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水庫
① 濰坊市峽山水庫位置及簡介
峽山水庫是山東省第一大水庫,位於濰坊市濰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諸城、安丘四縣市交界處,總庫容 14.0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03億立方米。水庫始建於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防洪、灌溉、發電、水產養殖、城市及工業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5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4萬畝。峽山水庫管理局是濰坊市市屬正處級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下設13個職能部門,共有幹部職工385人。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5 14:23 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位於濰坊市東南部,北部和昌邑市交界,西部同安丘市接壤,南部毗鄰高密、諸城兩市,東部與青島市相望,經坊子區與市區連為一體。全區總面積490平方公里,其中峽山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區內省道下小路縱穿南北,濰膠路環區而過,膠濟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沿水庫大壩108公里環庫觀光道路正在籌建,四通八達、順暢便捷的交通網路和路網框架基本形成。礦產資源、淡水資源及漁業資源得天獨厚,標准化種植、特色養殖初具規模,所產稻米香飄四方,石制工藝品暢銷全國,聞名遐邇。中部擁有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庫心小島精巧別致,狀如黛螺鑲嵌水中;峽山、草山、鞋山抱水而立,山水相依,景色秀麗;劉伯溫洞、鄭公祠、袁紹墓等人文景觀星布周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二、旅遊資源
(一)自然風光
1、峽山。峽山位於峽山水庫北岸,象一隻猛虎傍水而卧,俗稱卧虎山、斜山。海拔171.1米,前後均為峭壁,東南稍坡,山勢雄偉,風光綺麗。山上建有玉皇廟、娘娘廟,山腰有呂祖洞、伯溫洞,相傳明朝劉伯溫在此隱居。
2、野溝河。野溝河源於太保庄鎮永望屯村,向東經丈嶺、北孟流入膠新河,全長約15公里,是一條保護較好的原生態河流。目前,在丈嶺以西1000米處開發建設了漁池湖休閑娛樂風景區,修建了攔河壩、漁池湖山莊,湖面拓展到200畝,目前已初具規模。
3、石坑河。西連濰河,東接膠新河,全長20公里,流經太保庄鎮、北孟的部分村莊。因河道比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態面貌保護比較好。
4、七里蘭島。七里蘭島位於峽山水庫南端,總面積約100畝(水位高時約60畝)。島上樹木叢生,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5、渠河、濰河下游水面寬闊,濰河新老河道之間的夾河套面積較大,風景秀麗,具有開發旅遊的良好條件。
(二)水利風景
峽山水庫。峽山水庫1958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業及生活用水、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庫,素有「齊魯第一庫」之稱。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閘、放水洞、水電站組成。大壩總長32.91公里,壩頂高程為44米,興利庫容5.50億立方米,相應水位37.40米。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水域廣闊,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景色壯觀。
(三)人文景觀
1、太保庄萬畝生態林。位於濰河與引黃濟峽工程之間的夾河套,土地面積約12000畝。目前,林木種植總面積達到5000多畝,真正形成了「遙望一碧萬頃,近看綠樹成蔭」的美麗景象。
2、王家莊萬畝生態林。位於水庫西岸淺灘地帶,總面積10000畝,目前已建成6000畝,林帶與水庫相映,庫內碧波萬頃,庫外綠樹一望無際。
(四)歷史文化名人與文物古跡
1、 四公
在濰水沿岸,自古就流傳著冰雹不打四公之說。這四公系指黃公、蓋公、鄭公、狄公。後是指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趙戈鎮的黃公山、蓋公山、礪埠山和狄山。
黃公,名黃石公,戰國時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後隱居此山,去世後人們把他安葬在該山的最高處,並把該山改稱「黃公山」,以茲紀念。之後,又在他講學的舊址建黃公祠(祠內黃公偶像端坐其中,韓信、張良置身其兩側,均為木雕),並派人看管。現不復存在。
蓋公,生於本鎮,是秦漢間有名的大賢,創立了「蓋公之道」。晚年隱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後人們將其安葬在該山之巔,並將該山定名為「蓋公山」,後又立祠紀念。現不復存在。
鄭公,名玄,字康成,東漢時人,著名經學大師。鄭晚年被袁紹脅迫去隨軍,半道而亡,葬在他母親的家鄉,即現在的青州市鄭母村,後又移葬其家鄉濰水東岸的礪埠山上(此山在鄭公管區鄭公後殿村。)東漢末年,在其墓前立鄭公祠,後經唐、清、民國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遊人瞻仰。現佔地5畝多,有三間二層結構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護。
宋渭春墓 (縣級) 民國 岞山鎮張百戶屯
於蔭堂故居 (縣級) 清--民國 岞山西下灣村
膠濟鐵路岞山站(縣級)近代 岞山鎮岞山村
岞山遺址 (縣級) 商周 岞山鎮岞山山前
西北院遺址 (縣級) 周 岞山鎮西下灣村西北
明鎬冢 (縣級) 王家莊子鎮朱子村
祖塋碑刻群 (縣級) 清 岞山鎮西下灣村東
龍柏 2棵 樹圍1.2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3.9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2.62米 昨山鎮馬家屯村
小葉朴 1棵 樹圍3.85米 丈嶺鎮下坡村
國槐 1棵 樹圍3.65米 丈嶺鎮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莊子鎮朱子村附近與趙戈鎮石頭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遺跡;蓋公山、黃公山、韓信濰水戰,朱子祠等遺跡;黃旗堡鎮杞城一帶,汶河,濰河沿岸是原始社會文物密集區;原王家莊子鎮李家古城村一帶有故城遺跡、墓葬群。金線村抗戰戰場,諸城市的前涼台一帶,特別是靠濰河地段,是文物重點調查地域。
(2)部分文物古跡簡介
孫猛冢、昌安故城和鄧襲墓,朱子村的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等。
孫猛冢。孫猛是秦朝的一員大將,在與齊國的軍隊作戰時戰死。作戰地點就在本鎮孫孟村。孫猛戰死後,葬於此地。後受人尊敬,其墓漸大,稱為孫猛冢。現不復存在。
昌安故城和鄧襲墓。現李家古城村為原昌安縣故城遺址。昌安縣,漢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縣治徙此。北宋初安丘縣治遷走,城遂廢。昌安城作為縣城前後歷時八百餘年,現尚存土城牆遺址一段,長約五百餘米(後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鄧襲(鄧禹之子)為昌安侯,食邑於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許有古冢,相傳即昌安侯鄧襲墓。現不復存在。
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為塔寺並存的佛教聖地。三寶塔,何時所建,不詳。但從重修三寶塔記事碑得知,該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發起的滅佛運動中被毀,隋朝開皇八年重修。這個被毀的年代,比人們稱之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還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時建的說法不一。明萬曆《安丘縣志》載,金崇慶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鄉土志》載,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於何時,沒有定論。
法林寺前面的石龜長2.8米,闊1.44米,高0.94米。其大,為全國廟宇石龜之冠,比孔廟內的石龜還大。因年久風化,其體多處裂璺,為搶救這一歷史文物,在濰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於2003年6月29日將其北移至高處,並建亭等加以保護。
朱子祠。宋朝慶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講學,後為紀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國成立後,這棵古槐依然奇特壯觀,其粗難以用抱計量。下部環樹有三個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繞樹有大小不等的九個小枯洞,人稱三門九窗。樹上枝葉茂密,樹下綠蔭宜人,與朱子祠渾為一體,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來此憑吊。
明鎬冢。在朱子村後,為縣級文物。該冢與黃公山上的黃公冢和蓋公山上的蓋公冢,方位成品字形,人稱「三冢鼎立」。
三、下步旅遊發展規劃
一是發展環庫觀光旅遊業。突出觀水的主題,建設「一環」觀光路線。沿水庫大壩建設108公里環庫觀光路,水庫外側100米發展生態林帶,建成綠色觀光長廊。對水庫主壩兩側進行綠化改造,建設成綠色生態觀光大壩。在水庫上游建設萬畝蓮藕、萬畝濕地、萬畝林場、萬畝生態農業園四個觀光旅遊區。對水庫上游的島嶼進行開發,建成集餐飲娛樂垂釣於一體的水上樂園。
二是發展休閑度假旅遊業。突出玩水的主題,建設「一線」觀光路線。在水庫下游從濰河到九龍澗之間建設橡膠壩,形成較大的水面,發展水上運動等體育娛樂活動。在濰河兩岸發展度假休閑娛樂區,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商務、餐飲、住宿、休閑設施,聚集人氣,形成高層商務活動中心和度假中心。
三是充分挖掘歷史旅遊資源。突出歷史人文的主題,結合「一環」、「一線」旅遊路線,對峽山劉伯溫洞、鄭公祠、朱子祠等歷史旅遊資源進行挖掘和整合,增加歷史文化底蘊,打造精品旅遊路線,提高旅遊開發的檔次和水平
② 韓信是靠什麼能力取得濰水之戰的傳奇勝利的
漢四年(前203)冬,韓信聽從謀士蒯通的建議,趁著漢齊和談,齊軍不備,突然攻入齊國。齊王田廣聞訊,連忙煮殺漢使酈食其,逃往高密,並派使者前往楚國求救。項羽於是派手下第一大將龍且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去救援齊國。齊楚兩軍乃會師高密,合眾三十餘萬,與韓信漢軍隔濰水對峙。
龍且並不知道,韓信早已為他布下天羅地網,就等著他往下跳了。
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至楚軍到達高密的前一夜,韓信站在濰水之畔,默默的看著對岸齊軍營地。
諸將遠遠的站在韓信身後,不敢打攪他的思緒。
經過這么多場奇跡般的勝利,韓信已經成了漢軍的神,永不失敗的神。
就連灌嬰曹參兩人,也不得不承認,韓信是值得所有人信賴的一名偉大統帥,龍且絕對不是他的對手,這個天下能做他對手的只有項王和漢王。
——如果韓信與項王和漢王一起爭天下,最後誰會贏呢?
這個問題沒人敢公開討論,但大家內心都曾偷偷想過。
他們沒辦法不去想,換做誰走到韓信這個位置,恐怕多多少少都會生起一點不臣之心吧!
天已經麻麻亮了,晨光靜靜的灑在血紅的濰水上,韓信不由神清氣爽,壯思飛逸:七年前,他在淮陰河邊跌倒,七年後,他在濰水之畔崛起,此時此刻,他已經強大至最頂點,無論是漢王還是項王,都需要看他的眼色行事了,這正是他一生苦苦追尋的東西——他不求主宰天下,只求主宰自己的命運,他要像個人一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像條狗一樣別人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
③ 石家莊附近旅遊景點
空中花園,動物園,水上公園,抱犢寨,封龍山,大佛寺
④ 請問於都縣寒信水庫移民多少地方
於都縣,韓信水庫移民的地方就在水果附近,然後他現在把水庫移民靠近城鎮的地方。
⑤ 濰坊哪個水庫好玩
峽山水庫好玩,我也濰坊的 (一)自然風光 1、峽山。峽山位於峽山水庫北岸,象一隻猛虎傍水而卧,俗稱卧虎山、斜山。海拔171.1米,前後均為峭壁,東南稍坡,山勢雄偉,風光綺麗。山上建有玉皇廟、娘娘廟,山腰有呂祖洞、伯溫洞,相傳明朝劉伯溫在此隱居。 2、野溝河。野溝河源於太保庄鎮永望屯村,向東經丈嶺、北孟流入膠新河,全長約15公里,是一條保護較好的原生態河流。目前,在丈嶺以西1000米處開發建設了漁池湖休閑娛樂風景區,修建了攔河壩、漁池湖山莊,湖面拓展到200畝,目前已初具規模。 3、石坑河。西連濰河,東接膠新河,全長20公里,流經太保庄鎮、北孟的部分村莊。因河道比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態面貌保護比較好。 4、七里蘭島。七里蘭島位於峽山水庫南端,總面積約100畝(水位高時約60畝)。島上樹木叢生,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5、渠河、濰河下游水面寬闊,濰河新老河道之間的夾河套面積較大,風景秀麗,具有開發旅遊的良好條件。 (二)水利風景 峽山水庫。峽山水庫1958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業及生活用水、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庫,素有「齊魯第一庫」之稱。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閘、放水洞、水電站組成。大壩總長32.91公里,壩頂高程為44米,興利庫容5.50億立方米,相應水位37.40米。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水域廣闊,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景色壯觀。 峽山水庫位於濰坊市區東南50里、昌邑、高密、安丘3縣交界處的濰河河道上。它始建於1958年11月,1960年10月竣工,是山東省最大的一座水庫。 (三)人文景觀 1、太保庄萬畝生態林。位於濰河與引黃濟峽工程之間的夾河套,土地面積約12000畝。目前,林木種植總面積達到5000多畝,真正形成了「遙望一碧萬頃,近看綠樹成蔭」的美麗景象。 2、王家莊萬畝生態林。位於水庫西岸淺灘地帶,總面積10000畝,目前已建成6000畝,林帶與水庫相映,庫內碧波萬頃,庫外綠樹一望無際。 (四)歷史文化名人與文物古跡 1、 四公 在濰水沿岸,自古就流傳著冰雹不打四公之說。這四公系指黃公、蓋公、鄭公、狄公。後是指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趙戈鎮的黃公山、蓋公山、礪埠山和狄山。 黃公,名黃石公,戰國時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後隱居此山,去世後人們把他安葬在該山的最高處,並把該山改稱「黃公山」,以茲紀念。之後,又在他講學的舊址建黃公祠(祠內黃公偶像端坐其中,韓信、張良置身其兩側,均為木雕),並派人看管。現不復存在。 蓋公,生於本鎮,是秦漢間有名的大賢,創立了「蓋公之道」。晚年隱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後人們將其安葬在該山之巔,並將該山定名為「蓋公山」,後又立祠紀念。現不復存在。 鄭公(鄭玄),名玄,字康成,東漢時人,著名經學大師。鄭晚年被袁紹脅迫去隨軍,半道而亡,葬在他母親的家鄉,即現在的青州市鄭母村,後又移葬其家鄉濰水東岸的礪埠山上(此山在鄭公管區鄭公後殿村。)東漢末年,在其墓前立鄭公祠,後經唐、清、民國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遊人瞻仰。現佔地5畝多,有三間二層結構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護。 宋渭春墓 (縣級) 民國 岞山鎮張百戶屯 於蔭堂故居 (縣級) 清--民國 岞山西下灣村 膠濟鐵路岞山站(縣級)近代 岞山鎮岞山村 岞山遺址 (縣級) 商周 岞山鎮岞山山前 西北院遺址 (縣級) 周 岞山鎮西下灣村西北 明鎬冢 (縣級) 王家莊子鎮朱子村 祖塋碑刻群 (縣級) 清 岞山鎮西下灣村東 龍柏 2棵 樹圍1.2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3.9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2.62米 昨山鎮馬家屯村 小葉朴 1棵 樹圍3.85米 丈嶺鎮下坡村 國槐 1棵 樹圍3.65米 丈嶺鎮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莊子鎮朱子村附近與趙戈鎮石頭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遺跡;蓋公山、黃公山、韓信濰水戰,朱子祠等遺跡;黃旗堡鎮杞城一帶,汶河,濰河沿岸是原始社會文物密集區;原王家莊子鎮李家古城村一帶有故城遺跡、墓葬群。金線村抗戰戰場,諸城市的前涼台一帶,特別是靠濰河地段,是文物重點調查地域。 (2)部分文物古跡簡介 孫猛冢、昌安故城和鄧襲墓,朱子村的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等。 孫猛冢。孫猛是秦朝的一員大將,在與齊國的軍隊作戰時戰死。作戰地點就在本鎮孫孟村。孫猛戰死後,葬於此地。後受人尊敬,其墓漸大,稱為孫猛冢。現不復存在。 昌安故城和鄧襲墓。現李家古城村為原昌安縣故城遺址。昌安縣,漢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縣治徙此。北宋初安丘縣治遷走,城遂廢。昌安城作為縣城前後歷時八百餘年,現尚存土城牆遺址一段,長約五百餘米(後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鄧襲(鄧禹之子)為昌安侯,食邑於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許有古冢,相傳即昌安侯鄧襲墓。現不復存在。 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為塔寺並存的佛教聖地。三寶塔,何時所建,不詳。但從重修三寶塔記事碑得知,該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發起的滅佛運動中被毀,隋朝開皇八年重修。這個被毀的年代,比人們稱之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還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時建的說法不一。明萬曆《安丘縣志》載,金崇慶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鄉土志》載,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於何時,沒有定論。 法林寺前面的石龜長2.8米,闊1.44米,高0.94米。其大,為全國廟宇石龜之冠,比孔廟內的石龜還大。因年久風化,其體多處裂璺,為搶救這一歷史文物,在濰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於2003年6月29日將其北移至高處,並建亭等加以保護。 朱子祠。宋朝慶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講學,後為紀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國成立後,這棵古槐依然奇特壯觀,其粗難以用抱計量。下部環樹有三個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繞樹有大小不等的九個小枯洞,人稱三門九窗。樹上枝葉茂密,樹下綠蔭宜人,與朱子祠渾為一體,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來此憑吊。 明鎬冢。在朱子村後,為縣級文物。該冢與黃公山上的黃公冢和蓋公山上的蓋公冢,方位 成品字形,人稱「三冢鼎立」。
⑥ 峽山水庫怎麼樣
峽山水庫是山東省第一大水庫。
自然風光
1、峽山。峽山位於峽山水庫北岸,象一隻猛虎傍水而卧,俗稱卧虎山、斜山。海拔171.1米,前後均為峭壁,東南稍坡,山勢雄偉,風光綺麗。山上建有玉皇廟、娘娘廟,山腰有呂祖洞、伯溫洞,相傳明朝劉伯溫在此隱居。 2、野溝河。野溝河源於太保庄鎮永望屯村,向東經丈嶺、北孟流入膠新河,全長約15公里,是一條保護較好的原生態河流。目前,在丈嶺以西1000米處開發建設了漁池湖休閑娛樂風景區,修建了攔河壩、漁池湖山莊,湖面拓展到200畝,目前已初具規模。 3、石坑河。西連濰河,東接膠新河,全長20公里,流經太保庄鎮、北孟的部分村莊。因河道比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態面貌保護比較好。 4、七里蘭島。七里蘭島位於峽山水庫南端,總面積約100畝(水位高時約60畝)。島上樹木叢生,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5、渠河、濰河下游水面寬闊,濰河新老河道之間的夾河套面積較大,風景秀麗,具有開發旅遊的良好條件。
水利風景
峽山水庫。峽山水庫1958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業及生活用水、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庫,素有「齊魯第一庫」之稱。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閘、放水洞、水電站組成。大壩總長32.91公里,壩頂高程為44米,興利庫容5.50億立方米,相應水位37.40米。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水域廣闊,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景色壯觀。 峽山水庫水源地有豐富的水產資源,鯉魚、甲魚、鯽魚、黑魚、鰱魚、鯰魚、田螺、河蚌等水產品非常豐富。近年來,為促進當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群眾大幅增收,濰坊市將發展水庫漁業增殖作為當地的一個亮點來抓,通過連年向水庫中投放四大家魚中鰱、鱅等品種幼苗,進行人工增殖和管護,資源量和年捕獲量逐年增加,增殖效果明顯。 峽山水庫的地下泉水甘甜爽口,在水庫的周圍鄉村正在進行戶表工程,為沿庫各村莊飲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利條件!
人文景觀
1、太保庄萬畝生態林。位於濰河與引黃濟峽工程之間的夾河套,土地面積約12000畝。目前,林木種植總面積達到5000多畝,真正形成了「遙望一碧萬頃,近看綠樹成蔭」的美麗景象。 2、王家莊萬畝生態林。位於水庫西岸淺灘地帶,總面積10000畝,目前已建成6000畝,林帶與水庫相映,庫內碧波萬頃,庫外綠樹一望無際。
文化名人
四公 在濰水沿岸,自古就流傳著冰雹不打四公之說。這四公系指黃公、蓋公、鄭公、狄公。後是指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趙戈鎮的黃公山、蓋公山、礪埠山和狄山。 黃公,名黃石公,戰國時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後隱居此山,去世後人們把他安葬在該山的最高處,並把該山改稱「黃公山」,以茲紀念。之後,又在他講學的舊址建黃公祠(祠內黃公偶像端坐其中,韓信、張良置身其兩側,均為木雕),並派人看管。現不復存在。 蓋公,生於本鎮,是秦漢間有名的大賢,創立了「蓋公之道」。晚年隱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後人們將其安葬在該山之巔,並將該山定名為「蓋公山」,後又立祠紀念。現不復存在。 鄭公,名玄,字康成,東漢時人,著名經學大師。鄭晚年被袁紹脅迫去隨軍,半道而亡,葬在他母親的家鄉,即現在的青州市鄭母村,後又移葬其家鄉濰水東岸的礪埠山上(此山在鄭公管區鄭公後殿村。)東漢末年,在其墓前立鄭公祠,後經唐、清、民國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遊人瞻仰。現佔地5畝多,有三間二層結構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護。 宋渭春墓 (縣級) 民國 岞山鎮張百戶屯 於蔭堂故居 (縣級) 清--民國 岞山西下灣村 膠濟鐵路岞山站(縣級)近代 岞山鎮岞山村 岞山遺址 (縣級) 商周 岞山鎮岞山山前 西北院遺址 (縣級) 周 岞山鎮西下灣村西北 明鎬冢 (縣級) 王家莊子鎮朱子村 祖塋碑刻群 (縣級) 清 岞山鎮西下灣村東 龍柏 2棵 樹圍1.2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3.9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2.62米 昨山鎮馬家屯村 小葉朴 1棵 樹圍3.85米 丈嶺鎮下坡村 國槐 1棵 樹圍3.65米 丈嶺鎮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莊子鎮朱子村附近與趙戈鎮石頭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遺跡;蓋公山、黃公山、韓信濰水戰,朱子祠等遺跡;黃旗堡鎮杞城一帶,汶河,濰河沿岸是原始社會文物密集區;原王家莊子鎮李家古城村一帶有故城遺跡、墓葬群。金線村抗戰戰場,諸城市的前涼台一帶,特別是靠濰河地段,是文物重點調查地域。
文物古跡
孫猛冢、昌安故城和鄧襲墓,朱子村的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等。 孫猛冢。孫猛是秦朝的一員大將,在與齊國的軍隊作戰時戰死。作戰地點就在本鎮孫孟村。孫猛戰死後,葬於此地。後受人尊敬,其墓漸大,稱為孫猛冢。現不復存在。 昌安故城和鄧襲墓。現李家古城村為原昌安縣故城遺址。昌安縣,漢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縣治徙此。北宋初安丘縣治遷走,城遂廢。昌安城作為縣城前後歷時八百餘年,現尚存土城牆遺址一段,長約五百餘米(後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鄧襲(鄧禹之子)為昌安侯,食邑於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許有古冢,相傳即昌安侯鄧襲墓。現不復存在。 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為塔寺並存的佛教聖地。三寶塔,何時所建,不詳。但從重修三寶塔記事碑得知,該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發起的滅佛運動中被毀,隋朝開皇八年重修。這個被毀的年代,比人們稱之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還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時建的說法不一。明萬曆《安丘縣志》載,金崇慶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鄉土志》載,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於何時,沒有定論。 法林寺前面的石龜長2.8米,闊1.44米,高0.94米。其大,為全國廟宇石龜之冠,比孔廟內的石龜還大。因年久風化,其體多處裂璺,為搶救這一歷史文物,在濰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於2003年6月29日將其北移至高處,並建亭等加以保護。 朱子祠。宋朝慶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講學,後為紀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國成立後,這棵古槐依然奇特壯觀,其粗難以用抱計量。下部環樹有三個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繞樹有大小不等的九個小枯洞,人稱三門九窗。樹上枝葉茂密,樹下綠蔭宜人,與朱子祠渾為一體,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來此憑吊。 明鎬冢。在朱子村後,為縣級文物。該冢與黃公山上的黃公冢和蓋公山上的蓋公冢,方位成品字形,人稱「三冢鼎立。
⑦ 石家莊旅遊景區有哪些
趙州橋
又稱安濟橋,俗名大石橋,在河北趙縣城南2.5公里處的洨河上,距石家莊市區僅45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州橋建於隋開皇末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隋代傑出工匠李春和眾多石匠共同建造,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單孔敞肩式石拱橋。橋全長64.40米,寬9.6米,這種敞肩的設計既減少水流阻力,又減輕橋身自重,橋型空靈美觀,構思巧妙,堪稱千古獨步。橋兩邊之欄板、望柱,無一不是隋代雕刻之精品。
趙州橋融技術與藝術於一體,可謂「車馬千人過,乾坤此一橋」,引來歷代文人爭相題詠,其中唐開元十三年,工部尚書張嘉貞的《石橋銘序》是研究大石橋的重要歷史文獻。
1991年10月,趙州橋被美國木土工程學會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里程碑,並建有標志
交通:從石家莊火車站乘213路公交車,乘到終點即可。
門票:25元
開放時間:09:00-16:00
蒼岩山風景區
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距石家莊市70公里,海拔1000餘米,是我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蒼岩山最大的特點是:這里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宗教寺廟眾多,山巒中有不少名殿古剎。
蒼岩山上古木參天,層巒疊翠,自然景觀奇特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峰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岩十六景」最為著名。
在這些峰巒之間,散落著眾多禪房、古剎、亭台、碑碣,大都是明清時期的遺物,這些建築或建於峭壁之上,或坐落於斷崖之下,雕梁畫棟,古色古香。主要的有福慶寺、書院、萬仙堂、公主祠、橋樓殿、玉皇頂、峰迴軒、藏經樓等。
橋樓殿是蒼岩山最有名的一座建築。只見在兩壁斷崖之上,凌空架有三座單孔石拱橋,橋上還建有樓殿,從山下仰望,橋樓凌空飛跨,雲移樓動,恍然欲飛。此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從橋樓殿再向北行,就是福慶寺,該寺的主體建築是南陽公主祠,據說南陽公主當年就居住在此。祠內正面中間有一座南陽公主彩塑,兩側侍立著4個的樂女。山牆上還繪有彩色壁畫。寺內還有蒼山書院、萬仙堂、大佛殿、峰迴軒、磚塔等建築及數座碑碣,雕梁畫棟,玲瓏典雅。
交通:從石家莊市乘中巴或小巴可到,車費20-30元上下,車程大約2、3小時。
門票:30元
開放時間:9:00-16:00
嶂石岩
位於河北省贊皇縣西南,距石家莊市100公里,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這里四季都有景:春日鳥語花香,盛夏雲海飛泉,深秋紅葉滿山,朔冬冰柱成林,四時之景各有千秋,令人心曠神怡。
嶂石岩風景區內又可分為九女峰景區、圓通寺景區、紙糊套景區和凍凌背景區等四處相對獨立的小景區,主要景觀有丹岩赤壁、清泉飛瀑、古剎碑刻、凌柱成林等,堪稱步步有景。觀雲海雲霧景觀以石人寨村、九女峰、雲巢亭、駱駝岩為最佳地點,在仙人峰、筆架峰、三棧、駱駝岩可以觀看到佛光蜃景。
遊程:上午可先去凍凌背,然後到嶂石岩午休、用餐,下午游紙糊套。次日游圓通寺景區,中午回村,下午返回。
交通:石家莊市長途汽車站每天均有多次班車去嶂石岩,火車站外乘長途汽車也可直達。
門票:30元
小貼士:景區內非常陰涼,即使在炎炎盛夏,也要帶長衣長褲。
隆興寺
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原名「龍藏寺」,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
該寺廟的主要建築天王殿、摩尼殿、彌陀殿、戒壇、大悲閣等,都順序分布在中軸線上。大悲閣又稱佛香閣、天寧閣,是隆興寺內主體建築之一,閣內有銅鑄大悲菩薩像,高21米,有42臂,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正定大菩薩。摩尼殿以其建築形制奇特而著稱,平面呈十字形,這種建築在中國宋代僅有此一例。殿內的壁畫、彩色倒坐觀音像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隆興寺的北側有榮國府,是按照中國文學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所描繪的榮國府和寧榮街所建的仿古建築群,有興趣的人不妨一游。
交通:可乘201路公交車,車費3元。
門票:40元
開放時間:9:00-16:00
正定府大菩薩
正定府大菩薩在定城內隆興寺的大悲閣中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高22.28米,42臂分別執日、月、凈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大佛始鑄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參與鑄造。由於佛像超高,所以採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續鑄造。第一段鑄蓮花座,第二段澆至膝部......第七段澆鑄至頂部,最後添鑄42臂(後被鋸掉,現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大乘之閣的觀音木雕像難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邊地區4尊大佛之一,與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齊名。
大菩薩是現存最高大的銅菩薩。人們習慣稱之為大佛。大佛可是河北民間傳說的重要題材之一,傳說不僅多,也十分有趣。
定州塔
定州塔在今定州市城內,原名開光寺塔,始建於宋真宗成平四年,前後共用了55年才建成。定州塔共11層,高84.2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古塔。塔頂為銅鑄六節葫蘆,塔身為磚結構,結構嚴謹。塔內迴廊頂部,自上而下分別為磚雕大花、彩繪大花及拱式頂。迴廊的磚壁上嵌有碑刻和名人題詠,是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
據記載,開元寺和尚會能去天竺取經,取回了舍利子,是皇上召見之後,降旨建塔的。當時宋、遼對峙,定州地處前沿,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宋王朝利用定州塔瞭望敵情。因此,定州塔又名「了敵塔」或「料敵塔」。定州塔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其間,經歷了十多次地震,1679年和1697年的大地震曾使塔身受到一定損害,但至今仍然挺拔屹立,高聳入雲。可惜的是1884年6月,塔的東北面從上到下塌落下來,破壞了這一雄偉古建築的完整。
抱犢寨
位於石家莊市西17公里處,海拔580米,山勢巍然,遠望如一尊睡佛。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百姓往往抱犢上山,以避戰火,故爾得名。
抱犢寨歷史悠久,兵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相互交融。寨中現存有系馬石、箭鏈、古矛等;還有各種類型的佛教石刻,在山陰十八池東側,有南朝齊武帝永明十年比丘僧,比丘尼的題名刻石,是山上年代最早的石刻;抱犢寨的道教宮觀也小有名氣,寨中金陰宮內的一株桃樹,據說就是張三豐當年親手所植。
山頂有目前全國最大山頂門坊-南天門,全國第一座山頂地下石雕-五百羅漢堂,全國最大的金漆壁畫裝飾的韓信祠以及長城寨牆等。新開辟的「西苑—蓮花山—抱犢寨」客運索道,全長1800多米,成為抱犢寨的一大景觀。
古長城
井陘,地連九塞,勢控燕秦,有長城博物館之稱,最著名和保存最多的是明代長城。遼代,井陘成為「畿右內邊」,井陘關(即固關、娘子關)和阜平縣龍泉關、唐縣倒馬關、易縣紫荊關,共為畿輔咽喉。明代,此四處重關連接在一起,在井陘境內的長城達100多千米。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位於平山縣城西北60公里柏坡嶺上,東距石家莊市約80公里。這里南臨崗南水庫,北依層層峰巒,風景宜人。
西柏坡革命舊址原址在崗南水庫淹沒區,1947年劉少奇、朱德、董必武同志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東渡黃河,從延安來到西柏坡,在這里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從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毛澤東領導的中共中央遷至北京以前,西柏坡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這里是黨中央和毛主席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曾勝利指揮過三大戰役。
1971年,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遷至現址,舊居基本保持原貌,前院是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舊居,後院是朱德舊居。在柏坡湖中的小島上,有陳列紀念館及西柏坡石刻園等。
交通:從石家莊市汽車站有車到西柏坡,車程大約2小時上下。
木塔
天寧寺凌霄塔,在正定隆興寺之西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結構,故俗稱木塔。
據清光緒《正定縣志》記載,天寧寺和凌霄塔同時建於唐懿宗威通年間(公元860—874中)。當時寺院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牌坊、重門、天王殿、前殿、後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築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鍾,香火鼎盛。民國初年,寺院屢遭厄難,殿堂一一毀壞,主要建築獨存凌霄塔。
凌霄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九層樓閣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於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層是宋代在唐塔殘址上重修,全磚結構,其上各層則為金代重建,磚木結構。每層正面各闢拱形洞門或直橇窗。四層至九層,斗拱、飛檐皆為木製。從第五層開始,各層高度逐層遞減,外部輪廓亦逐層收縮,給人以輕盈挺秀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點,是在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一根直達塔頂的木質通天柱,並依層位用放射狀八根樑柱與外部相連。這樣的結構國內現存僅此一例,極其可貴。該塔結構既不同於一般木塔,也有別於一般磚木結構塔。
凌霄塔在千餘年的滄桑巨變中屢遭毀損,1866年3月22日地震時將鐵質空心棗狀塔剎震毀,此後,又因風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層也相繼坍塌。為保護這座在古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組織力量進行了全面勘察,並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於1981年落架重修。
1982年2月,在勘察過程中於塔基下發現地宮。經清理,出土一批頗有價值的文物。據兩方石函銘文記載,該塔原名慧光塔,始建於唐代約公元762—799年間,至宋慶歷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統五年(l145年)重修。該塔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⑧ 水庫好似明鏡,彩虹好似()溪水好似()書籍好似()小朋友好似()填合適的詞
彎橋、絲帶、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