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方法
① 我國在生態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1,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力度
要改善生態環境,投資是必不可少的。以山西為例,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問題已明顯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近幾年,山西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工作,將造林綠化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每年拿出500萬元重獎造林綠化先進單位。近年來山西全省每年用於造林綠化的資金高達近百億元,造林綠化的成果十分顯著。因此,各地政府應提高重視度,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2,完善法規制度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力保障。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強調了通過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盡管我國在30餘年中已經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多層次,多領域的法律法規體系,
但依然存在著一些不適應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為此應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要求,構建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法律體系,實行最嚴格的保護、賠償、責任追究等制度,用法規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3,加強節能減排,優化產業及能源結構
為達到國家關於節能減排的指標,部分地區曾採取「指標性停電」的做法,例如2010年9月1日,河北安平縣政府辦公室發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有序限電的通知》中規定,安平縣將每3天停電22小時。這樣的「節能減排」措施給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
且易帶來其他問題。要真正實現節能減排,應當從優化產業及能源結構做起,一方面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產業改造升級。另一方面要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費,更多的採用風力發電,水力發電,
生物能源等清潔能源。據一項針對南海北部的勘測顯示,那裡的可燃冰儲存量達我國陸上石油總量的一半左右,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已經完成對可燃冰開采特性的初步研究,如能對其進行科學開采與正確利用,廣東將告別能源短缺的日子,迎來能源富足並可向其他省份輸出能源的新局面。
4,發展科學技術
我國育種專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從而為減少農作物面積進而增加森林覆蓋面積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見先進的科學技術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地熱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發展都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綠色科技促進了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環境污染的治理還有人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因此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尤為重要。
5,因地制宜,大膽創新
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自然恢復為「主」,當然也有需要主動出擊,人為修復的時候。例如寧夏西、北、東三面分別被騰格里、烏蘭布和毛烏素三大沙漠包圍,
土地荒漠化十分嚴重,若不主動出擊,沙進人退,根本保不住現有的綠地。寧夏在長期治沙實踐中因地制宜,創造了許多獨特而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技術,
如用麥草設置方格狀沙障固沙造林技術,喬木、灌木、草木結合固沙技術,楊柳樹的鑽孔深栽造林技術等等。這些正確獨特的治理措施使寧夏成為中國少數幾個實現沙漠化逆轉的省份之一。
6,實事求是,切忌只做表面功夫
說起生態建設,自然會想到植樹造林,而有的地方卻是「年年種樹只見數,歲歲造林仍是零」。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1999-2011年間,全國造林6643.36萬公頃,約是40個北京市面積;也有人說:如果按照每年植樹節各地上報的數字相加來看,
我們國家把城市街道、公路,甚至江河湖海面積都算上,都已經栽上兩遍了。可見那些漂亮的數字中,根本沒有幾成能夠真正代表確實存在的森林。植樹造「零」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科學管理,種樹時沒有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
沒有採取合適的種植方法,種樹後無人管理等因素造成樹木成活率低,另一方面則是重視程度不足,僅僅是走形式主義,做表面功夫。在杭州植物園里,有一片「明星林」。
② 說說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方式
一是優: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二是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三是保: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2)生態建設方法擴展閱讀:
重大意義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十八大報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
2015年9月11日新出台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眼於理念方向,著力於基礎性框架,明確提出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8個方面的制度體系,必將為加快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打牢制度樁基,夯實體制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態文明建設
③ 建設生態文明最有效的辦法是
第一,一定要把我們的產業轉型升級做好,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產業,節能專減排的產業,資源循屬環利用、重復利用的產業,使我們的產業能夠為我們的生態文明做出貢獻。第二,我們要大力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和環境整治工作以及建設工作。第三,生產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的處理。第四,大力開展綠化,把各種綠化,生態林帶,好好地建設好、保護好,多花一些力量,這樣使我們整個環境不斷改善。第五,現在主攻的方向,就是空氣方面的治理。 再一個是提倡社會公民大家來參與生態文明的建設,包括生態的消費方式、生態的文化、生態的理念,包括幫助我們監督各方面,一定要注重生態文明,弘揚生態理念,更好地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要求。
④ 如何建設生態文明
首先,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大自然 提供給人類可資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說,我們的 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 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 「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 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 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借自然資源。
其次,樹立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理念。目前我國面臨的日 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萬物是唇齒相依,息息相關 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 中的一員。
人是自然的產兒,自然是人類的家園,珍惜自然就是珍愛人 類自己,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為了人類的生存和 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回歸和諧。
第三,樹立珍愛和善待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我們在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 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 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 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一些人更一針見血的指
出:環境完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 於,經濟危機往往是相對短暫的,影響一時的,而生態危機 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圍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最終將 會導致人類與自然難以為繼。
第四,樹立生態效益是長遠的經濟利益,保護資源和環境就 是保護生產力,加強生態建設就是提高競爭力的理念。
資源和環境關繫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 證。而日前我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已構成制約我國經濟和 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在資源方面,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 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 生態方面,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在環境方面,隨著我 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廢」問題十分突出。現實向人們 提出:是該轉變「資源無限,環境無價』的觀念為「資源有限, 環境有價」的觀念的時候了;是該摒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來換取經濟暫時繁榮的不文明、不科學、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 的時候了。
⑤ 什麼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指來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源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它將使人類社會形態發生根本轉變。
怎麼建設生態文明: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的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觀念上的更新、消費行為的改變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綠色價值觀引導的綠色政策、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逐步到位,一個美麗的中國才會如約而至。
對於如何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與此同時,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此外,應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等習慣。
⑥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方式有哪些
生態文明介紹的統計有很多,網路上面就有
⑦ 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推進水循環利用。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
(7)生態建設方法擴展閱讀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徵,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由此,生態文明建設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就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既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並列從而形成五大建設,又要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理念、觀點、方法 。
⑧ (一)生態建設模式的選擇方法
為進行本地區海岸帶生態體系建設模式的選擇,我們對煙台地區的昆嵛山、艾山、塔山、牟平沿海防護林、萊山沿海防護林、棲霞林果種植區、夾河沿岸、沁水河沿岸、辛安河沿岸、魚鳥河沿岸已經煙台市區植被綠化景點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和文獻資料查閱。主要針對已有的鄉土樹種和外來樹種,通過生理測定、樹種比較、和生產力評價等方法,篩選出一批抗鹽風、耐乾旱瘠薄,以及防護效能和經濟價值均較高的造林樹種。然後遵循樹種配置的原則,根據樹種生長情況及生態功能進行優化組合,選擇優化模式。
1.樹種生長量比較
沿海岩質海岸主要樹種林分生長量列於表5-16。從表中可以看出,馬尾松混交林生長量顯著大於馬尾松純林。另據徐英寶等(1993)報道,煙台市昆嵛山林區同齡8年生的馬尾松純林與馬尾松刺栲混交林,當混交比例4:1時,混交林的馬尾松樹高、胸徑及單株樹積分別提高19.3%、26.3%和10.3%;煙台牟平沿海防護林16年生馬尾松木荷混交林蓄積量比馬尾松純林大82.7%,林分生物量大31.1%;塔山6萬株35年生的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蓄積量較馬尾松純林大1.0倍。
表5-16 煙台沿海岩質海岸主要樹種林分生長情況
從生長量情況看出,常綠闊葉混交林與落葉松闊混交林的生長量起碼比純松林高30%~80%,從生長量方面佐證了混交林模式是一種林分優化模式。
2.樹種生物量比較
(1)不同樹種生物量及地上部分生物量比較
從四個樹種總生物量調查結果來看(表5-17),其大小排序依次濕地松、楊樹、刺槐、和楓香,其中楓香總生物量僅為濕地松的18.82%,同時,也僅為楊樹的40.06%、刺槐的47.45%;而從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總量比值來看,楊樹和刺槐地上部分生物量明顯占優,而濕地松和楓香則相對較平衡。
表5-17 煙台沿海岩質海岸不同樹種總生物量比較
(2)不同樹種地下部分生物量比較
對四年生各種樹種地下部分不同土壤深度根分布生物量的調查和測定結果(表5-18)表明,就根生物總量來看,以濕地松為最高,且與其他三種樹種差異明顯,其餘依次為楊樹、刺槐和楓香,而從根在不同深度土壤分布量來看,濕地松和楓香屬根生物量以在淺土層(0~10cm)中分布為主,其比值為3.0:1~2.3:1;刺槐、楊樹在淺土層中的生物量和在深土層中的生物量和在深土層(10~30cm)中的生物量相對均衡,其比值為1.1:1~1.3:1。
表5-18 煙台沿海岩質海岸不同樹種地下部分總生物量比較
3.林分生態效能比較
(1)提高地力和改善土壤分布循環
對煙台市昆嵛山林場松(16年生)、刺槐(14年生)混交的標准地養分狀況分析表明,混交林比純林的土壤理化性狀有所改善。更進一步的分析表明:混交林喬木層的養分總貯量比純林高,氮、磷、鉀、鈣、鎂和灰分分別比純林大21.17%~185.55%;混交林的年吸收量、存留量、歸還量均大於純林。混交林0~20cm土層的土壤,除氨化細菌量、嫌氣性固氮菌數量比純林低外,土壤的微生物生理群落數量、生化強度(氫化、硝化、固氮、纖維分解作用)、酶活性(蛋白酶、轉化酶、接觸酶、脲酶)以及土壤養分(全氮、水解氮、銨態氮、硝態氮、有效磷、速效鉀等)均比純林高。
這一切充分表明,混交林具有良好的養分轉化和生物循環機制,能夠改善局部環境條件,對馬尾松的速生豐產有利。
(2)混交林與純林對地表徑流、土壤侵蝕量的削減作用及其比較
從表5-19可以看出,由於年齡較小,不同植被類型地表徑流量的削減作用較小;地表徑流比對照平均削減6.41%,濕地松×楓香混交林的削減率大於濕地松純林。
表5-19 煙台沿海岩質海岸不同樹種總生物量比較
不同植被類型的侵蝕模數比對照平均削減40.08%,對削減率的排序依次為:楊樹×桃形李>濕地松×楓香>濕地松純林。
⑨ 生態規劃的方法
以生態學原理和城鄉規劃原理為指導,應用系統科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專手段辨別、模擬和設計人工復合屬生態系統內的各種生態關系、確定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生態適宜度,探討改善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生態建設對策,促進人與環境關系持續協調發展的一種規劃。