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人概念
1. 如何理解生態,生態系統的概念和內涵
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
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專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屬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
生態一詞源於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或者的環境。
簡單的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
生態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的,「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
2. 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及其作用機理的科學。
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周圍環境某些物理條件和化學成分,如空氣、光照、水分、熱量和無機鹽類等的特殊需要。各種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以及它們所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應當指出,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活動干擾對環境與資源造成的極大壓力,人類迫切需要掌握生態學理論來調整人與自然、資源以及環境的關系,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種個體之間有互助有競爭;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也存在復雜的相生相剋關系。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改造環境,環境反過來又影響人類。
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與多樣化,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態學研究的范圍,除生物個體、種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擴大到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多種類型生態系統的復合系統。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幾大問題都是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表1 關於生態學的代表性定義
Table 1 Representative definitions of ecology 生態學的定義(英文)Definition of ecology (in English) 譯文In Chinese 文獻References By ecology we mean the whole science of the relations of the organism to its surrounding outside world, which we may consider in a broader sense to mean all 『conditions of existence』. These are partly of an organic nature and partly of an inorganic nature. 生態學指有機體與外部世界的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所有科學,這在廣義上指生存條件,一部分是有機性質的,另一部分是無機性質的 Haeckel 1866 The ecology of the organisms, the science of the whole relations of organisms to their surrounding world, towards the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nditions of existence; the so-called 『economy of nature』, the interrelations of all organisms which live in one and the same place, their adaptations to their environment, their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有機體的生態學,即有機體與其周邊世界的所有關系的科學,包括有機和無機的生存條件;所謂 『自然的經濟學』,即生活在一個同樣地方的所有有機體的相互關系,它們對環境的適應性,以及通過生存斗爭的變化 Haeckel 1868 By ecology, we mean the science of the economy, of the household of animal organisms. This has to study the entirety of relations of the animal both to its inorganic and its organic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the benign and hostile relations with those plants and animals with which it comes directly into contact; or, to be concise, all those intricate interrelations which Darwin calls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生態學指研究動物居住環境經濟學的科學。這不得不研究動物與無機和有機環境之間的所有關系,特別是與與之直接接觸的那些動植物之間的有益和有害的關系;或者,簡單地說,所有那些達爾文稱之為生存斗爭的?相互關系 Haeckel 1870 the 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 concerned with the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of animals 與動物的社會學和經濟學有關的科學自然歷史 Elton 1927 the science of all the relations of all organisms to all their environments 所有生物與它們的所有環境所發生的所有關系的科學 Taylor 1936 the science of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including both the physical and biotic environments, and emphasizing interspecies as well as intraspecies relations 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包括物理和生物環境,強調種間和種內關系 Allee et al. 1949 In its broadest sense, the science of ecology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plants and animals and their environment; it will then include most of biology,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In its narrower sense, ecology is taken to refer to the study of plant and animal communities 廣義地說,生態學可定義為研究植物和動物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它將包括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的大部分內容,狹義地說,生態學指關於植物和動物群落的研究 Clarke 1954 the science which investigates organisms in relation to their environment: a philosophy in which the world of life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natural processes 研究生物與其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一種生物界用自然過程來詮釋的思想體系 Woodburry 1954 a science which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living organisms, plants and animals, and their environment 與生物體(植物和動物)及其環境內在關系相關的科學 Macfadyen 1957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organisms 研究生物分布和豐度的科學 Andrewartha 1961 the study of animals and plant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ir environment 研究動物和植物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關系的科學 Kendeigh 1961, 1974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s of form, functions and factors.』 研究類型、功能和因子相互作用的科學 Misra 1967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indivial organisms, populations of some species and communities of populations respond to these changes 研究個體、一些物種的種群和種群形成的群落對其變化響應方式的科學 Lewis and Taylor 1967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which control the welfare of living things, regulating their distribution, abundance, proction and evolution 研究控制生物的福利、調控其分布、豐度、生產及進化的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 Petrides 1968 Margalef defined ecology as the biology of ecosystems Margalef將生態學定義為生態系統的生物學 Margalef 1968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s or broadly of nature 研究生態系統(或廣義的自然)的結構或功能的科學的科學 Om 1971 the study of ecosystems, or the totality of the recipro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ir physical surroundings 研究生態系統、生物與其物理環境之間所有相互作用的科學 Clark 1973 the study of relations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 totality of the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m or influenced by them 研究生物與其影響和被影響的所有生物環境、物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Pinaka 1974a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living organisms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ir environments 研究生物之間及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Southwick 1976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which deals with the organisms and its place to live and which focuses on the ecosystem 關於生物和生境的多學科的科學,聚焦生態系統 Smith 1977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that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organisms Krebs將生態學定義為研究決定生物分布和豐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學 Krebs 1978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processes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organisms, the interactions among organism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flux of energy and matter 研究影響生物分布和豐度的過程、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與能量和物質轉換和流動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 Likens 1992
3. 人居生態環境 的概念是什麼
人居環境是人類工作勞動、生活居住、休息游樂和社會交往的空間場所。人居環專境科學是以屬包括鄉村、城鎮、城市等在內的所有人類聚居形式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著重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強調把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從政治、社會、文化、技術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系統地、綜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類聚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更好地建設符合於人類理想的聚居環境。
4. 人的概念是什麼
人概念: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
1、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2號染色體和猩猩甲條染色體著絲粒融合(平衡易位)締合模式接近度超過16N,並臂間多次倒位,其餘染色體都有很強的同源性,是一種高級動物。
2、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
3、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4)生態人概念擴展閱讀:
人的各個時期
1、嬰兒期:指從出生到滿1歲以前的一段時期。是小兒生後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嬰兒是指1周歲以內的孩子。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2、幼兒期:從1歲開始至滿3歲稱為幼兒期,這一時期是兒童智力的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也是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時期。幼兒期個性的形成是以後個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3、童年期:從幼兒期結束到入小學前,即3~7歲,是學齡期。從入小學到青春發育開始,一般指7到12歲,也包括人生自胎兒期至青春期的階段。
4、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志。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的高峰。
5、成年期:一般是指個體從24、25歲起到60歲的時期。通常人們又把這一時期劃分為兩個階段:即成年前期,從24、25歲到40歲;成年後期40~60歲。成年期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是比較平穩。這一時期相當於生理學上的成熟期。
6、老年期:人生過程的最後階段。特點是身體各器官組織出現明顯的退行性變化,心理方面也發生相應改變,衰老現象逐漸明顯。從醫學、生物學的角度,規定60歲或65歲以後為老年期,其中80歲以後屬高齡,90歲以後為長壽期。
5. 什麼是生態環境的概念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回,主要或完全由自然答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
要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就必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我國環境保護法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其主要任務之一,正是基於生態環境與生活環境的這一密切關系。
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是兩個在含義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為自然環境,但並不能叫做生態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環境僅是自然環境的一種,二者具有包含關系。
6. 生態系統的概念
整理如下:
生態系統簡稱ECO,是ecosystem的縮寫,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不斷演變,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相互交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最為復雜的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人類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農田為主的人工生態系統中。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為了維系自身的穩定,生態系統需要不斷輸入能量,否則就有崩潰的危險;許多基礎物質在生態系統中不斷循環,其中碳循環與全球溫室效應密切相關,生態系統是生態學領域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於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
------------------------------
誠心為您解答每一個問題!
如您滿意請採納最佳!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問!
您的好評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相互學習,一起進步!
7. 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
(一)食物鏈與營養級
食物鏈(food cycle),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而另一種生物又以第三種生物為食……彼此就形成一個以食物為紐帶的鏈鎖關系。比如在草原中,兔子以草為食,而狐以兔子為食,狼又捕食狐,狼又被更兇猛的虎或獅子捕食,這就是一個食物鏈。實際上,在自然界食物鏈是一個很復雜的關系,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一個相互制約的關系,是制約一個群落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營養級(trophic level)是指食物鏈中的每一個環節。如綠色植物是一個營養級,兔子或食草動物是一個營養級,狼或食肉動物又是一個營養級(圖13-4)。營養級實際上就是一個儲存能量的一些生物組合,它可劃分為第一個營養級(位於最低層,如綠色植物)、第二個營養級(如食草動物)、第三個營養級(食肉動物)……以此類推,還可以有第四個、第五個營養級。
(二)生態系統及其組成
生態系統(ecosystem)一詞是由英國植物生態學家Tansley於1935年提出來的。現在的定義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總和(表13-2)。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生物與生物或與非生物之間藉助於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而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並形成具有自組織和自調節功能的復合體。
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大到全球的生物圈,小到一個池塘等。無論大小如何,生態系統都應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機環境四個組成部分。
表13-2 生態系統的結構
(引自郝志功,1988)
無機環境即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其中包括水、氣體、土壤和陽光等,陽光是生物的最主要來源。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積極的因素,它包括所有的綠色植物和某些細菌。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將太陽能儲存起來,使生態系統獲得能量。消費者是生態系統的消極因素,它不能為生態系統製造有機物和能量,而是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於生產者而生存,消費者包括各類動物。分解者也是生態系統的積極因素,是把生態系統中一些復雜的有機物逐步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便於生產者吸收。它包括細菌、真菌、土壤原生動物等。
(三)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生態系統的能量是處於不斷的流動之中的。能量流動不僅使生態系統各個部分都能獲得能量,保持穩定性,而且使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建立聯系。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通過食物鏈來完成的(圖13-4)。如綠色植物把太陽能轉化成生態系統內部的能量,而食草動物又把綠色植物中的能量轉移到第二營養級上,食肉動物又把能量轉移到第三營養級。這樣,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就一級一級地流動下去。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遵循能量守恆定律的,既不能產生,也不能消亡。由於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可逆過程,始終是從能量較豐富的低營養級流向高營養級。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另一個原則是「十分之一」法則(圖13-5),就是在能量流動過程中,前一個營養級的能量轉移給後一個營養級的能量效率一般為10%左右,其他的能量通過散熱或呼吸、排泄等形式輸出生態系統。
圖13-4 一個簡化了的陸地生態系統及食物鏈
(引自王翊亭等,1985)
圖13-5 生態系統能量傳遞的「十分之一」法則
(引自祝延成等,1993)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是指各種物質和元素從環境到生物,又從生物到環境的這種往返不停的運動。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種化學元素,通過食物鏈不停地在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循環反復利用,如氧、碳、氮、磷等元素。以碳為例,它以CO2 的形式,經光合作用被綠色植物或藻類固存,一些食草動物又把這部分碳轉移到自己的體內,其中一部分又以CO2 的形式通過呼吸排出體外進入大氣,又進行光合作用而循環,一部分以廢物排出體外,被分解者分解之後又被植物吸收,餘下的通過食物鏈轉移到食肉動物體內。
(四)生態系統的分類
生態系統的分類有多種方案。如按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可分為植物生態系統、動物生態系統、微生物生態系統、人類生態系統;若按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和特徵,從宏觀上可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如果按照人類活動及其影響程度,可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半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復合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的類型可簡列如下表(表13-3):
表13-3 陸地生態系統的類型
8. 18大提出的生態文明概念是什麼
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內容: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以能版源資源高效利用的方式進行權生產、以節約的方式進行消費的根本特徵的社會。他要求以節約使用能源資源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為種地啊,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一般講建設生態文明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建設生態文明要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載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如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
9. 生態學里的「生態位」概念是什麼
生態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佔據的位置及其AGA與相關種群內之間的功能關系與容作用。
生態位又稱生態龕。表示生態系統中每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閾值。
生態位內容包含區域范圍和生物本身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與作用。
生態位的環境因素(溫度,食物,地表濕度,生存環境等)的綜合,構成概念生態位空間。這是一種n維超體積,但出於可視化的原因會將它簡化為二維或三維龕點陣圖進行顯示。每種環境因素成為一個維度。在兩個生態龕位中,考慮觀察的維度越多,兩個生態龕位的差別就越明顯,越容易被區分開來。
基本生態位:是生態位空間的一部分,一個物種有在其中生存的可能。這個基本生態位是由物種的變異和適應能力決定的,而並非其地理因素。或者說基本生態位是實驗室條件下的生態位,裡面不存在捕食者和競爭。
現實生態位:是基本生態位的一部分,但考慮到生物因素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者說是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生態位。
人們可以從特殊的性質或角度考慮,定義更多的生態位:
營養生態位: 根據營養情況劃分的生態位。
最小環境: 對一個物種來說可持續生存的最小環境。
10. 生態系統概念
生態系統簡介:簡稱ECO,是ecosystem的縮寫,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相互交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最為復雜的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人類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農田為主的人工生態系統中。
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為了維系自身的穩定,生態系統需要不斷輸入能量,否則就有崩潰的危險;許多基礎物質在生態系統中不斷循環,其中碳循環與全球溫室效應密切相關,生態系統是生態學領域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於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