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小鳥生態

小鳥生態

發布時間: 2021-03-02 05:27:29

1. 鳥類對大自然的作用是什麼

鳥類在自然界的作用

鳥類在自然界的作用系指鳥類在不同生態系統(如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及農田、湖泊、海洋等生態系統)的地位和作用。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雖然對生產力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對所食獵物有密度制約作用。此外,鳥類擔負著種子及營養物的輸送,參與系統內能量流動和無機物質循環,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鳥類捕食昆蟲和小型嚙齒類動物,在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中的作用並不是直接能感知的,因為所涉及的環境因子十分復雜,必須通過嚴密的實驗設計、繁重的野外調查和實驗室工作以及細致的分析,才能得到較為正確的結果。近年國內外有關鳥類捕食作用的定量研究及有關鳥類捕食作用特點的研究,較為恰當地揭示了鳥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尤其是食蟲鳥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鳥類的捕食作用

鳥類飛行力強,速度快,活動范圍大,而且鳥類的遷徙性,繁殖季節的領域性及繁殖季節後的集群性使鳥類群落結構十分復雜,種類和數量均有很大的波動。鳥類種群的這種集聚及移動可使其數量猛增,並在局部地區「清理」或「消滅」某些獵物。

由於鳥類食量大,代謝速度快,多數食蟲鳥類又不像食谷鳥那樣具有嗉囔,食物通過消化管的速率也很不相同,與生理需要、取食方式、取食季節、鳥的年齡、鳥的狀態及食物本身的性質等都有密切關系。食物消化率的不同,會使在剖胃檢查時對某些食物的比率可能估計得過度或過低。為了補償這些差別,在估計食物組成時要應用校正因子(表1)。要根據蟲體殘部特徵、幼蟲頭部的被膜、胸及臀部的盾、胸足和腹足殘塊及上顎殘留物來識別種類和數量。

表1 20天幼蟲期及15天蛹期內鳥類對5~6齡雲杉卷中葉蛾的估計消費量(只/公頃)

(自Crawford等,1983)
任何一種鳥類,即使在同一時期,絕不會只以同一種昆蟲為食。其食物組成不僅有有害昆蟲,也有有益昆蟲以及一些已被其它昆早寄生的昆蟲,從而增加了分析鳥類對有害昆蟲抑製作用的復雜性。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鳥類傾向於避開被寄生的昆蟲。這樣,鳥類與寄生性昆蟲可能是互補而不是競爭。還有一些鳥類表現出嗜食某些害蟲或蟲態,如杜鵑嗜食各種大小的毛蟲。某些鳥類喜食成蟲,這一點在控制蟲害方面很重要,因為成蟲階段的死亡,常對下一世代的種群數量起重要影響

鳥類所食食物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當冬季食物短缺時,許多食蟲鳥改吃植物性食物。鳥類生活史的不同階段中所食食物種類也有變化。雛期階段,即使是食谷鳥類也必須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喂養雛鳥,以保證雛鳥正常發育及存活。一般說來,鳥類捕食的食物種類、狀態及時期,與自然界能提供的食物資源相一致,這是鳥類與環境之間長期演化適應的結果
鳥類能夠影響昆蟲種群的數量和動態,同樣,昆蟲的種類和密度對鳥類的捕食作用也有重要影響。大多數鳥類對獵物種群密度有功能反應和數量反應。前者指當獵物密度增加時,捕食者企圖攻擊更多的獵物而產生的行為上的變化。後者是由於獵物密度增加致使捕食者在數量上引起的變動。數量上的變化可因繁殖引起,也可因「侵入」而引起。鳥類對昆蟲密度的功能反應和數量反應的共同影響可歸結為「鳥類對昆蟲的直接影響」。鳥類也可以間接影響昆蟲種群,這主要是通過改變獵物的微生境,使其對天氣、寄生及可能的疾病和病毒更敏感。

查明鳥類的捕食特性以及鳥類與獵物種群的相互作用,對於了解鳥類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過鳥類的捕食作用,主要獵物的密度是否被抑制或抑制到何種程度,也是有害昆蟲綜合治理十分需要的參數。

二、鳥類對森林害蟲的控製作用

鳥類對許多森林害蟲有重要的捕食作用。限於篇幅,我們僅舉一些比較顯著的例子,藉以說明鳥類對控制各個領域內的森林害蟲的作用。

(一)鳥類對食葉性害蟲的直接影響

松毛蟲(Dendrolimus spp.)是我國主要的食葉性害蟲。浙江安吉的調查表明,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塊的鳥類對松毛蟲的捕食作用很不相同(表4)。鳥類繁殖季節及林緣,捕食作用可達18.5%和22.2%,而其它地塊僅為4.7%。繁殖季節過後,同為林緣,捕食作用下降到8.7%,約為繁殖季節的1/3。在福建漳浦縣,食蟲鳥對4齡以上松毛蟲幼蟲的捕食率分別為19.73%(第3代)和48.75%(第4代)。在各種天敵捕食效應中,食蟲鳥對松毛蟲種群的控製作用最大。通過研究大山雀的生育力、雛鳥食物組成及食物中松毛蟲食塊的比率,發現隨著松毛蟲種群密度由高(1985年)到低(1987年),然後又逐漸回升(1988年)的周期性變化,雛鳥食物中松毛蟲食塊的比率也相應變化(表5),平均窩卵數和窩雛數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且繁殖季節開始時間明顯提前(表6),表現出明顯的功能反應和數量反應。值得注意的是,當松毛蟲種群密度低時,盡管大山雀繁殖種群的密度、窩雛數以及雛鳥食中松毛蟲食塊的比率也相應減少,但捕食作用卻比松毛蟲種群密度高時增加 11.24倍。

表4 防鳥圍網內外松毛蟲數量(自楚國忠,1987)

表5 大山雀第一批雛鳥階段,日平均食物中松毛蟲比率

(自楚國忠,1989)

表6 大山雀第一批雛鳥階段生育力參數的年變化

(自楚國忠,1989)

雲杉卷葉蛾(Choristoneura burnijerana)是北美北方雲杉- 冷杉森林中最主要的食葉害蟲。有人估計在卷葉蛾大發生後的衰落階段,鳥類約消費13%幼蟲。當每公頃卷葉蛾為1235000~2 471 000條時,鳥類的控製程度為3.5~7%。還有人通過胃容物分析,發現在卷葉蛾大發生條件下,鳥胃食物中40%為卷葉蛾。4年分析結果,卷葉蛾在鳥胃中的比率為7~46%。當卷葉蛾大發生時,鳥類既有功能上的反應也有數量上的反應。原來在地面、樹干取食和食草籽的鳥類改變食性,如橙頂灶鶇、草鵐(Junco spp.)、啄木鳥及交嘴雀開始吃卷葉蛾的卵和蛹。幾種林鶯表現出最大的數量反應,雖然有的林鶯數量下降,但栗胸林鶯(Dendroica castanea)數量增長12倍,橙胸林鶯(D.fusca)9倍。當然,數量大發生時卷葉蛾的密度增加 8000倍。

當松色卷蛾(Choristoneura pinus)發育到4~5齡時,許多鳥類改變食性,開始取食這種豐富的食物,捕食作用發生在老熟幼蟲以後,一直到蛹和成蟲階段。第二年,大量烏鶇進入240公頃地塊內,當時的松色卷蛾每公頃約24700條,鳥類的捕食作用從第一年的 40~45%增加到第二年的 60~65%。幾種山雀取食冬尺蠖(Operophtera brumata)幼蟲的數量較低,只有 0.3~2.6%,但取食約10%的羽化的成蟲,且主要是雌蟲,這樣,相當20%的成蟲被捕食。在匈牙利,家麻雀和樹麻雀可殺死98%以上的成蟲,可能對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起重要控製作用。在日本,樹麻雀和灰椋鳥(Sturnus cineraceus)約殺死 40~50%黃昏前出沒的美國白蛾,由於這種蛾子的交尾活動發生在日落到日出這段時間,鳥類捕食引起的死亡對該種昆蟲的種群動態可能有重要影響。有人在研究山雀和戴菊(Regulus regulus)時發現,大山雀有規律地取食幼林球果小卷蛾幼蟲(Ernarmonia conicolana),捕食強度隨球果內幼蟲密度不同而不同,似乎有一個臨界值(每50個球果10隻幼蟲)。超過此臨界值,有利於鳥類捕食。雖然大山雀可能消滅50%以上的越冬老熟幼蟲,第二年的種群數量仍然增長。

(二)鳥類對樹皮小蠹蟲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啄木鳥是樹皮小蠹蟲的主要捕食者。主要有毛發啄木鳥(Dendrocopos villosus)、絨啄木鳥(D.pubescens)和三趾啄木鳥(Picoides tridactylus)。它們既表現出功能反應,也表現出數量反應。數量上的反應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局部地區。曾記錄到一塊火燒過的林地,啄木鳥密度增 加50倍,這種聚集有時在小塊林地超過小蠹蟲增加的倍數。當紅翅小蠹蟲(Dendroctonus,ru-fipennis)一般發生時,啄木鳥的取食量為20~29%,由中等密度到高密度時,通過啄木鳥自己取食及其它方式(如樹皮乾燥)可消滅小蠹蟲的24~98%。啄木鳥取食活動可以促進樹皮乾燥。除啄木鳥外,另有8種鳥類捕食10%的紅翅小蠹成蟲。啄木鳥捕食瘤額大小蠹(D.frontalis)的數量從5~86%。不同地區報道的結果如此差異,可能是由於氣候、暴發程度及過程、每年發生的世代數不同,因而啄木鳥取食活動後所引起的影響也不同。外表樹皮啄掉後,剩下的樹皮幹得快,更容易受到不良氣候及疾病的影響,這種死亡率往往比啄木鳥吃掉的還要大。

取食西松大小蠹(D.brevicomis)的鳥類共有4科11種。6種鳥(不包括啄木鳥)捕食成蟲,3年中的捕食率在8~26%之間。毛發啄木鳥、絨啄木鳥、北美黑啄木鳥(Dryocopus pileatus)、白頭啄木鳥(Picoides albolervatys)是加利福尼亞塞拉中部的西松大小蠹幼蟲的最主要捕食者。在大發生的初期,捕食率為32%。在大發生區,啄木鳥種群數量增加。最初是由於遷入,隨後則是由於樹木死亡增加了啄木鳥巢址和棲居地的可利用性。啄木鳥尋找小蠹蟲時,需剝落、刺透或在樹皮上鑿孔,被啄木鳥剝落的樹皮中,有相當數量的小蠹蟲卵及約58%的幼蟲,它們在冬季都要死亡。啄木鳥啄過後,樹皮變薄,溫度與濕度都與原來樹皮很不相同,減少了樹皮對殘留小蠹蟲的保護作用,也給具短產卵器的寄生者造成產卵機會,所有這些間接影響都增加了小蠹蟲的死亡(見圖)。

(三)鳥類對蛀干害蟲及象鼻蟲的直接影響

啄木鳥也是蛀干害蟲的主要捕食者。對虎橡天牛(Goes tigrinus)幼蟲的捕食率可達32% 及 65%,對山毛櫸天牛(G.pulverulentus)幼蟲的捕食率可達39%。在兩個研究點,對楊黃斑楔天牛(Saperda calcarata)的幼蟲捕食率分別為13%和65%。還有人發現,斑啄木鳥食物中98%是山楊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幼蟲,估計可減少該幼蟲的12%。啄木鳥也是紫丁香鑽心蟲(Podosesia syringae)的最重要天敵,可引起該種蟲子 67~81%的死亡。在荷蘭,啄木鳥對木蠹象(Pissodes piniphilus)有功能反應和數量反應。木囊象種群數量低時,啄木鳥的捕食量較小,隨著木蠹象幼蟲數量增加,95%的幼蟲和蛹可能被啄木鳥啄食,特別是在食物短缺階段。但是,樹根處的木蠹象往往不能被捕食。

(四)鳥類與昆蟲病原物的擴散

已經證明,通過取食被感染的昆蟲,鳥類能散布昆蟲病原病毒。從樹上收集的49堆鳥糞中,44個具有感染性,檢測幼蟲的89.9%被感染核多角體病毒(NPV)並死亡。鳥類是病毒的被動攜帶者,冬季時,病毒可至少被擴散到離中心點6km。當然,由於氣候及其它條件不同,被吃的感染蟲體的鳥糞並不都具有活性。

總之,森林是鳥類的重要生活場所,鳥類和害蟲都是森林生態系統的成員,在長期進化和自然選擇中形成復雜的捕食者-獵物系統,鳥類是捕食者-獵物系統的重要成分。鳥類的隨機捕食性可在生態系統中發揮功能上的控製作用,對許多森林昆蟲的種群動態起重要影響。鳥類不僅是害蟲的直接死亡因子,還可以通過傳播昆蟲病原微生物,或者通過改變微生境影響寄生者和捕食者等方式,間接影響害蟲種群。當害蟲種群密度低或處於密度增加時,鳥類降低害蟲數量的作用遠較大發生時明顯得多。鳥類的主要作用是阻滯或防止害蟲大發生,或使大發生的間隔時間加長。但是,單靠鳥類不能使相當范圍內大發生的害蟲種群瓦解。害蟲大發生時,鳥的生殖潛能、取食習性及領域關系減少了它們作為捕食者的影響力。如果害蟲發生是小范圍的,由於有留鳥的侵入或大群游動鳥的流入,鳥類還可以發揮控製作用,對已達頂峰的害蟲種群可加速其衰落。

三、鳥類的其它作用

猛禽(鷹、鴞、隼、雕等)常以森林、草原、農田中的鼠類為食。一些鴉科鳥類和伯勞也能捕食鼠類,它們與其它天敵一道,共同抑制鼠類數量。在結構完整的森林環境中,天敵可抑制和延緩鼠類數量急劇增加,而且還可使數量增加的鼠群密度降低。有人在360隻鵟的胃內,共找出1348隻老鼠的屍體,有人研究了 19 000塊貓頭鷹的食物團,發現有46 179隻小型獸類,幾乎全部是老鼠。對長耳鴞長達5年的食性研究證實,它的主要食物是鼠類,只有1.3%是小鳥。分析湖北武昌越冬長耳鴞的食物殘塊,發現70.3%是小型鼠類,主要是黑線姬鼠。1982~1986年,在58個烏林鴞(Strix nebulosa)巢中收集 923個食塊,其中田鼠(Microtus spp.)和平齒囊鼠(Thomomys talpoides)各占 52%和 29%。

很多鳥類,特別是兀鷹、貓頭鷹等猛禽以及海鷗、烏鴉等,都有嗜食腐肉習性。它們在消滅有病的動物和腐爛屍體,消除有機物對環境污染方面有特殊貢獻。鳥類可吃掉那些將幼蟲寄生在家畜體內外的昆蟲,椋鳥和食蜱類鳥可解除危及家畜及野生動物的蜱害及其它寄生蟲。

許多鳥類是開花植物的傳粉者,尤其是某些熱帶鳥類,如蜂鳥、花蜜鳥、太陽鳥、啄花鳥、綉眼鳥、鵯、管舌鳥及鸚鵡,常是某些開花喬木和灌木的重要授粉者。沒有這些鳥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能會被嚴重擾亂。另外,許多鳥類有儲藏種子的行為。松鴉通常將球果藏在葉子、苔蘚、石塊下,一群松鴉(數量約30~40隻)曾收集200 000個松果並帶出 1km外。馬來半島低濕林中有7種鳩類取食至少22種榕樹果實,綠鳩專食無花果樹的種子,通過排糞將種子散布到遠方。鳥類散布種子的距離可長可短,許多遷徙鳥類消化道中仍有可存活的種子,它們散布的距離可能稍遠些。有人證明,某些硬殼的植物種子通過鳥類消化道後更容易萌發。有些食蟲鳥類,如三趾啄木鳥(Picoides spp.)、鶇、山雀和也是重要的散布種子的鳥類。橡樹啄木鳥(Melanerpes formicivorus)在各種樹上及木質桿上鑿洞,並用附近的球果將洞塞滿。鳥類所儲藏的球果並不都能被它們重新找到,這些被遺忘的果實常是森林擴展的一個原因。

2. 為什麼我們要保護小鳥

因為鳥類與我們關系密切, 鳥類是農業害蟲的天敵,人類的朋友。鳥類約有內90%以上是以昆蟲為食的,抑制容害蟲的繁衍、保護農業生產、保護生態平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958年全國打麻雀,結果第二年害蟲猖獗。資料表明,世界上有100多萬種昆蟲,並有驚人的繁殖能力,同時也受種種因素的制約,鳥類就是重要因素之一。鳥類中的大多數是捕食害蟲的能手。一窩海燕在一個夏季能吃掉7萬只蝗蟲;一隻灰喜鵲一年能吃掉15000條松毛蟲。 鳥類是消滅小型害獸的一隻生力軍,鷹、鷂、雕等鳥類以捕食田鼠、野兔為食,對保護農田、促進生態平衡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隻貓頭鷹在一個夏季可捕食1000隻田鼠,而一隻田鼠一個夏季要吃掉1公斤糧食。也就是說,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季就可以從鼠口中奪回1噸糧食。鳥類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 除此之外,鳥類在科學研究上,如生物的進化、種子的傳播、仿生學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3. 小鳥的益處

鳥的益處相當大,一隻大山雀1天可捕食害蟲200多條;1隻喜鵲1年消滅松毛蟲15000條;1對杜鵑1天可吃掉柳毒蛾幼蟲180條;1隻啄木鳥1天消滅蛀干害蟲300多條;1隻燕子1個夏天可吞食蚊、蠅等害蟲100多萬只;1隻貓頭鷹1年可捕食老鼠1000多隻,相當於保住了1000公斤糧食;1隻土燕子在育雛期,每月能消滅蝗蟲16000隻。鳥兒對人類有這么多好處,難道我們不應該把它當朋友嗎?
鳥語同音樂一樣作為一種信息,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的緊張情緒鬆弛,從而使人產生輕松感,有些鳥語還有防病健身作用。因此,集中精力聽聽鳥啼就能使疲勞的大腦得以休息,並能驅散肉體的疲勞,忘掉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思想上的快樂,形成開朗的性格。凝視鳥的動作,還能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使人的精神逐步條理化,不僅對預防青少年近視眼、提高視力有利,而且有助於培養青少年動中求靜的習慣,使他們幹事專心,還可以直接對多種疾病的治療起輔助作用。
?
?
鳥對人的生產、生活的益處則更大。一對啄木鳥,可以保護10多畝森林不受害蟲侵襲。一隻杜鵑,每天可消滅100多條松毛蟲。一隻燕子,在一個夏季可捕食100多萬只蒼蠅、蚊子和蚜蟲。一隻貓頭鷹一夜間可吃掉4~5隻老鼠,捕鼠本領不亞於家貓,由此每年可減少糧食損失1000多千克。喜鵲、烏鴉的食物有60%以上也是害蟲,有昆蟲學家在解剖500隻飛鳥後發現,其胃中有昆蟲和蟲體碎片的佔93%之多。我國長白山的原始森林至今完好無損,沒有哪個角落被蟲子毀掉或病蟲害泛濫的情況,正是啄木鳥、茶腹〓、旋木雀、三寶鳥、北紅尾鴝、黃鵬、鶇鳥、鶯、鵑等"森林衛士"的功勞。鳥類是人的夥伴,假設我們周圍沒有鳥,那麼就會出現害蟲猖獗、鼠害蔓延。生態平衡的破壞將導致農業減產、疾病傳播,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許多鳥還會准確地預報天氣,成為不需要報酬的小氣象站。晴天的早晨,麻雀跳躍歡叫,預示天氣繼續晴好。夏天日出或黃昏時,貓頭鷹叫聲低沉似泣,預示天將下雨。斑鳩伸著脖子,發出聲音嘶啞的叫聲,預示著雨天……許多老農至今還憑著這種經驗安排農事活動,且十拿九穩。

4. 小鳥是不是保護大自然的動物

萬事萬物存在即合理,每個存在都有它的道理,從食物鏈來講,小鳥滅亡,會導致天敵動物食物的減少以及某些動物的增加。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對自然界物種存在有不小的影響

5. 小鳥對環境的作用

鳥類在自然界的作用

鳥類在自然界的作用系指鳥類在不同生態系統(如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及農田、湖泊、海洋等生態系統)的地位和作用。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雖然對生產力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對所食獵物有密度制約作用。此外,鳥類擔負著種子及營養物的輸送,參與系統內能量流動和無機物質循環,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鳥類捕食昆蟲和小型嚙齒類動物,在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中的作用並不是直接能感知的,因為所涉及的環境因子十分復雜,必須通過嚴密的實驗設計、繁重的野外調查和實驗室工作以及細致的分析,才能得到較為正確的結果。近年國內外有關鳥類捕食作用的定量研究及有關鳥類捕食作用特點的研究,較為恰當地揭示了鳥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尤其是食蟲鳥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鳥類的捕食作用

鳥類飛行力強,速度快,活動范圍大,而且鳥類的遷徙性,繁殖季節的領域性及繁殖季節後的集群性使鳥類群落結構十分復雜,種類和數量均有很大的波動。鳥類種群的這種集聚及移動可使其數量猛增,並在局部地區「清理」或「消滅」某些獵物。

由於鳥類食量大,代謝速度快,多數食蟲鳥類又不像食谷鳥那樣具有嗉囔,食物通過消化管的速率也很不相同,與生理需要、取食方式、取食季節、鳥的年齡、鳥的狀態及食物本身的性質等都有密切關系。食物消化率的不同,會使在剖胃檢查時對某些食物的比率可能估計得過度或過低。為了補償這些差別,在估計食物組成時要應用校正因子(表1)。要根據蟲體殘部特徵、幼蟲頭部的被膜、胸及臀部的盾、胸足和腹足殘塊及上顎殘留物來識別種類和數量。

表1 20天幼蟲期及15天蛹期內鳥類對5~6齡雲杉卷中葉蛾的估計消費量(只/公頃)

(自Crawford等,1983)
任何一種鳥類,即使在同一時期,絕不會只以同一種昆蟲為食。其食物組成不僅有有害昆蟲,也有有益昆蟲以及一些已被其它昆早寄生的昆蟲,從而增加了分析鳥類對有害昆蟲抑製作用的復雜性。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鳥類傾向於避開被寄生的昆蟲。這樣,鳥類與寄生性昆蟲可能是互補而不是競爭。還有一些鳥類表現出嗜食某些害蟲或蟲態,如杜鵑嗜食各種大小的毛蟲。某些鳥類喜食成蟲,這一點在控制蟲害方面很重要,因為成蟲階段的死亡,常對下一世代的種群數量起重要影響

鳥類所食食物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當冬季食物短缺時,許多食蟲鳥改吃植物性食物。鳥類生活史的不同階段中所食食物種類也有變化。雛期階段,即使是食谷鳥類也必須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喂養雛鳥,以保證雛鳥正常發育及存活。一般說來,鳥類捕食的食物種類、狀態及時期,與自然界能提供的食物資源相一致,這是鳥類與環境之間長期演化適應的結果
鳥類能夠影響昆蟲種群的數量和動態,同樣,昆蟲的種類和密度對鳥類的捕食作用也有重要影響。大多數鳥類對獵物種群密度有功能反應和數量反應。前者指當獵物密度增加時,捕食者企圖攻擊更多的獵物而產生的行為上的變化。後者是由於獵物密度增加致使捕食者在數量上引起的變動。數量上的變化可因繁殖引起,也可因「侵入」而引起。鳥類對昆蟲密度的功能反應和數量反應的共同影響可歸結為「鳥類對昆蟲的直接影響」。鳥類也可以間接影響昆蟲種群,這主要是通過改變獵物的微生境,使其對天氣、寄生及可能的疾病和病毒更敏感。

查明鳥類的捕食特性以及鳥類與獵物種群的相互作用,對於了解鳥類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過鳥類的捕食作用,主要獵物的密度是否被抑制或抑制到何種程度,也是有害昆蟲綜合治理十分需要的參數。

二、鳥類對森林害蟲的控製作用

鳥類對許多森林害蟲有重要的捕食作用。限於篇幅,我們僅舉一些比較顯著的例子,藉以說明鳥類對控制各個領域內的森林害蟲的作用。

(一)鳥類對食葉性害蟲的直接影響

松毛蟲(Dendrolimus spp.)是我國主要的食葉性害蟲。浙江安吉的調查表明,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塊的鳥類對松毛蟲的捕食作用很不相同(表4)。鳥類繁殖季節及林緣,捕食作用可達18.5%和22.2%,而其它地塊僅為4.7%。繁殖季節過後,同為林緣,捕食作用下降到8.7%,約為繁殖季節的1/3。在福建漳浦縣,食蟲鳥對4齡以上松毛蟲幼蟲的捕食率分別為19.73%(第3代)和48.75%(第4代)。在各種天敵捕食效應中,食蟲鳥對松毛蟲種群的控製作用最大。通過研究大山雀的生育力、雛鳥食物組成及食物中松毛蟲食塊的比率,發現隨著松毛蟲種群密度由高(1985年)到低(1987年),然後又逐漸回升(1988年)的周期性變化,雛鳥食物中松毛蟲食塊的比率也相應變化(表5),平均窩卵數和窩雛數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且繁殖季節開始時間明顯提前(表6),表現出明顯的功能反應和數量反應。值得注意的是,當松毛蟲種群密度低時,盡管大山雀繁殖種群的密度、窩雛數以及雛鳥食中松毛蟲食塊的比率也相應減少,但捕食作用卻比松毛蟲種群密度高時增加 11.24倍。

表4 防鳥圍網內外松毛蟲數量(自楚國忠,1987)

表5 大山雀第一批雛鳥階段,日平均食物中松毛蟲比率

(自楚國忠,1989)

表6 大山雀第一批雛鳥階段生育力參數的年變化

(自楚國忠,1989)

雲杉卷葉蛾(Choristoneura burnijerana)是北美北方雲杉- 冷杉森林中最主要的食葉害蟲。有人估計在卷葉蛾大發生後的衰落階段,鳥類約消費13%幼蟲。當每公頃卷葉蛾為1235000~2 471 000條時,鳥類的控製程度為3.5~7%。還有人通過胃容物分析,發現在卷葉蛾大發生條件下,鳥胃食物中40%為卷葉蛾。4年分析結果,卷葉蛾在鳥胃中的比率為7~46%。當卷葉蛾大發生時,鳥類既有功能上的反應也有數量上的反應。原來在地面、樹干取食和食草籽的鳥類改變食性,如橙頂灶鶇、草鵐(Junco spp.)、啄木鳥及交嘴雀開始吃卷葉蛾的卵和蛹。幾種林鶯表現出最大的數量反應,雖然有的林鶯數量下降,但栗胸林鶯(Dendroica castanea)數量增長12倍,橙胸林鶯(D.fusca)9倍。當然,數量大發生時卷葉蛾的密度增加 8000倍。

當松色卷蛾(Choristoneura pinus)發育到4~5齡時,許多鳥類改變食性,開始取食這種豐富的食物,捕食作用發生在老熟幼蟲以後,一直到蛹和成蟲階段。第二年,大量烏鶇進入240公頃地塊內,當時的松色卷蛾每公頃約24700條,鳥類的捕食作用從第一年的 40~45%增加到第二年的 60~65%。幾種山雀取食冬尺蠖(Operophtera brumata)幼蟲的數量較低,只有 0.3~2.6%,但取食約10%的羽化的成蟲,且主要是雌蟲,這樣,相當20%的成蟲被捕食。在匈牙利,家麻雀和樹麻雀可殺死98%以上的成蟲,可能對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起重要控製作用。在日本,樹麻雀和灰椋鳥(Sturnus cineraceus)約殺死 40~50%黃昏前出沒的美國白蛾,由於這種蛾子的交尾活動發生在日落到日出這段時間,鳥類捕食引起的死亡對該種昆蟲的種群動態可能有重要影響。有人在研究山雀和戴菊(Regulus regulus)時發現,大山雀有規律地取食幼林球果小卷蛾幼蟲(Ernarmonia conicolana),捕食強度隨球果內幼蟲密度不同而不同,似乎有一個臨界值(每50個球果10隻幼蟲)。超過此臨界值,有利於鳥類捕食。雖然大山雀可能消滅50%以上的越冬老熟幼蟲,第二年的種群數量仍然增長。

(二)鳥類對樹皮小蠹蟲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啄木鳥是樹皮小蠹蟲的主要捕食者。主要有毛發啄木鳥(Dendrocopos villosus)、絨啄木鳥(D.pubescens)和三趾啄木鳥(Picoides tridactylus)。它們既表現出功能反應,也表現出數量反應。數量上的反應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局部地區。曾記錄到一塊火燒過的林地,啄木鳥密度增 加50倍,這種聚集有時在小塊林地超過小蠹蟲增加的倍數。當紅翅小蠹蟲(Dendroctonus,ru-fipennis)一般發生時,啄木鳥的取食量為20~29%,由中等密度到高密度時,通過啄木鳥自己取食及其它方式(如樹皮乾燥)可消滅小蠹蟲的24~98%。啄木鳥取食活動可以促進樹皮乾燥。除啄木鳥外,另有8種鳥類捕食10%的紅翅小蠹成蟲。啄木鳥捕食瘤額大小蠹(D.frontalis)的數量從5~86%。不同地區報道的結果如此差異,可能是由於氣候、暴發程度及過程、每年發生的世代數不同,因而啄木鳥取食活動後所引起的影響也不同。外表樹皮啄掉後,剩下的樹皮幹得快,更容易受到不良氣候及疾病的影響,這種死亡率往往比啄木鳥吃掉的還要大。

取食西松大小蠹(D.brevicomis)的鳥類共有4科11種。6種鳥(不包括啄木鳥)捕食成蟲,3年中的捕食率在8~26%之間。毛發啄木鳥、絨啄木鳥、北美黑啄木鳥(Dryocopus pileatus)、白頭啄木鳥(Picoides albolervatys)是加利福尼亞塞拉中部的西松大小蠹幼蟲的最主要捕食者。在大發生的初期,捕食率為32%。在大發生區,啄木鳥種群數量增加。最初是由於遷入,隨後則是由於樹木死亡增加了啄木鳥巢址和棲居地的可利用性。啄木鳥尋找小蠹蟲時,需剝落、刺透或在樹皮上鑿孔,被啄木鳥剝落的樹皮中,有相當數量的小蠹蟲卵及約58%的幼蟲,它們在冬季都要死亡。啄木鳥啄過後,樹皮變薄,溫度與濕度都與原來樹皮很不相同,減少了樹皮對殘留小蠹蟲的保護作用,也給具短產卵器的寄生者造成產卵機會,所有這些間接影響都增加了小蠹蟲的死亡(見圖)。

(三)鳥類對蛀干害蟲及象鼻蟲的直接影響

啄木鳥也是蛀干害蟲的主要捕食者。對虎橡天牛(Goes tigrinus)幼蟲的捕食率可達32% 及 65%,對山毛櫸天牛(G.pulverulentus)幼蟲的捕食率可達39%。在兩個研究點,對楊黃斑楔天牛(Saperda calcarata)的幼蟲捕食率分別為13%和65%。還有人發現,斑啄木鳥食物中98%是山楊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幼蟲,估計可減少該幼蟲的12%。啄木鳥也是紫丁香鑽心蟲(Podosesia syringae)的最重要天敵,可引起該種蟲子 67~81%的死亡。在荷蘭,啄木鳥對木蠹象(Pissodes piniphilus)有功能反應和數量反應。木囊象種群數量低時,啄木鳥的捕食量較小,隨著木蠹象幼蟲數量增加,95%的幼蟲和蛹可能被啄木鳥啄食,特別是在食物短缺階段。但是,樹根處的木蠹象往往不能被捕食。

(四)鳥類與昆蟲病原物的擴散

已經證明,通過取食被感染的昆蟲,鳥類能散布昆蟲病原病毒。從樹上收集的49堆鳥糞中,44個具有感染性,檢測幼蟲的89.9%被感染核多角體病毒(NPV)並死亡。鳥類是病毒的被動攜帶者,冬季時,病毒可至少被擴散到離中心點6km。當然,由於氣候及其它條件不同,被吃的感染蟲體的鳥糞並不都具有活性。

總之,森林是鳥類的重要生活場所,鳥類和害蟲都是森林生態系統的成員,在長期進化和自然選擇中形成復雜的捕食者-獵物系統,鳥類是捕食者-獵物系統的重要成分。鳥類的隨機捕食性可在生態系統中發揮功能上的控製作用,對許多森林昆蟲的種群動態起重要影響。鳥類不僅是害蟲的直接死亡因子,還可以通過傳播昆蟲病原微生物,或者通過改變微生境影響寄生者和捕食者等方式,間接影響害蟲種群。當害蟲種群密度低或處於密度增加時,鳥類降低害蟲數量的作用遠較大發生時明顯得多。鳥類的主要作用是阻滯或防止害蟲大發生,或使大發生的間隔時間加長。但是,單靠鳥類不能使相當范圍內大發生的害蟲種群瓦解。害蟲大發生時,鳥的生殖潛能、取食習性及領域關系減少了它們作為捕食者的影響力。如果害蟲發生是小范圍的,由於有留鳥的侵入或大群游動鳥的流入,鳥類還可以發揮控製作用,對已達頂峰的害蟲種群可加速其衰落。

三、鳥類的其它作用

猛禽(鷹、鴞、隼、雕等)常以森林、草原、農田中的鼠類為食。一些鴉科鳥類和伯勞也能捕食鼠類,它們與其它天敵一道,共同抑制鼠類數量。在結構完整的森林環境中,天敵可抑制和延緩鼠類數量急劇增加,而且還可使數量增加的鼠群密度降低。有人在360隻鵟的胃內,共找出1348隻老鼠的屍體,有人研究了 19 000塊貓頭鷹的食物團,發現有46 179隻小型獸類,幾乎全部是老鼠。對長耳鴞長達5年的食性研究證實,它的主要食物是鼠類,只有1.3%是小鳥。分析湖北武昌越冬長耳鴞的食物殘塊,發現70.3%是小型鼠類,主要是黑線姬鼠。1982~1986年,在58個烏林鴞(Strix nebulosa)巢中收集 923個食塊,其中田鼠(Microtus spp.)和平齒囊鼠(Thomomys talpoides)各占 52%和 29%。

很多鳥類,特別是兀鷹、貓頭鷹等猛禽以及海鷗、烏鴉等,都有嗜食腐肉習性。它們在消滅有病的動物和腐爛屍體,消除有機物對環境污染方面有特殊貢獻。鳥類可吃掉那些將幼蟲寄生在家畜體內外的昆蟲,椋鳥和食蜱類鳥可解除危及家畜及野生動物的蜱害及其它寄生蟲。

許多鳥類是開花植物的傳粉者,尤其是某些熱帶鳥類,如蜂鳥、花蜜鳥、太陽鳥、啄花鳥、綉眼鳥、鵯、管舌鳥及鸚鵡,常是某些開花喬木和灌木的重要授粉者。沒有這些鳥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能會被嚴重擾亂。另外,許多鳥類有儲藏種子的行為。松鴉通常將球果藏在葉子、苔蘚、石塊下,一群松鴉(數量約30~40隻)曾收集200 000個松果並帶出 1km外。馬來半島低濕林中有7種鳩類取食至少22種榕樹果實,綠鳩專食無花果樹的種子,通過排糞將種子散布到遠方。鳥類散布種子的距離可長可短,許多遷徙鳥類消化道中仍有可存活的種子,它們散布的距離可能稍遠些。有人證明,某些硬殼的植物種子通過鳥類消化道後更容易萌發。有些食蟲鳥類,如三趾啄木鳥(Picoides spp.)、鶇、山雀和也是重要的散布種子的鳥類。橡樹啄木鳥(Melanerpes formicivorus)在各種樹上及木質桿上鑿洞,並用附近的球果將洞塞滿。鳥類所儲藏的球果並不都能被它們重新找到,這些被遺忘的果實常是森林擴展的一個原因。

6. 用河水,小鳥,人類,生態,家園,生存和平共處,光臨寫一篇300字短文

地球是我們人類、動植物生存繁衍的大家庭.可是現在,地球已經不再是那個潔凈而美麗的地球了,它正變得千瘡百孔,遍體鱗傷,正在獨自地哭泣著,不知向誰述說自己已面臨的不幸。 目前,生態環境正日益惡化,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水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排水系統的鋪設和清潔劑的大量使用有增無減,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死亡,生態系統惡化,人類的活動也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污染物排入河中,使水受到污染。據有關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噸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萬億噸的淡水。看到這一個個觸人驚心的數據,你想到了什麼呢?沒錯,這就是人類破壞環境的下場,這就是大自然給人類的懲罰啊! 當我們頭頂的天空不再明凈,不再蔚藍時,我們是否才想起應該保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呢?當我們腳下的土地變成黃沙變成荒漠時,我們是否才後悔當初沒有珍惜我們的大自然呢?面對曾經美好的一切,我們不禁要大聲問道:「誰來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歷史的車輪正轟隆隆地駛向22世紀,我們作為一名小學生,一個小公民,必須勇敢地站起來,呼籲大家:保護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緩的地步,我們責無旁貨!誰希望看到自古以來辛勤哺育我們人類的地球母親即將變成一個欲哭無淚的黑色地球呢

7. 一片樹林,一群小鳥哪個屬於生態系統

樹林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