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字閣水庫
『壹』 湖南省雙峰縣杏子虎塘村電話---
雙峰簡介一、地形地貌雙峰縣地形輪廓為東部中低山環繞,南境低山連綿,西端山地崛起,北部丘陵起伏,中部崗盆寬廣。縣境山脈走向分為西北,東南兩支。海拔最高點818.8米,位於紫峰山仙女殿,最低點海拔64米,位於縣東北漣、測水匯合處的江口河谷。境內地貌形態復雜,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崗平相間的立體輪廓;類型多樣,呈山地連片、崗丘交錯、平地綿展的組合;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大體分為五區,即西部山地區,中部風盆區,北部丘陵區、東南及東北山地區。--------------------------------------------------------------------------------二、水系分布雙峰縣位於湘資兩大水系的分水嶺處,是湘江二、三級支流上游。境內分兩大水系,以九峰山、牛立寨、紫雲山、白石峰為分水嶺,將流經我縣的漣水、測水、涓水分為東西兩大水系。全境共有長5公里的河流49條,總長655.6公里。其中漣水水系42條,流域面積1503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7.6%;涓水水系7條,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11.85%;其餘0.55%為蒸水水系。縣內主要河流測水,為漣水的一級支流,從青樹坪鎮旺村入境,流經側石橋、湄水橋、永豐、灣頭、街埠頭,於江口匯入漣水,全長105公里,境內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積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三、氣候氣象雙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頻繁,氣溫變化劇烈;夏季暑熱期長,伏旱明顯;前秋乾旱頻繁,後秋天氣多變;冬季嚴寒期短,陰睛少雨天多。全縣年平均氣溫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時,無霜期260至300天。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億立方米,地表徑流9.11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3億立方米。--------------------------------------------------------------------------------四、自然資源雙峰縣生物資源比較豐富。常見的農作物及茶果資源有34科84屬1700多個品種;養殖業動物資源有家畜家禽兩大類100多種:水產養殖資源有60多種;全縣森林資源有128科820餘種,鄉土樹種43科14種,尚存古老、稀有、珍貴樹種20餘種。境內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分布廣。已查明的有27個礦種,99個礦點,其中金屬礦有黃金、鉛鋅、鎢鉬、銻鉬、鐵、礬、銅等;非金屬礦有煤、石膏、黃鐵、大理石、花崗岩、陶瓷土、耐火粘土、碳、磷、鉀、重晶石、硅石等。位於全省前10位的礦產有:石膏、大理石、黃鐵、煤、耐火粘土、黃鐵礦等。風景名勝紫雲峰 距縣城東24公里,在荷葉、白碧與沙塘三鄉交界處。海拔818.8米,是域內第-高峰,峭壁禿頂,獨有兩巨石兀立其上。相傳宋神宗熙寧年間(1088~1073),黃氏二女修貞於此,百日升天,石上留有"仙女鞋印"。清嘉慶丁卯(1807年),里人鳩修仙女殿於其上,石牆鐵瓦,結實堅厚。殿房於1958年拆毀。--------------------------------------------------------------------------------銅梁山 原名昌山。距縣城23公里,在井字鎮與湘潭縣交界處,因有一字形平脊嶺橫卧雷祖殿、鷹尖石兩個"巒柱"上,形似銅梁而得名。有周公寨、劈山寨、雲牌寨、野雞寨、麂角寨、黃牛峰聳立周圍,層巒疊嶂,美不勝收。主峰靈應,海拔755.l米。是域內第二高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北面峽谷內,有飛瀑兩疊,懸瀉300米,如銀練掛空。--------------------------------------------------------------------------------白石峰 距縣城19公里,在沙塘鄉與井字鎮交界處。海拔754米,為域內第三高峰。奇峰特立,峭壁懸崖,溪流陡絕。明代學者王船山、夏汝弼曾游峰寫記。清代易祖謙吉登峰賦詩贊美:"巍峨天半矗丹梯,漸入雲霄莫與齊;拾級偶然登絕頂,回頭不覺萬山低。"--------------------------------------------------------------------------------九峰山 距縣城30公里,在馬鞍鄉、荷葉鄉與衡陽縣交界處。因九峰並列故名,海拔750.4米。為域內第四高峰,稱"南嶽七十二峰之少祖"。東側有古鑼坪,唐時僧人定靜、慧極建定慧庵於此,為湘衡佛教發源地之一。其東北有鐵釘寨,唐末有一蔡姓農民,渾號"冒角牛",在此聚眾起事,打富濟貧,後人立石廟以祀。定慧庵前有始植於唐代的三棵銀杏樹和一棵皂角樹,胸徑均在1.4米以上,高超27米。至今仍然枝葉婆娑,青翠欲滴。對面飛形山巔有七棵古松。直插雲表。--------------------------------------------------------------------------------黃巢山 距縣城18公里,在沙塘鄉與井字鎮交界處。兩邊群峰突起,北接雞冠寨,南聯白石峰,東西各有7-8公里的峽谷。深溝幽壑,懸崖陡壁,是湘衡咽喉,地勢險要。唐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率兵出廣州,破衡州,經湘鄉趨長沙,曾扎營於此。黃巢部下鑿石開路,為民除害,深受群眾歡迎,故留名紀念。後在東面山溝修quot;劍塔",1958年修梓荷公路經此,塔被拆除。--------------------------------------------------------------------------------仙神寨 又名仙潭寨、仙人寨。距縣城l0公里,在湄水鄉仙神寨村。因西坡有仙人窟故名。四面環山。中有2萬多平方米盆地。清咸豐五年(1855),在太子天國運動影響下,衡陽洪羅廟的天地會,以陳德標、李三元為首,在高漢聚眾起義,前鋒伸入寨內,沿峰築牆,墾田漁獵,與官府抗衡。咸豐九年(1859)七月,清督辦團練即補道朱孫貽,扎飭湘鄉士民,公舉仙潭寨寨長,完善寨堡建設,補築成高3米、寬2米,長達5000多米的城垣,建東南西北四門,南置信號台,加固東西兩隘寨門。光緒二十年(1894),牢田農民朱老八、鄧金弼等為首組織起事,也曾退駐寨內。後寨門逐漸毀壞,城垣至今尚存。--------------------------------------------------------------------------------芒擔石 距縣城32公里,在豬婆山主峰插花嶺南麓小溪旁。有兩巨石夾溪對峙,各寬100多米、高170多米,相傳是仙人用芒竿擔來的,夜晚常有仙人吹笙其唱。清乾隆年間(1736~1799),鴻臚寺正卿鄧文泮曾往游作記。--------------------------------------------------------------------------------寧家山 距縣城30公里,在杏子鄉與湘鄉縣交界處。群峰筆立,狀如荷花,故又名蓮華山。南有山角寨,四周陡峭,僅一羊腸小道可登。相傳唐時劉大洞在此得道升天,明時建蓮花庵於此。明末舉人劉象賢在此築堡避兵。清同治九年(1870),哥老會首領賴榮甫。聚眾起義。曾營兵於此。1949年夏,中共湘鄉工委書記劉資生,組織地下武裝--湘中一支隊五團,也迂徊其間,出擊國民黨軍隊第七十一軍。--------------------------------------------------------------------------------古 遺 址商代灰坑遺址 距縣城8公里,在大村鄉星星村吊牛坪,面積約250平方米,已暴露灰褐色文化層,含飾弦紋、拍印方格紋等紅衣灰陶殘片。戰國灰坑遺址 距縣城7公里,在梓門鄉子母橋至胡家畲一帶,面積約5000平方米已暴露褐色細沙土文化層,含飾繩紋、帶繩文、方格紋等泥灰陶、夾沙陶片。--------------------------------------------------------------------------------古 窯 址西漢陶器窯址 距縣城30公里,在鎖石鄉和合村的三角塘水庫底坡上,面積約960平方米,已暴露麻布紋碎陶片、土紅釉料、窯壁焦土,遺址被庫水淹沒。宋代陶器遺址 距縣城3l公里,在鎖石鄉豐稼村周家灣菜園內,面積約150平方米,已暴露醬色釉碗、缽、罐等器物碎陶片、支撐墊圈、調釉罐等遺物。元代陶器窯址 距縣城20公里,在龍田鄉古田村月塘組,面積約800平方米,已暴露黃釉碗、碟、壺等器物碎陶片和墊圈等遺物。--------------------------------------------------------------------------------古舊建築洛陽灣 距縣城15公里,在測水鄉測水村。這座占建築群體包括:有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的觀音閣,面積100平方米:有明末加建的關聖殿,面積約60平方米;左邊建有文昌閣和水府廟;右邊接建龍王閣和憩息亭;前面有古硯峰,鐫刊碑石;近處岸邊建有三疊一頂的惜字塔。七座建築有機組合,結為一體,亭閣崢嶸,朱欄畫棟,蔚為壯觀,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現古硯峰、惜字塔尚在,碑刻遺存甚多。殿閣於1952年改建為測水糧食倉庫。富厚堂 距縣城40公里,在荷葉鄉富圫村的鰲魚山下,它是清代重臣曾國藩於同治三至十三年(1864-1874)營造的。原名"八本堂",後曾紀澤據《後漢書》"富厚如此"改現名。富厚堂建築面積為9202.86平方米,磚木結構,內有八本堂、求闕齋、筱吟齋、勤敬齋、歸朴齋、賁宏齋、藝芳館、思雲館、八寶台、緝園(含花圃、風月亭)、鳧藻軒、棋亭等,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為仿宋明迴廊式風格的古建築群。現基本上保持原貌,有雙峰至南嶽公路經此。--------------------------------------------------------------------------------古 墓 葬春秋墓 距縣城6公里,在梓門鄉東灣村的馬家塘屋左山坡上。單室土坑墓,已暴露青銅鼎-件。戰國墓 距縣城5公里,在沙田鄉橫田村老屋灣前的黃土坡上。單室土坑墓,右側建瓦窯,已暴露青銅劍一把。南朝禪師墓 距縣城21公里,在井字鎮黃巢村石柱峰下的栓水皂。單冢石塔基。宋兵部侍郎周曰權墓 距縣城21公里,在井字鎮黃巢村石柱峰下大埠小學屋後。為鐵淋墓,有墓碑。元代大學士馮子振墓 距縣城17公里,在鈴子山岩下龜腦上。多室土坑墓,有墓碑,旁豎"一叢芳草先人墓;百樹梅花學士quot;墓聯。明奉直大夫賀宗墓 距縣城約6公里,在東華鄉松坪村字形山上。多室土坑墓,有墓碑、墓誌。明太學生劉圭墓 距縣城10公里,在石牛鄉採桑村劉家墳山坡地上。多室土坑墓,有墓碑、墓誌。
『貳』 日照水庫的庫區旅遊
日照水庫底部有一深潭,是現在水庫的最深處。傳說潭中有一洞府,里邊住著神仙。人們常到此處詢問吉凶、占卜未來,故名占卜潭。傳說很靈驗,如人們要舉辦盛大的宴會,缺杯盤碗碟,至潭邊一求,玲瓏剔透、神氣古怪的杯盤碗碟便會漂出水面,送到面前。不過一定要如數奉還。後來有一個貪心的人,留下一隻玉杯,自此便誰也借不出了。還傳說有一名叫張鑫的人經洞府傳遞求信,曾有幸一游洞府,說洞府瓊台樓閣,金碧輝煌,非人間所有。
日照水庫的大壩上有一紀念碑,上有舒同題書「日照水庫」四字。水庫四周青松滿崗,壩西有一仿古小亭,登臨幽亭,極目舒曠。若泛舟湖中,閑情垂釣,別有情致。 日照水庫及其周圍有多處古跡。西山有劉勰故里——劉三公庄,東港區三庄鎮。這里有古今稀有的古色古香的樹種獨株黑彈樹,樹干形體奇特,樹冠若傘,夜深藍、近乎黑。這里有海拔391米的五姑洞山,山勢險峻,峰頂有一古井,名「龍泉」,遇旱不枯,井西有五姑洞。相傳李睦妹等五姑曾在此修煉,可騎竹竿穿山越洞,終成正果。五姑洞山還有「一腳路子」、「乾瞪眼」、「將軍肚子」、「十八盤」、「佛爺洞」等景觀。
水庫西南的大花崖村,有一株銀杏,外環內空,蒼勁挺拔,樹干中空處又生長出榆樹,樹干叉延,榆錢飛舞,白果累累,令人稱奇。
沿銀杏樹旁公路南行不遠,折向西行,山路彎彎,峰迴路轉,便到回龍觀,現僅存遺址。康熙間夏羽人修真於此,石壁崗存自題詩一首:「千岩萬壑極躋攀,將謂深山盡此間。行到深山更深處,深山深處更深山。」還有一首來訪不遇的題詩:「明月清風調,高山流水音。予期今不遇,誰識伯牙心。」回龍觀雖僅存遺址,但茂林修竹,流波飛瀑,鳥鳴酈囀,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