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毛概論文
① 毛概論文 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才能有一個「美麗中國」,如果我們不講環境衛生,那就沒有優美的環境,就沒有美麗的中國了。
② 求一篇自己寫的毛概論文、生態文明的
大力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明確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因此必須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
一、生態文明建設過程及取得成就
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提出並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經歷了一個長時期的發展過程。改革開放以來,環境保護被確立為基本國策,工作力度不斷加大。黨的十六大提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為大力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內涵在不斷豐富的同時,
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通過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空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顯著下降,城市裡的藍天越來越多;通過開展退耕還林等重點林業工程,我國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6168萬公頃的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第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扎實開展,全民資源節約和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節能減排有力推進。統計顯示,2002年至2011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10年下降了12.9%;而「十一五」時期,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14.29%,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12.45%,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目標任務。第三,
大力促進綠色發展。『
③ 毛概論述題:結合十八大精神談談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價值觀念上,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是自然之子。在尋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與自然對等思想,對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我們的發展,既不能走向與自然對立,更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要始終以敬重的姿態,考量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存在和發展的權利。
二是在指導方針上,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節約優先就是要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優先就是要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堅持在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山清水秀但貧困落後不行,殷實小康但環境退化也不行。
三是在實現路徑上,要堅持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之路。就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把經濟增長從依靠資源環境消耗,轉到依靠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上來,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四是在工作落實上,要堅持系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是簡單的污染防治,而是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其目標是建設美麗中國,因而需要一個漫長的探索和實踐過程,絕不是簡單的污染防治。
(3)生態文明建設毛概論文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
(一)低碳發展
低碳發展就是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發展,主要是通過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增加森林碳匯,降低能耗強度和碳強度,實質是解決能源可持續問題和能源消費引起的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
(二)循環發展
循環發展就是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少排放或不排放污染物,力爭做到「吃干榨凈」,其基本理念是沒有廢物,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實質是解決資源永續利用和資源消耗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三)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從廣義上說涵蓋節約、低碳、循環、生態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等;從狹義上說,綠色一般表示生態環保的內涵。
④ 毛概論述題:結合十八大精神,聯系實際談談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請務必結合十八大)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⑤ 毛概論述題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參考毛概書173頁第五講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