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水生態文明建設

水生態文明建設

發布時間: 2020-11-22 17:32:35

1. 如何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 打造生態城市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的基礎工程,是綠色發展的骨幹工程,是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造福子孫的民生工程。黨的十八大又吹響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號角,給加快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帶來了新機遇和新動...

2. 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有哪些

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名單

3. 水文化與生態文明關系

「水乃萬物之源,諸生之宗始也」(齊國管仲語)。水締造了人類,也影響著人們的品德和情操,影響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和社會心態。缺水曾經給生命帶來災難,以致生物界幾度瀕臨滅絕。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瑪雅文明的毀滅,就與乾旱缺水有關。長期降雨量的減少,使可用的地表水迅速減少,無法滿足生存需要,導致社會動亂、疾病蔓延、城市被拋棄等,一個鼎盛的古典文明就這樣毀滅了。
現在,世界正瀕臨一場水危機,對人類的健康與生命,發出嚴重的警告,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水危機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我認為,造成水危機的因素有三個:水的資源性短缺、水文化匱乏、制度管理不嚴。其中,文化與制度的雙重缺乏是主要原因,最令人擔憂的是人為的浪費、消耗、污染和破壞。因為水的易得性,使人們對水的極端重要性缺乏認知,缺少親情。
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極低,要緩解我國的水危機,需要國家、社會、民眾三個層面的齊抓共管,共同努力。
國家對水危機的嚴重性高度重視,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央把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問題提到關乎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高度。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政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多渠道提高全民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等等。
在社會層面上,建議國家與各個行業、各個企業聯手,把解決高水耗的「五大殺手」,包括灌溉式高水耗的農業殺手、掠奪式高水耗的工業殺手、奢侈式高水耗的服務業殺手、質變式高水耗的污染殺手、超前性高水耗的地下水超采殺手作為長期的奮斗目標。此外,由水產業界牽頭,協同全國各行各業共同加大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凈化治理力度,開發利用城市雨水污水,實行雨水污水資源化。這種系統的水治理方法既防治污染,又保護生態環境,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效益。
緩解水危機,更為重要的是要實現全民總動員,宣傳倡導親水、愛水、惜水、護水、節水、治水以及科學飲水為主要內容的「水五論」,正視基本國情、民情、水情,提高水生態文明意識,喚起國民親水文化自覺性,共建節水防污型社會。

4. 水生態文明的水生態文明的提出背景

本節引自文獻 。
先回顧一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背景和經過。2005年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2007年10月15日,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之一,作為一項戰略任務。首次把「生態文明」概念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中。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2009年9月18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的戰略高度。報告指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2010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作為「十二五」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報告指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11年3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提高生態文明水平。2012年7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目前國內外關於生態文明的概念有很多論述,從人、自然與社會的視角、文明形態的視角、生態學的視角等對生態文明進行定義。在網路中對生態文明有一個較普通定義,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解讀十七大報告和十八大報告,可以看出賦予生態文明建設新的理念和內涵。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實質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十八大報告首次完整闡述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指出應將生態文明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種文明的建設並列,生態文明是社會整體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以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是人類能夠自覺地把一切經濟社會活動,都納入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系中,是一種包容了人口優生優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包容了經濟、社會與自然協調的和諧發展,是一種包容了優化生態、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的全面發展,是一種包容了新型工業文明轉型的綠色經濟發展。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的各方面和水利規劃、建設、管理的各環節,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5. 如何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管住取水

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確定,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取水總量已經達到或超過控制總量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取水總量接近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目前這些措施在山東省等部分省區已經實施。
針對水資源開發控制紅線和制度建設,已展開相關工作。比如,控制指標及階段性目標逐級分解工作,現在正把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逐級分解到七大流域、31個省。同時,加強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完善用水定額指標體系,開展核定水功能區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

用水效率紅線:推動節水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包括3項主要工作:第一,建立涵蓋區域行業和用水產品的用水效率指標體系,推進用水定額與計劃管理制度,加快制定行業用水定額、高耗水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定額的國家標准,加快節水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和推行。第二,建立用水單位重點監控名錄,強化用水監控管理,加強缺水地區高耗水工業項目准入制度、建設項目節水「三同時」等相關制度建設。第三,切實推進節水改造,節水技術普及推廣與節水示範工程建設,著力降低城鎮供水管網的破損率,鼓勵污水處理回用,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

用水效率控制紅線要求,到2030年,我國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變價計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的重要舉措,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根本措施。水利部從2001年開始,陸續在全國開展100個節水型社會試點。

限制納污紅線:加快治理

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的工作中,包括開展基於水功能區劃從嚴核定水域的納污容量,根據水功能區階段性保護目標,確定不同階段入河排污限制總量;嚴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達到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地區,要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同時建立水功能區水質評價體系,完善水質監督管理制度;強化以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的水源地保護,包括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飲用水水源的應急管理,並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
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規定,到2030年,我國主要污染物入河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5%以上。階段性控制目標為,到201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60%以上;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0%以上,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

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主要是加快治理水污染,要從嚴核定水域納污總量、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加快污染嚴重的江河湖泊水環境治理、改善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確保供水安全等。

6. 如何扛好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的基礎工程,是綠色發展的骨幹工程,是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造福子孫的民生工程。黨的十八大又吹響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號角,給加快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帶來了新機遇和新動力。總結安仁縣近幾年來在實施「抓好治水重點,突破興水難點,打造活水亮點」的戰略實踐經驗,我們深深體會到:「三合一」機制是提升水生態文明建設效果的有力保證和有效途徑。
「三合一」:就是「整合」資源攥拳頭,「結合」實情舞龍頭,「綜合」利用嘗甜頭。三者之間是個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整體。
大家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資源、水環境、水文化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水生態文明要求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要具有科學的水生態發展意識,健康有序的水生態運行機制,和諧的水生態發展機制,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態勢。水生態文明反映的是人類處理自身活動與自然關系的進步程度,是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針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給水生態帶來的不利影響和損害,其代價和教訓是深刻的。整合+結合+綜合的「三合一」路子,就能讓產業與環保互動共享,生態與經濟同步跨越。
一、「整合」資源攥拳頭
安仁縣是個典型的農業大縣,也是國家連片扶貧開發特困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油茶生產示範縣,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全省優質油菜生產重點縣。這些豐碩的成果充分證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據統計,安仁縣擁有各類水利水電工程設施39889處。其中有上型號水庫110座,即3座中型水庫、15座小Ⅰ型水庫、92座小Ⅱ型水庫,512口基本塘,3座中型河壩,1座大型水輪泵站,1處大型水閘。全縣有大源、永安、永定、渡口水輪泵、青山壠水庫茨沖、茶安水庫安仁等7大灌區。開通渠道925公里。蓄、引、堤水量達2.82億立方米。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31萬畝,旱澇保收面積擴大到28.8萬畝。伴隨著轉型發展和國家加大對農業扶助政策的春風,安仁縣與時俱進,根據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的要求,探索推行了「大規劃」聯動「大整合」構築「大水利」的新模式。用整合資源打出組合拳,做到:規劃一張圖,項目一盤棋,建設一條龍。專門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掛帥,縣財政、水利、農業、開發、扶貧等10個涉農單位組成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委員會」,把涉農涉水的項目和資金實行「整合捆綁、共建共享」五個統一。
一是統一規劃。涉水項目的年度規劃在水利規劃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統一規劃設計。然後,由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委員會進行集中評審。任何單位的涉水項目都必須按統一規劃落實,這使全縣形成了資源整合,集團出擊,構建「大水利」的新格局。先後完成了規劃高標准農田項目、煙水配套項目、國土整理項目、糧食高產項目、小農水項目等11個和五年水利建設規劃。二是統一指揮,整體推進。全縣涉水項目單位抽調了專門人員,在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委員會集中辦公,由分管縣領導統一指揮。三是統一施工。規劃完成後,由各部門上報上級主管部門予以立項。實施時,按照規劃進行上馬一片,完工一片,驗收一片。四是統一賬戶,專賬管理。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委員會在縣國庫集中收付中心設立涉水項目資金賬戶,專賬管理,專款專用。由縣財政局委託縣水利規劃委員會辦公按照報賬制統一支付。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可根據工程需要,進行集中采購;涉水項目資金任何單位不準截留、挪用,確需調理,必須按原審批程序報批。五是統一驗收。涉水項目接受各項目主管部門的業務和技術指導,接受水利規劃委員會的質量監督管理。項目完工公示後,由項目建設單位提出驗收申請,縣水利規劃委員會組織相關部門按照水利水電工程驗收規范對工程進行統一初步驗收,驗收後工程投入試運行並提請審計部門對工程進行審計。
「五統一」給整合催生了勃勃生機,哪裡規劃什麼水利項目,配套什麼設施合理,規模搞多大,資金投多少,標準定多高,都進行科學細化、量化、硬化。近幾年來,全縣整合資源近10億元,完成病險庫治理39座,修復水毀工程3000多處,完成蓮花江、金湘河及主幹渠道硬化100多公里,解決了72個村的安全飲水問題。等等。使農田水利建設「好看又好用」。既給農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也給水生態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結合」實情舞龍頭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陽的光輝。同樣道理,水生態文明建設效果怎麼樣,反映出領導幹部的科學決策能力,應對復雜矛盾的處理能力,市場經濟的駕馭能力,干成事的落實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就要堅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相結合的基本國策,就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相結合的戰略目標。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發展中面臨兩大矛盾;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二是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的矛盾。解決這兩個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實現科學發展。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往往也是資源環境矛盾凸顯階段。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資源環境問題,在我國集中出現。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給人民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威脅。資源和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建設生態文明,失去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一主陣地、主戰場,再好的文明憧憬也是空中樓閣。
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多樣性、特殊性、長期性、針對性,更確保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流於形式,不走過場,不搞花架子,不搞華而不實的政績工程,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勞民傷財的豆腐渣工程,切實杜絕拍腦袋、拍胸脯、拍屁股的盲目蠻乾的不良現象發生,就必須做好「結合」文章,舞好「結合」龍頭。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樹立牢固的愛水、護水、節水觀念。「水貴如油,滴水成金。」這些俗語道出了水的珍貴、水的價值、水的財富。所以,我們各級領導幹部要當好興水利、除水害的高手;強水利、消水災的能手;活水利、治水患的強手。具體來講:要在摸准實情的基礎上,緊扣三個「結合」練好硬功夫:
一是與文化元素相結合。文化是水生態文明的靈魂,水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元素決定著水生態的品位、價值和人文含量,是水生態增強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水生態往往凝固、流淌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內涵,千百年以來,有關水的傳奇、水的故事、水的歌舞、水的詩詞是層出不窮,源遠流長,我們在水生態文明的建設提升過程中,就能得到感知文化、品位文化、鑒賞文化、體驗文化、享受文化帶來的充實和愉悅。當我們飲著衛生的水,暢游清澈的水,澆灌甜潤的水,使文化之魂廣為弘揚。有清水流過的村莊,環繞的青山,滋潤的城市就會產生和諧的魅力,就能催生美麗的風景和廣闊的前景。
二是與環境保護相結合。水生態的空間命運且受環境因素維系。沒有良好的外部環境,水生態文明將是一句空話。我們必須充分增強環境保護的緊迫感、危機感和使命感。為此,安仁縣乘勢而上,實施了「金山銀山青山」的森林綠化戰略,使全縣森林覆蓋面積近70%;實施了保護母親河治理亂采亂挖河砂的戰略,集中拆除違法挖點80多處;實施了節能減排的生態保護戰略,把氮肥廠、造紙廠、橡膠廠進行徹底拆除,從源頭治理了污染;實施了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戰略,對全縣225個村的垃圾進行凈化管理,建起大小污水處理池2000多個,對通鄉通村公路進行了植樹綠化,村村都有環衛清掃隊伍。環境美了,水源清了,空氣好了,生態宜居的品位也高了。
三是與承接產業轉移相結合。用大手筆、大投入、大發展的氣魄建起了一園四區的省級工業集中區,引進高新型企業100餘家。縣里按照「一個工廠一座公園,一個園區一座新城」的要求,對基礎設施進行了硬化、美化、亮化、凈化。以環境優勢打造產業優勢,以產業優勢維護環境優勢,形成了經濟產業發展帶動水生態文明建設,水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的新景象,諸如經濟發展了,給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資金投入保障,清清的流水,嘩嘩的噴泉,在景中環繞,在保護中凈化,不再受到污染的威脅,讓人民群眾在治標又治本的環境保護中嘗到甜頭,看到奔頭。
三、「綜合」利用嘗甜頭
綜合利用,是水生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體現在一舉多得、一庫多用、一江多贏方面。水生態文明不僅在日常的防洪抗旱、農田灌溉、生活飲用發揮著巨大作用,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水生態文明建設日益變成了新的增長極,開發水資源、挖掘水財富,做大水品牌也成了「熱門」。當然,要開啟開好水生態文明這扇「閘門」,必須科學地拿起「綜合利用」的金鑰匙。水資源承載能力是確定流域或區域「綜合利用」的依據。因此,建設水生態文明就要根據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生態過程的分異特徵,以及生態環境的綜合評價,將區域劃分為生態功能不同的地區,為制定區域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策略和發展策略提供生態學基礎;以「維護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為條件,明確劃分生產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的比例和用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做到既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要,又能保障水資源的永續利用,維持流域水循環的可再生性。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走入「開發-破壞-再保護」的泛濫誤區。安仁優於水,也憂於水。我們在抓好水生態文明建設中,以水為紐帶,以水為支撐,因地制宜,因水制宜,拉長生態產業鏈條,使水特色的生態旅遊、生態景觀、生態縣城、生態農庄及小水電廠等風生水起,好戲連台。
綜合利用,是一門科學,要求有一套全面的評估機制、嚴格的准入機制、綠色考核機制,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他律與自律的關系。要確保管好水、用好水,就要處理好他律與自律的關系。他律,既通過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來規范人的行為等;自律,既靠「內在的法」——首先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法律和制度的規范具有強制性,道德則具有自覺自願性。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法制和道德成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正常運行的「兩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時期,更需要合理運用這「兩手」,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規范化、長效化。
二是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發展是第一要務。水生態文明發展只有在「共建」的投入支持下,鞏固擴大「共享」的成果。建設水生態文明強調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但也存在著投入的資金還不足,投入的項目還不夠等困難和問題。因此,我們要在投入上破解難題,打破瓶頸,積極推行政府當主導,群眾當主力的市場運行模式,多樣化、多形式、多渠道拓寬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如採取BT模式,引資投入3億多元對縣城14公里永樂江兩岸護堤與美化工程,就收到了一條江變成了一條風光帶、一條宜居帶、一條產業帶,拉動土地升值翻3倍,給縣城增添了「城在水中建,水在城中流」的生態新景觀。

三是處理好近期與長遠的關系。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經濟越發展壓力則越大。必須樹立與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觀相吻合的生態文化觀念,綠色生產觀、綠色消費觀、綠色技術觀、綠色營銷觀等在內的生態文化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指南和精神動力。水生態文明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發展,我們要站得高,看得遠,幹得實。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把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輕重緩急,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建檔,然後按照群眾的意見、發展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有序整治、有效建設和有力完善,以點帶面,整體推進。要立足全省、全國、全球制定水生態文明與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與休閑旅遊業的發展規劃,生態宜居家園發展的規劃,與領導責任掛鉤考核的規劃,切實糾正那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短期行為,糾正好高騖遠、心浮氣躁的盲目行為,使水生態文明在統籌兼顧中做大,在科學發展中做強,在綠色和諧中做優。

7. 3.根據《南寧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13年),南寧市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期為( )

2013-2015年

8. 2014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為了保護

A、合理使用農葯、化肥不會造成水污染,符合「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故A正確;
B、加強對水資源的統籌規劃可以節約水資源,同時還能水污染,符合「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故B正確;
C、往江河裡傾倒垃圾會污染水體,不符合「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故C錯誤;
D、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後排放不會造成水體污染,符合「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故D正確.
故選C.

9. 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一)實現指導思想的轉變

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目標,必須實現指導思想上的轉變。要實現從數字減排到以質量改善為綱的轉變,從濃度控制到總量控制的轉變,從末端治理到全過程管理和風險防控的轉變,從單純考慮生態環境治理到與節能減排、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產業結構調整等結合起來轉變。

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基本要求。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保護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兩者同等重要。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類活動控制在自然能夠承載的限度之內,給自然留下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的空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生態文明建設千頭萬緒,要分清輕重緩急,確定解決問題的路線圖。要一手抓當前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大氣、水和土壤等污染問題以及生態環境惡化問題,爭取早見成效;一手抓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全面系統地統籌推進。要設定不可逾越的底線,防止出現生態環境不可逆惡化和人民群眾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資源和能源消耗要設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設定上限,生態環境質量要設定紅線。

(二)加強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不斷發展,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因素也越來越復雜、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問題越來越多,如何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源頭上化解積弊,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在戰略層面上必須要有「頂層設計」。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形成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和五位一體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要對政府和市場做更加准確的定位,要避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要減少政府行為的盲目性,降低生態文明建設的風險與成本。

近期,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應加強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結合,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等活動。

當然,「頂層設計」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動力,要通過社會各個利益群體的互動,讓地方、社會及各個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使頂層設計更能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三)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提高城鎮化的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水平

我國人口眾多而平原較少,要根據我國國土空間多樣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徵,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按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合理控制開發強度,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落實《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主體功能區為依據,實行差別化的產業准入、環保標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通過採取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績效評價制度等,擴大生態綠色空間。

城鎮是消耗能源資源、排放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主體,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全過程,從編制規劃到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產業布局合理、體現區位優勢特色、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城鎮化格局。

(四)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

資源環境問題是與經濟發展方式相伴隨的,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必然結果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只有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減少資源消耗過度和污染排放問題。

要推行綠色循環低碳的生產方式,推動各行各業按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要求實現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工業生產要徹底拋棄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長模式,持續推動節能減排。農業生產要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降低水、土地、農葯、化肥的投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優化產業結構是現階段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要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節能環保產業可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技術基礎和產業支撐,也可提供綠色就業機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空間很大。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准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環保投資需求高達3.4萬億元。

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要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圍繞提高資源產出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堅持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相結合,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促進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加強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除工業企業外,還應實施全方位的清潔生產,包括農業以及服務業。

(五)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

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費方式不但會對資源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會通過消費需求間接影響生產方式。因此,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意義十分重大。

要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輿論和社會氛圍,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主流價值觀。落實黨中央「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講排場、擺闊氣等行為。運用價格等多種手段鼓勵購買綠色低碳產品,使用環保可循環利用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過度包裝。

(六)建立完善的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實行最嚴格的制度,實施最嚴密的法制,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修改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清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相沖突或不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法規或條文,加快完善生態環境、土地、礦產、森林、草原等方面保護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規。解決法律之間相互沖突、脫節、重復、罰則偏軟等問題,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法律法規時,要側重解決幾個關鍵問題:(1)明確執法機關的責任,在出現問題時,知道由哪些部門和哪些人負責,該怎麼做,做不好的後果是什麼;(2)強化、細化程序性規定,減小地方自由裁量權;(3)完善行政執法與司法的銜接;(4)出現問題時,除了懲罰相關單位,還要追究其法人和責任人的責任;(5)要強化對服務業和消費領域環境問題的規范,增加相應的條款,特別是要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引入環保法律。

(七)推行以績效考核改革為核心的體制改革,加強政策支持

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考核制度,是確保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將生態文明指標體系納入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考核體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堅決追究其責任。

為使得這一新的績效考核體系發揮其作用,需要在有關的法律法規和三定方案中給出詳細的規范,使之成為一個可操作的績效考核體系,這一體系包括績效考核指標、監測監督辦法、實施程序、獎懲措施等內容。要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不同部門的責任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評價考核制度。

10. 水文工作如何在水生態文明中發揮作用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以"人水和諧"為核心的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基礎。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