬畝,平均水深2.48米。縣自來水廠和縣化肥廠工業用水均取之該庫。水庫主體工程於1958年4月開始興建,1962年10月建成,大壩頂高程31.8米,壩頂長848米,北端設明渠溢洪道。1968年改建成3孔溢洪閘,設計流量90秒立米。1977年在大壩北端增開非常溢洪道,1972年7月3日暴雨,開啟溢洪閘泄洪時,發現第一級消力池底部被沖壞,閘門和工作橋有劇烈震動。1984年對溢洪閘進行加固處理,改建陡坡和消力池,增建壩頂擋浪牆一道,拓寬閘下排洪河道,最大泄洪量100秒立米,加固工程於1985年8月完成。
姚家水庫,位於溧水區晶橋鄉境內、新橋河東廬支河上游。1958年11月開工興建,1959年11月大壩合龍蓄水。後經1962年、1963年、1977年3次續建,工程達到設計標准。土壩大壩1條,壩長520米,壩頂高程24米,最大壩高11米,壩頂寬5米。1979年,受溧陽地震影響,東、西涵接頭砂漿脫落,大壩白蟻危害嚴重,均及時進行加固處理。水庫集水面積17.3平方千米,防洪標准按50年一遇設計,1000年一遇校核。設計總庫容1140萬立方米。姚家水庫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鄉村供水和養魚。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1萬畝。1999年,向鄉村供水25萬噸,產成魚4.6萬千克。
趙村水庫, 位於江寧縣橫溪鄉境內、秦淮河支流橫溪河上游。1957年冬開工興建,1959年春大壩合龍蓄水。後經1964年至1967年續建,工程達到設計標准。土質大壩1條,壩長500米,壩頂高程36米,最大壩高16米,壩頂寬5米,1997年,增做大壩背水坡平台,擴容後的總庫量1063萬立方米。水庫建成時主要是農田灌溉,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2萬畝。1985年後,結合城鎮供水和養魚。 秦淮河主幹航道
秦淮河古名龍藏浦,又名淮水,為天然河流。三國東吳遷都建業,疏淮水,開運瀆,鑿句容中道,使秦淮河經丹徒水道,與太湖、錢塘之水通運。東晉、南朝時,是都城建康的主要水上通道。河寬約300米,水最深15米左右,可通行載重500石船隻,入江口在今水西門附近。劉宋時,江河往來「貢使商旅,方舟萬計」。秦淮河全長110公里,有16條重要的支流,流域內水流落差較大。秦淮河在南京城內曾有幾條支流,互相溝通,形成南京城內的水道網。主要有青溪、楊吳城壕、運瀆、小運河等,由於水源大部分被隔絕,因而大都枯竭。明洪武年間,在秦淮河南源開胭脂河,通石臼湖而達胥溪,為運輸江南糧粟以達京師的漕運要道。清代,秦淮河航道趨於惡化,阻梗斷航。民國16年(1927)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曾在內秦淮河舉辦過一些應急工程,但僅限於局部維護與養護。新中國成立後,對秦淮河幹流河道,進行分段疏淺除淤。1960年9月,建武定門節制閘,百里秦淮航運中斷。1985年10月,秦淮河船閘建成,又對西北村至烏剎橋河段進行疏浚,恢復秦淮河的通江航運。至此,秦淮河幹流航道達到國家6級航道標准,維護標准水深1.5米,維護保證率為90%,常年可供30噸~100噸船隊分段航行。據三汊河流量觀測點統計,1999年秦淮河船舶通過量為3.45萬艘,581.6萬總噸,其中重載為270萬噸。
天生橋河航道
天生橋河,又稱胭脂河,1978年改為現名。此河位於溧水區境內,自沙河口至石臼湖口,全長15公里。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八月,洪武二十八年九月鑿成。天生橋河貫通後,江浙及皖南漕糧、貢品,無需再繞道長江而冒風浪之險,可經胥溪、石臼湖,過天生橋河,至秦淮河,直達京師,成為南京地區連接太湖、水陽江兩水系的紐帶。明朝遷都北京後,漕運轉向北方,天生橋河逐步失去其重要地位。後雖兩次疏浚,終因年久失修,逐步湮塞。1977年,溧水區在天生橋南側建套門1座,以調節河道水位,航道條件得到初步改善,但因附近河段河淺淤塞嚴重,枯水季節斷航。該河段枯水期航道水深在1米~1.8米,寬6米~50米,可季節性通航10噸~40噸級船舶。1986年,對洪昌河的石臼湖口、陳家橋段、三岔河段和化肥廠段等進行了疏浚,圩壩清除和人工挖除老圩埂等工程,使航道保持7級標准,河寬15米~20米,河底標高3.5米~4.5米。1986年起,溧水區航道管理站每年對洪昌河有關河段進行淺灘疏浚、清障,使該河保持6級~7級標准。
秦淮新河航道
秦淮新河系人工開挖的秦淮河分支,位於南京市區以南,東接秦淮河,自江寧縣河定橋小龍圩,橫穿岔路鄉,經鐵心橋、西善橋,在大勝關北金勝村入長江,全長17公里。開挖秦淮新河是為進一步改善秦淮河中、下游平原和南京市郊排洪引流,兼利航運。1975年動工開挖,1979年竣工,共挖土方5億多立方米,國家投資7975萬元。1985年10月,秦淮河船閘建成通航,從而結束了秦淮河因建武定門節制閘造成斷航的歷史,成為南京地區一條重要的內河入江口。秦淮新河通航不久,入江口出現淤淺,影響航行船舶進出。1986年8月,南京市航道部門組織工程船舶疏浚土方15.3萬立方米,改善了航行條件。秦淮新河河道寬闊,坡岸平整,水勢平穩。枯水期航道寬40米~63米,深2.5米~4米,曲率半徑200米~700米,為國家5級航道標准,可常年通航100噸~300噸級船舶。1989年至1999年,對秦淮新河的入江口門和大河口航段進行了多次疏浚,共清挖土方34.92萬立方米,使用資金220.82萬元,保持了秦淮新河的常年通航條件。
句容河航道
三國到南北朝時的破崗瀆、上容瀆水運曾一度繁榮,唐宋時的鹽港(下蜀港)和元明時的龍潭水馬驛因長江主泓道北遷,南岸淤漲而廢棄;清代浚拓便民河,促使沿江水系水運復甦,而秦淮水系和太湖水系河道,因多數河床比降懸殊,坡陡流急,不利水上運輸,少數河床淤墊,通航困難,1979年僅有七級以下航道76.5公里,常年營運的僅大道河航道2公里。
句容河航道,自句容河房家壩發電站以下,經東門橋、句容河橋、南門橋、瓜子溝、杜家村、石獅方便橋、黃埝壩,陳家圩、闕巷、三岔趙家橋、戴塢村至赤山友誼橋止,長19.3公里,為七級航道。1955年拓浚黃泥壩至東門橋段。1959年又疏浚下段。1978年大規模整治後,自房家壩以下的10.2公里,河底標高為4米,底寬13~15米,航閘控制水位7米,可通航噸級為20噸。 赤山閘,三國吳赤烏三年(240年),赤山湖即建有閘壩,以利蓄洪。唐代後續建斗門3所,以節旱澇。清兩江總督左宗棠撥營派勇建陳家邊閘。1936年江蘇省江南水利工程處在花蘭墩建造節制閘一座,閘底高5.1米,頂高13.23米,3孔,中孔凈寬4米,邊孔寬3米,同時廢陳家閘,興建陳家邊滾水壩一座,壩長34米,頂高10.7米,9孔泄水,孔底高7.76米,1937年春完工。從而使河湖水位得到初步調控。建國後,對原有閘壩作幾次修整,1975年在整治赤山湖、拓寬河道的同時,鑒於原閘壩的調控能力不適應高標准要求,決定廢除舊閘壩,在陳家邊湖口新建節制閘一座,以集中調控。是年春施工,1976年春竣工。閘身長52米,分6孔。引水流量250秒立米。
房家壩閘 ,該閘位於句容河一支河的下口,上承句容水庫來水,主要用於泄洪和灌溉。1961年冬開工,1962年春完成。閘身長12米,分3孔,每孔3米,閘底高15.5米,頂高19.12米,孔凈高3.62米,最大行洪流量94秒立米,閘門原用木質螺桿啟閉,後改為鋼絲鋼閘門。建閘後不僅灌溉面積500多畝,並保證了縣城人民的生活用水和縣化肥廠的供水。
三汊河口閘,位於外秦淮河入江口處,上游距下關大橋約300米,下游距三汊河約150m。是南京市外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性建築,工程主要功能是非汛期蓄水抬高外秦淮河水位,改善城市河道景觀,提高外秦淮河水環境容量並引石臼湖、長江水改善外秦淮河水質。河口閘採用雙孔護鏡門的創新型式,分兩孔,每孔凈寬40m,門高6.5m,閘門為半圓形的三鉸拱結構。拱內圓半徑為21.2m,拱外園半徑為22.8m。為滿足護鏡門在關閘擋水時能調節閘上(秦淮河側)水位的要求,護鏡門的頂部設有可垂直升降的活動小門葉,升降范圍為5.5~6.65m。河口閘為Ⅱ等二級水工建築物,工程總長179m。工程於2004年8月5日開工,2005年6月9日完成水下驗收,2005年6月22日閘體過水,2005年9月30日基本完工,2005年12月31日全面調試完成,2006年5月21日工程通過省發改委組織的竣工驗收。
秦淮新河樞紐,由節制閘、抽水站、船閘組成。節制閘設計排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並以上遊河定橋水位10.90米、閘下水位8.60米、排洪 l100立方米每秒校核。閘下最高洪水位10.60米(1983年曾出現10.36米),12孔,每孔凈寬6米,底板分為4塊,每塊3孔。閘身總長87.2米。河口樞紐工程1978年10月開工,節制閘於1980年6月建成,抽水站於1982年6月試運行並投入使用(以後在1984年12月正式驗收)。秦淮新河船閘設在節制閘右側,長160米,寬12米,高11.5米,上下閘首各長19米,閘首口門寬10.4米,一次可通航千噸船隊,設計最大年吞吐能力為600萬噸。船閘隨新河開挖於1979年3月開工,1980年因全國基本建設項目調整停工緩建,1984年春復工續建,1985年10月初竣工通航。秦淮新河開辟與河口船閘的建成,不僅恢復了全流域通航,而且為恢復和發展秦淮河溝通長江與水陽江及太湖流域的歷史作用創造了條件。
武定門樞紐,1958年至1959年連續大旱,1959年國家批准興建武定門節制閘,1967年批准建設武定門抽水站。位於秦淮河幹流下游武定門節制閘,控制流域面積2530平方公里,低潮關閘,高潮引水,使閘上水位經常保持在7米左右,以解決閘上游灌溉用水。武定門節制閘是當時南京地區最大的中型以上水利建設工程。閘塘土方提前於1959年11月底開工,至1960年9月30日大閘全部竣工。輸水渠道建在河堤內側,漿砌塊石護砌,送水入閘上遊河道。這個臨時站一直沿用到1969年武定門抽水站建成,保證了上游百萬畝農田灌溉用水。武定門抽水站為雙向排灌兩用站。設計流量46.0立方米每秒。水泵最大揚程3.5米。在抽水站上游東水關九龍橋附近建排灌兩用配套控制建築物,3孔閘及9孔涵各1座。使抽水站既可抽引長江水補給上游江寧、溧水、句容3縣及市郊共l18萬畝農田灌溉水源,又可排除中下游洪澇和抵禦江潮倒灌,並為南京城區排澇和沖污。1967年1月26日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准, 11月開工。1969年5月完工。
溧水區天生橋閘,位於溧水區洪藍鎮境內天生橋河切嶺段。1969年12月開工建設,1972年年底建成。完成土方8000立方米、石方1220立方米、混凝土240立方米,國家投資54萬元。天生橋閘為套閘,由南、北兩閘組成。兩閘均為1孔,凈寬12米,閘底高程3.5米,門頂高程14米,平板鋼閘門,用2×63噸繩鼓式電動卷揚機啟閉。兩閘間距離120米,南閘首公路橋寬5米,按汽車10噸設計;北閘首工作橋寬3米,300噸級船隊,可從秦淮河進入石臼湖。具有分泄秦淮河洪水、引水補充秦淮河水源、改善通航條件的功能。
南河閘,位於雨花台區與建鄴區交界的秦淮河支流南河下游。1993年建成。完成土石方3.89萬立方米、混凝土3312立方米,國家投資600萬元。南河閘1孔,凈寬10米,閘總長35米,閘底高程3米,閘頂高程9.2米,胸牆頂高程12.2米,平面鋼閘門,雙節點卷揚式啟閉機啟閉。設計水位:閘下11.2米、閘上5米,流量每秒88.4立方米。建成後,不僅減少防洪線10千米,節約因建防洪牆的資金3000多萬元,還可在河堤發生重大險情時,使流域21.6平方千米的土地免遭洪澇災害。
⑵ 我想問一下大家一道題目
基本概況
浦江縣地處浙江中部,總面積900平方公里,人口37萬。浙贛鐵路、兩條省道(杭金公路、蔣義線)和即將動工的滬昆高速公路過境,義烏民航機場設在浦義交界處,縣內公路四通八達,供電、通信設施齊全,具有發展經濟的廣闊前景。
浦江自東漢興平二年建縣,已有1800年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歷代名人輩出,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之稱。宋元明清四代,方鳳、柳貫、吳萊、宋濂、戴良、倪仁吉(女)、蔣興儔(心越大師)、戴殿泗等皆以詩文書法弛名文史。元初,「月泉吟社」征詩活動面及東南六省。宋濂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其書龍盤鳳舞,尊為「草聖」;次子宋 小篆,列明代第一。蔣興儔,康熙年間東渡,被日本奉為「篆刻之父」。本世紀二十年代以來,曹聚仁、張世祿、石西民、洪汛濤等在文學、語言、新聞等領域自成一家;張書、吳之、張振鐸、張岳健、方增先、吳山明、等書畫名家相繼崛起,成就卓著。張書 ,三十年代與徐悲鴻、柳子谷並稱「金陵三傑」,其《百鴿圖》於1941年以國禮賀羅期福連任美國總統而進「白宮」;吳 之畫印俱佳,為「浙江畫派」承前啟後重要人物;張振鐸稱「南天一柱」,有「北李(苦禪)南張」之譽。為了弘揚書畫文化,近年來在浦陽城先後建成了吳 這紀念館、方增先書畫藝術碑刻院、山明美術院,張書 、張振鐸、張世簡畫院即將落成;同時,興建了書畫小學,新建了書畫一條街,開設了書畫市場。
浦江民間文化藝術名震中外。起於清代的竹根雕,與東陽木雕、青田石雕並稱「浙江三雕」;麥稈剪貼畫,形象逼真,色彩艷麗,中外人士稱為「迷人的藝術」剪紙,風格秀麗,質朴大方,,令人嘆為觀止;起於明代的「迎會」,以會桌製作奇巧,童趣天真,堪稱華夏一絕;「燈會」,融書、畫、工藝於一體,人物燈、竹絲燈、板龍燈、走馬燈、燈種繁多,各呈民彩,深受中外人士贊譽;「浦江亂彈」,曲調激越高亢,優美流暢,為婺劇主要聲腔,流行於浙、贛、皖數省。1993年,文化部命名浦江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浦江山川秀麗,古稱「天地間秀絕之區」。縣城北郊省級仙華山風景名勝區,其岩峰景觀,兼具「奇、險、曠、幽」物色,為浙中所罕風。飛來峰下的寶掌洞,清幽絕俗,唐代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掛錫於此,與一山之隔的夏泉左溪寺-----唐代天台宗傳代祖師玄朗大師修身地,並稱為佛門聖地。縣東部鄭義門-----玄鹿風景名勝區,即「江南第一家」,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同居15世。鄭氏《家規》、《家儀》,歷史學家稱之為「中國古代家族文化」、儒學治家「的典範,明代典章出於宋濂之手而脫胎於《鄭氏家規》。此外、縣西北部的馬嶺、縣東南部的營岩山和縣城西部通濟湖風景,縣城東隅龍德填充塔(此塔建於北宋)公園,均為游覽勝地。
浦江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猛。199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30億元,按可以價計算,五年來年均遞增19.15%;財政總收入達1.1億元,年均遞增18.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3億元;平均遞增30.92%;外貿出口交貨值達12.9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3097元,年均遞增25.77%;城鎮居民生活費收入6013元,年均遞增23.26%。國民經濟綜合實力穩步上升到全省中等水平。到目前止,全縣企業集團發展到14家,產值超千萬元企業達37家。第三產業發展加快,1997年第三產業產值達5.4億元,比1992年增長3.7倍。9家企業先後獲自營進出口權。外向型經濟比重躍居全市各縣(市)之首。交通條件明顯改善,供電、通信業突飛猛進。1996年繼東陽、義烏後實現「鄉鄉鎮鎮公路黑白化」。郵電通信業在浙西南地區率先實現了「村村電話程式控制化」。
自然地理
浦江縣位於金華市北部,東經119°42′~ 120° 07′,北緯29° 21′~ 29°41′之間。東北鄰諸暨市,東南接義烏市,西南與蘭溪市毗連,西北和建德、桐廬市接壤。縣人民政府駐浦陽街道,距金華城區46千米。面積915.34平方千米。
龍門山脈分三支自西向東延伸,北支綿亘於縣境西北與建德、桐廬兩市之間,山巒起伏,多中,低山,其中與桐廬市界上的朝天門,海拔1050米,是縣境最高點。中支橫亘與縣境中部,俗稱北山,是浦江盆地與西北山區的天然界線。南支蜿蜓於縣境南部與蘭溪、義烏兩市之間,俗稱南山,轉東北延伸至鄭家塢北,俗稱浦東山脈。中、南和浦東三山之間為浦江盆地。
仙華山
俗稱仙姑山,位於浦江縣城北九公里處,相傳軒轅皇帝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升天。為浙婺名山,浦邑第一勝景。歷代許多文人墨客曾游覽於此,宋方風題有「仙化華八景」。其景觀內容豐富,有峰林、幽谷、洞穴、森林、田園等景緻,其中以山巔峰林最為奇特,諸峰拔地面起摩天插雲,如旌旗、如芝掌、似彩鳳騰霄、似鐵馬臨關,奇形偉觀,令人嘆為觀止。
寶掌山
在仙華山之東,舊稱里浦山。唐貞觀十五年(641),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雲游大半中國後,駐錫於此,臨寂歿時自稱活了1072歲,號稱「千歲和尚」。今有寶掌寺遺址。山中奇石森植,如奔獸、如鍾鼎、如刀戟旗鼓,著名的有「守關石」、「飛來峰」、「五通游戲峰」。幽洞密布,奇崛深奧。谷內四處湧泉,以飛來峰下所涌清泉,水質最為甘洌。「浦陽十景」之一的寶掌冷泉即此。
玄鹿山
位於鄭宅鎮北2.5公里處,景區面積3.65公里。這里春天桃花滿澗,夏季瀑布轟嗚,是明代宋濂遊憩讀書處。宋濂常攜鄭家學子來此觀賞山谷飛泉,寫下《飛泉操》、《題玄鹿八景並序》等詩文。山有八景題名石刻:桃花澗、鳳簫台、釣雪磯、翠霞屏、飲鶴川、五折泉、飛雨洞、蕊珠岩。
馬嶺
位於虞宅鄉西北部,在浦江、建德、桐廬三縣(市)交界處,距浦江縣城30公里。今被列為市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約8平方公里。該景區以險、奇、怪的峰林岩石自然景觀為特色,岩高林密,空氣清新,景觀豐富,風景奇特。
浦江屬錢塘江水系。源於縣境西部天靈岩南麓的浦陽江,自西向東流,於白馬鎮塘里東北出縣境入諸暨市,至杭州市蕭山區聞堰鎮入錢塘江。沿途接納洪公溪、深溪等大小溪流32條。壺源江源於天靈岩西北麓,東流至杭口坪轉北流,於檀溪鎮大梓北出境,竟5桐廬縣至富陽市場口鎮北入富村江,沿途有大小姑源溪、羅家源等水匯入。大陳江流經縣境東南部於諸暨市安華鎮匯入浦陽江。已建成中、小型水庫61座,總庫容13776萬立方米。尚有通濟橋水庫北、中、南渠橫穿東西。壺源江西水東調工程,通過杭口坪東引水隧洞,將壺源江水東流至金坑嶺水庫,使北山腳一帶農田得到灌溉和開發。
浦陽江
發源於浦江縣花橋鄉天靈岩南麓嶺腳,東南流至花橋折向東流經安頭 (1965年3月在此建成通濟橋水庫大壩),經浦江縣城、黃宅,轉東北流到浦江縣白馬橋入安華水庫(1958年6月建成),在安華鎮右納大陳江,再東北流至盛家,右納開化江,北流經諸暨市城區下游1.5千米的茅渚埠,以下分東西兩江。主流西江北流至祝橋,左納五泄江,經姚公埠至三江口與東江匯合。(1952年建江西湖分流工程後,西江改經江西湖上蔡至湄池與東江合流)。東江自茅渚埠分流後,北流至大顧家附近小孤山右納楓橋江,與西江會合後,北流經蕭山市尖山鎮,左納凰桐江,經臨浦,出磧堰山,折向西北流至義橋,左納永興河,流至聞堰鎮南側小礫山注入錢塘江河口段。幹流長149.7千米,集水面積3451.5平方千米。
浦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6℃,1月平均氣溫4.2℃,7月平均氣溫28.7℃。年均降水量1412.2毫米。年日照1996.2小時。無霜期238天左右。有大風、冰雹、汗澇等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豐富。水利蘊涵量3.25千瓦,以建水電站70座,裝機總量7179千瓦。林地面積9000餘公頃。主要分布於西部與北部。以松、杉、毛竹等用材林為主、並有油桐、烏柏、油茶、板栗等經濟林。礦產資源有石灰石,螢石、鉀長石、石煤、磷礦石、凝灰岩、磁鐵礦和銅礦等礦點,其中以石灰石儲量最大。
耕地12069公頃。擁有耕作機械動力23126千瓦,收獲機械動力9506千瓦,值保、排灌機械動力7186千瓦農業產品除傳統的稻穀、小麥、番薯、玉米、油菜、棉花、茶葉、蠶桑外,近年來大力開發蔬菜、桃形李、獼猴桃、黃花梨等生產。「蒲江春毫」被列為全國名茶。「桃形李」稱中國名果稀珍。全縣已建成佔地六百多公頃的8個農業示範區。其中有1個被列為省級示範園區。全縣基本實現栽培輕型化,育種商品化,品種優質化,收種機械化。是浙江省農業綜合開發縣和省優質米示範縣、商品豬基地縣。工業以花邊針織、絎縫綉品,水晶工藝品、服裝加工、工藝掛鎖為五大支柱產業,以編、剪、貼、綉、雕等工序創制而成的竹木根雕和草編、手工挑花、麥桿貼畫、絨綉五種工藝品被譽為「五朵金花」。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尚有傳統產品「竹葉薰腿」、豆腐皮等。
歷史沿革
浦江於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古稱豐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以境內浦陽江得名。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浦江於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古稱豐安,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以境內浦陽江得名。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
1960年1月撤銷浦江縣建制並入義烏縣。
1966年12月恢復浦江縣。
風土人情
浦江迎會,俗稱「抬閣」。它以中國民間傳說人物造型為主體,進行精心的藝術設計,具有驚、險、奇、怪、妙等特徵,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相傳浦江迎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已有千年的歷史,祖上傳說是為了紀念胡公大帝。浦江農歷八月十三日大搞迎會是因為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浦江黃宅等鄉村都會匯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領,一展風采。
浦江的迎會有「人會」、「紙會」、「人紙合會」之分。
「紙會」是用竹篾縛成人形,用紙裱糊後再繪畫,裝飾成各種戲劇人物。表演時由一人隱於桌下,用細線牽拉人物各關節部隊。紙會造型獨特,工藝精細,非花上百工難成其巧妙。
「人會」是由孩童扮演活靈活現的戲劇故事或神話傳說。在特製的會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設置鐵架,鐵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飾器所遮掩,孩子們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並不斷變幻造型。會桌由多名強健漢子抬著行走,行進時顫顫悠悠,驚險異常,看得人心跳不已,被中外友人稱為「中國一絕」。
黃宅的人會至今有20餘桌,如「姜太公釣魚」、「三打白骨精」、「趙雲破曹」、「三請梨花」、「鐵弓緣」等,童趣天真,十幾桌一起出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場面十分壯觀、熱鬧。
經濟概況
人民生活
實現生產總值44.74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24.8億元;一、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為8∶62∶30,人均生產總值11752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2元,農民人均收入3820元,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開始步入快速增長期。
工業
以傳統輕工業為特色。服裝、針織、絎縫、掛鎖、水晶和造紙具有比較優勢。花邊絎縫是全國最主要的加工出口基地,水晶、掛鎖佔有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原材料的最大集散地之一。被命名為"中國水晶玻璃之都"和"中國掛鎖星火特色產業基地"。全年實現自營出口1.2億美元,規模以上企業163家。
農業
農林牧副漁總產值 6.09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1.86億元,糧食總產量6.4萬噸,糧經種植比例5.3:4.7;高山蔬菜、花卉苗木、水果、茶葉是四大主導產業。"竹葉薰腿"為火腿珍品,豆腐皮、桃形李為傳統農產品,"浦江春毫"為中國精品名茶,"沁香"牌密梨為全國優質早熟梨。
財稅金融
實現財政總收入5.0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3億元。金融機構齊備,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43.4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3.9億元,保費收入達到1.26億元。
商貿投資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2億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3.41億元,接待國內外遊客57萬餘人次,旅遊總收入近4億元。 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54億元,全年吸收投資3.35億元,其中外資1040萬美元。
非公有制經濟
到2003年底,共注冊1149家,注冊資本29.78億元,個體工商戶15786戶,完成工業產值120億元,繳納稅收約4.6億元,佔全縣稅收收入的95%以上。
交通通訊
境內交通便捷,浙贛鐵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和03省道穿越本縣東部,47、20省道橫貫浦江腹地;年末有固定電話用戶10.9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2.25萬戶。 城鄉建設 創新"模擬拆遷法"改造舊城,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農村。2003年末,城區建成區面積18.64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2.2萬,城市化水平為42%。年末城鎮人均住房40平米,農村人均住房47平米。城鎮公共綠地72公頃,綠化覆蓋率33%。
水利電力
全縣有四座中型水庫和配套灌溉渠系,縣城現有日供水能力6萬噸,日處理污水2萬噸。電力供應已形成以110KV為主結線的電網框架,擁有110KV變電所4座和220KV變電所一座。
特色產業
花邊、竹編、草編、麥桿貼畫和絨綉為浦江傳統工藝品的"五朵金花"。絎縫製品、掛鎖、水晶工藝品和自行車產業後來居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行政區劃
浙江省中部,北緯29°27',東經119°53'
Pujiang Xian
330726
322200
浦陽街道人民路38號
2002年轄3個街道、7個鎮、5個鄉,17個社區、1個居民區、409個行政村:浦陽街道 渭南街道 仙華街道 黃宅鎮 白馬鎮 鄭家塢鎮 岩頭鎮 鄭宅鎮 檀溪鎮 杭坪鎮 虞宅鄉 大販鄉 中余鄉 前吳鄉 花橋鄉
⑶ 瀏陽有哪些景點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東北的大圍山鎮境內,距離長沙市區148公里,屬於羅霄山脈北段。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8米,也是長沙地區最高峰。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成立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面積共7萬余畝,境內植物種類眾多,迄今為止已知有23個植物群系,3000多種植物,60餘種野生動物。其中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樹種17種,如南國紅豆杉,香果樹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14種,如華南虎,雲豹等;蝴蝶1200多種。。
大圍山大力開發旅遊業,其自然風景得到一定的肯定。大圍山有著100多處瀑布,海拔1515米的五子石峰在夏天滿山杜鵑,景勝堪稱一絕。大圍山峽谷漂流,位於大圍山南部的花門河。
周洛
位於長沙、瀏陽、平江三市(縣)交界的社港鎮境內,地處海拔1359.7米的連雲山脈西部,是撈刀河發源地。景區距瀏陽市北50公里,長沙市東70公里,黃花機場60公里。周洛境內人文遺址、自然景觀眾多,在迷人谷上游有月亮潭,形似上下兩水缸口對接,下部裝水呈圓形,上部呈下大上小圓形,上有一斜形瀑布傾瀉入潭,在潭內形成旋轉狀態。周洛還尤以瀑布眾多聞名,三級跌水組成的仙劍瀑布,落差達60米,枯水時,瀑布呈絲簾狀,豐水時,瀑布呈帶狀。高約50米,寬約2—6米的天龍瀑布,上級一瀉而下,中部有一深潭,下級呈「之」字形,全景一氣呵成,好似天龍從天而降,故取名天龍瀑布。人文景觀有鐵墳坪、水口塔、陳家祠堂、顏家屋場,大時餐館等,很有考古價值。
道吾山
坐落於瀏陽市城北約6.5公里處,西起蕉溪,東達寶蓋,列峰七十一,山巒重疊,群峰競秀。道吾山古時稱白鶴山,又名趙王山,是中外馳名的佛教聖地,景區規劃為六大景區,43個景點,有高峽平湖,千年古松、五老雪暴和千年禪寺,距今1100多年歷史。道吾山峻特奇聳,峰嶺起伏,溝谷縱橫,泉瀑遍布,裸露的岩石無不奇形怪狀,靈岫絕嶠,素有一湖、三洞、六泉、十潭、十三溪、二十八岩、七十一峰之美景,其中「三絕(引路古松群、千年古剎興華禪寺、高山天湖)四奇(煙雨、霧霏、雲瀑、雪霽)」更是久負盛名。
瀏陽湖
又名株樹橋水庫。位於大圍山西南側、瀏陽河南源小溪河下游高坪鎮,距瀏陽市區33公里,距長沙110公里。2001年6月在庫區批准建立瀏陽市級森林公園,面積237838畝。瀏陽湖森林公園「面清水,背綠山,懷彩燈,綴涼亭」。瀏陽湖所處的株樹橋,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小村莊,這里的樹木鬱郁蔥蔥四季常青。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個位於瀏陽市區東部31公里處的叫做「株樹橋」的小村莊里,出現過近10名百歲老人,村莊也因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壽星村」。
象形山風景區
位於瀏陽市達滸鎮象形村,西臨官渡鎮潘溪村,背倚連雲山,距瀏陽市區40公里,素有「湘東小桂林」之美稱,2009年被瀏陽市政府確定為自然保護區,該區由紫紅砂礫經自然雕塑,形成一種奇特的丹霞地貌。麒麟岩陡壁高蹺,幾成90度直立於金坑河,直上雲霄,素有「湘東第一岩」之美稱。
古風洞
又名仙人洞,位於瀏陽市高坪鎮古風村境內,被稱為「湘東第一大溶洞」。古風洞距瀏陽市區約30公里,古風洞在古港—高坪公路左側幾百米處。古風洞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深數十里,總面積三萬平方米以上,縱橫延伸兩鄉一鎮,自明朝嘉靖至清代同治的《瀏陽縣志》均有記載,被古人稱之為「天造地設之奧區」。古風洞總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被譽為「神仙洞府、福地洞天」。
古風洞口有嘉慶四年(1799)所刊《仙人洞破暗記》青石碑,碑文由古風禪寺一高僧智燈主持所著。
石柱峰
位長沙市區東北約50公里的瀏陽市社港、龍伏、古港三鎮交界處。其峰矗雲霄,壁立千仞,尖削如柱,因名石柱。峰高海拔1359.7米,高出南嶽山70米,是古城長沙方圓70公里內的最高點。
石柱峰源於連雲山脈的主脈之中。東倚大圍山,北鄰幕阜山,南達道吾山,西隔撈刀河盆地(社港)與龍華山相望。峰頂存有三清殿,還有保存完好的玉皇殿(原名櫻桃觀);峰左有孫思邈的煉葯台、曬葯坪;北有後周(公元951至960年)誥授兵部袁侍郎的鐵墳古跡;西坡有傳為大禹治水所用的拴船樁、雲霧殿、禱雨靈台等古跡。山腰的陳家祠堂,屬明末時期建築,陳家祠堂後有長沙地區最古老的香椿樹。
人文景觀
城區: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新算學社舊址、譚嗣同墓、道吾山風景區、天馬山風景區、西湖山風景區、新文路步行街、民俗仿古步行街。
南區:中國花炮文化博物館、文家市秋收起義舊址、胡耀邦故居、楊勇故居、石霜寺。
西區:宋任窮故居、瀏陽花木走廊、仙人湖生態旅遊新城。
北區:王震故居、周洛風景區、赤馬湖風景區、沙市古蒿山。
東區: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張坊客家民俗坊、寶蓋禪寺、株樹橋上水庫(瀏陽湖)、大光寺、王首道故居。
寶蓋寺
位於瀏東新區古港鎮西南部,東臨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靠平江,西望道吾山 南至天涯寨。據有關史料記載,包改動地區佛教文化始於晉,勝於唐。其中寶蓋禪寺始建
於唐代,歷史上香火鼎盛,名揚四方,與前面介紹的石霜寺,道吾山上的興華寺、大光洞的大光寺齊名,為瀏陽佛教四大祖庭之一。該寺後山東側有和尚古墓群,多達三十餘。墓內有十二代方丈主持。墓群分墓葬和塔葬兩種類型,坐北朝南。其四座墓塔的塔身塔座均為六邊形,墓塔高一到三米不等,用石塊雕刻而成,底座由三層構成,雕有蓮花瓣中間的塔柱上有墓主的法號等,塔頂呈葫蘆狀,並刻有蓮花,佛教文化氣氛濃厚。在一側石壁上有一摩崖石刻,為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所刻,豎文 ,行書,十一行文字分三段,其中有詩雲:「千古萬年間,虛空架碧灣。如虹橫飲水,似月半連山。空藏人行廣,岳嵬客往還。不愁波浪急,長斷寶門關」。
思邈公園
位於市區圭齋路、瀏陽河路、319國道天馬橋交叉處以及濟川河與瀏陽河的交匯處,園中有一座山,叫做孫隱山,山下存有升沖觀、洗葯橋、洗葯井遺跡。據《瀏陽縣志》記載,「東城外小山丘伏城隅,傳孫思邈隱處,有洗葯泉、煉丹諸跡」,孫隱山因此而得名。山下原有的洗葯橋,相傳是孫思邈洗滌草葯之處,橋下流水潺潺,岩石嵯峨,呈現出「葯橋泉石」之勝景,是原「瀏陽八景」之一。
⑷ 蒼南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江心嶼公園 中國4大名勝孤嶼之一。東西雙塔凌空,映襯江心寺。嶼中有著名的江心嶼10景,有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館、兒童樂園、盆景園及共青湖等景。
位置:溫州市鹿城區江心嶼。門票:20元(含往返輪渡)。電話:88197551。
瑤溪 有「瑤池仙境」美譽。分金鍾瀑、瑤溪瀧、鍾秀園(有國安寺)龍崗山、千佛塔、李王尖、夢水灣和青山湖等8景區,有百餘景點,以幽谷金鍾、水石同蹤等10景最著名位置:溫州市龍灣區瑤溪鎮。9路公交直達。門票:10
天柱寺風景區 內有晉代古剎天柱寺(瀑泉寺),該寺左瀑右泉。周圍有聽泉山莊、榮陽園等眾多景點。
位置:溫州市龍灣區天河鎮大羅山。21、309路公交可到。門票:5元。
五美景園 是個集文化教育於一體的新型旅遊勝地。由實際禪寺、逆川墓、顧公洞、蓮花岩、金鎖嶺、觀音洞、紡車岩、瞿絲潭及卧龍潭等景組成。
位置:溫州市甌海區茶山鎮羅豐村。17、203路公交可到。門票:38元。
溫州樂園 分卡通區、歐陸風情區、美國西部區、海灣區4區域,有極速風車、環球飛船等28個游樂項目。
位置:溫州市甌海區茶山街道霞嶴村。 門票:90元。
溫州綠色樂園 佔地498畝,集農業觀光、科普教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農業園區,以花卉聞名。
位置:溫州市甌海區南白象鎮。11、17、203路公交可到。 門票:38元。
溫州市動物園 以展出活體珍稀野生動物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公園。
位置:溫州市甌海區景山公園蓮花芯景區。門票:15元。
岷崗風景區 由岷前、岷中、岷後、古洞岩4景區以及霞碧殿、玉清觀兩景點組成。以雙龍潭最有名。
位置:溫州市甌海區潘橋鎮的中南部。
仙岩風景名勝區◆ 由仙岩、天河、化成洞3部分構成,共59處景點。以瀑潭景觀享有盛譽,自然山水景觀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位置:溫州市甌海區仙岩鎮。
仙岩景區 人文景觀豐富,尤以聖壽禪寺和梅雨潭最有名,還有伏虎寺、止齋祠、雷響潭、龍須潭、玉涵潭、三姑潭等景,並有豐富的摩崖題刻。門票:15元。
化成洞景區 以洞景清幽為特色,有化城洞、羅隱洞等景。
天河景區 以水景浩淼為特色,包括天河水庫、秀才垟水庫和金河水庫,湖畔山峰雄奇。
澤雅風景名勝區◆ 有「西雁盪」之譽,區內景觀以群瀑、碧潭、幽峽、奇岩為特色,有七瀑澗、金坑峽、高山角、珠岩、西山、龍溪、崎雲、五鳳8大景區,二百三十多處名勝景點。
位置: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乘10路公交到林嶴倒景區中巴。門票:聯票70元。
澤雅湖景區 以澤雅湖為中心,含水庫大壩、吳坑古村、珠岩、寂照禪寺、林氏宗祠、澤雅殿等二十餘處景點組成。
七瀑澗景區 由深籮祭、九龍瀑、鱷魚潭、鷹棲峰、七寄樹、搖擺岩等三十多處景點組成,以群瀑、碧潭、幽峽、修竹、怪石著稱。門票:25元。
高山角景區 由壽桃潭、含羞潭、斗潭、五連潭、龍路潭、虎嘯潭、拔秀峰、清風洞等景組成。
金坑峽景區 以金坑峽水系為中心,以峽谷景觀和谷內石灘景觀為主要特色,可開展多種旅遊活動門票:10
龍溪景區 由漫水橋、龍車洋、貓兒嶼、枇杷園等8景組成,可開展水灘嬉戲及鄉風民俗活動。
北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被譽為「東南第一山」,是奇特險峻、瑰麗多姿的山嶽風景,總面積450km2,景點五百五多處,辟有靈峰、靈岩、大龍湫、顯勝門、三折瀑、仙橋、雁湖、羊角洞8大景區。
位置:樂清市,主景區入口在雁盪鎮。景區內己基本通車,除仙橋景區外各景區有小巴往來,起步1元。
門票:聯票120元。電話:62243631。
靈峰景區 為雁盪山的東大門,是雁盪山領略奇石的絕佳地點,靈峰夜景被譽為絕景。
門票:靈峰日景30元、靈峰夜景30元。
靈岩景區 以靈岩古剎為中心,有天窗洞、龍鼻洞、小龍湫、玉女峰、雙珠瀑等景。有靈岩飛渡表演。
門票:30元、方洞纜車25元。
大龍湫景區 197米高的大龍湫瀑布有「天下第一瀑」之譽。還有羅漢寺、筋竹澗等景。
門票:30元,筋竹澗 10元。
三折瀑景區 最為奇異的景區,尤以中折瀑為極致,被譽為「雁盪山第一勝景」。還有森林公園美景。
門票:10元,森林公園25元。
仙橋景區 有仙人洞、吹簫峰、仙亭山、丹灶岩、石棋枰、龍湖、仙姑洞等景。顯勝門景區 有顯勝門、砩頭溪、松坡溪、散水岩、南闔牌樓群、章綸墓等景點。門票:10元。
雁湖景區 有雁湖、芙蓉湖、西石樑大瀑、梅雨瀑、黑龍洞等景點。門票:10元。
羊角洞景區 由羊角洞和雙龍谷兩部分組成。
中雁盪山風景區◆ 原名白石山,面積84km2,分玉甑、三湖、西漈、東漈、鳳凰山、劉公谷、楊八洞7大景區,以峰、湖、瀑見長。位置:樂清市白石鎮。
玉甑景區 玉甑峰高聳雲天,山上有洞中套洞的玉虹洞,峰頂更有一個山水小世界。門票:20元。
西漈景區 以奇峰怪石為主的眾景沿澗對列,綿亘達2.5千米。有八折瀑、西龍街、石門勝境等景門票:15
三湖景區 白石湖、鍾前湖、龍山湖三湖的柔美,湖畔諸峰的秀美,同構山水之美的典範。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 總面積625km2,分為岩頭、大若岩、石桅岩、北坑、水岩、陡門和四海山7大景區,計八百多個景點。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主流140千米,有36灣72灘。流域內古村文化發達。
位置:永嘉縣北部楠溪江流域。有鄉村中巴往返於主要景點間。
岩頭景區◆ 是整個楠溪江風景區的中心。水秀、村古、灘林美,可漂流。有蒼坡村(有民俗館)、芙蓉村、岩頭村、楓林村、獅子岩、太平岩、紅十三軍舊址、溪南灘林、西岸灘林、九丈灘林等景點。
位置:永嘉縣岩頭鎮,包括從渡頭至沙頭32.4千米的水域、灘林及沿江古村落。
門票:芙蓉村、岩頭村和蒼坡村各15元,紅十三軍舊址5元。
大箬岩景區◆ 以飛瀑、奇峰、幽洞、秀水和神話傳說見長。陶公洞是「天下第十二福地」。還有橫虹瀑、十二峰、高徐村、醉溪、石門台、百丈瀑、崖下庫、連缸潭、藤溪潭瀑、小楠溪灘林等景。
位置:永嘉縣大箬岩鎮,小楠溪中游。門票:石門台30元,崖下庫5元,陶公洞10元,十二峰10元。
石桅岩景區◆ 以小三峽、石桅岩最有名,還有水仙洞、麒麟峰、下嶴瀑布、將軍岩等景。
位置:永嘉縣鶴盛鄉下嶴村。 門票:50元。
水岩景區 景區內自然景觀豐富,花坦古村落群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有蓮花瀑、菠蘿岩、雌雄岩、龍滾洞、仕女峰、廊下古村落等景。
位置:永嘉縣花坦鄉,珍溪沿岸。
北坑景區 景區內濃蔭鋪地,三瀑相銜,一瀑一潭,瀑奇潭幽,險峰陡崖,巍巍兀立。有龍灣潭森林公園、北坑龍潭、球瀑、七折飛瀑、石柱岩等景。 位置:永嘉縣楓林鎮。
陡門景區 以岩、洞見長。有隘羅洞、赤岩洞、美人岩、漁山、蓮花峰、五雷峰、梯瀑等景點。
位置:永嘉縣陡門鄉。
四海山景區 以林海、雲海、霧海、雪海等奇觀而得名,四海山森林公園是浙南的重要避暑勝地。
位置:永嘉縣張溪鄉西部。
楠溪江源頭景區 總面積574km2。源頭山水風光旖旎,自然村落古樸,人文景觀豐富。主要景群有羅垟景群、黃南景群、溪口景群、鯉溪景群。位置:永嘉縣北部,溪口鄉以上河段。
金溪景區 有天柱岩、雨傘岩、夫妻峰、金溪水庫、石斑岩(胡公大殿)、龍潭角鳳尾瀑等二十多處景點。
位置:永嘉縣小楠溪旁北,應坑鎮周邊。
西溪景區 婁坑漈西楠溪全長三十多千米,流域內自然景觀可分為婁坑漈、吊坦漈、石柱岩、紅岩漈4大景群,人文景觀有甌渠民俗館。 位置:永嘉縣西溪鄉,西楠溪流域。
西灣風景區 總面積17km2的海濱海岩型風景區。含揚嶼山、二沙、西嶴口、西灣、跳頭5景區。
位置:平陽縣西灣鎮和鰲江鎮。
南雁盪山風景區◆ 分東西洞、順溪、疇溪、石城、東嶼5大景區,境內峰巒蟠迥,溪壑交錯,岩洞密布,怒瀑飛奔,文物勝跡眾多,民俗風情獨特。位置:平陽縣西部,東西洞景區入口在南雁鎮南雁村。
東西洞景區 有無山不洞、無洞不美之譽。有石天窗、錦屏峰、雲關、梅雨潭、會文書院、碧湖篁島等景。有觀音洞、仙姑洞、東洞等岩洞和洞內寺觀。門票:25元。
順溪景區 自然景色美麗,竹綠溪清。有陳氏民宅、冰廊洞、知音澗、白雲瀑等景。門票:10元。
南麂列島風景名勝區◆ 由南麂島等52個島嶼組成,是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貝藻類),有大沙嶴、國勝嶴、三盤尾、大擂山、竹嶼等景區。
位置:平陽縣南麂鎮,距大陸最近處30海里。鰲江至南麂有班船,最少30元,電話63653991。溫州周末有班船前往。
大沙嶴景區 以寬闊的貝殼沙海灘吸引遊人。有虎嶼、美齡居、蠟燭峰、白蛇礁等景。夜景漂亮。
門票:白天15元,晚上5元。
大擂山景區 島嶼不大,動植物眾多,尤其是香口的水仙花與金邊的地鱉蟲尤具特色。
國姓澳景區 是良好的避風港,也是重要軍港。島上留有摩崖石刻、國姓廟等古跡。
三盤尾景區 包括頭嶼、二嶼和小虎嶼,似3個「綠盤」漂在海上。有天然草坪、望夫石、猴子拜觀音、天然壁畫、五指岩、風動岩等眾多礁石景觀。門票:25元。
竹嶼景區 竹林成蔭,風景很好。附近有鸕鶿礁、立人礁、無毛南礁(我國臨海線基點之一)。
石垟森林公園 總面積5440公頃,分隱山湖景區、水雲谷景區、猴王峰景區、水牛塘景區、石角景區、九龜景區6大景區。是度假旅遊的理想勝地。位置:文成縣石垟鄉。
百丈漈-飛雲湖風景名勝區◆ 由百丈漈和飛雲湖兩部分組成的觀光勝地,總面積559km2。含峽谷景廊、百丈飛瀑、天頂湖、朱陽九峰、劉基故里、龍麒源、銅鈴山峽、岩門大峽谷、雙龍、飛雲湖10景區。
位置:文成縣,百丈飛瀑在百丈漈鎮,飛雲湖在珊溪鎮。很多景點無固定班車,可咨詢旅遊公司,67835302。
峽谷景廊景區 6里長的峽谷兩旁奇峰如劍似戟,絕壁似削似畫,飛瀑若虹若幻。門票:25元。
百丈飛瀑景區 一漈百丈高(207米),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寬。瀑布群區峽谷兩邊,到處是奇岩怪石,險峰幽洞。還有佛山、一帆峰等景。門票:30元。
天頂湖景區 天頂湖清澈純凈,由3大湖組成,湖串湖,灣套灣,灣灣湖湖景不同。門票:15元。
朱陽九峰景區 絕壁擎天,奇峰聳峙,高大峻奇,有明星寺、龍瀑等景。 門票:30元。
劉基故里景區 誠意伯廟和誠意伯墓系省級重點文物。武陽古村除劉基故居外,另有伯溫觀景台、劉府舊宅、忠書祠、天葬墳。附近的盤谷村有古民居。門票:劉基故居5元,劉基廟(誠意伯廟)10元。
銅鈴山峽景區 在號稱「全國第一氧吧」的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壺穴奇觀」奇觀。有高壩、斗潭、白郎漈、孝竹灘、靈崖、十二埕等景。門票:45元。
飛雲湖 飛雲江與珊溪交匯形成的高峽平湖,有葫蘆島、七星島、洞背洞、古村落等景觀,門票:45元。
岩門大峽谷 在飛雲湖源頭,長18.5千米,號稱華東第一大峽谷。有石柱峰、五葉奇楓、風洞等景。
雙龍景區 位於飛雲江畔,境內翠谷深幽,絕壁擎天。有求財洞、月老洞、青石灘、馬尾瀑等景。
龍麒源景區 在悟溪源頭,景區內山勢蹉峨,山水精華是金壁灘,還有畲族風情。
隆山公園 山地公園,以隆山禪寺與隆山塔最有名。還有眾多游覽項目。位置:瑞安市市區。
玉海樓 浙江4大藏書樓之一,藏書三萬西側有百晉陶齋和孫詒讓故居位置:瑞安市市區道院前街門票:5
桐溪風景名勝區 被譽為「浙南小西湖」,以桐溪水庫為主體的湖山結合型風景區,以奇石怪洞聞名。
位置:瑞安市桐浦鄉西北側。門票:20元。
寨寮溪風景名勝區◆ 由寨寮溪、九珠潭、汲門溪、花岩、龍潭、回龍澗、銀洞、騰煙瀑等8景區近二百個景點組成。以水景取勝,古跡眾多,具田園風光。位置:瑞安市,跨越數鄉鎮,寨寮溪在龍湖鎮。
寨寮溪景區 長8.5千米,有營前古澀、福泉禪寺、茅花洲、放馬土羊、龍嘴岩和五子潭等景點。
門票:30元 (含竹筏漂流費用) 電話:65747172。
九珠潭景區 是杭山谷底山溪中九個碧潭之合稱,宛若一串晶亮圓潤的翡翠。門票:25元。
祭門溪景區 曲折逶迤、清可見底的漈門溪是漂流的好去處,素有「逍遙流」之稱,兩岸風光美麗門票:30
花岩景區 花岩歸來不看潭,以9瀑潭尤為聞名。景區最高峰為五雲山,現為花岩森林公園。門票:30元。
回龍澗景區 有龍絲潭、龍浴潭、軟山水庫、雷劈岩等景。飛來瀑、獅子岩最有名。
龍潭景區 有龍珠潭、龍舌潭、龍口潭、白龍潭、水簾洞等景點。潭潭相連,潭上有瀑。
泰順廊橋◆ 泰順先人創造的具有山區田園特色的地方文明,現存近千座,結構類型多樣,遍布各地,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北澗橋•溪東橋 均為疊梁式木拱廊橋,相距0.5千米里。溪東橋旁有臨水殿、陳大翁宮等宮廟建築。
位置:泰順縣泗溪鎮下橋村。
仙居橋 系泰順現存廊橋中歷史最長、跨徑最大的木拱橋。位置:泰順縣仙稔鄉仙居村。
文興橋 特點是橋身傾斜,橋上有神龕。位置:泰順縣筱村鎮坑邊村。
三條橋•毓文橋 山、水、橋完美結合的3座橋是最古老的廊橋。毓文橋有3層樓閣式,是現存造型最豐富優美的廊橋。位置:泰順縣洲嶺鄉洲邊村水尾,兩橋相距數千米。
薛宅橋 又名錦溪橋,長51米,造型古樸獨特,氣勢雄偉壯觀,是泰順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位置:泰順縣三魁鎮薛宅村。
仕水碇步 有223齒,長133米,是浙南最長、最好的碇步。國家保護文物。全縣共有碇步200多條。
位置:泰順縣仕陽鎮溪東村。
九峰風景名勝區 由紅軍路風景線和峰文峽谷、彭溪秀澗、九里潭、泗水、承天氡泉等6景區組成。景區內峰巒疊嶂,環境優雅,已初步開發。
承天氡泉景區 即浙南大溫泉,以氡泉為核心,峽谷口的度假區設施一流。位置:泰順縣雅陽鎮門票:12元。
紅軍路風景線 含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中共浙南特委成立舊址、紅軍山洞醫院舊址、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重建紅十九師舊址等革命史跡。位置:泰順縣九峰鄉。
烏岩嶺自然保護區 被稱為綠色生態博物館,主峰白雲尖海拔1611米,還有南麂崗、米篩潭、龍井潭等數十處景點。位置:泰順縣竹里鄉。
南浦溪風景名勝區 含新山古村落文化景區(有吳畦墓、世英門、三友洞、白岩庵),南浦湖景區(有潘洋橋、雙龍瀑、岩脊島),三重漈景區。位置:泰順縣新浦鄉。
紅岩景區 有紅岩峰、蒸籠岩、洗銀瀑、彩銀洞、絕壁廊、白猴峰等二十多個景點。
位置:泰順縣羅陽鎮紅岩隧道口西南側。
天關山森林公園 有龍井坑、天關山、北嶺、白溪、東源5景區,以「天關聳秀」、「龍湫飛雪」最有名,「天關古道」是融自然和人文的獨特景點。位置:泰順縣羅陽鎮西郊。
柳峰尖景區 山上有聖泉,山巔有石宮,還有十三岩、十四洞等系列景點。位置:泰順縣柳峰鄉。
泰順仙居風景區 是悠閑的旅遊去處,有三灘漂流、古廊橋、三灘古道、清末古民居群、古廊生態園等景。
位置:泰順縣仙稔鄉仙居村。
白鶴峽風景區 有大黑潭、百花槽、大龍潭、玄中寺、閑雲頂、中國第一長人行鋼索橋等景。白鶴山莊有浙南第一漂、十里畫廊竹筏觀光等眾多活動。位置:泰順縣司前鄉。
石聚堂風景名勝區 以奇岩、幽洞、碧湖、分為石聚天成、玉泉洞天、太寶觀日3部分。有單人巷、金龜馱子、九節龍、紫雲道觀、玉清道觀、玉泉禪寺、觀音閣、許真君祠等景。位置:蒼南縣浦亭鄉。門票:5元。
鯨頭景區 有靈岩七洞、進士洞、煉丹岩、登仙門、銅錢坑雙瀑布等自然景觀;有楊府殿、瑞岩寺、廣福寺(含宋代雙塔)、龍隱寺、庵基堂等人文景觀。位置:蒼南縣雲岩鄉。
燕窩硐景區 洞穴幽深,奇岩聳立,龍泉寺和玉虛道觀宏偉壯麗。另有玉燕歸窩、飛龍舞瀑、碧天聚仙、瑞雲卧龍、楓林秋晚等景點。位置:蒼南縣錢庫鎮。
濱海-玉蒼山風景名勝區◆ 總面積210.5km2,由漁寮、炎亭、玉龍湖、玉蒼山、莒溪5個景區和丁步頭、蒲壯所城兩個獨立景點組成。陸岸金沙、山巔石海、古窯村寨等聞名遐邇。位置:蒼南縣。
漁寮 由漁寮沙灘、霧城沙灘和草嶼山、大麗關島、老君島(五彩礁石)等島組成。門票:15元。
炎亭 有金沙灘,前嶼島(有海潮寺),海口度假村,生態果林帶等風景。門票:10元,海口度假村10元。
玉蒼山 雄渾幽秀,在主峰大玉蒼上觀日出、賞雲海、覽奇石,堪稱玉蒼山三絕。山腰有法雲寺。門票:50
玉龍湖 有玉龍湖(有十二景),碗窯古村寨(古民居、古窯、古廟),三折飛瀑等風景。
莒溪景區 以自然野趣見勝,有縣級保護文物劉基廟、蔚文橋,石硯村有很多紅軍遺址,可乘竹筏漂流。
丁步頭 集鎮傍溪設街,有132步的石丁步,有石拱大橋,有廣昌大厝建築群,有山鄉田園風光。
蒲壯所城 國家保護文物,浙南抗倭重鎮,古跡很多,有「一亭二閣三牌坊,三門四巷七庵堂」。
洞頭風景名勝區◆ 海島縣,由103個島嶼組成,是海濱旅遊度假勝地。有半屏山、仙疊岩、大瞿島、竹嶼、大門島、海中湖、東沙七景區四百多個景點。位置:洞頭縣,離甌江口33海里。
仙疊岩景區 包括仙疊岩山石攬勝區、南炮台山靶場、大沙嶴海濱浴場等三十多處景點門票:10元。
半屏山景區 即東雁盪山,有天然岩雕長廊、黑龍騰海、漁翁揚帆、龍蝦岩、海上岩礁園等景觀門票:10元。
海中湖景區 由「外西湖」海上運動區和「里西湖」垂釣區組成,附近的三盤島上有三盤度假村。
大門島景區 以石景為盛。包括大門島上的小荊山、龜岩、對聯岩、舢板岩、馬嶴潭沙灘、觀音礁以及南、北爿山鳥島等。
東沙景區 以軍旅體驗和漁家風情為特色。有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海霞軍事主題公園、雙抱人岩、媽祖宮等景。
⑸ 衡陽有啥好玩的地方
衡陽好玩必去的景點有:南嶽衡山、南嶽大廟、石鼓書院、回雁峰、雨母山。
1、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群峰,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中華壽岳」、「五嶽獨秀」、「文明奧區」著稱於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AAA-旅遊區。
2、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我國五嶽神廟之一,位於南嶽古鎮。大廟坐北朝南,周圍紅牆環繞,四隅角樓高踞,規模宏偉。唐初名司天霍王廟,唐開元年間,司馬承禎建南嶽真君祠。南嶽大廟位於南嶽鎮北街,是我國五嶽廟中規模最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築之一。
3、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原址在衡陽石鼓山,時衡州名士李寬在石鼓山尋真觀旁結廬讀書,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4、回雁峰
靠近湘江之濱,在衡陽湘江上的公路、鐵路兩用橋附近。立在回雁峰,不僅可俯瞰大橋,還可縱觀衡陽城全貌。回雁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首。古人一直認為,北來的大雁南飛至此處便不再南飛了,只等來年春天再飛回北方,故名。
5、雨母山
雨母山位於全國重要交通樞紐、中南重鎮、歷史文化名城——衡陽市蒸湘區雨母山鎮,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著名宗教聖地、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衡陽市綠肺。雨母山,原名永華山、雲霧山。
⑹ 上海楓涇古鎮的主要景點
1、張慈中書籍裝幀設計藝術館
張慈中書籍裝幀設計藝術館位於楓涇鎮南大街46號。該館集展示、教育、宣傳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展館,藝術館主要以黑瓦白牆的古典空間輪廓和現代布置理念結合相得益彰。
2、波蘭倒置屋
倒置屋,顧名思義,就是倒置的房子,不僅僅房屋是翻轉的,屋內所有的傢具、擺設都是倒置的。遊客走進去,給人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2014年4月25日, 坐落於上海楓涇中國農民畫村內的波蘭倒置屋旅遊體驗項目正式對外開放。
3、米格15
米格15飛機,是我國空軍第一代戰鷹。它是前蘇聯研製的後掠機翼的噴氣式,整個飛機由一位飛行員操縱,其最大航程為1782千米,在低空最大平飛速度可達17.5千米/分,可連續飛行3小時,飛機的頭部安裝了一門H-37型機炮。
4、毛澤東像章珍藏館
人民公社舊址的後院又有一個重要的景點——毛澤東像章珍藏館。毛澤東同志(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
5、三得景觀
三得景觀,分別是的泉、得池、得井,說到這個景點,還有一個小故事。元末明初,楓涇南鎮上有一戶姓顧的人家,樂善好施,建了許多橋梁和寺廟,一直被當地人稱道。
6、致和橋
楓涇現有石橋39座,其中最為獨特的是有「廟連橋,橋里廟」之稱的致和橋,楓涇人叫「夫妻橋」(講解夫妻橋的典故)。致和橋位於楓涇鎮中南北市河的中段,建於元朝致和年間因此得名,是楓涇現存最古老的橋梁。
⑺ 西雙版納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假如你是一位導游,應該怎樣想遊客介紹這里的風景名勝寫一段介紹詞。
西雙版納在雲南省的南部,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聚居著10多個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勝地,西雙版納是很有特色的。這里居住的少數民族,基本上都還保留著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習俗。人們在這里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繽紛的頭飾和統裙,他們居住的竹樓,吃的竹筒飯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節--潑水節。節日期間,無論在竹樓、村寨里,還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論男女老少,過路行人,到處都是熱鬧的潑水活動,他們有的端著臉盆,有的提著水桶,互相用手潑水,每個人都是水淋淋的。按當地的習俗,這意味著用水沖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災難,得到幸福。在過潑水節的日子裡,人們還盡情地唱歌、跳舞,飲酒歡宴。去西雙版納參加潑水節,已成了一個十分吸引人的旅遊節目
傣族竹樓,是一種竹木結構的空中樓閣。面積相當大,整個樓閣用幾十根大木柱支撐著,地板用竹片輔砌。樓下四面敞開,不住人,只是堆放雜物和養牲畜。樓上住人。房頂蓋著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狀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據當地人說,這是孔明帽,說是當年孔明層教會當地人種水稻,當地人為了紀念他,便把竹樓的房頂設計成孔明的帽子那樣.
可以欣賞到熱帶雨林的景緻之外,您還可以領略到奇木異草的風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樹、桫欏樹、箭毒木、鐵力木、王蓮、旅人蕉、神秘果(樹)、四數木大板根……還可以觀賞到「魚趕擺」的場面,可以碰到開屏的孔雀,可與野象合張影……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歷正月。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節日一般持續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幾枝纏著花布、彩紙的竹校。人們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和講解歷史傳說,青年男女成群結隊上山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接著,男女老少提著水桶,端著臉盆,互相潑灑,互相祝福,認為這樣可以消災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萬的人隨著優美的傣族音樂翩翩起舞,邊跳邊呼喊"水!水!水產,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丟包做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縫抨,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先是無目的的拋來擲去,後漸漸有了固定的目標,等姑娘有意識的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妨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潑水節還要舉行劃龍舟比賽,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聚集到瀾滄江邊,觀看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競賽,傣家兒女在"瞠瞠瞠"的茫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歡樂的氣氛。
放高升和孔明燈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屆時將自製的土火箭點燃,它一邊噴出白煙,一邊"嗖 嗖 嗖 "的尖嘯著飛上藍天,引得人們舉目張望,不時發出喝采聲,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優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孔雀舞,斗雞等,也是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近幾年,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貿洽談等內容,使得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采。潑水節的活動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同時舉行,兩地均可從昆明乘飛機直達。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凌辱,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說,拔下一根魔王的頭發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著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為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⑻ 天津市釣魚地點
天津周邊釣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