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態文明的意義
㈠ 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包括哪些
建設生態文明是全復球所有國家制和地區的共同事業,在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破解我國前進中的種種難題有決定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成就輝煌。但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收益分配差別擴大,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里的消極現象等,嚴重製約了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如何破解難題,走出困境,實現良性循環,事關改革、發展大局。須知,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是傳統工業化帶來的,若以工業文明理念和思路應對,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態文明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對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作統籌評估、理性調控、綜合治理,方能化逆為順、舉一反三、突破瓶頸制約,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㈡ 建設生態文明的意義是什麼
倡導生態文明 發展綠色科技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佔有率在世界各國中處於低位;同時,我國的資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關,許多資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環境惡劣且難以開發的中西部地區,而人口集中的東部地區資源卻較為稀缺,人均可利用資源相對匱乏。這些現實的情況,決定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不能走資源消耗型之路,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不可忽視生態環境保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付出了過度消耗資源和深度環境污染的代價。據資料顯示,我國每創造一美元的產值,能耗是美國的4.3倍、德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因此,在今後一段比較長的時期內,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發展全局,強調在發展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地處理地區間、城鄉間、經濟與社會間、人與自然間、國外與國內間的關系。筆者認為,科學發展觀也是一種按生態系統規律引導發展的生態文明發展觀,要貫徹好科學發展觀,首先要大力倡導生態文明教育,使全體公民以生態價值指導和評價自己的行為;其次,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鑄造綠色科技體系,實現科技的生態價值取向;再次,要把綠色科技引入經濟,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發展綠色科技,是引導生態意識進入生產系統,從而解決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兩難問題的橋梁,也是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關鍵。要發展綠色科技,就要正確認識理解綠色科技,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把握: 第一,綠色科技要求各門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科學技術活動均要符合生態化的方向。生態價值觀是從事科技工作的基本觀念,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要在科研活動中恪守這一信念。也就是說,在發展農業、牧業、冶金、建築、化工、交通、製造等行業的科學技術時,既要看到其經濟價值,又要看到其生態效果,竭力排除有經濟價值卻無生態學意義的科技成果在各行業中的濫用。 第二,綠色科技是為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而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是有益於保護和合理應用生態資源的科學技術。綠色科技可劃分為兩大類:一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科技,即危害生態環境的因素已經存在,發展這類科技的目的是抑制和減少其危害,如治沙技術、防治病蟲害技術、污水處理技術、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醫療技術等;二是充分利用資源和優化生態環境的技術,如稀有資源替代技術、多功能技術、高效節能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研製開發技術、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小流域生態治理技術等。 第三,生物科技已成為綠色科技的主體。主要有生物高科技,如以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為基礎的醫學、制葯、農業等高科技;傳統生物科技,如圍繞農、林、牧及其產品的育種、種植、保護、提取、加工等方面的技術。生物科技作為綠色科技的主體,已成為21世紀科技的重點學科並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目前,以生物高科技為基礎的農業、環保、材料、能源和制葯業等領域也受到我國學術界許多學者的關注。由此可見,發展綠色科技,建立綠色產業體系,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科技經濟社會規律作用使然。
㈢ 建設生態文明有什麼重要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回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答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㈣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建設生態文明是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共同事業,在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具有特別重專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屬意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破解我國前進中的種種難題有決定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成就輝煌。但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收益分配差別擴大,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里的消極現象等,嚴重製約了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如何破解難題,走出困境,實現良性循環,事關改革、發展大局。
㈤ 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有什麼重要意義
意義: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支撐。我們要深刻認識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始終堅持和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下大氣力抓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近年來,我國在堅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既講求經濟效益,也重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堅持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標本兼治,突出重點,有步驟地進行環境治理和建設;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環境保護和治理,推進資源開發與節約,依法嚴格保護環境與生態;堅持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實行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從體制和機制上促進可持續發展。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一些地區出現水、大氣、土壤等污染較重,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下降,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等現象。因此,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和技術體系。
㈥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有何重要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回人、自然、社會和諧答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國率先跨入生態文明社會,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人文、民生面貌為之一新,而且必將大大加快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在開發自然、利用自然中,人類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都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㈦ 簡述生態文明的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科學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體現了人類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理念。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它有助於喚醒全民族的生態憂患意識,認清生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持之以恆地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盡最大可能地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觀念,作為一種基礎的價值導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凈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適的房子等。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自然生態保持動態平衡和良性循環並與人們和諧相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迫切。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便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更無法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任重而道遠。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是我國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飛躍,生態文明的提出是中國未來發展及建設的戰略基礎。
我國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收益分配差別擴大,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里的消極現象等,嚴重製約了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如何破解難題,走出困境,實現良性循環,事關改革、發展大局。須知,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是傳統工業化帶來的,若以工業文明理念和思路應對,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態文明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對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作統籌評估、理性調控、綜合治理,方能化逆為順、舉一反三、突破瓶頸制約,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