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消費新生態

消費新生態

發布時間: 2021-03-02 13:53:14

Ⅰ 新消費生態崛起,電商對線下零售業的沖擊到底有多大

線下實體不會消失 線上只是輔助 ——全品店·大大管家

Ⅱ 如何看待生態經濟消費中的南北矛盾

1)何謂生態消費

要想使人類在事實上不存在發展的「極限性」問題,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認真節制自己的發展實踐,這其中就包括對人類生活消費的約束。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消費需求由低檔次向高檔次遞進,由簡單穩定向復雜多變發展。這種消費需求上的變化在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社會的進步狀態。但我們不能不看到,消費需求的無限制躍進所造成的不合理消費行為,已經給資源環境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沖擊和壓力,使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不堪重負。因此,為了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利益,我們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設法使自己的消費行為向有利於環境和資源保護、有利於生態平衡的方向演變。而當人們的消費行為具有了保護環境的功能時,這種消費其實就是一種生態消費。生態消費是一種綠化的或生態化的消費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又符合生態生產的發展水平,既能滿足人的消費需求,又不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一種消費行為。

(2)生態消費的特徵

生態消費具有適度性、持續性、全面性、精神消費第一性等的特徵。

在一定意義上,生態消費也叫適度消費。我們把經過理性選擇的、與一定的物質生產和生態生產相適應的消費規模與消費水平所決定的、並能充分保證一定生活質量的消費叫適度消費。適度消費是當代人類應該選擇也必須選擇的消費模式。因為唯有這種消費模式,才能有利於人類的健康持續發展。生態消費也是一種持續性的消費模式,即它具有滿足不同代際間人的消費需求的要求與功能,也就是說,這種消費模式將人的今天的需求和明天的需求、現代人的需求和未來人的需求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具有一種跨時空的品質。全面性是指生態消費是一種包含人的多方面消費行為的消費模式,或者說這種消費模式能滿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如物質需求、精神需求、政治需求、生態需求等。所謂精神消費第一性是指生態消費突出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這與傳統的高消費所一味追求人的物質方面的需要有了明顯的區別。

(3)提出生態消費的理論和現實根據

提出生態消費的范疇,有著充分的理論根據和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①就人的物質需求本身來看,人的物質需求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歷來人們普遍認為,人的物質需求及精神需求等都是無限的。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人們無限制地追求消費水平的提升,這種追求在工業文明時期,甚至到了不擇手段、暴殄天物的地步。誠然,由於人類無限發展的客觀趨勢使得人的消費需求具有了某種無限提升的可能性。但要把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則有著重重的制約條件。無限遞進的消費需求在一系列客觀條件的制約下或限制下,不得不表現出其應有的有限性。這種制約:一是資源環境的制約,二是一定時期滿足這種消費需求的生產條件的制約,三是人們自身經濟條件如收入水平、支付能力等的制約。總之,人們的消費需求在一定的資源環境、經濟文化等條件下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如果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任意張揚超出了環境資源和經濟社會承受能力的消費需求,必然會帶來極大的負效應。這種負效應對主體來說要麼會造成主體身心的傷害。要麼會造成主體財力的浪費和損失。誠如古人所言:「物無美惡,過則成災」。尤其不能忽視的是,這種負效應還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對立與緊張,進而導致人與人關系的緊張。物質需求有限論,為我們提出具有適度性的生態消費奠定了基礎。

②生態倫理學具體說是消費生態倫理學是我們提出生態消費的又一理論基礎。生態倫理學是新時代的倫理學。它是針對生態危機而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作為一門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價值關系,確立人對自然的行為規范的學科,在理論上,它要求尊重自然的價值和權利,在實踐上,它要求按照生態倫理學的道德標准、基本原則和規范去指導和約束人類的行為,以便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態系統。」[2]生態倫理學認為,人作為道德的主體,不但應當把自己的道德關心施之於人,而且應當施之於自然,施之於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隨著科技的發達、文明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的根,是人類之母,是人類的棲息之所。人類要維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續存在與發展,就必須尋找措施保護自然。光有科學的、法律的措施還不夠,還要訴諸倫理道德。生態倫理學的誕生表達和顯示了人類試圖緩和與消除自身與自然的矛盾沖突的善良願望。所謂按照生態倫理學的道德標准、基本原則和規范來指導和約束人類的實踐行為,這自然包括著對人的消費行為的生態化改造,促使一種新的生態消費模式的確立,根據生態倫理學的觀點,滿足人的基本需求、進行適度的消費是道德的,而大手大腳、大吃大喝、暴殄天物是不道德的。可見,倡導生態正是生態倫理學在人的生活方式上的實際體現。

③當今地球上生態生產的疲軟、虧損是我們提出生態消費的重要現實根據。

有人覺得在物質生產落後、生活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倡導革命勤儉節約、適度消費是可行的,而在物質生產有了重大發展、自身的經濟條件有了顯著改善的情況下,還提倡勤儉節約,似乎顯得不可理解。其實,人的消費行為、消費水平不僅要同物質生產相適應,還要同生態生產相適應。盡管每個人的生活善、狀況、生活水平就必須與之保持一致。道理很簡單,所有的消費資料,首先是生態生產的產物,其次才是物質生產的產物,或者說是生態生產和物質生產相互作用的結果。因而,那種僅僅從物質生產有了發展、從自己有了一定的經濟購買力的角度出發就去貶低乃否定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看法和做法,是相當有害和危險的。

人類周圍的生態環境系統是整個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生物群落與環境間不斷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轉而形成的統一整體。生態系統內部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促使其生生不息,不斷向前發展演化。我們把生態系統的這一動態發展過程,看作是生態系統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簡稱為生態生產[3]在一定意義上,我們主要是從生態生產的角度提出適度消費的。因為,當今我們是暫時處在物質生產表面繁榮、生態生產基本上處在一種超負荷運轉的狀態中,虧損日趨嚴重的生態生產越來越難以滿足日益增多的人口的高需求、高消費。可見,生態生產發展的現狀是不允許我們大手大腳、揮霍浪費甚至暴殄天物的。

(4)由高消費向生態消費轉變的具體措施

①樹立生態消費觀念,建立生態消費模式,從物質享受第一過渡到精神追求第一。

樹立科學的生態消費觀念或生態消費意識,是每一個地球居民所應有的素質要求。當傳統的高消費日益明顯地暴露出其對生態環境進而對整個社會持續發展的危害性時,當代社會成員在觀念認識上應自覺地摒棄高消費的願望和行為,以一種既能確保自己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又不會對生態環境構成危害的消費意識約束自己的消費行為,這樣一種具有互利功能的消費意識便是生態消費意識。

Ⅲ 生態消費作文怎麼寫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正生產著一對新的矛盾:一方面,人們的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層次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文明、科學的需要越來越高;而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對人們的消費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綠色消費這一新的消費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了出來,已成為人類的共識.21世紀將是一個綠色經濟的世紀,綠色消費的世紀.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發展綠色消費與綠色產業,將是我們今後的長期任務.綠色消費為什麼很重要?如何培育綠色消費環境,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產品?如何建立綠色消費體系?這是本章要分析的主要問題.
第一節綠色消費是當代消費發展的大趨勢
1.綠色消費的內涵
綠色,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與活力,代表人類生活與大自然的與諧,有益於身體健康,環境優美.所謂綠色消費,就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與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與消費方式的統稱.具體講,綠色消費應包含健康安全、節能、環保、可持續性等要點.
2.綠色消費的產生
綠色消費的產生,要從人類經濟發展的問題談起.人類的經濟的發展,本質上就是與地球大自然系統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類不斷地從自然取得物質資料,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爾後又不斷將廢物排放到自然,經過自然的「凈化」作用,重新轉化為自然物質.人類出現以來,就是不斷地從自然獲取物質資料,逐漸積累,終於達到了今天巨大的物質文明.沒有自然資源,人類社會經濟、文明的發展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自然資源並不無限的.人類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必須建立在平衡的基礎上.一方面,人類向自然取得物質資料,要以自然的再生產能力為前提,而自然界許多資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對於這些資源,就不能過快地將其耗盡;另一方面,人類將排出物返還自然,要以自然的「凈化」能力為限,否則,就只能是對環境的污染.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這種不平衡就不斷地出現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到資本主義大工業與城市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時曾經指出:大工業「一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一方面又破壞著人與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恆的自然條件.」[1] 如今,這種情況果然嚴重地擺在人們面前,使人在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行為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人們終於開始覺醒,「綠色」觀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經過4年時間,調查了使用化學殺蟲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後,出版了《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在這本書中,卡遜闡述了農葯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這些化學殺蟲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製造的毒葯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於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W.S.高達在國際開發年會上發表了「綠色革命-成就與擔憂」的演講,首先提出了「綠色革命」的概念.從此,「綠色」一詞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師戴維·麥克塔格特發起成立了綠色與平組織.1972年羅馬俱樂部提出「成長的極限」,報告提醒世人重視資源的有限性與地球環境破壞問題.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將自己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協調起來,尋求生態、能源、人口三者協調、健康發展,與大自然與諧共處,建立一個環境優美的「綠色文明」.「綠色消費」就是在這一「綠色運動」中提出來的.
3.綠色消費正日益成為人們追求的新時尚
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第一屆世界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這是實現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藍圖.《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一項全面的行動綱領,要求在全球、國家與地方三級以統一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處理環境發展問題.會議還發布了《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具體界定國家權利與義務的原則.《21世紀議程》將環境、經濟與社會關注事項納入一個統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劃時代意義.《21世紀議程》提出了可持續消費的范疇.聯合國環境署在1994年發表了《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報告,對可持續消費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與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與污染物最小,從而不危及後代的需要.」可見,綠色消費已經包含在可持續消費的范疇之內了.
近二、三十年來,綠色消費迅速成為各國人們所追求的新時尚.據有關民意測驗統計,77%的美國人表示,企業與產品的綠色形象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慾望;94%的德國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會考慮環保問題;在瑞典85%的消費者願意為環境清潔而付較高的價格;加拿大80%的消費者寧願多付10%的錢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日本消費者更勝一籌,對普通的飲用水與空氣都有以「綠色」為選擇標准.「綠色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一浪,綠色商品大量涌現.綠色服裝、綠色用品在很多國家已很風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環保服裝」,西班牙時裝設計中心早就推出「生態時裝」,美國早已有「綠色電腦」,法國早已開發出「環保電視機」.綠色傢具、生態化的化妝品,也走入世界市場;各種綠色汽車正在駛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態建築材料建成的綠色住房,也都已出現.總之,綠色消費已滲透到人們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生活消費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
第二節 培育綠色消費環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綠色消費的問題,首先是個環境問題.環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實現綠色消費了.
1.綠色消費環境的定義
綠色消費環境,就是指沒有人為破壞,沒有污染,與人類的生產與生活與諧一致,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與生活環境,具體表現在大氣、水質、土壤、植被、生物等各個方面,適合人類生產與生活的發展.就自然環境來說,本來就是「綠色」的,今天的環境問題,完全是由人類不適當的行為造成的,因此,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與其說是「建立」,不如說是恢復被破壞了的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將山變綠,水變藍.
按照環境的范圍,消費環境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全球宏觀消費環境;城市、集鎮、社區中觀消費環境;家庭住宅微觀消費環境.這三個層次的環境的污染所產生的機制除了相同點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建立綠色消費環境,每個層次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
第一,從地球的全局來看,即從宏觀來看,主要表現在大氣、水、氣候等總體環境方面所受到的影響,因此,宏觀層面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就是人類要通過改變自己的生產與消費模式,遵循客觀規律的要求,逐漸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負面影響,使氣候反常、自然災害增多等方面的問題逐步緩解,使環境污染的問題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從中觀的層次來看,城市、集鎮、社區的綠色消費環境的培育,主要是消除區域內的污染,給人們一個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條件,提高人們工作、生活的環境質量.
第三,從微觀的層次來看,即從人們的住宅條件來看,就是要建立綠色住宅,使居民身體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美滿.
2.綠色消費環境培育原則——5R原則
(1)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ce)
地球的資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須把消費方式限制在生態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因此,必須節制消費,以降低消耗,減少廢料的排放以減少污染.其中最為緊要的是:
節約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000億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極少部分.水是珍貴的資源,不能浪費.其次,還要減少廢水排放.應當加強廢水管理,工業廢水、城市污水,都應及時處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體.除了水,空氣污染也應重視,要減少廢氣排放.大氣所受的污染,主要來源於燃燒煤所產生的煙塵,汽車、機動車尾氣等.,應當採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得製造、銷售或者進口.
(2)綠色消費,環保選購(Re-evaluate)
每一個消費者都要帶著環保的眼光去評價與選購商品,審視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會給環境造成污染.消費者用自己手中的「貨幣選票」,看哪種產品符合環保要求,就選購哪種產品,哪種產品不符合環保要求,就不買它,同時也動員別人不買它,這樣它就會逐漸被淘汰,或被迫轉產為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產品.這樣引導生產者與銷售者正確的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3)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
為了節約資源與減少污染,應當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次性用品風靡一時,什麼「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裝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高昂的代價.在發達國家,曾風靡一時的「一次性使用」風潮正在成為歷史.許多人出門自備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以拒絕濫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許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勵客人自備牙刷用以減少「一次性使用」給環境所造成的災難.我國應當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發揚中華民族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珍惜資源.
(4)垃圾分類,循環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必然產物.人類每天都在製造垃圾,垃圾中混雜著各種有害物質.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垃圾產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垃圾處理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現有的辦法是拉去填埋,但這種方法侵佔土地、污染環境,不是長久之策.而將垃圾分類,循環回收,則可以變廢為寶,既減少環境污染,又增加了經濟資源.
(5)救助物種,保護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態是一個大系統,各種動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無形的生物鏈.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動物,但實質上也不過是生物鏈中的一鏈,人類的生存要依賴於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應當愛護樹木,愛護野生動物,要將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重新建立起來.
3.建設綠色消費環境的途徑
(1)完善環保的法律、法規建設,科學制定環保的政策、規劃;
(2)生產者必須樹立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生產;
(3)消費者必須強化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消費;
(4)創建綠色消費文化,弘揚綠色文明.
第三節 開拓綠色產品,發展綠色產業
發展綠色產業,開拓綠色產品是綠色消費的物質基礎.為了推進綠色消費,就必須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綠色產業基礎,生產豐富的綠色產品供人們消費.
1.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的定義
(1)什麼是綠色產品.
「綠色產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與產品自身沒有或較少對環境污染的產品,以及比傳統的競爭產品更符合保護生態環境或社會環境要求的產品及服務.綠色產品的范圍極廣,有食品、洗滌用品、機動車、照明、家電、服裝、建築材料、化妝品、染料等無污染、無危害、可循環使用的各種產品.在綠色產品中,最受關注的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通過產前環節的環境監測與原料檢測;產中環節具體生產、加工操作規程的落實,以及產後環節產品質量、衛生指標、包裝、保鮮、運輸、儲藏、銷售控制,確保綠色食品質量,並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真正的綠色食品,要有綠色食品標志.
國際上綠色食品或與之相類似的食品在英語國家多稱有機食品(Organic Food),在芬蘭、瑞典等非英語國家稱生態食品,在日本稱自然食品.從科學的范疇來說,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是兩個級別不同的「綠色」概念.有機食品是比綠色食品更高層次的「綠色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規范生產加工、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除有機食品外,還有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生物農葯、有機肥料等,他們被統稱為有機產品.
從1996年開始,上面所說的兩種綠色食品區分為A級與AA級,其中AA級綠色食品完全與國際接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有機食品,各項標准均達到或嚴於國際同類食品.A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綠色食品與天然食品是不同的.對「綠色食品」國家有嚴格的生產標准,「純天然」的,並不一定是「綠色」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2)綠色產品的生產
綠色產品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就是要根據綠色標准要求,進行生產,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要從「綠色」著手進行:第一個環節是設計.綠色產品要求產品質量優、環境行為優.第二個環節是生產過程.要求實現無廢少廢、綜合利用與採用清潔生產工藝>清潔生產工藝.第三個環節是產品本身的品質.比一般產品更體現以人為本、提高舒適度與健康保護及環境保護程度.第四個環節是廢棄物便於處置.如對產品的可降解性提出要求,塑料、潤滑油、洗滌液等產品,可降解就是質量指標之一;再如,各企業對自己生產產品的回收、回用及有效處置都應建立系統,一次性餐具、各類包裝、報廢汽車及計算機零件的回收及處置則成為考核指標.
至於有機產品的生產,要求就更嚴格了.根據有機產品加工與貿易的基本要求,有機產品的生產,必須根據以下五個環節進行:原料必需是來自已經獲得有機認證的產品與野生(天然)產品;已獲得有機認證的原料在最終產品中所佔的比例不得少於95%;只允許使用天然的調料、色素與香料等輔助原料與《OFDC有機認證標准中允許使用的物質》,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有機產品在生產、加工、貯存與運輸的過程中應避免污染;加工、貿易全過程必需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包括相應的票據.
(3)綠色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與生態學原理,按照國際標准化產品技術規范的要求,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技術,協調好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具有健康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特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
廣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全部;狹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糧食作物、畜牧、水產、果品、食品深加工、飲料、食品包裝、無公害農業生產資料與人類其他生活用品等.為了更加突出綠色產品來源於最佳生態環境,又稱「綠色產業工程」.「綠色產業工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業,而是一項融科研、環保、農業、林業、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裝及有關行業為一體的宏大系統工程,屬於高科技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綠色產品認證的意義
(1)有利於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2)通過了認證無異於獲得了國際貿易「通行證」,有利於消除國際貿易壁壘;
(3)獲得認證的產品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競爭力;
(4)獲得了認證的產品可以節省第二方審核的精力與費用,能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能更好地促進國際間的經濟合作與技術交流.
3.如何發展綠色產業
(1)樹立綠色意識;
(2)建立綠色產品生產基地;
(3)加強綠色產品的開發;
(4)創立綠色品牌;
(5)提高綠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
第四節建立綠色營銷體系
綠色營銷是綠色消費不可缺少的條件,綠色營銷將逐漸成為聯系綠色產業與綠色消費的重要紐帶.
1.綠色營銷的定義
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從市場調查、產品開發與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一系經營活動,均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環保意識,向消費者提供科學的、無污染的商品與服務,通過營銷實現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的保護及改善,確保消費者使用產品的安全、衛生、方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優化人類的生存空間.
實施綠色營銷戰略,需要貫徹「5R」管理原則.這里的「5R」管理原則,是指研究(Research):重視研究企業對環境污染的對策;減少(Rece):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循環(Recycle):對廢舊物進行回收處理與再利用;再開發(Rediscover):變普通產品為綠色產品;保護(Reserve):積極參與社區的環保活動,樹立環保意識.發展我國的綠色營銷已刻不容緩.實施綠色營銷不僅是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消費的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營銷戰略的大趨勢,對此,我國企業在這方面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積極付諸行動.
2.發展綠色營銷的意義
(1)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消費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要;
(2)可以減少污染,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有利於環境的優化與可持續發展;
(3)可以提高企業的形象,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可以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提高我國產品的出口創匯能力.

Ⅳ 什麼是「新生態」

新生態學是生態學(Ecology)的歷史上的一個最近階段。新生態學發端於版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獲得了廣泛權認可,它尤其注重自然中的能量流動和「生態效率」的定量研究,同時使用生態系統的觀點。另外一些專門術語,如「生產者」和「消費者」,賦予了新生態學一種明顯的經濟學特色。在這個模式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雷蒙德·林德曼、G. 伊夫林·哈欽森、尤金·奧德姆和戴維·蓋茨。

Ⅳ 上汽通用推出7S新零售生態圈,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意味著什麼

現今零售廠商如此重視實體零售的涉入與布局其來有自,主要原因在於實體新零售能帶給消費者與過往不同的消費體驗,以及符合消費者生活圈的消費場域(如盒馬鮮生),因此阿里巴巴、騰訊與京東等才試圖並購與入股食衣住行等各方廠商,以嘗試達到消費者生活習慣的滲透,為消費者建立全新型態的智慧生活圈。

唯有優質的供應鏈持續不斷升級,並同時拉動整個供應鏈體繫上每一個廠商,才有辦法讓完善的產品與服務體驗傳遞給最末端的消費者,且能彈性的因應市場需求進行製造生產與配送。隨著價格低廉的電商價格競爭與假貨問題逐漸被解決,實體零售革新成就新零售的時代來臨,優質供應鏈的重要性也開始浮出水面。

Ⅵ 消費者在生態系統的作用是什麼

作用:

1、維持生態平衡

爪哇巨海鱔在夜間捕食魚類,因其為無脊椎動物,可隱匿在其他捕食魚類無法進入的珊瑚礁叢中,維持了生態平衡;

2、傳遞生物信息

生長在阿爾卑斯山的錐形虎耳草,是岩壁上植物傳粉的唯一媒介;

3、幫助生物生長繁殖

蓋亞那熱帶雨林的實心木山欖,具有極強的抗火和抗乾旱能力,在遭受火災後,能夠幫助森林在焦土上重新繁衍生息。

(6)消費新生態擴展閱讀

稀有物種的生態功能相對處於次要地位,其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有限,僅被視為主要物種生存狀況的「風向標」。然界的各種物種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共同編織著錯綜復雜的生物鏈條。

每一根鏈條的斷裂,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進而可能招致一些未知的災難。生活在這個互利共榮的世界,每一個物種都有著它獨有的價值,不要等到成了稀有物種才想著去保護。

Ⅶ 生態消費指的是什麼

生態消費是一種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消費行為。要想使人類在事實上不存在發展的「極限性」問題,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認真節制自己的發展實踐,這其中就包括對人類生活消費的約束。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消費需求由低檔次向高檔次遞進,由簡單穩定向復雜多變發展。這種消費需求上的變化在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社會的進步狀態。生態消費是一種綠化的或生態化的消費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又符合生態生產的發展水平,既能滿足人的消費需求,又不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一種消費行為。

Ⅷ 新消費現象有哪些

據公開數據顯示,共享單車行業中,僅ofo、摩拜加起來的日活躍用戶量已超過千萬;外賣行業中,一個「餓了么」訂餐平台對外披露的日訂單量也已達到1千萬左右;物流行業中,菜鳥網路日均協助中國零售平台投遞5500萬個包裹……

這些場景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背後的浪費觸目驚心。例如,2016年,全國快遞包裹達313億件,產生快遞塑料袋120億個,膠帶247億米,絕大部分無法回收且無法自然分解。

又例如,以日均1000萬單外賣、每單外賣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粗略估算,一天使用的塑料袋可覆蓋60萬平方米,相當於84
個足球場,約11天就能覆蓋一個西湖。更有業內人士預測,共享單車在未來兩三年內,將出現大批量破損車輛,如何回收再利用亟待解決。

與時俱進,我們不能阻止,但是能做到更好。

Ⅸ 生態消費

(1)何謂生態消費

要想使人類在事實上不存在發展的「極限性」問題,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認真節制自己的發展實踐,這其中就包括對人類生活消費的約束。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消費需求由低檔次向高檔次遞進,由簡單穩定向復雜多變發展。這種消費需求上的變化在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社會的進步狀態。但我們不能不看到,消費需求的無限制躍進所造成的不合理消費行為,已經給資源環境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沖擊和壓力,使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不堪重負。因此,為了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利益,我們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設法使自己的消費行為向有利於環境和資源保護、有利於生態平衡的方向演變。而當人們的消費行為具有了保護環境的功能時,這種消費其實就是一種生態消費。生態消費是一種綠化的或生態化的消費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又符合生態生產的發展水平,既能滿足人的消費需求,又不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一種消費行為。

(2)生態消費的特徵

生態消費具有適度性、持續性、全面性、精神消費第一性等的特徵。

在一定意義上,生態消費也叫適度消費。我們把經過理性選擇的、與一定的物質生產和生態生產相適應的消費規模與消費水平所決定的、並能充分保證一定生活質量的消費叫適度消費。適度消費是當代人類應該選擇也必須選擇的消費模式。因為唯有這種消費模式,才能有利於人類的健康持續發展。生態消費也是一種持續性的消費模式,即它具有滿足不同代際間人的消費需求的要求與功能,也就是說,這種消費模式將人的今天的需求和明天的需求、現代人的需求和未來人的需求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具有一種跨時空的品質。全面性是指生態消費是一種包含人的多方面消費行為的消費模式,或者說這種消費模式能滿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如物質需求、精神需求、政治需求、生態需求等。所謂精神消費第一性是指生態消費突出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這與傳統的高消費所一味追求人的物質方面的需要有了明顯的區別。

(3)提出生態消費的理論和現實根據

提出生態消費的范疇,有著充分的理論根據和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①就人的物質需求本身來看,人的物質需求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歷來人們普遍認為,人的物質需求及精神需求等都是無限的。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人們無限制地追求消費水平的提升,這種追求在工業文明時期,甚至到了不擇手段、暴殄天物的地步。誠然,由於人類無限發展的客觀趨勢使得人的消費需求具有了某種無限提升的可能性。但要把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則有著重重的制約條件。無限遞進的消費需求在一系列客觀條件的制約下或限制下,不得不表現出其應有的有限性。這種制約:一是資源環境的制約,二是一定時期滿足這種消費需求的生產條件的制約,三是人們自身經濟條件如收入水平、支付能力等的制約。總之,人們的消費需求在一定的資源環境、經濟文化等條件下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如果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任意張揚超出了環境資源和經濟社會承受能力的消費需求,必然會帶來極大的負效應。這種負效應對主體來說要麼會造成主體身心的傷害。要麼會造成主體財力的浪費和損失。誠如古人所言:「物無美惡,過則成災」。尤其不能忽視的是,這種負效應還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對立與緊張,進而導致人與人關系的緊張。物質需求有限論,為我們提出具有適度性的生態消費奠定了基礎。

②生態倫理學具體說是消費生態倫理學是我們提出生態消費的又一理論基礎。生態倫理學是新時代的倫理學。它是針對生態危機而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作為一門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價值關系,確立人對自然的行為規范的學科,在理論上,它要求尊重自然的價值和權利,在實踐上,它要求按照生態倫理學的道德標准、基本原則和規范去指導和約束人類的行為,以便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態系統。」[2]生態倫理學認為,人作為道德的主體,不但應當把自己的道德關心施之於人,而且應當施之於自然,施之於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隨著科技的發達、文明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的根,是人類之母,是人類的棲息之所。人類要維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續存在與發展,就必須尋找措施保護自然。光有科學的、法律的措施還不夠,還要訴諸倫理道德。生態倫理學的誕生表達和顯示了人類試圖緩和與消除自身與自然的矛盾沖突的善良願望。所謂按照生態倫理學的道德標准、基本原則和規范來指導和約束人類的實踐行為,這自然包括著對人的消費行為的生態化改造,促使一種新的生態消費模式的確立,根據生態倫理學的觀點,滿足人的基本需求、進行適度的消費是道德的,而大手大腳、大吃大喝、暴殄天物是不道德的。可見,倡導生態正是生態倫理學在人的生活方式上的實際體現。

③當今地球上生態生產的疲軟、虧損是我們提出生態消費的重要現實根據。

有人覺得在物質生產落後、生活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倡導革命勤儉節約、適度消費是可行的,而在物質生產有了重大發展、自身的經濟條件有了顯著改善的情況下,還提倡勤儉節約,似乎顯得不可理解。其實,人的消費行為、消費水平不僅要同物質生產相適應,還要同生態生產相適應。盡管每個人的生活善、狀況、生活水平就必須與之保持一致。道理很簡單,所有的消費資料,首先是生態生產的產物,其次才是物質生產的產物,或者說是生態生產和物質生產相互作用的結果。因而,那種僅僅從物質生產有了發展、從自己有了一定的經濟購買力的角度出發就去貶低乃否定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看法和做法,是相當有害和危險的。

人類周圍的生態環境系統是整個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生物群落與環境間不斷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轉而形成的統一整體。生態系統內部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促使其生生不息,不斷向前發展演化。我們把生態系統的這一動態發展過程,看作是生態系統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簡稱為生態生產[3]在一定意義上,我們主要是從生態生產的角度提出適度消費的。因為,當今我們是暫時處在物質生產表面繁榮、生態生產基本上處在一種超負荷運轉的狀態中,虧損日趨嚴重的生態生產越來越難以滿足日益增多的人口的高需求、高消費。可見,生態生產發展的現狀是不允許我們大手大腳、揮霍浪費甚至暴殄天物的。

(4)由高消費向生態消費轉變的具體措施

①樹立生態消費觀念,建立生態消費模式,從物質享受第一過渡到精神追求第一。

樹立科學的生態消費觀念或生態消費意識,是每一個地球居民所應有的素質要求。當傳統的高消費日益明顯地暴露出其對生態環境進而對整個社會持續發展的危害性時,當代社會成員在觀念認識上應自覺地摒棄高消費的願望和行為,以一種既能確保自己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又不會對生態環境構成危害的消費意識約束自己的消費行為,這樣一種具有互利功能的消費意識便是生態消費意識。

如果說,轉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走生態化生產的道路,是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生產基礎的話,那麼,樹立生態消費意識,建立生態消費模式,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生活基礎。在當代社會中,人類的「當代意識」應首先是全球意識、人類大家庭意識、公平意識和環境意識等等。其中,生態消費意識是當代人類環境意識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人們的生態消費意識應強化到如此程度:有害於生態環境的產品、食品不購買、不食用;對「殺食」國家明令保護的珍禽益鳥的做法應設法制止。只有把保護環境的工作落實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才會有真正的希望。

21世紀的社會是知識經濟的社會,知識經濟的社會是對工業經濟社會的揚棄。在工業經濟社會,人類普遍被一種唯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所支配,追求的是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和盡可能奢華的物質生活,奉行的是物質享受第一的行為准則。顯然,這樣一種價值觀念和行動准則,只能把人類推向無序和崩潰的深淵。在未來知識經濟社會里,知識、智力、信息將是經濟社會發展所依賴的最為重要的資源,知識化的勞動者也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這樣一種基本的社會現實,將迫使人們在生活追求上,要由物質佔有第一向精神追求第一過渡。通過學習、娛樂、文化交往等方式以充實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這將是21世紀人們的新生活風尚。

②要建立一種確保生態消費的社會機制。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居民的消費行為主要受其個人的收入情況、外在的價格因素、商品因素等的制約,而較少或很少受環境資源狀況的影響,但整個國民乃至整個人類的消費行為就不能不受到生產因素、市場因素特別是環境資源因素的制約。為了把全體國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規模納入到適度的、生態化的可持續消費的軌道,使全體國民樹立起生態消費的意識,摒棄高消費的陋習,就必須建立起一種相應煌社會機制。

如政府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培養和強化人們的生態消費的觀念意識;通過稅收等手段抑制不利於健康的消費,如煙、烈性酒,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通過制訂相關的法規以保護各種珍稀動物,嚴厲打擊「殺食」珍稀動物的不法行為;通過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和其他相關政策,引導合理消費,等等。

我們曾經向自然索取了許多,脆弱的生態環境已經難以承受人類對它的繼續傷害和剝奪了,任何對有限資源的瘋狂掠奪都如飲鴆止渴。在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已成為綠色時尚的今天,我們必須培育、創造一種新的文明:綠色文明和綠色的生活方式!

Ⅹ 生態消費的作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正生產著一對新的矛盾:一方面,人們的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層次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文明、科學的需要越來越高;而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對人們的消費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綠色消費這一新的消費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了出來,已成為人類的共識。21世紀將是一個綠色經濟的世紀,綠色消費的世紀。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發展綠色消費與綠色產業,將是我們今後的長期任務。綠色消費為什麼很重要?如何培育綠色消費環境,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產品?如何建立綠色消費體系?這是本章要分析的主要問題。

第一節綠色消費是當代消費發展的大趨勢

1.綠色消費的內涵

綠色,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與活力,代表人類生活與大自然的與諧,有益於身體健康,環境優美。所謂綠色消費,就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與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與消費方式的統稱。具體講,綠色消費應包含健康安全、節能、環保、可持續性等要點。

2.綠色消費的產生

綠色消費的產生,要從人類經濟發展的問題談起。人類的經濟的發展,本質上就是與地球大自然系統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類不斷地從自然取得物質資料,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爾後又不斷將廢物排放到自然,經過自然的「凈化」作用,重新轉化為自然物質。人類出現以來,就是不斷地從自然獲取物質資料,逐漸積累,終於達到了今天巨大的物質文明。沒有自然資源,人類社會經濟、文明的發展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自然資源並不無限的。人類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必須建立在平衡的基礎上。一方面,人類向自然取得物質資料,要以自然的再生產能力為前提,而自然界許多資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對於這些資源,就不能過快地將其耗盡;另一方面,人類將排出物返還自然,要以自然的「凈化」能力為限,否則,就只能是對環境的污染。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這種不平衡就不斷地出現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到資本主義大工業與城市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時曾經指出:大工業「一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一方面又破壞著人與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恆的自然條件。」[1] 如今,這種情況果然嚴重地擺在人們面前,使人在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行為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人們終於開始覺醒,「綠色」觀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經過4年時間,調查了使用化學殺蟲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後,出版了《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在這本書中,卡遜闡述了農葯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這些化學殺蟲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製造的毒葯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於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W.S.高達在國際開發年會上發表了「綠色革命-成就與擔憂」的演講,首先提出了「綠色革命」的概念。從此,「綠色」一詞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師戴維·麥克塔格特發起成立了綠色與平組織。1972年羅馬俱樂部提出「成長的極限」,報告提醒世人重視資源的有限性與地球環境破壞問題。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將自己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協調起來,尋求生態、能源、人口三者協調、健康發展,與大自然與諧共處,建立一個環境優美的「綠色文明」。「綠色消費」就是在這一「綠色運動」中提出來的。

3.綠色消費正日益成為人們追求的新時尚

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第一屆世界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這是實現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藍圖。《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一項全面的行動綱領,要求在全球、國家與地方三級以統一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處理環境發展問題。會議還發布了《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具體界定國家權利與義務的原則。《21世紀議程》將環境、經濟與社會關注事項納入一個統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劃時代意義。《21世紀議程》提出了可持續消費的范疇。聯合國環境署在1994年發表了《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報告,對可持續消費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與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與污染物最小,從而不危及後代的需要。」可見,綠色消費已經包含在可持續消費的范疇之內了。

近二、三十年來,綠色消費迅速成為各國人們所追求的新時尚。據有關民意測驗統計,77%的美國人表示,企業與產品的綠色形象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慾望;94%的德國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會考慮環保問題;在瑞典85%的消費者願意為環境清潔而付較高的價格;加拿大80%的消費者寧願多付10%的錢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日本消費者更勝一籌,對普通的飲用水與空氣都有以「綠色」為選擇標准。「綠色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一浪,綠色商品大量涌現。綠色服裝、綠色用品在很多國家已很風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環保服裝」,西班牙時裝設計中心早就推出「生態時裝」,美國早已有「綠色電腦」,法國早已開發出「環保電視機」。綠色傢具、生態化的化妝品,也走入世界市場;各種綠色汽車正在駛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態建築材料建成的綠色住房,也都已出現。總之,綠色消費已滲透到人們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生活消費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

第二節 培育綠色消費環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綠色消費的問題,首先是個環境問題。環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實現綠色消費了。

1.綠色消費環境的定義

綠色消費環境,就是指沒有人為破壞,沒有污染,與人類的生產與生活與諧一致,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與生活環境,具體表現在大氣、水質、土壤、植被、生物等各個方面,適合人類生產與生活的發展。就自然環境來說,本來就是「綠色」的,今天的環境問題,完全是由人類不適當的行為造成的,因此,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與其說是「建立」,不如說是恢復被破壞了的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將山變綠,水變藍。

按照環境的范圍,消費環境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全球宏觀消費環境;城市、集鎮、社區中觀消費環境;家庭住宅微觀消費環境。這三個層次的環境的污染所產生的機制除了相同點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建立綠色消費環境,每個層次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

第一,從地球的全局來看,即從宏觀來看,主要表現在大氣、水、氣候等總體環境方面所受到的影響,因此,宏觀層面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就是人類要通過改變自己的生產與消費模式,遵循客觀規律的要求,逐漸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負面影響,使氣候反常、自然災害增多等方面的問題逐步緩解,使環境污染的問題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從中觀的層次來看,城市、集鎮、社區的綠色消費環境的培育,主要是消除區域內的污染,給人們一個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條件,提高人們工作、生活的環境質量。

第三,從微觀的層次來看,即從人們的住宅條件來看,就是要建立綠色住宅,使居民身體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美滿。

2.綠色消費環境培育原則——5R原則

(1)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ce)

地球的資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須把消費方式限制在生態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因此,必須節制消費,以降低消耗,減少廢料的排放以減少污染。其中最為緊要的是:

節約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000億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極少部分。水是珍貴的資源,不能浪費。其次,還要減少廢水排放。應當加強廢水管理,工業廢水、城市污水,都應及時處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體。除了水,空氣污染也應重視,要減少廢氣排放。大氣所受的污染,主要來源於燃燒煤所產生的煙塵,汽車、機動車尾氣等。,應當採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得製造、銷售或者進口。

(2)綠色消費,環保選購(Re-evaluate)

每一個消費者都要帶著環保的眼光去評價與選購商品,審視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會給環境造成污染。消費者用自己手中的「貨幣選票」,看哪種產品符合環保要求,就選購哪種產品,哪種產品不符合環保要求,就不買它,同時也動員別人不買它,這樣它就會逐漸被淘汰,或被迫轉產為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產品。這樣引導生產者與銷售者正確的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3)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

為了節約資源與減少污染,應當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次性用品風靡一時,什麼「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裝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高昂的代價。在發達國家,曾風靡一時的「一次性使用」風潮正在成為歷史。許多人出門自備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以拒絕濫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許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勵客人自備牙刷用以減少「一次性使用」給環境所造成的災難。我國應當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發揚中華民族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珍惜資源。

(4)垃圾分類,循環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必然產物。人類每天都在製造垃圾,垃圾中混雜著各種有害物質。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垃圾產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垃圾處理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現有的辦法是拉去填埋,但這種方法侵佔土地、污染環境,不是長久之策。而將垃圾分類,循環回收,則可以變廢為寶,既減少環境污染,又增加了經濟資源。

(5)救助物種,保護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態是一個大系統,各種動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無形的生物鏈。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動物,但實質上也不過是生物鏈中的一鏈,人類的生存要依賴於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應當愛護樹木,愛護野生動物,要將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重新建立起來。

3.建設綠色消費環境的途徑

(1)完善環保的法律、法規建設,科學制定環保的政策、規劃;

(2)生產者必須樹立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生產;

(3)消費者必須強化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消費;

(4)創建綠色消費文化,弘揚綠色文明。

第三節 開拓綠色產品,發展綠色產業

發展綠色產業,開拓綠色產品是綠色消費的物質基礎。為了推進綠色消費,就必須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綠色產業基礎,生產豐富的綠色產品供人們消費。

1.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的定義

(1)什麼是綠色產品。

「綠色產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與產品自身沒有或較少對環境污染的產品,以及比傳統的競爭產品更符合保護生態環境或社會環境要求的產品及服務。綠色產品的范圍極廣,有食品、洗滌用品、機動車、照明、家電、服裝、建築材料、化妝品、染料等無污染、無危害、可循環使用的各種產品。在綠色產品中,最受關注的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通過產前環節的環境監測與原料檢測;產中環節具體生產、加工操作規程的落實,以及產後環節產品質量、衛生指標、包裝、保鮮、運輸、儲藏、銷售控制,確保綠色食品質量,並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真正的綠色食品,要有綠色食品標志。

國際上綠色食品或與之相類似的食品在英語國家多稱有機食品(Organic Food),在芬蘭、瑞典等非英語國家稱生態食品,在日本稱自然食品。從科學的范疇來說,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是兩個級別不同的「綠色」概念。有機食品是比綠色食品更高層次的「綠色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規范生產加工、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除有機食品外,還有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生物農葯、有機肥料等,他們被統稱為有機產品。

從1996年開始,上面所說的兩種綠色食品區分為A級與AA級,其中AA級綠色食品完全與國際接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有機食品,各項標准均達到或嚴於國際同類食品。A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綠色食品與天然食品是不同的。對「綠色食品」國家有嚴格的生產標准,「純天然」的,並不一定是「綠色」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2)綠色產品的生產

綠色產品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就是要根據綠色標准要求,進行生產,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要從「綠色」著手進行:第一個環節是設計。綠色產品要求產品質量優、環境行為優。第二個環節是生產過程。要求實現無廢少廢、綜合利用與採用清潔生產工藝>清潔生產工藝。第三個環節是產品本身的品質。比一般產品更體現以人為本、提高舒適度與健康保護及環境保護程度。第四個環節是廢棄物便於處置。如對產品的可降解性提出要求,塑料、潤滑油、洗滌液等產品,可降解就是質量指標之一;再如,各企業對自己生產產品的回收、回用及有效處置都應建立系統,一次性餐具、各類包裝、報廢汽車及計算機零件的回收及處置則成為考核指標。

至於有機產品的生產,要求就更嚴格了。根據有機產品加工與貿易的基本要求,有機產品的生產,必須根據以下五個環節進行:原料必需是來自已經獲得有機認證的產品與野生(天然)產品;已獲得有機認證的原料在最終產品中所佔的比例不得少於95%;只允許使用天然的調料、色素與香料等輔助原料與《OFDC有機認證標准中允許使用的物質》,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有機產品在生產、加工、貯存與運輸的過程中應避免污染;加工、貿易全過程必需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包括相應的票據。

(3)綠色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與生態學原理,按照國際標准化產品技術規范的要求,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技術,協調好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具有健康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特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

廣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全部;狹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糧食作物、畜牧、水產、果品、食品深加工、飲料、食品包裝、無公害農業生產資料與人類其他生活用品等。為了更加突出綠色產品來源於最佳生態環境,又稱「綠色產業工程」。「綠色產業工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業,而是一項融科研、環保、農業、林業、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裝及有關行業為一體的宏大系統工程,屬於高科技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綠色產品認證的意義

(1)有利於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2)通過了認證無異於獲得了國際貿易「通行證」,有利於消除國際貿易壁壘;

(3)獲得認證的產品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競爭力;

(4)獲得了認證的產品可以節省第二方審核的精力與費用,能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能更好地促進國際間的經濟合作與技術交流。

3.如何發展綠色產業

(1)樹立綠色意識;

(2)建立綠色產品生產基地;

(3)加強綠色產品的開發;

(4)創立綠色品牌;

(5)提高綠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

第四節建立綠色營銷體系

綠色營銷是綠色消費不可缺少的條件,綠色營銷將逐漸成為聯系綠色產業與綠色消費的重要紐帶。

1.綠色營銷的定義

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從市場調查、產品開發與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經營活動,均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環保意識,向消費者提供科學的、無污染的商品與服務,通過營銷實現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的保護及改善,確保消費者使用產品的安全、衛生、方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優化人類的生存空間。

實施綠色營銷戰略,需要貫徹「5R」管理原則。這里的「5R」管理原則,是指研究(Research):重視研究企業對環境污染的對策;減少(Rece):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循環(Recycle):對廢舊物進行回收處理與再利用;再開發(Rediscover):變普通產品為綠色產品;保護(Reserve):積極參與社區的環保活動,樹立環保意識。發展我國的綠色營銷已刻不容緩。實施綠色營銷不僅是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消費的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營銷戰略的大趨勢,對此,我國企業在這方面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積極付諸行動。

2.發展綠色營銷的意義

(1)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消費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要;

(2)可以減少污染,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有利於環境的優化與可持續發展;

(3)可以提高企業的形象,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可以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提高我國產品的出口創匯能力。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